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调神注意事项 去燥去躁
秋分调神注意事项 去燥去躁
秋季环境十分干燥,人也容易心浮气躁,这时候需要注意调理心态,时刻保持平常心去对待大自然的变化,多喝水能时刻湿润口腔咽喉,对缓解秋季干燥十分有效,也能改善秋季的浮躁心情。
秋分节气防秋乏去秋燥最关键
秋分节气秋乏产生的原因
时令进入秋分,秋高气爽,气温不冷不热,朗心怡神。随着天气的转凉,人体的能量消耗较夏暑季节明显减少,机体的各生理系统随自然界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凉爽宜人的自然环境很容易使人入睡,睡眠质量较酷热夏季改善了很多,正是这良好的睡眠,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一种欠倦、慵懒的感觉便油然而生,这是“秋乏”产生的另一种原因。
防秋乏宜进补甘淡温润的食物
为了适应“秋乏”的出现,一方面要加强营养,进补一些甘淡温润的食物,如山药粥、大枣粥、茯苓芡实粥、小米栗子粥、鲜奶、鲜豆浆、鲜藕、荸荠、韭菜、扁豆等药食同源之物;同时要劳逸结合,使机体充分休整,给“秋乏”一个适应过程,这样“秋乏”过后便能获得新的活力;还要有适度的户外活动,掌握以不大汗出为原则,让身体尽快适应寒来暑往的气候变化;另一方面,秋分过后是气候转凉的开始,此间,早晚天气偏凉,是秋天日温差最大的时候,俗语说:“秋分过后勿露身,早晚要叮咛,”便是告诫人们务必要添加衣服,以免着凉感冒。
秋分节气产生秋燥的原因
秋分节过后,人们感受到的燥气大多属凉燥。秋分以前因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温燥;中秋过后,秋风一紧,天气一凉,温燥渐成凉燥。具体到每个人是感受温燥还是凉燥,还要看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对气候的敏感程度。秋燥易使人产生轻微发热,头痛鼻塞,咽喉发痒或干痛,咳嗽等不适症状。
去秋燥用饮食调养去秋燥
对燥的防治,不妨从“水”的角度考虑,倡导用饮食调养来抵御燥气,则多可达到“燥则润之”的效果。在饮食上秋分过后燥气偏盛的日子应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进食一些清淡甘润又有养阴润燥功效的药食同源之物,如鲜藕、鸭梨、荸荠、白萝卜、鲜豆腐、冬瓜、百合、蜂蜜等;晨起床后和晚睡前喝一杯凉白开水,日常生活中多喝淡绿茶、菜汤、鲜豆浆、鲜奶、果汁等,而生葱、生姜、芥末、辣椒、胡椒、油炸食品、烈酒等燥烈食品应少食;脾胃虚弱者多喝红枣糯米粥、百合麦片粥、山药莲子粥、芝麻粳米粥等。
宝宝吃水果的好处 改善肠道功能
新鲜的水果的果胶、抗氧化物等能降低体内有害胆固醇并提高有益胆固醇含量,促进消化系统健康,减轻腹泻现象。另一方面,新鲜水果中含有丰富纤维素,宝宝便秘时,适量进食水果也可以起到润肠通便、去燥去火的功效。
秋分调神注意事项 适当午休
秋季也是最容易疲乏的时节,尤其是在秋分的前后,温度有所下降,不冷也不热,十分适合睡觉,这时候是做事情打瞌睡的最高峰时期,因此,在秋分前后需注意适当的午休,缓解秋乏秋困。
秋季去燥怎么调理
1、荸荠
《本草纲目》记载荸荠“主消渴痹热,温中益气,下丹石,消风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清热、解毒、去燥。”荸荠味甘、性寒,入肺、胃经,具有清热止渴、利湿化痰、温中益气、清风解毒等功效,可用于阴虚火旺、肺热咳嗽、疲积、目赤、咽喉肿痛等病。
2、牛奶
牛奶中的铁、铜和维生素A有美容作用,能改善皮肤细胞活性,有延缓皮肤衰老、增强皮肤张力、消除小皱纹等功效。秋燥造成的皮肤干燥,可以多饮牛奶,补益气血、滋润皮肤。
3、银耳
银耳又称为“穷人的燕窝”,燕窝虽补,却价格昂贵。银耳无论颜色、口感、功效都和燕窝相似,价格便宜,所以称为穷人的燕窝。燕窝太补易上火,银耳为凉补有润燥的作用。燥气和火气对人体不利,去火、去燥吃银耳最有效。
4、藕
藕是东方蔬菜之王,清热疏郁,滋阴润燥。富含多酚类物质,可以提高免疫力,还可抗衰老。莲藕好吃,而且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生榨汁可以清凉润燥,熟煮可以养胃补脾。
5、甘蔗
中医认为,甘蔗入肺、胃二经,具有清热、生津、下气、润燥、补肺益胃的特殊效果。甘蔗可治疗因热病引起的伤津,心烦口渴,反胃呕吐,肺燥引发的咳嗽气喘。
6、蜂蜜
蜂蜜具有强健体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红蛋白、改善心肌功能等作用,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因此,在秋天常服用蜂蜜,可以防止秋燥对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7、百合
百合含有淀粉、蛋白质、钙、磷等营养成分,具有润肺止咳、清脾除湿、补中益气、清心安神的功效。煮熟后的百合略带苦味,但细细品来,则苦味变甜,甜而生津。
秋分调神重在防燥 瑜伽桥式
平坐在床上,将被子垫在腰部和臀部下方,双腿弯曲,双脚踩地,用肩膀撑住地面,坚持3~5分钟,可以促进腹部血液循环,按摩内脏,放松全身,让身体舒适,心情放松,从而好睡眠好心情。
秋分昼夜等长 秋分调神养生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调神养息,控制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动静结合方能真正达到身心健康。
秋分调神重在防燥 瑜伽体前屈
平坐在瑜伽垫上,双腿并拢伸直,双手前举,翘脚尖,双手伸向前方,尽量触摸脚尖,拉到最大的幅度可以让肚子贴到大腿上。通过这个动作可以拉伸膀胱经,缓解身体疲劳,消除精神紧张。
秋分调神重在防燥 瑜伽抬腿式
平躺在床上,双腿并拢靠墙,使腿部和上半身呈90度,双手平放在身体两侧保持5~10分钟。这个动作可以让头部气血充盈,从而改善脑部供血状况,达到消除脑部疲劳,安神宁志的效果。
秋季宝宝去火防秋燥
某些饮食不当也会引起宝宝上火,如果食物中含有棕榈酸和硬脂酸,一般会与钙结合成皂钙,粪便就会变硬,不易排出,导致上火。如果奶粉冲得过浓,宝宝又饮水不足时,也会造成大便秘结。母乳中含有100多种低聚糖,大便会变得很软,可配方奶中低聚糖种类没有母乳多,所以吃牛奶的宝宝大便干,容易上火。
心肺有火
宝宝一开始就全身发热,接着口腔内出现小泡疹,破溃后成小溃疡。当妈妈发现宝宝烦躁不安,口腔疼痛,不愿吃饭,甚至于不愿喝水时,就表明宝宝上火了。
脾胃有火
宝宝腹部胀饱,经常嗳气反胃,进食减少,口臭,或有腹痛、呕吐等症状。
肾肠有火
表现为大便秘结,排便困难,每隔数日解便一次;小便少而黄,混浊有味。
另外,在相关的统计中,大便干燥和小便短黄症状也较多的出现在儿童“上火”的常见症状中,比例达到30%以上。归纳起来,宝宝“上火”,最容易辨别出的症状主要有三条:1、大便干 小便黄 2、睡不香 3、口舌生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