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新法
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新法
炎症介质和微循环障碍在轻症急性胰腺炎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阻断炎症介质的作用和改善微循环可降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并提高治疗效果。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的最严重和腹部急性疾病之一,死亡率高。目前采用的药物和手术治疗不能阻止胰腺的自身消化和并发症的发生,也不能防治术后残余胰腺的继续坏死和继发感染。传统的观点认为急性坏死性胰炎病情进行性恶化的原因是由于脂酶进入血循环,但在治疗上应用抑制胰腺分泌和蛋白酶抑制剂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
他们将研究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学改变,二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提高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他们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血液流变学进行了研究,发现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血流变学有明显改变是该病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选用有关药物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可阻断该病不断恶习化的病理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将试验成果应用于临床,通过数十例临床观察,上述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内很快减轻病人的疼痛,缓解病情,使病人免受手术之苦
胆结石的并发症有哪些
1、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结石常见的并发症。
2、由于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或胆囊管,可能会并发急性胆囊炎、胆囊坏疽、胆囊穿孔、腹膜炎等。
3、小的胆囊结石结石易并发急性胰腺炎,甚至是危及生命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4、出现黄疸、发热等症状。引起胆囊与胃肠道内瘘,有时会形成胆石性肠梗阻。还会引起胆囊炎症性息肉。
5、胆囊结石是引起胆囊癌的重要诱发因素。
6、引起萎缩性胆囊炎、慢性化脓性胆管炎、继发胆总管结石,严重的可能会造成阻塞性的黄疸,并发急性化脓性的胆管炎。
重型胰腺炎怎么治疗
胰腺炎的治疗迄今仍是一个难题。非手术治疗怎样才能做到合理的补充血容量,减少并发症等,手术治疗时机怎样掌握,手术怎样实施方为合理。关于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已探讨了几十年。随着对急性胰腺炎变理变化的深入了解,迄今对其治疗已有较为明确的意义: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以姑息治疗为主,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应根据情况予以治疗。前者在急性胰腺中约占 80~90%,后者约占10~20%。但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之间的界限是不能迥然分开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可以转化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 炎,据统计约有10%左右可以转化。因此,对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在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严密观察其病程的衍变。
水肿性胰腺炎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观点已比较一致。但对胰腺局限性坏死的治疗观点尚有所争议。一种意见认为应手术引流,另一种意见认为 可以采取姑息治疗。从一些文献报道和我们治疗中的体会,我们认为对这一类型的胰腺炎亦应手术“清创”。理由是:一方面坏死是不可逆的,而坏死组织难以吸 收,即使可以吸收病程亦很长,长期毒素吸收临床症状如持续腹痛、发烧等经久不退,另一方面在坏死组织中的毒性物质,如血管活性肽、弹力蛋白、磷脂酶A等将 引起胰腺进行性自我消化,病变可能继续扩大,则将导致全身中毒症状进一步加重,以至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而致衰竭。非手术治疗的一些方法,亦是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术前准备。
胰腺炎的非手术疗法合理,应用则大部分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可以治疗,同时也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做了较好的术前准备,非手术疗法包括:防治休克,改善微循环、解痉、止痛,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强重症监护的一些措施等。
重症胰腺炎和急性胰腺炎的区别是什么
一、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伴有脏器功能障碍,或出现坏死、脓肿或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者,或两者兼有。常见腹部体征有上腹部明显的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可以有腹部包块,偶见腰肋部皮下淤斑征(Grey-Tumer征)和脐周皮下淤斑征(Cullen征)。可以并发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障碍,也可伴有严重的代谢功能紊乱,包括低钙血症(血钙<1.87mmoL/L).增强CT为诊断胰腺坏死的最有效方法,B超及腹腔穿刺对诊断有一定帮助。APACHEⅡ评分≥8分。Balthazar CT分级系统≥Ⅱ级。
二、暴发性急性胰腺炎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凡在起病72小时内经正规非手术治疗(包括充分液体复苏)仍出现脏器功能障碍者,可诊断为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病情闪险,非手术治疗常不能奏效,常继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严重度分级
重症急性胰腺炎无脏器功能障碍者为Ⅰ级,伴有脏器功能障碍者为Ⅱ级,其中72小时内经充分的液体复苏,仍出现脏器功能障碍的Ⅱ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属于暴发性急性胰腺炎。
病程分期
全病程大体可以分为三期,但不是所有患者都有三期病程,有的只有第一期,有的有两期,有的有三期。
1.急性反应期:自发病至2周,可有休克、呼吸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和脑病等并发症。
2.全身感染期:发病2周~2个月,以全身细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或双重感染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3.残余感染期:时间为发病2~3个月以后,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营养不良,存在后腹膜或腹腔内残腔,常常引流不畅,窦道经久不愈,伴有消化道瘘。
局部并发症
一、急性液体积聚
发生于胰腺炎病程的早期,位于胰腺内或胰周,无囊壁包裹的液体积聚。通常靠影像学检查发现。影像学上为无明显囊壁包裹的液体积聚。急性液体积聚多会自行吸收,少数可发展为急性假性囊肿或胰腺脓肿。
二、胰腺及胰周组织坏死
指胰腺实质的弥漫性或局灶性坏死,伴有胰周脂肪坏死。根据感染与否,又分为感染性胰腺坏死和无菌性胰腺坏死。增强CT是目前诊断胰腺坏死的最佳方法。在静脉注射增强剂后,坏死区的增强度不超过50Hu(正常区的增强为50~150Hu)。坏死感染的特点是临床出现脓毒综合征,增强CT证实坏死病灶存在,有时可见气泡征。包裹性坏死感染,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虚弱、胃肠功能障碍、分解代谢和脏器功能受累,多无腹膜刺激征,有时可以触及上腹部或腰胁部包块,CT扫描主要表现为胰腺或胰周包裹性低密度病灶。
三、急性胰腺假性囊肿
指急性胰腺炎后形成的由纤维组织或肉牙囊壁包裹的胰液积聚。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假性囊肿少数可通过触诊发现,多数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诊断。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囊壁清晰。
四、胰腺脓肿
发生于急性胰腺炎胰腺周围的包裹性积脓,含少量或不含胰腺坏死组织。脓毒综合征是其最见的临床表现。它发生于重症胰腺炎的后期,常在发病后4周或4周以后。有脓液存在,细菌或真菌培养阳性,含极少或不含胰腺坏死组织,这是区别于感染性坏死的特点。胰腺脓肿多数情况下是由局灶性坏死液化继发感染而形成的。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手术
适应症
早期(发病72小时以内): (1)诊断不能肯定。发病急剧,经检查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但与其他不及时手术治疗有致死危险的急腹症难已鉴别时,应行此手术探查。 (2)用非手术治疗,病情无改善,反而有恶化者。 近期(发病4-14天) (1)诊断不能肯定。(2)病情无改善反而有恶化。 远期(发病15天以后) (1)胰腺脓肿(2)胰腺假性囊肿不能自行吸收(3)坏死区大出血(4)确定有胃或肠坏死(5)有肠娄、胃娄无自行闭合的可能性(6)坏死性胰腺炎原因为胆石病,应对胆石行根治术。
手术效果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凶险的疾病,至今发病原因未明,无论诊断和治疗都相当困难。死亡率相当高。有报导急性坏死出血性胰腺炎若纯非手术治疗,病死率达100%,若积极采取手术辅以治疗给予局部引流、坏死组织清除术或胰腺切除术大大可以减低病死率,可以使病死率减低到25% ̄50%。术后易有感染、出血、肠娄、胰娄等难治的并发症。
禁忌症
对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伴有心、肾、肺功能衰竭者要慎重分析是否是急性坏死胰腺炎或其他急腹症引起,若外科急腹症症状很明显时,仍应积极抓住手术时机,行手术治疗。
麻醉方法
硬膜外麻醉或气管内插管全麻。
麻醉禁忌
病重、体弱者有一定风险
急性胰腺炎分类有哪些
一般情况下,根据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可分为3级:
1、轻度急性胰腺炎(水肿性胰腺炎)无黄疸,亦无下列参数的异常:血糖、血钙、血肌酐和血细胞比容。
2、中度急性胰腺炎(局限性胰腺坏死)轻度黄疸。上述几个参数的异常:血糖升高、血钙下降、血肌酐升高、血细胞比容下降。治疗后病情进一步加重。
3、重度急性胰腺炎(重症,弥漫性坏死性胰腺炎)出现休克、呼吸衰竭、脑病等表现。上述几个参数显着异常。治疗监测下,病情逐步恶化。
对于急性胰腺炎来说,对于其严重程度有一个较为常用的指标,那就是CRP、血糖、血钙、低氧血症。CRP、血糖、血钙、低氧血症作为急性胰腺炎早期判断患者轻重程度的临床指标,对病情的早期预测、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造成加班猝死有什么原因 加班致急性胰腺炎性猝死
长期加班也有可能导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诱发的猝死。对于长期加班的人来说,饿一顿,饱一顿是常有的事,尤其加班到深夜时,肚子饥饿难耐,避免不了暴饮暴食,造成胰脏出血性坏死、外溢,从而引发猝死,所以对家经常加班的人来说,一定要注意一规律的饮食。
急性腹膜炎最主要的症状 原发病史
急性腹膜炎多数有腹腔炎症性疾病,最常见病有急性阑尾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其次有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绞窄性肠梗阻、腹部损伤合并胃肠等脏器破裂、手术污染、妇科急性化脓性炎症或产后感染等,此外还有肠伤寒穿孔、美克尔憩室炎穿孔等。
胰腺炎怎么治疗好得比较快
一、急性胰腺炎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以姑息治疗为主,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应根据情况予以治疗。对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在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严密观察其病程的衍变。对胰腺局限性坏死的治疗观点尚有所争议。
(一)非手术疗法:
大部分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术前准备,非手术疗法包括:防治休克,改善微循环、解痉、止痛,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
1.防治休克改善微循环:
通过CVP和尿量的监测,通过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和尿量、比重的变化进行输液。
2.抑制胰腺分泌:
H2受体阻断剂:如甲氰咪胍(cimetidine)、雷尼替丁(ranitidine)、法莫替丁(farmatidine)等。
3.解痉止痛:
传统方法是静脉内滴注0.1%的普鲁卡因用以静脉封闭。并可定时将杜冷丁与阿托品配合使用,既止痛又可解除Oddi括约肌痉挛。
4.营养支持:
①轻度胰腺炎,又无并发症者,不需要营养支持;②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早期开始营养支持(在血动力学和心肺稳定性允许的情况下);③初期营养支持,应通过肠道外途径,要有足够量的热量;④病人在手术时做空肠造口输供肠饲;⑤当病人的症状、体检以及CT检查所显示的胰腺图像,基本正常后,再行口服饮食,但含脂肪要少。
5.抗生素的应用: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应用抗生素是无可非议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作为预防继发感染,应合理的使用一定量的抗生素。
6.腹膜腔灌洗:
局麻下在脐下腹中线作小切口,置入软而不易折断的硅胶管,而后将硅胶管周围封闭。
7.加强监护:
急性重型胰腺炎的围手术期均应进行加强监护。
坏死性胰腺炎症状
1、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会出现寒战、高热、旗部压痛不减轻或出现包块、腹肌紧张常提示有继发感染或形成脓肿。两侧腹部和腰部有明显水肿或压痛。
2、两侧腰三角区皮肤呈淡蓝色或棕褐色,皮下出血癌斑,提示腹腔内有出血、坏死和血性胶水渗得到腹壁皮下。
3、坏死性胰腺炎的患者则会出现黄疸不断加重的情况,并且还会出现腹水的情况。
4、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或非低血容量性休克。
5、出现呼吸功能不全、顽固的低氧血症。
6、肾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及血清肌酐和尿素氯含量升高。
7、坏死性胰腺炎可能并发胰性脑病,其主要表现为馅妄,并且有时候会出现幻觉、失语以及痉挛或者是癫痫。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情严重,凶险,发展迅速,并发症多,虽经积极的内、外科治疗,至少需要数周后逐渐恢复,目前病死率国内报告为30 .2%—39 .3%,国外报告为20%—60%,少数病例可发生猝死。
上网为什么会猝死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其实也是少出网吧少年猝死的因素之一,由于尽情的厮杀与游戏中,废寝忘食是常有的事情,当真正缓过神来时,发现自己已经饿得不行了,于是开始暴饮暴食,所以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青少年出现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因素之一,从而最终诱发猝死。
坏死性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的10%—20%,胰腺病理改变严重,肿大变硬,腺泡及脂肪坏死,血管出血坏死,脂肪坏死可累及周围组织如肠系膜和后腹膜,病程长的感染后可形成脓肿或瘘管。组织坏死的同时可产生大量血管活性物质,如多肽,缓激肽,组织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内毒素等。临床表现为突发的上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及中毒症状,体征有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血性腹水,麻痹性肠梗阻,脐周或两侧腰部有蓝色瘀斑,早期常出现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少尿、呼吸困难、精神错乱。
后期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腹腔出血、重症感染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CT扫描可发现胰腺肿大,有密度减低区,胰周有积液,CT增强扫描可确定胰腺坏死及坏死范围。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情严重,凶险,发展迅速,并发症多,虽经积极的内、外科治疗,至少需要数周后逐渐恢复,目前病死率国内报告为30 .2%—39 .3%,国外报告为20%—60%,少数病例可发生猝死。
重度坏死性胰腺炎这该怎么有效治疗呢?
一、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科比较凶险的一种疾病,并发症多,治疗很复杂,需综合实力强的医院有经验的医生主诊。有心,脑,肺,肾等多系统的并发症,多观察病情,提前预判并发症的发生,提前做好预防性治疗,劲量降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这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症状可能是高脂血症性的胰腺炎,改善微循环很重要,白蛋白要坚持用,可以促进腹腔渗野的吸收,减少腹腔感染机会。
二、腹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往往在暴饮暴食,或极度疲劳之后发生,多为突然发作,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疼痛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似刀割样。疼痛向背部、胁部放射。剧烈的腹痛多系胰腺水肿或炎性渗出压迫、刺激腹腔神经丛。若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发病后短暂时间内即为全腹痛,急剧腹胀,似向腹内打气样感,同时很快即出现轻重不等的休克。
三、这种病症还需要保守治疗,要做好思想准备,这种病是一项长期战线,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爱,加油。
四、这是可以治好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的10%-20%,胰腺病理改变严重,肿大变硬,腺泡及脂肪坏死,血管出血坏死,脂肪坏死可累及周围组织如肠系膜和后腹膜,病程长的感染后可形成脓肿或瘘管.组织坏死的同时可产生大量血管活性物质,如多肽,缓激肽,组织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内毒素等.
五、坏死性胰腺炎会出现这些症状,皮肤有黄染,休克、脐或腰背部皮肤颜色青紫、水肿和压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的部位,肌紧张的程度和范围,腹部包块、腹水,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腮腺及睾丸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