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打嗝如何按摩治疗 第五步:揉中脘
小儿打嗝如何按摩治疗 第五步:揉中脘
位置:中脘穴位于肚脐直上约4寸处(小儿肚脐与剑突下端连线的中点),为人体任脉上的重要穴位,
操作方法:将小儿平躺在舒适的床上,用手掌根部着力,在小儿的腹部中脘穴处做环形揉动50次。
功效作用:主要可治疗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可通过揉中脘穴来健脾、和胃、止呃。
中医如何按摩可以改善缺乳情况
按摩主穴
1.点揉>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左右乳房各一个穴。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中指点按被按摩者乳根穴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乳根穴约1分钟,再逆时针按揉约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功效:治疗胸痛、胸闷、乳房胀痛、乳汁少、咳嗽、气喘、打嗝不停等。
2.指推>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的交点。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站于一侧,用拇指自下向上推被按摩者膻中穴约2分钟,以胀麻感向胸部放散为佳。
功效:主治胸部疼痛、乳腺炎、缺乳症、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等。
3.掐揉>少泽穴
位置:在小指外侧指甲角根部。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拇指指甲掐被按摩者少泽穴约20秒,然后松开3秒,反复操作10次即可。
功效:治疗乳房胀痛、乳汁少等乳房疾病非常有效。还可治疗头痛、昏迷、咽喉肿痛、高热等病症。
4.按揉>中脘穴
位置: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平躺,按摩者用拇指或中指按压中脘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摩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功效:治疗腹胀、腹痛、腹泻、反酸、呕吐、便秘、产后血虚、食欲不振、乳汁不足等。
5.按揉>足三里
位置:胫骨外侧,在膝眼下方约四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平躺,按摩者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足三里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功效:治疗腹胀、腹痛、腹泻、产后血虚、消瘦、食欲不振、乳汁不足等。
儿童胃疼按摩怎么办呢
中医认为,通过穴位按摩可以缓解胃痛,穴位按摩可起到调整胃的机能、镇痛、降逆气化浊气的养生功效,进而缓解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按摩哪些养生穴位,可快速缓解胃胀胃痛症状。
长按内关穴:
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距离处,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胃胀或者有吃东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觉,按一按此穴,气机调畅就通了。
长按中脘穴:
位于肚脐上正中线4寸,约五横指处。对各种胃痛、食道逆流、打嗝、穿露脐装着凉引起的胃痛以及胃气冲心而感到的胸闷等,治疗效果都非常好。
长按足三里穴:
在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这是强壮穴,力度按大一点,酸麻的经络传感可到脚背。按摩本穴可治一切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
中脘穴及巨阙穴位于胸口(胸部中央前面的凹处),和肚脐连线上。呼气时,轻轻地、慢慢地揉压刺激穴位,可以促进胃肠机能,改善胃痛症状。不过,不宜于饭后刺激。
打嗝怎么按摩缓解 中脘穴
用手掌掌心朝顺时针的方向,以画圆的方式按摩肚脐上方6指幅宽的中脘穴,可有效减缓打嗝,并且能治疗胃酸过多,缓解便秘,腹泻现象,促进肠胃蠕动等。
治疗宝宝呕吐的按摩手法
1.寒吐:喜热恶寒,神疲肢冷,面色苍白,食入不化,吐次多而吐出物少,无酸臭气,朝食暮吐。
(1)推前臂(推三关)
(2) 揉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手法:以拇指端作按、揉法。
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下肢萎软乏力等。
(3) 摩中脘
位置: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脐上约4寸)。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端或掌根按揉叫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叫摩中脘;用食、中二指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下向下推至中脘,称推胃脘。
主治:腹胀,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嗳气,腹痛等。
(4)掐右端正
位置: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际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为右端正。
手法:以左手固定患儿中指,用右手拇指指甲掐或拇指指腹揉右端正。
主治:惊风,呕吐,泄泻,痢疾等。
2.热吐:面赤唇红,发热烦躁,口渴饮冷,吐次少而吐出物多,并有酸馊气味,小便色赤,大便干。
(1)推六腑
(2)清板门:其中从板门推向腕横纹能止泻;从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
(3)运手掌心
(4)推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第七颈椎下方的空隙处)成一直线。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10~20次。
主治:呕吐,项强(脖子发硬),发热、惊风等。
(5)揉涌泉
位置:屈趾足掌心正前方凹陷中。
手法:以左手托住患儿足跟,再以右手拇指向足趾方向推,或用食、中指端揉。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指两手心,两足心与心胸处)烦热。
(6)分推腹阴阳
位置:腹部。
手法: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
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
3.伤食吐:嗳(打嗝)气吞酸,厌食,脘腹胀满,烦躁不安,呕吐之物有酸馊之气味,吐后得安。
(1) 分手阴阳
位置:腕背横纹近小指端为阳池,靠拇指端称阴池。
手法:以两手食指固定患儿掌根之两侧,中指托住患儿手,用两拇指自腕背横纹中间,向两旁分推到阳池、阴池穴,为分手阴阳;自两旁(阳池、阴池)向中间合推到掌横纹处,称合推阴阳。
主治:寒热往来,呕吐食积,腹泻腹胀,痢疾等。
(2)清板门
(3)揉中脘
(4)分推腹阴阳
(5)按揉足三里
小儿打嗝按摩治疗 特效止呃穴位
位置:双眼眼眶壁上缘内侧的凹陷中。
推拿方法:用食指指端按压此处凹陷中,按压时可斜向内上方用力,以小儿感觉到有明显酸胀感,且能够耐受为度。一般按压1-2分钟即可快速止呃。
治疗打嗝的最好方法 最安全的方法
具体做法:拇指按压内关穴(小臂内侧的正中,离腕横纹两寸的位置),与拇指对应,同时用食指按压外关穴(从内关穴穿过胳膊到手臂外侧的对应位置,就是外关穴),力度以感到酸痛为限。通常按压几分钟,打嗝一般就会止住。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位于连接胸骨下端与肚脐的线中间。对于胃脘痛,腹胀,呕吐,打嗝,翻胃,吞酸等症治疗效果较好,可用拇指按压此穴,作圈状按摩100—200次即可止住打嗝。
巨阙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有治胸痛,心痛,心烦,惊悸,咳逆上气,腹胀暴痛,呕吐,打嗝,噎嗝等症的作用,可用拇指按压此穴,作圈状按摩100—200次,对打嗝非常安全有效。
胃下垂按摩怎么治疗 揉中脘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脐上4寸的中脘穴2分钟。
主治疾病: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按摩中脘的正确方法
推揉中脘穴3—5分钟,长期按摩。可以改善黄疸、头痛等。
两手相对,如果另一只手不方便,用一只手也可以,但是一根手指头的力量很弱,不容易点揉到这个穴位,所以至少要用两个手指头,对于胀气,胃痛,可以点击它,点击它会出现酸痛,随后会出现打嗝,用力要大,坚持一般3—5分钟。
伸出双手的食指、中指四根手指,四指并拢,点到中脘穴上,用力向下点,力度以自己能够承受为准,坚持10秒钟,松开,然后再点,再松开,直到症状减轻。
用手掌掌心或掌根,放在中脘穴上,按揉。中医讲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泄,一般是指肚脐周围,此处不必考虑顺逆补泄。
特别提醒:中脘穴孕妇禁止按摩。
按摩上脘的作用与好处
适当的按揉上脘穴,可以起到非常不错的保健功效,对于促进脾胃的健康是有帮助的。
每天按摩上脘穴,可以缓解胃脘疼痛、反胃、胃胀、打嗝、呕吐等症状,因为该穴位直接与胃部有关,胸腹上部的地部经水都聚集在这里,所以只要与胃部有关的疾病,按摩上脘穴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且还对于那些消化不良、虚劳吐血、咳嗽痰多、癫痫等疾病也具有一定的疗效作用。
小儿打嗝按摩治疗 第三步:掐按内关
位置:将小儿伸臂仰掌,内关穴在小儿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处的凹陷中。
推拿方法:用拇指或者食指指端按掐按穴位,进行刺激产生酸胀感,以小儿可以耐受为度,掐按10-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