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也可放心使用胰岛素
孕期也可放心使用胰岛素
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后,很多糖妈妈的第一反应是,“是药三分毒”,她们宁可少吃多动,也不敢轻易用药,结果不仅导致糖妈妈可能出现低血糖、营养不良、饥饿性酮症等危险,胎儿也可能面临出生体重低、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受影响等一系列危害。为此,杨慧霞强调,确诊妊娠糖尿病的糖妈妈如果饮食控制一周血糖仍未达标,就应在合理运动饮食的基础上及时启用胰岛素治疗。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它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较短,能更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降低夜间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并且能够餐时或餐后立即注射,弥补了短效人胰岛素必须在餐前30分钟注射的不方便,更有效地保证了母婴平安、健康。
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呢
1、胰岛素的储存需要一定的温度,约2℃-8℃左右,最好储存在冰箱的冷藏室。胰岛素不可冷冻、暴晒或剧烈震荡。
2、胰岛素的剂型分短效、中效、长效和预混4种。动物胰岛素因呈酸性不可提前预混,但使用时长、短效胰岛素可以混合使用,但应注意先抽短效后抽长效。
3、应了解胰岛素有哪些注射部位,部位不可乱用或只固定于一个部位使用,应按一定方向轮替使用,一般每半个月更换一个部位。
4、开始使用胰岛素应从小剂量开始,以防低血糖发生。
5、对于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可以配合胰岛素增敏剂。
6、对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最好配合减肥药物治疗。
7、应了解注射胰岛素都有哪些工具,包括,一次性注射器、无针注射器、胰岛素笔和胰岛素泵。
使用胰岛素的几个常见误区
1、“胰岛素要到糖尿病最后阶段才用”:这是另外一个极端错误的传言!一些病人要等到所有药物失效、并发症发展到最晚期才用,其实已经为时已晚,因为此时并发症都已不可逆转,生活质量很差,同时胰岛功能很差,胰岛素治疗效果亦不佳。
2、“打胰岛素太复杂、太麻烦了”:其实不是这样。现在注射胰岛素使用专门设计的胰岛素笔进行操作,非常简单,护士会几分钟内教会你,80岁的老太太也能轻松自己注射,同时携带方便,几秒钟完成注射,和吃药比并不麻烦。
老年人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最佳治疗?糖尿病能否治愈?
目前,医学上无法治愈糖尿病,也无法永远杜绝并发症。所以,血糖控制就是唯一最佳治疗标准。如果能实现血糖长期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就能大幅度的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些糖尿病病人的病情很轻,经过一段正规治疗,特别是适宜的饮食控制,血糖可以降至正常,甚至不用药也可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被治愈,如果放松治疗,糖尿病的症状就会卷土重来。
糖尿病如何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需终生胰岛素治疗,约占糖尿病总人数5%。2型糖尿病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胰岛素是一种用于长期控制血糖的,强有力的降糖药,注射不会有成瘾和依赖性。肥胖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减肥,长期坚持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
糖尿病患者可以不用胰岛素吗?
有部分新检查出来的患者对使用胰岛素很抵抗,比较难接受。但是,糖尿病的病人是不论发病早晚的,只要是血糖比较高的病人 ,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都主张尽早用胰岛素把血糖控制下来。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用胰岛素吗?
也有部分患者,医生建议改善生活方式和服用其他药物即可,但是自己不放心,硬要用胰岛素,也是不对的。胰岛素有其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反应,过敏反应、胰岛素性水肿、注射部位红肿及感染、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等。切忌听从医生嘱咐,不要自己随便减药或加药。
糖尿病人何时该用胰岛素
糖尿病人,很抵触打胰岛素,他们觉得这是治疗无效,病情加重的标志,这个误会贻误了糖尿病的最好治疗时机。一般来说,如果已经同时服用了2种降糖药后,血糖还是控制不住的话,就到了用胰岛素的时候了,再往后拖延,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也会受影响。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在较大剂量,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仍>7%,就应该开始使用基础胰岛素了。降糖药疗效不佳后开始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往往已经达到10%,高出指南建议的7%很多了。研究发现,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之前降糖药的服用种类越多,或者剂量越大,用胰岛素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难度就更大,血糖就很难控制。这就提示,当降糖药治疗疗效不佳时,胰岛素治疗的时机是:糖化血红蛋白最好不要超过8%,同时,口服降糖药的种类最好不超过2种,当已经服用3种口服降糖药,仍旧疗效欠佳时,再开始胰岛素治疗,最终的效果不如在2种降糖药疗效不佳时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另一个问题是,开始胰岛素治疗后,胰岛素的剂量调整要及时,现在发现,从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后的6个月内,胰岛素剂量的增加平均只有1~2个单位,这也是中国的糖尿病人胰岛素治疗后,病情仍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使用胰岛素笔式注射器的注意事项 使用胰岛素笔有哪些注意事项
胰岛素笔是一种设计得像笔一样的注射装置,把相应的胰岛素注射液笔芯放入其中,糖尿病患者就会很方便地自己注射胰岛素,针头须每次更换新的,用完就扔,笔可以反复使用,直到胰岛素用尽,更换新的笔芯,继续使用。与早年间使用的注射器相比,胰岛素笔要方便很多,其设计也不断改进,愈来愈方便糖尿病患者的使用。
虽然胰岛素笔设计得越来越好,但是切记有一点最重要,胰岛素笔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绝对不能多人共用,必须专人专用。
因为在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时候,血液可以返流进入胰岛素注射液笔芯,如果返流的血液携带着类似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可以经由血液传播的病原体,另一位共用这支胰岛素笔的患者就面临感染疾病的风险,单单更换针头不足以防止发生这种事情。
所有使用胰岛素笔的患者均应牢牢记住以下4点:
1.虽然胰岛素笔内的胰岛素可以供多次注射使用,但是仅限于供一个人使用,任何时候不能与人共用。即使更换了针头,仍然不可以共用。
2.为了确保胰岛素笔专人专用,必要时可在胰岛素笔上清楚地标上自己的姓名或者其他可供明确辨认的标志,以免自己的胰岛素笔与他人混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遮挡胰岛素笔上的类似剂量和药品名称等重要信息。例如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可能多位患者的胰岛素笔均同时存放在护士哪里,做好标志以示区分就显得十分必要且重要。
3.胰岛素笔的针头只能使用1次,用后即丢弃。医疗垃圾要收集在专用的容器中,如果糖尿病患者家中没有专门收集医疗垃圾的医用垃圾筒,患者可将医疗垃圾放在矿泉水瓶子中,拧上盖,单独放在一处,等去医院就诊时交给医护人员处理。下次注射胰岛素时安装新的针头。
4.一旦不慎用了他人用过的胰岛素笔,就需要注意观察,择期抽血化验,看看是否感染了乙肝、丙肝或艾滋病等可以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综上所述,胰岛素笔要专人专用,不慎有过共用胰岛素笔经历的人也不要过分紧张,坦然而科学地对待,定期查体,防患于未然最重要。
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吗
胰岛素是我们人体中所必须的一种控制血糖的激素,因为糖尿病的存在,胰岛功能受损以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那么给予胰岛素的治疗可以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有助于我们胰岛的休息,使得胰岛细胞功能逐步复苏。
早期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可以使胰岛功能恢复后,逐渐减少胰岛素,最后改用口服药物来治疗,后期的病人因为治疗时间过晚了,胰岛功能已经很难恢复了,这个时候使用口服药已经没有很多效果了,那么我们只能够选择使用胰岛素来治疗,所以,我们需要认识到,胰岛素是不是上瘾的,它是我们人体所需要的,因为使用的晚,所以才变得胰岛素不可能撤出,早期使用胰岛素是有利于我们恢复胰岛功能的,所以不存在这个胰岛素成瘾性的一个问题。长期打胰岛素的危害性
糖尿病的治疗药物分为两类,一种是口服降糖药,另外一种当然就是胰岛素。口服药和胰岛素各有优劣,比如口服降糖药,安全方便,病人的依从性非常好,但是在肝肾功能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将无法使用口服降糖药。
而胰岛素是内分泌科医师调整血糖的主要手段之一,胰岛素是人体体内自身的物质,因此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一般是非常安全,不会有什么危害的,而长期使用胰岛素注射当然会带来一个不良反应,就是体重增加,因此肥胖的患者是不适合打胰岛素的。
可放心使用驱蚊花露水
避蚊胺/驱蚊酯 低浓度无碍健康
驱蚊花露水是在普通花露水的基础上,配以适量驱蚊剂制成的产品,一般含少量避蚊胺或驱蚊酯(通常称之为驱避剂)等卫生用农药成分。花露水主要成分多为橙花油、玫瑰香叶油、柠檬油、安息香酸、香柠檬油、酒精等。
避蚊胺或驱蚊酯属于农药范畴,其中避蚊胺为低毒化合物,对接触的皮肤有刺激性,驱蚊酯属于微毒。它们按比例配制出的合格驱蚊花露水,毒性属于微毒,只要按说明合理使用,就可保证安全、有效。避蚊胺或驱蚊酯通过味觉或嗅觉驱赶蚊虫,蚊虫闻到其气味后就会远离,从而使人避免蚊虫叮咬。一般来说,驱蚊成分在 30%的浓度范围内都是安全的,大可不必谈农药色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农药有明确的定义:“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按照《条例》规定,凡是划归农药范围的物质,在进入市场销售前,必须按国家标准进行严格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毒理检测,经综合评估后符合条件的,才可获准生产销售。
以保护人群健康为目的的农药如避蚊胺、驱蚊酯是农药中的一个类群,比其他农药毒性更低、更安全,通常称之为卫生用农药或卫生杀虫剂。卫生杀虫剂包括公共卫生杀虫剂和家用卫生杀虫剂,不论是杀虫剂还是驱避剂都需要严格审批。
根据国标GB/T 13917.9-2009规定,凡是合格的驱避剂产品,对蚊虫的趋避时间应在4小时以上,否则为不合格产品,不能登记生产和销售。上述驱避剂产品如果有农药登记的“三证”,即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批准文号和农药标准,表明是合法并合格的产品,否则为非法产品。
使用胰岛素的几个常见误区
1、“胰岛素要到糖尿病最后阶段才用”:这是另外一个极端错误的传言!一些病人要等到所有药物失效、并发症发展到最晚期才用,其实已经为时已晚,因为此时并发症都已不可逆转,生活质量很差,同时胰岛功能很差,胰岛素治疗效果亦不佳。
2、“打胰岛素太复杂、太麻烦了”:其实不是这样。现在注射胰岛素使用专门设计的胰岛素笔进行操作,非常简单,护士会几分钟内教会你,80岁的老太太也能轻松自己注射,同时携带方便,几秒钟完成注射,和吃药比并不麻烦。
3、用胰岛素说明病情变得更严重了,无可救药了:糖尿病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可以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您的血糖水平越高,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就越大。所以不要根据您吃了多少药来判断病情,要根据您的血糖控制水平来判断。现在太多的医生和病友存在着这种误解,因此在口服药阶段停留时间过长,即使血糖控制不好还仍在反复尝试换药、加量、减少饮食、加强运动。事实上对于一个病友来说没有什么比控制血糖更重要。保证血糖水平接近正常值,糖友才会更健康。
4、每天打胰岛素太疼了,长期打可受不了:一提到注射,您就会联想起医院注射室的大针头,这些针头非常长是因为它们是用来肌肉注射的。相比之下,胰岛素注射针就细的多,因为您只需将胰岛素注射到皮下即可。而且胰岛素注射针头上都有一层涂层,这层涂层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让针头更容易刺入皮下。实际上大部分人在注射胰岛素时基本感觉不到疼痛。未开封的胰岛素可以在室温下保存4周时间,胰岛素注射笔携带也很方便,完全不会影响您的各种外出活动。
5、胰岛素的存放:未拆封的胰岛素保质期为冰箱冷藏2年,室温下也能保存3~6月;已使用的胰岛素冰箱冷藏可使用1~2月,室温下2周左右,因此短期出行未必需要冰箱。胰岛素存放时,注意放置阴凉处,避免暴晒,不能冷冻,最好放在冰箱内离冷冻格远侧,以免因冷冻格过冷导致胰岛素结冰。
6、糖尿病患者总是需要胰岛素:并不一定。1型糖尿病患者(约占到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10%)确实需要胰岛素来控制病情,而2型糖尿病患者(约占到患者总数的90%~95%)可能不需要胰岛素。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统计,对于成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只有14%的人使用胰岛素,13%的病人同时使用胰岛素和口服药物,57%的人仅服用口服药,还有16%的病人通过饮食和锻炼来控制血糖水平。为了能将血糖水平控制在安全区域,患者应当采取任何必要的手段,否则高血糖在人体内相当于一种剧毒的毒药。
糖尿病人何时该用胰岛素
中国的糖尿病人,很抵触打胰岛素,他们觉得这是治疗无效,病情加重的标志,这个误会贻误了糖尿病的最好治疗时机。一般来说,如果已经同时服用了2 种降糖药后,血糖还是控制不住的话,就到了用胰岛素的时候了,再往后拖延,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也会受影响,这是中国专家最近在“美国第76次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上给出的建议。
2013年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已经明确有建议: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在较大剂量,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仍>7%,就应该开始使用基础胰岛素了。
但在我国,降糖药疗效不佳后开始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往往已经达到10%,高出指南建议的7%很多了。
研究发现,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之前降糖药的服用种类越多,或者剂量越大,用胰岛素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难度就更大,血糖就很难控制。
这就提示,当降糖药治疗疗效不佳时,胰岛素治疗的时机是:糖化血红蛋白最好不要超过8%,同时,口服降糖药的种类最好不超过2种,当已经服用3种口服降糖药,仍旧疗效欠佳时,再开始胰岛素治疗,最终的效果不如在2种降糖药疗效不佳时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效果。
另一个问题是,开始胰岛素治疗后,胰岛素的剂量调整要及时,现在发现,从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后的6个月内,胰岛素剂量的增加平均只有1~2个单位,这也是中国的糖尿病人胰岛素治疗后,病情仍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