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高血压去医院检查什么 眼底检查

高血压去医院检查什么 眼底检查

检查眼底血管病变能部分反映全身血管的情况,是全身唯一能直接观察动脉血管状态的窗口,一旦眼底小动脉有了硬化,则说明全身动脉的硬化情况,对于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老年人体检前要注意些什么

血压测量。这是必须检查的项目。40多岁之后每年测量1次血压,高血压就容易被发现,有利于早期治疗,防患于未然。防癌检查。人的年龄越大,接触致癌物的几率越多,发生癌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有资料表明,35~50岁年龄组的癌症病死率,已居该年龄组各种疾病死亡的第1位。

心脑血管检查。这是老年人体检的重点。测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诱因之一,血压经常处于高峰,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心电图检查,可了解心肌供血情况、心律失常等。肝、胆、胰腺B超及胸透。胸透可早期发现肺结核、肺癌,常年嗜烟的老年人更应该定期做胸透检查,对无症状的早期肺部肿瘤,这是最佳初筛手段。

检测骨密度。老年人容易骨质疏松,因此50岁以上的男性和45岁以上的女性应进行骨密度检测。前列腺检查。人到中年,由于前列腺开始衰退,结缔组织增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产生病变,中年男士尤其要注意。

眼底检查。不少疾病可通过眼底检查而得以及时发现,如观察视网膜动脉是否硬化,可知全身动脉硬化至脑动脉硬化的程度。中年人应每年检查眼底1次,对近期发生视物模糊并伴有头痛者,更需检查眼底。

妊高症应该注意哪些

1、注意病史及自觉症状: 对于怀孕前患有高血压、慢性肾炎及糖尿的人,在妊娠20周以后出现头晕、头痛及水肿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2、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定期测量血压,并与妊娠前血压相比较,如血压升高,需休息1小时后再测。

3、是否有水肿。如果下肢水肿逐渐向上蔓延甚至超过大腿的水平,应警惕妊高症的可能。

4、尿液检查是否发现蛋白质含量异常的情况。

5、查血:内容包括血液黏度的变化、血液中尿酸和尿素氮的含量等指标,用于判断有无并发症出现。

6、还要检查眼睛,想不到吧?其实很多听起来和眼睛毫无关系的病都要检查眼睛。因为眼底微小血管的变化是妊高症严重程度的标志。

7、心电图检查:看看是否损害到了心脏。

老人养生保健不忘体检

中老年人体检的必选项目

一、血压测量这是必须检查的项目。40多岁之后每年测量1次血压,高血压就容易被发现,有利于早期治疗,防患于未然。

二、血脂检测其目的是检查是否患有高血脂症。故步入中老年后,每年1次的血脂检测不应忽视。

三、防癌检查人的年龄越大,接触致癌物的几率越多,发生癌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有资料表明,35~50岁年龄组的癌症病死率,已居该年龄组各种疾病死亡的第1位。

四、眼底检查不少疾病可通过眼底检查而得以及时发现,如观察视网膜动脉是否硬化,可知全身动脉硬化至脑动脉硬化的程度。中年人应每年检查眼底1次。对近期发生视物模糊并伴有头痛者,更需检查眼底。

五、甲胎蛋白检测检查甲胎蛋白对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准确率达80%~90%,原发性肝癌多见于中年人,故40岁之后,应每年检测甲胎蛋白1次。现患乙型肝炎或曾患乙型肝炎者,则应半年检测1次。

六、前列腺检查人到中老年,由于前列腺开始衰退,结缔组织增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产生恶性病变,中年男性尤其要注意。

高血压分为三期

第一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损害征象。

第二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①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②眼底检查,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③蛋白尿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增高。

第三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①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②心力衰竭。③肾功能衰竭。④眼底出血或渗出,伴或不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⑤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

高血压去医院检查什么 动脉功能检查

是看全身的大、中动脉有没有狭窄和闭塞,因狭窄的部位不同,而表现为血压的异常,如上肢血压比下肢血压高,左右两侧血压相差过大。

人到中年必须要做的六项检查

1、血脂

检测其目的是检查是否患有高血脂症。故步入中年后,每年1次的血脂检测不应忽视。

2、血压

测量这是必须检查的项目。40多岁之后每年测量1次血压,高血压就容易被发现,有利于早期治疗,防患于未然。

3、前列腺

检查人到中年,由于前列腺开始衰退,结缔组织增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产生恶性病变,中年男性尤其要注意。

4、防癌

检查人的年龄越大,接触致癌物的几率越多,发生癌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有资料表明,35~50岁年龄组的癌症病死率,已居该年龄组各种疾病死亡占第1位。

5、甲胎蛋白

检测检查甲胎蛋白对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准确率达80%~90%,原发性肝癌多见于中年人,故40岁之后,应每年检测甲胎蛋白1次。现患乙型肝炎或曾患乙型肝炎者,则应半年检测1次。

6、眼底

检查不少疾病可通过眼底检查而得以及时发现,如观察视网膜动脉是否硬化,可知全身动脉硬化至脑动脉硬化的程度。中年人应每年检查眼底1次。对近期发生视物模糊并伴有头痛者,更需检查眼底。

老年人体检一定要体检的9大项目

1、心脑血管检查

血压测量这是必须检查的项目。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诱因之一,血压经常处于高峰,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40多岁之后每年测量1次血压,高血压就容易被发现,有利于早期治疗,防患于未然。

心电图检查,可了解心肌供血情况、心律失常等,年纪很大,没办法跑活动平板者,建议做个心脏彩色B超;颈动脉B超,可检查出血管是否发生病变。

2、肝、胆、胰腺B超及胸透

肝、胆B超可对肝、胆的形态进行老人体检项目,提前发现是否出现肝、胆肿瘤,或胆囊结石。由于这是一种无创伤检查,所以老年人可进行多次检查。胸透可早期发现肺结核、肺癌,常年嗜烟的老年人更应该定期做胸透检查,对无症状的早期肺部肿瘤,这是最佳初筛手段。

3、查眼底

眼底检查不少疾病可通过眼底检查而得以及时发现,可及早发现老年性白内障、原发性青光眼。如观察视网膜动脉是否硬化,可知全身动脉硬化至脑动脉硬化的程度。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可通过查眼底反映出动脉是否硬化。中年人应每年检查眼底1次。对近期发生视物模糊并伴有头痛者,更需检查眼底。

4、查血糖和血脂

血脂检测其目的是检查是否患有高血脂症。步入中老年后,每年1次的血脂检测不应忽视。肥胖或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人尤应注意此项,特别是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很能说明问题。

5、甲胎蛋白检测

检查甲胎蛋白对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准确率达80%~90%,原发性肝癌多见于中年人,故40岁之后,应每年检测甲胎蛋白1次。现患乙型肝炎或曾患乙型肝炎者,则应半年检测1次。

6、检测骨密度

老年人容易骨质疏松,因此50岁以上的男性和45岁以上的女性应进行骨密度检测。

7、妇科检查或前列腺检查

老年女性即使已绝经,也不能忽视每年一次的全面妇科检查,应增加妇科检查及宫颈涂片检测。人到中老年,由于前列腺开始衰退,结缔组织增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产生恶性病变,中年男性尤其要注意。

8、胃肠镜检查

50岁以上的老人,尤其是老年男性应把其列入体检“补充清单”。胃肠镜检查可发现一些癌前病变,如大肠息肉等,以便尽早清除。另外,通过大便潜血试验还可早期发现消化道疾患及癌症。

9、防癌检查

人的年龄越大,接触致癌物的几率越多,发生癌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有资料表明,35~50岁年龄组的癌症病死率,已居该年龄组各种疾病死亡的第1位。

中年人应该检查什么项目

一、血压测量

这是必须检查的项目。40多岁之后每年测量1次血压,高血压就容易被发现,有利于早期治疗,防患于未然。 二、血脂检测

其目的是检查是否患有高血脂症。故步入中年后,每年1次的血脂检测不应忽视。

三、防癌检查

人的年龄越大,接触致癌物的几率越多,发生癌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有资料表明,35~50岁年龄组的癌症病死率,已居该年龄组各种疾病死亡的第1位。 四、眼底检查

不少疾病可通过眼底检查而得以及时发现,如观察视网膜动脉是否硬化,可知全身动脉硬化至脑动脉硬化的程度。中年人应每年检查眼底1次。对近期发生视物模糊并伴有头痛者,更需检查眼底。 五、甲胎蛋白检测

检查甲胎蛋白对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准确率达80%~90%,原发性肝癌多见于中年人,故40岁之后,应每年检测甲胎蛋白1次。现患乙型肝炎或曾患乙型肝炎者,则应半年检测1次。 六、前列腺检查

人到中老年,由于前列腺开始衰退,结缔组织增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产生恶性病变,中年男性尤其要注意。

相关推荐

眼睛发痒是怎么回事 温馨提示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眼底病变。据统计,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35%~51.3%,病程10~14年者患病率26%,15年及以上者为63%,病程超过20年的患者几乎都会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失明危险。部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人群,医疗技术已无能为力。因此糖尿病只要确诊,就应到眼科医院检查眼底,并保证每年一次检查。患糖尿病5年以上者,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一旦眼前有出现“漂浮物”、“蝌蚪”、“闪光感”或视力下降等出现,要马上就诊。

中老年体检哪些项目比较合适

一、血脂检测,检查是否患有高血脂症。进入中年后,每年1次的血脂检测不应忽视。 二、眼底检查,不少疾病可通过眼底检查而得以及时发现,如观察视网膜动脉是否硬化,可知全身动脉硬化至脑动脉硬化的程度。中年人应每年检查眼底1次。对近期发生视物模糊并伴有头痛者,更需检查眼底。 三、甲胎蛋白检测,甲胎蛋白检查是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常见方法。其准确率达80%~90%,原发性肝癌多见于中年人。所以40岁之后,应每年检测甲胎蛋白1次。 四、中老年人定期进行血液流变性检查,可预防或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用于监测高血

女性体检项目

1.血脂检测 其目的是检查是否患有高血脂症。故步入中年后,每年1次的血脂检测不应忽视。 2.癌症检查 人的年龄越大,接触致癌物的几率越多,发生癌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眼底检查 不少疾病可通过眼底检查而得以及时发现,如观察视网膜动脉是否硬化,可知全身动脉硬化至脑动脉硬化的程度。中年人应每年检查眼底1次。对发生视物模糊并伴有头痛者、糖尿病者,更需检查眼底。 4.甲胎蛋白检测 检查甲胎蛋白对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准确率达80%~90%,原发性肝癌多见于中年人,故40岁之后,应每年检测甲胎蛋白1次。现患乙型肝炎

眼底病变是不是会复发

1、眼底病变是不是会复发 眼底病变是会复发的,眼底病变复发的原因多是因为治疗后期没做好护理工作。 眼底病是一种病种繁多、病因复杂、病情多变的疾病。 对于眼底周边的眼底病早期症状,常常不被病人所发现。当病人感觉到视力下降时,病程可能已经很严重。而对于眼底中央的部位,如:黄斑区、视神经等,一旦发生病变,即可影响视力。 2、眼底病变怎么预防护理 眼底是唯一能用肉眼直接、集中观察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部位, 这些血管可以反映人体全身血液循环的动态以及健康状况。所以,眼底检查不仅是检查眼睛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和

​头晕恶心的原因 主要是这几大因素

1、感冒、胃肠炎、颈椎病、贫血、美尼尔氏综合征、心律失常、休息的时间和质量不好,都可能导致头晕恶心,注意腔隙性脑梗塞、高血压医院检查清楚再说。 2、由于胃肠感冒、血压不稳定、脑供血不足等,最好医院检查血压、脑血流,看是否有脑供血不足或是血压不稳定;胃肠科检查,看是否是由于胃肠感冒或是其它胃肠病变导致的。 3、气血虚、气血不足引起的血液新陈代谢减缓,低气温使血管收缩。 问题持续或严重的话,应往医生处接受进一步检查

白内障术前要做哪些检查

1、全身基础病的控制:白内障是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我们统计,在门诊行白内障手术病人的平均年龄为75岁,他们大多伴有这样那样的全身基础病,这些基础病只要控制合理,即可行白内障手术。 (1)糖尿病:血糖近两周控制平稳,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无酮症酸中毒。 (2)高血压:血压近两周控制平稳,术前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下。 (3)心脏病:心功能2级或以上,心率在50-100次/分钟之间,无严重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等。 (4)脑梗赛、脑出血:原有脑梗赛、脑出血基本控制,神志清楚

老年人要警惕眼底动脉硬化的症状

老年性眼底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典型的信号,而患有老年性眼底动脉硬化的人,大多数都是会有全身动脉血管多有硬化,但是也有一部分的人不一定会有,而对于这种情况患者是需要进一步检查的。但是老年人是需要警惕眼底动脉硬化,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要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戒烟戒酒,同时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能情况紧张,这些都是会加重病情的。同时也会加重老年性眼底动脉硬化加重眼部的疾病。 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分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单纯的老年性生理性动脉硬化,既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

高血压体检哪些项目

一: 高血压患者自觉症状大多均有头痛、头晕、颈部发紧、失眠、疲倦、乏力、心慌等感觉,尤以头痛为常见,但就医时可能症状消失而查不出来,容易给诊断造成困难。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摸脉,弄清脉搏多少与快慢、心跳规律等情况,以便就诊时提供给医生,检查有无心律失常的现象。 二: 心电图检查高血压病人如果血压得不到控制并持续升高,会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如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等,但这些心脏病变化早期自觉症状并不明显,所以要定期做心电图检查。 三: 超声动态血压监测该仪器可以随身携带,不受任何活动限制,并能24小时连

眩晕的检查

1.耳科检查 外耳道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眼震电图、听力检查VEP/BAEP等。 2.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与前庭系统相关的部分、星迹试验、偏指试验、视力和眼底检查。 3.内科其他疾患引起的眩晕检查 更应尽可能做全面体检,如血压、脉搏的测试等。 4.影像与电生理相关检查 头颅CT、CTA,脑MRI、DSA、TCD,心电图,EEG等。 5.血液化验检查 血常规、生化检查

糖尿病患者的不典型症状

1、发病慢 患者可在几个月或几年山才逐渐出现“三多一少”症状,这要取决于患者对疾病的耐受能力和警惕性。对于肥胖病人来讲,由于肾糖阀值高,以致血糖很高时尿糖还是阴性,症状不典型。 2、因其他症状而就诊 由于尿糖浓度增高的刺激,妇女常可出现外阴部瘙痒,因失水后皮肤干燥可出现全身皮肤瘙痒。成年发病名在发病早期,可反复出现低血糖反应,如在饭前出现心慌、多汁、于抖及明显的饥饿感等,进食后才缓解。也有些青少年发病忠者,是因为嘴里有烂苹果味、皮肤脱水干燥,甚至发生昏迷而就诊,实际上已经发生了酮症酸中毒。 3、因出现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