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母亲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性
孕期母亲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性
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研究指出虽然母亲孕后期每日补充400IU的维生素D,对于足月儿血循环中25-OH-D3的影响很小,但是与孕期规律补充的母亲相比,孕期母亲未补充者,新生儿的维生素D很快就降至缺乏的水平,因此早产、双胎更易于贮存不足。
2.日照不足
由于城市生活中高大建筑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寒冷的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没有充足时间的室外活动;或者室外活动时皮肤暴露少;不论是气候、季节、大气云量、纬度、肤色、皮肤暴露都可影响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
3.生长速度快
如低体重、早产、双胎、疾病等因素,婴儿恢复后,生长发育相对更快,需要维生素D多,但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易发生佝偻病。
4.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
因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少,纯母乳喂养,没有充足的户外活动,如不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罹患危险增加。
5.疾病和药物影响
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如婴儿肝炎综合征、慢性腹泻等,肝、肾严重损害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1,25-OH2-D3生成不足而引起佝偻病。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可使体内维生素D不足,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可刺激肝细胞微粒体的氧化酶系统活性增加,使维生素D和25-OH-D3加速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糖皮质激素有对抗维生素D对钙的转运作用。
维生素D对孕妇的重要性
维生素D是类固醇的衍生物,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被称为抗佝偻病维生素。维生素D可增加钙和磷在肠内的吸收,是调节钙和磷的正常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对骨、齿的形成极为重要。
当孕妇缺乏维生素D时,可出现骨质软化。最先而且最显著的发病部位是骨盆和下肢,以后逐渐涉及脊柱、胸骨及其他部位。严重者可出现骨盆畸形,由此可影响自然分娩。
维生素D缺乏可使胎儿骨骼钙化以及牙齿萌出受影响,严重者可造成小儿先天性佝偻病。
为了预防小儿佝偻病,孕妇在孕期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等。
常到室外晒太阳,适当参加劳动。
怀孕后半期和哺乳期妇女应口服维生素D2,发生在低血钙抽筋的孕妇应及时治疗。
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有鱼肝油、鸡蛋、鱼、动物肝脏、小虾等。孕妇只要能正常食用这些食物,就可保证维生素D的供给。
长期大量服维生素D可引起中毒,中毒症状包括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因此,不可过量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
宝宝为什么要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是一种营养素,它虽不供给能量,需要量又极少,但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维生素缺乏会影响生长发育;过量则会引起中毒。一般情况下维生素来源于食物,比如维生素A、B、C 、叶酸等;只有维生素D和烟酸可在体内合成。可合成又受一些条件制约,以至于合成量不足仍需适当补充。宝宝为什么要补充维生素? 新生儿体内的维生素是出生前妈妈帮他贮备好的,一般情况下,前两个月不需要额外补充。
可也有一些情况比较特殊,可能导致孩子不到两个月就出现维生素缺乏。 (1)母孕期不注意补充复合维生素,给婴儿的贮备不足。 (2)孩子早产,该贮存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比如铁)还来不及贮备充足。 (3)孩子出生后乳母偏食,奶中某些维生素供给不足,原有贮备很快消耗殆尽,不及时补充维生素必然会缺乏。所以,在补不补维生素和补多少的问题上也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新生儿期孩子很少晒太阳,而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D的先决条件是皮肤要接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只有这样才能帮助钙的吸收,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这就是孩子出生两周后(15天)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的理由。 较新的研究告诉我们,如果母亲在孕期注意补充钙,孕后期没有腿抽筋等缺钙的表现,哺乳期注意膳食平衡,那么在前4~6个月纯母乳喂养阶段就不用给孩子补钙。因为母乳中的钙和磷比例恰当,钙吸收率高,额外添加钙剂有可能干扰孩子自身钙代谢过程。
而关于维生素D的补充问题我们还不好说完全不补。一方面我们用的是A+D制剂,这里还有补充维生素A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否补维生素D要看孩子户外活动和晒太阳的多少。夏、秋季每日能晒太阳(并非暴晒,指在树阴下活动)两小时者,不必补充维生素D;到冬季再补充,完全来得及。当然已患佝偻病者,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软骨病可以预防吗
1、注意母亲的孕期保健:母亲在怀孕期间应加强营养,多吃些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如鸡蛋、瘦肉及动物肝脏等;并要多晒太阳;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制剂。
2、尽量采用母奶喂养:由于母奶中所含的钙、磷比例适当,使奶中的维生素D及钙均易于吸收,因此,有条件时应尽量让孩子吃母奶。
3、多晒太阳:由于晒太阳既经济、方便又安全,可认为是防治佝偻病的良好措施。一般如每天坚持晒太阳2小时左右,就能满足小儿对维生素D的需要。因此孩子满月后就可以开始晒太阳并且每天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但要注意:夏天晒太阳时最好在树荫下,避免日光直晒;冬天不可隔着玻璃晒太阳,以防紫外线被吸收。
4、必要时及时添加维生素D:小儿每天的维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为400-600单位每天如能保证供给这一剂量,多可预防佝偻病的发生。混合喂养的孩子宜在生后2周开始添加维生素D,家长应仔细计算每天经配方奶或强化奶粉摄入维生素D的剂量后,予以补充;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须补充的剂量。此外,对营养不良、体质较弱及生长发育过快的孩子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以防发生佝偻病。
5、佝偻病的治疗:孩子一旦经医生诊断为佝偻病,应由医生根据佝偻病的严重程度,即轻、中、重度决定给予维生素D的剂量。一般,轻度佝偻病的治疗剂量为每天1000-2000单位,中或重度分别为2000-5000单位及5000-10000单位。对于重度佝偻病也可进行突击治疗。应强调的是上述治疗都应有医生的指导。
佝偻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佝偻病全称叫做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骺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它主要的发病原因有,围生期维生素D的不足,特别是母孕期、孕后期的维生素D的不足,还有像母亲有严重的营养不良、肝肾疾病、慢性腹泻、早产、双胎,都可能使体内的维生素D储存的水平不足。另外日照光线不足,像小孩子长期在室内活动,阻挡了日光,因为玻璃紫外线是不能够透过的,紫外线有助于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如果长期在室内活动,他没有接受紫外线的照射,也会影响维生素D的水平降低。第三是生长速度过快。第四就是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还有一些疾病的影响,像胃肠道或肝胆疾病,是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的。
如何预防佝偻病
1、注意母亲的孕期保健:母亲在孕期里,需要加强营养,平时多补充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如鸡蛋、瘦肉及动物肝脏等,同时也要注意适当晒太阳,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制剂。
2、母奶喂养:母乳不仅含有抗体,能提高宝宝身体免疫力,同时,母乳中所含的钙、磷比例适当,使奶中的维生素D及钙均易于被宝宝吸收,减少宝宝患佝偻病的可能性。
3、适当晒太阳:晒太阳用于防治佝偻病既经济又有效。一般如每天坚持晒太阳2小时左右,就能满足小儿对维生素D的需要。因此孩子满月后就可以开始晒太阳,并且每天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但要注意:夏天晒太阳时最好在树荫下,避免日光直晒;冬天不可隔着玻璃晒太阳,以防紫外线被吸收。
4、补充维生素D:小儿每天的维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为400-600单位每天如能保证供给这一剂量,多可预防佝偻病的发生。混合喂养的孩子宜在生后2周开始添加维生素D,家长应仔细计算每天经配方奶或强化奶粉摄入维生素D的剂量后,予以补充;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须补充的剂量。此外,对营养不良、体质较弱及生长发育过快的孩子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以防发生佝偻病。
孕期要补充哪些维生素 补充维生素D
孕妇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以促进胎儿骨骼发育,预防孕妈妈骨质疏松,由于孕妈妈要给胎儿发育提供钙质,以及提供乳汁中的钙,体内会流失大量的钙,需要通过补充维生素D来协助钙的合成,但需要注意的是,孕妈妈补充维生素D和钙不宜过量,补充过量反而会造成胎儿心脏瓣膜综合症,宝宝出生后肺动脉和主动脉狭窄,影响智力。
含维生素D的食物: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比较少,动物性食物是非强化食物中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含脂肪高的海鱼和鱼卵,动物肝脏,蛋黄,奶制品中含有较少量的维生素D。
婴儿补充维生素d的作用
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提高肌体对钙、磷的吸收;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并通过肾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所以当维生素d缺乏时,宝宝可患与缺钙同样的佝偻病,出现枕秃、方颅、鸡胸、"O"型或"X"型腿,因此,及时为宝宝补充维生素d有助孩子幼儿时期的吸收,对宝宝调节钙代谢、促进钙吸收和骨组织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孕妇必须的营养素介绍
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包含八种不同的维生素类型,其每种维生素对胎儿和母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族维生素可以有效促进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另外,它还参与人体内各种物质的新陈代谢。孕期母亲补充B族维生素是必不可少的。
铁和叶酸
铁和叶酸这两种营养素的缺乏会使胎儿的神经系统和大脑受到严重的损伤。而且还会使孕妇产生贫血等症状,引起难产、流产、早产等意外情况。从营养角度来说,铁和叶酸一起补充的效果最好。
优质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最主要的组成组分。它不仅能有效地抗疲劳和免疫调节能力,还能增强与人体血管、皮肤、肌肉的弹性。蛋白质有利于母亲的顺利分娩并减轻疼痛。优质的蛋白质可从豆类食品或奶制品中摄入。
出现佝偻病的原因有哪些
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研究指出虽然母亲孕后期每日补充400IU的维生素D,对于足月儿血循环中25-OH-D3的影响很小,但是与孕期规律补充的母亲相比,孕期母亲未补充者,新生儿的维生素D很快就降至缺乏的水平,因此早产、双胎更易于贮存不足。
2.日照不足由于城市生活中高大建筑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寒冷的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没有充足时间的室外活动;或者室外活动时皮肤暴露少;不论是气候、季节、大气云量、纬度、肤色、皮肤暴露都可影响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
3.生长速度快如低体重、早产、双胎、疾病等因素,婴儿恢复后,生长发育相对更快,需要维生素D多,但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易发生佝偻病。
4.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因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少,纯母乳喂养,没有充足的户外活动,如不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罹患危险增加。
5.疾病和药物影响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如婴儿肝炎综合征、慢性腹泻等,肝、肾严重损害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1,25-OH2-D3生成不足而引起佝偻病。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可使体内维生素D不足,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可刺激肝细胞微粒体的氧化酶系统活性增加,使维生素D和25-OH-D3加速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糖皮质激素有对抗维生素D对钙的转运作用。
那些情况维生素D缺乏
早产的宝宝;很少外出,接触阳光少的宝宝;深色皮肤的宝宝;喝奶少的宝宝;有一些特殊疾病的宝宝,如囊性纤维化或乳糜泻的宝宝。家长如何确保宝宝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直接补充维生素D是确保宝宝摄入足够维生素D的最佳途径,维生素D的剂型有胶囊型,也有液体。宝宝需要补充多少维生素D?专家推荐宝宝从出生后数天就可以补充维生素D400至600个单位,至于宝宝需要补充多少维生素D,什么时候需要补充,需要补充何种剂型,家长最好和儿科医生商量后再决定,因为宝宝的吃奶及饮食情况不同,需要的剂量也不同。需要检测宝宝的维生素D水平吗?有无检测手段?一般情况下是没必要检测的,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要求做维生素D检测,抽血就可以检测宝宝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宝宝可以从哪些饮食中摄入维生素D?
下列饮食中维生素D的含量是比较丰富的:配方奶粉,奶,酸奶,橙汁;加了维生素D的米粉或米糊;鱼肝油;鲑鱼或鲭(鱼)。
太阳光通过照射宝宝皮肤也可以合成部分维生素D,所以经常的户外活动在宝宝锻炼的同时也得到了维生素D。
我们往常老是处处都想许多知道不知道的人诉苦,说宝宝是缺钙怎样的,却没有想到缺钙是表象,缺少维生素D才是致病的底子要素在里面的。这个维生素D但是个好东西啊,人体要是缺了它,就会的许多不可思议的病症出来,也没有啥好的手法去治疗它,这就说明晰我们平常需求与房东重要性之地点了啊,那么,我们为一点办法就是去给心爱的宝宝去补足这个维生素D,至于从何种管道去罗致养分,我的文章写得很是详细了,母亲们能够放心店去研讨一会儿了。
宝宝怎么补钙 钙、磷、维生素D的相互作用
钙质是身体所需矿物质之一,其中99%是存在于骨骼与牙齿内,而另外1%的钙质则会以游离钙的状态在血液里发挥调节的作用,如与蛋白质结合、调控电解质、心脏收缩、肌肉收缩、神经传导、平衡电解质、代谢等维系人体生理运作的机能,如果此作用之钙质不足,自然就会从钙质含量最高的骨骼或牙齿里偷渡出来,而在成长过程中骨骼与牙齿的坚固性、大小就会受到影响。
钙质进入人体后并非马上被利用,磷与维生素D是促进肠胃完整吸收钙质的重要推手,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它们的重要性。当阳光照射并进入人体内与肝脏、肾脏作用,转换成促进钙质吸收的活化性维生素D3,因此被称为「阳光维他命」。近年来,国内开始引进维生素D补充剂,基于哺喂母乳的妈咪本身可能也很少晒太阳,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必然偏低,宝宝当然也无法透过母乳足量摄取,而国健署鼓励喝母乳的宝宝可以额外再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获得维生素D最简单、快速的办法,就是以宝宝的舒适为前提,多到户外活动、享受日光浴。
你真的懂给孩子补维生素D吗?
维生素D对孩子有什么作用呢?
维生素D是关系到儿童骨骼健康以及各系统发育的一个重要营养元素。正确补充维生素D对儿童是大有益处的。尤其是2岁以内和青春期儿童,由于处于生长高峰,因此更应该补充维生素D。而对于一些患有胃肠慢性疾病,长期服用药物,如抗癫痫药、抗真菌药物等特殊儿童,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调整维生素D的剂量。
怎样知道孩子的维生素D水平正常吗?
目前25-羟维生素D的检测已经较为普遍,它是反映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一个较稳定产物。而它的评判标准,目前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基本有了一定的共识。美国儿科学会定义: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50nmol(20ng/ml)为足够,30-50nmol/L(12-20ng/ml)为不足,<30nmol/L(12ng/ml)为缺乏。也有部分专家较为认同内分泌协会的定义,>75nmol/L(30ng/ml)为足够,52.5-72.5nmol/L(21-29ng/ml)为不足,<50nmol/L(20ng/ml)为缺乏。
孩子纯母乳喂养,需要补充维生素D吗?
儿童维生素D缺乏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依旧较为普遍。因此,各国儿科权威机构都建议孕晚期母亲及儿童额外补充维生素D。目前推荐1岁以内婴儿每天应补充维生素D400IU,1-18岁儿童为每天600IU。母乳中的维生素D的含量相较于现在的配方奶粉更低,因此,更加需要补充维生素D。
孩子吃了维生素D就一定够了吗?
人体的维生素D仅一小部分是经过饮食摄入的。而90%以上是通过日光照射经皮肤转化而来的。因此,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应该辅以适量的户外活动,尤其是冬季。另外,日光照射的时候,玻璃、衣服、防晒霜的使用等等,都会明显减少维生素D的产生,在保证孩子不晒伤的情况下,应当尽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