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样纠正孩子说谎

怎样纠正孩子说谎

我的儿子3岁9个月了,今年刚上幼儿园,我发现最近有这种情况发生。有一天放学,我发现他眼睛红肿,他说老师说要家长带他去看医生。我以为是在幼儿园受的伤,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是小朋友抠的。回去再问老师,老师说没有这回事,一早上学就发现他红眼睛,怕是红眼病。出来再问他,他又说有一个小虫飞到眼睛里了。我不想指责他说谎,就问他,这两个答案哪个是编的故事,他说“小朋友抠的”是编故事,“小虫”是真的。他是在说谎吗?

你的介绍很形象,用了两个例子把问题说清楚了。

茅于燕:你说孩子"编故事"而不说他"说谎",这是很好的,因为说谎比较严重,是故意的。孩子不说真话有许多原因:

1、做错了事怕惩罚,比如打碎了一只盘子,把帽子丢在公园里了等。

2、记忆错误,到过动物园,看见猴子吃香蕉,记成看见黑熊吃香蕉,妈妈给他指出,他还坚持是看见猴子吃香蕉了,实际是记错了,完全不是说谎。

3、被人欺侮,不敢向妈妈报告实情,怕再被欺侮,因而不说真话。

4、恶作剧,闹着玩,比如一个三岁半的儿童忽然对妈妈说:奶奶来电话了,明天要你去她家,纯粹为了玩,一个四岁的小男孩说:我把娃娃扔到对面小水沟里了,等妈妈去我而没找到时,他在一旁哈哈大笑,完全是恶作剧。

5、幻想与现实不倒退。比如一个孩子明明没有毛绒熊猫,便为了在小朋友面前炫耀自己,却说自己有好几只毛绒熊猫,而且绘声绘色。

6、不认真,随便说,即兴说,不当一回事,好像在说着玩。

7、模仿成人,妈妈明明没有病,却打电话到单位去请病假,也会模仿不说真话。

8、真正为隐瞒什么不好的行为而不说真话,比如自己把小娃娃的胳膊弄断了,却说某某小朋友弄断的。

你孩子3岁9个月了,他编了一些故事,说了一些不真实的话,我认为主要是他忘记了,是幻想和现实不分,是即兴说而不是模仿,也不是隐瞒真实情况,为了怕惩罚。

怎样纠正呢?

1、一定要弄清楚不讲实话的原因,对症下药。不要想当然,甚至冤枉孩子。

2、不要把"编故事",不讲实话的孩子都当成坏孩子。孩子有时不讲实话并不是坏。

3、对真正隐瞒实情而裁脏他人的孩子,要严厉(不是打骂),要让他认错,以后不再犯。

4、坦白了要欢迎,孩子以后说了谎,才会告诉你,才便于教育,纠正。

5、对孩子说谎要个别处理,要保护他的自尊心。

6、要对事不对人,不要说凡是说了谎的孩子都是坏孩子,只说说谎本身是坏事。

7、常讲诚实的孩子受人爱的故事,间接让他懂得不诚实的孩子无人爱的道理。

8、千万不能打骂,否则他会更隐瞒实情,以后天天说谎。

9、自己绝对不要说谎(或"编故事"),不要给孩子树立不好的榜样。

10、对即兴说,随便说谎(或编故事)的行为要善意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希望他以后认真说话,有进步时要表扬。

孩子说谎的原因

宝宝为什么要说谎呢?很多家长不理解,认为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说谎了,长大了还得了,不严厉教育是不行的。其实,如果家长们真正深入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说不定就愤怒不起来了。

小明一直都是爸爸妈妈眼中的骄傲,在外人面前,爸爸妈妈也是把小明夸上天了呢。有一天,妈妈问小明:“亲爱的宝贝,作业都做完了吗?妈妈猜我的宝贝一定早早就做好了,而且比别人做得更好”,听到妈妈这样说,小明立刻回答道:“是的,妈妈,我早就做完了”,其实,小明就没有做完作业,其中有的题目正是小明不会做的。小明对妈妈说了慌,他说谎的原因是不想爸爸妈妈失望,小小年纪也是很懂事哦,可说谎始终是不对的,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养成说谎骗人的坏习惯。那么,家长们不应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把自己过高的期望加注在孩子身上,也是导致孩子爱说谎的原因之一,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心理成长。

除此之外,孩子还可能因为害怕家长们的责罚、不敢承担责任等原因而说谎,避免孩子养成说谎的坏习惯,家长们首先要告诉孩子说谎的行为是不对的,其次要间接阻止孩子说谎,不要向责罚犯人一样责罚孩子,这样他们的心理会更恐惧,说谎行为也会越来越严重。睿智的家长们,会究其原因,用对方法,让孩子不再有说谎的念头。

孩子爱撒谎该怎么办

1、证实孩子是否在说谎

当家长怀疑自己的孩子说谎时,应该首先进行仔细的调查、了解,搞清楚孩子是不是真的在说谎,因为有的时候父母的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没有搞清事情真相就鲁莽行事,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2、先找出说谎的原因,搞清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说谎的原因有许多:有的是因为自己做了错事但又害怕受到惩罚而说谎,有的是因为想通过说谎来让家长满足自己的某种愿望,有的是因为错误模仿大人的行为而说谎,有的是因为不愿意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而说谎,有的是因为分不清想象与现实间的差异而说谎,有的是因为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而说谎,有的是因为想取悦家长而说谎,有的是因为想骗取自由而说谎,有的则是因为要故意刺激报复家长而说谎,如此等等。

在上述种种的说谎现象中,有些是孩子的无意说谎,有些是孩子的有意说谎;有些是孩子的偶尔性说谎,有些是孩子的经常性说谎。家长首先应当搞清楚孩子说谎的动机和性质,然后才能根据不同的说谎行为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使得对孩子的教育能够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比如,对于幼儿由于智力和知识水平较低而造成的无意识说谎,家长不必大惊小怪,只要帮助孩子分清想象与现实间的差异即可,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些说谎现象会自然消失;对于孩子的有意说谎,家长要及时地发现和揭穿其谎言,并让孩子明白说谎是要受批评和惩罚的,将孩子说谎的企图适时地化解掉;而如果是由于家长经常说谎造成孩子也跟着说谎,家长一定要认真检讨自己的行为,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3、多聆听并与孩子沟通

当孩子预期事情会有负面后果而说谎时,父母应了解孩子的需要,订立更实际的规则;假如是孩子可以做得到且愿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说谎了。另外,有些孩子会因为跟父母的接触机会少,所以用说谎的方法去争取父母的关注。换句话说,父母平日应加强与孩子沟通互动,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与注意。

4、要帮助孩子区分现实和想像

孩子说谎并非都是有意的,尤其是年龄小、想像力、创造力丰富的孩子更易进行想象型撒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告诉孩子什么是发生的,什么是想像的,让孩子逐渐把现实和想像区分开来,并告诉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想像,如,用“我想……”、“我希望……”等等。当孩子无意的撒谎给别人带来伤害时,一定要让孩子了解和认识自己这种行为产生的严重后果。

不要把"编故事",不讲实话的孩子都当成坏孩子。孩子有时不讲实话并不是坏。对即兴说,随便说谎(或编故事)的行为要善意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希望他以后认真说话,有进步时要表扬。

5、要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如适时地给孩子添置玩具、图书及彩笔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只要是合理的,家庭又是力所能及的,是会得到满足的。这样可避免孩子因需要不能满足而把别人的东西随便拿回来而又不告诉家长和小朋友的情况。

6、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的说谎往往并不是为了故意伤害他人,家长不要轻易将孩子的说谎行为与孩子的品质划等号,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一次谎言就给孩子定性,给孩子贴上“小骗子”、“谎话专家”、“吹牛大王”等标签。这样做不但对孩子改掉说谎的毛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对孩子的说谎行为起到了强化的坏作用,可能会促使孩子今后更加努力地说谎。因为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在父母眼里是个不诚实的、爱说谎的孩子,他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他会家长产生逆反心理,既然父母都认为自己是骗子、说谎大王,那么我就做给你们看好了,反正谎话是不说白不说,就是到了该说真话的时候也不说真话。

发现宝宝撒谎 别忙着发火

1.孩子为什么会撒谎

根据长期以来的研究表明,三至四岁以下的儿童根本无法掌握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23个月大的宝宝会把自己的行为解释的一塌糊涂,因为在她心里已经真的认为,偷偷的喂养小猫是猫自己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是把猫作为一个假想的朋友或密友。根据儿童中心,许多幼儿把想象中的朋友作为替罪羊,这样的发展实际上是帮助他们在慢慢学会欺骗。在某些方面,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学会说谎,实际上可能是道德开始变质的问题。这表明,幼儿要试着理解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行为之间的区别,说谎让他用行动和我们保持距离,不过,这不是我们鼓励孩子说谎的理由。

2.家长该怎么做

在孩子犯错后,家长不应该严厉的管教撒谎的孩子。同时,家长也应该着重鼓励孩子保持诚实。告诉他只要是孩子都会犯错,让他知道,在他做了一些错事后,跟我们和盘托出是没关系的。一些育儿专家建议家长避免训斥或惩罚承认自己缺点的幼儿。当一个孩子向我们承认错误时,我们要耐心对待,控制住情绪,不要大脑一冲动就对孩子进行惩罚。因为处罚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让他犯下另一个错误。

3.父母不要轻易发怒

所有的父母都一样,都是不完美的。打个比方说家里的孩子扔了一盘食物在地板上,当孩子看到大人愤怒的反应后,无意识地继续把责任推卸给猫。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怒火更会勾起孩子撒谎的欲望。自己的孩子开始说谎可能会让我们感到非常愤怒,但考虑到孩子未来的发展,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应该耐心的纠正孩子的错误,鼓励孩子保持诚实的品德和基本的道德观念。他最终会掌握事实与虚构之间的区别。当你问是谁撕毁的书页时?两个十岁的孩子可能会撒谎,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他十七岁的时候还会撒谎。

孩子说谎的原因是什么

1.将想象和现实世界混淆

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很多时候会自己凭空想象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并说得和真事一样。这并不是孩子在说谎,而是孩子的想象。有时孩子把所想象的事物当成了现实,因为他还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现实之间的界限。有的父母往往把孩子的各种想象和说谎混为一谈,这样责怪孩子是很不公平的。

2.为了引起注意

孩子有通过别人的注意来肯定自己存在的特性,如果在孩子的经历中,说谎比较能引起成人的关切,孩子就能用这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3.父母的教育不当

有些孩子说谎,往往与成人的影响有关,特别是家长的说谎行为,常是造成孩子说谎的直接原因。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说了谎,就会使孩子产生“说谎不为错”的错觉,最起码也为他们的说谎壮了胆。

4.容易受别人的暗示

家长不能用暗示性的提问口气问孩子,例如:“你是不是把玻璃弹子吞进肚子里去了?”这种暗示性的提问,很多孩子会回答:“是的。”如果你耐心些问孩子:“弹子哪里去了?”孩子会指着桌子底下告诉你:“弹子滚进桌子底下去了。”

5.为了达成某种愿望

有时,小孩子常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这是由孩子心里活动和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因而产生了“幻想”,并非真的说谎。

6.为了逃避某些事

有时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某些事情,比如:孩子不愿去上学,就会说:“我肚子痛。”孩子的这类说谎,往往是恐惧心里所致。而滥施惩罚就是造成恐惧心里从而导致说谎的一个重要原因。孩子做错事或有行为过失时,为了开脱责任,逃避家长、老师的惩罚或打骂,便有意说谎。

孩子爱撒谎的原因会是什么

原因1、不明就里

小于3岁的幼儿,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物关系等概念比较模糊,经常说了“假话”自己不知道,比如他们可能把以前统称“昨天”。这种情况不必过于担忧,问明情况后,耐心教育即可。

原因2、逃避惩罚

多数情况下,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惩罚,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淘气惹祸了怕家长责罚。一旦发现这种情况,需讲明利害关系,果断制止。若一次达到目的,不良行为就可能得到强化。

原因3、模仿大人

孩子有时会看到父母、周围的大人,或者电视上有撒谎的镜头,他们抑制不住好奇心,跟着学。因此,当着孩子的面时,家长一定要谨言慎行。

原因4、表示对抗

还有的孩子说谎,与父母干涉过多有关,比如孩子做作业时,一会叫他喝水,一会叫他吃点心,孩子很不耐烦,随口说“不渴、不饿”,以表示对抗。这种情况下,需从改善亲子关系入手,既不过度溺爱,也不过于纵容。

原因5、获得成就

有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描述事情时,常常参杂着自己想象的场景、人物,说得绘声绘色,炫耀自己。此时,在纠正的同时,要肯定他们的能力,不可粗暴制止,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九个小妙招让宝宝不再说谎

孩子说谎是家长十分关注的情况,认清楚孩子说谎的原因,根据原因来解决孩子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小儿“说谎”的情况十分常见。导致小儿“说谎”的原因通常有下列几种:

1、认知能力的发展未臻成熟

孩子年龄小、个子小,他所观察、体会到的事情,和成人自然不一样。因此,他说的话有时就会显得很夸张,例如:“我家里有一个像房子一样大的球”。

2、为了引起注意

孩子有通过别人的注意来肯定自己的存在的特性,如果在孩子的经历中,说谎比较能引起成人的关切,孩子就可能用这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3、父母的教育不当

幼儿模仿性很强,父母的不诚实行为,不仅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会在他们的心灵播下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种子。

4、容易受别人的暗示

家长不能用暗示性的提问口气问孩子,例如“你是不是把玻璃弹子吞进肚子里去了”?这种暗示性的提问,很多孩子会回答“是的”。如果你耐心些问孩子“弹子哪里去了”?孩子会指着桌子底下告诉你“弹子滚进桌底下去了”。

5、为了达到某种愿望而说谎

有时,小孩子常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这是由于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因而产生了“幻想”,并非真在说谎。

6、为了逃避某些事

有时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某些事情,比如: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就会说“我肚子疼”。

7、因害怕训斥、打骂

有些做父母的,每逢小孩子做错了一件事,便要骂小孩子或打小孩子。孩子怕骂怕打,便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这种掩饰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宽恕,于是第二次第三次做错事时,便再说谎来求得宽恕了。

任何人都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说谎,更不会鼓励孩子的谎言。但是,怎么做才能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又不纵容孩子说谎呢?

让孩子不说谎的9条建议

1、父母自己要做出好榜样,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谎话和借口。

2、父母与孩子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是孩子诚实的前提条件。让孩子知道,即使他说了谎,你还是爱他的,你能理解他的心情。

3、一旦孩子说了谎,要与孩子一起商量,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用哪些更好的办法代替说谎。

4、不要用严厉的惩罚来威胁孩子,这个办法往往会让孩子说更多的谎,更加狡猾,以便不被你发现。

5、如果你发现孩子说了谎,不要立即在其他人面前指责或教训他,最好是另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单独与孩子谈。

6、大多数情况孩子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说谎,所以要让孩子尽可能说出为什么怕父母知道,这样你才能知道孩子说谎的原因。

7、平时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对孩子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孩子做错事,要作调查研究,鼓励孩子建立正向的行为。

8、如果孩子勇于承认自己做错了事,请马上用比较特别的语言表扬他。

9、如果孩子还是一再地说谎,而你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的话,最好是找儿童心理专家帮助你。

为什么孩子要说谎

满足小小虚荣心

当孩子看到别人有一件好玩具,就谎称自己家里也有或者有一件更好的,或是欺骗父母说老师表扬了他。这很可能是平时父母有意无意的言行激发了孩子的虚荣心,于是他以说大话来自我满足。

逃避一些事情

有时孩子因为内心的某种恐惧而说谎。如为了不去上幼儿园而说身体不舒服。逃避去幼儿园的原因可能是他被老师批评了、受小朋友欺负了或是不敢参加一些活动等等。面对这样的谎话时,父母应先搞清楚谎言背后的真正原因,及时帮助孩子解决他面临的问题。

如果孩子犯了错,父母总是以打骂来惩罚,那么,为了逃避责骂,孩子就可能学会用谎言来掩盖事实,保护自己。比如“全盘否认”,极力辩解说不是自己的错误,如不承认打碎了盘子等;要么就“避重就轻”,只承认一部分错误,如明明打了小朋友却只承认轻轻推了一下;或者“嫁祸他人”,如说是别人把盘子打碎了。

模仿父母的言行

作为孩子最初的模仿对象,父母任何不经意的言行都可能影响孩子。很多情况下,父母的说谎行为,包括所谓的权宜之计,都会成为孩子说谎的样板,潜移默化中把孩子变成了“大话王”。例如有人打电话来找爸爸出去,爸爸不想去,就推说家里有客人。孩子看在眼里,就会觉得说谎是对的。以后当孩子遇到类似的情景时,情急之下就可能会说谎。

当孩子有意说谎时……

当孩子说谎时,父母最应该关心的不是谎言本身,而是谎言背后的含义,找出孩子说谎的动机;最应该做的不是批评和责罚,而是向孩子说明道理,使孩子懂得为什么不应该说谎。

下面的例子也许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对待孩子的谎言。

妈妈在楠楠的口袋里发现一个没见过的玩具,就问楠楠:“这个玩具是从哪儿来的?”楠楠小声说:“小朋友给我的。”看到楠楠躲闪的眼神,妈妈很怀疑。于是,她蹲了下来,轻轻握住楠楠的小手,温和地说:“楠楠,看着妈妈的眼睛,告诉妈妈实话,玩具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只要你说实话,妈妈一定不会骂你。”

孩子是不是在说谎?敏感的父母会从孩子的表情、语言中发现蛛丝马迹,而要想让孩子说出真话,需要一定的询问技巧。楠楠妈妈的做法中值得借鉴的是:

语气亲切、温和。过于严厉、苛刻的问话方式只会吓得孩子更不敢说出真话。

保持目光对视。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谎对大人来说都很困难,何况孩子。父母看着孩子时,用眼睛传递信任和鼓励,很容易突破孩子的心理防线。

鼓励孩子说真话。大部分情况下,孩子是因为畏惧惩罚而说谎,所以,向孩子保证他不会因为承认错误而受罚,是最重要的一步。当然,父母必须说到做到。

楠楠承认,自己因为喜欢这个玩具,所以就偷偷把它拿回家了。这时,妈妈把楠楠抱在怀里,说:“妈妈很高兴你对妈妈说了实话。喜欢别人的玩具,你可以请他借给你玩玩,但不能偷偷地拿走。那个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玩具了,一定很着急,你说,是吗?”楠楠点点头。

后来,妈妈拨通了小朋友家的电话,楠楠在电话里小朋友道了歉,告诉他明天一定把玩具还给他。楠楠还准备把自己的一个玩具也带去给小朋友玩呢。

楠楠承认了错误后,妈妈做了很好的处理:

1.给孩子说真话以积极回应。

2.对孩子做错事和说谎的动机表示理解,并引导孩子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

3.启发孩子用实际行动弥补过失。

特别提醒:父母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父母平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诚实做人。如果一时失信于孩子,应向孩子说明原因、虚心承认错误并改正。

相关推荐

宝宝说谎父母应该怎么办

说谎孩子并不一定就是坏孩子。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明白宝宝说谎的缘由和性质,从而对宝宝加以引导,增强其对的行为,改掉说谎的不好习惯。 宝宝开始说谎孩子过了三岁,对周围环境及接触到的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印象,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开始逐渐增强,于是谎言开始了…… 但是,孩子说谎大部分都不含恶意,有的可能因为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烈,有的可能因为做错事害怕责罚,有的则可能因为没有分清楚事实的真相…… 孩子为什么要说谎 专家表示,一般来说,学龄前后的小朋友尚未发展出明确的道德观,在他们的认知能力范围中,并不清楚“真

纠正咬嘴唇正确方法

想要纠正这个习惯,可以这样做: 1、与牙科大夫说好,如果带孩子来,让他对孩子说:“不要咬嘴唇”(或示意他不要咬嘴唇,因为他年龄还小,不一定听懂这句话),这比自己说有力得多。 2、我们不能强迫一个孩子改变坏习惯,必须让他有愿意改的动机。这个动机可以来源于某个家庭的朋友、不往在一起的长辈、亲友、老师,由他们来说这个习惯不好,他们会不喜欢他;如果改了,他们会喜欢他。 3、不要给太大的压力,不要唠叨,因为压力、唠叨,反而会使他觉得受到注意,儿童最喜欢受到注意,他会由于逆反心理,更加做出习惯性的动作,比如吮吸嘴唇。

5-6岁孩子经常说谎怎么办

2-4岁:爱说大话 孩子为什么说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所以他们常常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当你带孩子从公园回家的时候,他告诉你他在公园里看见了独角兽。他并不是在有意欺骗你。换个角度想,这说明他的智力还在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你的孩子还不能分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他也同样不能把他的梦和真实生活区分开。 也有的孩子说一些小慌是害怕父母的责备和惩罚。他们会指责那些自己想象出来的朋友,告诉父母是他们做出了这些错事。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淘气会使爸爸妈妈不高兴的,所以撒了个谎。

如何预防纠正小儿口吃

心理治疗 家长要为口吃的孩子创造一个愉快安定的环境,消除其思想负担,减少患儿的口吃,当孩子有口吃时,不要模仿、嘲笑孩子、不要使周围人过分注意孩子说话的缺陷,不能表现出急躁情绪和粗暴地中断小儿讲话,父母应多给予安慰和鼓励,要只当没那回事,指导孩子说话时放慢速度,降低音量,从容不迫地讲,引导孩子树立克服口吃的自信心。 语言矫正训练 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使小儿有信心,自在地呼吸和运用语言器官,才能获得语言矫正训练的成功,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让孩子减慢说话的速度,既可减少口吃,又可使人听得清楚,当孩子不再有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杜绝四种习惯

1、打断你讲话 孩子可能有时会很兴奋想要告诉你一些事情,但如果总是允许他在你讲话的时候打断你的话,可能会让孩子感觉他是拥有特权去取得别人的注意,而且不能忍受别人不理会他,以致日后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 解决方法:如果孩子跑过来缠着你讲话,你可以指着凳子让他过去坐并且在你结束讲话前都要保持安静;如果你要打电话或见朋友的话,告诉孩子要保持安静并且不要打扰你,然后给他安排另外的活动。你的目的是让他知道,如果中断你的讲话,他很难达到他的目的。 2、装作没有听到你说话 不断给孩子重复或提醒你的要求、指挥,会让孩子养成

如何治疗口吃

步骤/方法 1.心理治疗 家长要为口吃的孩子创造一个愉快安定的环境,消除其思想负担,以减轻患儿的口吃症状;当孩子有口吃时,不要模仿、嘲笑孩子,不要使周围的人过分注意孩子说话的缺陷,不能表现出急躁情绪或粗暴地中断孩子讲话,父母应多给予安慰和鼓励;指导孩子说话时放慢速度,降低音量,从容不迫地讲,引导孩子树立克服口吃的自信心。 2.语言矫正训练 帮助儿童进行语言矫正训练,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让孩子减慢说话的速度,这样既可减少口吃的发生,又可使人听得清楚。当孩子不再口吃时,再慢慢提高其说话速度。 2)让孩子

宝宝口吃的语言矫正训练

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使小儿有信心,自在地呼吸和运用语言器官,才能获得语言矫正训练的成功,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让孩子减慢说话的速度,既可减少口吃,又可使人听得清楚,当孩子不再有口吃时,再慢慢提高说话速度。 2、让孩子说话时降低音量,因为轻柔地说话能防止口吃。 3、对于每一个短语的第一个字要缓慢地、轻轻地诱导其发出音速,然后向第二个字轻轻地滑动,因为口吃小孩子大多对短语的第一个字发音感到困难,如果发音过急过重,口吃势必发生,因此这是一个关键。 4、多讲多炼,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切机会与口吃的孩子交谈和练习

小孩口吃的科学矫正方法

做好引导 家长若发现小孩说话结巴时,不要严厉指责,以免加重孩子自我注意和暗示,反而加重口吃。精神紧张常常是诱发口吃的因素。家长要适当引领孩子,走向正常发音;平时和孩子交流,以身作则,放慢速度,从容不迫地说话;孩子说话结巴时,不打断,不插话,让孩子顺利讲完,慢慢克服口吃。 唱歌朗读纠正口吃 音乐和朗读在矫正孩子口吃有良好的作用。因为说话口吃就是孩子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的发音、语流和节律偏离了正常。而音乐和朗读,有规律的节奏和乐感,有助于孩子恢复正常语音节律。并且能让孩子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说话

如何鼓励孩子诚实

专家建议父母鼓励孩子说出真相的一种方式则是,对孩子说:“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并且在平常生活当中,倡导诚信和透明。 其次,通过表扬孩子说真话,进而鼓励并且支持他们将诚实放首位的品质。告诉孩子:“妈妈很高兴你告诉我真相”。如果家长意识到孩子在故意误导,向他们解释清楚:说谎是不被认可和接受的,以及说出真相的必要性,这是父母能够信任他们的基础。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孩子听到的谎话越多、说出的谎言也越多。孩子会持续观察父母的言行。所以,父母间无论是善意的谎言,还无关痛痒的小谎,都需要谨慎为之。让孩子区分谎言的性质,尤

怎样纠正孩子厌食

孩子发生厌食,应到医院去检查是否为疾病所致,如果没有疾病,家长就要考虑是否有饮食不当或精神因素存在,然后针对厌食原因正确地耐心地解决。 1、合理安排膳食。饭菜品种要多样化,米、面、杂粮、豆制品、鱼、肉、蛋、菜都要有,食谱要常换,防止单调。 2、吃饭定时定量。吃饭定时定量可以养成良好的条件反射,促进胃液分泌。吃饭要有固定的地方和愉快的气氛或伴有轻松的音乐。最好大人和孩子在一起吃饭;饭前、饭时不要批评孩子,但也不要逗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讲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或今天这个菜好,那个菜不好等。 3、加强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