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陷谷在哪个部位 陷谷的治疗用法

陷谷在哪个部位 陷谷的治疗用法

陷谷穴直刺0.3—0.5寸;或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胀,可扩散到足背。

陷谷穴艾条灸5—10分钟,陷谷穴,艾炷灸3—5壮。

1、对于下肢浮肿的孕妇,可让其采用平卧或下肢略为抬高的体位,然后从足背开始,沿小腿向大腿方向推拿。

2、力度要轻柔,手法以按、压、推、拿、轻捏交替混合使用。

3、在按压推揉的过程中,要以陷谷穴为重点。陷谷穴位于脚背上第二三趾骨结合部前方的凹陷处。按压此穴,对颜面浮肿、水肿、足背肿痛都有很好的疗效。

4、一般来说,对下肢经过10分钟左右推揉,再对陷谷穴按压8—10分钟后,下肢浮肿就会消除了。

5、如果第二天下肢浮肿又发生了,可采用本法继续治疗,直至彻底消除浮肿为止。

陷谷在哪个部位 陷谷的作用与好处

1、缓解治疗腹痛胀满、肠鸣泄痢、面目浮肿、目赤痛、疝气、足背肿痛等。

2、按摩陷谷穴的功效:输送胃经气血。

喉咙疼刮痧刮哪里图解 肺肾阴虚导致喉咙疼痛

定穴:大椎、风门、人迎、天突、曲池、合谷、尺泽、鱼际、少商、丰隆、太溪、商阳、陷谷。

取穴方法: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人迎: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天突: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曲池:肘横纹上,尺泽与肱骨外上颗连线中点。合谷: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凹陷中。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鱼际: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少商: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商阳:示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丰隆:内踝上8寸,胫骨前缘两横指。陷谷: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工具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刮法采用直接刮法。手法采用补法。

刮拭顺序:刮背部大椎、风门;揪颈部人迎、天突;刮上肢部曲池、合谷、尺泽、鱼际、少商;刮下肢部丰隆、太溪。放痧穴:手部商阳和足部陷谷。

具体操作方法:

(1)在背部大椎、风门,上肢部曲池、合谷、尺泽、鱼际、少商,下肢部丰隆、太溪等穴位处均匀涂抹红花油。

(2)用水牛角刮痧板反复进行刮拭,以刮出出血点为度。

(3)颈部人迎、天突用揪法:施术者五指屈曲,用食、中指的第二指节对准施术部位,把皮肤与肌肉揪起,然后瞬间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一揪一放,反复进行,并连续发出“巴巴”声响,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7遍,至皮肤出现痧点,以局部红紫为度。

(4)对手部的商阳和足部的陷谷进行严格消毒,然后用消毒好的小号三棱针点刺。

有滋阴补肺养肾的功效,适用于肺肾精气耗损于内,虚火上炎咽喉,导致的喉咙疼痛。治疗期间注意要远离烟雾区,避风寒,多饮水。

症状:肺肾阴虚表现为咽喉稍见红肿,色暗红,疼痛较轻,伴口干舌燥,手足心热,入夜症状加重。

陷谷的意思是什么 陷谷的配伍疗法

1、陷谷穴配陷上星穴、囟会穴、前顶穴、公孙穴:治卒面肿。

2、陷谷穴配列缺:主治面目肿;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3、陷谷穴配内庭、太冲:主治足跗肿;有清热消肿,活血止痛的作用。

陷谷准确位置作用 陷谷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趾长伸肌腱-趾短伸肌腱的内侧-第2骨间背侧肌-拇收肌斜头。浅层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足背静脉网。深层有第2跖背动,静脉等结构。

鼻炎按摩什么穴位

天府穴

天府穴最大的效用就是善治鼻炎,不论是过敏性鼻炎,还是慢性鼻炎。此穴可以用以下方法来找到:两臂张开,掌心相对平伸,用鼻尖点臂上,点到处就是天府穴。

陷谷穴

陷谷穴能够直接通到鼻窍,所以它是一个治疗鼻炎的要穴。当鼻子不通气时,揉揉陷谷穴很快就会通。脚上第二趾和第三趾间有一个缝,从接缝的地方往脚背方向上走5厘米的地方,就是陷谷穴。

陷谷在哪个部位

陷谷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陷谷准确位置作用 陷谷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足背,第2,3趾缝纹端直上2横指(中指及第4指),约1.5寸处,当第2,3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是穴。

进针深度:直刺0.3寸,斜刺0.5寸。可灸。

功能:清热解表,理气和胃。

主治:腹痛肠鸣,足背痛,面目浮肿,目赤肿痛,热病。

陷谷的准确位置及功效 陷谷的准确位置

陷谷穴位于位于足背第二、三跖骨间,第二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取穴时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具体位置如图所示:

陷谷穴的定位在哪里

陷谷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足背,第2,3跖骨间,第2趾跖关节近端凹陷中。

快速取穴法:

1.正坐位,足尖着地在足背第2,3跖骨间结合部之前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2.正坐位,在足背第2,3趾跖关节后,可触及一凹陷处,按之有酸胀感。

陷谷穴作用主治

陷谷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注,为俞木穴,穴下陷如深谷,故名陷谷,本穴具有清热渗湿,泻火明目,通络止痛,理气和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气化不利之面目浮肿,胸胁支满,水肿,肠鸣腹痛;经脉痹阻之足背肿痛;胃痛,疝气诸症。

陷谷穴常用配伍

1.配脾俞,肝俞,胃俞,冲阳,公孙,针刺补泻兼施,温阳化气,健脾利水,治疗脾虚湿盛之胸胁支满,心下痞闷,呕吐清涎,头昏目眩,心悸短气等。

2.配大肠俞,天枢,下脘,太白,公孙,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和胃,理气止痛,治疗脾胃失和之腹胀,肠鸣,腹痛等。

3.配肺俞,三焦俞,阴陵泉,合谷,偏历,针刺泻法,疏风消肿,治疗外感风邪之风水。

4.配下关,颧髎,列缺,合谷,公孙,针刺泻法,疏风消肿,治疗风邪入络之面目浮肿。

5.配解溪 ,内庭,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通经活络,止痛消肿,治疗经脉痹阻之足跗肿痛。

陷谷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陷谷穴保健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用力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调理脾胃,预防胃下垂,慢性胃炎,还可以保养足部,避免水肿。

陷谷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陷谷穴功效和作用

类属:为胃经腧穴,属木。

功效:疏经通络,清热利水。

作用机制:陷谷属胃经,为胃经之腧穴,五行属性属木,木性条达,疏泄之力甚强,除能通调腹气治疗消化系统疾患外,还可清热利水,通络消肿,治疗湿热壅滞阳明的水肿,热病,面浮目肿;五腧穴理论认为“输主体重节痛”,故该穴通过疏通经络,利湿消肿的的作用,可治疗足背肿痛,足趾屈伸不利。

相关推荐

眼部刮痧治疗近视的方法

1.定穴取穴 肝俞、肾俞、合谷、攒竹、睛明、瞳子髎、承泣、风池、光明。 取穴方法: 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风池:风池枕骨下两侧,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合谷: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凹陷中。 攒竹:位于面部,当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睛明: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瞳子髎: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承泣: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光明: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2.刮痧方法 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刮法采用直接刮

手麻刮痧刮哪个部位

1.定穴取穴 肾俞、关元、大椎、合谷、风门。 取穴方法: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1.5寸。 关元:脐正中直下四横指。 大椎: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合谷: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凹陷中。 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刮痧方法 采用木鱼石刮痧板,介质用凡士林油。刮法采用直接刮法。手法采用补法。 刮拭顺序:先刮颈部大椎,然后刮背部风门、肾俞、再刮腹部关元,最后刮手部合谷。 具体操作方法: (1)施术部位涂上刮痧介质。 (2)用刮痧板直接接触患者皮肤,体表的特定部位

儿童鼻炎按什么穴位

1、天府穴 天府穴最大的效用就是善治鼻炎,不论是过敏性鼻炎,还是慢性鼻炎。此穴可以用以下方法来找到:两臂张开,掌心相对平伸,用鼻尖点臂上,点到处就是天府穴。 2、陷谷陷谷穴也能够直接通到鼻窍,所以它是一个治疗鼻炎的要穴。当鼻子不通气时,揉揉陷谷穴很快就会通。脚上第二趾和第三趾间有一个缝,从接缝的地方往脚背方向上走5厘米的地方,就是陷谷穴。 儿童鼻炎按什么穴位 3、迎香穴 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上段。揉的时候,最好先把手指搓热,然后抚摸鼻翼,之后再点迎香穴;也可先用手背从印堂开始往

一分钟缓解头痛的方法

头痛的人群越来越多,与现生活的压力指数升高有关系,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是,疲劳,压力,感冒月经、失眠,或眼睛、鼻子、耳朵、牙齿的问题都可能导致头痛,有九成以上的头痛都是紧张性头痛(张力型头痛)与偏头痛。按摩是自我保健的好方法,日常生活中头痛突然发生时,你可以试试按压以下5个穴位,能立及减缓疼痛,既简单又有效。 合谷穴,将食指与拇指合拢,虎口处的肌肉最高处及是,合谷穴hi治疗腰痛的穴位,按压合谷穴可畅通全身气血,,特别是痛偏前额效果更好。 “面口合谷收”口诀,说明头面五官的痛症:头痛、眼睛痛、牙痛、喉咙肿

鼻炎按摩哪些穴位

天府穴 天府穴最大的效用就是善治鼻炎,不论是过敏性鼻炎,还是慢性鼻炎。此穴可以用以下方法来找到:两臂张开,掌心相对平伸,用鼻尖点臂上,点到处就是天府穴。 陷谷陷谷穴也能够直接通到鼻窍,所以它是一个治疗鼻炎的要穴。当鼻子不通气时,揉揉陷谷穴很快就会通。脚上第二趾和第三趾间有一个缝,从接缝的地方往脚背方向上走5厘米的地方,就是陷谷穴。 迎香穴 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上段。揉的时候,最好先把手指搓热,然后抚摸鼻翼,之后再点迎香穴;也可先用手背从印堂开始往下轻轻地颤动撞揉鼻翼以后,再点揉

眼部刮痧治疗近视

肝俞、肾俞、合谷、攒竹、睛明、瞳子髎、承泣、风池、光明。 取穴方法: 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风池:风池枕骨下两侧,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合谷: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凹陷中。 攒竹:位于面部,当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睛明: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瞳子髎: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承泣: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光明: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刮法采用直接刮法。手法采用补法。 刮拭顺序

耳鸣可以刮痧吗?刮哪里

耳鸣可以刮痧。 刮痧疗法通过刺激体表皮肤及经络,以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达到扶正祛邪,调节阴阳,活血化瘀,清热消肿等功效,因此可以有效的缓解耳鸣。 虚证耳鸣刮痧疗法 取穴:肝俞,肾俞,听宫,听会,耳门,太溪,三阴交。 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听宫: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听会:面部,当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耳鸣: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太溪:组内侧, 内踝后方

针灸如何治疗痛风

针灸治疗 1.针刺治疗急性痛风。以三棱针点刺四缝、八风、八邪等穴,进针0.1—0.2寸挤出血液或淡黄色黏液,疗效良好。 2.针刺治疗痛风。取阿是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1—2毫升,再取穴:大都、太白、内庭、陷谷、三阴交、阳陵泉,皆用泻法,。得气后留针 30分钟,并加用电针治疗,疗效明显。 3.用火针疗法治疗痛风。主穴:肝俞、行间、太冲、内庭、陷谷、阿是穴;随证取穴:湿热蕴结加脾俞、太白;瘀热阻滞加血海、膈俞;痰浊阻滞加丰隆、足三里;肝肾阴虚加太溪、照海。 内外合治 1. 治疗痛风急忭发作。以金黄散外敷并中药内服

颈椎酸头晕如何治疗

首先我们应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颈椎病,不要讳疾忌医,一定要及时的治疗,积极的配合医生,如果症状较轻。可以通过简单的按摩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 我们建议患者可以选择中医药的治疗,这是一个全身调理的过程,所以颈椎病患者病程长的,一般需要服用中药较长时间。脊髓型、眩晕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多需要服药半个月以上。 还有一种药物即: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糖或蜂蜜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剂型。膏方内服一般多用于冬季滋补。可以适当的缓解颈椎病。 通过按压穴位,也可以很好的缓

陷谷和内庭的区别 陷谷的功效

陷谷穴属胃经,为胃经之腧穴,五行属性属木,木性条达,有很好的疏泄能力,对于脾虚湿盛、气化不利导致的面目浮肿、胸胁胀满、肠鸣腹痛等症,刺激陷谷穴可起到清热利水、通络消肿的作用。此外,五腧穴理论认为“输主体重节痛”,对于经脉痹阻引起的足背肿痛、足趾屈伸不利,通过该穴也有疏通经络、利湿消肿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