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的高危因素
胆囊癌的高危因素
老年女性、大结石、腺瘤样息肉
原发性胆囊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胆囊炎、胆石症、细菌感染、胆汁酸代谢紊乱、胆囊黏膜增生等与胆囊癌发生相关,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另外,高脂饮食、吸烟、嗜酒也是胆囊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胆囊癌男女发病之比为1∶2.7,平均发病年龄为65.2岁。早期常无特异性的症状,发现时多为晚期阶段,只有可外科切除者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期。
根据国内统计,胆囊癌同时伴有胆囊结石患者占31.6%;胆囊癌的发生与结石的大小关系密切,结石直径<10mm者,胆囊癌的发生率为1.0%;结石直径为20~22mm者,胆囊癌的发生率为2.4%;结石直径>30mm者,胆囊癌的发生率为10%。
胆囊息肉分为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样息肉,腺瘤样息肉如果为单个、广基型息肉,直径>1cm,恶变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国外有研究表明,胆囊的良性息肉与胆囊腺瘤和胆囊癌之间可能存在发病顺序的关系,通常不典型增生发展至癌需要3~10年。而胆固醇性息肉则不会癌变,所以遇到这类患者大可让他放宽心。
总之,临床上遇到6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患有充满型胆结石或有超过1厘米的胆囊息肉或者是瓷性胆囊,需格外强调定期密切复查甚至进行胆囊预防性切除。如果患者接受结石或息肉手术,则需术中送快速病理检查,避免术后确诊为癌而行二次手术。
胆囊癌的病因是什么
1、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结石有着密切关系,欧美国家胆囊癌病人合并胆囊结石达54.3%~100%,国内为20%~82.6%。从胆结石角度看,胆石症患者中有1.5%~6.3%合并胆囊癌。还有研究显示,胆结石患者比无结石者的胆囊癌发病危险性增加4~5倍,胆结石发作年龄越早胆囊癌发病的危险越大;胆结石直径大于1cm者胆囊发病的危险性要比直径小于1cm者大10倍。
2、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与胆囊癌有一定的关系,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癌往往合并存在。胆囊黏膜经化生、增生或息肉样变可演变成原位癌。有研究显示,胆囊不典型增生到晚期癌的进展时间大约为15年。
3、胆囊腺瘤胆囊腺瘤分为乳头状腺瘤、管状腺瘤、管状乳头状腺瘤。胆囊腺瘤的特征多为有蒂、单发,目前已被公认为是胆囊癌前病变。一般认为其癌变率在10%左右。若合并胆囊结石则癌变的危险性增加;肿瘤直径10mm以上者,癌变可能性大。
4、胆囊腺肌增生症胆囊腺肌症是一种增生性疾病,主要以胆囊黏膜和肌层增生为特点,形成壁内憩室、囊肿等。过去认为胆囊腺肌增生症无癌变可能,但近年日本、法国等陆续有胆囊腺肌增生症的基础上发生胆囊癌的报道。
5、胆胰汇合部畸形胰-胆管汇合部畸形,即胰胆管合流为先天性消化系统畸形。关于胰管合流异常引起胆囊癌的机制,目前最合理的解释是胰液的返流。胰液引起胆囊癌的机制,可能是由于胆汁中卵磷酯被胰液中的磷酸酯a2水解产生脱脂酸卵磷酯,后者有损害细胞膜的作用,它积聚在胆囊壁内刺激胆囊上皮,使上皮细胞发生变性,非典型增生以致癌变。
6、工业致癌物质动物实验显示氮甲苯、亚硝胺等可致胆囊癌的发生。
7、女性激素美国第3次国家癌肿调查发现,每10万人口中每年胆囊癌的年龄发生率为男性1.1人,女性2.2人;而日本则为男性0.7人,女性1.5人。因此,有人推测这可能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8、其他胆囊癌的发生还与年龄有关,原发性胆囊癌多在50~70岁的中老年人中产生;体重超过正常的20%~30%可增加胆囊癌发生的危险性,有研究显示体重指数大于或等于24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
哪类人群容易患结石性胆囊炎
除了对一般人群进行初级预防以外,还要选择性地对部分即将形成结石的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预防。结石高危人群是指具有形成胆石危险因素的人。流行病学指出,年龄增加、女性、多产妇、有印第安遗传基因的人种、高脂血症等都是危险因素。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经过以动物、胆石病住院病人以及自然人群为对象的胆石病高危因素预测研究,表明除了年龄、肥胖、高脂血症的特征以外,高危因素还包括血清DCA增加、胆囊收缩减弱、胆囊壁增厚。在所有这些因素中,胆囊形态和功能改变的预测意义最明显。对高危人群的胆石预防,不但需要上述的饮食调节和增加体力活动,还要有计划地给予药物,纠正早期病理变化。熊去氧胆酸(熊脱氧胆酸)是最为有效的降低胆汁胆固醇饱和度的药物,长期服用的费用昂贵,还有可能增加空腹胆囊体积和降低胆囊张力的不利面,临床应用时要注意。对胆囊收缩功能差的可给予CCK等促进胆囊收缩的药物。
胆囊癌如何预防
本病早期诊断不易,故预后差,术后5年存活率为0~7%,偶有超过10%的报告,80%患者于诊断后1年内死亡。
1992年,Heason收集了3038例胆囊癌的资料,发现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人种,地理环境和饮食均与胆囊癌的发病相关,胆囊癌的发病年龄集中分布在40~60岁,女性偏高;肥胖是胆石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油腻食物,单糖和双糖的摄入量过多会增加胆囊癌的危险,这些研究结果对胆囊癌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对中年以上,尤其是女性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慢性钙化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久治不愈,胆囊腺瘤样息肉,尤其是息肉>10mm,宽基者,息肉合并结石,炎症者,应尽早行胆囊切除,鉴于胆囊良性疾病与胆囊癌的关系,一般认为应对胆囊癌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
①40岁以上症状明显的胆囊炎,胆囊结石,特别是结石直径大于3cm,胆囊壁明显增厚萎缩,或“瓷化”者,应切除胆囊。
②曾因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坏死而行胆囊造瘘者,若无禁忌,应争取早期切除胆囊。
③胆囊良性肿瘤如腺瘤,腺肌瘤应定期检查或及时切除胆囊。
④对于有胆囊管畸形,胰胆管汇合异常,先天性胆管扩展,长期溃疡性结肠炎以及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者,应定期观察胆囊的改变。
乳癌高危因素早期表现
乳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的第一大杀手,我们必须对它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做好乳癌的预防措施。乳癌的高危因素即指在某些特定人群中乳癌的发生机会高于正常人群的一些因素。包括以下几种:
(1)乳癌家族史。
(2)月经初潮早、绝经迟,行经年数长或长期无排卵。
(3)不孕或未曾哺乳。
(4)长期使用雌激素药物。
(5)一侧乳癌史。
(6)乳房良性疾患,此项尚有不同意见。
凡有上述高危因素的妇女必须定期进行自我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就医,还应定期请医师检查乳房,每年至少1次。
乳癌的早期症状:了解乳癌的早期症状十分重要,若能早期诊断治疗,则可使预后明显改观。早期乳癌多无明显症状,偶而发现乳房硬结,大部分为无痛性,少数有痛,因而往往使患者丧失警惕,误认为是炎症或经前期的乳房变化而延误诊治,必须引以为戒。乳癌肿块最常见于乳房的外上方及中心部位(约70%),有时可发现单侧性乳头有血性溢液,遇此情况要立即就医。有时乳房肿块不明显,但腋窝处发现有肿物时也应就医,因腋窝淋巴结是乳癌最早的转移部位。
肝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有哪些
肝癌早期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即乙型或丙型肝炎以及肝硬化。在伴有肝癌高危因素的前提下,对于肝内直径≤2cm结节,动态增强MRI、动态增强CT、超声造影及普美显动态增强MRI四项检查如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显示肝癌典型特征,即可做出肝癌的临床诊断 ;对于发现肝内直径>2cm的结节,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中只要有一项有典型的肝癌特征,即可临床诊断为肝癌。"
乳腺癌是什么因素导致的
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所谓高危因素是指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而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的危险因素就称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女性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0~24岁年龄段处较低水平,25岁后逐渐上升,50~54岁组达到高峰,55岁以后逐渐下降。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所谓家族史是指一级亲属(母亲,女儿,姐妹)中有乳腺癌患者。近年发现乳腺腺体致密也成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怎样的胆囊易癌变
警惕隐患
并非所有的慢性胆囊炎都会癌变,但确有一些慢性胆囊炎有较高癌变的可能。认识了解这些特殊情况,就是预防这种隐患的第一步。以下情况就是值得警惕的隐患苗头:
1、老年患者。50岁以上胆囊炎病人癌变率急剧增加,占总病例的70%~85%,平均年龄为62~65岁。
2、女性患者。慢性胆囊炎患者男女之比约13,我们自己的统计,胆石症的发病率,不论何年龄组,女性均高于男性,进入老年组后差别尤甚。
3、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
4、有结石,尤其是多发型或充满型结石者。结石性胆囊炎的癌变率是非结石性胆囊炎的29.9倍,说明结石刺激因素在癌变中的重要作用。
5、大结石。随着胆石体积的增大,胆囊癌的发生率相应升高,直径大于3厘米结石者比小于1厘米者胆囊癌的发生率高10倍。
6、瓷瓶样胆囊。即胆囊壁钙化,多见于65岁以上的女性,它是慢性胆囊炎的终末阶段,瓷瓶样胆囊癌变率高达22%。
7、合并有胆囊息肉样改变的胆囊炎。息肉≥10毫米者癌变率高达23%。伴有胆囊腺瘤和腺肌增生症者更应提高警惕。
防范未然
1、彻底治疗胆囊炎与胆石症。改变饮食习惯,减低食物中脂肪含量及总热量,及时控制胆道系统感染,积极治疗易发生结石的相关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等,彻底治疗急性胆囊炎,避免其转为慢性。
2、认识各种高危因素,并应较积极地采取手术治疗。
3、研究表明,吃烧烤肉食较多者易患胆囊癌,宜加控制。纤维素,维生素c、维生素b6和维生素e能减少胆囊癌发病的危险。
4、肥胖指数高者胆囊癌发生率也高,肥胖者应积极减肥,控制体重。
导致胆囊癌高发的原因一般有哪些
一、胆囊癌与胆结石有着密切关系,欧美国家病人合并胆囊结石很多,从胆结石角度看,胆石症患者中有很多合并胆囊癌。还有研究显示,胆结石患者比无结石者的发病危险性增加4~5倍,胆结石发作年龄越早发病的危险越大;胆结石直径大于1cm者胆囊发病的危险性要比直径小于1cm者大10倍。
二、慢性胆囊炎与胆囊癌有一定的关系,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和癌症往往合并存在。胆囊黏膜经化生、增生或息肉样变可演变成原位癌。有研究显示,胆囊不典型增生到晚期癌的进展时间大约为15年。
三、导致胆囊癌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哪些?胆囊腺瘤分为乳头状腺瘤、管状腺瘤、管状乳头状腺瘤。胆囊腺瘤的特征多为有蒂、单发,目前已被公认为是胆囊癌前病变。一般认为其癌变率在10%左右。若合并胆囊结石则癌变的危险性增加;肿瘤直径10mm以上者,癌变可能性大。
四、胆囊腺肌症是一种增生性疾病,主要以胆囊黏膜和肌层增生为特点,形成壁内憩室、囊肿等。过去认为胆囊腺肌增生症无癌变可能,但近年日本、法国等陆续有胆囊腺肌增生症的基础上发生胆囊癌的报道。
五、胰-胆管汇合部畸形,即胰胆管合流为先天性消化系统畸形。关于胰管合流异常引起胆囊癌的机制,目前最合理的解释是胰液的返流。胰液引起胆囊癌的机制,可能是由于胆汁中卵磷酯被胰液中的磷酸酯A2水解产生脱脂酸卵磷酯,后者有损害细胞膜的作用,它积聚在胆囊壁内刺激胆囊上皮,使上皮细胞发生变性,非典型增生以致癌变。
六、动物实验显示氮甲苯、亚硝胺等可致胆囊癌的发生。
七、每10万人口中每年胆囊癌的年龄校正发生率为男性1.1人,女性2.2人;而日本则为男性0.7人,女性1.5人。因此,有人推测这可能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八、原发性胆囊癌多在50~70岁的中老年人中产生;体重超过正常的20%~30%可增加发生的危险性,有研究显示体重指数大于或等于24是此病的高危因素。
怎么样会变胆囊癌
一、胆结石导致的胆囊癌
胆囊癌与胆结石有着密切关系,欧美国家胆囊癌病人合并胆囊结石达54.3%~100%,国内为20%~82.6%。从胆结石角度看,胆石症患者中有1.5%~6.3%合并胆囊癌。还有研究显示,胆结石患者比无结石者的胆囊癌发病危险性增加4~5倍,胆结石发作年龄越早胆囊癌发病的危险越大;胆结石直径大于1cm者胆囊发病的危险性要比直径小于1cm者大10倍。
二、慢性胆囊炎导致的胆囊癌
慢性胆囊炎与胆囊癌有一定的关系,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癌往往合并存在。胆囊黏膜经化生、增生或息肉样变可演变成原位癌。有研究显示,胆囊不典型增生到晚期癌的进展时间大约为15年。
三、胆囊腺瘤导致的胆囊癌
一般导致胆囊癌发生的因素都有哪些?导致胆囊癌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哪些?胆囊腺瘤分为乳头状腺瘤、管状腺瘤、管状乳头状腺瘤。胆囊腺瘤的特征多为有蒂、单发,目前已被公认为是胆囊癌前病变。一般认为其癌变率在10%左右。若合并胆囊结石则癌变的危险性增加;肿瘤直径10mm以上者,癌变可能性大。
四、胆囊腺肌增生症导致的胆囊癌
年龄越大胆囊癌的发病率越高吗?胆囊腺肌症是一种增生性疾病,主要以胆囊黏膜和肌层增生为特点,形成壁内憩室、囊肿等。过去认为胆囊腺肌增生症无癌变可能,但近年日本、法国等陆续有胆囊腺肌增生症的基础上发生胆囊癌的报道。
乳腺癌高危因素
(1)年龄、月经、生育、哺乳、生活环境及经济地位 乳腺癌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月经初潮期较早(12岁以前来月经),绝经 较晚(50—55岁以后绝经),第一胎生育年龄的35岁以后或从未生育,或生育不哺乳,都可能对乳腺癌的发生有影响。且城市比农村多,尤其是社会经济地位较优越的人群,乳腺癌的发病率 相对高一些。
(2)乳腺疾病及良性肿瘤 手术史 有些妇女因患某些乳腺疾病或良性肿瘤而做了乳腺小手术。手术必然切断一些乳腺导管,使远端导管不通畅。导管内分泌物积聚,长期刺激乳腺组织,就有可能导致癌变 。但不要因此而拒绝一些必须手术治疗的乳腺疾病,如囊性小叶增生 ,导管内乳头状瘤等若不手术切除将来有癌变的可能。手术还是必要的,但术后应经常随访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和治疗。另外一侧患乳腺癌的病人,对侧患乳腺癌的机会增加,因此乳腺癌术后一定要注意对侧乳房是否出现肿块。
(3)乳腺的x线摄片 较小剂量的x线不会导致乳腺癌,但不数病人求治心切,短时间内在几个医院进行多次乳腺摄片,尤其年轻妇女,就增加了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但患者完全不必担心x线摄片会引发乳腺癌。因为目前乳腺x线摄片放射剂量很小,不会致癌。
(4)家族的聚集性和遗传因素 直系亲属中有人患乳腺癌的女性成员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高。有人认为这与遗传因素有关。因此,家族中有人生乳腺癌,其它成员应提高警惕。
(5)高脂肪饮食及肥胖妇女患乳腺癌的机会也较一般人多。
胆结石会不会诱发胆囊癌
在胆囊恶性肿瘤中胆囊癌占首位,胆囊癌恶性程度高、转移早、进展快,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有数据显示,90%以上的胆囊癌患者伴有胆囊结石,可见,胆囊癌的发生与胆结石密切相关。
胆结石可诱发胆囊癌
胆结石如果长期不治疗,随着结石在胆囊内时间的延长,容易感染诱发炎症,胆囊壁或胆总管长时间受刺激将导致胆囊与胆管功能逐渐丧失,进而形成急、慢性胆囊炎或胆管炎,甚至引发癌变。胆囊癌常与胆囊结石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小于10mm者癌发生的几率为1.0%,结石直径20~22mm者的几率为2.4%,结石直径在30mm以上者的几率可高达10%。
出现黄疸要格外警惕
胆结石患者初期会出现轻微阵发性疼痛、饱胀不适等症状。当胆结石急性发作时,会出现右上腹阵发性痉挛疼痛,并会渐渐加重。有部分患者在出现剧烈腹痛之后,出现一过性黄疸。
胆管癌的症状与结石性胆囊炎发作时的症状相似,患者发病时会出现腹痛、饱胀不适、黄疸等症状。梗阻性黄疸是胆管癌最常见的症状,患者还伴有皮肤瘙痒、大便为陶土色等症状。因此患者如果出现黄疸、上腹隐痛、厌油腻、胃口差等症状时,最好做腹部B超或CT检查,看看胆管是否有扩张。此外,也可抽血查看肿瘤标记物是否有升高,以此来帮助鉴别判断病人是否有肿瘤。
结石超过1厘米,建议手术
若胆结石直径超过1厘,经常出现上腹部胆囊区疼痛、明显消瘦或胆囊结石伴糖尿病的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剔除胆结石。微创手术伤口愈后快,效果明显。
结石小于1厘米且无症状的患者也不要大意。小结石也会随着时间的沉积变成大结石,还会从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形成梗阻性黄疸或化脓性胆管炎。所以,胆结石患者应积极治疗,就算暂时不需手术的患者也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以免耽误病情,危及健康。
胆结石合并胆囊息肉者更危险
这是因为,胆囊息肉可癌变,而胆结石也为胆囊癌的高危因素,约有70%到80%的胆囊癌与胆结石有关。晚期胆囊癌的5年生存率不到10%。建议,体检发现有胆结石的人,关注一下有无胆囊息肉,如果两者都有,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将根据结石的情况和息肉的大小,建议观察或切除。
警惕无痛性胆结石掩盖胆囊癌
胆囊结石症状发作时,患者常常因为耐受不了疼痛迅速来医院治疗。但是,往往那些与患者长期和平共处、相安无事的无痛性胆囊结石容易被人忽视。其实,没有疼痛症状的胆囊结石发展更为隐匿,一旦恶变为胆囊癌,预后很差,生存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烹调油烟引发肺癌高危因素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汽车尾气、室内装修、厨房油烟等都是诱发肺癌的高危因素。肺癌的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肺癌发病低龄化和吸烟有很大关系。
1 PM2.5是怎么导致肺癌的?
PM2.5是一种大气污染,容易对人类产生致癌因子,被认为是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而肺是受PM2.5影响最严重的脏器。随着PM2.5浓度的增加,再过七八年,肺癌的死亡率也会相对增加。
它能够通过突破人体鼻腔绒毛及痰液的阻隔,顺利进入支气管以及肺泡。进入肺泡之后的灰尘会迅速被吸收,并且不经过肝脏解毒迅速进入血液循环从而遍布全身,而被人体吸收的灰尘可以损害血红蛋白的输送氧能力,使人体丧失血液,并引发全身各系统疾病。除了能够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支气管炎,更严重患肺癌之外,还可能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心脏疾病或导致人体中毒、婴儿发育缺陷等。
2 很多女性本身不吸烟为什么也会得肺癌?
需要强调的是,吸二手烟甚至是三手烟(有烟味的衣物等)的人也可能得肺癌,甚至更严重。女性是吸二手烟甚至三手烟的受害者之一。例如妻子不吸烟但丈夫吸烟很严重,这就很有可能使妻子患肺癌。另外,烹饪所产生的油烟包括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颗粒物质如PM2.5在内都有可能导致肺癌的产生。
建议吸烟者戒烟,必要时到室外空旷地方吸。还建议女性尽量在烹饪后将抽油烟机多开几分钟,让抽油烟机充分吸收掉污染物,而且要定期对房子包括衣物进行清扫和整洁,尤其是在有浓重烟味的时候。
吸烟是患肺癌的首要因素,85%-90%的肺癌都是由吸烟引起的,而且男性吸烟者肺癌的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8-20倍。吸烟20年以上的,20岁以下开始吸烟的,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三个“20”,只要有一条,都非常容易得上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