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病发后护理
腮腺炎病发后护理
护理
1.减轻疼痛: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继发感染。腮腺肿痛,影响吞咽,口腔内残留食物易致细菌繁殖,应经常用温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幼儿应帮助其多饮水。做好饮食护理,患者常因张口及咀嚼食物使局部疼痛加重,应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不可给予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否则可引起唾液分泌增多,排出受阻,腺体肿痛加剧。腮腺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可减轻炎症充血程度及疼痛。亦可用如意金黄散调茶水或食醋敷于患处,保持局部药物湿润,以发挥药效,防止干裂引起疼痛。
2.降温:保证休息,防止过劳。发热伴有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至热退。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汗液蒸发散热。监测体温,高热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或醇浴进行物理降温或服用适量退热剂。发热早期可给予利巴韦林、干扰素或板蓝根抗病毒治疗。
3.病情观察:脑膜脑炎多于腮腺肿大后l周左右发生,患者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嗜睡、烦躁或惊厥。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于以相应消减护理。
通过本文具体的了解后,相信很多腮腺炎患者,已经全面了解了腮腺炎病发后的护理,在了解以后,为了自己腮腺炎尽快的康复,避免并发症的出现,首先要做好各方面的护理,比如要注意饮食,注意预防并发症,如果出现了发热,要通过药物加饮食的治疗,尽快让这种疾病康复。
应对儿童腮腺炎一定要谨慎
腮腺炎潜伏期约为2周,首先出现类似感冒症状,而后出现腮腺肿大。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3个方向肿大,局部疼痛,张嘴和吃东西时加重,皮肤不红不化脓。腮腺炎通常1~2周即可痊愈。有的男性患儿会在患病后第7天左右出现阴囊红肿,睾丸也同时肿胀、疼痛或有下坠感,有时伴有发热和寒战,这就是并发了睾丸炎。
腮腺炎易并发睾丸炎。因为腮腺炎病毒不仅对腺体有作用,也常作用于神经组织、胰腺,特别是对睾丸有相当的亲和力。合并睾丸炎患者可占腮腺炎病人的1/4,多为单侧发病。发生在青春期后的睾丸炎可导致睾丸曲精细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受到病毒的不可修复的损伤,严重时可造成睾丸萎缩。
此外,成年男子的双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还可引起性腺功能低下,有时同时引起无精症或精子数目严重减少。
患腮腺炎后要积极治疗,中医中药抗病毒有独特的作用,可服用中药汤剂,外用紫金锭,口服败毒丸、化毒丸。并发睾丸炎后,要用抗炎、镇痛及激素类药物治疗,以免发生不育症。
板蓝根的作用
在功效作用方面,板蓝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等功效,主要用于温热病发热、头痛、喉痛、斑疹、流行性腮腺炎、痈肿疮毒等病症的治疗。
板蓝根具有体外广谱抗菌作用(包括痢疾细菌、沙门氏细菌、溶血性链形菌),是抗菌消炎、止痛、退热的传统中草药。
此外,板蓝根内含有多种抗病毒物质,对感冒病毒、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及流脑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板蓝根与贯众、金银花、野菊花等合用,用于治疗某些传染病及热性病。
在饮食注意方面,一般人都可以食用,每次5~10克为佳。不过儿童不宜长期或超量服用。
板蓝根的功效作用
1在功效作用方面,板蓝根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等功效,主要用于温热病发热、头痛、喉痛、斑疹、流行性腮腺炎、痈肿疮毒等病症的治疗。
2板蓝根具有体外广谱抗菌作用(包括痢疾细菌、沙门氏细菌、溶血性链形菌),是抗菌消炎、止痛、退热的传统中草药。
3此外,板蓝根内含有多种抗病毒物质,对感冒病毒、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及流脑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板蓝根与贯众、金银花、野菊花等合用,用于治疗某些传染病。
患上腮腺炎有这些并发症
1、脑炎
腮腺炎病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亲和力,受到腮腺炎病毒感染后,约有1/3会出现脑部受侵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烧、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嗜睡等。
病变发生在脑神经还可引起眩晕、耳鸣、口眼歪斜、视物不清等症状。腮腺炎病毒引起的脑炎绝大多数都能在10天左右痊愈,个别孩子会发生脑积水甚至死亡。
2、睾丸炎和卵巢炎
睾丸炎跟脑炎是一样 的,有可能病发在腮腺肿大之前,也可能是之中和之后。并且其主要症状为睾丸疼痛肿胀,而且用手接触的时候,睾丸会变硬,同时肿大的阴囊皮肤增厚,而鞘膜内则会产生少量的积液。
全身症状有发烧、寒战、头痛、下腹部痛。如果是右侧睾丸肿大可引起右下腹痛,产生类似阑尾炎样的症状。
3、肾炎
腮腺炎病毒可以直接损害肾小球和肾小管,发病多在腮腺肿大消退时出现,只有少数孩子与腮腺肿大同时发生。
4、心肌炎
在得了腮腺炎时,有的孩子还伴有多汗、面色苍白、心慌、气喘、口周发青、四肢发凉、吐泡沫样痰、不能平卧等症状。查心电图可见明显的心电图改变,个别病情严重的孩子可因心功能衰竭而死亡。
5、胰腺炎
主要是因为腮腺炎病毒对腺体组织的亲和力较强,所以才导致胰腺无法避免,而患者会出现腹泻,恶心以及呕吐等症状。
腮腺炎疫苗接种时间的简介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以儿童、青少年为主,多见于冬春季节。该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常有局部暴发。
腮腺炎疫苗适用于所有8月龄以上腮腺炎易感者。
使用方法
用所附的灭菌注射用水溶解疫苗后使用,稀释前后疫苗都要避光,稀释后的疫苗必须在冷链中保存,而且一次免疫接种活动结束时或稀释后6小时未用完的必须丢弃(按先符合的情况执行)。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
注射1针减毒活疫苗后,细胞中和抗体滴度达到1:2以上,可认为疫苗免疫成功。免疫成功率在80%~90%。抗体有效保护期可达10年。但是随后
开展的爆发调查研究表明,1针腮腺炎疫苗的长期保护效力要低一些(60-90%)。
腮腺炎疫苗接种时间是有一定的规定的,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但是一般在幼儿阶段是体质相差不大的时候,这个时候的疫苗比较适用于广大的儿童,所以,适龄儿童一定要及时的接种腮腺炎疫苗,让身体能够成功的抵挡腮腺炎的攻击。
腮腺炎病程和治疗
腮腺炎俗称“痄腮”,是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属于流行性传染病。腮腺炎的病程一般是七天、患腮腺炎的过程中,如果有出现发热、疼痛、会阴部疼痛等症状,就需要积极静脉点滴治疗的,
如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是常见传染病的一种,其中病人是传染源,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的吸入,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那么该如何治疗呢?
隔离患者:使患者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改食以流质、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中医中药治疗:采用内外兼治。内服以普济消毒饮方为主遵医嘱加减。局部外涂可用紫金锭或青黛散醋调外涂,每日数次,也可用金黄散、芙蓉叶研末,菊花浸汁加蜂蜜适量拌和,外涂,或用蒲公英、鸭跖草、水仙花根、马齿苋、仙人掌等捣烂外敷,可减轻局部胀痛。
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药物无效。抗病毒药物疗效不定,干扰素似有一定疗效,但不缩短病程;利巴韦林等可能有抗腮腺炎病毒作用,对危重患者可以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尚无肯定效果,对重症或并发脑膜脑炎、心肌炎或睾丸炎等时可考虑短期使用。
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对止痛、消肿有一定的效果。
高热、头痛、呕吐等可给予对症治疗,包括脱水剂。并发症按病情处理。
男性成人患者在本病早期应用己烯雌酚,可能有预防睾丸炎发生的功效。
腮腺炎的病程,一般是1周左右,但这种疾病的潜伏期比较长,一般在感染以后2-3周才发病,发病的症状也比较明显,比如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所以出现症状以后,患者一定要尽快的治疗,可以通过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而且治疗的效果相对来说也不错。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什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和病毒感染有关。证据有:
1.发病前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常随季节变动、且具有一定的流行性。
2.患者血中有病毒抗体存在(抗体的效价高度和病期相一致),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抗体,其次是腺病毒抗体、流感病毒抗体、腮腺炎病毒抗体等。虽然已有报告,从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原因是病毒的确实证据尚未找到。
另外,中国人,日本人的亚急性甲状腺炎与hla-bw35有关连,提示对病毒的易感染性具有遗传因素,但也有患者与上述hla-bw35无关。
(二)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因为常在本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感冒病史或腮腺炎病史等,患者可常有发热、咽痛、周身不爽、乏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且白细胞数不增多。从患者甲状腺组织中可检出腮腺炎病毒等,并且可治患者血中检出多种病毒的抗体,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腺病病毒及腮腺炎病毒抗体等,少数无特殊感染史的患者可检出其他病毒及抗体等,且其滴度的高低变化多与病程有关。
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看法也有存在,因为有报告35.1%~42.0%的患者可检出抗甲状腺抗原抗体和抗微粒体抗体,但其滴度都不高,很可能系亚急性甲状腺炎损伤所致,尚不能肯定是其病因,只能说明在亚急性甲状腺炎时存在有暂时性的免疫系统功能障碍,仍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