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针灸处理——破伤风
急症针灸处理——破伤风
破伤风的急性期可分为以下二型。
(一) 轻证:此证以邪在肌腠经脉为主症状一般先从头面开始,进现时扩展到躯干和四肢。先感牙关紧急,或头痛、恶寒发热,烦躁不安;继则出现肌肉痉挛,面呈苦笑,项背强急,四肢抽搐,但发作间隔时间较长,脉弦或弦数。
(二) 重证:风邪恶入里,以致抽搐频频,甚则角弓反张,任何轻微剌激,如声、光、震动等,可诱发剧烈的阵发性抽搐。当风从火化,则有高热大汗;热结脏腑,则咳喘痰鸣,腹胀便秘。严重者,常致吞咽困难、癃闭,以致窒息死亡。舌质红或干绛,苔黄浊,脉弦数或洪数。
【治疗】
(一) 轻证
1.治则:熄风止痉。
2.取穴:后溪、外关、大敦、行间。四肢痉挛加八邪,牙关紧闭加下关。
3.方义:以上均为古人治破伤风之常用穴。后溪为手太阳之俞、督脉之会,为熄风止痉之要穴;外关,手少阳之络,别走厥阴,又这八脉交会穴而通阳维,故可熄肝风而清邪热;大敦、行间为肝经之井、荥穴,能加强清热熄风止痉之功。八邪为经外奇穴,可缓解局部抽搐;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下关,对牙关紧闭者有松利机关作用,此二穴,属局部取穴。
4.治法:后溪穴以26~28号2寸毫针向合谷方向透剌,施提插加捻转泻法;外关用提插泻法,大敦、行间用捻转泻法;八邪、下关均宜深剌,施泻法。于痉挛间歇期可留针30分钟~1小时。每日治疗1~2次。
5.古方辑录
《针经指南》:外关:破伤风(胃、肝)。——后溪:破伤风(搐)。
《医学入门》:大敦:破伤风,小儿急慢惊风等症。
(二) 重证
1.治则:清热熄风镇痉。
2.取穴:风池、合谷、太冲、水沟、太阳、十宣。
3.方义:风池为足少阳阳维之会,能清热熄风而醒脑;合谷、太冲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厥阴肝经之原穴,合称四关,可平肝熄风而镇惊。水沟,可通调阴阳之逆气而开窍。配太阳,以加强清热苏厥之功;加十宣以加强镇惊止搐之效。
4.治法:风池进针1.2寸,或风池透风池,行中强度提插泻法;合谷、太冲施提插加捻转泻法。水沟,施雀啄式提插泻法。太阳、十宣剌血。每日治疗2~3次,间歇期留针。症状控制后,可根据病情留针数小时。
5.古方辑录
《针灸大全》:“破伤风,因他事搐发,浑身发热颠强:大敦二穴、合谷二穴、行间二穴、十宣十穴、太阳紫脉(宜锋针出血)。”
《针灸大成》:“破伤风症:承浆、合谷、八邪、后溪、外关、四关。”
《医宗金鉴》:“合谷主治破伤风,痹痛筋急针止痛。“
百白破能预防破伤风吗 多久百分百排除破伤风
6-12日。
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是在6-12日,若是过了这个时期并没有出现破伤风的早期症状的话,是可以基本上排除破伤风,但是建议最好还是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其实患上破伤风具有一定概率,是需要其划破伤口的物体上有破伤风杆菌,才会有机率患上,而破伤风杆菌是厌氧细菌,所以在受伤之后一定要及时的处理伤口,不给破伤风杆菌有生存的环境,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患上破伤风的概率。
什么是破伤风疫苗
常用的有两种制剂:破伤风抗毒素(TAT,来源于马)和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来源于人),前者需要皮试,后者不需作皮试。破伤风针皮试过敏临床上主要是指破伤风抗毒素(TAT,来源于马)皮试过敏,可改为注射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来源于人)来获得保护,如没有TIG,可采取TAT脱敏注射,具体方法可咨询就诊处医护人员。如果有过严格疫苗接种史的,可根据病情咨询就诊医生,如在保护期内(下文有所述及),不一定需要注射TAT。
必要时要使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由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再经破伤风类毒素免疫的健康献血员中采集效价高的血浆或血清制成,主要是预防和治疗破伤风,尤其适用于对破伤风抗毒素(TAT)有过敏反应者。适用于免疫史不清与血清过敏,伤口感染24小时以上以及接种破伤风类毒素仍无免疫力的破伤风患者。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etanus Immunoglobulin)是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再经吸附破伤风疫苗免疫的健康人血浆,经提取、灭活病毒制成。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属于人工被动免疫,注射后即刻产生免疫效果,但持续时间较短,免疫时间为2周,一般不超过3周。注射后一般无不良反应。极少数人有红肿、疼痛感,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什么样的伤口易致破伤风
并非只有生锈铁器弄伤才致破伤风
很多人都以为,只有生锈铁器弄伤才会致破伤风。这是一种误解,也因为有这样的误解,不少人弄伤后忽视防范破伤风。
其实,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动物粪便中,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氧性芽胞杆菌。破伤风杆菌并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黏膜,所以,破伤风都发生在受伤后。
伤口内有破伤风杆菌并不一定发病。破伤风的发生除了和细菌毒力强、数量多或免疫力低等情况有关外,局部伤口的缺氧是一个有利于发病的因素。因此,当伤口窄深、污染较严重、坏死组织多,破伤风便容易发生。
“一般来讲,伤口深或者污染重,比较容易发生破伤风。铁锈、泥土这些污染物的沾染非常容易引起破伤风。锈钉扎伤、木屑扎伤,是最常见的情况,一般要做破伤风免疫治疗。还有就是动物咬伤、开放性骨折、严重烧烫伤等,均可能发生破伤风。破伤风也见于新生儿未经消毒的脐带残端和消毒不严的人工流产术后。但如果仅仅被干净刀片轻轻划破手指,伤口较浅,一般不会引起破伤风。”
肌肉痉挛,破伤风的典型症状
人受外伤后, 伤口被破伤风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高,但伤口内有破伤风杆菌并不一定发病。这是因为破伤风杆菌本身并不致病,只有当细菌大量繁殖,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后才会引起破伤风。因此,受伤后正确处理伤口、破坏受伤部位的缺氧环境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
如果受伤后伤口没有进行及时消毒、清创等处理,破伤风杆菌在生长繁殖时会产生一种外毒素,正是这种毒素引起了破伤风症状。
破伤风的潜伏期平均为6~10 日,亦有短于24 小时或长达二三十日甚至数月的。病人先有乏力、头晕、头痛、咬肌紧张酸胀、烦躁不安等前驱症状, 这些症状一般持续12~24 小时,接着出现典型的肌强烈收缩。多数患者最早的症状是面部肌肉痉挛,其表现主要是张口困难,咀嚼食物时,双耳前方的肌肉痉挛疼痛。以后顺次为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痉挛、抽搐。
患者常常会牙关紧咬,身体不由自主地往后仰,有时,声、光、震动等轻微刺激,就可引起患者剧烈抽搐,严重的还会妨碍正常呼吸,引起缺氧和致死性窒息。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只是轻微的外伤,可进行简单的家庭护理,用碘酒消毒伤口,然后用创可贴或消毒纱布包扎。重要的是应避免伤口接触水,以免发生感染。若有异物扎入肌肉或有伤口化脓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外科处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注射TAT(破伤风抗毒素血清)。比如,出现较深的伤口,或伤口被泥土、铁锈等污染, 都应注射TAT(破伤风抗毒素血清)。
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免疫马血清, 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过敏反应),因此,在用药前要先进行皮试,皮试结果为阴性可直接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预防破伤风正确处理伤口为首要
破伤风杆菌是一种芽孢厌氧菌,平时存在于人畜的肠道中,可随粪便排到自然界,生命力很顽强。破伤风杆菌本身并不致病,只有当细菌大量繁殖,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后才会引起破伤风。
虽然人受伤后,伤口被破伤风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高,但真正得病的人却很少。破伤风杆菌只有在缺氧的环境中才能繁殖。这种缺氧环境一般只有在伤口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或血块充塞、局部缺血等情况时才会发生。
因此,受伤后破坏受伤部位的缺氧环境,也就是正确处理伤口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而皮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目的是为了中和少量已进入人体的破伤风杆菌所产生的致病毒素,它是预防破伤风感染的补救措施,所以说,预防破伤风切不可忽视伤口的处理。
破伤风不只因生锈铁器
伤口内有破伤风杆菌并不一定发病。破伤风的发生除了和细菌毒力强、数量多或免疫力低等情况有关外,局部伤口的缺氧是一个有利于发病的因素。因此,当伤口窄且深、污染较严重、坏死组织多,破伤风便容易发生。铁锈、泥土这些污染物的沾染也非常容易引起破伤风。锈钉扎伤、木屑扎伤,是最常见的情况,一般要做破伤风免疫治疗。还有就是动物咬伤、开放性骨折、严重烧烫伤等,均可能发生破伤风。但如果仅仅被干净刀片轻轻划破手指,伤口较浅,一般不会引起破伤风。
如果受伤后伤口没有进行及时消毒、清创等处理,破伤风杆菌在生长繁殖时会产生一种外毒素,正是这种毒素引起了破伤风症状。
破伤风的潜伏期平均为6~10日,亦有短于24小时或长达二三十日甚至数月的。病人先有乏力、头晕、头痛、咬肌紧张酸胀、烦躁不安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持续12~24小时,接着出现典型的肌肉强烈收缩。多数患者最早的症状是面部肌肉痉挛,其表现主要是张口困难,咀嚼食物时,双耳前方的肌肉痉挛疼痛。随后,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也会出现痉挛、抽搐。患者常常会牙关紧咬,身体不由自主地往后仰。有时,声、光、震动等轻微刺激,就可引起患者剧烈抽搐,严重的还会妨碍正常呼吸,引起缺氧和致死性窒息。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只是轻微的外伤,可进行简单的家庭处理,用碘酒消毒伤口,然后用创可贴或消毒纱布包扎。若有异物扎入肌肉或有伤口化脓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外科请医生处理。
家长如何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要认识破伤风,先认识一下破伤风杆菌。破伤风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土壤,尘埃,人畜粪便中均有。用未消毒的剪刀,线绳来结扎脐带,接生者的手或包盖脐残端的纱布未消毒,破伤风杆菌即可由此侵入。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后可释放破伤风痉挛毒素,该毒素可以引起肌肉强烈持久的收缩。
破伤风临床表现早期为哭吵不安,吸允困难,随后出现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角弓反张,轻微刺激如声,光,轻触,饮水,轻刺常诱发痉挛发作,经及时处理能渡过痉挛期的,数周后痊愈。如合并缺氧窒息或继发感染,则预后较差。
那么,如何预防破伤风呢?
1.到正规医院接生;
2.如遇紧急情况可用2%碘酒消毒脐部及结扎脐带的线绳;
3.接生不严的新生儿,24小时剪去残留脐带的远端并重新结扎,近端用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清洗后涂以碘酒,同时肌注破伤风抗毒素。
如何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1.新法接生 大力推广新法接生,应将剪刀用火烧红,冷却后或用2%碘酒涂剪刀待干后断脐,线绳也应用2%碘酒消毒后结扎脐带,并多留脐带残端数厘米,争取在24h内脐带按严密消毒方法重新处理,剪去残留脐带的远端再重新结扎,
2.紧急情况 如遇紧急情况,除脐带处理要严密消毒外,同时:
(1)青霉素:肌注青霉素3~4天。
(2)破伤风抗毒素:肌注破伤风抗毒素1500~3000U。
(3)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肌注入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75~250U。
3.孕妇肌注破伤风类毒素 因母体抗体和新生儿抗体呈正相关,抗体血清中破伤风抗毒素水平在0.01U/ml时,可以有效地保护机体免于破伤风感染,对不能保证无菌接生的孕妇,于妊娠晚期可注射2次破伤风类毒素0.5ml,相隔1个月,第2次至少在产前2周(最好1个月时)肌注。
国内有关报道我国育龄妇女具有保护水平者仅为38.22%,内地高于边远地区,而边远地区又存在着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潜在危险,所以应尽快开展育龄妇女或孕妇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接种,通过提高母亲免疫水平而保护婴儿免受感染。
如何预防破伤风
预防破伤风有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方法 自动免疫法是以破伤风杆菌经多代特殊培养所产生的类毒素(TT)为抗原,注射进入人体后,可产生相当高的抗体。TT无毒性,作用可靠,且不发生血清性过敏反应。具体方法是:前后共注射3次,每次0.5ml。第1次皮下注射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后,间隔4~8周,再进行第2次皮下注射,即可获得基础免疫力。如在半年至1年后进行第3次注射,就可获得较稳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保持10年以上,随后(如5年)再追加注射1次(0.5ml),便能保持稳定的免疫力。目前用于主动免疫的破伤风疫苗是由破伤风类毒素配制的,包括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合一疫苗(DPT),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DT),破伤风、减量白喉混合疫苗(Td),单一破伤风类毒素(TT)。 被动免疫法有破伤风抗毒素(TAT)和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两种。
当前绝大多数医院门、急诊对开放性创伤的处理,注射TAT已成为一项常规。但是,马血清蛋白对人体有很强的过敏原性,临床报告皮试阳性率高达54.2%。无论是TAT皮试阴性直接注射或皮试阳性脱敏注射均有过敏反应,甚至因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有学者认为,注射TAT的危险发生率甚至比感染破伤风的危险性还要高很多。
破伤风一般治疗
一、西医治疗
具有明确外伤史及典型临床表现的破伤风患者,一般均能及时诊断。因而,治疗是否适当为直接影响破伤风预后的关键。在破伤风的治疗中,彻底的伤口处理,恰当地控制肌肉痉挛而防止喉痉挛,以及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最为重要。
1.病原治疗
(1)伤口处理:
破伤风的伤口情况直接与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有关。因此,伤口的处理十分重要。伤口应认真检查,彻底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特别是表面已结痂甚至愈合的伤口,常因深部异物及感染的存在,临床的病情可不易控制或继续发展。此时应果断重新切开探查和引流。为充分引流,伤口应敞开而不宜包扎,最好用3%过氧化氢溶液浸泡或反复冲洗以消除厌氧环境。伤口周围可用破伤风抗毒血清作环形浸润阻滞,主要用于较深、较大、感染严重的伤口,以中和不断产生的外毒素,阻止其进一步与神经结合。对感染破伤风的伤口处理不宜保守,经伤口处理后仍有痉挛频繁发作和病情进展者,应再次检查伤口有无埋藏的异物,有局部压痛和疑有深部异物时,应果断切开探查。临床常因彻底引流后而病情得以迅速缓解。对于严重的复杂伤口,难于彻底引流,如开放性骨折,严重的子宫腔内感染,在短期观察治疗下病情仍进展明显时,更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灶甚至截肢。临床屡有单纯为保留肢体而死于重型破伤风的病例。因此,正确的伤口处理方案应根据短期对临床病情发展的观察和伤口情况,尽快与外科医师一道作出判定。临床经验已充分肯定,如能彻底清除引流病灶,将明显加快破伤风病情的控制。此外,亦应注意临床伤口亦可与病情发展不一致的情况。如未查出明显外伤,或已经完全切除感染病变,而临床仍表现重型破伤风,经治疗病情无缓解的病例。估计可能与个体对破伤风外毒素极度敏感有关,则应加强对症状的控制。
(2)破伤风抗毒素
(tetanus antitoxin,TAT)的应用:破伤风毒素毒性较强,如经处理减低毒性而保留其免疫原性,即称为破伤风类毒素,用以免疫马后获得马破伤风抗血清(TAT)。亦可直接从破伤风免疫注射后的志愿者中采血制备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主要作用为中和游离的破伤风毒素,但对已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无中和作用。对伤口感染较重及症状明显的患者,应争取发病后早期使用,并根据伤口情况及病情进展决定是否需要重复应用或加局部应用,以中和新产生的毒素。剂量现多主张不必过大,一般用2万~10万U,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用前应先作皮试,以避免异种血清过敏反应。如皮试阳性,则进行脱敏注射法。以抗血清1∶20稀释开始,0.1ml皮下注射。以后每次注射间隔20min,抗血清稀释及注射方法依次为1∶10稀释0.1ml皮下注射;1∶1稀释0.1ml皮下注射;不稀释0.2ml肌内注射;不稀释0.5ml肌注;最后一次将余量全部注射,共6次注射完毕。近年推荐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HTIG)初步报道效果优于TAT,在血中维持时间较长,可避免异种血清反应。常用量为3000U,分次多部位肌内注射。
(3)抗生素治疗:
破伤风梭菌不侵入血循环和其他器官组织,其致病完全由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如能彻底引流消除局部感染灶,清除厌氧环境,即能达到病原治疗的目的。因此,抗生素应用的目的仅限于杀灭伤口内的破伤风梭菌繁殖体和同时侵入的需氧化脓菌。破伤风梭菌繁殖体对青霉素敏感,常用剂量为给予青霉素160万~240万U/d,分次肌内注射。
破伤风及早预防
破伤风及早预防比较好。现实生活中,人们不能轻视破伤风的带来的危害,破伤风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变得险恶,令人担心不已,做好破伤风预防工作是很重要的。
破伤风及早预防
破伤风及早预防比较好。破伤风预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正确处理伤口,包括使用3%双氧水清洗或湿敷伤口;通过无菌技术清创;并去除缺血坏死和已被污染的组织异物;以及有效的止血和缝合伤口等。经以上处理使伤口或者创面形成有氧无菌的环境,杜绝破伤风杆菌的侵入与繁殖,这一点在大面积烧伤,冻伤和复杂创伤及动物咬伤时尤为重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宣传推广科学方法接生,结扎断脐时严密消毒,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重要措施。
其二、应使用对厌氧尤其是对破伤风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甲哨唑,头孢类等。对伤口污染严重或伤口较深的患儿应常规使用上述抗生素,以有效控制破伤风杆菌的繁殖。
三、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即进行破伤风预防注射,包括:
自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TT),可使机体产生破伤风抗毒素(TAT),从而预防破伤风发病。一般在婴儿阶段注射的"三联"疫苗,就含有破伤风类毒素,共注射3次。为使免疫力保持持久。1年后应强化注射1次,以后每隔5年强化注射1次。上述注射方法按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程序进行。总之,接受过全程预防注射者,一旦受伤,只需再注射一针破伤风类毒素就可起到免疫保护作用。如果未坚持强化注射,只是在婴儿阶段注射过,过了免疫年限,受伤后不采取措施仍然可能发生破伤风。
被动免疫:指的是受伤后就于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凡伤口深大;伤口污染明显;伤口未能及时清洁处理;或钉子扎伤;匕首伤,枪弹,竹木刺等异物伤且异物残留者以及动物咬伤,均应及时注射常规剂量1500单位。用前须作皮试,阴性者一次注入;阳性者应先行脱敏注射,通常分4~5次注完。有条件的单位,也可注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目前认为该药最有效而安全。应说明的是受伤后是否需要进行被动免疫由医生决定。
破伤风及早预防比较好。要做好破伤风预防工作,患者如果发现破伤风症状,也不要惊慌,去正规医院进行正规治疗才是正确的。
脚踩到钉子怎么办 被钉子扎脚后怎么处理
钉子扎脚后,首先患者一定要及时去往医院,由专业医生对被扎伤的创口进行清理、消毒、包扎等相关处理,且被钉子扎伤一般伤口是窄小且深的,这种伤口易引起破伤风杆菌感染,因为破伤风杆菌它属于厌氧型细菌,在缺氧的情况下它很容易繁殖,所以还需要打破伤风针,以防感染出现;另外患者受伤后要切忌自己在家处理伤口,若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引起伤口感染,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