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艾灸哪里好 支气管哮喘辩证灸治
支气管哮喘艾灸哪里好 支气管哮喘辩证灸治
哮喘有寒热虚实之别,有发作期和缓解期之分,所以不同类型的哮喘治疗应有区别,艾灸疗法较适用于冷哮和虚哮(脾肺气虚和肺肾两虚),取穴多在背部腧穴和任脉,督脉及阳明经腧穴。
支气管哮喘患者不能吃什么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在过敏因素刺激下,引起支气管痉挛,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加,从而导致管腔狭窄,气道不畅,以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为主症,属于中医学"哮证"范围。从哮喘的发病原因来看,主要有寒邪入肺,饮食偏嗜,脾肾阳虚等。支气管哮喘病多数由过敏因素而诱发,有些过敏体质者,常因吃了鱼、虾、蟹、蛋、牛奶之类的食品诱发哮喘发作。因此支气管哮喘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咸酸甘肥等食物,如:油菜花、黄花菜、虾皮、虾米、带鱼、螃蟹等,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少吃鸡蛋、肥肉等容易生痰的食物。切不可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脾虚则运化不健,停湿生痰,痰阻气道则于呼吸不利,经常偏食辛热肥甘或酸咸食物,久之可酿成痰热上犯于肺,亦能发生本病。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病人平时饮食需注意:饮食宜清淡,少刺激,不宜过饱、过咸、过甜,忌生冷、酒、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宜多食植物性大豆蛋白,如豆类及豆制品等。 多食富含Β-胡萝卜素、维生素C、E的新鲜蔬菜及水果。
支气管哮喘艾灸哪里好
冷哮艾灸
冷哮由感受风寒,邪入肺俞,寒饮内停,痰阻气道而成。症见呼吸气急,喉中有哮鸣声,咳吐清稀黏痰,或兼恶寒发热等表证,苔白滑。
治则:宣肺理气,化痰定喘。
艾灸取穴:主穴取肺俞,风门,列缺,尺泽,丰隆,膻中。喘甚加配穴定喘。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次选3-4个穴位,每穴每日灸1-2次,每次10分钟,4-7天为1个疗程。
2.隔姜灸:每次选3-4个穴位,每穴5-7壮,每日1次,必要时一日灸2次,7天为一个疗程。
脾肺气虚型哮喘艾灸
病人哮喘反复发作,正气虚弱,吐痰清稀而多,同时伴随气虚的一般表现,舌质淡,舌边有齿痕,苔白滑等特点。
治则:健脾益气,培土生金。
艾灸取穴:主穴取太渊,脾俞,足三里,肺俞,定喘,膏肓俞,痰多加丰隆配穴。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每日1-2次,每次1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2.艾炷瘢痕灸:每次选用1-2穴,每穴灸3-7壮,10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肺肾两虚型哮喘艾灸
病人表现为喘促短气,动则气喘,痰清稀而多,自汗畏风,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脑转耳鸣,盗汗遗精,舌质淡。
治则:肺肾双补。
艾灸取穴:肺俞,肾俞,命门,太溪,定喘。咳嗽频繁加天突配伍。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每日1-2次,每次1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2.艾炷无瘢痕灸:每次穴2-4穴,各灸10分钟,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
3.艾炷瘢痕灸:艾炷如麦粒大,每穴5-7壮,10日1次,3-6次为1个疗程。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方法
哮喘病是一种难缠的慢性疾病,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医的调治更胜于西医方法。中医是国华民族的国宝,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中医学这几千年不断进步与发展中,沉淀出了许多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良方。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方法中的一种——针灸治疗法。
体针
取穴:主穴:鱼际、孔最、大椎、定喘;配穴:肺俞、风门、膻中、内关。
操作: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先针鱼际、孔最,如效不显,继针或改用他穴。二穴刺法为以1~1.5寸毫针快速刺入穴内,进针约3~7分,针刺得气后,针尖略向上,强刺激施泻法,最好诱发针感至同侧胸部。亦可接通电针仪,连续波,频率120次/分,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宜。留针20~60分钟。大椎、定喘,平补平泻,留针15分钟,去针后可拔罐或加艾条温灸。余穴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发作期每日1~2次,缓解期隔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疗效:针灸治疗支气管的有效率在69%~98.9%之间。
除此之外,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艾灸法、贴敷、口服中药、食疗等等,小编会陆续介绍给大家。
舌苔厚白艾灸熏哪里 肺俞
属足太阳膀胱经。肺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骨蒸潮热,盗汗,及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荨麻诊,皮肤搔痒症等,适合作为舌苔厚白艾灸选穴。
艾炷灸肺俞穴3-7壮;或艾条灸肺俞穴5-15分钟。
春季请勿忽视哮喘症状
一、胸闷、胸痛: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病人可有胸闷和胸紧的感觉。如果支气管哮喘发作较重,时间较长,可有胸痛,可能与呼吸肌过度疲劳和拉伤有关,突发的胸痛要考虑到自发性气胸的可能。
二、咳嗽、咳痰:
咳嗽是支气管哮喘的常见症状,是由于气道的炎症和支气管痉挛引起的。作为支气管哮喘的前兆症状,一般为干咳,到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咳嗽和咳痰反而减轻,以喘息症状为主。在支气管哮喘发作接近尾声时,支气管痉挛和气道狭窄减轻,大量的呼吸道分泌物需要排出,主要以夜间慢性咳嗽为主。经肺功能检查和吸入激发试验可确诊为支气管哮喘。
三、喘息、呼吸困难:
喘息和呼吸困难是支气管哮喘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在支气管哮喘的先兆症状之后,出现胸闷、胸紧、气短和呼吸困难,喘息往往发作较为突然。由于支气管哮喘是小气道痉挛,会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症状,吸气时间短,呼气时间长,病人感到呼气费力,但有些支气管哮喘病人感到吸气和呼气都费力,在正常人休息时,人们并没有特别地意识到自己正在呼吸。
怎么做好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工作
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人感染上直肠癌,所以在这个环境恶劣,支气管哮喘患者与日俱增的时代,为了大家可以更好的预防支气管哮喘这种疾病,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如何做好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工作,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远离这种疾病。这种病应以预防为主,这点很重要。
一、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本病患者大有好处,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适当选择运动方式。例如:从夏天起坚持冷水洗脸、洗脚甚至洗擦全身;每天坚持慢跑,或打太极拳。
二、呼吸调整:腹式呼吸能增大肺活量,减轻肺部压力。做呼吸操可以加强支气管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强抗病力,防止感染。
三、避免诱发因素:支气管哮喘的发作,与致敏原有密切关系,发作过后,应细心寻找和分析诱发困素,尽可能加以避免。
对于支气管哮喘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一个详尽而符合个体病情的治疗方案,在病情完全控制的基础上,配合耐寒锻炼、体能锻炼和心理治疗,最后达到控制疾病和改善体质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们请专家为大家做的详细介绍,我最希望告诉大家的就是做好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工作真的很重要,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减少患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请大家快快行动起来。
哮喘支气管炎怎么办
哮喘发作是由于支气管内膜肿胀、粘液分泌过多等因素造成空气通道受阻塞,其最明显的病症是呼气时发出似汽笛的高音。临床上表现为发作性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严重时可延续数日或呈反复发作病程,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寒冷空气刺激、病毒和细菌的感染,情绪活动及过敏因素等都可能是哮喘的诱发因素。冬春季节是支气管哮喘的高发时节。哮喘的发作会引起支气管病变而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哮喘的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控制发作,预防复发。一般采用脱敏治疗和支气管扩张剂,主要有拟肾上腺素类药物、茶碱类、抗胆碱能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严重者要首先缓解缺氧、失水、排除并发症,同时做支气管解痉和抗感染治疗,如吸氧、氨茶碱静脉注射、补液纠正失水、用抗生素抗感染、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抑制生物活性递质释放。对慢性反复发作感染型或混合型哮喘,现在可用一种非特异性免疫疗法即注射哮喘疫苗,作用较好。医生和患者共同做好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才是冬春时节做好支气管哮喘的关键所在。
支气管哮喘吃中药行吗 支气管哮喘辩证施治
根据辨病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对本病治疗采取以哮灵汤为基础方,临证时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进行辩证分型,配以相应药物治疗。
哮灵汤组成为灸麻黄,杏仁,地龙,党参,天花粉,冬瓜子,射干,桂枝,紫苏子。
方中以宣发肺气的灸麻黄,配以肃降肺气的杏仁,宣降相合,为平喘的主药;地龙缓解气道的痉挛,使气道通畅,增强平喘的效果,天花粉,冬瓜子利痰,使宿痰爽利排出体外,射干利咽消痰,并善解喉中痰鸣;党参补益肺脾之气,以增强宗气的功能,为治本之品,紫苏子祛痰平喘;桂枝通阳扶卫,诸药配合使气道清肃,宣降有节,宗气旺盛,呼吸保持合缓均匀的状态,自然缓解症状。
春季请勿忽视哮喘症状
支气管哮喘症状发作前通常先是眼睛鼻子发痒、流清鼻涕、鼻塞、打喷嚏,继而出现咳嗽,紧接着胸闷、气喘,这是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症状,下面详细介绍下。
一、胸闷、胸痛: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病人可有胸闷和胸紧的感觉。如果支气管哮喘发作较重,时间较长,可有胸痛,可能与呼吸肌过度疲劳和拉伤有关,突发的胸痛要考虑到自发性气胸的可能。
二、咳嗽、咳痰:
咳嗽是支气管哮喘的常见症状,是由于气道的炎症和支气管痉挛引起的。作为支气管哮喘的前兆症状,一般为干咳,到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咳嗽和咳痰反而减轻,以喘息症状为主。在支气管哮喘发作接近尾声时,支气管痉挛和气道狭窄减轻,大量的呼吸道分泌物需要排出,主要以夜间慢性咳嗽为主。经肺功能检查和吸入激发试验可确诊为支气管哮喘。
三、喘息、呼吸困难:
喘息和呼吸困难是支气管哮喘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在支气管哮喘的先兆症状之后,出现胸闷、胸紧、气短和呼吸困难,喘息往往发作较为突然。由于支气管哮喘是小气道痉挛,会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症状,吸气时间短,呼气时间长,病人感到呼气费力,但有些支气管哮喘病人感到吸气和呼气都费力,在正常人休息时,人们并没有特别地意识到自己正在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