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中药调理药方 车前草通利下焦,排湿热
湿气重中药调理药方 车前草通利下焦,排湿热
中医认为,车前草味甘,性寒,可归肝,肾,膀胱三经,具有养肝益肾,清热凉血,通利下焦,排除湿热,利尿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牙痛,黄疸,热痢,尿血及女性白带异常等多种疾病。
祛湿吃法:
鲜品车前草50克,鸡蛋1-2个,枸杞子5-10颗,食盐,食用油适量。
将拆迁草洗净,在沸水中焯一下,捞出切碎,鸡蛋打入碗中搅匀,锅内倒入 少许食用油,烧热之后加500毫升清水,用大火烧开后,下车前草和枸杞子,待车前草颜色变深时,淋入鸡蛋液,关火静置约1分钟,加食盐后再稍稍搅拌即成。
功效:清热利尿,凉血解热, 通利下焦,本品除了作为日常的保健品之外,也适宜于肺热咳嗽,水肿,黄疸,小便不利,尿血,淋浊带下等病患者食疗。
注意:野外采集的车前草嫩叶一定要清洗干净,可以事先用淘米水或少许洗洁精兑水浸泡10分钟左右,再进行彻底清洗,炒前也最好在沸水中焯烫一下,以达到消毒除污的目的。
治疗慢性宫颈炎的偏方
一、食疗方:糯米小米粥,在制作的时候可选用小米或糯米等作为原材料。糯米或小米做成的粥的营养非常丰富,都能帮助女性提高身体素质,尤其小米粥还可以养胃祛湿,帮女性调理体质,从而辅助治疗慢性宫颈炎。
二、水煎中药方:此方可有效治疗女性肾虚型宫颈炎,配方的成分主要包括了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枸杞子等。在具体治疗的时候可以对症加减药物种类,比如表现为带下量多的患者,要加入具有固涩止带作用的药物治疗,比如芡实、乌贼骨等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都很好。
三、食疗方:车前草猪肚汤,首先需要准备的材料是车前草以及猪小肚等两种,将车前草和猪小肚分别清洗干净,沥干水分,然后把猪小肚切成小块,连同车前草放入锅内后,加适量的水等,开火后炖半小时即可加盐调味服用,服用方法为饮汤吃猪肚。每日可服用一次,慢性宫颈炎患者可以连服数日。
四、草药熏洗方:要准备的草药包括了半枝莲、野菊花、紫花地丁、丝瓜络等四种。将这几种药物同时放入锅内煎好,取出药汁熏洗阴部,每日可使用1次,连续使用7日为1疗程。中医认为这种方子的作用是利湿止带、清热解毒,可有效治疗女性湿热型子宫颈炎。
黑芝麻为什么不能多吃 湿气重的人不能吃什么
生冷的食物一般指的是生的食物,没有经过烹饪加工,例如生菜沙拉,冷饮,生鱼片等,食用生冷食物会加重人体内的湿气。
中医讲“甘助湿”,所以身体里已经有一些湿毒或痰湿之毒存在的人群,应该尽量避免摄入含糖量较高的瓜、果、薯、蜜。特别是一些常见的热带水果,如芒果、菠萝、榴莲等含糖量都很高。
如煎炸、烧烤食物虽然好吃,但比较油腻、不好消化,吃多了容易加重脾胃的负担、促进湿热之邪的生成。
建议
湿气重的人可以多吃些山药、红豆、薏仁等食物,具有很好的排湿效果,也可以遵医嘱服用砂仁、豆蔻、佩兰、苍术、黄连、黄芪、茯苓、芡实等中药调理身体。
急性盆腔炎的中医疗法
方一:银翘红酱解毒汤
材料:红藤30g,败酱草30g,金银花30g,连翘30g,生薏苡仁12g,炙乳香、没药各6g,皂角刺15g,赤芍药12g,制香附子12g,蒲公英30g,延胡索15g,生大黄(后下)3g。
用法:每日服2剂,煎4汁,隔3h服1次。
功效:清热解毒,化淤止痛。
专家表示,方中红藤、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乳香、没药行气活血,祛淤止痛;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祛淤,消痛排脓;薏苡仁健脾利湿,排脓消痛;桃仁活血祛淤,润肠通便;血竭祛淤止痛;制香附子疏肝理气,镇静止痛;赤芍药消热凉血,活血散淤,药理试验证实有抑菌镇静止痛作用。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化淤止痛之功。
方二:清热通腑汤
材料:黄柏、忍冬藤、虎杖各20g,蒲公英、赤芍药、车前子各15g,薏苡仁30g,大黄(后下)9g,枳实、延胡索、川楝子各12g。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功效:清利湿热,理气通腑。
中医认为,“闭则邪留”,下焦壅滞闭塞,大便不通,邪无出路,因此,通腑泻邪,清利湿热是治疗本病的原则。方中大黄、枳实等药泄便通腑、疏导下焦壅实,给邪以出路;用黄柏、蒲公英、忍冬藤、薏苡仁、车前草、山栀子等清热解毒利湿;125%的毛冬青液保留灌肠,四黄散水蜜外敷下腹部,病人发热、腰痛、带下量多等早期急性盆腔炎症状能较好地控制。
温馨提示:以上方药仅供参考。患者如想使用,请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滥用。
湿气重中药调理药方 泽泻
泽泻性寒,味甘,归肾,膀胱经。
功效:清湿热,利小便,驻颜泽面。
适应病症: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高血脂症,湿疹,疱疹性皮炎,皮肤瘙痒症,面色萎黄。
用来用法:内服,减退6-9g。
应用配伍:本品利水之功效比茯苓强,通过配伍可用于各种水肿症,尤适宜与水湿停蓄之水肿,若用于外有表证,内停水湿症,常与猪苓,茯苓,白术,桂枝同用;脾虚水肿可以与茯苓,猪苓,白术同用。渗利水湿,利小便,实大便,与猪苓,茯苓,生薏仁同用。
怎样辨治肠胃湿热型急性肠炎
证候表现:起病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脘腹阵痛,泻下急迫,大便不爽,粪色黄褐腥臭,舌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肠胃湿热,多见夏季,暑热夹湿,损伤脾胃,内扰胃腑,浊气上逆则恶心呕吐;肠中有热,湿热蕴蒸胃肠,则泻下急迫;湿阻中焦,气机不利则腹痛阵作;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证。
治法:清化湿热,调理肠胃。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黄芩、黄连、金银花、荷叶、白扁豆、甘草、车前子。
药中葛根、金银花解肌清热,升清止泻;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茯苓、车前子健脾利湿;扁豆、荷叶清暑化湿;甘草甘缓和中止痛调和诸药。
如腹痛甚者,加白芍、木香理气缓中;呕吐剧者,可先服玉枢丹以辟浊止呕;夹食滞者,宜加神曲、麦芽、山楂等消食之品。
湿气重中药调理药方 茵陈
茵陈性微寒,味苦,辛,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清利湿热,退黄疸,悦颜白面。
适应病症:湿疮瘙痒,瘾疹,癣,酒渣鼻,面黄,粉刺,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高脂血症。
用法用量:内服,减退10-30g。
应用配伍:茵陈有解毒疗疮,清热利湿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瘙瘾疹,疥疮等皮肤病症;配荷叶为散服之,治风瘙瘾疹,皮肤肿痒。
注意事项: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
下尿道感染怎么办
地榆汤
【组成】生地榆、生槐角、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大青叶各30克,白槿花、飞滑石各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方解】方中生地榆清热、凉血、化瘀,又能利小便,为治慢性尿路感染之妙品;生槐角活血化瘀;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飞滑石、甘草清利湿热;大青叶清热解毒;白槿花活血凉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凉血通淋之功。
【主治】急性泌尿系感染。
【附记】本方对孕妇及胎儿均无副作用,从而给孕妇尿路感染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方药。
肾六方
【组成】山蓟40克,藕节20克,生蒲黄15克,滑石20克,白茅根50克,生地50克,木通15克,白花蛇舌草50克,黄芩15克,侧柏叶20克,甘草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解】方中生地养阴、凉血、止血,并防通利之品损伤阴血;山蓟、藕节、生蒲黄、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滑石、白花蛇舌草、甘草、木通、清利湿热;黄芩清热燥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
【主治】泌尿系感染及急慢性肾炎以血尿为主,热邪迫血妄行者。
柴芩汤
【组成】柴胡24克,黄芩12克,法半夏9克,茯苓、猪苓各12克,泽泻、车前草、金银花藤、白茅根各30克,滑石24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和解少阳,疏利三焦,清热除湿,利尿止血。
【方解】本方系从仲景之小柴胡汤(疏利气机,和解少阳)与五苓散(健脾除湿,化气行水)合方加减而成。方用柴胡苦平,疏理气机,解散入犯少阳与三焦之邪热,故方用黄芩以清泄郁热;法半夏降逆止呕(无呕吐者可去之),甘草清热和中,使邪从皮肤毛窍散之于外;用茯苓、猪苓、泽泻化气除湿利水;更用车前草,甘寒以助渗湿泻热、通利水湿之功;金银花清热泻火解毒;茅根凉血利尿止血;入滑石、甘草、即六一散之意,取滑石味淡性寒、质重而滑之功,缓解渗湿,寒能清热泻火,重能下降,滑能利下窍;甘草清热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合奏和解少阳,疏利三焦,除湿清热、利尿止血之功。
【主治】血淋。突然寒热往来,头昏目眩,口苦胸闷,干呕,不思食,腰部酸胀,小腹拘急,小便频数短涩,尿时尿道疼痛,甚则痛如刀割,尿血。舌红苔白滑,脉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