小儿便秘与牛奶有关吗
小儿便秘与牛奶有关吗
研究人员首先针对65位六岁以下便秘孩童进行牛奶过敏测试,其中有3/4确实对牛奶过敏。接着展开为期两周的饮食治疗,使其由喝牛奶改成喝豆浆,数据显示,其中44位孩童的便秘症状改善或完全消失了。
研究人员接着又让这些症状改善的孩童再回复喝牛奶的饮食,结果5-10天后,便秘症状又开始了。
假如实在无法确定孩童便秘的原因,而泻药和高纤饮食治疗也不奏效时,试着让病童进行牛奶过敏测试,或是让孩童停止服用牛奶,这未尝不是个值得一试的治疗方法。
鲜牛奶中的蛋白质以酪蛋白为主,在宝宝胃酸的作用下会结成硬块,不易消化,引起宝宝大便干燥,有的宝宝便秘还会很严重,给宝宝带来痛苦。有人说,牛奶是喂养小牛的最好食品,人类的婴儿自然不能很好地消化。这话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因此,用牛奶人工喂养宝宝应该注意,鲜牛奶需要经过加工,即煮沸并加少量糖,以纠正其不足。同时还要多喂宝宝一些温开水、果汁和菜水,有些宝宝非常能喝水,便秘的机会也会因此大减少。还应早一些添加果泥、菜泥等辅食。
注意果汁不要用浓缩品,最好自己用新鲜水果加工,榨出汁来加适量温开水和少许糖,再给宝宝吃。菜水可用新鲜蔬菜切碎,加水煮开,滤去菜渣,依宝宝口味加入少许盐或糖,然后喂给宝宝。
有效治疗小儿便秘的方法都有什么
1.中医辨证治疗小儿便秘:
燥热便秘用大承气汤或小承气汤;食滞便秘用枳实导滞丸加减;气虚津亏便秘用麻仁丸与黄芪汤加减。也可用杭菊花、金银花、蒲公英各大约准备10g,小儿便秘患者每日一剂,开水冲泡。
2.微生态疗法治疗小儿便秘:
小儿便秘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微生态制剂可以分解食物中的乳糖为低分子酸,使大便酸化,大便的渗透压提高,软化大便,还可以加快肠道的蠕动,促进排便。
3.药物治疗小儿便秘:
(1)对结肠无力的小儿便秘患者,选用选择性作用于结肠平滑肌的促动力药,如5-HT4受体激动剂。
(2)严重便秘和有大便失禁的小儿便秘患者,首先需清除嵌塞的大便。可选用生理盐水或高渗性电解质溶液灌肠。
(3)常用泻剂:容量性泻剂(硫酸镁、硫酸钠等),刺激性泻剂(番泻叶等),粪便软化剂(液体石蜡、乳果糖等),直肠内给药(开塞露等)。应避免长期滥用泻剂导致泻剂性肠病。
4.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小儿便秘:
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纠正不协调排便行为的训练法,具有无药物副作用、成本低、非创伤性等优点。
5.一般治疗小儿便秘:
(1)小儿便秘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精神及心理状态,解除父母急躁、过分关注等情绪,对儿童的教育包括消除排便训练挫败心理,排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精神影响。
(2)小儿便秘患者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足量饮水,母乳喂养的婴儿便秘时,可加菜汤、枣汁、橘子汁,清晨可喂适量的蜂蜜水;人工喂养儿可在牛奶中加8%的糖;应及时添加辅食,由细到粗、由少到多;年长儿应鼓励进食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和杂粮,避免偏食挑食。
(3)加强科学的生活管理,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小儿便秘患者应从8-12个月开始训练排便习惯,一是定时排便,每天晨起或饭后15分钟为宜;二是限时排便,一般10-15分钟,长期蹲坐可引起脱肛反而加重便秘;三是教育年长儿学会正确的排便用力方法,在排便过程中松弛盆底肌及屏住呼吸,以增加腹压。
小儿便秘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一、小儿便秘的发病原因
小儿便秘多因结肠吸收水分增多引起,常见病因有:
1、饮食不足
婴儿进食太少时,消化后液体吸收,余渣少,致大便减少、变稠。奶中糖量不足时肠蠕动弱,可使大便干燥、饮食不足时间较久引起营养不良,腹肌和肠肌张力减低甚至萎缩,收缩力减弱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小儿便秘。
2、食物成分不当
大便性质和食物成分关系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不足,肠道菌群对肠内容物发酵作用减少,大便易呈碱性,干燥;如食物中含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肠道发酵菌增多,发酵作用增强、产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数多而软;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高,则大便润利;如进食大量钙化酪蛋白,粪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钙皂,粪便量多,且易小儿便秘;碳水化合物中米粉、面粉类食品较谷类食品,易于小儿便秘;小儿偏食,许多小儿喜食肉类,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纤维素太少,也易发生小儿便秘。
3、肠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规律和不按时大便,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导致小儿便秘很常见。另外学龄儿童常因无清晨大便的习惯,而上课时间不能随时排便,憋住大便也是导致便秘的常见原因。常用泻剂或灌肠,缺少体力活动,或患慢性病如营养不良、佝偻病、高钙血症、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无力等,都因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秘。交感神经功能失常、腹肌软弱或麻痹也常使大便秘结。服用某些药物可使肠蠕动减少而便秘,如抗胆碱能药物、抗酸药、某些抗惊厥药、利尿剂以及铁剂等。
4、体格与生理的异常
如肛门裂、肛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脊柱裂或肿瘤压迫马尾等都能引起小儿便秘。应进行肛门、下部脊柱和会阴部检查。有的患儿生后即小儿便秘,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遗传有关。
5、精神因素
小儿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也可引起短时间的小儿便秘。
二、小儿便秘的发病机制
1、有意识的抑制排便
可使排便刺激消失。粪便因此变干,排便痛苦,这种情况又可进一步抑制排便。随意抑制排便的原因可有:小儿过于贪玩,无时间排便;害怕上课迟到,不敢花时间排便;或上课时不敢请老师允许去厕所;或不知道厕所的位置和方向。住院患儿有排便意图可能不为医护人员知道;4岁以上的小儿可能希望单独入厕;长途旅行时排便规律常被打乱;远离熟悉的家,对陌生的环境感到焦虑不安,不能习惯那里的厕所,凡此种种。训练小儿排便习惯期间,使他学会根据主观愿望排出大便或憋回去,从此小儿即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惩罚、不愉快和强制性排便训练,可使小儿反应性憋住大便和拒绝合作。
2、脊髓病变
脊髓在排便中枢以上部位遭受阻断时,即失去随意控制大便的能力,排便成为反射动作。如排便中枢遭受破坏,直肠感觉全部丧失,形成大便失禁。正常直肠的节制是通过肛门内括约肌(反射性控制)和肛门外括约肌(反射性和随意性控制)的动作共同承担的。只有在支配外括约肌的体神经受损才发生直肠失禁。这种情况下,充盈的直肠只靠内括约肌的反射性舒张来排空。外括约肌失去随意动作和反射动作导致直肠失禁,可见于脊髓横断伤、脑脊膜膨出、脊髓发育不良、脊髓纵裂和脊髓肿瘤等。
出现小儿便秘做好护理很重要
护理1、矫正孩子的饮食。
如果是母乳喂养,母乳量不足所致的便秘,常有体重不增,食后啼哭等。对于这种便秘,只要增加乳量,便秘的症状随即缓解小儿便秘。牛奶喂养的婴儿更易发生便秘,这多半是因牛奶中酪蛋白含量过多,因而使大便干燥坚硬。这种情况可减少奶量,增加糖量。不满3—4个月的婴儿可在牛奶中加一些奶糕。对于4—5个月以上的婴儿,可适当增加辅食,最好将菠菜、卷心菜、青菜、荠菜等切碎,放入米粥内同煮,做成各种美味的菜粥给宝宝吃治疗小儿便秘。
护理2、训练排便的习惯不容忽视。
婴儿从3—4个月起就可以训练定时排便。因进食后肠蠕动加快,常会出现便意,故一般宜选择在进食后让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条件反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护理3、开塞露通便。
婴儿便秘经以上方法处理仍不见效的,可以采用开塞露通便。使用时要注意,开塞露注入肛门内以后,父母应用手将两侧臀部夹紧,让开塞露液体在肠子里保留一会儿,再让孩子排便,效果很好,但此方法不宜常用。
护理4、切忌滥用中药治疗。
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中药可以适当应用。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尤其注意切忌滥用导泻药,常服这类药,会使肠壁活动依赖于药物,导致功能失调便秘反而更加严重。
护理5、按摩。
适当地按摩宝宝肛门口,能引起生理反射,促进宝宝排便。
简介导致小儿便秘的罪魁祸首
第1、饮食不足
婴儿进食太少时,消化后液体吸收,余渣少,致大便减少,变稠,奶中糖量不足时肠蠕动弱,可使大便干燥,饮食不足时间较久引起营养不良,腹肌和肠肌张力减低甚至萎缩,收缩力减弱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小儿便秘。
第2、食物成分不当
大便性质和食物成分关系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不足,肠道菌群对肠内容物发酵作用减少,大便易呈碱性,干燥;如食物中含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肠道发酵菌增多,发酵作用增强,产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数多而软;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高,则大便润利;如进食大量钙化酪蛋白,粪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钙皂,粪便量多,且易小儿便秘;碳水化合物中米粉,面粉类食品较谷类食品,易于小儿便秘;小儿偏食,许多小儿喜食肉类,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纤维素太少,也易发生小儿便秘。
第3、肠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规律和不按时大便,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导致小儿便秘很常见,另外学龄儿童常因无清晨大便的习惯,而上课时间不能随时排便,憋住大便也是导致小儿便秘的常见原因,常用泻剂或灌肠,缺少体力活动,或患慢性病如营养不良,佝偻病,高钙血症,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无力等,都因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小儿便秘,交感神经功能失常,腹肌软弱或麻痹也常使大小儿便秘结,服用某些药物可使肠蠕动减少而小儿便秘,如抗胆碱能药物,抗酸药,某些抗惊厥药,利尿剂以及铁剂等。
第4、体格与生理的异常
如肛门裂,肛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脊柱裂或肿瘤压迫马尾等都能引起小儿便秘,应进行肛门,下部脊柱和会阴部检查,有的患儿生后即小儿便秘,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遗传有关。
第5、精神因素
小儿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也可引起短时间的小儿便秘。
小儿便秘怎么治有效?
一、小儿便秘的原因
1、饮食因素婴儿饮食太少,饮食中糖量不足,均可以造成消化后残渣少,大便量少。饮食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使大便呈碱性、干燥,次数减少。食物中含钙多也会引起便秘,如牛奶含钙比人奶多,因而牛乳喂养比母乳喂养发生便秘的机会多。蔬菜中的纤维可以剌激肠蠕动,促使排便。有些小儿不喜欢吃蔬菜,也是造成便秘的一个主要原因。
2、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因为很多小孩不爱吃蔬菜,喜欢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一些缺乏健康知识的家长又不知道引导,这样造成肠胃蠕动缓慢,消化不良,食物残渣在肠道中停滞时间过久,从而引起便秘。
3、习惯因素 由于生活没有规律或缺乏定时排便的训练,或个别小儿因突然环境改变,均可出现便秘。
4、疾病 佝偻病、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儿腹肌张力差,或肠蠕动减弱,便秘比较多见。肛裂;肛门周围炎症,大便时肛门口疼痛,小儿因怕痛而不解大便,导致便秘。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生后不久便有便秘、腹胀和呕吐。腹腔肿瘤压近肠腔时大便不能顺利通过,也可引起便秘。小儿发生便秘后该怎么办呢? 1、饮食调整 便秘的小儿大部分属于第一种情况,调整膳食后多数便秘得以缓解。牛乳喂养的婴儿便秘时,可将牛奶中的糖量增加到8%,并增加水果汁,较大婴儿可添加蜂蜜。幼儿便秘应减少蛋白质类饮食,增加谷类食物,长增加蔬菜、水果等含渣食物。
二、小儿便秘的预防
1、对营养不良的患儿应加强营养,增强体力,使腹壁和肠壁增厚,张力增加,从而改善便秘的症状。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三个月以上的婴儿就可以训练定时排便,幼儿可在清晨或进食后时坐便盆,并应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
3、中药对小儿便秘具有良好的效果,中医认为,本病为胃肠结热、津亏肠燥而致,治宜滋阴清热、润肠通便为原则,可用火麻仁、瓜蒌仁、牛膝、知母、玄参各10克(婴儿酌减),煎水饮用以治便秘。
4、忌食辛辣燥热之品,如姜醋蛋、辣椒、羊肉等,饮食宜清淡,可多食用雪梨煲猪胰汤、胡萝卜马蹄煲脊骨汤、菜干煲脊骨汤、节瓜煲脊骨汤、番薯糖水等。
4、腹部按摩
每天帮孩子洗澡以后,妈妈可以在手上涂上乳液,帮孩子进行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3~5分钟,可以有效增加肠胃的蠕动,让排便更顺畅。
5、加大运动量
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循环代谢,帮助肠胃蠕动。现在很多幼儿吃得多,动得少,多半都只进行室内活动,活动量明显不足。建议家长可以安排每天带孩子去附近的公园跑跑跳跳或者饭后一起去散步,以增加运动量。
6、适当使用开塞露和缓泻药 不能常用开塞露、肥皂头通便,因为一旦养成习惯,正常的"排便反射"消失,便秘更难纠正了。千万不要经常服缓泻药,因为小儿消化功能不完善,用泻药后可能导致腹泻。
小儿便秘怎么办?只有通过父母平时的细心观察,找准小儿便秘的真正原因,才能起到真正预防、缓解、治疗小儿便秘的问题。
小儿便秘的发病原因
1、饮食不足
婴儿进食太少时,消化后液体吸收,余渣少,致大便减少、变稠。奶中糖量不足时肠蠕动弱,可使大便干燥、饮食不足时间较久引起营养不良,腹肌和肠肌张力减低甚至萎缩,收缩力减弱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小儿便秘。
2、食物成分不当
大便性质和食物成分关系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不足,肠道菌群对肠内容物发酵作用减少,大便易呈碱性,干燥;如食物中含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肠道发酵菌增多,发酵作用增强、产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数多而软;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高,则大便润利;如进食大量钙化酪蛋白,粪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钙皂,粪便量多,且易小儿便秘;碳水化合物中米粉、面粉类食品较谷类食品,易于小儿便秘;小儿偏食,许多小儿喜食肉类,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纤维素太少,也易发生小儿便秘。
3、肠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规律和不按时大便,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导致小儿便秘很常见。另外学龄儿童常因无清晨大便的习惯,而上课时间不能随时排便,憋住大便也是导致便秘的常见原因。常用泻剂或灌肠,缺少体力活动,或患慢性病如营养不良、佝偻病、高钙血症、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无力等,都因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秘。交感神经功能失常、腹肌软弱或麻痹也常使大便秘结。服用某些药物可使肠蠕动减少而便秘,如抗胆碱能药物、抗酸药、某些抗惊厥药、利尿剂以及铁剂等。
4、体格与生理的异常
如肛门裂、肛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脊柱裂或肿瘤压迫马尾等都能引起小儿便秘。应进行肛门、下部脊柱和会阴部检查。有的患儿生后即小儿便秘,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遗传有关。
5、精神因素
小儿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也可引起短时间的小儿便秘。
小儿便秘后家长的细心照料很重要
1、人乳喂养婴儿的饮食矫正
人乳喂养婴儿较少发生便秘。如果发生,除喂人乳外,加用润肠辅食,如加糖的菜水或桔子汁(应用新鲜桔子挤汁,市售瓶装桔汁开瓶后易污染)、番茄汁、煮山楂或红枣水。4个月以上可加菜泥或煮熟的水果泥。母乳不足时,可加1-2次加8%糖的牛乳。蜂蜜水每日60~90ML,也有帮助。
2、人工喂养婴儿的饮食矫正
人工喂养儿较易便秘,但如合理加糖及辅食,可避免便秘。如果发生,可将牛乳加糖增至8%,并可加喂果汁(如番茄汁、桔汁、菠萝汁、枣汁以及其他煮水果汁),以刺激肠蠕动。较大婴儿,可加菜泥、菜末、水果、粥类等辅食。再大一些可加较粗的谷类食物如玉米粉、小米、麦片等制成粥治疗小儿便秘。在1-2周岁,如已加了各种辅食,每日牛奶量500ML即够,可多吃粗粮食品、红薯、胡萝卜及蔬菜。有条件者可加琼脂果冻。营养不良小儿便秘,要注意补充营养,逐渐增加入量,营养情况好转后,腹肌、肠肌增长、张力增加,排便自然逐渐通顺治疗小儿便秘。
3、训练习惯
小儿便秘,排大便是反射性运动,小儿经过训练能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一般三个月以上婴儿可开始训练,清晨喂奶后由成人两手扶持,或坐盆或排便小椅,连续按时执行半至一个月即可养成习惯。养成后不要随意改动时间。对年长儿慢性便秘,除鼓励其多运动、多进纤维多的食物外,亦应使其按时通便,养成良好习惯。
4、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便秘多系津亏肠燥所致,治以滋阴润肠法。服用药物进遵医嘱治疗小儿便秘。
小儿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一、母乳不足引发小儿便秘
如果母亲乳汁不足,宝贝总是处在吃不饱的半饥饿状态,宝贝可能二三天才大便一次。除大便次数少外,还有母乳不足的表现,例如吃奶时间长于20分钟、吃奶后无满足感、体重增长缓慢、睡不踏实等等。及时补充配方奶粉,宝宝的情况会马上好转。
二、母乳蛋白质含量过高引发小儿便秘
母亲的饮食情况,直接影响着母乳的质量,如果母亲顿顿喝猪蹄汤、鸡汤等富含蛋白质的汤类,乳汁中的蛋白质就会过多,婴儿吃后,大便偏碱性,表现为硬而干,不易排出。妈妈要保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多喝水或粥,汤要适量,饮食不要太过油腻。
三、奶粉不易消化引发小儿便秘
奶粉的原料是牛奶,牛奶中含酪蛋白多,钙盐含量也较高,在胃酸的作用下容易结成块,不易消化。配方奶粉要按照说明冲调,不要冲调过浓;两顿奶间给宝宝喝些水或果汁(如橙子半个挤汁,加等量温水);在奶中加一勺糖也能有效缓解便秘。
四、宝宝肠胃不适应引发小儿便秘
配方奶粉是由牛奶为原料制作而成,其中添加了各种营养素,有些宝宝的肠胃不适应某种奶粉,以至于喝了特定品牌的奶粉后就便秘。这一般与宝贝的肠胃有关,每个宝宝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有些宝宝吃国外品牌的奶粉不适应,但喝国产品牌的奶粉就没问题。试着更换其他品牌的奶粉;此外,添加双歧杆菌的奶粉有助于防止宝宝便秘,妈妈在购买时,不妨选购这样的奶粉。6个月以后的宝宝,已经增加了各种辅食,因此产生的问题也就跟着来了。
五、宝贝进食少引发小儿便秘
有的宝宝进食量过少,食物经过胃肠消化吸收后,剩下的食物残渣少,在结肠内产生不了多大压力,所以不会有便意。宝宝进食少可能与缺乏某种营养素有关,可以给宝宝查一查微量元素;妈妈也要设法将饭菜做得好看一些,促进宝贝食欲。
六、宝宝偏食引发小儿便秘
有的宝宝吃肉太多,吃菜、吃水果太少,所以食物中蛋白质含量多,纤维素含量少。蛋白质成分多,大便呈碱性,容易干;植物纤维素含量太少,结肠内容物少,肠道缺乏刺激,不易产生便意。有的孩子喜欢吃干食,饮水太少,肠道刺激不足,也易发生便秘。首先应多喂宝贝吃些菜泥、水果泥,进食菜、水果的量与肉食的比例至少在3:1,也就是说吃三口菜吃一勺肉;对于不爱吃菜的宝宝,妈妈可把菜切碎与肉放在一起包成小饺子,也可以用菜煮粥或面片,增加蔬菜的进食量。如果宝宝不爱喝白开水,可适当在水中加入一些果汁,用秋梨膏冲水也不错。但不要用可乐、雪碧及其他饮料替代。
七、没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引发小儿便秘
如果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时间一到就想排便,这样粪质在结肠内停留时间短,大便不会太干,容易排出。有的宝宝因大便干,排便时引起肛裂,而感到疼痛,孩子因怕痛而不敢排便,间隔时间越长,便秘也就越严重。每天早晨让宝宝坐在便盆上排便,养成习惯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