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如何预防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如何预防
1、保证营均衡养,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及早地给孩子口服钙剂和维生素A、D。
2、平时要注意体育锻炼,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3、室内保持通风,使肌体的耐寒及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
4、充分的休息和足够的睡眠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5、避免与呼吸道感染人群接触,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
肺炎的分类 按病因分类
病因分类也叫病原体分类。随着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大多数肺炎的病原体已经明确,据病原体的不同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肺炎、螺旋体和立克次体肺炎、原虫性肺炎、吸入性肺炎。
另外,引起小儿肺炎的病原体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也不尽相同。
什么是肺炎支原体阳性
1.有一种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肺炎的常见病原体。2003年新出现的SARS病毒引起的非典,其实是因为一开始病因不明,才使用了“非典型肺炎”这一名称。真正的非典型肺炎是支原体肺炎的旧称,其发生率占小儿肺炎的15%~20%。 支原体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秋冬季多见。在大、中、小学校和某些集体单位可引起小流行。支原体肺炎病人和支原体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儿童支原体肺炎有一定的流行规律,每3~4年流行一次。
2.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可达2~3周。潜伏期过后,多数病人表现为咽炎、鼻炎、气管炎和毛细支气管炎,出现发热、头痛、畏寒、咳嗽、全身不适、明显疲乏、食欲不振等症状。咳嗽初期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无痰或伴有少量黏痰,特别是夜间咳嗽较为明显。婴幼儿表现为喘憋和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发生支原体肺炎。发生支原体肺炎的儿童占全部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的3%~10%。
3.肺炎支原体感染除能引起呼吸道病变外,还能引起心肌炎、肝炎、关节炎、肾炎、脑膜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呼吸系统以外的疾病。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中医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方法
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要靠增强体质,在空气质量优良时适当带孩子开展户外活动,进行身体锻炼,加强呼吸运动改善呼吸功能,开窗通风,增强机体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合理调配营养,同时正确给孩子补充维生素A、D和钙剂以促进呼吸道的发育,减少儿童肺炎的易感因素。专家说,肺炎支原体是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体,现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常态发病率已占小儿肺炎的20%左右,还有上升趋势,全年均可发病,但以秋冬季多见,每三到四年在一定范围有一次较大的流行,今年本地区呈现较强的流行趋势。肺炎支原体感染潜伏期较长,达2-3周,可表现为咽炎、鼻炎或者气管炎和毛细支气管炎,部分肺炎支原体感染者会发生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畏寒、咳嗽、全身不适、明显疲乏、食欲不振等症状;还可能引起呼吸道以外其他器官的病变,如心肌炎、肝炎、关节炎、肾炎、脑膜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家长要确认孩子是否是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要医院对孩子的痰液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或检测血液中有无肺炎支原体抗体和抗原等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施益农主任提醒,在生病期间,家长要让孩子多休息,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最佳的室温是18℃~20℃,同时保持60%的空气湿度,以防呼吸道分泌物变干而不易咳出;要经常给患儿翻身、拍背、变换体位,促进分泌物排出。要给孩子有一定营养又易于消化的清淡食物,少量多餐,鼓励孩子多饮水。本病主要通过咳嗽飞沫传播,患儿病后排出支原体的时间较长,可达1~2个月,同时容易再感染其他病毒,导致病情加重迁延不愈,因此患病期间要注意呼吸道隔离,治疗要彻底。目前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抗生素治疗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首选红霉素、罗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早期应用效果较好,但容易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患儿难以接受。且近年来由于支原体耐药菌株的产生,对支原体肺炎特别是伴有肺外并发症的患者,单纯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效果不佳。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引起的副反应;中医针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发挥整体辨证施治优势,能更彻底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能有效减轻病原体对机体的损害,减少胃肠道反应。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常见的一种症状,那就是小儿支原体肺炎了,我们知道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出现容易给患者带来了多方面的麻烦,所以我们要重视这种症状,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中医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方法。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方法
支原体肺炎也就是由于肺炎支原体病毒所引起的肺炎病症,还可以称之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它的发病是比较慢的,还会伴有咳嗽等情况。
支原体肺炎易引起肺外多系统受累,也可威胁生命或死亡,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约占肺炎总数的15%~30%,流行年可高达40%~60%;一般预后良好,为自限性疾病。
1、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穿过宿主呼吸道黏膜表面的黏液纤毛层,黏附于黏膜上皮细胞上,此黏附作用与肺炎支原体表面的P1蛋白的末端结构有关。
当支原体因子附着于我们的呼吸黏膜上皮的时候,所释放出来的有毒的代谢物就会导致纤毛运动的衰减,以及细胞的损伤。
2、环境因素
在我国小儿肺炎四季散发,但多发生在冬季或冬春季节或气候骤变、感冒多发的季节,南方有时在夏季或夏秋季节也有发病小高峰出现。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症状
肺炎支原体是介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主要经飞沫传播。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主要有:
1、患儿感染支原体肺炎后,常常有发热,即高、中度发热、低热,热程1-3周,刺激性咳嗽为突出表现,酷似百日咳,带有粘稠痰;婴幼儿发病急,病程长,病情较重,以呼吸困难、喘憋较突出。
2、部分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的表现,心肌炎时出现胸闷、心跳、心慌、气促、发热,有的常常自觉气短、叹息;肝炎时出现胃口差、呕吐、腹部不适;脑膜炎时可出现神志变化、呕吐、头痛、抽搐等,也有出现各种皮疹。
3、肺炎支支原体感染有轻有重,表现不一,轻者症状只有反复咳嗽,常常被患者及家长忽视,部分可导致过敏性咳嗽,因此,咳嗽2周以上,有条件者应查胸片、支原体抗体,以确诊支原体肺炎。
4、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多以肺炎为主要表现,占小儿肺炎的20%,有的伴心肌炎,肝炎等,过去成为非典型肺炎。现在,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其检出率增高,发现也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日益受到重视。
肺炎支原体肺炎生活注意
肺炎支原体是介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主要经呼吸道传染,支原体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任何器官;另外,支原体感染后可产生自身抗体,导致多系统免疫损伤,引起多个系统的功能异常。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多以肺炎为主要表现,占小儿肺炎的20%,有的伴心肌炎,肝炎等,过去成为非典型肺炎。现在,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其检出率增高,发现也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日益受到重视。
想让孩子远离支原体肺炎,家长们应该从日常生活开始,帮助宝宝预防支原体肺炎。
1、保证营均衡养,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及早地给孩子口服钙剂和维生素A、D。
2、平时要注意体育锻炼,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3、室内保持通风,使肌体的耐寒及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
4、充分的休息和足够的睡眠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5、避免与呼吸道感染人群接触,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
6、预防接种:灭活疫苗及减毒活疫苗。
支原体感染会传染的。支原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5种方式:直接性接触传染;间接接触传染;胎盘产道感染;医源性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传播主要是通过性接触,安全套是不能完全可以预防支原体传播疾病感染,避免性病一定要杜绝不洁的性交,注意生殖卫生才是预防支原体的有效方法。
儿童得了支原体肺炎该怎么办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没有细胞壁的微生物。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全年可发病,以冬秋季较多,是社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约每隔3~7年发生1次地区性流行。学龄前儿童包括婴幼儿都可以感染支原体肺炎,但以学龄儿童较多。支原体肺炎占儿童全部肺炎病例的10%~20%,在流行期可占30%左右。小儿患支原体肺炎后的免疫力,并不牢固,有时仍可重覆感染。有些患者,肺炎症状虽已消失,血清中亦出现抗体,但仍能继续排出支原体。
支原体肺炎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易被误为普通感冒
l.咳嗽、咳痰,似气管炎、支气管炎征象。频繁、剧烈、顽固性干咳常为本病特征,早期为干咳,后期可咳痰。
2.发生肺炎时多有发热,甚至高达39℃,热程短者1周~2周,长者可达1个月左右。
3.一般情况良好,重症患儿可出现呼吸困难、喘憋、发绀。检查时患儿肺部湿啰音等体征常不明显。
4.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C-反应蛋白常可增高。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病因
小儿得支原体肺炎的具体原因:
1、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多以肺炎为主要表现,占小儿肺炎的20%,有的伴心肌炎,肝炎等。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学龄前儿童重要的致病原,中国医科大学材料统计7~10岁年龄组肺炎支原体感染高达75%,文献报道支原体肺炎占所有肺炎总数的10%~33%。常年可发病,以秋冬季较多,4~6年可呈一次流行,多见于5~18岁,但近年来发现发病年龄组已有变小的趋势,有报道最小年龄为37天,发病率有所升高,肺外合并症增多。
2、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多以肺炎为主要表现, 肺炎支原体是介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主要经飞沫传播。肺炎支原体侵入呼吸道黏膜后,通过其特殊的结构,紧密吸附于易感宿主的细胞膜的受体上,在其表现增殖并释放毒性物质,如过氧化氢,酶,膜脂类等,造成组织损伤。肺炎支原体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任何器官;另外,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产生自身抗体,导致多系统免疫损伤,引起多个系统的功能异常。
小儿支气管炎的危害有哪些
小儿支气管炎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定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孩子出现了相关症状后,要积极的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检查治疗。
什么是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种比细菌小、又比病毒大的微小微生物,它是最小的能独立生活的原核生物,但又具有某些细菌的特性。
什么是支原体肺炎?
有一种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肺炎的常见病原体。2003年新出现的SARS病毒引起的非典,其实是因为一开始病因不明,才使用了“非典型肺炎”这一名称。真正的非典型肺炎是支原体肺炎的旧称,其发生率占小儿肺炎的15%~20%。
今年是支原体肺炎流行高峰年
支原体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秋冬季多见。在大、中、小学校和某些集体单位可引起小流行。支原体肺炎病人和支原体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儿童支原体肺炎有一定的流行规律,每3~4年流行一次,今年是我国支原体肺炎流行高峰年。
支原体肺炎有什么症状?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可达2~3周。潜伏期过后,多数病人表现为咽炎、鼻炎、气管炎和毛细支气管炎,出现发热、头痛、畏寒、咳嗽、全身不适、明显疲乏、食欲不振等症状。咳嗽初期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无痰或伴有少量黏痰,特别是夜间咳嗽较为明显。婴幼儿表现为喘憋和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发生支原体肺炎。发生支原体肺炎的儿童占全部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的3%~10%。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害是什么?
肺炎支原体感染除能引起呼吸道病变外,还能引起心肌炎、肝炎、关节炎、肾炎、脑膜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呼吸系统以外的疾病。因此,必须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