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过敏症的原因
气象过敏症的原因
什么是“气象过敏症”?就是当天气发生变化时,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刺激通过皮肤反映给人的下丘脑,下丘脑又支配脑垂体来调整人体内分泌功能,保持天气变化前后的生理平衡。当天气变化剧烈时,人体不能及时适应,就会出现各种“气象过敏症”。
气象过敏症往往多发于秋季。尤其是秋天容易延续夏日高温,形成燥热,往往使人烦躁,人一烦躁就伤肺,而肺又主气,气不畅,自然睡眠浅,食欲差,精神不佳。
一些人会渐渐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燥、眼睛干涩、大便秘结、小便赤红等症状,这些都是中医认为的人体“燥”的表现。气象过敏症患者往往晚上睡不着,白天还会出现头晕、恶心、口干舌燥的症状。
气象过敏症的原因?防治气象过敏症,既要清热,又要润燥。要从饮食调节、起居养生、精神调剂三方面做起,提升生活质量。
眼皮浮肿是什么原因 过敏现象
如果脸部对事物、灰尘、花粉有过敏反应,也会引发眼皮浮肿。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变成永久性浮肿。因为过敏反应会造成眼部浮肿时,会破坏人体的结缔组织纤维,浮肿及过敏症状越多,眼睑就会变得越加松浮。
气象变化与身体健康有哪些关系
众所周知,气象条件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但如果细致研究,气象条件的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一方面,大自然的气象条件是处于变化之中的,绝对的“恒定气象”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某些气象要素,如以天气变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变化,常常能直接导致人体不适,诱发各种疾病。
先以最常见的感冒为例,医疗气象学家研究证实,感冒发生的几率与一天中的平均气温有关系,但与一天中气温的日较差,即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关系更大。临床实践也表明,每每发生一次“天气突变”,感冒的人数常常也就随之突增。“天气突变”主要表现在气温、气压、降水、风、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上。
又比如心脑血管病,受气象变化的影响也很大。美国海洋和大气局发布的《天气和健康》就曾指出,每当寒潮来临,在气温由高变低、风力由小变大的转换期内,心脏疾病发作频繁,危重病人常常在凄风苦雨中与世长辞。我国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实践中也发现,约77%的心肌梗塞患者和54%的冠心病患者在寒潮天气下病情加重。每次寒潮过境后,由于寒冷的刺激,人体血管突然收缩,动脉平均压力升高,心肌需氧指数也相应增高,心肌缺氧现象自然就要加重,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便明显升高。
此外,许多慢性病症对气象变化都非常敏感。每逢初春时节,随着外界环境变化,体内某些变化也相对剧烈,如血液中酸度增加,静脉中高浓度胆固醇和糖的流动加快,特别是保持人体恒温的下丘脑的“工作强度”必须加大,有慢性病灶,如有精神病、肺心病、气管炎、胆石症等的人都有发作和加重的可能。
最后,必须有两点说明:第一,气象变化对人体健康也有许多有利的一面,某些“气象病”是随着某气象要素的变化而产生,但常常也随着该气象要素的相反变化而减轻或消失。第二,气象变化不仅仅包括天气变化,还包括气候变化。人类对气象变化的不适,又被称作“气象过敏”。例如,和夏季相比,秋天气温和湿度有所降低,气压则有所升高,这就势必影响人体细胞的摄氧量,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抑郁、失眠、头痛等气象过敏症状就是生理机体适应气候变化的反应。
警防患上气象过敏症
现代气象学表明,秋季是天气系统较为活跃多变的季节,冷暖空气频繁交汇,此长彼消,气象要素变化剧烈、秋天的气温和湿度比夏天低,而气压则升高,某些易感者对这些气象要素的变化尤为敏感。
预防秋季"气象过敏症"
1.及时增减衣服。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不宜赤膊露体,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2. 平时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经常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纳新,以收敛"神气",使肺气不受燥邪的侵害。
3. 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抗病防御能力。秋季运动养生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俗语说"秋乏春困",进入秋季气候宜人,太阳照射时间变短,秋季深度睡眠充沛不仅能恢复身体的力量,还能提高有机体抵抗力,在秋季要遵循人体有生命的物质钟的运行纪律,养成深度睡眠习气,这时候再加之有序科学的运动养生,身体才会愈来愈好。
4.秋天应适当"秋冻",坚持冷水洗脸和冷水浴,以提高脸、鼻、喉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其次每天收看(听)天气预报,按天气变化科学养生;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受凉感冒。提前为冬天的到来做好准备,先适应一下"冻",增强对"冻"的抵抗能力。
节气变化会引起过敏性哮喘
霜降时节,各大医院门诊人数激增,仔细研究,大多是得了“气象病”,那么什么是“气象病”?
气象病是由天气或气候原因造成的疾病的统称。是由于温、湿、压反常,紫外线过多与不足等,引起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心理失调或身体直接受损所造成的,如中暑、冻疮、哮喘、高山病、雪盲、闭汗、皮肤癌等均属气象病。还有关节炎、肺结核、猩狂病、百日咳、白喉、寒热等都与气象条件变化关系极大。有些病还与季节有关,如慢性气管炎、肺炎、心肌梗塞、脑炎、克山病,所以这些病又称季节病。
这个时候主要的“气象病”是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哮喘主要是由于气温下降,湿度降低,浮尘增多,过敏原也增多,人们在抵御寒冷的同时,又接触到了一些过敏原,自然就容易引起这种过敏性症状。而这种疾病跟气温、湿度等等有直接的联系,是秋天非常容易得的一种呼吸道疾病。
哮喘的发作,自古以来就认为与气象因素关系极大(我国民间将哮喘病列为“气象病”之一种)。据临床的统计,天气变化占哮喘病发作原因的四分之三以上,其次为疲劳、过敏、饮食不当等因素。从时间上看,每年的九、十月份是哮喘病的高发季节,其次是冬季、初春和梅雨时节。同时,秋季是一年中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的季节,每次冷空气过后,都伴随着气温、气压、降水、空气湿度的明显变化。尤其是气温的降低直接对哮喘有诱发作用。
白露节气干什么 白露是什么节气的
白露是秋季节气。
白露节气时,太阳到达黄经165°,白露是一个过渡节气,将气候由初秋气象过渡到深秋气象,白露三候为: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标志着自然界开始逐渐寒冷和凋零起来,人们也要开始做秋季养护准备了。
过敏怎么办
一、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分为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秋季空气比较干燥,风力较大,再加上秋季是作物成熟的季节,也是许多草本植物花粉的传粉时节,使得两种过敏性鼻炎都具备了发病条件。
应对措施:
①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②加强锻炼,可选择长跑、游泳等耐力训练。
③每天早晨洗脸时建议使用冷水,并可对 鼻子进行按摩。
④外出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
二、过敏性咳嗽
花粉、尘螨和细菌被过敏体质的人吸入,可引发过敏性咳嗽。
应对措施:
①喝蜂蜜水润燥。
②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
③积极查找致敏原。
④搞好家居卫生,除尘除螨。
三、气象过敏
对天气的突然变化产生的不适应感,称为气象过敏症。多发生在气温骤降时期。
有很多人早上一起床就猛打喷嚏,就是气象过敏的表现。
应对措施:
①冷水洗脸,以提高脸部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
②注意保暖,尤其是颈部和四肢的保暖。
③饮食上要适应时令节气的变化。
四、花粉、灰尘等引起的过敏
空气中的微生物、花粉、灰尘,是最常见的过敏原。因为秋天干爽,这些过敏原容易飘飞。
易过敏的人接触后,可出现打喷嚏、流涕、流眼泪,鼻、眼及外耳道奇痒等症状,严重者还会诱发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应对措施:
①季节交替时,做好防范,如戴口罩。
②在家中尽量避免养宠物、铺大面积地毯、养过多的花草。
③尽量穿棉质衣物。
④注意家居环境卫生,常搞清洁,被套、枕套、蚊帐常清洗,枕芯、被胎常暴晒并吸尘。
过敏性鼻炎的常见病因
鼻炎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给患病的人带来很大的危害,临床上鼻炎的类型有很多种,其中过敏性鼻炎就是其中一种,为了更好的治疗,因此患者很有必要了解有关知识,及时治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相关分析。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点:
1、遗传和体质:根据统计双亲皆有过敏时罹患率高达75%,而只有单亲有时罹患率亦可高达50%,因此遗传占有相当重要的因素。
2、气候季节变化:在国外患有花粉过敏症的患者很多,而国内较常发生在秋冬季,而这是属于季节性的过敏;亦有一种常年性的过敏,无所谓季节分别的。
3、环境的改变:花粉的飘扬、灰尘的多寡、气温湿度的高低、是否有特殊物性化性的气味等皆有可能诱发过敏。
4、带有过敏原之食物:像蛋类、牛奶、酒、辣椒、白菜、海鲜类等,甚至连冰品也有可能。
5、感染:有时本来好好的,结果因一次上呼吸道感染,可能是病毒或细菌作怪,刺激组织细胞,产生了过敏反应。
6、内分泌的改变。
7、心理因素:有些特殊心理因素对特殊个体会产生过敏现象、过敏反应。
立夏是公历什么时候 立夏节气的气候特点
炎暑将临、雷雨增多。
到了立夏节气,就标志着春节气象逐渐被夏季气象所取代,到了立夏节气后,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回升了,并伴随有足够多的降水,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因此,立夏节气的天气特点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是初夏天气向酷暑气象过渡的一个阶段。
秋冬过敏怎么办 对抗过敏三伏天补充正气增加免疫力
过敏体质的形成是导因于身体免疫细胞TH2活性较强,为了抵御过敏原释出组织胺,造成红肿、充血的现象。过敏的人多是虚寒体质,体内正气不足,容易被外邪(如过敏原、冷刺激)影响。若体内长期正气失衡,体质就会长期偏向邪气旺盛的过敏反应路线,也就是TH2较活跃的免疫走向。甚至有可能诱发过敏基因表现增加,让原本小时候过敏症状不严重的民众,就此开启恼人的过敏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