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主要栽培品种
金针菇主要栽培品种
人工栽培的金针菇类型,按出菇的快慢、迟早分为早生型和晚生型;按发生的温度可分为低温型和偏高温型;按子实体发生的多少,可以分为细密型(多柄)和粗稀型(少柄)。
三明1号菌株
该菌具有以下优良性状:菌丝生长快,7天可满管,25-30天菌丝可长满瓶或袋。出菇快,30多天即可出菇;栽培周期短,70-80天便可完成整个栽培周期。产量高,生物效率可达70%-100%。质量好,菌柄粗细均匀,色泽淡,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4.5%,高于一般菇类。适温宽,3-21℃下均可出菇。抗逆性强,病菇与畸形菇少。
浓色品系007、008
幼菇菌盖淡黄至黄褐色,菌柄上部色淡,为白色至浅黄色,下部色深,为金黄至暗褐色,密被褐色短绒毛。抗逆性强,接种后菌丝吃料快,出菇早,产量较高。菇蕾生长期间只需微弱散射光(5-10 勒克司),菇体颜色随光照增强而加深。浓色品系金针菇菌盖软滑,菌柄脆嫩,香味浓郁,适于生产鲜菇内销。
白色品系F21
出菇整齐,每丛200株左右,柄长15-23厘米,菌盖内卷,不易开伞。白色品系对光线不敏感,即使栽培环境有较强的散射光,子实体仍是通体洁白,有光泽,适合制罐或盐渍加工出口。
白色品系金针菇菌丝生长较慢,抗逆性差,抗杂能力弱。瓶、袋栽培时,菌丝不易长透培养料。出菇期间对二氧化碳耐受力弱。在通气不良的环境中,菇蕾发生虽多,但成菇数量少,且菇柄易扭曲、畸形或腐心。这种现象在后期尤其严重,故生产中常只收前两茬菇,所以产量较低。白色品系金针菇菇体洁白,适合于加工成出口商品。因其味淡,内销有时不及浓色品系金针菇受欢迎。
杂19
菇体白至浅黄色,下部黄至浅褐色,菌丝生长温度3℃-30℃,最适温度22℃-24℃,子实体形成温度3℃-18℃,最适温度13℃-15℃,生物学效率80%-120%0。
苏金6号
菇体白色至浅黄色至黄色,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2℃-24℃,子实体形成温度3℃-20℃,最适温度13℃-15℃,生物学效率80%-120%。
FU088
菇体纯白色,不易开伞,菌丝生长温度3℃-30℃,最适温度22℃-24℃,子实体形成温度3℃-18℃,最适温度12℃左右,生物学效率60%-80%。
病虫害防治
1.选用优良的抗病虫菌种
如三明1号菌株、浓色品系007、008和白色品系F21等。
2.栽培菇房位置的选择
菇房必须建成南北长条形,这样有利于通风透气。同时要注意菇房周围的环境卫生,不要把出口处建在靠近堆肥舍和畜舍的地方。要远离酿造酒曲厂,否则容易感染杂菌。
3.栽培房的消毒
栽培房使用前一天必须进行熏蒸消毒灭菌。其具体方法为:
(1)甲醛高锰酸钾熏蒸
一般每立方米的室间需用40%甲醛8毫升,高锰酸钾5克气化熏蒸,也可以每10平方米使用福尔马林原液210毫升,生石灰210克,浓硫酸21毫升。要注意先加右灰、福尔马林,最后加入浓硫酸,加入后立刻气化。熏蒸时,要注意把门窗缝漏处糊起来。
(2)二氧化硫熏蒸消毒
方法是在栽培室内燃烧硫磺,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来消毒。在室内放一个陶瓷容器,其上放纸或刨花,再加上硫磺,然后把纸或刨花点燃,进行熏蒸。因为二氧化硫气体比空气重,一且发散成气体,就会下沉,所以燃烧硫磺的容器最好放在栽培室的上方。这种气体会腐蚀金属和衣服,消毒时必须注意。
(3)漂白粉消毒
高效的漂白粉即是氯化石灰、氯化镁,含有效氯量40%-80%左右。使用方法是1克的漂白粉加1.8升水,静置1-2小时,取其上清液在室内全面喷雾,每平方米喷施1升。
菇房内外,栽培架都要用5%的硫酸铜溶液全面喷射。
及时杀灭害虫
危害金针菇的害虫主要有菇绳、尖眼蕈蚊、螨类。温度升高时,这几种害虫发生特别厉害。在菌丝蔓延期间,只要见成虫飞出就要用杀虫剂防治。敌敌畏是理想的药物,马拉硫磷、二嗪农、除虫脲或溴氰菊酯都可以用。有菇蕾发生时,即应停止使用。
杏的栽培品种
杏久经栽培,中国杏的主要栽培品种,按用途可分以下三类。
1. 食用杏类 果实大形,肥厚多汁,甜酸适度,着色鲜艳,主要供生食,也可加工用。在华北、西北各地的栽培品种约有200个以上。按果皮、果肉色泽约可分为三类:果皮黄白色的品种,如北京水晶杏、河北大香白杏;果皮黄色者,如甘肃金妈妈杏、山东历城大峪杏和青岛少山红杏等;果皮近红色的品种,如河北关老爷脸、山西永济红梅杏和清徐沙金红杏等。这些都是优良的食用品种。[1]
2. 仁用杏类 果实较小,果肉薄。种仁肥大,味甜或苦,主要采用杏仁,供食用及药 用,但有些品种的果肉也可干制。甜仁的优良品种,如河北的白玉扁、龙王扁、北山大扁队西的迟梆子、克拉拉等。苦仁的优良品种,如河北的西山大扁、冀东小扁等。[1]
3. 加工用杏类 果肉厚,糖分多,便于干制。有些甜仁品种,可肉、仁兼用。例如新疆的阿克西米西、克孜尔苦曼提、克孜尔达拉斯等,都是鲜食、制千和取仁的优良品种。[1]
杏的常见栽培供观赏的树种,主要有以下类型:1.垂枝杏 f. pendula (Jager) Rehd.枝下垂。2.斑叶杏 f. variegata (West.) Zabel 叶有斑彩。
金针菇食材选用有讲究
胃消化不良人群,建议切成小段后烹饪。
金针菇食材选用有讲究
作为食材的金针菇挑选是有讲究的,并不是所有的金针菇都是合格的正规产品,如果选错了食材,不仅对身体无益,反而可能会有危害。
金针菇有白色和黄色两个品种,分冷库和自然栽培两种方式。黄色品种的优质金针菇颜色,应为淡黄至黄褐色,菌盖中央较边缘稍深,菌柄上浅下深;而白色品种的优质金针菇,则应是白色或乳白色。
无论是哪个品种,都应挑选颜色特别均匀、鲜亮,具有清香味没有异味的金针菇,否则很可能是经过熏、漂、染或用添加剂处理过的。至于市面上销售的金针菇罐头,则应挑选正规厂家生产的,如果颜色鲜亮,有刺鼻气味,汤汁混浊且有悬浮物,则可能经过特殊处理,不可选购。
盐渍对柠檬酸的含量是有要求的,含量符合标准的,对人体没有危害;如果使用过量,不仅金针菇的质量会大打折扣,甚至不能食用。药剂学专家称,长期过量食用含有柠檬酸的食品,会导致体内钙质流失,导致低钙血症。而使用工业柠檬酸浸泡,化学残留会损害神经系统,诱发过敏性疾病,甚至致癌。
正规厂家生产的金针菇原料为米糠,玉米芯,木屑,碳酸钙等,将原料根据做菌量的多少,按时间安排进行配料,混合装瓶杀菌一天。接菌及培养菌丝28天,去皮入栽培室1天,出芽8天,抑制6天,生长10天,采收4天,由工作人员按照菇的等级进行分类为大A级,削A级,B级,和C级进行包装。一个生产流程约60天。
金针菇的热量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又称毛柄小火菇、构菌、朴菇、冬菇、朴菰 、冻菌、金菇、智力菇等,植物学名为Flammulina velutiper (Fr.) Sing。因其菌柄细长,似金针菜,故称金针菇,属伞菌目白蘑科针金菇属,是一种菌藻地衣类。金针菇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疗作用。
金针菇的热量(以100克可食部分计)是26大卡(108千焦)。每100克金针菇的热量约占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普通成年人保持健康每天所需摄入总热量的1%。
功效作用
金针菇性寒,味甘、咸,具有补肝、益肠胃、抗癌的功效,主治肝病、胃肠道炎症、溃疡、肿瘤等病症。金针菇中锌含量较高,对预防男性前列腺疾病较有帮助。而且金针菇还是高钾低钠食品,可防治高血压,对老年人也有益。补肝,益肠胃,抗癌;主治肝病、胃肠道炎症、溃疡、癌瘤等病症,益智。
营养
金针菇是腐生真菌,只能通过菌丝从现成的培养料中吸收营养物质。在栽培中,培养料的选择对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金针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所需的营养包括氮素营养、糖类营养、矿质营养和少量的维生素类营养。氮素营养是金针菇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原料,在栽培配料中麦麸、大豆粉等原料含有大量的氮素养料。糖类主要指碳水化合物,它是金针菇生命活动的能源和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金针菇的热量相对于其他食物来说还是很低额,所以使用金针菇是不会那么容易造成肥胖的。食用金针菇这类的食物,可以帮助我们治疗肠胃炎的症状,只要肠道能够正常的运作,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吸收到食物体现出来的营养价值。食用金针菇还可以预防高血压。
人心果的功效与作用
人心果,因为果实的纵剖面形状像人心而得名,又叫做仁心果、赤铁果、牛心梨,在台湾又称吴凤柿,台语查某李仔、查某囡仔,学名Manilkara zapota。人心果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在我国海南、广东、福建、台湾、广西和云南等地区有栽培。
人心果是一种热带常绿乔木,高15-20米(栽培者常较矮,且常呈灌木状),小枝茶褐色,具明显的叶痕,树干灰褐色。果系浆果,卵形或球形,果皮薄,果未熟时青绿至褐色,成熟后灰色或锈褐色,单果重40~120克,果肉黄褐色,柔软,有石细胞,味甜中带微酸,种子扁圆,黑褐至褐色,1~9枚,有光泽。主要栽培品种按果实形状、大小和色泽可分:椭圆形、圆形(又称巴子固)、顶凹形、扁形(又称糖子固);大果形、中果形、小果型、变异形;青肉类、褐肉类。
金针菇如何挑选
金针菇有白色和黄色两个品种,分冷库和自然栽培两种方式。黄色品种的优质金针菇颜色,应为淡黄至黄褐色,菌盖中央较边缘稍深,菌柄上浅下深;而白色品种的优质金针菇,则应是白色或乳白色。
无论是哪个品种,都应挑选颜色特别均匀、鲜亮,具有清香味没有异味的金针菇,否则很可能是经过熏、漂、染或用添加剂处理过的。至于市面上销售的金针菇罐头,则应挑选正规厂家生产的,如果颜色鲜亮,有刺鼻气味,汤汁混浊且有悬浮物,则可能经过特殊处理,不可选购。
盐渍对柠檬酸的含量是有要求的,含量符合标准的,对人体没有危害;如果使用过量,不仅金针菇的质量会大打折扣,甚至不能食用。药剂学专家称,长期过量食用含有柠檬酸的食品,会导致体内钙质流失,导致低钙血症。而使用工业柠檬酸浸泡,化学残留会损害神经系统,诱发过敏性疾病,甚至致癌。
金针菇食材选用有讲究
金针菇及其他菌菇类是很容易被人体各种酶消化的食物,并建议大家购买金针菇时,应尽量选择工厂化栽培的生态菇,白色金针菇,粗纤维少,细嫩,营养安全指数最高。对于少数肠胃消化不良人群,建议切成小段后烹饪。
金针菇食材选用有讲究
作为食材的金针菇挑选是有讲究的,并不是所有的金针菇都是合格的正规产品,如果选错了食材,不仅对身体无益,反而可能会有危害。
金针菇有白色和黄色两个品种,分冷库和自然栽培两种方式。黄色品种的优质金针菇颜色,应为淡黄至黄褐色,菌盖中央较边缘稍深,菌柄上浅下深;而白色品种的优质金针菇,则应是白色或乳白色。
无论是哪个品种,都应挑选颜色特别均匀、鲜亮,具有清香味没有异味的金针菇,否则很可能是经过熏、漂、染或用添加剂处理过的。至于市面上销售的金针菇罐头,则应挑选正规厂家生产的,如果颜色鲜亮,有刺鼻气味,汤汁混浊且有悬浮物,则可能经过特殊处理,不可选购。
盐渍对柠檬酸的含量是有要求的,含量符合标准的,对人体没有危害;如果使用过量,不仅金针菇的质量会大打折扣,甚至不能食用。药剂学专家称,长期过量食用含有柠檬酸的食品,会导致体内钙质流失,导致低钙血症。而使用工业柠檬酸浸泡,化学残留会损害神经系统,诱发过敏性疾病,甚至致癌。
正规厂家生产的金针菇原料为米糠,玉米芯,木屑,碳酸钙等,将原料根据做菌量的多少,按时间安排进行配料,混合装瓶杀菌一天。接菌及培养菌丝28天,去皮入栽培室1天,出芽8天,抑制6天,生长10天,采收4天,由工作人员按照菇的等级进行分类为大A级,削A级,B级,和C级进行包装。一个生产流程约60天。
油菜的介绍
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拉丁文名:Brassica campestris L.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原产我国,其茎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花朵为黄色。农艺学上将植物中种子含油的多个物种统称油菜。目前油菜主要栽培(品种)类型为:白菜型油菜( Brassica rapa (campestris) L.), 芥菜型油菜( Brassica juncea L.) ,甘蓝型油菜( Brassica napus L.)。
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四川等地。油菜营养丰富,其中维生素C含量很高。油菜一般生长在气候相对湿润的地方,譬如中国的南方。油菜也有许多用处,比如油菜花在含苞未放的时候可以食用;油菜花盛开时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国陕西的汉中市就有一片油菜花观赏旅游区);花朵凋谢后,油菜籽可以榨油。
蟹味菇的原料介绍
其子实体群生至丛生。菌盖表面近白色至灰褐色,中央常有深色的大理石花纹。菌褶近白色,与菌柄圆弯生,密集至稍稀。蟹味菇侧向生长时菌柄偏生,孢子印近白色,阔卵形至近球形。
蟹鲜味 目前栽培的有浅灰色和纯白色两个品系,白色品系又称“白玉菇”、“玉龙菇”,深受市场欢迎。多为工厂化栽培。
蟹味菇味比平菇鲜,肉比滑菇厚,质比香菇韧,口感极佳,还具有独特的蟹香味,在日本有"香在松茸、味在玉蕈"之说。
1972年日本宝酒造株式会社人工栽培真姬菇首先成功,并取得专利权。自1973年开始在长野县投入生产,近30年来这种菇的产量增加了20余倍,在日本已成为仅次于金针菇的重要品种。
我国于80年代引种真姬菇,主要在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福建进行小规模栽培,主要以盐渍菇出口日本。近年来规模逐渐扩大,已遍及全国,并实现工厂化生产。
金针菇菌种种类和特点
学金针菇种植技术
熟料栽培
熟料栽培金针菇,很多人不懂什么事熟料栽培,熟料栽培是指将培养料通过常压或高压灭菌,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培菌的栽培方法。此法成功率高,出菇整齐,产量高。
栽培季节:
利用自然温度栽培金针菇,选择适宜的生产季节是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一环。
金针菇属于低温型的菌类,菌丝生长范围7~30℃,最佳23℃;子实体分化发育适应范围3~18℃,以12~13℃生长最好。温度低于3℃菌盖会变成麦芽糖色,并出现畸形菇。
人工栽培应以当地自然气温选择。南方以晚秋,北方以中秋季节接种,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温度,发菌培养菌丝体。待菌丝生理成熟后,天气渐冷,气温下降,正适合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低温气候。
栽培场所:
金针菇栽培分为发菌、出菇两大步。发菌阶段要求场所保温、通风、干净。出菇阶段最好选择在室外建半地下式菇房,即往地下挖1米深,再在四周用土垛起1米高的墙,上盖塑料膜及草帘。
原料配比:
①棉籽壳100公斤、麦麸20公斤、玉米面5公斤、石膏粉2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白糖1公斤。
②玉米芯(粉碎)75公斤、麦麸20公斤、玉米面3.5公斤、石膏粉2公斤、黄豆面1.5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白糖1公斤。
高粱壳、锯末、花生壳、豆秆、玉米秆、油菜秆等大多数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均可代替配方中的玉米芯,但无论选用何种原料,都要求新鲜、干净、无霉变。按比例称量好各原料,除白糖需加水溶化外,其余应拌均匀。加水充分搅拌并使含水量达到65%左右,再闷2~4小时,即可装袋。
装袋灭菌:
选用宽15~17厘米、长33厘米的塑料袋一头出菇,或15~17厘米宽、55厘米长的塑料袋两头出菇。装袋时边装料边压实,装好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按常规方法高压或常压灭菌。
接种培菌:
灭菌好的塑料袋,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行接种。接种箱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5克进行灭菌30分钟。接种时严格操作规程,两端接种,一般每瓶种(750克/瓶)可接25~30袋。接种后及时将袋移入培养室,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约24小时菌丝开始萌发,在20~25℃室温下生长约40~50天即可满袋。9月中旬接种,大部分10月底发透菌丝,叫全期发菌。以后接种由于温度低,发菌半袋后便边爬料边出菇,叫做半期发菌出菇。
出菇管理:
袋栽金针菇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五种:
①满袋装料,套袋出菇。
②满袋装料,套袋倒卧出菇。
③半袋装料,盖纸站立出菇。
④半袋装料,披膜倒卧出菇。
⑤中间装料,倒卧两头披膜出菇。
全期发菌的栽培袋出菇期的管理工序为解开袋口→翻卷袋口→堆袋披膜→通风保湿催蕾→掀膜通风1天→披膜促柄伸长→采收→搔菌灌水→保温保湿催蕾。管理方法同前,直至收获4茬菇。半期发菌的栽培袋,在培菌期内,菌丝发满半袋后,两端即有幼菇形成,此时应及时按全期发菌的管理方法将菌袋移入栽培场。
①堆袋披膜。堆袋披膜是近年来在生产中探索出的新技术,采用这项技术可提高场地利用率,提高产量,提高金针菇质量。具体方法是将两端袋口解开,将料面上多余塑料袋翻卷至料面。可根据袋的长短决定一端解口或两端解口,一端解口摆放方法是将两个袋底部相对平放在一起,高度以5~6袋为宜,长度不限。在出菇场内地面及四周喷足水分,然后用塑料膜覆盖菌袋。此法保温保湿良好,后期又可积累二氧化碳,有利于菌柄生长。
②保湿通风催蕾。披膜后保持膜内小气候,空气相对湿度85%~90%,每天早上掀膜通风30分钟,约7~10天可相继出菇,出菇后可适当加大通风,保证湿度,但不可把水洒到菇体上。
③掀膜通风抑制。当柄长到3~5厘米时要进行降湿降温抑制。具体措施为停止向地面洒水,掀去塑料膜,通风换气,冬天保持2天,春秋保持1天,使料面水分散失,不再出菇,已长出的菇也因基部失水而不再分枝。
④培育优质菇。抑制完成后,进入柄伸长阶段,要培养柄长、色白、盖小的优质金针菇,必须控制好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这四因素之间的关系。
A. 温度:控制在6~8℃。
B.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85%~90%。
C. 光照:极弱光,光源位置不能改变,否则子实体散乱。
D. 二氧化碳:浓度达0.11%~0.15%可促使菌柄伸长,超过1%抑制菌盖发育,达到3%抑制菌盖生长而不抑制菌柄生长, 达到5%就不会形成子实体。通过控制通风量维持高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温度在10~15℃条件下,进入速生期5~7天菇柄可从3厘米长到12~15厘米,10天后可长到15~20厘米,这时可根据加工鲜销标准适时采收。
⑤搔菌灌水。第一茬菇采收后,要进行搔菌,即用铁丝钩将菇根和老菌皮挖掉大约0.5厘米左右,并将料面整平。若菌袋失水,应往袋内灌水,可将塑料袋口多余的塑料膜拉起往料面上灌水,6~10小时后将水倒出,然后再进行催蕾育菇管理。一般情况下,金针菇种一次可采收3~4茬,生物转化率可达80%~120%。
生料栽培
栽培季节:
金针菇生料栽培的关键是控制好温度,严防杂菌污染,而控制好温度主要是掌握好栽培季节。生料栽培播种时间不宜过早,气温稳定在15℃左右为适宜的播种期。
菌床制作:
菌床上先铺上用0.2%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过的塑料膜,塑料膜要比菌床宽2.5倍,薄膜上先撒少许菌种,再铺上一半的料,料面上再撒一层菌种。菌种分布是中下层少,四周及表层多,菌种量占投料总量的10%~15%,床料厚5~8厘米,播种后将床面稍压实,再用塑料膜覆盖料面,以利保温保湿。生料栽培金针菇原料最好选择棉籽壳,在拌料时加入0.1%的50%多菌灵,加水量不可过大,一般含水量要求60%~65%。
发菌管理:
播种后在10℃温度下,约15天菌丝长满料面并向深层发展。若播种10天后,发现个别地方菌种不萌发,可掀起薄膜10~15分钟。发菌40天左右,菌丝可基本发透料。当床料菌丝发透后,每天揭膜通风10~20分钟,当菌床表面呈白色并有琥珀色液滴出现时,将塑料膜撑高20厘米,上面铺放报纸,每天在报纸上喷雾保湿,雾粒要细、少、匀、勤,维持报纸湿润,不可直接喷雾在菇床上,否则易引起烂菇。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要求不同的空气相对湿度,当菌柄长达2厘米时,膜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当菌柄长达10厘米时,减少喷水次数,使菇床小区空间空气相对湿度降至80%~85%。在出菇期,要注意加大菇房通气量,待菇长至12~15厘米时,及时采收,并清理料面,干燥1天后,再补足水分,盖上薄膜,保温保湿,促使二茬菇形成。采菇后,管理方法同前,共采菇3~4茬。
金针菇栽培技术
金针菇生长条件
金针菇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主要的是营养、水分、温度、光照、空气和酸碱度。
1、营养条件
金针菇是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营养物质,只能依靠菌丝体从腐生基质中摄取。
①碳源:金针菇能利用多种单糖、双糖、多糖以及乙醇等非糖类化合物作碳源。金针菇可以利用木材中的纤维素、木质素为碳源。但它分解木材的能力弱,如果用杂木屑作栽培料,以经过堆积发酵、陈旧的木屑较好。可供金针菇生长需要的材料较多,除木屑外,棉籽壳等农林废弃资源都是很好的栽培原料。
②氮源:金针菇对氮的需要量较香菇高,培养基质中氮素营养对金针菇的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发育影响很大。
③无机盐:金针菇的生长需要一定量的无机盐类,如磷酸二氢钾、硫酸钙、硫酸铁、硫酸镁等。金针菇从这些无机盐中获得磷钾、钙、铁、镁等元素,其中以磷、钾、镁三元素较重要。
2、水分
金针菇和其他菇类一样,一切生理活动,包括营养的吸收、运输,菌丝体的增殖,子实体的发生和生长都必须在一定的水分条件下才能进行,培养料的水分含量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金针菇的生长。金针菇为喜湿的菇类,耐旱能力强。菌丝体在含水量60-65%的培养基中,生长发育好。菌丝生长前期,培养室的湿度要控制在70%左右,培养室的湿度过高时易引起杂菌污染。子实体生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95%之间。
3、温度
温度是影响金针菇生长的重要因素,温度对金针菇的菌丝生长子实体的形成、发育及质量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要求是不同的。金针菇菌丝在4-32℃的范围内均可生长。低于3℃和高于34℃时停止生长。温度8℃以上时生长速度逐渐加快。22-26℃为菌丝生长最适范围。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2-15℃。在10℃和15℃条件下,子实体形成只须13天。
4、光线
金针菇不同生育阶段落对光的要求不同。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有明显的向光性,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只长菇柄,不长菌盖,栽培实践中可利用这一特点来控制金针菇的长度。光对金针菇的品质影响较大。在明亮的条件下,菇的色泽深,呈褐色,菇柄基部绒毛较多;在黑暗条件下,菇的色泽较浅,菌盖和菇柄呈乳白色或浅黄色,而且菌盖小,菌柄长,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点来控制菇的色泽,生产出经济价值较高的金针菇。
5、空气
金针菇是好气性的真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需要新鲜空气。菌盖的伸展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反应很敏感。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时,就会抑制菌盖的发育;二氧化碳浓度0.06-4.9%时,菌盖的直径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变小。
6、酸碱度
金针菇菌丝在PH值3-8.4的范围内均能生长,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范围是4-7,其中PH值6时菌丝生长最快。适合子实体生长的PH值为4.5-7,最适PH值是5。
栽培的主要设备
金针菇栽培所需要的主要设备有常压灭菌灶、接种箱、接种室、菌种培养架和栽培架及培养室等。其中灭菌灶、接种箱、接种室与通常的食用菌栽培相同,这里不赘述,下面重点介绍一下菌种培养架、栽培架和培养室,这是金针菇生产与其他食用菌栽培有所不同的。
1、菌种培养架和栽培架
金针菇菌丝繁殖使用,的培养架与其他菌种架相同,只要能放置菌-种瓶,栽培袋就可以了。子实体生长时的栽培架要略高些,一般可建长2米、宽1米、高2.1米,分5-6层,每层高45厘米。制架的材料最好用钢材做支架,也可用竹片、木条。但用竹木材料制的架要漆上白油漆。经过油漆的栽培金针菇种植技术
1、制作菌袋
菌袋生产需要塑料薄膜袋、套环和棉花等。供金针菇制菌袋的薄膜袋应选用聚丙烯。规格以长38厘米,宽15-16厘米。薄膜袋厚为5-6丝米,塑料薄膜袋的质量好坏对金针菇袋栽产量影响较大。要注意薄膜质量的检查。套环有塑料套环和硬纸制的套环两种。供做棉塞的棉花,使用前应经太阳曝晒,置于干燥、通风处贮藏。
2、拌料
拌料有机拌和手工两种。拌料要特别注意把各种培养料及辅料充分拌匀,培养料和水之间也要充分拌匀。具体做法要严格按培养料配方秤取所需的量。除糖等可溶于水的少量辅料外,先把干料干拌均匀,同时把糖等可溶性辅料溶于水中。按比例稀释后喷洒于培养料上,边喷边拌,直至含水量适合为止。供金针菇栽培的培养料的理论含水量为58-65%,但因培养料的种类及干湿不同,在拌料时要视具体情况掌握。通常凭经验来检查,方法是用手紧握培养料成团,落地散开,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紧捏住培养料可见水迹即为合适。
3、装料
目前国内尚无栽培金针菇专用的装袋机,可用香菇木屑栽培的装料机装料。用手工装料的具体操作是:将少量培养料装入袋中后,用拇指和食指把袋底部的二个角压人袋内,使底部呈方形以便菌袋能直立站稳,再继续装料压实。为缩短菌丝体培养时间,装料时可在塑料袋中放人直径约1厘米的圆锥形小木棒,料装足压实后,轻轻旋转取出小木棒。料装好后,套上套环,塞上棉塞,即可进行灭菌。养料装入的量约占袋总长的3/5,袋上端留15-20厘米不装料。
4、灭菌
金针菇菌草袋栽是熟料栽培,即要用灭菌锅或灭菌灶进行灭菌。灭菌时,用高压锅灭菌的,在1.5公斤/厘米的压力下须保持1.5小时,用常压炉灭菌的要在炉内培养袋内培养料的温度达100℃时保持10个小时。灭菌结束后先打开排气孔逐渐降温,再开炉门出袋。
5、接种
金针菇袋栽接种一般在经过消毒的接种箱中进行。没有接种箱的,也可按食用菌常规操作在接种室进行接种。在接种室接种的,接菌者进入接种室前要换上干净的衣服,双手和用具都要经70%的酒精消毒,在菌种没接完前,人不要走进走出。金针菇的栽培种要经过认真选择,如发现有杂菌的菌种不能使用,菌龄以1.5月以内为宜。接种时,塑料袋口要靠近酒精灯火焰无菌圈处,接种量多些为好,把少部分菌种接人洞内,大部分菌种分布在培养基表面,这样每瓶原种可接种40袋左右。
菌丝生长期的管理
金针菇袋栽的茵丝生长期管理,是指接种到出菇前的管理。这一阶段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创造最适金针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菌袋接种后应及时搬到菌丝培养室培养,菌丝培养室须保持清洁、干燥,相对湿度在70%左右。培养室的相对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培养料水分易蒸发;当培养室内相对湿度高于70%时,易引起杂菌污染。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20-23℃左右。经过3至4个星期培养,菌丝体就可长满培养料。
出菇期的管理
出菇期的管理可分为催蕾管理和出菇管理。
1、催蕾
当菌丝长满菌袋时,应搬到催蕾室进行催蕾管理。催蕾管理有两种作法。一种是拔去棉塞和套环,把塑料薄膜袋上端拉直,呈圆筒状,在塑料袋口上盖干净的报纸,每天在报纸上喷水保湿,或覆盖农用地膜,另一种作法是菌袋拔去棉塞和套环后把塑料袋上端拉直,再向一侧折叠,使塑料袋上端折成楔形。此法利用倒折的塑料袋保湿,不必加报纸和喷水,只需加大催蕾室空间的湿度就行,为了促进菇蕾生长整齐,有条件的可在现蕾后把温度降到4-5℃,并经常通风,经低温处理10天左右就能形成大量整齐的菇蕾。
2、出菇管理
当菇蕾大量整齐发生后,即转入出菇管理。用菌袋倒折法保湿催蕾的要把塑料袋拉直,上盖干净报纸或地膜。出菇阶段温度从催蕾时的4-5℃升到12-16℃,但要注意不高于18℃。如果温度高于18℃,则菇柄细并呈黄褐色,商品价值降低,没有空调设备的,在低温时要注意保温,把门窗关紧;气温较紧门窗,以降低室温。出菇时栽培室的空气相对湿度以90-95%为宜。
3、采收
金针菇要注意适时采收。菌柄未充分伸长时就采收,产量低;在菌盖完全展开或已往上反卷时采收,产量虽然较高,但外形差,影响商品价值。供制罐的应在菌盖开始展开采收。鲜售的可在菌盖6-7分展开时采收。采收后要把培养基表层老化菌丝刮弃,把料整平,重新折叠袋口,让菌丝恢复生长。
4、分级
鲜金针菇通常分为4级。一级菌盖未开,直径在1厘米左右,菌柄长15厘米,菇色洁白,鲜度好,无腐烂变质现象。二级菌盖未开,菌盖直径在1.5厘米以下,菌柄长度不足13厘米,菌柄基部1/3为黄色至淡茶色,鲜度好,无腐烂变质。三级菌盖直径在2.5厘米以内,菌柄长度不足11厘米,菌柄1/2淡茶色到褐色,鲜度好,无腐烂变质。架,不仅杂菌少,而且使用寿命较长。也可以建造栽培床来栽培,栽培床宽120-130厘米,高45厘米左右,5-6层,长度视栽培室的长度来定。
2、培养室
根据金针菇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湿度等要求不同的特点,要建造两种培养室,一种是菌丝生长的培养室,二是子女体生长的培养室,又称栽培室。有条件的地方把子实体的培养室分为催蕾和生长室。
①菌丝培养室:要求能提供适合金针菇菌丝生长的条件。即温度要保持在20-23℃,相对湿度70%,如果是进行专业化生产,建培养室时以夹墙为好,在夹墙内填谷壳、木屑或泡沫塑料板等隔热材料。在培养室密闭保温后,菌丝呼吸作用排出的C02易积累过多,要建排气窗。
②催蕾室:要求具备温度在13-14℃、湿度80-90%、黑暗等条件。为满足这一要求,要有空调设备和增湿设备,并设吸气和排气孔。吸气孔设在墙脚处,每隔一米设一个,而排气孑L设于墙的上方,每隔二米设一个。
③栽培室:也有把生长室再分抑制室和生长室的。栽培室要具备使金针菇生长整齐、结实、圆而整束的温件。使金针菇子实体处在10℃的条件下生长,进行周年生产的栽培室均要用空调设备来调节温度。
杏的栽培品种
1. 食用杏类 果实大形,肥厚多汁,甜酸适度,着色鲜艳,主要供生食,也可加工用。在华北、西北各地的栽培品种约有200个以上。按果皮、果肉色泽约可分为三类:果皮黄白色的品种,如北京水晶杏、河北大香白杏;果皮黄色者,如甘肃金妈妈杏、山东历城大峪杏和青岛少山红杏等;果皮近红色的品种,如河北关老爷脸、山西永济红梅杏和清徐沙金红杏等。这些都是优良的食用品种。[1]
2. 仁用杏类 果实较小,果肉薄。种仁肥大,味甜或苦,主要采用杏仁,供食用及药 用,但有些品种的果肉也可干制。甜仁的优良品种,如河北的白玉扁、龙王扁、北山大扁队西的迟梆子、克拉拉等。苦仁的优良品种,如河北的西山大扁、冀东小扁等。[1]
3. 加工用杏类 果肉厚,糖分多,便于干制。有些甜仁品种,可肉、仁兼用。例如新疆的阿克西米西、克孜尔苦曼提、克孜尔达拉斯等,都是鲜食、制千和取仁的优良品种。
金针菇栽培
金针菇大家都知道很好吃,不过很少人关注金针菇的栽培,下面学习啦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金针菇栽培心得。金针菇分两种栽培方式,下面我会一一告诉大家。
金针菇栽培一:熟料栽培
1熟料栽培金针菇,很多人不懂什么是熟料栽培,熟料栽培是指将培养料通过常压或高压灭菌,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培菌的栽培方法。此法成功率高,出菇整齐,产量高。
2栽培季节:
利用自然温度栽培金针菇,选择适宜的生产季节是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一环。
金针菇属于低温型的菌类,菌丝生长范围7~30℃,最佳23℃;子实体分化发育适应范围3~18℃,以12~13℃生长最好。温度低于3℃菌盖会变成麦芽糖色,并出现畸形菇。
人工栽培应以当地自然气温选择。南方以晚秋,北方以中秋季节接种,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温度,发菌培养菌丝体。待菌丝生理成熟后,天气渐冷,气温下降,正适合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低温气候。
3栽培场所:
金针菇栽培分为发菌、出菇两大步。发菌阶段要求场所保温、通风、干净。出菇阶段最好选择在室外建半地下式菇房,即往地下挖1米深,再在四周用土垛起1米高的墙,上盖塑料膜及草帘。
4原料配比:
①棉籽壳100公斤、麦麸20公斤、玉米面5公斤、石膏粉2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白糖1公斤。
②玉米芯(粉碎)75公斤、麦麸20公斤、玉米面3.5公斤、石膏粉2公斤、黄豆面1.5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白糖1公斤。
高粱壳、锯末、花生壳、豆秆、玉米秆、油菜秆等大多数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均可代替配方中的玉米芯,但无论选用何种原料,都要求新鲜、干净、无霉变。按比例称量好各原料,除白糖需加水溶化外,其余均应拌均匀。加水充分搅拌并使含水量达到65%左右,再闷2~4小时,即可装袋。
5装袋灭菌:
选用宽15~17厘米、长33厘米的塑料袋一头出菇,或15~17厘米宽、55厘米长的塑料袋两头出菇。装袋时边装料边压实,装好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按常规方法高压或常压灭菌。
6接种培菌:
灭菌好的塑料袋,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行接种。接种箱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5克进行灭菌30分钟。接种时严格操作规程,两端接种,一般每瓶种(750克/瓶)可接25~30袋。接种后及时将袋移入培养室,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约24小时菌丝开始萌发,在20~25℃室温下生长约40~50天即可满袋。9月中旬接种,大部分10月底发透菌丝,叫全期发菌。以后接种由于温度低,发菌半袋后便边爬料边出菇,叫做半期发菌出菇。
7出菇管理:
袋栽金针菇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五种:
①满袋装料,套袋出菇。
②满袋装料,套袋倒卧出菇。
③半袋装料,盖纸站立出菇。
④半袋装料,披膜倒卧出菇。
⑤中间装料,倒卧两头披膜出菇。
全期发菌的栽培袋出菇期的管理工序为解开袋口→翻卷袋口→堆袋披膜→通风保湿催蕾→掀膜通风1天→披膜促柄伸长→采收→搔菌灌水→保温保湿催蕾。管理方法同前,直至收获4茬菇。半期发菌的栽培袋,在培菌期内,菌丝发满半袋后,两端即有幼菇形成,此时应及时按全期发菌的管理方法将菌袋移入栽培场。
①堆袋披膜。堆袋披膜是近年来在生产中探索出的新技术,采用这项技术可提高场地利用率,提高产量,提高金针菇质量。具体方法是将两端袋口解开,将料面上多余塑料袋翻卷至料面。可根据袋的长短决定一端解口或两端解口,一端解口摆放方法是将两个袋底部相对平放在一起,高度以5~6袋为宜,长度不限。在出菇场内地面及四周喷足水分,然后用塑料膜覆盖菌袋。此法保温保湿良好,后期又可积累二氧化碳,有利于菌柄生长。
②保湿通风催蕾。披膜后保持膜内小气候,空气相对湿度85%~90%,每天早上掀膜通风30分钟,约7~10天可相继出菇,出菇后可适当加大通风,保证湿度,但不可把水洒到菇体上。
③掀膜通风抑制。当柄长到3~5厘米时要进行降湿降温抑制。具体措施为停止向地面洒水,掀去塑料膜,通风换气,冬天保持2天,春秋保持1天,使料面水分散失,不再出菇,已长出的菇也因基部失水而不再分枝。
④培育优质菇。抑制完成后,进入柄伸长阶段,要培养柄长、色白、盖小的优质金针菇,必须控制好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这四因素之间的关系。
A. 温度:控制在6~8℃。
B.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85%~90%。
C. 光照:极弱光,光源位置不能改变,否则子实体散乱。
D. 二氧化碳:浓度达0.11%~0.15%可促使菌柄伸长,超过1%抑制菌盖发育,达到3%抑制菌盖生长而不抑制菌柄生长, 达到5%就不会形成子实体。通过控制通风量维持高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温度在10~15℃条件下,进入速生期5~7天菇柄可从3厘米长到12~15厘米,10天后可长到15~20厘米,这时可根据加工鲜销标准适时采收。
⑤搔菌灌水。第一茬菇采收后,要进行搔菌,即用铁丝钩将菇根和老菌皮挖掉大约0.5厘米左右,并将料面整平。若菌袋失水,应往袋内灌水,可将塑料袋口多余的塑料膜拉起往料面上灌水,6~10小时后将水倒出,然后再进行催蕾育菇管理。一般情况下,金针菇种一次可采收3~4茬,生物转化率可达80%~120%。
金针菇
金针菇栽培一:生料栽培
栽培季节:
金针菇生料栽培的关键是控制好温度,严防杂菌污染,而控制好温度主要是掌握好栽培季节。生料栽培播种时间不宜过早,气温稳定在15℃左右为适宜的播种期。
2菌床制作:
菌床上先铺上用0.2%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过的塑料膜,塑料膜要比菌床宽2.5倍,薄膜上先撒少许菌种,再铺上一半的料,料面上再撒一层菌种。菌种分布是中下层少,四周及表层多,菌种量占投料总量的10%~15%,床料厚5~8厘米,播种后将床面稍压实,再用塑料膜覆盖料面,以利保温保湿。生料栽培金针菇原料最好选择棉籽壳,在拌料时加入0.1%的50%多菌灵,加水量不可过大,一般含水量要求60%~65%。
3发菌管理:
播种后在10℃温度下,约15天菌丝长满料面并向深层发展。若播种10天后,发现个别地方菌种不萌发,可掀起薄膜10~15分钟。发菌40天左右,菌丝可基本发透料。当床料菌丝发透后,每天揭膜通风10~20分钟,当菌床表面呈白色并有琥珀色液滴出现时,将塑料膜撑高20厘米,上面铺放报纸,每天在报纸上喷雾保湿,雾粒要细、少、匀、勤,维持报纸湿润,不可直接喷雾在菇床上,否则易引起烂菇。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要求不同的空气相对湿度,当菌柄长达2厘米时,膜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当菌柄长达10厘米时,减少喷水次数,使菇床小区空间空气相对湿度降至80%~85%。在出菇期,要注意加大菇房通气量,待菇长至12~15厘米时,及时采收,并清理料面,干燥1天后,再补足水分,盖上薄膜,保温保湿,促使二茬菇形成。采菇后,管理方法同前,共采菇3~4茬。
蟹味菇的介绍
其子实体群生至丛生。菌盖表面近白色至灰褐色,中央常有深色的大理石花纹。菌褶近白色,与菌柄圆弯生,密集至稍稀。蟹味菇侧向生长时菌柄偏生,孢子印近白色,阔卵形至近球形。
目前栽培的有浅灰色和纯白色两个品系,白色品系又称“白玉菇”、“玉龙菇”,深受市场欢迎。多为工厂化栽培。
蟹味菇味比平菇鲜,肉比滑菇厚,质比香菇韧,口感极佳,还具有独特的蟹香味,在日本有"香在松茸、味在玉蕈"之说。
1972年日本宝酒造株式会社人工栽培真姬菇首先成功,并取得专利权。自1973年开始在长野县投入生产,近30年来这种菇的产量增加了20余倍,在日本已成为仅次于金针菇的重要品种。
我国于80年代引种真姬菇,主要在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福建进行小规模栽培,主要以盐渍菇出口日本。近年来规模逐渐扩大,已遍及全国,并实现工厂化生产。
番茄的品种
番茄品种繁多,主要栽培的品种有毛粉802、渝抗4号、渝抗5号、秦粉二号、西粉二号、西粉三号、红宝石、超级早丰、早魁、强丰、台湾红、中蔬4号等。在品种选择上应注意作春提早或秋延晚栽培时,应选择早熟品种,正季栽培选择中晚熟品种。
栽培的番茄,属普通番茄。有5个变种:①栽培番茄,多数栽培品种均属此变种;②樱桃番茄,果实圆球形,果径约2厘米,2室,红、橙或黄色;③大叶番茄,叶缘光滑,形似薯叶;④梨形番茄,果实梨形,红色或橙黄色;⑤直立番茄,茎直立,果实扁圆球形。
栽培番茄的品种有三大系统:①意大利系统:果实卵形或椭圆形。适于干燥地区作无支架栽培和加工用。代表品种有罗城一号和罗马;②英国系统:果型小,深红色,低温短日照条件下结实性强。代表品种有创财和最佳;③美国系统:果实中型至大型,适应性强。中国栽培的番茄品种来自北美或欧洲,经过多年的栽培和选育,已有一批适于中国气候和栽培要求的品种。
大丽花的种类
从花形看,大丽花有菊形、莲形、芍药形、蟹爪形等,花朵的直径小的似
酒盅口大小,大的达30多厘米。它们的颜色,不仅有红、黄、橙、紫、淡红和白色等单色,还有多种更为绚丽的色彩。 大丽花的花朵,花瓣排列得十分整齐,不像牡丹花那样大小错综,自然奔放而富有浪漫色彩。但是,大丽花也有花瓣卷曲多变的,如一种叫“仙人掌”的,就是这样。
大丽花栽培品种繁多,全世界约3万种。按花朵的大小划分为:大型花(花径20.3厘米以上)、中型花(花径10.1~20.3厘米)、小型花(花径10.1厘米以下)等三种类型。按花朵形状划分为:葵花型、兰花型、装饰型、圆球型、怒放型、银莲花型、双色花型、芍药花型、仙人掌花型、波褶型、双重瓣花型、重瓣波斯菊花型、莲座花型和其他花型等11种花型。
其主要栽培品种有:
寿光:花色鲜粉,花瓣末端白色,花朵艳丽,花径12厘米,株高110厘米。为夏、秋季切花品种。
朝影:花鲜黄色,花瓣先端白色,重叠圆厚,不露花心,花径12厘米。株高120厘米。易栽培。
丽人:花紫红色,花瓣先端白色,花径10厘米。株高100厘米,直立性强。为小型切花品种。
华紫:花纯紫色,花径12厘米。紫色系中最佳品种。
瑞宝:花橙红色,不露心,呈睡莲形状开放,花径12厘米。极早花品种。宜大棚栽 培。
福寿:花鲜红色,花瓣先端有白色斑痕。
珠宝:夏、秋季朱红色,10月后花橙红色,花径12厘米。
新晃:花鲜黄色,花瓣先端白色,花多。株高90厘米。
红妃:花深红色,叶直立,枝多,容易栽培。
新泉:花鲜红色,花瓣边白色,花形美,极早花品种。
红簪:花粉色,花瓣浑圆,玫瑰形,花径12厘米。植株紧凑协调,非常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