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腹胀按摩哪里 按揉中脘穴

腹胀按摩哪里 按揉中脘穴

功效:中脘穴为胃经之募穴,具有健脾益气、调理气机的作用,善于行气消胀。中脘位于胃脘附近,按摩中脘还能直接刺激胃部,促进胃蠕动,从而达到行气、排出腹胀气的作用。

位置:中脘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处。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先用食指或中指点按中脘穴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宝宝腹泻的按摩治疗手法

按摩中脘

患儿仰卧,家长用掌心对准中脘穴顺时针摩动1分钟。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

1、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2、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按摩脾俞

患儿仰卧,家长双掌相叠,掌心对准脐部,轻轻按压并施振颤法1分钟,然后双掌突然提起,如此一按一松,反复操作5~10遍。

穴位:脾俞

位置: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用两拇指在两侧脾俞穴上按揉。约按揉1~3分钟。

主治:腹泻,疳积,食欲不振,呕吐,四肢乏力等。

按摩天枢

穴位:天枢

位置:脐旁2寸。

操作:用食、中二指端揉。约揉50次。

主治:腹泻,便秘,腹胀,痢疾等。

按摩足三里

穴位: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按摩解决孩子腹胀问题

腹胀是指胃脘及胃脘以下的整个腹部胀满的一种症状。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腹腔手术术后多出现腹部胀满。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饮食失调,起居无节,湿阻气滞,脾胃虚弱以及瘀血阻滞经脉等原因引起。常见症状为腹部胀满,可见腹部胀大,叩之如鼓,伴有食欲不振,食少饱闷,嗳腐吞酸,恶心呕吐等症。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家长用中指端揉膻中穴50次,然后用掌根直推膻中50次,再分腹阴阳30次。

(2)患儿仰卧,摩中脘5分钟,点揉水分穴1分钟。

(3)按揉足三里穴2分钟。

2.随证加减

(1)食积型: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大便不通,腹痛拒按,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

①揉板门50次,清大肠200次。

②按揉天枢穴2分钟。

(2)痰阻型:腹胀满闷不舒,倦怠乏力,或咳嗽吐痰,痰粘不爽,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

①退六腑300次。

②按揉丰隆50次,脾俞穴1分钟。

(3)脾虚型:腹部胀满,不欲饮食,喜温喜按,气短乏力,大便溏薄,四肢欠温,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补大肠100次,揉板门50次。

②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钟。

③捏脊5~10遍。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用拇指运内八卦100次,推板门200次。

(2)患儿仰卧,家长用大鱼际;顺时针摩中脘5分钟,然后分腹阴阳50次。

(3)按揉天枢、脾俞,足三里穴各1分钟。

生活调理

(1)腹胀是消化系统疾病常伴有的症状和体征,所以按摩时应详细诊察其致病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2)合理喂养,培养小儿正常的饮食习惯。

(3)起居有常。避免寒冷刺激。

腹胀气怎么办快速排气 按摩

功效:天枢是治疗腹胀气的重要穴位。天枢穴为胃经腧穴,具有破气消胀、消积散痞、升清降浊的作用。按摩天枢穴能降上逆之浊气,促进大肠蠕动,排出腹部胀气。

位置:天枢穴位于肚脐两侧约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双手拇指或中指按压两侧天枢穴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并向整个腹部放散为好。

功效:中脘穴为胃经之募穴,具有健脾益气、调理气机的作用,善于行气消胀。中脘位于胃脘附近,按摩中脘还能直接刺激胃部,促进胃蠕动,从而达到行气、排出腹胀气的作用。

位置:中脘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处。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先用食指或中指点按中脘穴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主治腹胀气、腹痛、腹泻、反酸、呕吐、便秘等。

位置:前正中线上,肚脐往上约3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先用食指或中指点按下脘穴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主治腹痛、腹胀气、便秘、腹泻、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男子阳痿、早泄、遗精等。

位置:肚脐直下约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中指指端放于气海穴,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揉至发热时疗效佳。

功效:可缓和消化器官异常所引起的下腹胀气。

位置:关元穴位于身体中心线上,距离肚脐约3指幅下方。

按摩方法:治疗者两手指尖并拢相叠在仰卧患者的下腹部,直到腹部脂肪轻度凹陷,以大“8”字型进行按摩,按揉两分钟即可。


腹胀气快速排气法按摩 按揉下脘穴

功效:主治腹胀气、腹痛、腹泻、反酸、呕吐、便秘等。

位置:前正中线上,肚脐往上约3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先用食指或中指点按下脘穴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慢性胃炎按摩手法 胃寒型胃炎按摩手法

症状表现:胃脘闷胀,疼痛绵绵不已,呕吐清水,遇冷则剧,喜热饮,不思食,四肢发冷,大便溏泻不丑,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

按摩方法:

1.患者仰卧,按摩者坐其侧,以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掌侧并置于患者上腹部上脘处,沿腹部正中线向下点按,经中脘,下脘,水分,气海,关元,曲骨穴止,反复操作5-10分钟,点按上腹部穴位时当有酸胀感,点按水分穴及下腹部为当有酸胀及温热感放射至下肢。

2.患者俯卧,按摩者坐其侧,以一手握拳自背部左侧的肩中俞穴处拳揉1-2分钟,再自大杼穴平高处起向下拳揉,经脾俞,胃俞,肾俞至大肠俞止,反复操作2-3分钟,之后,同法按摩右侧穴位,注意操作时宜着力,移动时宜缓慢,揉动以皮肤微红为度,使患者局部有舒畅,沉重感。


按摩缓解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按摩穴位

按揉中脘穴: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处。

按摩主法:被按摩者平躺,按摩者用食指、拇指或中指按压中脘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按揉2分钟。

按揉下脘穴:前正中线上,肚脐往上约3横指宽处取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用拇指或中指按压下脘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按揉天枢穴:肚脐两侧约3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用拇指或食指或中指按压天枢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并向整个腹部发散为好。

按揉气海穴:肚脐直下约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用拇指或中指按压气海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气海穴约2分钟,或用艾条对准气海穴熏到微微发热,皮肤有红晕为止。

点按关元井穴位: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5等分,从肚脐往下3/5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甩拇指轻轻点按关元穴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低血压按摩图片 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

按摩主治:治疗低血压,贫血,腹胀,腹痛,腹泻,反酸,呕吐,便秘等症。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卧,按摩者先用拇指或中指点按中脘穴1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相关推荐

婴儿腹胀的症状

婴儿腹胀的症状:婴儿腹胀气表现为婴儿腹部充满气体,双腿上提,尖声哭喊。婴儿腹胀怎么办如果宝宝能吃、能拉、没有呕吐的现象、肚子摸起来软软的、活动力良好、排气正常、体重正常增加,那么这一类的腹胀大多属于功能性腹胀,无须特别治疗,可用按摩手法缓解宝宝的不适症状。按摩方法一1、常用手法(1)患儿仰卧位,妈妈用中指端膻中穴50次,然后用掌根直推膻中50次,再分腹阴阳30次。(2)患儿仰卧,摩中脘5分钟,点

养胃的方法

1、按摩中脘穴中脘穴,“中”为中心、中央之意,“脘”为胃部,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心窝与肚脐中央即为中脘穴按摩此穴对胃溃疡、胃炎、胃酸过多、胃下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胃部症状有很好的作用。具体方法:用双手中指、食指、无名指指端同时点按中脘穴,渐渐加力下压,至上腹部有明显胀痛感时,再持续按压1-2分钟;然后,双手搓热,以一手手掌贴于胃脘部,另一手掌面贴于该手手背上,双手重叠

婴儿腹胀如何缓解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1)患儿仰卧位,家长用中指端膻中穴50次,然后用掌根直推膻中50次,再分腹阴阳30次。(2)患儿仰卧,摩中脘5分钟,点水分穴1分钟。(3)按足三里穴2分钟。2、随证加减(1)食积型: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大便不通,腹痛拒按,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①板门50次,清大肠200次。②按天枢穴2分钟。(2)痰阻型:腹胀满闷不舒,倦怠乏力,或咳嗽吐痰,痰粘不爽,

婴儿腹胀按摩手法

按摩方法一1、常用手法(1)患儿仰卧位,妈妈用中指端膻中穴50次,然后用掌根直推膻中50次,再分腹阴阳30次。(2)患儿仰卧,摩中脘5分钟,点水分穴1分钟。(3)按足三里穴2分钟。2、随症加减(1)食积型: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大便不通,腹痛拒按,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①板门50次,清大肠200次。②按天枢穴2分钟。(2)痰阻型:腹胀满闷不舒,倦怠乏力,或咳嗽吐痰,痰粘不爽,舌苔

按摩治疗前列腺增生

治疗方法:按肺俞,点、擦大椎,、擦肾俞,重擦腰骶;拿按内、外关;摩中脘,关元,斜擦少腹;按曲泉,拿阴,阳陵泉,拿三阴交。随症加穴:头昏耳鸣,腰酸胀痛,少治疗方法:按肺俞,点、擦大椎,、擦肾俞,重擦腰骶;拿按内、外关;摩中脘,关元,斜擦少腹;按曲泉,拿阴,阳陵泉,拿三阴交。 随症加穴:头昏耳鸣,腰酸胀痛,少腹以下不适或刺痛,尿频,尿急,尿痛者加:按风池,拿合谷,点按太冲,拿

胃痛按摩哪里见效快 和胃法缓解胃痛

点穴:患者仰卧位,按摩者利于其右侧,先用拇指掐内关;再用中指点中脘穴,继点天枢穴;然后掐按足三里,并点而之,使其产生较强的酸胀感,并上下放散。腹:以胃脘为中心,双手交替按顺时针方向推按摩上腹部约10分钟。推背:患者俯卧,术者用双手拇指从大椎穴沿背部脊柱两侧由上向下直推至三焦俞穴,推而兼之,反复3-5次。点俞穴:最后再用拇指点膈俞,肝俞,脾俞,胃俞穴。

胃口不好按摩这两个穴位有帮助

中脘穴“中”为中心、中央之意,“脘”为胃部,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心窝与肚脐中央即为中脘穴按摩此穴对胃溃疡、胃炎、胃酸过多、胃下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胃部症状有很好的作用。具体方法:用双手中指、食指、无名指指端同时点按中脘穴,渐渐加力下压,至上腹部有明显胀痛感时,再持续按压1-2分钟;然后,双手搓热,以一手手掌贴于胃脘部,另一手掌面贴于该手手背上,双手重叠,顺、逆时针各

肠胃炎按摩什么穴位

1、肠胃炎按摩手三里取穴:位于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用手按就痛之处。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按压手臂的手三里约2分钟。功效: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胃。2、肠胃炎按摩大巨穴取穴:位于下腹部,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四等分,从肚脐往下四分之三点的左右2寸处。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腹部的大巨约2分钟。功效:消食化滞、健脾理气。3、肠胃炎按摩中脘穴取穴:中脘穴在肚脐正中

小儿腹部推拿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小儿腹部常用穴位推拿手法上脘: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用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按上脘1-3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中脘:四指并拢放于患儿中脘,以中脘为中心,顺时针旋摩50-100次,再逆时针旋摩50-100次。天枢:中指与食指分开,按于患儿左右天枢穴处,顺时针旋50-100次,再逆时针旋50-100次。滑肉门:用拇指指腹按滑肉门,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神阙:将手掌置于神阙上,做顺时针回旋摩动,

宝宝腹胀怎么办

(1)患儿仰卧位,家长用中指端膻中穴50次,然后用掌根直推膻中50次,再分腹阴阳30次。患儿仰卧,摩中脘5分钟,点水分穴1分钟。按足三里穴2分钟。(2)患儿仰卧,家长用拇指运内八卦100次,推板门200次。患儿仰卧,家长用大鱼际。顺时针摩中脘5分钟,然后分腹阴阳50次。按天枢、脾俞,足三里穴各1分钟。2、随病症增加按摩(1)食积型: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大便不通,腹痛拒按,舌苔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