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压不是越低越好
降血压不是越低越好
一、高血压伴冠心病
对于合并冠心病和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这类病人血压应控制在一个区间范围内,不能过高或者过低,130/80毫米汞柱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如果舒张压在60-70毫米汞柱,死亡率会大大上升。所以,有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舒张压维持在80毫米汞柱左右比较好。
二、患过中风
发生过中风的患者血压不宜低于120/70毫米汞柱,而且这类患者最好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因为有研究发现,一部分发生中风的病人,虽然白天血压很高,但到了晚上,血压急降,这个时候如果仍然服用降压药,容易诱发中风,所以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很重要。这类人比较合适的是日间平均血压高于135/85毫米汞柱,睡眠状态血压平均100/60毫米汞柱。
三、高血压伴肾功能损害
在60岁以上的高龄病人,即使有蛋白尿,血压也不能低于110/70毫米汞柱。而年龄较轻、有肾小球肾炎的高血压患者,如果平时血压不太高,可以降得低一些,如110/65毫米汞柱,即使90/60毫米汞柱也是可以的。高血压伴有大量蛋白尿的人,则降到125/75毫米汞柱以下较好。
四、年龄大于65岁
目前已肯定,老年人往往单纯收缩压较高,舒张压常常不高,甚至偏低。升高的收缩压是老年人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需要积极降压治疗。但是,由于老年人全身动脉硬化,血压过低尤其舒张压过低,可能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因此血压又不能降得太低。目前对没有冠心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压的最低安全限度还没有确定。最好让专业医生及时调整药量,确保控 制好血压。
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130-135毫米汞柱的收缩压目标值较为合适。血压控制太低不仅不会让心血管进一步获益,反而可能增加心脏病风险。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血压高,就要积极治疗,不然容易损害到肾功能。
血压低对人体的危害
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是中风的危险因素,降血压是防治中风的重要措施。是不是血压降得越低越好,还是低血压就安全不会中风呢?其实,血压的过高过低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临床上将中风分为两类,一类是出血性中风,这类中风与高血压是直接相关的,绝大部分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破裂引起的;另一类是缺血性中风,主要与动脉硬化有关。缺血性中风既可发生在高血压病人身上,也可发生在血压过低的病人身上。因为血压低的病人也会有脑血管硬化,如脑血栓形成是由于长期脑血管动脉硬化,是血管腔狭窄、闭塞;有的动脉变得粗细不匀,血管挛曲,阻力增加,血流缓慢,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而形成软化、坏死所致。
有的高血压病人应用降血压药后血压降得过低,或有低血压及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血压过低时脑组织缺氧,血流缓慢,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几血粘度升高,引起脑血管阻塞、脑供血不足,而发生缺血性中风。另外,还有的老年人由于存在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使心脏不能有效地搏血,而导致血压过低,脑血管供血不足,也可能发生缺血性中风。患有动脉硬化症的老年人血压不宜过低,高血压病患者在服用降血压药的过程中要经常测量血压,以免血压降得过低而发生中风。
低血压对人体的危害:提醒血压低的患者应该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长期血压低带来的危害,平时都要注意中风的前兆,及时防护,谨防中风。
血脂是否越低越好
家住佳木斯市的张阿姨为了控制高血脂,不但吃尽各种广告中的保健品,还自行加大降脂药的量。近期到医院一化验,胆固醇水平已经降到了4.0毫摩尔 /升。张阿姨高兴地把化验单拿给医生看,本以为会得到表扬,却被医生给予了严重的警告。她的血脂已经严重偏低,如果再降下去,随时会有脑出血的危险。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高血脂的坏处,都知道降低血脂,可以减少患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但血脂不是越低越好。血脂水平过低的危害比血脂稍高更大。
血脂是人体内的中性脂肪,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生理物质。研究显示,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人,胆固醇水平低于4.16 毫摩尔/升时,其危险性与胆固醇水平高于6.24毫摩尔/升相当。尽管脑出血发病率随血清胆固醇水平下降而降低,但血清胆固醇低于3.64毫摩尔/升时,脑出血发生率反而更高。
对于没有冠心病和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又不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有家族史的人来说,总胆固醇最佳范围在5.2— 5.6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要小于3.6毫摩尔/升。如果只是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血清总胆固醇就要低于5.2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要低于 3.12毫摩尔/升。已患冠心病的人总胆固醇应低于4.68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应低于2.6毫摩尔/升。
由于血脂升高或降低时,人们往往没有任何感觉。因此,建议正常人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而已知血脂异常的人,应3—6个月查一次。在用药物降脂过程中,不要盲目追求低胆固醇。尤其高龄老人降脂治疗要小心,降到适宜的水平即可。
糖尿病患者需警惕血压低
一、糖尿病患者的血压不是越低越好:
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最好保持在130~139 / 80~85mmHg之间。
来自英国的研究发现,严格控制血压并不能使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受益,血压水平过低甚至可能增加其死亡风险。研究人员表示,虽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可以暗示这些联系,但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越低越好”的方法可能并不适用于血压控制超过临界水平的高风险患者。
研究表示,由于目前没有强有力的证据可证明糖尿病患者血压降低至130 / 80mmHg能够产生的效益,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最好保持在130~139 / 80~85mmHg之间,并辅以其他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转归。
事实上,相对于常规的血压控制水平,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实际上增加了各种原因死亡率风险。对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相对于常规的血压控制水平,当收缩压低于110mmHg时,患者各种原因死亡率的危险比为2.79,舒张压为70~74mmHg时危险比为1.32,舒张压低于70mmHg时危险比为1.89。而对于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当收缩压为110~119mmHg时,患者各种原因死亡率的危险比为1.58,收缩压低于110mmHg时危险比为2.42,舒张压为70-74mmHg时危险比为1.17,舒张压低于70mmHg时危险比为1.54 。
二、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压的症状与原因:
并不是每个糖尿病低血压患者都有症状,只有当立位的收缩血压比卧位时低50mmHg时,才会出现站立后的头昏、眼前发黑或晕厥,因此很难被发现。这种低血压叫体位性低血压,由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植物神经病变,导致内脏血管收缩的障碍,它的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比较普遍。
直立性低血压糖尿病所致低血压多为直立性低血压,是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中出现得比较迟的一个征象,往往发现很偶然,不一定伴有低血压的临床症状,如头昏、无力、眼前发黑或晕厥等,一般在站立后收缩期血压比平卧时降低50mmHg以上时才出现。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介导的一些血管运动反射功能丧失,导致内脏血管收缩的障碍,四肢血管收缩的削弱以及直立所引起的心率与心脏输出反应的降低起着次要的作用。许多药物如降压药、利尿药、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药物等都有可能加重直立性低血压的症状;而心脏与肾脏功能障碍引起的液体潴留则可能掩盖直立性低血压的症状。
怎么降低血压
维持均衡饮食。由全谷类、水果、蔬菜和低脂乳制品组成的饮食可以降低血压高达14毫米汞柱(mmHg),特别是如果饮食也只含少量饱和脂肪和胆固醇。[1]
改变饮食通常是降血压的第一步骤。如果你只是均衡饮食,效果可能较为缓慢,但如果你专注于摄入能降血压的食物,并同时改变生活方式及活动程度,你的血压会降得更快。
当你成功把血压降到所需水平,你可偶尔放纵自己吃糖果或曲奇饼。但大部分时间,你还需要努力遵循这样的饮食计划,以防血压再度升高。
不吃盐。钠盐是低血压的天然敌人。小幅减少摄入盐通常可降低血压高达2到8毫米汞柱。
限制每天摄入2300毫克或更少的盐。如果你的年龄高于51岁,或者如果你患有可引起血压升高的潜在疾病,坚持每天摄取最高1500毫克的盐。
如果你需要为食物调味,许多药草和香料都能让你安全调味。尤其一些药草和香料实际上还能帮助你降低血压。
辣椒扩张血管,并改善血液流动。
姜黄帮助整体消炎,从而促进心血管功能及降低血压。
大蒜可降低胆固醇及血压。
限制酒精摄入量。少量酒精实际上可将血压。然而再高一些的酒精摄入量则会造成血压攀升。
年过65岁的男女性可每天喝一杯红酒或类似酒精含量的饮料。至于年龄低于65岁的成年人,你可每天喝高达两杯酒精饮料。
出于追踪目的,一杯酒相当于355毫升啤酒、148毫升红酒或45毫升40度烈酒。
适量红酒及其它酒精可降低血压高达2到4毫米汞柱。
注意,这只在你本来就有喝酒习惯的前提下有所帮助。如果你并不经常喝酒,降血压成效较不明显而且风险较高。
大量饮酒可降低血压药物的有效性。
雪莲果不适合什么人吃 低血压、低血糖者
雪莲果中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降血压、降血糖的作用,一般有轻微低血压、低血糖患者适量食用并不会引起不适,但是如果长期或严重低血压、低血糖患者食用了较多的雪莲果,可能会引起心悸心慌、头晕眼花等不适反应。
吃梨的好处 降低血压
梨具有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的作用。其性凉,能清热镇静,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型高血压病人常吃梨能帮助血压恢复正常,改善头晕目眩等症状。
低血压对人体的危害
低血压对人体的危害:当今生活中,对于血压不稳定的人群并不在少数,血压不稳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容易引起中风,但是有没有想过低血压也会引起中风呢?血压过高过低都会引起中风,所以预防中风的时候不仅高血压患者要注意了,低血压的患者同样要注意。
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是中风的危险因素,降血压是防治中风的重要措施。是不是血压降得越低越好,还是低血压就安全不会中风呢?其实,血压的过高过低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临床上将中风分为两类,一类是出血性中风,这类中风与高血压是直接相关的,绝大部分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破裂引起的;另一类是缺血性中风,主要与动脉硬化有关。缺血性中风既可发生在高血压病人身上,也可发生在血压过低的病人身上。因为血压低的病人也会有脑血管硬化,如脑血栓形成是由于长期脑血管动脉硬化,是血管腔狭窄、闭塞;有的动脉变得粗细不匀,血管挛曲,阻力增加,血流缓慢,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而形成软化、坏死所致。
有的高血压病人应用降血压药后血压降得过低,或有低血压及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血压过低时脑组织缺氧,血流缓慢,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几血粘度升高,引起脑血管阻塞、脑供血不足,而发生缺血性中风。另外,还有的老年人由于存在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使心脏不能有效地搏血,而导致血压过低,脑血管供血不足,也可能发生缺血性中风。患有动脉硬化症的老年人血压不宜过低,高血压病患者在服用降血压药的过程中要经常测量血压,以免血压降得过低而发生中风。
低血压对人体的危害:提醒血压低的患者应该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长期血压低带来的危害,平时都要注意中风的前兆,及时防护,谨防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