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的十大高危人群
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的十大高危人群
1.天生偏瘦或骨架较小。骨架较小的人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年龄会更早。人们在20~25岁时骨质密度达到峰值,从30~40岁开始下降。建议30多岁时最应注意增强骨骼健康,具体措施包括:多吃奶制品等富钙食物,多进行跑步和跳跃等冲击力较大的运动。40多岁时,继续保持饮食营养,增加钙镁和维生素D,多做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有助于预防骨质流失。
2.吸烟。多项研究表明吸烟会降低骨质密度。成年期经常吸烟的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更高。研究发现,无论什么年龄戒烟,都会使骨骼受益。但是戒烟越早越好。
3.每天饮酒超过250毫升。研究发现,酒精容易导致骨骼变脆,因为酒精会导致骨骼中钙、镁等矿物质流失。饮酒越多,危险就越大。饮酒对女性骨骼的影响比男性更大。为了保护骨骼,务必减少饮酒量或戒酒。以茶或温牛奶加蜂蜜取而代之。
4.由于乳糖不耐受等原因而不喝牛奶。牛奶是最佳壮骨食物,补充钙质十分关键,维生素D强化牛奶更关键。经常饮用牛奶和维生素D及钙镁等矿物质强化豆奶,都有助于增强骨质,防止骨松。
5.出现饮食紊乱症。厌食症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盏警示红灯。过度减肥容易降低激素水平,导致月经紊乱,雌激素水平降低会直接影响到女性骨骼健康。专家建议,厌食症或暴食症患者应及时治疗,恢复正常饮食习惯。另外还应确保经常饮用牛奶,补充钙镁维D补剂,以保证骨骼和牙齿健康。
哪些人是骨质疏松高危人群
绝经女性、低体重人群也是高危人群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包括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少、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等,都应引起足够重视。
要预防骨质疏松,骨矿含量至关重要。王临虹强调,骨矿含量是一生的积累,胎儿时期就应该注意骨矿含量了,而骨矿含量一生中的最高峰应该在30岁 -40岁之间,然后就开始下降。很多年轻人的久坐不动、吸烟、长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其身体的骨矿含量在30岁-40岁时达不到最高峰。要不使骨矿 含量下降减少,就必须做一些防控措施,让骨质保持一个长时间的好状态。“所以骨质疏松不仅仅是老年人的问题,只是显现在老年群体更明显,应该是一生的问 题。”
运动有益促进骨头生长
从预防来讲,王临虹教授建议,平时多吃钙含量高的食品,比如牛奶等奶制品、海产品、一定量的蛋白质、坚果等。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中往往钙摄入量不够,所以儿童、孕妇、绝经后妇女、老年人需要额外补充钙剂,儿童还需要补充维生素D。
另外,运动对于促进骨头的成长很有效;多晒太阳,有利于钙的吸收;还要特别避免钙流失增多的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吸烟、大量饮酒和碳酸饮料,久坐不动等。
绝经后妇女、长期不锻炼的人、吸烟者、老年人都应该定期检测骨密度,骨质疏松发生后很难逆转,治疗肯定不如预防效果好。
及时监测骨密度
薛延表示,骨密度监测是目前衡量骨骼状况的指标,人们到了一定年纪,应该及时进行监测。北京部分医院也设立了骨质疏松门诊。另外,在医院其他相 关科室,同样可以进行骨密度检测。其中,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质疏松门诊1995便成立,包括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中医科、物理康复科、放射科等副主任 医师以上专家。自2005年5月1日起,骨质疏松门诊由原来半天门诊改为全天门诊。门诊配有DEXA骨密度测量仪、定量CT、跟骨超声骨密度仪、骨质疏松 治疗仪等。
年轻人也会骨质疏松吗
我国大约有1亿人受到骨质疏松的影响,在我国45岁以上的人口中每4名男性就有1名患有骨质疏松症,女性发病率更高,在30%以上。由于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骨质疏松称得上是一位“隐形杀手”,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一旦被确诊为患有骨质疏松症再补钙,或许为时已晚,或许其造成的严重后果难以挽回。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骨质疏松症与糖尿病、心血管病共同列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三大杀手。骨质疏松常伴有骨折、腰背痛、神经痛等,严重者无法站立或行走。
近几年来,很多人明明年纪轻轻、正值壮年,却发现也有骨质疏松的倾向。原因是什么呢?
为什么年轻人也会患上骨质疏松?
当下,很多人的工作从体力劳动变成了脑力劳动,年轻人的工作很多是在办公室里面对着电脑完成的,而且工作强度、精神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很多年轻人饮食不科学、很少有时间再参加体育锻炼,正是这些改变,导致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
如果您有下面几种因素的1-2种,就说明您属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1、平时很少晒太阳
阳光对维生素D的生成和钙的吸收非常重要,所以要保证至少每天20分钟的日照。
2、肥胖或过度减肥
肥胖者的内脏脂肪高,骨质强度低,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也就增加了。
而很多年轻女性对自己的身材要求苛刻,过度减肥,但数据显示有7%的减肥女性在5年内会患骨质疏松。
3、生活压力较大,经常处于抑郁、沮丧状态
钙除了是骨骼生长的必要物质,还具有将神经细胞所送出的信息予以正确传达的机能。人体缺钙后会导致机能紊乱,而此时补钙,症状会得到缓解。钙是天然的神经系统稳定剂。有实验证明,人在受到某种压力时,通过小便排出体外的钙就会增加。
4、有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常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或喝茶
很多人喜欢碳酸饮料,或过度喝咖啡、饮茶,这些都会使骨密度下降,影响钙的吸收,为骨质疏松埋下隐患。
5、饮食不健康,没有坚持喝牛奶的习惯
良好的营养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很重要,包括足量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都是必不可少的。
6、每周运动量不足3次,甚至很少锻炼
运动可以提高血液循环,提高骨密度。而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户外运动时间减少,这会导致骨头的硬度下降。
7、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的一个比较突出的副作用就是会引起骨质疏松,严重者会引起患者股骨头坏死,这在老年患者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因为糖皮质激素这类药物会促进体内钙、钾、磷的排泄,在长期大剂量运用的情况下,会导致这类物质的流失,所以为了防止这类情况的发生,医生多嘱咐患者同时服用钙片以补钙。
除了糖皮质激素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激素,比如口服避孕药的主要成分是孕激素和雌激素,二者都会影响体内骨的形成和骨强度,长期使用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年轻人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存在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及时调整,同时购买康兴激光低频治疗仪通过激光鼻腔照射预防三高、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使用低频脉冲功能刺激神经肌肉组织、疏通经络缓解和治疗疼痛,提早预防骨质疏松。年轻人提早预防心脑血管、骨质疏松等中老年疾病,才能在晚年拥有健康的身体,享受美好晚年生活。
出现骨质疏松怎么办 四类人需警惕骨质疏松症的出现
瘦人往往都是因为饭量少,节食,少吃主食或肉类等,以致肉类和蛋白质的营养摄入不够;同时含钙高的豆制品和奶制品也很少吃,钙的摄入量不足,从而导致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老年人由于性激素的分泌减少、消化功能的减退、活动量的降低等,导致了骨量减少,骨组织被废用,所以易患上骨质疏松症。
据了解,咖啡因能增加钙质的排泄速度,而茶可影响钙的吸收,导致钙流失,从而易患上骨质疏松症。
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素类、甲状腺荷尔蒙等药物,易引起人体内激素紊乱,从而导致骨骼中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流失。
膝关节疼痛是什么原因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群的全身多个关节都可出现疼痛情况,膝关节尤其明显,如果出现关节疼痛无力,不能负重行走时,若排除了其他疾病所致,那么患上骨质疏松的可能极大。
咖啡不宜喝过量易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是骨强度下降(包括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骨折风险性增加(即骨脆性增加)。骨强度反映骨骼的两个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当发现自己有骨骼易受伤、易骨折的现象,或疼痛、驼背、身高降低等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时,应及时检测骨密度,确认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
据调查显示,78.95%被调查者都没有定期测骨密度的行为。徐洪璋提示,许多骨质疏松症早期没有症状,进行骨密度测量是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最佳依据。人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一般在30~35岁,此后骨质就开始丢失。因此,35岁以上的骨质疏松高危人群,需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以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许多都市白领都有喝咖啡、饮浓茶的习惯,但实际上经常喝咖啡或浓茶容易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徐洪璋说,咖啡和浓茶中含有咖啡因,过量摄入后会产生轻度利尿作用,尿量增加就会增加尿钙排出、粪钙排出,引发骨质疏松。此外,碳酸饮料中含有磷酸,不仅会降低人体对钙的吸收,还会加快钙的流失。而且大多数饮料含糖较多,摄入过多糖分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因此,要预防骨质疏松,在饮食上应尽量少喝饮料、浓茶、咖啡等饮料,多吃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D和钙质的食物。
骨质疏松为何青睐绝经后女性
骨质疏松“青睐”于绝经后女性
“骨质疏松本身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大多数属于原发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钙的吸收能力不足,而且随着激素水平的下降,容易患骨质疏松”,专家介绍,绝经后的女性容易成为骨质疏松高发人群,这是因为女性在绝经后,体内雌性激素的分泌会减少,这也使得绝经后女性成为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也正是因为绝经期的原因,相对男性来说,女性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而且从年龄来看,一般情况下,女性出现骨质疏松的年龄一般会比男性提前10年左右。
事实上,骨质疏松属于衰老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质情况一般会走下坡路。专家建议,一般来说,男性40岁~50岁左右可以开始进行骨密度筛查,女性如果出现月经不稳或绝经症状时,就要进行骨密度筛查,小于40岁时并没有太大必要。推荐半年至一年筛查一次即可,因为骨质的变化比较缓慢,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女性骨质疏松有前兆吗?
不少女性半夜睡觉时会出现的抽筋的情况,有时候还反复出现好多次,这是否是由于缺钙从而引起骨质疏松呢?专家提醒,如果人们睡觉时反复出现抽筋等现象,有可能是早期骨质疏松的表现,但是要做进一步检查才能确定。虽然人体在缺钙时,随着钙量的减少,容易出现抽筋,但出现抽筋并不意味着人体一定缺钙。
而一些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经常出现的腰酸、腰痛等现象是否也与骨质疏松有关?专家认为,这可能与骨质疏松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对于孕妇来说,本身需要的钙量就比平时更多点,但此时的腰酸背痛不一定是缺钙,不能简单的说出现腰部的疼痛感就是由于骨质疏松。
曾有媒体报道女性骨质疏松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的女孩子越来越多的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专家表示,目前这种趋势还不是很明显,女性骨质疏松的主体还是老年人。可能由于现在女孩子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健康的饮食、缺乏应有的运动、不爱晒太阳等方面,让大家误认为出现了骨质疏松的年轻化。另外一些年轻人出现的相对比较严重的骨质疏松状况,也有可能是继发性的。
您是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吗
1、有脆性骨折史和脆性骨折家族史的男女成人。2、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男女成人。3、体形瘦小,过早绝经,育龄期闭经或月经稀少的人。4、长期素食,蛋白质摄入不够或过多,奶制品或含钙食物不足,吃盐过多,以及维生素D、C、K摄入不足的人。5、不良生活习惯者 如长期大量吸烟或饮酒者,长期饮用过多含咖啡因或碳酸型饮料者。6、缺乏运动者 如因长期卧床或肢体瘫痪者,发生骨折后的病人以及长期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等。7、有影响骨代谢的慢性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8、X线摄片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上骨质疏松
一、首先判定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有以下这些:
1、65岁以上女性
2、65岁以下绝经妇女,有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缺乏锻炼)
3、70以上男性
4、成年人,患有容易导致骨量减少的疾病
5、成年人,长期服用易导致骨量降低的药物
二、从临床表现中我们可以自己进行评估:
1、有无腰背区疼痛
骨质疏松导致的腰背区疼痛多表现为腰部和腰骶部的钝痛,久坐和久站可加重,卧床休息可缓解。
2、有无四肢酸痛
四肢可出现持续的钝痛,活动后可加重,休息后可逐渐缓解。
如果是高危人群,又有着以上的症状的话,需要当心了,建议大家可以去医院做个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无创伤,方便准确,对诊断骨质疏松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确诊存在骨质疏松,大家也不要紧张,造成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绝经后激素水平的改变及年龄增加会导致骨量持续的流失,骨质疏松治疗的目的在于减少骨量的流失,恢复骨量,期望能够达到骨量流失和补充的动态平衡,来预防疼痛和骨折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人骨质疏松很危险
很多人觉得骨质疏松是一个小病,常常不以为然。实际上,骨质疏松平时不只是腰酸腿痛而已,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是老年患者的髋部骨折,死亡率达到20%-25%。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骨质疏松好像与死亡是互不挂钩。可是,在医生看来,骨质疏松对于老年人来说,却是一件十分危险的疾病,因为患了骨质疏松后,老年人行动不便,肩膀翻身痛,还特别容易摔倒,引起骨折。而一旦发生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就得住院治疗,而长期卧床,患褥疮、肺炎、肺栓塞、泌尿系感染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死亡率甚高。
其实,骨质疏松并不是中老年人才出现的疾病,现在已经有30多岁的年轻人就患上了此病。骑个单车,用脚点一下地,踝骨就骨折了。
目前,在我国40岁的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5.2%,其中男性为5.3%,女性为24.4%。而60-70岁的女性约有1/3患有骨质疏松症。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症也明显增加。
然而,骨质疏松症是“沉默”的疾病,只有在骨量丢失30%时才表现出症状。腰疼腿酸、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是很多骨质疏松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有的人身高变矮了,背也跎了,这其实就是脊柱骨折。所以,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
骨松的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当定期去具备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骨密度变化。通常,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还可以根据其有无脆性骨折史、骨量测定DEXA、骨骼X片,血、尿常规、肝肾等检查项目,需要根据客观的条件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