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走好鹅卵石
教你如何走好鹅卵石
走鹅卵石路最好每次不要超过15分钟,尽管赤脚走效果最好,但为防意外,建议穿棉袜或者薄软底鞋。此外,还有五大要领。
抬头挺胸、双眼平视、提臀、收小腹;
主动摆双臂,使两臂在行进过程中前后大幅度摆动;
步伐要跨大,步伐距离(身高减100厘米)、顺序要得法,跨步时脚跟先着地,然后脚掌、脚趾着地,再用脚趾用力蹬离地面;
速度要均衡,保持每分钟120-140步,运动要适量,每天坚持30-60分钟,约3-5公里或者5000-8000步;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周保证3-5次,基本目标4千步,两级目标7千步,争取每天健走1小时1万步。
光脚走石子路的好处 养脑护脑
通过光脚走鹅卵石路,可以调节经络和气血。同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从而使头部血流加快,及时足量补充大脑所需氧气和营养物质,达到养脑护脑的功效。特别是中老年人,光脚走鹅卵石路好处多多。
热水泡脚益处多
加入鹅卵石磨脚可提高足浴的效果,促进人体脉络贯通,达到交通心肾、疏肝理气、健脾益气、宁心安神的功效,更好地改善睡眠。
泡脚盆里加入鹅卵石,能起到类似针灸的作用
睡前泡脚的好处,大家都知道,如果在泡脚的热水里加入鹅卵石,烫脚的同时用鹅卵石磨磨脚,能起到类似于针灸的效果,可以很好地促进睡眠,。
用热水泡脚时,我们会发现脚上的血管会扩张,脚表皮变红,这是因为热水泡脚时加速了脚部血流循环,使更多的血液流向下肢的末梢血管,并使大脑血流量相对减少,使人产生困倦感。
同时由于脚掌上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热水泡脚时对脚部末梢神经的温热刺激作用,可对大脑皮质产生抑制作用,使人感到脑部舒适轻松,从而加快入眠,使睡眠加深。
走鹅卵石的注意事项
1、选好场地:如果鹅卵石路过于稀疏不平,不但对足底的按摩效果差,而且容易使练习者受伤。所以路面以密且细小的鹅卵石为佳,密实的鹅卵石路面可使足底负重均匀,减少足底疼痛。
2、气温变化:早晚时分鹅卵石路温度较低,不宜赤脚锻炼,若贪凉锻炼就有可能使关节受寒。尽量避免晴天午后去锻炼,那时路面温度升高,容易烫伤足部皮肤。应尽量选择上午9点左右锻炼,这时鹅卵石已受到一段时间的光照,有一定的温度,这时锻炼效果较好。
3、长期坚持:采用鹅卵石路健身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长期坚持不懈才会有效果。
4、避免感染:在户外走鹅卵石健身时,如果感觉脚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察看,如有擦伤和病变请速到医院就诊,避免感染病菌。
哪些人群不适合走鹅卵石
刚会走路的儿童并不适合此项锻炼,因为走鹅卵石时,脚底对路面的压强比走平地大得多,加之儿童的足部骨骼尚未发育完全(尤其是对足跟而言,因为走路时压力全集中在足跟上),对儿童健康不利。此时家长可以让孩子赤脚走平地,为后来的走鹅卵石做铺垫。等到孩子五六岁时,可以让孩子初次体验走鹅卵石的凹凸感,并让孩子产生兴趣。一般而言,虽然儿童及青少年走鹅卵石路坚持到底的比例比中老年人小得多,一般为30%左右(这里的“坚持到底”是以上节的“脚底肌肉舒张,产生舒服的感觉”为标准的),但一旦你是这30%之内的话,你会比成年人更快适应,健身效果也更明显。如果一个人从五岁开始坚持每周累计走鹅卵石40 —60分钟,这对于他的身体发育是很有帮助的,家长们不妨一试。如果脚底足够适应的话,还可以尝试在鹅卵石路上跑步或跳跃,健身效果更明显,这也是青少年比老年人在这方面有优势的地方。从小就接受赤脚锻炼对一个儿童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
老年人健身不宜多走卵石路
在一些城市的居民小区内,用鹅卵石铺就的健身路往往成为健身爱好者特别是老年人的钟爱。但运动医学专家却指出,老年人长时间走这种卵石路,不但起不到健身作用,反而会损伤膝关节。
家住武汉武昌区首义路的张大妈院前有条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大家都喜欢脱去鞋子,光着脚在路面上来回行走,以通过刺激脚底穴位活通经络。张大妈也想缓解自己的膝关节疼痛,就每天早晚都走上半小时。结果几个月下来,膝关节疼痛依旧,她认为是运动量不够,又特地多走了半个小时,结果到了第二天膝关节又肿又痛,不得不去看医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明江华副教授介绍说,老年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和骨质疏松,关节已不如年轻时光滑。如果在高低不平的卵石路上走的时间太久,反而会加剧磨损,造成膝关节肿胀和疼痛。明江华副教授指出,老年人健身应避免走长路,走卵石健身路的时间应是早晚各15分钟左右为宜。另外,老年人在爬楼梯时关节负重是平时的四五倍,走长路后上楼也要尽量扶着栏杆或墙,且不要跨步上台阶。
热水泡脚益处多
加入鹅卵石磨脚可提高足浴的效果,促进人体脉络贯通,达到交通心肾、疏肝理气、健脾益气、宁心安神的功效,更好地改善睡眠。
泡脚盆里加入鹅卵石,能起到类似针灸的作用
睡前泡脚的好处,大家都知道,如果在泡脚的热水里加入鹅卵石,烫脚的同时用鹅卵石磨磨脚,能起到类似于针灸的效果,可以很好地促进睡眠。
用热水泡脚时,我们会发现脚上的血管会扩张,脚表皮变红,这是因为热水泡脚时加速了脚部血流循环,使更多的血液流向下肢的末梢血管,并使大脑血流量相对减少,使人产生困倦感。
同时由于脚掌上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热水泡脚时对脚部末梢神经的温热刺激作用,可对大脑皮质产生抑制作用,使人感到脑部舒适轻松,从而加快入眠,使睡眠加深。
骨刺有什么偏方可以治 鹅卵石消足底骨刺
用鸡蛋大小的鹅卵石,以质地坚硬而光滑者最好。每次治疗前先用热水泡脚10分钟,然后用鹅卵石在骨刺部位来回滚动。
开始时用力要轻巧、均匀,慢慢的增加速度和强度,每次大约10分钟。半个月为一个疗程,中间休息5天,再继续治疗1个疗程,即可见效。如果将鹅卵石稍加温后在施行,效果会更好。
风寒感冒泡脚有用吗 风寒感冒用什么泡脚
材料:生姜、锅、泡脚木桶、鹅卵石。
操作方法:将生姜洗干净拍碎,放入热水锅中。煮沸后计时20分钟左右。在木桶中铺一层鹅卵石,倒入适量的温水,当水深大约3cm的深度时,倒入生姜水,直至水不烫即可泡脚。
功效:温阴驱寒,治疗寒气入体引起的风寒感冒。
材料:陈醋液(白醋也行)、泡脚木桶、鹅卵石。
操作方法:将水烧开,倒入木桶中,放入鹅卵石,将醋液倒入,温度至不烫时即可泡脚,时间在30分钟左右(适时添入入热水和醋),以出小汗为宜,如果恶寒重的话,加入适量的姜葱会有更好的效果。
功效:醋有抗菌、祛除风湿的功效,对风寒感冒有一定的辅助治疗和预防效果。
建议:生姜和醋可以联合使用,效果会更佳!
老年人走鹅卵石有哪些注意事项
很多公园都会有鹅卵石的摆设,对于需要运动的人来说是有很多的好处的,可是有些老年朋友却在走鹅卵石的时候受到伤害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常能看到一些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锻炼身体的人们,尤其是那些老人。经常在鹅卵石路上散步、锻炼等,对于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与肢体灵活程度等,都有一定的益处,同时对高血压等病症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然而,同时值得警惕的是,踩鹅卵石健身的方式并非人人适宜,如果不加分析地盲目“跟风”,不仅起不到健身的目的,反而会给人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伤害。
由于人的身体退化等原因,患有骨质疏松和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的人越来越多,其中的患病人群绝大多数是老年人。这些人如果选择走鹅卵石健身,一定要控制好健身的时间。这是因为,骨质疏松症会造成人体的根骨硬度降低,如果在坚硬的石头上行走或者健身,很容易造成骨头的损伤。而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患者主要是以骨质增生病症为主,同时还包含韧带、关节囊松弛、软骨退化等软组织退化症状。此类患者如果在鹅卵石上走的时间过长,会加剧人体关节的磨损,可能引发膝关节的肿胀与疼痛,给健康造成伤害。一般来说,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和关节退行性病变,因此,在鹅卵石路面上行走、锻炼等,一定要控制好时间,以每天早晚各走十五分钟左右为宜。同时要注意集中注意力,以免由于路面凹凸、易滑等造成不必要的摔伤、扭伤等。
对于老年朋友来说走鹅卵石并不适合,如果你一定要走鹅卵石的话那也要加倍小心。
让女人子宫更年轻的小方法
1、每周游泳两小时,提高宫缩能力
美国女性医学专家瑞贝卡·吉尔坚持认为,“女人35岁后不宜生小孩”,她指出,35岁后,女人的宫缩能力会下降40%,这意味着即使怀孕,最后生产时也会很痛苦,更重要的是,宫缩无力意味着子宫运动不足,运动不足的直接后果是宫寒和子宫衰老。但几个月后,新西兰健康专家的说法打破了瑞贝卡的假设,运动医学研究发现,每周游泳2小时,可使宫缩能力提高一成以上,这意味着子宫温度会因此升高0.1℃!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建议,如果你想晚点要孩子,最好从现在开始养成游泳习惯,以提高宫缩能力,保持子宫内温度。
2、在鹅卵石上快步走,改善子宫血液循环
中医认为,“走则生阳”,如果你常感到宫寒、经痛,建议你采取快步走的暖宫办法!每天快步走30分钟,当天子宫血液循环速度即可提高10%!另外,建议你在鹅卵石上行走,石头可有效刺激足底经脉和穴位,进而调畅气血,让子宫不再寒冷!
光脚走鹅卵石的好处 哪些人不适合走鹅卵石路
1.糖尿病足患者,有糖尿病足的人,对于冷、热、压力的感觉都不明显,当走鹅卵石路时,脚若被硌伤会造成皮肤破损,但患者常常没有任何疼痛的感觉。往往很轻微的外伤,因为没有及时发现,导致糖尿病足的感染、坏死,甚至出现截肢的悲剧。
2.扁平足患者,扁平足患者的足弓很低甚至没有,这就使得足底的弹性变差,失去对足底重要组织的保护,如果再在鹅卵石路上走来踩去,很容易造成足部组织损伤,反而会加重病情。
3.足癣患者,平时就容易引起足部的破溃,走石子路时,容易加重病情,或者导致新长出的娇嫩皮肤受损,容易出现外伤,不利于足癣的恢复。
4.帕金森病、小脑平衡功能受损以及脊髓型颈椎病等患者,由于控制不了脚步,绝对不能进行这样的锻炼。
5.较严重的髋关节、膝关节病患者,由于关节欠灵活,不平的路面会增加关节的负荷,加重关节的病损。
6.长期卧床或因肢体受伤而长时间固定的人,由于下肢肌力欠缺,刚开始练习行走就进行这种锻炼,有可能带来危险。
7.因神经系统疾患导致下肢肌肉无力者,也不应进行这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