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防雾霾方法哪种是误区哪种真管用

防雾霾方法哪种是误区哪种真管用

空气净化器 可用指数 ★★★★

空气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目前以清除室内空气污染的家用和商用空气净化器为主。最近几年,随着人们开始对空气质量及装修后的气体污染的重视,空气净化器在市场上开始逐渐热销。

随着阴霾天气频繁出现,京城的家电卖场中越来越多的空气净化器品牌打出了过滤PM2.5的醒目广告。专家认为,采用高效过滤和静电吸附原理的净化器甚至可以将比PM2.5更小的颗粒物过滤掉。但空气净化器的功效并没有列入强制认证目录,我国的空气净化器性能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品牌的净化器在销售宣传中都会夸大其作用,有些净化器宣称能“有效捕捉”几十种颗粒。面对种类繁多的市场品牌及复杂的功用,消费者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为此,专家提醒消费者在无法甄别产品功用的时候,可以在选择的时候选品牌有保证的产品,或者根据产品的销量来选择。

专家认为,并非购买了空气净化器就一劳永逸。和净水器一样,空气净化器需要定期清洗,需要定期更换过滤网、虑胆等设备,来维持其的净化效果。否则,净化器的过滤网本身就会成为污染源,对空气进行二次污染。而阴霾天气的增多清洗或更换的频率要加快。

饮食排毒 可用指数 ★

网上流传吃木耳、猪血能排毒,专家表示没有科学根据。木耳含膳食纤维丰富,也就有助于裹挟一部分消化道中的杂质形成粪便排出。但是PM2.5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因此从机理上木耳很难起效。猪血对口腔的灰尘有一定的黏附作用,可清除呼吸道纤毛、上呼吸道、口腔里的灰尘,但医学上也没有理论依据支持可以清理肺腔里的垃圾。

希望通过饮食来调理、清除污染物,几乎不可能。尤其是像空气污染较重的时候,仅仅靠吃这些食物来“清肺排毒”,作用实在是微乎其微。事实上,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这类污染诱发的疾患,食疗难有明显的作用。但从保健的角度来说,食疗是值得提倡的辅助预防措施。

此外,对于网上的种种清肺饮食推荐,专家解释说,从中医的角度,百合、梨等食物的确有“润肺”的作用,但是不代表能保护帮助人体抵御污染。中医的“肺”与西医的“肺”所指还是有区别的。中医所指的肺不单单指一个器官,比如中医认为“肺主行水”,比较通俗地说是指肺气有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的功能。

在现代医学当中,并没有“润肺”、“清肺”的概念,专家解释说,这里的“润”通俗理解为“滋润”,中医认为,肺乃娇脏,润肺有助肺部的保健;而中医上“清肺”也不是“清理肺部”的意思,中医说“清肺”的时候前面一般还有“养阴”两个字,意思是滋养阴液,清除肺热、肺火。

口罩 可用指数 ★★★

雾霾天气口罩热销,很多人以为戴口罩能防PM2.5,专家表示,戴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但要注意合理选择及正确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基本上只能阻挡一些灰尘和粗大颗粒物,对细菌、PM2.5这样的细小颗粒阻挡作用极有限;相对来说,纱布口罩层数越厚,例如增加厚度到8层甚至12层,阻挡作用可能会更好一些。

N95口罩的防护效果相对好些,但专家称不宜久戴,口罩越密闭,呼吸起来越困难,戴不好还可能因缺氧而导致头晕,尤其对于心血管疾病等患者,更要谨慎。临床中戴N95口罩主要是为了防护细菌、病毒,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密合,在鼻梁处扣紧、使口罩边缘与脸型匹配,若不能做到密合,就起不到防护效果。

专家提醒,即使是为了保暖,也不是人人都适合戴口罩。呼吸道疾病患者特别是呼吸困难的人,戴上口罩后反而人为地制造了呼吸障碍;心脏病、肺气肿、哮喘患者及孕妇也不适合长时间戴口罩;健康人不必为了抵御冷空气而戴口罩,因为冷空气经过鼻黏膜和气管,到达人体内时已经温暖,若长期戴口罩,易使鼻黏膜变脆弱。

除了正确选择外,口罩的戴法也有讲究。专家建议,市民在使用口罩时,不管哪类口罩,每天都应该进行清洗消毒,清洗口罩时,应先将口罩放入开水烫几分钟,清洗干净再拿到阳光下晾晒,这样才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日常使用时还要注意卫生,佩戴后应将口罩放入干净袋子里,再戴的时候不要翻面。另外,应当避免长时间佩戴。

洗鼻 可用指数 ★★★

空气质量堪忧,鼻子最受考验。世界卫生组织对洗鼻的推荐指数在2012年已经上升到最高级别A级。用专用器具和制剂(最常用的是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可以帮助保持鼻腔清洁,祛除积聚的细菌、病毒和过敏源,减轻鼻腔充血水肿状态,恢复和促进鼻腔的正常功能。

雾霾天气的有害物质和粉尘较多,容易附着在衣物上,所以在外出归来时,最好将外衣换下,注意清洗。回到家后一定要及时洗脸、洗手、漱口,进行鼻腔清洗,可用棉签蘸点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如有异物,需及时用棉签清洗取出。同时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此外,专家表示,鼻腔对外界气体有过滤、加温、湿化功能,以保证吸入人体的气体相对洁净。进行鼻腔的适度清洗是有益处的,但一定要避免过度清洗,否则可能造成鼻腔黏膜损伤。一般情况下,一天清洗一两次足矣。如果是鼻炎患者,一天最好也别超过三次。

绿色植物 可用指数 ★★

绿植也成为了公众面对阴霾天的选择之一,但专家认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在阴霾天受限,所以绿植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并不明显。可以在自家阳台、露台、室内多种植绿萝、万年青等绿色冠叶类植物,因其叶片较大,吸附能力相对较强。不过在家中摆放绿植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植物的功能,还要考虑居室面积、光线、通风等现状。

专家表示,多数植物白天在阳光的光合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而夜间则相反。但仙人掌等原产于热带干旱地区的多肉植物从来不会与居室的主人争夺氧气,其肉质茎上的气孔白天关闭,夜间打开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使室内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增加。

虎皮兰、虎尾兰、龙舌兰以及褐毛掌、伽蓝菜、景天、落地生根、栽培凤梨等植物对太阳光的依赖也很小,能在夜间净化空气的同时实现杀菌的目标。美国宇航局列出的净化空气的头号植物是散尾葵,被誉为“最有效的空气加湿器”。这些植物应该是阴霾天清洁居室空气的“劳模”。

雾霾是什么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孕妇雾霾天吃什么好

防雾霾孕妇营养产品第一名:氨基酸饮料

氨基酸饮料,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特别是富含蛋氨酸和苏氨酸,能帮助排除被吸入体内的灰尘和重金属,减轻机体的负担。

防雾霾孕妇营养产品第二名: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植物胶质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吸附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杂质,清洁血液,经常实用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污染物。

防雾霾孕妇营养产品第三名:猪血

猪血中的血浆蛋白被消化液中的酶分解后,产生一种解读和润肠的物质,能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和金属微粒反应,转化为人体不易吸收的物质,直接排出体外,有除尘、清肠、通便的作用。

以上3种食物是我们经常可以吃到的防雾霾孕妇营养产品,面对雾霾,让我们从饮食上开始改善,食用防雾霾孕妇营养产品,增强自己的免疫力,积极应对雾霾。

戴口罩能防雾霾吗

戴口罩能防雾霾。

戴口罩的时候,能够减少暴露面积,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所以是可以防雾霾的。但是戴口罩防雾霾对于口罩的选择需要慎重,不是所有的口罩都有防雾霾的效果。

PM2.5口罩能挡住香烟吗 防雾霾口罩能挡住香烟吗

正因为香烟的烟雾也属于PM2.5的范畴,室内香烟的浓度如此之高,所以防雾霾口罩只能在一定的程度上阻止香烟的吸入,这种防雾霾口罩的密封性也决定了防止香烟吸入的程度。所以选择好的防雾霾口罩能够阻止香烟的吸入量,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冬季护肤这些护肤误区一定要远离

误区一:热水洗脸更干净

冬天天冷,很多人为了一时的温暖用热水洗脸。专家提醒,用过热的水洗脸,皮肤容易衰老。冬天洗脸,过热的水虽然对皮脂有较好的溶解效果,但在洗掉脸上多余皮脂的同时,也洗去了对脸部起保护作用的皮脂膜,容易使皮肤变得干燥,感到紧绷难受。正确的做法是用34℃左右的温水,既能洁肤,又对皮肤无伤害。

误区二:冬季不需要防晒

很多人觉得冬天阳光稀少,也不够强烈,于是懒得去做防晒工作,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冬春两季是一年中全球臭氧含量最少的季节,臭氧层稀薄直接导致阳光中占95%以上的uva(紫外线长波)会直接穿透云层,深入肌肤的真皮层,破坏胶原蛋白及弹性纤维,使皮肤过早老化松弛,产生皱纹、色斑。

误区三:油性肌肤不用补水

身边还有朋友认为自己是油性皮肤,只要控油根本用不着保湿,其实大错特错!频繁地冒油有可能正是你的肌肤内部缺水的信号,任何肤质在冬天都应该注意为肌肤补足水分,油性肌肤可以选择清爽质地的产品。

误区四:雾霾天只伤肺不伤脸

很多人知道雾霾天会伤肺,但却不知道这样的天气也不利于皮肤的健康。专家介绍,PM2.5不仅会对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对皮肤的健康也会产生不良影响。雾霾中的粉尘包括花粉等会吸附在皮肤表面,引起皮肤过敏。因此,雾霾天一定要及时清洗皮肤;同时,还要注意维护好皮肤的屏障功能,使用护肤品。

误区五:去角质让肌肤更干燥

在冬季使用去角质产品会令肌肤更加干燥?错!正确的角质护理方法不仅不会加剧肌肤干燥,还可以帮助肌肤提升吸收功能。冬季肌肤的新陈代谢功能减弱,肌肤上也会因此堆积很多老化的角质,使用一些温和的去角质产品后再补水,效果会更好。

如何选择防雾霾口罩

选择口罩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滤过性2、泄露性3、呼吸阻力

经过试验证明:

过滤性、泄漏率和舒适度综合效果最好的是N90和N95口罩,且价格平均在10元钱左右;防毒面具过滤性并不理想;口罩是否防雾霾,要看清这些数字!

N系列:可拦截非油性颗粒物,如PM2.5。R系列:代表不仅可以拦截非油性颗粒物,还可以阻挡油性颗粒物,如沥青、柴油燃烧物等,价格较N系列略贵。防颗粒物口罩级别:

N90:滤过率90%,呼吸阻力最小,适合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喜爱运动的人群。

N95:滤过率95%,不至于憋闷,适合绝大多数人用。

N99:滤过率99%,呼吸阻力大,憋闷感觉强烈。口罩可以带多久R级别,油性颗粒物存在情况下,使用不超过8小时。

N系列,没有规定使用时间,但是不可以水洗。佩戴口罩有误区!很多人以为只有出门在户外的情况下才需要戴口罩,而到了公交车或者私家车等密闭空间时就不再需要戴口罩了,但是专家告诉我们——这是误区!实际上,在这些看不到污染物的环境内,污染依旧存在!因此无论走在路上还是乘坐交通工具都应该佩戴口罩。

纱布口罩可以防病毒吗

不可以。

纱布主要是由纱布制成的,主要是用于防尘、防雾霾,是不可以用来防病毒的,其次纱布口罩更加容易导致病毒以及细菌的滋生,所以防病毒一般不建议使用纱布口罩,建议使用医用口罩或者n95口罩比较好。

雾霾如何防范

雾霾是由于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与雾气混合,而导致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

应对雾霾天气的办法别进行剧烈活动。长跑、踢球等剧烈运动时肺活量增加,会导致人吸入更多的污染物。

出门戴上口罩能阻挡部分污染物。

别把窗子关得太严。家里会有厨房油烟污染、家具添加剂污染等,如不通风换气,污浊的室内空气同样会危害健康。可以选择中午阳光较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短时间开窗换气。

老人、孩子、孕妇、心脏病人、有呼吸系统疾病等对污染比较敏感的人群,阴霾天最好减少外出活动。

最好多吃水果和清肺的猪肝、猪血、绿豆汤、红豆汤、莲子心煮水喝等,以防雾霾天气对自身呼吸道产生的影响。

怎样认识雾霾

1、雾霾的形成条件:

近日我省天气偏冷,气压低、地面风速小,空气流动慢,有利于水汽在大气低层聚集,有利于雾霾形成。

除气象条件外,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取暖烧煤等导致的大气中颗粒物,包括粗颗粒物PM10 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增加。

2、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由于气压降低,空气中有害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由于空气流动性差,有害物质如病毒与细菌向周围扩散的速度减慢;由于雾霾天气近地层紫外线减弱,导致空气中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随之而来的是呼吸道传染病增多! 其中危害较大的是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可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从而引起引起或加重鼻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病,特别是对患有肺癌、间质性肺病、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慢性鼻炎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危害更大。

3、中医怎样认识雾霾?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霾是漂浮空气中有毒有害的细颗粒物。因此中医学认为雾霾是湿毒之邪致病,湿性重浊粘腻,缠绵难愈,且易伤人体之阳气;肺主气,司呼吸,外通鼻窍,开窍于皮毛,所以湿毒之邪最易伤肺,正如《素问》所言:“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因此治疗雾霾也应顺应肺脏之功能,“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

4、怎样预防雾霾?

既然雾霾是湿毒为病,则应预防湿毒之邪从皮毛及口鼻伤人。

首先,应提高机体自身抵抗能力。提高自身抵抗能力应从补肺益气,健脾化湿入手,肺气充足则外邪难入,脾气健运则水湿无外侵之门。补肺气可选用玉屏风口服液加苏叶煎汤口服。健脾化湿可选用薏米、山药、肉豆蔻、生姜等健脾化湿之品熬粥服用。

第二,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于外界湿毒之病邪,能避则避,避则不受其害,所谓避之有时,可理解为防御措施,如雾霾天气不开窗,外出戴口罩(口罩应选用N95),停止晨练,人体皮肤直接与雾霾空气接触后及时浴洗,有条

件者甚至暂迁徙至雾霾较少空气质量较好的地方等。

第三,多食新鲜蔬菜富于营养的食物,尽量避免进食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 什么是n95口罩?

N95型口罩,是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的9种防颗粒物口罩中的一种。“N”的意思是不适合油性的颗粒(炒菜产生的油烟就是油性颗粒物,而人说话或咳嗽产生的飞沫不是油性的);“95”是指,在NIOSH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下,过滤效率达到95%。

*** 什么是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 PM2.5与死亡率:雾霾中的PM2.5与死亡密切相关,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35ug/m3时,人群的死亡风险比10ug/m3时约增加15%,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远超过这个水平。

对于雾霾的十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到底是雾还是霾?

误区:自从“雾霾”这个词出现后,每当出现能见度降低的天气时,人们就分不清是雾还是霾了。

真相:没错,把雾和霾分开是科学的。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说,雾和霾其实是两种东西。雾是水汽凝结的产物,主要由水汽组成,是一种自然现象,霾则由包含PM2.5在内的大量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对健康危害更大。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说,以2014年十一期间的雾霾为例,北京的雾霾刚形成时湿度比较大,以雾为主。但由于没有风,也就没有扩散条件,污染物基本处于静止稳定的状态,当污染物浓度累积到比较高的值时,就由雾变成了霾。所以,污染物也是霾。不过北京密云水库、延庆等郊区,因这些地区本身污染物不多,湿度较大,因此以雾为主。

误区二:北京秋天的霾是烧秸秆造成的?

误区:有媒体报道称,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除了气象原因外,北京周边地区农田燃烧秸秆也是主要原因。

真相:从2014年9月份环保部关于秸秆焚烧的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来看,河北、山西、内蒙等多个地区确实是燃烧秸秆比较厉害的区域。但是彭应登表示,雾霾是多方面组成的,因为某一个特殊的污染排放源直接导致大范围雾霾天气的情况是极其罕见的。燃烧秸秆绝对不是雾霾污染的直接原因或唯一原因,只是会在现有雾霾天气的基础上加重污染程度而已。

其实每年秋冬季节北京基本都会有雾霾,最首要的原因是秋冬季节北京容易出现静风强逆温天气,这是一种极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同时由于近几年华北地区污染物排放的大气污染总量居高不下,处于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旦出现不利天气,污染物累积会上升很快,这是北京污染的规律。所以说,秸秆燃烧只是助纣为虐,并不是首要原因。

误区三:雾霾天不能运动?

误区:遭遇雾霾天要停止锻炼。

真相:雾霾会对人体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容易引起气道的炎症反应。但若是因为雾霾严重而取消全部锻炼也是一个误区。健身锻炼并不只有跑步、打篮球、踢足球。在不能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时,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柔韧性、协调性、平衡性等方面的锻炼。这些素质都是身体所需要的,但同时锻炼又不会明显增加呼吸量。

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居住环境,打造一个小型的健身区域,只需要借助有限的家具、哑铃、瑜伽垫等就可以进行力量锻炼和有氧锻炼。原地跑步、俯卧撑、仰卧起坐、柔力球、健美操踏板都是适合雾霾天健身的项目。若空间足够大,可以充分进行有氧锻炼,可以选择的有氧型器械包括动感单车、椭圆机、跑步机、划船器等,可以锻炼腿、臀、腰腹部肌肉及心肺功能等。而早晚和下午六七点污染比较严重,建议不要选择在这个时间段运动,尽量安排在下午。

误区四:雾霾会大幅缩短人类寿命?

误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以及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教授进行的联合调研报告称,长期暴露于污染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每上升100微克/立方米,死亡率上升14%,平均预期寿命将缩短3年,且死亡率的上升几乎都是通过增加心肺疾病导致的。按照北方地区总悬浮颗粒物的水平,这意味着中国北方5亿居民因严重的空气污染平均每人失去5.5年寿命。

真相:环保部科技司副司长刘志全表示,“这个结论缺乏大量样本的实际证明,这个说法没有充分依据,且有争议。”他说,要得出煤烟污染影响寿命的结论,需要大量样本的取得,并经过长期观察、充分科学论证后才能得出结论。虽然燃煤可排放出重金属、细粒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这些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影响,但是,其是否影响人的寿命,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且国际上对这一问题也有争议。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清洁空气中心副主任朱怡芳表示,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显著影响不容置疑,但人均寿命是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可这份研究结论是把其他所有因素全部剔除,只考虑了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这一个因素影响下的减寿数值。事实上,根据《2010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在中国导致民众减寿的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饮食结构不合理,第二是高血压,第三是吸烟,第四才是大气污染。

误区五:雾霾天不能戴隐形眼镜?

误区:“赶紧转!雾霾天别戴隐形眼镜!此时隐形眼镜=吸尘器!”按照这一说法,隐形眼镜会像吸尘器一样吸附更多的粉尘、颗粒和有害物质。

真相:网上流传的说法忽略了人眼的自我保护能力,那就是:泪液的冲刷作用。实际上,人眼哪怕进入一个极其细小的颗粒,都会有不适的感觉,随即启动自我保护功能——涌出泪液进行冲刷。此外,正规的隐形眼镜产品往往是用吸附性较弱的材料制成的,在泪液的冲刷下,并不会轻易粘上脏东西。

如果使用者不放心,建议适当增加清洗镜片的次数。比如,上班途中眼部接触到了重度污染空气,进入室内后可以先用眼镜护理液将镜片清洗一下再戴。或者,用正规的洗眼液清洗一下眼部。此外,戴隐形眼镜者一定要注意使用时间,抛弃型镜片每天戴的时间不要超过10小时。

误区六:食物具有抵御雾霾的作用?

误区:近期,微博、微信上流传着这一类消息,认为某些食物可以达到清除肺部沉积物的效果。白萝卜治痰多咳嗽;雪梨炖百合、银耳莲子羹润肺抗病毒;罗汉果茶清肺降火;木耳、葡萄、紫甘蓝滋阴润肺。特别推荐鸭血和猪血,清肺效果最棒!

真相:空气中的粉尘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的,比较大的粉尘颗粒会被鼻腔内的纤毛拦截,更小的颗粒会通过鼻腔、咽部、喉部,而小于2.5微米的颗粒会进入肺部,沉积在那里。而我们吃的食物是通过消化道进入胃肠道中,然后被分解。消化道和呼吸道是两个系统,想让进入呼吸道的东西通过新陈代谢的方式“带出来”,这是说不通的。

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张作清表示,进入肺里面的粉尘,人体可以通过咳嗽,以咳痰的方式“排”出一部分,但有一部分是咳不出来的。粉尘对肺是一个刺激,短期可能没事,长期沉积可能导致肺组织发生结构性变化。目前医学上最好的办法就是洗肺,这只针对于尘肺病人,普通人不适用。

误区七:空气净化器不能24小时连续开?

误区:长时间开空气净化器会令空气污染更严重,这样的说法总是不绝于耳。

真相:市场上绝大部分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原理是非常相似的,在选择空气净化器的时候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新技术。从测试结果看,市场上常见的空气净化器是可以净化PM2.5的,但一些厂家说空气净化器净化效率达99%是不确切的。在选择空气净化器的时候,不用过分追求价格高的产品。

洁净空气量应根据自己的房间大小和性价比进行选择,而空气净化器可以持续开,只要风机寿命、磨损、散热没问题就行。有些静电式或等离子放电式原理的净化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少量臭氧,这可以通过开启较长时间后出风口是否有明显异味产生进行辨别。

误区八:戴普通口罩能抵御雾霾?

误区:很多朋友在朋友圈晒出了各种口罩照片,包括纱布口罩、医用一次性口罩、N95口罩等等,还有用围巾捂住口鼻的,觉得捂住口鼻就安全了,至少聊胜于无吧。

真相:纱布口罩对PM2.5几乎没有阻隔作用,活性炭口罩中增加的一层活性炭是吸附气体的材料,可以减除一些异味,但并未明显增加对颗粒物的防护效果。相比而言,N95口罩的防霾效果更理想,但它也不能将细小颗粒物完全“拒之门外”,这是因为城市空气污染源太多,人们佩戴时又不能保证口罩与脸部完全贴合,降低了其实际防护效果。

而口罩滤除悬浮颗粒效率越高,呼吸越费力气,长时间佩戴容易出现缺氧、胸闷等情况。此外,口罩对空气的阻隔也很大,我们呼出的气体会反复进入呼吸道,对健康也有影响,戴半小时就要摘下来换换气。

误区九:人工消霾各种神器是否有效?

误区:兰州市购置了高射远程风送式喷雾机,可将自来水雾化并喷出600米远,有媒体称其“可有效对抗雾霾、粉尘等”。而西安市新城区市容园林局之后也新购多功能抑尘车投入使用,该“雾炮车”重10吨,能喷洒120米远、70米高的水雾,有喷雾降尘作用,媒体将之称为“治霾神器”。

真相:人工削减雾霾的具体方式有三种,分别是人工增雨(雪)、人工消雾和人工除霾。但由于雾霾颗粒物的直径等因素,人工增雨包括被称为“治霾水炮”的高射远程风送式喷雾机对细颗粒物也就是霾的冲刷效果不会太明显。而人工消雾和人工除霾的方法目前只适合在封闭或局部范围内运用。

人工消霾是一种不得已的方式。PM2.5是引起雾霾的罪魁祸首,治霾还应把重心放在降低空气中的PM2.5含量上。降低PM2.5含量就要对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反推出到底哪些污染源造成了雾霾污染。这就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源解析技术,主要包括源排放清单、扩散模型和受体模型等三类方法。目前影响PM2.5源解析精度和准确性的两大障碍是源成分谱与二次颗粒来源的不确定性。各种源头解析方法结合使用起来,才可能会得出比较客观、更加切合实际的结果。

误区十:古代没有雾霾?

误区:大家普遍认为,雾霾天气是因为尾气的排放、工业污染等原因造成的,古代应该空气质量优良,应该就没有雾霾天。

真相:历史上称雾霾为“霾灾”“雨霾”“风霾”“土雨”等。《元史》《明实录》和《清实录》等史料中多有记载。古代人认为,雾霾是“天神之怒”,治理方式则是“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如果用现代方法分析古代雾霾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焚烧秸秆、木炭、树木等,二是扬尘扬沙,如果遇上静止稳定的天气系统,不利于空气流动和污染物扩散的话,也一样会产生雾霾天气。

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雾霾的认识极少,对于如何预防“霾灾”,没有什么记载。但是可以看到雾霾确实在很久之前就有,只是现在城市规模变大,经济发达,导致雾霾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人们的关注度升高了而已。

雾霾咳嗽怎么办

应对雾霾引起的咳嗽,平时生活中要注意做到这些:

首先,雾霾天,市民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运动,不要晨练,出门戴上口罩。普通口罩对于2.5微米的空气颗粒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要阻挡PM2.5需要医用N95口罩。虽然普通口罩不能无法预防,但是戴比不戴好。

其次,早晚开窗通风有讲究,应尽量避开早晚雾霾高峰时段,研究发现,下午到傍晚,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多喝白开水,其实,白开水是最好的保健药,能将体内的毒素排出体外。

最后,饮食上,多吃具有润肺作用的水果譬如梨、百合、枇杷、萝卜等。另外,还要做到多饮水。还要做到不吃剩饭、剩菜,因为这些极有可能被空气污染。

预防雾霾病的两点误区

误区一:雾霾天要紧闭门窗

专家:避开早晚污染高峰

常识告诉大家,居家生活要定期开窗通风,可如果雾霾一整天不散,是该开窗通风还是紧闭门窗呢?这让很多人很纠结。

对此,专家介绍,在空气重度污染时,应尽量避开早晚雾霾高峰时段开窗通风换气。但是,如果因此认为雾霾天气就要紧闭门窗的观点则是错误的。因为每个人外出回到家中时都会携带许多微生物和细菌,如果不开窗通风,屋内的微生物和细菌含量将逐渐累加,甚至多于室外空气。

误区二:多吃黑木耳及猪血

专家:吃东西不可预防PM2.5

为了应对雾霾,微博上有网友提出预防PM2.5的攻略,其中“多吃黑木耳及猪血”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那么,这么吃真的能防霾吗?对此,专家表示,这一做法不靠谱。

专家介绍,黑木耳的主要成分是木耳多糖,它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粒子,但是在消化道里它是不被消化的。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更多的是在呼吸道,木耳多糖无法对它产生作用。吃黑木耳、猪血能预防PM2.5的说法不太科学。”此外,虽然猪血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但食物无法进入到呼吸道,吃猪血清除空气粉尘一说太过牵强。

什么是雾霾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其实是一种无毒无害的自然现象,而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雾霾常常相伴而生,雾霾同时出现,水汽、静风、逆温、凝结核等条件缺一不可。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防雾霾口罩怎么戴

戴上口罩后,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按压鼻梁上的鼻梁筋,使防雾霾口罩上缘的鼻梁筋与鼻梁及面部完全吻合,这样可以更好的防止雾霾颗粒由上进入呼吸道。戴上防雾霾口罩后深吸一口气,使口罩左右两侧贴住面具,保持密闭,使防雾霾口罩的过滤功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防雾霾口罩即使贴住脸部还往往不够,我们要将口罩下缘下拉,确保口罩可以围住下巴,防止雾霾颗粒从下面缝隙进入口腔和呼吸道而达不到预防雾霾空气的效果。

相关推荐

雾霾和雾怎么分辨 持续时间不一样

雾霾雾霾固体小颗粒,不容易沉降,消解速度慢,持续时间长。 雾:雾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小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沉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也会使水滴蒸发。

冬天护肤的三大误区

潮湿地区才会出现湿疹 很多人误以为湿疹就潮湿的地区才会出现的疾病,实际上湿疹的发生不仅仅与天气相关,还与过敏、精神压力大、胃肠疾病、胆囊炎等疾病相关,因此,湿疹并不潮湿地区的专利。冬季气候干燥,老年人的皮肤格外干,可以每天在全身涂一层护肤油预湿疹;洗澡的时候要注意水温不要太热;日常生活中少接触洗衣粉、洗涤灵等化学制品。婴儿预湿疹主要在辅食添加方面细观察,“给宝宝添加辅食时,一次只添加一种,一旦发生过敏可以尽早发现。” 雾霾天只伤肺不伤脸面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地方都中了“霾”伏,很多人知道雾霾天会伤

古人如何应对雾霾

阴霾成灾的天气,可不如今才有的事儿。 古代,也不乏阴霾连连的时候。雾和霾,看起来差不多,实则完全不同。和雾比起来,霾含的水分少,能见度更低,厚度也远超过雾,且对人体健康会构成损害。 在二十四史中,关于“霾”的记载,并不少见。当然,在古代,缺乏科学的检测手段,对于雾与霾的区分并不很清楚。所以,古人关于“霾”的记载,大多与其他的字眼连在一起,如“雾霾”、“风霾”、“尘霾”等等。因此,容易将雾与霾混淆,误将雾当霾的情况也不少见;而对于一些危害不大的霾,古书一般都不会记载。这么一来,古人关于霾灾的记载,就不

雾霾伤心伤肺又伤脑

雾霾伤心伤肺又伤脑 雾霾被称为健康的“隐形杀手”,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告诉记者,以前的大气污染主要降尘,而现在的灰霾,实际上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假如灰霾中混杂着有害物质,就会对健康产生直接危害,包括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破坏。 伤肺 雾霾天对呼吸系统影响最大,这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北京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柯会星表示,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接触最频繁,且接触面积较大,数百种大气颗粒物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并且大部分会被人体吸入。其次,雾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减弱,

雾和霾的六大区别

雾与霾的区别主要包括: 1.能见度范围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 2.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霾。 3.厚度不同。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1-3公里左右。 4.边界特征不同。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晴空万里,但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5.颜色不同。雾的颜色乳白色、青白色,霾则黄色、橙灰色。 6.日变化不同。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

如何科学认识雾霾天气

成因何在? 雾霾天气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 雾霾天气自古有之,刀耕火种和火山喷发等人类活动或自然现象都可能导致雾霾天气。不过在人类进入化石燃料时代后,雾霾天气才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急剧的工业化和城

你知道雾霾中有多少微生物吗

雾霾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出门在外不方便,就连在家里也要紧闭门窗。我们都知道,雾霾天气如果吸入过多的粉尘,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最近有研究表明,雾霾中的微生物含量达到上千种,这也引起了民众更大的恐慌。 研究的专家称,雾霾中的微生物含量虽然达到了上千种,但大多数的微生物都存在于我们平常的空气中,经常被我们吸入体内,所以也都不会给人体带来危害的,有的更已经死亡的微生物,比如死亡动物身上逸散出来的,人体皮肤脱落后的微生物,这些都无法在人体中发挥作用。 不过雾霾中还有一部分的微生物,据监测

吃泡久的木耳会中毒吗 多吃木耳预雾霾

冬天雾霾加重对肺部有损伤,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吃木耳清肺、预雾霾的说法,为此,很多人会经常把这话挂在嘴边,买来木耳制作美食准备预雾霾。 事实通过吃木耳确实能吸收胶质促进肠道蠕动、吸附脏东西,因为它其中的膳食纤维,促进消化道清洁,但这样的功效与抵抗雾霾扯不上关系。因为雾霾的出现,通过呼吸使得PM2.5粉尘颗粒物进入肺部,对肺部造成了损伤,引起呼吸道症状,而食用木耳则通过消化道吸收营养,呼吸道、消化道属于两个系统,企图将其联系起来,似乎怎么也行不通。

针对霾 应有国家标准的口罩技术规范

北方地区已进入雾霾多发期,公众应对雾霾的重要手段,就戴口罩。据了解,当前市场上的口罩五花八门、良莠不齐,针对霾也没有国家标准的口罩技术规范。 现在市场常见的口罩基本分两种,一种医用口罩,其主要作用止医患间唾液传染,对雾霾效果不大;另一种工业生产护用品,能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起到拦截作用。 我国2006年发布的《呼吸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颗粒物呼吸器》国家标准,基本为劳动保护用品制定的,不完全适用于大众霾。 “例如,这一标准把产品器件检测的温度设定为25℃,与雾霾天气多发的北方地区冬季气温

雾霾什么

雾霾什么?简而言之,雾霾一种灾难性、污染性的天气现象,雾霾的判定有一些数据参考,比如水平能见度在10KM以下。此外,雾霾还有其他一些特征。 1、雾霾天气中,有大量极其细微的固体颗粒污染物悬浮在空气中。 2、出现雾霾天气之后,使得远处的光亮物体带上黄色、红色;暗一点的物体带上蓝色。 3、霾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城市楼宇过多,阻挡了风的移动,不利于污染物向周边区域扩展,使得城市的污染物越来越多,这就所谓的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 2)在正常条件下,地面的温度会比高空中高,所以污染物会从地面向高空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