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会引发什么疾病
胎盘早剥会引发什么疾病
1.子宫胎盘卒中 胎盘后血肿形成,特别是隐性剥离,血液未流出于子宫外,由于局部压力增加,血液可渗入子宫肌层,引起肌纤维分离、断裂,血液还可浸润及子宫浆膜层,使子宫表面呈紫色瘀斑,胎盘种植部尤为明显,称为子宫胎盘卒中(uteroplacental apoplexy),该现象在20世纪初由Courelaire发现,故又称为Courelaire子宫(Courelaire uterus)。血液尚可渗及输卵管浆膜层或阔韧带内,甚至卵巢的实质。有时腹膜内亦有游离血,可能系血液经输卵管流入腹腔。子宫胎盘卒中的发生率尚难准确计算,因仅在剖宫产时方可见此表现,因而其实际发生率应较所报道者为高。子宫胎盘卒中很少影响子宫收缩,因而导致严重产后出血者少见,因此,它并非是子宫切除的指征。
2.胎儿母体出血 在外伤性的胎盘早剥,可以发生胎儿至母体的出血。一般非外伤性的胎盘早剥,有胎儿至母体的出血仅为20%,其量亦少于10ml;但有严重外伤者,1992年Stettler曾报道8例胎儿母体出血达80~100ml。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与凝血功能障碍胎盘早期剥离是妊娠期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重型胎盘早期剥离,尤其是胎死宫内病例很有可能发生DIC和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和蜕膜含有丰富的组织凝血活酶,胎盘早期剥离时促凝物质通过损伤的血管进入母体血循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DIC。肺、肾等脏器的毛细血管内均可有微血栓形成,引起脏器损害。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因此,胎盘早期剥离的时间越长,促凝物质进入母血循环也越多,DIC继续发展,即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产生大量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由于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加之FDP又有抗凝作用,导致并加剧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皮下、黏膜下或注射部位出血,子宫出血不凝或仅有软凝血块,甚至发生尿血、咯血或呕血。1987年首届中华血凝学会提出DIC(修正案)的实验室检查有下列3项或以上异常者可诊断为DIC①血小板<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②纤维蛋白原<1 5g="" l="" 3p="" fdp="">20mg/L;④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或延长3s以上,或动态变化,或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缩短或延长10s以上;⑤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或纤溶酶降低。对于重型胎盘早期剥离,常有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降低、PT、PTT延长,3P阳性,纤维蛋白原降低,FDP升高,提示DIC发生。在足以使胎儿死亡的30%的病例中发生DIC。没有胎儿窘迫的DIC是不常见的。
4.急性肾功能衰竭 重型胎盘早期剥离多由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引起。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时,全身小动脉痉挛,肾内小动脉也痉挛从而引起组织缺氧,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肿胀、体积增大,使血流阻滞;肾脏缺血;加之胎盘早期剥离时失血过多,休克时间较长及DIC等因素,使肾血流量急骤减少,严重时可使双肾皮质或肾小管发生缺血坏死,或由于大量纤维素沉积于入球小动脉内形成堵塞,而致肾脏急性缺血坏死,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①少尿或无尿,少尿(<400ml/24h=,无尿(<100ml 24h=",多数患者少尿期每天尿量为50~100ml;②高血钾(">7mmol/L),高血钾是少尿期引起患者死亡原因之一;③氮质血症,由于少尿,肾脏不能将尿素氮及肌酐排出,致使血中尿素氮及肌酐等升高;④代谢性酸中毒,由于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并消耗碱储备,血pH值下降,导致细胞内酶活性抑制和改变中间代谢产物增多而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5.羊水栓塞 胎盘早期剥离时,剥离面的子宫血窦开放,若胎盘后的出血穿破羊膜,血液进入羊水,则羊水也可反流入开放的子宫血管进入母体循环,形成栓子在肺脏造成肺栓塞,从而引起肺动脉高压,呼吸循环衰竭,DIC,多脏器损伤等一系列羊水栓塞症状,多在胎儿娩出前发生。如果抢救不及时,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6.产后出血 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及凝血功能障碍均可发生产后出血。临床表现为胎盘娩出后发生大量阴道出血,血液常不凝固,检查时发现宫底不清,子宫轮廓不明显,患者脸色苍白,表情淡漠,出冷汗,脉率增加,血压下降等出血性休克症状。
7.胎儿宫内死亡 当胎盘剥离面积达1/3时胎儿可发生宫内窘迫甚至死亡;当剥离面积达1/2时胎儿多数死亡。即使不典型胎盘早期剥离症状较轻,对围生儿危害也是很大的,故即使临床症状不严重,有胎盘早期剥离可疑时,应严密监测胎儿宫内情况并予积极处理。
准妈妈如何预防胎盘早剥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是妇女在妊娠期最为常见的特有疾病。其发病率高,国内报道可达43.3%—60%,成为在产前检查中必须重点观察的疾病。妊高症持续发展对母婴危害很大,其中的严重危害之一就是诱发胎盘早剥,易造成早产、难产,并促进胎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疾病增加。
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其与胎盘早剥的关系已比较明确,被公认为胎盘早剥的最主要诱因。其作用机理是妊高症引起子宫底蜕膜层的小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毛细血管缺血坏死和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层,使得胎盘易从子宫壁剥离而发生胎盘早剥。
并不是所有妊高症都会诱发胎盘早剥,只有那些控制不良,持续发展的中重度妊高症患者才是胎盘早剥的高危对象。因此,若孕妇在妊娠中后期感到头痛、头昏、眼花及下肢水肿等表现,并在产前检查中发现血压增高,蛋白尿和浮肿等情况,就要及时作出妊高症的诊断,予以积极有效处理措施,控制妊高症,防范胎盘早剥。
轻度妊高症重在休息,饮食调理,保持休息及睡眠时的正确体位,即左侧卧位,大多数无需特殊药物治疗。中重度妊高症应住院治疗,在医生监护下规范治疗下减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即一方面严格防止子痫及其并发症,另一方面防范胎盘早剥和早产的发生,特别是临近妊娠晚期及临产时,务必有效控制妊高症的病情,同时警惕胎盘早剥的风险。
一旦控制不良的妊高症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虑及胎盘早剥的可能:
①无明原因的胎心率异常变化,同时伴有临产先兆(阵发性宫缩性腹痛);
②子宫张力增高伴胎心率减缓;
③出现阴道持续少量流血或流出出血性羊水;④B超检查发现胎盘厚度增加。确诊后要果断采取措施尽快结束分娩,以降低胎盘早剥对母婴造成的更大危害。
胎盘早剥的症状以及病因
胎盘早剥的症状
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胎盘早剥的发病率:国外1%~2%,国内0.46%~2.1%。
病因
胎盘早剥确切的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1.孕妇血管病变:孕妇患严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或全身血管病变时,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增高。妊娠合并上述疾病时,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变性坏死甚至破裂出血等。
2.机械性因素:外伤尤其是腹部直接受到撞击或挤压;脐带过短(<30cm)或脐带因绕颈、绕体相对过短时,分娩过程中胎儿下降牵拉脐带造成胎盘剥离;羊膜穿刺时刺破前壁胎盘附着处,血管破裂出血引起等。
3.宫腔内压力骤减:双胎妊娠分娩时,第一胎儿娩出过速;羊水过多时,人工破膜后羊水流出过快,均可使宫腔内压力骤减,子宫骤然收缩,胎盘与子宫壁发生错位剥离。
4.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巨大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容易导致部分或全部胎盘剥离。
5.其他:一些高危因素如高龄孕妇、吸烟、可卡因滥用等与胎盘早剥发生有关。
胎盘早剥
胎盘早期剥离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是伴有疼痛性的阴道出血,然而胎盘早期剥离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是较大的。
1、轻型
多以阴道出血及轻度腹痛为主,胎盘剥离面通常不超过胎盘的1/3,多见于分娩期,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出血量一般较多,色暗红,可伴有轻度腹痛或腹痛不明显,贫血体征不显著,若发生于分娩期则产程进展较快,腹部检查:子宫软,宫缩有间歇,子宫大小与妊娠周数相符,胎位清楚,胎心率多正常,若出血量多则胎心率可有改变,压痛不明显或仅有轻度局部(胎盘早剥处)压痛,产后检查胎盘,可见胎盘母体面上有凝血块及压迹,有时症状与体征均不明显,只在产后检查胎盘时,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迹,才发现胎盘早剥。
2、重型
以内出血和混合性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的1/3,同时有较大的胎盘后血肿,多见于重度妊高征,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和(或)腰酸,腰痛,其程度因剥离面大小及胎盘后积血多少而不同,积血越多疼痛越剧烈,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以至面色苍白,出汗,脉弱及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可无阴道流血或仅有少量阴道流血,贫血程度与外出血量不相符,腹部检查:触诊子宫硬如板状,有压痛,尤以胎盘附着处最明显,若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则子宫压痛多不明显,子宫比妊娠周数大,且随胎盘后血肿的不断增大,宫底随之升高,压痛也更明显,偶见宫缩,子宫处于高张状态,间歇期不能很好放松,因此胎位触不清楚,若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的1/2或以上,胎儿多因严重缺氧而死亡,故重型患者的胎心多已消失。
孕妇为什么会发生胎盘早剥
1、孕妇的血管病变。孕妇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病等疾病,这些疾病都可引起底蜕膜小动脉痉挛、梗塞,造成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导致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和胎盘之间,形成胎盘后血肿,进而导致胎盘剥离。出血不断增加,血肿面积也不断扩大,胎盘剥离面积也随之扩大。孕妇的血管病变是胎盘早剥的最重要的原因,约占发生率的一半。
2、腹部损伤。孕妇腹部受到撞击等外伤,可引起底蜕膜血管的破裂、出血,导致胎盘早剥。
3、胎膜早破。胎膜早破,羊水流淌速度过快、过多,可使宫腔压力骤降,宫腔容积突然缩小,引起子宫壁与胎盘之间错位、剥离,损伤小血管,引起出血,也是导致胎盘早剥的原因之一。妊娠晚期性交或患有阴道炎时,易发生胎膜早破。双胎分娩时,第一胎娩出后,或羊水过多的孕妇进行破膜放羊水时,羊水流出速度过快,也易发生胎盘早剥。
4、子宫静脉压升高。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孕产妇长时间取仰卧位姿势,巨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造成静脉回流障碍,盆腔静脉和子宫静脉淤血,静脉压持续升高,造成蜕膜内静脉过度淤血、破裂出血,导致胎盘剥离。
孕妇胎盘早剥的情况是很多的,而且也有可能是因为上述的几个因素产生的,有的孕妇会因为外力的撞伤发生一些意外,会让胎盘过早的出现剥离,也会产生胎儿发育过程中的意外,关于胎盘早剥的病因上述讲述的很详细了。
孕妇妈咪胎盘早剥你知道多少
很多因素都会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病风险,其中包括吸烟,服用可卡因,高血压,腹部创伤(比如发生车祸),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异常(比如中隔子宫),反复性剖腹产和脐带过短。分娩次数同样会影响胎盘早剥的发生率,比如在第一胎时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低于1%,而在怀孕3次之后就会增加到25/1000以上。
80%的胎盘早剥会表现为阴道出血,并且通常发生在第三个三月期。大约2/3的女性会出现腹部、后背以及子宫疼痛。还有1/3的女性会出现宫缩异常和宫缩不减弱,最典型的情况就是两次宫缩间隔不明显,或者干脆就是一次宫缩连续进行,这种情况称作强直性收缩。在诊断时,60%的胎儿心率监护会提示胎儿出现宫内窘迫,而其中15%的胎儿已经死亡。20%的胎盘早剥开始只是表现为早产,直到突然出现阴道流血或者胎儿宫内窘迫。
一般的处理方法是迅速分娩,而且几乎所有情况下都会采用剖腹产。如果诊断发现胎儿已经死亡的话,也可以采用经阴道分娩。如果胎儿胎龄过小或者胎盘剥离程度不严重(诊断依据是出血很少),并且使用超声评估了胎盘后血块的大小,那么医生也可能会选择继续观察,虽然这种情况很罕见。
如果你上次怀孕时已经出现了胎盘早剥,那么这次复发的风险就会很高,大约在1/8,也就是12%左右。
孕晚期注意事项 不要弯腰
肚子大了,弯腰时要特别小心,防止对腹部压力过大,避免腹部压力变化过大引起的异常情况出现,比如胎盘早剥。
腹压的骤然变化可能会引起胎盘早剥,尤其是有孕期合并症的,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或者宝宝发育特别小,腹压的加大或突然的变小,这种压力的变化可能会增加胎盘剥离的风险。
胎盘早剥是怎么引起的
1.血管病变
胎盘早剥孕妇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脏疾病,尤其已有全身血管病变者居多。当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以致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层形成血肿,导致胎盘自子宫壁剥离。
2.机械性因素
外伤(特别是腹部直接受撞击或摔倒腹部直接触地等)、胎位异常行外倒转术矫正胎位、脐带过短或脐带绕颈、在分娩过程中胎先露部下降,均可能促使胎盘早剥。此外,双胎妊娠的第一胎儿娩出过快或羊水过多于破膜时羊水流出过快,使子宫内压骤然降低,子宫突然收缩,也可导致胎盘自子宫壁剥离。
3.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
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孕产妇长时间仰卧位时,可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此时由于巨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而子宫静脉却瘀血,静脉压升高,导致蜕膜静脉床淤血或破裂,导致部分或全部胎盘自子宫壁剥离。
4.吸烟
近10年的研究证实了吸烟与胎盘早剥的相关性,有报道吸烟使胎盘早剥发生危险增加90%,并随着每天吸烟数量的增加胎盘早剥发生的危险性也增加。吸烟使血管发生退行性变而增加了毛细血管的脆性,并且尼古丁对血管收缩的影响以及血清中一氧化碳结合蛋白浓度升高均可导致血管痉挛缺血,从而诱发胎盘早剥。
5.胎膜早破
国内外很多研究报道了胎膜早破与胎盘早剥的相关性。胎膜早破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危险性较无胎膜早破者增加3倍,其发生的机制不明确,可能与胎膜早破后伴发绒毛膜羊膜炎有关。
6.滥用可卡因
有报道指出,在妊娠期间滥用可卡因50例孕妇,其中8例死胎是由于胎盘早剥引起的。另有报道112例孕妇在孕期滥用可卡因,结果发生胎盘早剥者占13%。
7.孕妇年龄及产次
孕妇年龄与胎盘早剥发生有关,但有学者报道产次比年龄更倾向于与胎盘早剥有关。随着产次的增加,发生胎盘早剥的危险性呈几何级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