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疗法
肺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疗法
1、邪热内结
症状:恶寒发热,咳嗽胸痛,无汗,恶心呕吐,腹痛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宣肺通俯,清泻热结。
组方:瓜蒌30克,生石膏45克,大黄5克,知母15克,苍术10克,杏仁10克,赤芍15克,前胡10克,柴胡10克,芦根30克。
用法:水煎服。
2、痰热雍肺
症状:壮热不退,恶寒,午后更甚,咳嗽急促,痰稠量少,胸胁窜痛,咳嗽尤甚,口干苦,不饮食,小便黄涩,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白较厚,舌根腻,脉细数。
治法:清肺豁痰,平肝降火。
组方:龙胆草、泽泻、半夏、生地、白花蛇、草栀子、木通、舌草、黄苓(无药量记载)。
用法:水煎服。
3、肺胃郁热
症状:身热有汗不解,咳嗽痰内见红,舌苔薄腻而黄,脉濡滑数。
治法:清宣肺胃而化痰热。
组方:金银花9克,清水豆卷12克,嫩前胡4.5克,水炙桑叶9克,连翘壳9克,光杏仁9克,象贝粉4.5克,黑山栀9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4、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痰盛,发烧,气喘鼻煽,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辛凉透表。
组方:杏仁9克,麻黄3克,生石膏12克,银花6克,连翘9克,鲜芦根30克,桔梗6克,芥穗12克,甘草6克。
盆腔炎中医辨证分型
1.热毒型:高热,寒战,头痛,小腹疼痛,带下量多如脓,臭秽,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妙方:野菊花栓:外用,每次1粒,肛门给药,一日12次。
2.湿热型:低热,小腹疼痛灼热感,口干不欲饮,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赤黄相兼,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妙方:金鸡胶囊:每次4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3.湿热淤滞型:小腹胀痛,口苦口干,带下黄而稠,小便混浊,大便干结,舌黯红,苔黄或白,脉弦或弦数。妙方:妇宝冲剂:每次20g,一日2次,开水冲服。
4.淤血阻滞型:下腹持续疼痛拒按,或经行不畅,或量多有块,舌紫黯,或有淤斑淤点,苔薄,脉沉弦或涩。妙方:妇女痛经丸:每次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5.冲任虚寒型: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妙方:温经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病毒性角膜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肝经风热:黑睛猝起灰白色星点散翳,抱轮微红,有畏光流泪,疼痛,荧光素染色阳性。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解毒,
方用:银花30g,连翘10g,牛蒡子10g,桔梗10g,当归10g,防风10g,羌活10g,荆芥10g,薄荷(后下)10g,川芎10g,生甘草10g。肝胆火炽:黑睛星点密集,成树枝状或地图状,抱轮红赤较显著,有畏光,流泪,疼痛。荧光素染色阳性。可兼见头痛,口苦,便结,苔黄,脉弦数,治宜清肝泻火。
方用:龙胆草10g,黄芩10g,柴胡10g,公英15g,生地15g,泽泻10g,车前子(包)10g,木通10g,生石膏30g,川军16g。湿热蕴伏:黑睛生翳,抱轮红赤,反复发作,羞明,流泪,兼见食欲不振,头重,胸闷,口黏,荧光染色阳性。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化湿清热。
面瘫的中医辨证分型
突然口眼歪斜,面紧拘急,僵滞不舒,或瞬目流泪,畏风无汗,多有受凉吹风经过,舌淡红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突然口眼歪斜,面部松地无力,或咽喉疼痛,或见耳鸣,舌红答薄黄,脉浮滑或浮数。
口眼歪斜,兼见胃胺灼热,口渴口臭,牙龈肿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
口眼歪斜,耳部起痕瘆,耳内剧痛,兼见胁助胀痛,口苦纳呆,厌油腻,大便不爽,舌红,答黄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口眼歪斜,头晕头痛,目赤耳鸣,兼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弦。
口眼歪斜,兼见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胀满,走窜不定,舌暗,苔薄白,脉弦。
口眼歪斜,兼见院腹胀满,渴不欲饮,肢体困重,舌红答黄腻,脉濡数。
口角歪斜3月之上,闭眼无力及漏白,患侧面肌虚胀无力,兼见少气懒言,头晕目弦,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口眼歪斜,双目干涩,耳鸣,或见面肌抽动,兼见胁痛,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口眼歪斜,肌肉挛缩,面肌抽动,兼见面色黧黑,舌质暗,可见瘀斑,舌下络脉曲张,脉细湿。
初起,以实证多见,如风寒或风热外袭、痰热腑实、肝胆湿热、肝阳上尤、肝郁气滞等。后期,以虚实夹杂或虚证多见,如脾虚湿盛、正气不足、肝肾亏虚。又“久病多瘀”,故后期也常见瘀血阻络的证型。
面瘫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普遍的一种症状,面瘫俗称“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
肾虚怎么补
肾虚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采取不同措施,具体用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肾虚的话我们一般还是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等等,根据不同的中医辨证,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方说肾阳虚可以用一些药物来改善肾的功能不足,增强肌体的一些机能这些方法可以用。如果肾阴虚,补肾改善患者阴虚症状的一些方剂。如果肾气虚可以用一些补气,一些药物来改善患者的症状,所以说具体得用的药物,要根据专业的医生,给患者的肾虚的类型进行望闻问切以及中医的辨证,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而不是去胡乱的买一些补肾的药来用。
肺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治疗
从中医的角度看,肺纤维化可分为肺气虚损、气阴两虚,痰瘀阻肺和脾肾阳虚,淤血内阻三种。以下为肺纤维化的中医辨证分型疗法。
(1)肺气虚损:咳喘声低、易疲乏,自汗畏风,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肺气,止咳定喘。
方药:生黄芪30克,生白术、杏仁、紫菀、款冬花、地龙各10克、防风6克,太子参15克,炙麻黄6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
(2)气阴两虚,痰淤阻肺:干咳无痰或少痰,喘息气短,动则加甚,神疲乏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腰酸膝软,舌淡红、首薄白或少苔,脉细滑或细弱。
治法:补肺滋肾,化痰活血。
方药:太子参、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各15克,麦冬30克,五味子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生黄芪30克,百合30克,胡桃肉15克,丹参30克,紫菀10克,川贝粉6克(冲服)。
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六味地黄丸。
(3)脾肾阳虚,淤血内阻:咳喘无力,动则加甚,呼多吸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面灰唇紫,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温肾,化痰活血。
方药:熟附于10克、肉桂5克、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泽泻,0克、生黄芪30克、丹参30克、紫菀10克、杏仁10克、地龙10克、仙灵脾10克。
中成药:人参健脾丸,金匮肾气丸。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恐惧症
恐惧症属于神经症。恐惧心理的产生与过去的心理感受和亲身体验有关。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的人在过去受过某种刺激,大脑中形成了一个兴奋点,当再遇到同样的情景时,过去的经验被唤起,就会产生恐惧感。恐惧心理还与人的性格有关。一般从小就害羞、胆量小,长大以后也不善交际,孤独、内向的人,易产生恐惧感。恐惧症可分为社交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幽闭恐惧症等多种类型,日常以社交恐惧症最为常见。
提到恐惧症的治疗,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心理疗法或是西药的药物疗法,殊不知,我国的中医里也有对恐惧症的疗法,称之为中医针灸辩证施治恐惧症。中医把恐惧症谓之“恐证”。中医认为恐惧症多因七情所伤,损及肝肾心胆所致。恐惧症以虚证居多,乃精血不足之症,非阳气有余之候。主要病变部位在肝、肾、心、胆。如上所述,中医辨证施治恐惧症要按虚证的不同类型来使用:
1、 肾精不足型
症状:腰膝酸软,精神不振,心慌善恐,遗精益汗,失眠虚烦,面部烘热,舌红少苔,脉细驹。
治宜:补肾益精,滋阴降火。穴用:太溪、三阴交、肾俞。
药用:熟地、山药、山萸肉、泽演、茯神、牡丹皮、远志、枸杞子、知母、黄柏等。
2、 脾肾阳虚型
症状:精神萎糜,情结低沉,嗜卧少动,心烦惊恐,心悸失眠,面色晃白,阳萎遗精,妇女滞下清稀,舌质胖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
治宜:温肾暖脾。穴用:肾俞、命门、关元、脾俞、太溪、三阴交。
药用:炮附子、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人参、炮姜、炙甘草等。
3、 心脾两虚型
症状:失眠健忘,心悸易惊,善悲易哭,兴趣缺乏,倦怠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食少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宜: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穴用:心俞、脾俞、三阴交、神门、气海。
药用:人参、白术、黄芪、甘草、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木香等。
乳腺增生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是治疗乳腺增生的主要手段,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辨证分型、对症下药,通常能取得好的疗效。
中医按照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将乳腺增生分为四型:
肝郁气滞痰凝型
症状:乳房胀痛,伴质韧块,触痛,经前加重,胸胁胀满,嗳气频繁,常叹息,疼痛和肿块随情志变化而变化,忧郁或发怒后加重,情志舒畅时减轻,舌淡红苔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冲任失调型
症状:乳房疼痛,肿块质韧或局部增厚,经前期乳房肿胀不适,疼痛和肿块都变明显,经后缓解或消失,月经不调,腰酸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调理冲任。
肝郁血瘀型
症状:乳房刺痛,疼痛部位固定,肿块质韧,有触痛,肿块和疼痛经期前加重,经期后缓解,胸胁刺痛,常不自觉叹息,经行不畅或色紫黯有血块,舌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涩。
治法:疏肝解郁,化瘀散结。
阴寒凝滞型
症状:乳房钝痛,遇冷加剧,遇热则缓,肿块质韧,四肢凉,伴痛经,舌淡苔白或腻,脉沉迟。
治法:温里祛寒,通络散结。
荨麻疹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营卫不和型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大多属营卫不和型,表现为素体卫外不同,营卫失和。治宜调和营卫、祛风止痒。方用桂枝汤加味,处方:桂枝、白芍、大枣、炙甘草、生姜、当归、生黄芪、白鲜皮、地肤子、防风、荆芥。汤剂酌加白鲜皮、白蒺藜、钩藤等祛风止痒之药即可,疗效较好。很多患者往往有脾胃宿疾,宜用祛风止痒兼健脾除湿方,如:荆防汤合四君子汤加减,同时还应配合饮食禁忌,宜清淡饮食,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刺激胃肠诱发此病。
风湿热型荨麻疹
对于风湿热型患者,治宜清热祛湿、消风止痒。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处方:炙麻黄、连翘、荆芥、杏仁、生石、防风、蝉蜕、桑皮、僵蚕、丹参、甘草。
气血两虚型荨麻疹
对于气血两虚型患者,宜采用补益气血法,常用方为当归饮子、十全大补汤、八珍汤等。若脾气虚为主者为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脾肺气虚明显者,宜用玉屏风散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