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孩子睡午觉掌握这几个窍门
训练孩子睡午觉掌握这几个窍门
1、每天都设定一个午睡的时间,清楚地告诉你的孩子午后的几点开始是午觉时间。
2、选一个午睡的音乐,要轻柔点,可以帮助睡眠的,我会建议用钢琴曲,音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进入睡眠的状态。我想知道胎教的朋友们,都知道音乐的重要性。在训练期间,尽量不要更换你的音乐带。
3、让你们的孩子躺在他们自己的床上,这点对很多家长可能都是最难的,刚开始的时候,陪着孩子躺在一起,给他讲讲故事,或者揉着他给他唱唱帮助他睡觉的 歌,还可以教他数数字。有些小孩喜欢握着自己喜欢玩具或者某一样他有安全感的物品,这些都是允许的。有些孩子喜欢你抚摸他的头,有些孩子喜欢你轻拍他,你自己的孩子你应该最清楚什么方式最容易让他安静下来,并且愿意躺下来。
通常小孩子安静的躺在自己的床上后,很快就会睡着,这里,我再说几点我们应该在训练之前注意的:
1、上午的时候,给小孩子充分的活动时间,当一个人感觉到累的时候,自然也会愿意睡觉,而且睡眠的质量也比较好。
2、午饭后要给一定的休息时间,让他的胃得到一定的消化,太饱或者太饿,小孩都会睡不好,时间至少要给足半个小时。
3、休息时间,不要让他们玩过激的运动或者游戏,应该做一些可以让他们有兴趣却又会安静的坐在那里做的事情,2岁以上的小孩,个人觉得看一点有教育意义的少儿节目还是很不错的。或者可以带着小朋友去洗洗手,刷牙之类的准备睡觉的预备工作。不仅可以养成他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还可以让他们知道睡觉的时间就要到了。
很多小朋友都会不愿意躺在床上来拒绝睡午觉,收好所有的玩具,清楚地告诉他,午觉的时间,可以做的事情除了睡觉就是看书或着画画,不可以玩玩具,因为玩具和游戏都会让他产生很强的抗衡睡觉的心理,而看书却可以帮助进入睡眠状态,很多人都会看看书就睡着了。
儿童尿床怎么办 进行排尿训练
给孩子制定,睡觉前先排尿的习惯。遗尿的孩子,一般夜间尿床的时间比较固定,家长在掌握孩子遗尿时间以后,每天提前半小时用闹钟唤醒小儿起床排尿,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条件反射就会建立起来,夜里小儿能够被膀胱的充盈刺激唤醒,自行控制排尿。
怎么训练孩子自己睡觉
若宝宝的年纪或气质已经发展差不多,训练孩子独睡有哪些步骤?
当孩子跟父母同睡时,他还没有预期何时要离开父母、自己一个人睡。因此,欲进行独睡训练前,必须先告知孩子接下来的生活将会有一些改变,让他们有心理准备,并口头鼓励孩子:「自己练习独立睡觉是长大的表现」。
几乎所有孩子都期待拥有自己的房间,并能自行布置。因此,当孩子的年纪够大,可由他布置喜欢的居室风格,例如:他想放哪些东西、床上想摆娃娃或小毛毯等,由他决定。何采谕心理师表示:「从某程度来说,布置房间也让宝贝们具有掌控感,学习自我负责。此外,尽可能让卧室变得有趣,让孩子乐于接受这个新改变。」
睡前可设定属于自己的睡前活动,像是洗完澡后听爸妈说故事、喝杯睡前牛奶、刷完牙后即准备上床睡觉。让孩子习惯属于自己的睡前模式,知道做这些活动即是预备睡觉了,让他们较安静愉快的准备。而此时,父母不宜让孩子进行动态或太激烈的活动,以降低睡前身体状态的干扰。
如果孩子可以一个人睡一晚,第二天起床时爸妈记得即时给予鼓励,肯定孩子自己睡觉的勇气,并多给予正向的增强。鼓励孩子已经是渐渐长大的小哥哥、小姊姊了。
Step1.训练孩子独睡时,父母可在自己床边放一张小床让孩子睡,家长可就近照顾亦不会互相干扰。
Step2.孩子大一点,可在小床与大床中间加屏风或布幕,帮孩子与父母做区隔。
Step3.等孩子习惯,将小床移到靠近父母居室门边。
Step4.接着,让他睡自己的卧室,但是将房门开着,以方便父母随时过去看顾。刚开始,爸妈不妨先陪坐在孩子的房门口,直到孩子入睡。
Step5.孩子可以独立睡自己的卧室。
掌握窍门轻松减肥
食用不饱和脂肪酸有助缩小肚腩 橄榄油、坚果和鳄梨中的单一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鱼油中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提高代谢率,有助消耗更多热量。选用这类食物还能令人更快产生饱腹感,减少热量摄入。
吃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富含抗氧化物质,能够降低主动脉血管变性,减少脂肪沉积。
喝红酒 红酒可以充当脂肪释放剂,临睡前喝一小杯有助减肥。
间歇锻炼减肥效果更佳 长时间有氧运动往往给人错觉,随后可以大吃一顿,反而容易增肥。晚上稍微踢踢腿、扭扭腰,或者准备晚餐时跳跳舞都有助消耗更多热量。美国梅奥诊所的研究结果显示,常锻炼热量消耗多,心情烦躁容易消瘦苗条。
看情景喜剧 精彩的情景喜剧能让人笑上半小时,不仅缓解压力,还能燃烧热量,效果相当于一小节健身课。
买台空气净化器 俄亥俄州立大学2011年一项研究显示,空气污染会降低胰岛素耐受性和葡萄糖耐受性,增加炎症风险,致使糖尿病几率升高。所以,一台优质空气净化器或许有助减肥。
充足的睡眠 一项调查显示,相同饮食前提下,夜间睡眠时间达到8.5小时者,比只睡5.5小时多消耗56%的热量。
怎么预防婴儿脑瘫
用于脑瘫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无论是自己在家教孩子的功能恢复,或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以及更专业的脑瘫康复训练。脑瘫康复训练对于患儿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康复过程。
那么脑瘫康复训练都有哪些做法呢?其实对于康复训练主要是根据各个患儿不同的症状做决定的。有的患儿手掌无法正常伸握,无法提东西。那么就要专门对治这方面的问题,进行多种训练来训练患儿的手掌伸握,以及训练患儿如何提东西。那么我们来介绍几种康复训练的方法。
1。第一种康复训练是将患儿取仰卧位,训练者用双手分别握住患儿两臂上举过头,然后将两臂左右交叉,从而带动患儿身体向两边侧转身。患儿取仰卧位,训练者握其两脚踝部,向左翻时,右腿曲向左侧扭动,并同时逗引其头向左侧旋转,这样身体的重心就随着头,腿的带动翻过来,这样很好得训练了的转移重心,上下肢得以协调。
2。第二种是对与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要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怎么预防婴儿脑瘫
3。第三种是要训练患儿模仿能力,与之谈话。技巧是语言训练的声音要准确,音量要大、语调要有高低、速度要放慢、要带有表情和动作,要使患儿感兴趣。要有耐心,使患儿感到亲切、无恐惧害怕等心理。当脑瘫患儿有进步时,一定给以鼓励和奖赏。怎么预防婴儿脑瘫
脑瘫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儿长期的锻炼来培养需要正常使用的生活技能,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孩子未来自我生活能力,减少家里的生活负担。
女宝宝如厕训练
1、让她观察并学习
在你女儿面前上厕所时别怕羞。宝宝们通过模仿来学习,观察你上厕所是如厕训练很自然的第一步。不必特意带她一起上厕所,但如果你去小便时,她想跟着你去,就让她去吧。她可能会注意到爸爸是站着上厕所的,这会为你向她解释男孩和女孩上厕所的方式有区别提供最好的机会。
2、教她坐下擦屁股
你需要教给你的女儿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怎样正确地擦屁股。向她解释清楚一定要从前往后用卫生纸擦,尤其在大便后,以免大便中的细菌进入阴道和尿道。如果这对她来说太复杂了,学不会,就先教她小便后用纸蘸干,其他的等她长大些能明白时再说。
膀胱发炎尽管并不普遍,不过,似乎女孩在如厕训练时更可能膀胱发炎。如果你的女儿小便频繁,或突然觉得憋不住,说撒尿时疼、肚子疼、如厕训练完成后又开始尿裤子了,你就要带她去医院找医生检查一下。
3、让她夜间保持干爽
一旦你的女儿掌握了白天使用便盆或马桶,你们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了。等到她已经彻底完成了如厕训练,你就可以开始在早晨和宝宝白天小睡后检查她的尿布湿了没有。很多孩子在学会使用便盆的6个月之内就能开始在下午小睡时不尿尿了。
以上几点是教女宝宝如厕的训练.特别是女宝宝要多多保持阴道的干净,不让细菌引起发炎等炎症。训练宝宝如厕妈妈们还需要一段时间耐心的教她、引导她、改变她。让她变成大小便能够自理,美丽大方的小姑娘。
背阔肌怎么练厚 背阔肌训练注意事项
最有效的训练不只需要长久的耐心和毅力,抓到正确的训练诀窍也非常关键。以下我们整理了几项常犯的训练错误,帮助你少走一点冤枉路。
划船、硬举、引体向上这几个动作如果没有特别注意,很容易就变成只有手部出力,背部肌肉却一点都没有训练到。如果没有特别练习,平常我们并不习惯背部出力的感觉。怎么训练背部肌肉出力呢?在做划和拉的动作的时候,要感觉手被肩膀带动,并且两片肩胛骨往后往内缩,才表示背部肌肉有用到力。
大多数健身的人都只专注在练胸肌和二头肌上,忽略背部肌群,最后练出了圆肩。事实上,不管练哪一块肌群,每次训练的时候都要搭配训练拮抗肌的动作。如果用划船160镑练背肌,那就要搭配160磅的卧推去练胸肌,才会让肌肉平衡发展,全身线条更好看。
很多人的训练效果不好,不是因为肌肉练不起来,而是手掌握力不够。要训练手掌握力,比训练肌肉还难。事实上,手掌握力比较小的人,还是可以练出背肌的。只要把重训带绑在手腕上,就可以举起比平常还重的重量,加快肌肉成长的速度。
儿童最佳睡眠时间
科学的说三岁的孩子应是10-12小时左右,一般最好是让孩子在下午2点左右养成睡午觉的习惯
孩子体质也有个体差异,在于个别孩子,贪玩的孩子就少些,有的贪玩的孩子,就会不睡午觉,但晚上8点左右就会睡觉了,但不管是多少,只要晚上孩子睡觉是很熟睡的那种,就是一觉睡到天亮,晚上不惊醒的,也不尿尿的(当然睡前一定要让孩子尿了再去睡),就是正常的,健康的。只要看见孩子每天精力很充沛就好!
一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把尿
人之所以可以自主排尿,是因为膀胱积存的尿液满了,就会发出需要排尿的信号,这个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大脑负责这个部分的中枢就会下达打开尿道括约肌的信号,信号到达,括约肌放松,完成一次排尿。
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而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之一。所以,在此之前,孩子是没有能力完全控制排尿排便的。1岁以前,与其说把尿是训练孩子,不如说是训练家长找到孩子比较容易排尿的时间,比如吃奶后5-15分钟、睡醒后。失败的排尿训练在1岁前比比皆是,后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据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据“被把”这个动作来反射性排尿。比如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晚上不能安睡,非要把一泡尿才能接着睡,甚至白天都不把不尿,只知道因为憋尿而哭闹。
太早把尿,可能造成肛脱、肛裂、尿频太早把尿,不仅不能帮孩子更早建立自主排尿功能,反而危害多多。
儿科主任提醒家长,对1岁以下的孩子进行把尿训练,如果掌握的时间不对,很容易引起孩子抗拒,反而给以后的如厕训练带来困难。此外,由于把尿不容易掌握时机,把尿时间长了,孩子的肛门周围压力加大,会对娇嫩的肛门括约肌造成损伤。
局部频繁把便,婴儿会频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门括约肌的韧带相对松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肠黏膜经肛门突出的现象,也就是脱肛。脱肛又会造成婴儿排便时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费力程度,这又容易引发肛裂。中国人痔疮发病率高,与幼时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如果家长频繁地给孩子把尿,会让孩子对大人的指令产生条件反射尿尿,非膀胱充盈刺激括约肌而反射排尿,孩子由于缺乏憋尿的经历,其膀胱括约肌得不到锻炼,会导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频。
1岁半以后,适合进行坐便训练崔玉涛指出,孩子能够接受排便训练的前提是:1.能感到排便到身上不舒服;2.对坐便器和排便产生联系;3.孩子有能力使用坐便器。一般来说,宝宝长到一岁半以后,都能灵活地坐、站、走、蹲、起,这说明他们的肌肉、神经已有了一定的发育,加之宝宝也能听懂大人的指示了,所以此时开始训练坐便如厕比较合适。
可以准备一个适合孩子使用的马桶,当孩子表达便意时,建议他到马桶那儿去处理,但不要催促孩子或期望孩子马上排便,如果孩子做到了,应表扬;如果反抗,不要强求孩子。慢慢地,孩子就会养成如厕的习惯。
需要提醒的是,男孩有段时间开始喜欢站着尿,而且乱尿,或看自己哪次尿得远。这是男宝宝的好奇心所致,父母不要责备,要抓住这一时机引导男宝宝站着尿。
一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把尿
人之所以可以自主排尿,是因为膀胱积存的尿液满了,就会发出需要排尿的信号,这个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大脑负责这个部分的中枢就会下达打开尿道括约肌的信号,信号到达,括约肌放松,完成一次排尿。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玉玮在微博上指出,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而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之一。所以,在此之前,孩子是没有能力完全控制排尿排便的。1岁以前,与其说把尿是训练孩子,不如说是训练家长找到孩子比较容易排尿的时间,比如吃奶后5-15分钟、睡醒后。失败的排尿训练在1岁前比比皆是,后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据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据“被把”这个动作来反射性排尿。比如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晚上不能安睡,非要把一泡尿才能接着睡,甚至白天都不把不尿,只知道因为憋尿而哭闹。
太早把尿,可能造成肛脱、肛裂、尿频太早把尿,不仅不能帮孩子更早建立自主排尿功能,反而危害多多。
对1岁以下的孩子进行把尿训练,如果掌握的时间不对,很容易引起孩子抗拒,反而给以后的如厕训练带来困难。此外,由于把尿不容易掌握时机,把尿时间长了,孩子的肛门周围压力加大,会对娇嫩的肛门括约肌造成损伤。
局部频繁把便,婴儿会频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门括约肌的韧带相对松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肠黏膜经肛门突出的现象,也就是脱肛。脱肛又会造成婴儿排便时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费力程度,这又容易引发肛裂。中国人痔疮发病率高,与幼时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如果家长频繁地给孩子把尿,会让孩子对大人的指令产生条件反射尿尿,非膀胱充盈刺激括约肌而反射排尿,孩子由于缺乏憋尿的经历,其膀胱括约肌得不到锻炼,会导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频。
1岁半以后,适合进行坐便训练崔玉涛指出,孩子能够接受排便训练的前提是:1.能感到排便到身上不舒服;2.对坐便器和排便产生联系;3.孩子有能力使用坐便器。一般来说,宝宝长到一岁半以后,都能灵活地坐、站、走、蹲、起,这说明他们的肌肉、神经已有了一定的发育,加之宝宝也能听懂大人的指示了,所以此时开始训练坐便如厕比较合适。
可以准备一个适合孩子使用的马桶,当孩子表达便意时,建议他到马桶那儿去处理,但不要催促孩子或期望孩子马上排便,如果孩子做到了,应表扬;如果反抗,不要强求孩子。慢慢地,孩子就会养成如厕的习惯。
需要提醒的是,男孩有段时间开始喜欢站着尿,而且乱尿,或看自己哪次尿得远。这是男宝宝的好奇心所致,父母不要责备,要抓住这一时机引导男宝宝站着尿。
夏季如何护理宝宝 早睡早起睡午觉
烦躁、坐立不安...一到夏天,很多孩子就感觉浑身不适,可能是孩子没睡好,情绪上就比较急躁。
夏天白天变长,起得早却睡得晚,孩子开始熬夜,睡眠自然不够,不利于生长发育,还伤身体。
在督促孩子晚上早点睡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睡午觉的好习惯,一般来说午睡时间在30--60分钟以内,睡多了晚上就睡不着了。
睡觉时要注意千万别让孩子对着空调、电风扇吹,很容易感冒的。
把尿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主排尿的功能吗
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而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之一。所以,在此之前,孩子是没有能力完全控制排尿排便的。1岁以前,与其说把尿是训练孩子,不如说是训练家长找到孩子比较容易排尿的时间,比如吃奶后5~15分钟、睡醒后。失败的排尿训练在1岁前比比皆是,后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据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据“被把”这个动作来反射性排尿。比如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晚上不能安睡,非要把一泡尿才能接着睡,甚至白天都不把不尿,只知道因为憋尿而哭闹。
太早把尿,可能造成肛脱、肛裂、尿频
太早把尿,不仅不能帮孩子更早建立自主排尿功能,反而危害多多。
对1岁以下的孩子进行把尿训练,如果掌握的时间不对,很容易引起孩子抗拒,反而给以后的如厕训练带来困难。此外,由于把尿不容易掌握时机,把尿时间长了,孩子的肛门周围压力加大,会对娇嫩的肛门括约肌造成损伤。
局部频繁把便,婴儿会频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门括约肌的韧带相对松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肠黏膜经肛门突出的现象,也就是脱肛。脱肛又会造成婴儿排便时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费力程度,这又容易引发肛裂。中国人痔疮发病率高,与幼时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如果家长频繁地给孩子把尿,会让孩子对大人的指令产生条件反射尿尿,非膀胱充盈刺激括约肌而反射排尿,孩子由于缺乏憋尿的经历,其膀胱括约肌得不到锻炼,会导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频。
1岁半以后,适合进行坐便训练
崔玉涛指出,孩子能够接受排便训练的前提是:1.能感到排便到身上不舒服;2.对坐便器和排便产生联系;3.孩子有能力使用坐便器。一般来说,宝宝长到一岁半以后,都能灵活地坐、站、走、蹲、起,这说明他们的肌肉、神经已有了一定的发育,加之宝宝也能听懂大人的指示了,所以此时开始训练坐便如厕比较合适。
可以准备一个适合孩子使用的马桶,当孩子表达便意时,建议他到马桶那儿去处理,但不要催促孩子或期望孩子马上排便,如果孩子做到了,应表扬;如果反抗,不要强求孩子。慢慢地,孩子就会养成如厕的习惯。
婴儿触觉怎么训练
抓手指训练触觉
方法:妈妈伸出食指,放在婴儿的手心里,让婴儿抓握。等宝宝会抓以后,再把手指小小儿的手心移到掌的边缘,看小儿是否也能去抓。通过训练使婴儿从最初有意识地抓握到手脑协调能力。
触脸颊训练触觉
方法:新生儿觉醒时,妈妈用手指轻轻触摸宝宝的脸颊,当摸宝宝的右脸颊时,宝宝的头会往右侧转过来,当触宝宝的左脸颊时,宝宝的头会往左侧转过来。妈妈可握着宝宝的手,让宝宝触摸妈妈的脸、鼻子、眼睛、嘴巴。通过这样做,可以训练宝宝的触觉能力,也可增进母子感情。
触摸不同物品训练触觉
让宝宝自己触摸不同形状、重量、温度的物体,通过触觉刺激来探索世界,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孩子记忆和辨别。最初可以通过用手去抓水、沙、泡沫、豌豆等来感知物质的粗细。用杯子装同用刻度的物体,比如大米、棉花等,让孩子掂一掂,感受轻重。让孩子自己摸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不同形状的积木等等,这些触觉训练均可开发孩子智力。
一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把尿
把尿,不能帮孩子建立自主排尿功能早把尿,能帮孩子养成定时排尿的好习惯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婴幼儿自主排尿功能要随着神经系统、尿道括约肌等的发育而逐步完善。
人之所以可以自主排尿,是因为膀胱积存的尿液满了,就会发出需要排尿的信号,这个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大脑负责这个部分的中枢就会下达打开尿道括约肌的信号,信号到达,括约肌放松,完成一次排尿。
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而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之一。所以,在此之前,孩子是没有能力完全控制排尿排便的。1岁以前,与其说把尿是训练孩子,不如说是训练家长找到孩子比较容易排尿的时间,比如吃奶后5-15分钟、睡醒后。失败的排尿训练在1岁前比比皆是,后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据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据“被把”这个动作来反射性排尿。比如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晚上不能安睡,非要把一泡尿才能接着睡,甚至白天都不把不尿,只知道因为憋尿而哭闹。
太早把尿,可能造成肛脱、肛裂、尿频太早把尿,不仅不能帮孩子更早建立自主排尿功能,反而危害多多。
对1岁以下的孩子进行把尿训练,如果掌握的时间不对,很容易引起孩子抗拒,反而给以后的如厕训练带来困难。此外,由于把尿不容易掌握时机,把尿时间长了,孩子的肛门周围压力加大,会对娇嫩的肛门括约肌造成损伤。
局部频繁把便,婴儿会频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门括约肌的韧带相对松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肠黏膜经肛门突出的现象,也就是脱肛。脱肛又会造成婴儿排便时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费力程度,这又容易引发肛裂。中国人痔疮发病率高,与幼时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如果家长频繁地给孩子把尿,会让孩子对大人的指令产生条件反射尿尿,非膀胱充盈刺激括约肌而反射排尿,孩子由于缺乏憋尿的经历,其膀胱括约肌得不到锻炼,会导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频。
1岁半以后,适合进行坐便训练崔玉涛指出,孩子能够接受排便训练的前提是:1.能感到排便到身上不舒服;2.对坐便器和排便产生联系;3.孩子有能力使用坐便器。一般来说,宝宝长到一岁半以后,都能灵活地坐、站、走、蹲、起,这说明他们的肌肉、神经已有了一定的发育,加之宝宝也能听懂大人的指示了,所以此时开始训练坐便如厕比较合适。
可以准备一个适合孩子使用的马桶,当孩子表达便意时,建议他到马桶那儿去处理,但不要催促孩子或期望孩子马上排便,如果孩子做到了,应表扬;如果反抗,不要强求孩子。慢慢地,孩子就会养成如厕的习惯。
需要提醒的是,男孩有段时间开始喜欢站着尿,而且乱尿,或看自己哪次尿得远。这是男宝宝的好奇心所致,父母不要责备,要抓住这一时机引导男宝宝站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