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的基本介绍
苦瓜的基本介绍
苦瓜又名凉瓜,是葫芦科植物,为一年生攀缘草本。茎、枝、叶柄及花梗披有柔毛,腋生卷须。叶子的直径达3至12厘米,有5至7道掌状深裂,裂片呈椭圆形,外沿有锯齿。春夏之交开花,雌雄同株,黄色。果实长椭圆形,表面具有多数不整齐瘤状突起。种子藏于肉质果实之中,成熟时有红色的囊裹着。苦瓜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蔬菜,原产地中国。在东南亚、中国、和加勒比海群岛均有广泛的种植。苦瓜提取类黄酮物质与桑叶提取物脱氧野尻霉素结合形成一种新物质——洗胰清糖素,具有降血糖、血脂、抗炎等作用。
苦瓜,因苦得名,又叫凉瓜、锦(金)荔枝、癞葡萄、癞瓜、红姑娘、君子菜。英文学名Momordica charantiap,英文俗名balsam pear, bitter gourd 或者bitter melon。是常见的在夏季用来清暑去热的蔬菜,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C、钙、铁等营养元素,以其为原料的苦瓜炒肉等在我国也是家喻户晓的菜品。这种植物的果实。有的地区叫癞瓜。
原产亚洲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印度、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栽培历史久远,中国栽培历史约600年。苦瓜具有特殊的苦味,但仍然受到大众的喜爱,这不单纯因为它的口味特殊,还因为它具有一般蔬菜无法比拟的神奇作用。苦瓜虽苦,却从不会把苦味传给“别人”,如用苦瓜烧鱼,鱼块绝不沾苦味,所以苦瓜又有“君子菜”的雅称。
五月下种,生苗牵藤,茎叶卷须,都像葡萄却小,七、八月开黄色的小花,花有五瓣是圆的,结青色的瓜,约长四、五寸。皮上有细齿,也像荔枝皮的形状,瓜熟时色黄而自裂,里面有线瓤裹着黑子,瓤食之味道甘美。
佛手瓜的基本介绍
佛手瓜,又名隼人瓜、安南瓜、寿瓜等,属葫芦科特蔬菜品种。佛手瓜清脆多汁,味美可口,营养价值较高,既可做菜,又能当水果生吃。加上瓜形如两掌合十,有佛教祝福之意,深受人们喜爱。
佛手瓜为多年生攀援性宿根草本植物(北方为一年生)。根为弦线状须根,侧根粗长,第2年后可形成肥大块根;茎为蔓性,长10m以上,分枝性强,节上着生叶片和卷须;叶互生,叶片与卷须对生,叶片呈掌状五角形,叶全缘、绿色或深绿色;雌雄同株异花,异花传粉,虫媒花;果实梨形,有明显的纵沟5条,瓜顶有一条缝合线,果色为绿色至乳白色,单瓜重250~500g,果肉白色;种子扁平,纺锤形,无休眠期。喜温、耐热、不耐寒。
生长适温为12~25℃,超过30℃生长受到抑制,极端高温为40℃,低于5℃会产生寒害;适于中等光强,耐荫;要求空气湿润;适于在土质肥沃和保肥保水力强的土壤上生长。
苦瓜的基本介绍
苦瓜属于葫芦科苦瓜属的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原产于东印度热带地区,日本、东南亚栽培历史悠久,17世纪传入欧洲,仅供观赏,不作食用。我国早有栽培,除供观赏外,还供菜用,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湖南、四川等省栽培较普遍。
苦瓜还作为庭园垂直绿化的观赏植物,夏季开黄色小花,真是万绿丛中点点黄。果实成熟后桔黄色,又添一景。果肉开裂后种子外面有红色厚肉,似蛋黄,非常艳丽。苦瓜不仅是夏季佳蔬,又是一味良药。明代以前医书没有记载苦瓜,明代《救荒本草》、《本草纲目》始列入,疑为三宝太监下西洋时,从南洋群岛移植过来。清代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说:”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即是说瓜熟色赤,苦味减,寒性降低,滋养作用显出,与末熟时相对而言,以清为补之。其实吃苦瓜以色青末黄熟时才好吃,更取其清热消暑功效。
木瓜的基本介绍
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贴梗海棠或木瓜的成熟果实。前者习称“皱皮木瓜”,后者习称“光皮木瓜”。与香蕉、菠萝同称为“热带三大草本果树”。主产于安徽、浙江、湖北、四川等地,安徽宣城产者称“宣木瓜”,质量较好。夏、秋二季果实绿黄时采摘。皱皮木瓜置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部后晒干;光皮木瓜纵部成二或四瓣置沸水中烫后,晒干。切片生用。
作为水果食用的木瓜实际是番木瓜,果皮光滑美观,果肉厚实细致、香气浓郁、汁水丰多、甜美可口、营养丰富,有“百益之果”、“水果之皇”、“万寿瓜”之雅称,是岭南四大名果之一。木瓜富含17种以上氨基酸及钙、铁等,还含有木瓜蛋白酶、番木瓜碱等。半个中等大小的木瓜足供成人整天所需的维生素C。木瓜在中国素有“万寿果”之称,顾名思义,多吃可延年益寿。
西瓜的基本介绍
西瓜,属葫芦科,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芦科的野生植物,后经人工西瓜,顾名思义,是西域传来的瓜,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西瓜是一种双子叶开花植物,形状像藤蔓,叶子呈羽毛状。它所结出的果实是假果,且属于植物学家称为假浆果的一类。
果实外皮光滑,呈绿色或黄色有花纹,果瓤多汁为红色或黄色(罕见白色)。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栽培。山东省沂水县四十里铺、山东省莱西有大量栽培,莱西市河头店镇出产的南岚西瓜以瓤沙、味甜、水多、营养丰富而闻名。
酸木瓜的基本介绍
一:木瓜[1] 属蔷薇科植物木瓜。本属植物有木瓜(木瓜海棠)、贴梗海棠(皱皮木瓜)等,这几种是原产中国的温带木本植物,其果实可供食用、药用,同时花色美丽,也供观赏;它们才是是传统文化、诗歌中所提到的木瓜,如《诗经》中的名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二:用番木瓜科番木瓜属植物发酵成酸味果品。
热带水果番木瓜科木瓜(番木瓜[2] ),为番木瓜科番木瓜属植物,原产东南亚,大概17世纪明朝后期时传入中国,因外形与中国木瓜相似,故名“番木瓜”,同样可以食用和药用,但不供观赏。
在自然界中,有些对人类健康有益的微生物,能把糖发酵而生成乳酸,我们称为乳酸发酵[3] ,参与乳酸发酵的微生物称为乳酸菌。
南瓜的基本介绍
南瓜是葫芦科南瓜属的植物,一年生蔓生草本。茎长达数米,节处生根,粗壮,有棱沟,被短硬毛,卷须分3~4叉。单叶互生,叶片心形或宽卵形,5浅裂有5角,稍柔软,长15~30厘米,两面密被茸毛,沿边缘及叶面上常有白斑,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花单生,雌雄同株异花。
因产地不同,叫法各异。又名麦瓜、番瓜、倭瓜、金冬瓜,台湾话称为金瓜,原产于北美洲。南瓜在中国各地都有栽种,日本则以北海道为大宗。嫩果味甘适口,是夏秋季节的瓜菜之一。老瓜可作饲料或杂粮,所以有很多地方又称为饭瓜。在西方南瓜常用来做成南瓜派,即南瓜甜饼。南瓜瓜子可以做零食。
南瓜的营养及其丰富,南瓜含有淀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和钙、磷等成分。其营养丰富,为农村人经常食用的瓜菜,并日益受到城市人的重视。不仅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食疗作用。
据《滇南本草》载:南瓜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胃二经,能润肺益气,化痰排浓,驱虫解毒,治咳止喘,疗肺痈与便秘,并有利尿、美容等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医学专家、学者研究实验表明,食南瓜,还有治疗前列腺肥大(南瓜子可治前列腺肥大)、预防前列腺癌、防治动脉硬化与胃粘膜溃疡、治糖尿病、化结石等作用。
米酒基本介绍
古之甜酒,无论以果实或以谷酿成,皆有滓汁浮沉及清浊之别。至唐代产之甜酒类,仍多含杂质,临饮时须经压榨过滤。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诗中有“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之句,即为一证。(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甜酒,又称江米酒、酒酿、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 极少,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在一些菜肴的制作上,糯米酒还常被作为重要的调味料。由于它渗进了沸水,故又称“水酒”。
这种农家自酿的糯米酒,味醇而香甜,少刺激性;饮量适当,能舒筋活络、强壮体魄。农民逢年过节或招待宾客时,必用此酒。酿酒剩下的糟粕,再加上食盐混和后,叫“糟麻”。人们把它贮藏起来作为长期煮汤之用,亦有人把它和鲜鱼一起煮,味道极佳。
根据美国联邦法律,甜酒(Cordials)与利口酒(Liqueurs)意义相同,无论使用哪一种字词,一般美国人总认为甜酒的制成,其中须含2.5%以上的蔗糖或葡萄糖。
湖南有一种特产也叫甜酒是用糯米蒸熟加酒药子酿成,因甜蜜而故称。益阳一带盛行甜酒,民间在春节时大多用甜酒水待客。有贵重客人者,用甜酒加开水放糖煮沸后,再冲鸡蛋,俗称“甜酒茶”。寓意宾主之间关系甜蜜。桃江、安化一带每逢喜事接客,必备甜酒茶招待。
虾的基本介绍
虾,甲壳亚门(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目(Natantia)动物。近2,000种。与蟹、螯虾、蝲蛄、海螯虾、蝉虾和龙虾近缘。特征为体半透明、侧扁、腹部可弯曲,末端有尾扇。第二触角长,鞭状。腹肢是游泳肢。海洋及淡水湖泊、溪流中都有。
许多种为重要食物。大小从数公釐到20多公分(约8吋),平均4∼8公分(1.5∼3吋)。体型大者称为大虾。藉腹部和尾的弯曲可迅速倒游。吃微小生物,有的吃腐肉。雌虾可产卵1,500∼14,000粒,附在游泳肢上。在成体前要经过5个发育期。
我国海域宽广、江河湖泊众多,盛产海虾和淡水虾。海虾是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可制多种佳肴的海味,有菜中之"甘草"的美称。海虾有对虾、明虾、基围虾、琵琶虾、龙虾等;淡水虾有青虾、河虾、草虾、小龙虾等;还有半咸水虾如白虾等。
不管何种虾,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其肉质和鱼一样松软,易消化,但又无腥味和骨刺,同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铁等),海虾还富含碘质,对人类的健康极有裨益。根据科学的分,虾可食部分蛋白质占16~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