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口腔癌的五大种类

口腔癌的五大种类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之总称,大部份属于鳞状上皮细胞癌,所谓的黏膜发生变异。在临床实践中口腔癌包括唇癌、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粘膜的癌症等。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口腔癌主要指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上皮癌。因部位不同而分别称为舌癌、颊粘膜癌、牙龈癌、口底癌和硬腭癌。

(1)舌粘膜

舌分舌体与舌根,以“∧”字形界沟为分界。紧贴界沟前方排列着轮廓乳头,于张口、用力伸舌时可见,约7~9个。界沟前方为舌体,占全舌的 2/3,为舌的活动部,分舌尖、舌缘、舌背和舌腹。舌体粘膜从舌背经舌缘绕至舌腹向中央收缩成环形,然后与口底粘膜相连。界沟后方为舌根,占全舌的1 /3,属口咽部,在此粘膜上发生的舌根癌属口咽癌的一种。

(2)颊粘膜

颊粘膜包括覆盖口腔前庭颊部和唇部的粘膜以及磨牙后三角区的粘膜。上下唇自然闭合时两唇相接触后缘之后的口腔前庭部分属颊粘膜,此后缘之前外露唇粘膜称唇红,为皮肤与颊料膜的移行部。发生在唇红上的癌肿称唇癌。唇红缘外皮肤上发生的癌肿则称皮肤癌。颊粘膜内侧经呈马蹄铁形的上下口腔前庭沟与上下牙龈相连接。颊粘膜的内后界是翼突下颌缝,此是连接上、下牙槽突后缘的一个明显凸出的皱褶,是口腔与口咽的侧面分界线。磨牙后三角区粘膜是指覆盖在下颌骨升支前缘的粘膜,从下颌骨第3磨牙后方向上延伸至上颌结节。左右两侧与上牙弓第2前臼齿相对的颊粘膜处各有一个小的乳头样突起,为腮腺导管开口,从此导管内长出的肿瘤腮腺导管的肿瘤,不属颊粘膜癌。

(3)牙龈

牙龈指覆盖于、下牙槽嵴及牙颈的口腔粘膜,其游离缘呈锯齿状指向牙冠。牙龈无粘膜下层,与牙槽骨膜紧密相连,坚韧而不能移动。藉此可与有粘膜下组织而略可移动的口底硬腭及颊粘膜分清界限。下牙龈的后界止于第3臼齿与磨牙后三角区的相连接处。

(4)硬腭粘膜

硬腭的骨质部分是由上颌骨的腭突与腭骨的水平部合成。覆盖于上述部分的口腔粘膜即属硬腭粘膜。其外缘及前缘为上牙槽突,后界为腭骨水平部分的后缘,是硬腭与软腭的分界线,亦是口腔与口咽的分界。发生在软腭上的癌肿就划归于口咽癌中。

(5)口底粘膜

口底粘膜呈新月形覆盖于口底肌肉上,其外环与下牙龈相接,内环与舌腹面粘膜相连。其后缘连结属口咽部的前咽柱的基部。口底正中有舌系带将口底粘膜分成左右两半。舌系带两侧各有一小粘膜隆起,为颌下腺导管在口底的开口处。

口腔癌的分类有哪几种呢

(1)舌癌:除舌尖腹面粘膜下有少数腺体聚集外,其他舌体粘膜下无腺体,因此舌体癌中95%以上为鳞形细胞癌,而唾液腺来源的腺癌少见。舌根则不同,其粘膜下生分布着腺体,因此舌根癌中唾腺癌的比例可高达30%以上。舌根粘膜有许多结节状淋巴组织,称舌扁桃体,属咽淋巴环一部分,故发生淋巴瘤亦不少见。

(2)颊粘膜癌:颊粘膜下腺体丰富,但分布不均。若以第1臼齿前缘为界将颊粘膜分成前后两半,则前半颊粘膜下的腺体分布稀疏,而后半颊粘膜下,特别是臼后三角颊粘膜下有丰富密集的腺体,甚至在颊肌及颊肌浅面亦有腺体。因此颊粘膜癌中的腺源性上皮癌所占比例比舌体癌高,腺癌可占颊部恶性肿瘤的19%。

不同国家及不同地区颊粘膜鳞癌发病情况也不同。在欧美占口腔癌的第5位,约占10%,在我国北方及西南则各占口腔癌的第3位及第2位。国内资料,颊鳞癌的发病年龄比舌鳞癌约晚10年,但比西方国家早10~20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2:1。

(3)牙龈癌:牙龈无粘膜下层,亦无腺体,故牙龈癌几乎均为鳞形细胞癌。在下颌磨牙后区发生的小唾液腺肿瘤往往来自磨牙后区粘膜下腺体,不属于牙龈。发生在牙槽粘膜上的鳞形细胞癌则属于牙龈癌。牙龈癌发病年龄较舌癌及颊癌晚,中位年龄在50余岁。国外患者年龄更大,约60余岁。男性患牙龈癌较女性多。

(4)硬腭癌:腭中线及腭粘膜外缘区无粘膜下层,粘膜与硬腭骨膜紧密相连,而腭中线两侧有粘膜下层。以两侧第1磨牙相连线为界,腭前部含脂肪,后部含丰富的腺体,故硬腭癌中除鳞形细胞癌外,还有较高比例的唾液腺来源的癌肿。硬腭癌发病年龄与牙龈癌相似,但比舌及颊癌稍晚,中位年龄在50岁以后,比国外的年轻。腭唾液腺癌的发病年龄与口腔他处小唾液腺的癌肿相仿,约比鳞癌早5~10年。患硬腭癌(不管是鳞癌还是唾液腺癌)的男性比女性多。

口腔溃疡的种类

口腔溃疡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血虚性口腔溃疡

此病多发生在口唇、舌根、两颊部,溃疡面常呈灰白色,周围轻微红肿,此愈彼起,绵延不断,愈后无痕迹,伴溃疡处疼痛难忍及头部疼痛,并头痛牵拉眉棱骨疼痛,月经量增多,神疲乏力,心悸、夜寝不安等症状,系由于身体血虚,加之月经周期血更虚甚,是因血不能濡养头脑产生头痛。通过中药辩证施治可达到治愈目的。

二、肝火旺型口腔溃疡

此型常好发生口唇、牙龈、舌尖及两颊部,溃疡呈黄白色,周围红肿,数量多时甚至融合成片,疼痛剧烈,同时可出现头顶部痛、头晕、目眩、易怒、口苦等症。属人体素质肝阳偏亢,经行阴血下注冲住,使阴血亏虚而不能上抑肝阳而致头痛及口腔溃疡,平时注意加强降肝火,服龙胆泻肝汤治疗有痹益之效。

三、血瘀型口腔溃疡

溃疡面色泽呈淡灰白色,有发展快、愈合慢之特点。女性往往在月经前及月经期间,口腔粘膜中突然发生数枚溃疡,局部剧烈疼痛,头痛位置固定不变,月经色呈紫黯,有瘀斑,如长期不治,易导致病情加重。 在防治女性月经期口腔溃疡过程中,还需要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劳逸结合,坚持按疗程服药,避免过度疲劳,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新鲜饭菜,多饮水。治疗过程中,以不吃辛、辣、发味类食品为上策。

有些复发性溃疡与胃肠功能紊乱、某些营养缺乏、机休免疫力降低、口腔卫生不良或精神因素有关,治疗可采取综合性措施。除外敷、内服药物外,还需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多喝开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什么治疗口腔癌最好

1这位网友你好,很高兴能够帮助你解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现在的医学技术来讲治疗癌症只有3种方法是比较常用的第一种那就是外科手术其次就是化疗或者是放疗在这些治疗方法当中只有化疗是采用药物来医治。

2如果说患者的口腔癌发现的比较早的话也就是口腔癌还处于早期那临床上首选的是用外科手术来进行治疗,之后会配合,局部的放疗,因为癌症他在治疗之后很容易复发,放疗是为了预防复发,二。

3而如果说患者的口腔癌发现得比较晚,你发现的时候癌细胞就已经扩散了这个时候就只能通过全身化疗,再配合放疗来进行治疗,就可以进行药物治疗了但是癌细胞分为,不同的类型,所以用药是不一样的。

注意事项:不同的类型的癌细胞对不同的药物它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想要知道用哪一类的化疗药物治疗起来效果会更好首先得要知道患者癌细胞属于哪一种类型。

口腔癌与口腔粘膜白斑有什么区别

一提到口腔癌疾病,相信很多的口腔癌朋友在平时生活中,也是有听说过,同时也深受口腔癌的危害,口腔癌容易反复发作,让口腔癌患者深受其害。

① 创伤性溃疡:

此溃疡常发生于舌侧缘,与溃疡相对应处总有尖牙,牙残根或不规则的牙修复体,说明溃疡是由上述刺激物引起,溃疡质软,基底软无硬结,消除上述刺激物1~2周后溃疡即可自愈,

② 结核性溃疡:

几乎均为继发性,大多为开放性肺结核直接蔓延的结果,常发生于软腭,颊粘膜及舌背,溃疡较癌性溃疡浅,溃疡基底软无侵润硬结,抗结核治疗有效, 影像学检查及组织活检可准确鉴别并诊断。

肿瘤专家提醒:其实口腔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早发现早治疗口腔癌,耽误口腔癌最佳治疗时机,很多患者因口腔癌司空见惯难以引起重视。在此提醒广大口腔癌患者,不论口腔癌病情程度如何,都要对口腔癌引起重视,任何口腔癌疾病都是由小变大,不可忽视。

槟榔是癌症隐患

长期嚼槟榔,口腔黏膜变“橡皮”。槟榔是一种很特别的食品,这种类似橄榄的果子,不仅在台湾盛行,如今在湖南、福建、海南等地也较为普遍,不少男性整天以嚼槟榔为乐,跟抽烟一样上瘾。为何他们爱嚼槟榔呢?这源于槟榔的特殊滋味。有人说像喝酒,有人说像吃芥末,很兴奋、很舒畅的感觉。

司机小刘特爱槟榔,他说,槟榔一入口会感觉苦涩,但嚼着嚼着味道就变化了,似美酒似甘露 ,跟着人就high起来了,心跳加速、面颊潮红发热、咽喉发紧。就是这种快感,让小刘对槟榔爱不释手,一天能嚼上三四包,结果几年下来,他发现自己的腮帮子越来越大,甚至连张口都变得困难了。 专家介绍,小刘来就诊的时候,检查发现其口腔黏膜失去了应有的弹性(这是其嘴巴张不开的主要原因),跟橡皮一样硬,出现了纤维化的迹象,这是口腔癌的癌前病变。

槟榔素有毒性,可致黏膜病变。据报道,全球每年新发30万-40万例口腔癌症(口腔癌或口咽癌)患者,其中22.8万例发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占到58%,而这些地区居民大都有咀嚼槟榔或槟榔子的习俗。可见,嚼槟榔与口腔癌有密切的关系。

这个小小果实为何会致癌呢?原来,在槟榔中含大量槟榔素、生物碱,其具有细胞毒性,口腔黏膜和槟榔中所含生物碱等发生反应,会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 ,在临床表现为张口困难 、麻木感、发生溃疡等。专家指出,除槟榔外,烟酒等刺激也与口腔癌密不可分,同时嚼槟榔、吸烟及饮酒者,患口腔癌危险大增。

若口疮两周不愈,应该筛查口腔癌。口腔癌不被人熟悉,更不被人重视,不少人舌头上、牙龈上、口腔黏膜上有溃疡(烂了一小块)或者长菜花,大多数人以为是上火,喝点凉茶清热解毒,结果几个月下来都不好,越长越大,越来越痛,到口腔医院时,往往被确诊为口腔癌的中晚期(溃疡直径大于2厘米)。

这种情况实在是太常见了,说明市民对口腔癌不是很了解。其实,普通的口疮和口腔癌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第一,从手感上看,普通溃疡发生在舌头的表浅,摸上去较为柔软,但口腔癌则比正常组织硬;第二,从病程上看,普通溃疡7-10天会自愈,一般会遵从“ 疼痛 →疼痛减轻→溃疡愈合”的过程,而口腔癌即便服用消炎药也不能缓解其疼痛,常常超过两周都不愈合。

通常,如果出现以上这种特殊的口疮,医生会高度怀疑口腔癌。专家说,一般来说,只要切一小块组织,在显微镜下做病理检查,这是确诊口腔癌的最可靠的办法。溃疡直径小于2厘米的早期口腔癌,只需局部切除,不用做放化疗,而如果拖到中晚期才来就诊的话,不仅要切除舌头,还要做颈部淋巴结清扫,不仅对面部外形影响大,更为严重的是,其5年生存率仅为60%。所以,口疮两周不愈,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早到口腔医院或口腔科就诊。

口腔卫生差易得口腔癌

“口腔癌多是由不良习惯导致的!”黄洪章认为,口腔癌与长期慢性刺激、病毒感染、癌基因、吸烟、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等因素有关,其中,口腔卫生差的人容易得口腔癌,烂牙、残根、残冠、对不良镶牙不加处理的人也容易得口腔癌。他指出,烂牙、残根、残冠、不良镶牙突起且凹凸不平,可刺激舌头,因为舌头运动得多,刺激长期存在,就可诱发口腔癌。

口腔癌的病毒感染,近几年来比较受关注。专家认为,口腔环境与女性生殖道环境相类似,可以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可引起宫颈癌,口腔感染则可以导致口腔癌。而且,国外有资料显示,有些人性行为偏爱口交,更容易感染HPV,但目前对此并无定论,但是医生在对口腔癌患者的问诊中,部分患者的确有口交的喜好,而他们的口腔癌多发生在舌咽部。

口腔癌多发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国内统计以40~60岁为高发年龄段。但今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口腔癌有年轻化趋势,30岁以下的口腔癌患者明显增多,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平均每个月都能遇到一两个二三十岁的口腔癌病人。”黄洪章表示,在癌症整体年轻化局势下,口腔癌有年轻化趋势也不意外了。“有些年轻人对各种性行为比较接受,也有得口腔癌的风险。”

常吃槟榔小心得口腔癌

槟榔主要分布在中非和东南亚,如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来半岛、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是很多人都很喜欢的一种食物,也有很大的药用价值,但吃多了也是不行的,听说常吃槟榔会得口腔癌,不知道是不是?以下让我们来看看吧:

"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这是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台湾情歌。如今,槟榔不仅在台湾是一大特色食品,在湖南、海南、福建等地,槟榔也颇受欢迎。据说,嚼槟榔可口舌生津、提神醒脑,深受男士们的喜爱。然而,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却表示,长期嚼槟榔会引起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嘴巴张不开),这可是导致口腔癌的直接原因。

长期嚼槟榔

口腔黏膜变"橡皮"

槟榔是一种很特别的食品,这种类似橄榄的果子,不仅在台湾盛行,如今在湖南、福建、海南等地也较为普遍,不少男性整天以嚼槟榔为乐,跟抽烟一样上瘾。

为何他们爱嚼槟榔呢?这源于槟榔的特殊滋味。有人说像喝酒,有人说像吃芥末,很兴奋、很舒畅的感觉。

司机小刘特爱槟榔,他说,槟榔一入口会感觉苦涩,但嚼着嚼着味道就变化了,似美酒似甘露,跟着人就high起来了,心跳加速、面颊潮红发热、咽喉发紧。就是这种快感,让小刘对槟榔爱不释手,一天能嚼上三四包,结果几年下来,他发现自己的腮帮子越来越大,甚至连张口都变得困难了。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侯劲松说,小刘来就诊的时候,检查发现其口腔黏膜失去了应有的弹性(这是其嘴巴张不开的主要原因),跟橡皮一样硬,出现了纤维化的迹象,这是口腔癌的癌前病变。

槟榔素有毒性

可致黏膜病变

据报道,全球每年新发30万-40万例口腔癌症(口腔癌或口咽癌)患者,其中22.8万例发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占到58%,而这些地区居民大都有咀嚼槟榔或槟榔子的习俗。可见,嚼槟榔与口腔癌有密切的关系。

这个小小果实为何会致癌呢?原来,在槟榔中含大量槟榔素、生物碱,其具有细胞毒性,口腔黏膜和槟榔中所含生物碱等发生反应,会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在临床表现为张口困难、麻木感、发生溃疡等。侯主任指出,除槟榔外,烟酒等刺激也与口腔癌密不可分,同时嚼槟榔、吸烟及饮酒者,患口腔癌危险大增。

据统计,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一年收治1000多例肿瘤患者,其中有60%左右是口腔癌。"这几年来,口腔癌还有增多的趋势,尤其是30-40岁的年轻人。"侯主任称,"这种现象可能与不良生活习惯更为普遍有关,比如烟酒刺激,特别是酒精可导致血管扩张,有害物质更易被口腔吸收,或者经常熬夜(免疫力下降),导致口腔癌更易发生。"

口腔癌疾病的种类有哪些

唇癌:多数发生在下唇的中、外三分之一的部位。病人的病史里最重要的一项症状是“水疱”。并且有反复结痂的情况,随后出现一个浅 表的出血溃烂。溃疡型者因向外组织深入浸润,周围硬结比较重,这一过程可长达数年。乳头状型者向嘴唇的外面生长多呈翻花状,其周围硬 结较轻。口唇癌生长慢且无痛感。

舌癌:多发生在舌前三分之二与舌后三分之一交界处的边缘部位。有的起初像一包块,以后变溃疡。舌癌早期不疼痛,仅仅吃饭时有不舒 服的感觉,以后逐渐出现疼痛,而且可以反射到同侧耳部。病变周围出现硬结,生长较快。

颊癌:好发在上下牙咬合线相对颊粘膜处,靠近口 角处臼齿后区。开始为溃疡,容易出血,有轻微疼痛,早期周围无硬结,但是长得快,并且向深层组织浸润。颊粘膜出现白斑也是常见癌前病变。

龈癌:多见于下颌磨牙区。早期为完整牙区或残牙逐渐松动疼痛。牙根周围的牙龈出现“溃烂”、流血、有臭味,拔牙、消炎治疗无效。

腭癌:多发生在硬腭后区磨牙部。开始就成为溃疡,以及逐渐侵犯到牙周围,使它松动疼痛。口底癌:多发生在舌系带的一侧或中线两侧 舌下区口底粘膜上。早期为口底溃疡,逐步可发生疼痛、流涎、舌活动受限、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

涎腺癌:涎腺包括颌下腺和腮腺。颌下腺在下颌骨侧面下方,这种癌比较多见,早期出现包块,边缘不整齐,常有自发痛,生长快。腮腺 癌比颌下腺癌发病率低,除了具有颌下腺癌症状外,早期还出现口眼歪斜等面神经受害现象。

上颌窦癌:早期不易发现,但以后可能出现鼻塞、鼻出血及一侧鼻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如向下发展,可使上牙松动和疼痛;向上发展,则可使眼球突出,有时发生上唇麻木感;向后方发展,可导致张口困难。

长期嚼槟榔小心患口腔癌

槟榔是一种天然植物口香糖,在南方一带有很多人喜欢吃,然而吃多了槟榔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尤其是槟榔对口腔的刺激性,很容易诱发口腔疾病并且导致口腔癌,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长期嚼槟榔小心患口腔癌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多加强养生预防意识,保持身体健康。

长期嚼槟榔

口腔黏膜变“橡皮”

槟榔是一种很特别的食品,这种类似橄榄的果子,不仅在台湾盛行,如今在湖南、福建、海南等地也较为普遍,不少男性整天以嚼槟榔为乐,跟抽烟一样上瘾。

为何他们爱嚼槟榔呢?这源于槟榔的特殊滋味。有人说像喝酒,有人说像吃芥末,很兴奋、很 舒畅 的感觉。

司机小刘特爱槟榔,他说,槟榔一入口会感觉苦涩,但嚼着嚼着味道就变化了,似美酒似甘露 ,跟着人就high起来了,心跳加速、面颊潮红发热、咽喉发紧。就是这种快感,让小刘对槟榔爱不释手,一天能嚼上三四包,结果几年下来,他发现自己的腮帮 子越来越大,甚至连张口都变得困难了。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 颌面外科 副主任侯劲松说,小刘来就诊的时候,检查发现其口腔黏膜失去了应有的弹性(这是其嘴巴张不开的主要原因),跟橡皮一样硬,出现了纤维化的迹象,这是口腔癌 的癌前病变。

槟榔素有毒性

可致黏膜病变

据报道,全球每年新发30万-40万例口腔癌症(口腔癌或口咽癌)患者,其中22.8万例发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占到58%,而这些地区居民大都有咀嚼槟榔或槟榔子的习俗。可见,嚼槟榔与口腔癌有密切的关系。

这个小小果实为何会致癌呢?原来,在槟榔中含大量槟榔素、生物碱,其具有细胞毒性,口腔黏膜和槟榔中所含生物碱等发生反应,会导致 口腔黏膜纤维化 ,在临床表现为 张口困难 、麻木感、发生溃疡等。侯主任指出,除槟榔外,烟酒等刺激也与口腔癌密不可分,同时嚼槟榔、吸烟及饮酒者,患口腔癌危险大增。

据统计,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一年收治1000多例肿瘤患者,其中有60%左右是口腔癌。“这几年来,口腔癌还有增多的趋势,尤其 是 30-40岁的年轻人。”侯主任称,“这种现象可能与不良生活习惯更为普遍有关,比如烟酒刺激,特别是酒精可导致血管扩张,有害物质更易被口腔吸收,或者 经常熬夜( 免疫力下降 ),导致口腔癌更易发生。”

口疮 两周不愈

宜筛查口腔癌

口腔癌不被人熟悉,更不被人重视,不少人舌头上、牙龈上、口腔黏膜上有溃疡(烂了一小块)或者长菜花,大多数人以为是上火,喝点凉茶清热解毒,结果几个月下来都不好,越长越大,越来越痛,到口腔医院时,往往被确诊为口腔癌的中晚期(溃疡直径大于2厘米)。

这种情况实在是太常见了,说明市民对口腔癌不是很了解。其实,普通的口疮和口腔癌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第一,从手感上看,普通溃疡 发生在舌头的表浅,摸上去较为柔软,但口腔癌则比正常组织硬;第二,从病程上看,普通溃疡7-10天会自愈,一般会遵从“ 疼痛 →疼痛减轻→溃疡愈合”的过程,而口腔癌即便服用消炎药也不能缓解其疼痛,常常超过两周都不愈合。

通常,如果出现以上这种特殊的口疮, 医生会高度怀疑口腔癌。侯主任说,一般来说,只要切一小块组织,在显微镜下做病理检查,这是确诊口腔癌的最可靠的办法。溃疡直径小于2厘米的早期口腔癌, 只需 局部切除,不用做放化疗,而如果拖到中晚期才来就诊的话,不仅要切除舌头,还要做颈部淋巴结清扫,不仅对面部外形影响大,更为严重的是,其5年生存率仅为 60%。所以,口疮两周不愈,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早到口腔医院或口腔科就诊。

长期嚼槟榔小心患口腔癌的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对于槟榔我们要适量食用,过分食用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这样做对身体是非常不好的,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远离疾病的困扰。

相关推荐

口腔溃疡长期不愈或是癌症前兆

口腔肿瘤误诊多 口腔癌是最常见的口腔肿瘤,占到了世界恶性肿瘤的第六位,我国是世界上口腔癌六大高发国家和地区之一,在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每年收治的1000余例肿瘤病人中,口腔癌占到60%。口腔癌包括发生在舌部的舌癌、在脸颊粘膜的颊癌、在牙龈的牙龈癌、在硬腭的鳞癌和口底癌等等,广义的口腔癌还包括唇癌和口咽癌。 口腔癌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三种:最常见的是原因不明的口腔溃疡,简单处理2-3个星期后仍无明显好转,且溃疡有扩大趋势,疼痛症状可逐渐加重;其次是突出粘膜表面的菜花样肿块,表面粗糙不平,容易出血,生

有哪些因素可以引发口腔癌

长期吸烟的人患口腔疾病的几率要比平时人发病的几率高很多,所以为了我们的口腔健康还是尽早的戒烟吧,口腔癌是一类慢性的病理过程,在其进入典型的或明显的癌症病变之前,需经历数年,甚至十数年的口腔粘膜的癌前病变过程。它多见于口腔表浅部位,有利于医生和患者自已直接检查发现,便于早期诊断,及时防治。目前口腔医务界认为:口腔粘膜白斑病、口腔粘膜红斑、扁平苔藓和粘膜下纤维增生应视为口腔癌前病变。其中以口腔粘膜白斑病的患病率最高,癌变的可能性也较大。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口腔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1、口腔卫生差,口腔卫生

口腔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口腔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口腔如果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意味着黏膜表皮细胞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口腔黏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出现口腔黏膜白斑、红斑,很可能已发生癌变。 溃疡不愈 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因为,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的形式,四周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并有坏死组织覆盖,疼痛明显。 疼痛明显 早期一般无痛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溃破后疼痛明显,随着肿瘤进一步侵犯神经,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 淋巴结肿大 口腔癌多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

如何正确判断口腔癌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之总称,大部分属于鳞状上皮细胞癌,即所谓的黏膜发生变异。在临床实践中口腔癌包括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唇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黏膜的癌症等。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口腔癌发病时,口腔黏膜上皮长出来的恶性肿瘤,初期往往不会直接侵犯神经,因此大部分都不会疼痛;但当肿瘤过大压迫神经 组织,或是肿瘤呈现往深部组织侵犯到神经时,疼痛就会产生。除了疼痛之外,口腔癌的肿瘤很容易流血,稍微不小心接触到就特别容易流血。 口腔溃疡是日常生活

多喝红茶可防口腔癌

1、漱口水预防口腔癌 一种基因疗法的漱口水有希望通过在不良肿瘤恶变之前消灭它们,来预防口腔癌。该方法通过释放受遗传密码控制的病毒,杀死含有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攻击尚未癌变的黏膜斑。 科学家在过去20年里已经知道,所有癌症的起因都是基因缺陷。这些在一生累积的、通常包括6个或更多缺陷的基因导致细胞肆意生长,并蔓延到全身。 2、喝红茶有助于预防口腔癌 红茶里含有的茶多酚能够阻止口腔细胞DNA的癌变过程,有助于预防口腔癌。 科学家们选取15位患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察。这些病人都患有口腔白斑症,这是一种常见的癌前病变

洗牙对牙齿好吗 减少口腔癌患病率

洗牙可以预防口腔癌,根据口腔癌基金会的统计,仅在美国一地,每小时都有人死于口腔癌。如果经常洗牙来保持牙齿的清洁,牙医也会帮你做口腔癌的检测,因为越早发现,治疗会越有效。

临床最常见的口腔癌

口腔癌的症状: 1、牙齿松动:一般我们的牙齿都是很健康的,如果哪天牙齿出无辜现松动、脱落,或者咀嚼食物的时候感觉牙齿咬不动就要就要开始警惕了;如果有假牙的患者,自己感觉到假牙不适,口腔与咽部麻木、疼痛,经一般对症治疗不见好转者,需警惕口腔癌。 2、口腔溃疡:口腔癌的出现常常伴有口腔溃疡,但此溃疡非彼溃疡,口腔溃疡的一般不超过3天,但是如果有灼烧或疼痛的症状超过2星期还不见好转的话,及要警惕可能是口腔癌的出现了,要及时进行检查。 3、口腔出血:口腔出血是口腔癌的危险信号,生长在口腔内的肿瘤稍微碰触就会有可能

口腔癌的危害有很多

口腔癌的危害——小心口腔癌! 在消化道肿瘤中,口腔癌的发病率较低,约占8%左右。就是因为这样,对口腔癌的诊断容易被忽略,对能够早期发现及诊断口腔癌的一些临床表现不大重视,容易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那么,口腔肿瘤的征兆有哪些呢? 口腔癌的危害——口腔内溃疡经久不愈 一般口腔溃疡2周即可痊愈,要是口腔溃疡超过4周仍未好,则要格外小心色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一般的口腔粘膜白斑的表面变得非常危害,但若白斑的表面变得非常粗糙、发生硬结、浸泣、突起或出现颗料状肉芽肿时,这是典型病变。 口腔癌的危害——一侧下唇麻木

口腔癌的病因有哪些

口腔癌病因 酗酒和吸烟人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最大。同时又吸烟又酗酒的人,比只吸烟或只饮酒者更易发生口腔癌。大约2/3口腔癌患者是男性,但是在最近10年中,随着妇女吸烟人数的增加,口腔癌发病率的性别间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抽香烟者比吸雪茄或用烟斗吸烟者更易发生口腔癌。棕色、扁平、雀斑样区域(烟草斑)可以在习惯用烟斗或吸香烟者的唇部出现。只有组织活体检查才能确定这些斑是否发生癌变。 破损的牙齿、充填物或假牙修复体(冠和固定桥)等尖锐的边缘反复刺激,可以增加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

台湾口腔癌因槟榔高发

背景:台湾“卫生署”近日最新发布的资料显示,岛内口腔癌患者新增病例不断上升,10年内增加近3倍,死亡率暴增超过100%,为所有癌症中增加最快的,目前每年死亡超过2000人,其中九成口腔癌患者都有长期嚼食槟榔的习惯。 将嚼槟榔视为诱发口腔癌“疑凶”的说法其实早已有之,我国台湾、湖南、海南、广东这些槟榔高产地都有口腔癌高发的现象。 世卫组织癌症研究中心曾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0%的口腔癌可能源于嚼槟榔,并把我国台湾和印度并列为因好吃槟榔引发口腔癌的流行地区。 但因为癌症的诱发因素是复杂的,槟榔与口腔癌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