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头维如何针灸 针刺头维的功能主治

头维如何针灸 针刺头维的功能主治

头维乃足阳明之穴,又为足少阳与本经相会之处。该穴可祛风泻火,止痛明目。《甲乙经》认为该穴可治疗“寒热,头痛如破,目痛如脱,喘逆,烦满,呕吐,流汗难言。”现代常用于治疗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青光眼,高血压症的治疗。

头维针刺方向 头维常用配伍疗法

1.配百会,太阳,率谷,合谷,针刺泻法,清泻胆经,治疗胆经郁热之偏头痛。

2.配风池,角孙,睛明,攒竹,太阳,合谷,针刺泻法,祛风明目,治疗风热外袭之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等。

头维属于哪条经络

头维穴:经穴名,别名颡大穴。出《针灸甲乙经》,为足阳明胃经的腧穴。

“头维穴”:“头”,穴所在部位,亦指穴内物质所调节的人体部位为头。“维”,维持、维系之意。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维持头部正常秩序的作用。头部为诸阳之会,它要靠各条经脉不断地输送阳气及营养物质才能维持它的正常运行。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在输送头部的阳气当中占有一定比例,对头部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作用,而胃经气血传之于头又是靠头维穴传输,(为阳明脉气所发,维系于头),故名“头维穴”。

足少阳阳明阳维之会:本穴为胃经向头部输送气血之处,因其输送气血的量大且强,运行为风行之状,性同胆经气血,故为足少阳阳明之会。又因本穴输送头部的为纯阳之气,性同阳维脉气血,故为足阳明阳维之会。

阳白针刺错误副作用 阳白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头维,太阳,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 治疗风热头痛。

2.配太阳,合谷,少商,睛明,上星,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目赤痛。

3.配太阳,睛明,太冲,侠溪,行间,针刺泻法,清泻肝胆,治疗肝胆火盛目赤痛。

4.配太阳,丝竹空,瞳子髎,风池,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少阳风热之目外眦痛。

5.配肝俞,肾俞,风池,睛明,针刺补法,滋阴养肝,治疗肝阴不足之目干涩痛。

6.配鱼腰,睛明,太阳,丝竹空,承泣,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中之眼睑瞤动。

7.配头维,丝竹空,攒竹,地仓,颊车,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侵袭之口喎,上胞下垂,额肌麻痹等。

牙齿三叉神经痛怎么治疗

1.普通针刺疗法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也可用电刺激治疗机作电针治疗。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3.利用蜜蜂针刺疗法:蜜蜂蜇针中含有的蜂针液,对神经系统有明显作用。结合针灸原理取穴治疗,往往收到良好效果。

瞳子髎针刺深度 瞳子髎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疏风散热,明目通络止痛,如配头维,风池,太阳,合谷,治疗风热头痛;配合谷,四白,少商,攒竹,足临泣,治疗风热目翳,目赤,目痒痛;配风池,翳风,阳白,地仓,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歪斜。

2.配睛明,攒竹,太阳,行间,侠溪,太冲,针刺泻法,疏散郁热,清泄少阳,治疗肝胆火盛之目赤肿痛,肝经郁热之迎风流泪,怕光羞明,目翳多眵等。

3.配风池,头维,率谷,悬颅,中渚,针刺泻法,疏利少阳经气,治疗少阳头痛。

4.配睛明,养老,肝俞,足三里,针刺补法,益气养血通络,治疗气血不足之夜盲。

5.配少泽,太冲,针刺泻法,疏肝清热,通络止痛,治疗肝经郁热之女子乳肿。

眶上神经痛针灸治疗方法

眶上神经痛为经常间断性一侧或双侧球周、眶周不明原因灼痛或隐痛,眶上神经痛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一起看看吧:

1、普通针刺疗法。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也可用电刺激治疗机作电针治疗。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到您。眶上神经痛针灸治疗方法知道了吗?祝您健康。

列缺针刺怎么操作

列缺针刺方法

位置: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取穴法:坐位,上肢内收,肘关节半屈。腕第一横纹以上1.5寸,前臂掌侧面外1/6与内5/6交界处,桡动脉外侧。

进针方法:与前臂掌侧面呈90°,直刺。

感觉及放射方向:痛麻向肘关节方向。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散邪,通调任脉,宣肺平喘,通经活络,疏风解表。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手腕无力,头痛。

配穴:配合谷,地仓,颊车治疗口眼歪斜;配阳溪,阳谷,阳池治疗手腕痛;配太阳,头维治疗头痛;配下关,颊车,合谷治疗牙痛。

临床应用:临床常用于腕关节软组织疾病。口眼歪斜,项强,鼻出血,咽炎,支气管炎,遗尿,尿潴留的治疗。

三叉神经痛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运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最大的优点就是: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应用起来非常方便,并且安全,副作用非常的小。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

普通针刺疗法: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

初次采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可能会被针灸的针给吓到。因为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些穴位所在的位置比较特殊,很多穴位都在脸上。所以不免会引起初次针灸治疗患者的恐慌。因此,在初次治疗时,可以采用卧位。这样可以避免晕针,达到的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现在是公认的。但是,患者们在寻求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时候,也不可盲目。特别是有些不法分子,会钻空子。如果你想选择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这样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头维如何针灸 针刺头维注意事项

头维位于头部肌肉浅薄处,宜用挟持进针法。

若平刺或斜刺时,深浅要适当,过浅沿表皮横刺进针,过深沿骨膜横刺进针,均会产生剧痛。如进针时疼痛,可能刺伤血管,应停止进针或捻针,缓慢提出几分,转变方向另行刺入。出针时,应以棉球按压,以防出血。

再者,由于头部血管丰富,直接灸会损伤血管,所以本穴禁止直接灸。

外关针灸位置图和作用 外关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太阳,侠溪,悬颅,头维,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少阳风热头痛。

2.配丘墟,太阳,风池,针刺泻法,宣通少阳,通络止痛,治疗邪热循经上扰之偏头痛。

3.配耳门,丘墟,听会,翳风,会宗,中渚,侠溪,针刺泻法,清宣少阳,开通耳窍,治疗三焦邪上扰之耳鸣,耳聋。

4.配睛明,风池,太阳,太冲,侠溪,针刺泻法,清热明目,治疗三焦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

5.配丘墟,翳风,曲泽,针刺泻法,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疗邪热腹结,壅遏少阳之痄腮。

6.配列缺,大椎,风门,针刺泻法,祛风散寒,宣肺解表,治疗风寒感冒,头痛,咳嗽。

7.配风池,百会,曲池,大椎,针刺泻法,平肝熄风,治疗风阳上扰之头痛,眩晕,高血压。

8.配合谷,大椎,尺泽,曲池,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感冒,咳喘。

9.配内关,行间,中庭,肝俞,侠溪,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止痛,治疗肝俞胸胁胀满,疼痛。

10.配丘墟,针刺泻法,和解少阳,治疗疟疾,伤寒少阳证。

11.配大陵,原络相配,针刺平补平泻法,调气行血,治疗气血瘀滞之腹痛,肠痈等。

12.配曲池,针刺泻法,祛风散热,治疗风热外袭肌肤之扁平疣,寻常疣等。

13.配阳池,偏历,养老,针刺补法,健壮经筋,补益虚损,治疗经筋弛缓之手足痿弱无力。

14.配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后溪,阳谷,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活络,治疗经脉痹阻之上肢不遂,肩臂肘痛,屈伸不利,腕下垂,手指疼痛等。

针灸疗法治痛性肌痉挛

针灸治疗:

1、普通针刺疗法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也可用电刺激治疗机作电针治疗。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头维针刺方向 头维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颧颞神经和耳颞神经分布。颧颞神经是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分支,分布于颞区前部的皮肤。耳颞神经为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分布于外耳道,耳郭及颞区的皮肤。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分支,面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颞浅动脉是颈外动脉的终支之一,为颈外动脉在下颌颈高度向上的直接延续,它分支营养腮腺及额, 顶,颞部的肌肉和皮肤。颞浅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位于皮下,注入下颌后静脉。

3.颞肌上缘的帽状腱膜:颞肌为颞窝皮下的一块扇形扁肌,肌纤维起自颞窝全部,肌的上缘为下颞浅肌,纤维逐渐向下集中,通过颞弓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颞肌由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颞深神经支配。帽状腱膜为坚韧致密的结缔组织膜,前连枕额肌额腹,后连枕额肌枕腹,两侧在颞区变薄,形成颞浅筋膜。

4.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5.顶骨外膜。

相关推荐

大陵如何针刺 针刺大陵的功能主治

大陵为手厥阴心包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注,本穴具有清营凉血,宁心安神,和胃宽胸之功,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身热,头痛,短气,胸胁痛,热病汗不出,惊悸,癫狂,痫证,妇人脏躁,失眠,舌本痛,臂挛腋肿,喉痹,乳痈,目赤痛,足后跟痛。

少商针刺方法 针刺少商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窍,醒脑开窍。 主治:咳嗽,咽喉肿痛,热病,鼻衄,昏迷,癫病。 配穴:配商阳治疗咽喉肿痛和热病;配隐白治疗癫病;配水沟治疗昏迷。 临床应用:临床用于咽炎,扁桃体炎,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腮腺炎,鼻出血,失音,呃逆,昏厥,休克的治疗。

角孙的位置及方向 角孙的配伍功效

角孙穴配率谷穴、足临泣穴:治眩晕; 角孙穴配听宫穴、翳风穴:主治耳部肿痛; 角孙穴配太阳穴、头维穴、太冲穴:主治偏头痛。

膻中的针刺方法 针刺膻中功能主治

膻中为任脉经气所发,穴居两乳之间,为宗气之海,又善治气病,故称气之会穴,又是心包络之募穴,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与人脉之交会穴,以宣降为要,本穴具有调气降逆,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宽胸利膈,理气散瘀之功,主要用于治疗气短,哮喘,咳嗽,肺痈,唾脓,咯血,心胸疼痛,心中烦闷,噎膈,妇人乳汁少,心悸等症。

印堂在什么位置 印堂的配伍疗法

1.目痛:配攒竹穴、丝竹空穴、四白穴、太阳穴(《简易针灸疗法》)。 2.鼻塞:配迎香穴、合谷穴、风府穴、鱼际穴(《针灸学简编》)。 3.鼻渊:配上星穴、曲差穴、风门穴、合谷穴(《类经图翼》)。 4.鼻衄不止:配合谷穴、上星穴、百劳穴、风府穴、迎香穴、人中穴、京骨穴(《针灸大成》)。 5.头痛:配太阳穴、风池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6.头重:配攒竹穴(《医学纲目》)。 7.眩晕:配丝竹空穴、头维穴(《针灸医案集要》)。 8.两眉角痛不已:配后溪穴、攒竹穴、阳白穴、合谷穴、头维穴(《针灸大全》)。

针灸法治疗脑中风失语症

1、既然选择针灸对失语症进行治疗,那么我们首先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针灸方法:舌针(舌三针),头针(言语区,颞三针,头双针),体针(醒脑开窍针刺法人中、内关、三阴交,廉泉合谷刺,风池、通里),眼针(上焦区、下焦区、肝及肾区)。近年研究表明,针灸研究以失语症为重点,同时注意脑中风病的整体治疗,特别在脑中风急性期。在选穴上,重视头颈项、舌体及心经、肾经等经的穴位,刺法方法强调舌局部的放血、深刺和强刺激。 针灸治疗虽然疗效明显,但是不是说一点问题都没有,下面我们从其疗效、机理及存在的问题方面具体看一下。1、针灸疗效

天冲的准确位置图片 天冲对症针灸疗法

1.配百会,前顶,神门,丰隆,涌泉,针刺泻法,化痰熄风,定惊安神,治疗惊恐惊风。 2.配百会,神庭,听宫,中渚,针刺泻法,清泻胆火,治疗胆火上炎之眩晕,耳鸣等。 3.配风池,太阳,角孙,头维,合谷,针刺泻法,祛风散邪,治疗风邪外袭之头痛。

天柱的针刺方法 针刺天柱功能主治

天柱穴位于天柱骨两旁,属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主表,又主筋所生病。故有疏风通络,清头明目,安神定惊之功。主治头痛,眩晕,癔病,神经衰弱,失眠,癫痫,视网膜出血,咽喉炎,慢性鼻炎,鼻出血,颈椎病,腰扭伤等。

攒竹的针刺方法 针刺攒竹功能主治

攒竹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宣调太阳经气,起祛风散邪,清热明目,通络止痛之功,以解表为主,多用于治疗寒热头痛,眉棱骨痛,面赤颊痛,视物不明,流泪,目赤肿痛,雀目,眼睑瞤动,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诸症。

鱼际针刺方向 针刺鱼际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凉血,疏肺利咽。 主治:咳嗽,咯血,失音,喉痹,发热。 配穴:配通里,廉泉治疗失音;配少商治疗喉痹;配大杼,风门治疗咳嗽。 临床应用:临床用于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自汗,盗汗,鼻衄,乳腺炎,疳积,手指肿痛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