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酸标签需要再次关注
反式脂肪酸标签需要再次关注
消费者可能会检查营养成分标签上的反式脂肪酸,但是一个新研究认为这些标签可能没有讲出反式脂肪酸的全部事实。
该研究分析了美国大量的受欢迎袋装食品的营养成分标签。
作者发现,虽然有些产品每一份都标示着0克反式脂肪酸,它们以部分氢化油的形式包含着一些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通常存在于部分氢化油中,增加胆固醇水平并导致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风险的增加,美国心脏学会在其网站上解释道。
并且,根据由纽约城市健康和心理卫生部门的珍妮弗·克拉泼领导的这项新研究的作者们的说法,美国厂家被允许将每份含有0到0.5克之间反式脂肪酸的产品标记为0克。
研究作者想要探索美国多少畅销食品含有部分氢化油。
为了这个目的,克拉泼及其团队使用了美国国家减盐行动包装食品数据库,它有着美国各种各样食物产品的信息,包括冷冻食品、零食和焙烤食品。
作者从该数据库考察了4,340种食品的营养成分标签和成分信息。
克拉泼及其团队发现,尽管84%的产品标了含有0克反式脂肪酸,但是在他们的成分列表上写有部分氢化油。
“这个标签引起了担忧,因为消费者在营养成分标签上看见0克脂肪酸,所以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摄入了反式脂肪酸。”研究作者写道。
这个研究于8月28日发表在《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
本研究作者使用的数据库有多个资金来源,包括WK Kellogg和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
食物营养师不乐意购买这些食品
食物营养师不乐意购买这些食品
人工甜味剂。
为了满足糖尿病人或节食人群对低热量的需求,很多食品会添加人工甜味剂以代替蔗糖。人工甜味剂虽然零热量,但由于其甜度远超蔗糖甚至高达700倍,并且零热量无法满足大脑对能量的需要,反而会让人渴求并吃进更多甜食,适得其反。最新研究显示,人工甜味剂会加大罹患2型糖尿病风险。
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日益为人们熟知,食品添加反式脂肪酸的目的是延长商品保质期,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增加心脏病风险,需要提醒的是,很多食品配料表上有氢化植物油或人造奶油、起酥油,则即使标签上注明反式脂肪含量”0“,仍含有微量的反式脂肪。
焦糖色。
焦糖色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用于给食品着色。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已表示低含量焦糖色不会危害健康,但焦糖色的安全性在国外仍有争议,焦糖色虽然只是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潜在致癌性,但仍建议一些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尽量避开。
糖。
糖是人体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但若摄取过量,同样会带来蛀牙、肥胖、糖尿病,加快人体衰老等问题。食品标签上如果糖排在前三位(不管哪种糖),则意味着该食品含糖量高,少吃为妙。
高果糖玉米糖浆。
食品添加高果糖玉米糖浆是“高糖食品”的明证,高果糖玉米糖浆的添加不限于苏打水、含糖饮料等饮品,在一些面包、饼干、番茄酱和沙拉酱里都能发现其踪影。
味精。
味精又名谷氨酸钠,本身是一种钠盐,味精吃多了会导致盐摄取量超标,对心血管健康有害无益。抛开这点,日本弘前大学动物实验发现,摄取过多味精的小鼠视网膜有明显变薄现象。
西点不要在饭后吃
简要内容:多项研究证实,反式脂肪口感类似天然黄油,却比它有毒几百倍。它属于异常脂肪酸,会干扰身体的正常代谢,增加坏胆固醇,减少好胆固醇,从而增加肥胖、心脏病、糖尿病、老年痴呆和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危险。
提示一
了解概念明确危害
什么是反式脂肪?专家介绍,植物油被氢化后变为氢化植物油或部分氢化植物油,危险的“反式脂肪”正是被氢化的植物油带来的。在人工催化加氢之后,植物油中的天然不饱和脂肪酸大部分变成了饱和脂肪酸,并失去天然的顺式结构,产生逆式的“反式脂肪”,它方便、美味、便宜,能延长西点保质期、改善口感。
多项研究证实,反式脂肪口感类似天然黄油,却比它有毒几百倍。它属于异常脂肪酸,会干扰身体的正常代谢,增加坏胆固醇,减少好胆固醇,从而增加肥胖、心脏病、糖尿病、老年痴呆和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危险。膳食中的反式脂肪越多,冠心病的死亡率越高。而反式脂肪主要存在于以氢化植物油为油脂的焙烤食品、西点、甜点、冷饮、奶茶等食品中。
提示二
读懂标签 揭开面纱
不过,即使是西点中富含反式脂肪,厂家也不会在标签上明确写出里面含有反式脂肪,消费者需要通过辨明其中的油脂种类把反式脂肪“揪出来”。
建议在购买西点时先仔细读食品标签,如果看到配料表上有以下油脂种类,则意味着其中可能存在反式脂肪,尽量不要购买: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如部分氢化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等)、精炼植物油和精炼油脂(因它们中包括部分氢化植物油)、酥油、起酥油、植物奶油、植物脂肪、人造奶油、人造黄油、麦淇淋。此外,还有植脂末和奶精也需要警惕,因为它根本不是奶的精华,其主要成分依然是氢化植物油,其所含的饱和脂肪酸比猪油还多。
专家还提示,按照相关法规,西点中的配料遵循从少到多的种类排列,以上原料在配料表上的排名越靠前,就意味着反式脂肪的含量越高。
提示三
选择好西点 避开“坏西点”
在使用了反式脂肪的前提下,各种西点的反式脂肪含量因其种类不同也是有差异的,选择时要留个心眼。
专家提示,购买时尽量选择以天然黄油和天然植物油为油脂的,而在西点的种类上,尽量避免选择曲奇和丹麦面包、起酥面包、酥皮点心,因为这类西点的油脂含量最高。尤其丹麦面包要加入大量油脂才能形成特殊的层状结构、变得酥脆,其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也几乎是最多的。
而表皮干硬、卖相朴实的全麦面包、杂粮面包,以及含糖和油都较少的苏打咸饼干则是相对较健康的西点,例如法式法棍面包和俄式全麦大列巴,它们的营养价值高一些、油脂相对低。对于蛋糕,则是不含油的天使蛋糕和使用色拉油的戚风蛋糕较健康。
专家还提示,即使是以天然植物油、天然黄油制作的西点,也并非就对健康无害,因为天然黄油虽然是维生素AD的极好来源,但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60%以上,终究只是脂肪而已。而天然植物油如果添加过多,也会致使肥胖。
提示四
少吃西点 吃得“聪明”
越不健康的东西越美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肯定无法做到与那些使用了反式脂肪的西点完全划清界限,对此,专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弥补的小窍门。
范志红建议,对于那些能看出使用了反式脂肪的饼干、曲奇、蛋糕、酥皮面包等西点,成年人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儿童不要超过25克。买西点时不要一买一大堆,买一点尝尝美味即可。
而吃过之后,建议喝一些茶或水,不但能增加饱腹感,还能降低油腻感。而且最好配合低脂、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来平衡,降低反式脂肪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可多摄入B族维生素、各种蔬菜、不太甜的水果、粗粮粥等。
还要记住的是,西点不要在饭后吃,而是在饭前吃,这样能相对避免过量、降低危害。
滚油烧菜好油易变坏
这种叫做反式脂肪的“坏脂肪”,自然存在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肉和奶中。方仕介绍,生活中接触到很多反式脂肪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由植物油经氢化技术处理后产生。通常被制成人造黄油或人造奶油,其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可达到50%。
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烹饪食物用油中包括大量的脂肪。而你知道吗,脂肪也有好坏之分,其中,反式脂肪就是一种坏脂肪,可能阻塞动脉、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而我们平常如果采用了错误的烹饪方式,原本有利健康的好脂肪,也会变成坏脂肪。
坏脂肪损害心脑血管
没错,脂肪分好坏,好脂肪(如顺式脂肪、不饱和脂肪)有助于新陈代谢,是身体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而反式脂肪(又名反式脂肪酸)则是不折不扣的坏脂肪。国外研究显示,反式脂肪可能提高人体内“坏”胆固醇水平、阻塞动脉、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风险。
不仅如此,反式脂肪对孩子也有不良影响。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方仕介绍,胎儿通过胎盘,新生婴儿通过母乳均可以吸收反式脂肪酸,影响孩子对好脂肪的吸收。同时,反式脂肪酸还会对青少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另有研究指出,反式脂肪酸还会减少男性荷尔蒙分泌,对精子产生负面影响,中断精子在身体内的反应。这可是影响后代的大事件啊。
面包的坏脂肪多
这种叫做反式脂肪的“坏脂肪”,自然存在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肉和奶中。方仕介绍,生活中接触到很多反式脂肪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由植物油经氢化技术处理后产生。通常被制成人造黄油或人造奶油,其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可达到50%。
而我们常吃的像面包、饼干、奶油蛋糕等食物,就含有反式脂肪。“因为这种脂肪熔点高、稳定性好,能使食物更香,并延长保存期。”方仕说。
高温加热好油变坏油
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用来烹饪食物的多为植物油,它里面含有的反式脂肪很少。但是,经过不恰当的烹饪方式,其中好脂肪变成有害的反式脂肪会大幅度地上升。
方仕介绍,油温过高会产生反式脂肪。比如,经过高温油煎油炸的食物,比如南瓜饼、炸鸡块、油条等就含有反式脂肪。而如果同一份油反复使用,也会产生反式脂肪。
这提醒大家,烹饪时油温别过高,使用过一次的油坚决倒掉,千万不要循环使用,免得危害健康。
不是绝对禁止不吃
方仕介绍,在国外,对反式脂肪有明文限定:一份食物中的反式脂肪不超过总脂肪含量的2%。而我国在反式脂肪的用量上没有明确限定。那些美味的蛋糕、饼干我们平时不可避免地会食用。方仕说,国外一般规定把此类脂肪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2%,对健康就没那么重的危害了。而我们日常无法衡量到底摄入了多少反式脂肪,那么,对待这些食物不能贪多贪食和以奶油面包、饼干等为一天的主要食物了。
识别反式脂肪的“马甲”
看食物标签可以判断食物的成分。可我国目前没有强制法令要求在食物上标明 “反式脂肪”。所以,市面食品直接出现“反式脂肪”字样的几乎没有。
方仕介绍,如果食品标签中以下成分,同样代表含有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
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氢化脂肪、部分氢化脂肪、植物性酥油、起酥油、人造牛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等。
奶酪棒有反式脂肪酸吗
建议根据产品食物配料表来判断。
反式脂肪酸就是从化学结构上讲氢离子在碳链两侧的脂肪酸,如果配料中含有“人造奶油”、“起酥油”、“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氢化脂肪”、“氢化菜油”、“固体菜油”、“酥油”、“人造酥油”、等字眼,那么该食品大概率含有反酸脂肪酸。而奶酪棒是以牛奶和芝士为原料制作而成,有些奶酪棒在制作时会加入一定的添加剂,所以奶酪棒当中具体有没有方式脂肪酸要根据配料表来选择,如果担心吃到反式脂肪酸食品的话,建议在购买前仔细检查配料表。
人造奶油的安全性
人造奶油是焙烤食品、冰淇淋等食品的原料。人造奶油中含有反式脂肪,吃多了对身体有害,人造奶油食品,少吃为妙。人造奶油适量食用是可以的,但不能过量,过量会提高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动脉阻塞硬化,以及糖尿病、乳腺癌和老年痴呆症等疾病。
美国每年约有3万人死于反式脂肪食物,星巴克已经在美国逐步停用反式脂肪,纽约已经全面禁售反式脂肪食品。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膳食中反式脂肪酸的最大摄取量不应超过总能量的1%。也就是说,如果按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能量2000千卡来算,则每天摄入反式脂肪酸不应超过2.2克。
根据中国CDC发布的相关管理信息,中国政府一直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平衡膳食,倡导减少总脂肪及反式脂肪酸摄入。
卫生部2007年出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食用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总脂肪摄入量要低于每天总能量摄入的30%;建议中国居民“远离反式脂肪酸,尽可能少吃富含氢化油脂食物”。
卫生部2007年12月出台《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规定反式脂肪酸含量可以标示在“脂肪”下面,当反式脂肪酸含量不超过0.3克/100克食品时,可标示为“0”或声称“无”或“不含”反式脂肪酸。
此外,卫生部2010年4月发布的GB10765《婴儿配方食品》明确规定,原料“不应使用氢化油脂”,且终产品中“反式脂肪酸最高含量应小于总脂肪酸的3%”;在GB10767《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GB10769《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10770《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中,也明确规定原料“不应使用氢化油脂”。
减肥餐里的误区
误区一:“清淡”、“低脂”并不等于低热量
一看到“清淡、低脂”的字样,很多消费者就觉得此类产品可以放心敞开肚子食用。其实不然,康宝莱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苏珊·鲍尔曼博士告诉我们,经专业检测,大部分的“清淡、低脂”产品并不一定低热量。而国家在标签法中也对“低脂、低热量”有详细的定义,“低脂”代表每100克食物的脂肪含量等于或少于3克,而“低热量”则代表每100克食物内含有少于40卡的热量。比如普遍标有“低脂”的优酪乳,它脂肪含量较低,但内含的糖分所产生的热量,几乎等于5颗半方糖的热量。从字面上看,它确实符合“低脂”的标准,但是其低脂所带来的热量远远超出通常我们观念中的“低脂=低热量”。不仅如此,有些时候“清淡”一词也会指产品淡味、浅色或松软的质地而并是“低脂”更不是“低热量”,当您对此掉以轻心时,您就掉入了商家的“陷阱”之中。所以我们必须用一双慧眼去看清标签上的这些参考信息。
误区二:“无脂”和“无糖”不是没有脂肪没有糖
有些人可能会问“有些食品上贴上无脂是不是真的不含脂肪呢?”其实不然,据规定,每份食物中脂肪少于半克的产品均可贴上“无脂”标签,。所以所谓的无脂,其实只是脂肪含量较低而已,“脱脂”牛奶、“无糖”乌龙茶或花茶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无糖和无脂一样,每份食物中糖分少于半克的产品也可以贴上无糖的标签。
误区三:“无反式脂肪”的脂肪含量并不低
现在贴着“无反式脂肪”的标签的食品也不少,从科学角度来看,我们把脂肪分为“饱和脂肪”与“不饱和脂肪”。“饱和脂肪”因其会使人体胆固醇过高往往不利于人体健康,相反“不饱和脂肪”一般不会引起这点。但是“反式脂肪”虽属于“不饱和脂肪”,但其化学结构特殊性常常会引起动脉硬化,血栓等问题。出于健康的考虑,食品制造商都在争先恐后地去除他们大部分产品中的反式脂肪,但在有些情况下,他们用饱和脂肪代替反式脂肪,可显,其最终结果是“换汤不换药”的。如同糖分一样,每份食物中“反式脂肪”少于半克的食品可贴上“无反式脂肪”标签。一些诸如薯片、曲奇、烘烤等精加工食品,厂商往往会在包装上印有醒目的“无反式脂肪”的字样,但是其背后可能意味着更多的“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因此您在购买这类食品时不止要注意它的脂肪含量还要注意您的健康。
下几点建议:
建议一:坚持食用原味食品。
原味食品没有很多脂肪,而且比很多的低脂、低糖的食物更健康诸如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相反有些低脂的食品含脂并不低,例如在有饼干或糕点等焙烤制品的情况下,无脂食品常常比常规食品具有更多糖分— 每份食物中的热量无真正差别。所以想减肥的人可以多吃些原味食品,它脂肪含量少而且不贵。
建议二:多比较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您决定之前,请将无脂型食品与标准食品进行比较,比较下食品的成分表,思量再三,最好食用些几经推荐的食物,我们必须有一双慧眼去看清标签上的无脂、无糖这些参考信息,相信您一定能够享用到真正不会让人心感愧疚的小吃和甜品。
建议三:吃喝有度
凡事都得有个度,一些消费者认为脂肪含量少的食物可以多吃点。但事实上,许多食品生产商通过添加了人工调味剂达到了低脂的标准。但是,这些人工调味剂往往会抑制脑部发出饱腹的信号,因此人们会觉得自己在吃这些食物时总没有吃饱致使我们吃的更多。一个人狼吞虎咽地吃足够多的这类食品也会增加热量摄入量。
当然,有些食品并不是“没有”特殊成分,只是比常规产品少一点。按照25%或以上的比例降低脂肪等营养素,标签就可标榜“已降低”或“少量”或“较少”的字样——如“已降低热量的沙拉酱”或“比常规沙拉酱的热量少60%”。
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告诉记者,20世纪初,欧洲的化学家发现,植物油经过氢化后,可塑性和口感更好,并且稳定性提高,能延长存放期。1910年,氢化植物油开始大量上市,被称为“植物奶油”、“人造黄油”。但是,植物油在氢化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于是,随着植物奶油的普及,反式脂肪酸大量出现在食物中。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反式脂肪酸会降低血液中“好胆固醇”的含量,而使“坏胆固醇”升高,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患病危险。美国研究人员认为,大量摄取反式脂肪酸会加快认知功能衰退,引发老年痴呆。我国一项涉及20个城市的调查也表明,如果以每天摄入0.5克反式脂肪酸为基础,每增加0.1克反式脂肪酸,心血管病的发生率会增加1倍!
从2003年开始,丹麦、美国、加拿大、荷兰、法国、瑞典等国都开始限制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荷兰、法国、瑞典等国要求,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必须控制在5%以下。2008年7月1日起,美国纽约勒令餐饮业完全封杀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
目前我国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状况如何呢?前不久,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研究员赵霖和福州大学教授傅红完成了一项调查。他们选取了2005—2009年市场上52个品牌共167种食品,对其所含油脂、反式脂肪酸的种类、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87%的样品含反式脂肪酸,包括所有奶酪制品,95%的“洋快餐”、蛋糕、面包、炸薯条,90%的冰淇淋及80%的人造奶油、71%的饼干。其中大部分食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超过2%,有的超过5%。
马博士谈:美国为啥要禁反式脂肪 美国为啥要禁反式脂肪
人造反式脂肪是对植物油进行氢化改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多为固态或半固态,熔点较高。1902年,德国化学家诺门发明了人造反式脂肪,并取得专利。人造反式脂肪比液态天然植物油好储存,价格又比天然动物脂肪低,并且保质期较长、口感好,受到大家的欢迎,成为食品工业和消费者的宠儿,被广泛应用。
但是近几十年的研究发现,反式脂肪会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同时还会提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的水平,这三点都与心脏病相关。它还能降低起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会让血小板更加黏稠,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脏病等。相比其他食物,反式脂肪会带来的2倍、3倍,甚至是4倍的严重危害,会导致心脏病发病率升高。
为了增进心血管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尽量控制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最大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在2011年开展了为期两年的“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项目。评估报告指出,加工食品是我国城市居民膳食反式脂肪的主要来源,占总摄入量的71.2%;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百分比仅为0.16%,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居民也仅为0.34%,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人每天摄取反式脂肪酸不超过摄取总热量1%的限值。而美国反式脂肪酸供能比是我国大城市的8.3倍。与美国相比,我国食品中反式脂肪的含量并不像公众想象得那么多,被称为“餐桌上的定时炸弹”或许有些夸张。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居民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低于欧美国家,我国仍然有0.4%的城市居民摄入量超过WHO的建议值。
随着经济和食品企业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含反式脂肪的加工食品(如西式快餐、薯片等)消费量应该还会有所增加,因此政府、专业人士和我国居民都应该给予关注,有效减少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供能比。目前,我国针对控制反式脂肪也采取了措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确提出要“远离脂肪酸”。2013年1月1日实施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明确规定,如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必须在食品标签的营养成分表中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婴儿配方奶粉等食品标准还规定,不应使用氢化油脂。部分国家标准对反式脂肪酸的最高限量也做了规定。除了政府进一步出台相关的政策,食品企业的配合、食品加工技术的研发以及对公众健康知识的宣教,也是减少反式脂肪摄入的有效手段。
根据脂肪酸的结构,脂肪可以分为4类,也就是饱和脂肪、单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1.饱和脂肪的主要来源是动物性食物中的脂肪,棕榈油、椰子油等。
2.单不饱和脂肪的主要来源是橄榄油、菜籽油、花生油和坚果等。
3.多不饱和脂肪的主要来源有玉米油、黄豆油和葵花油等。
4.反式脂肪主要存在于人造黄油、人造奶油、起酥油、蛋黄派、珍珠奶茶、炸薯条、薯片、炸面包圈、糕点、饼干、冰淇淋、咖啡伴侣等食物中。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是脂肪酸的一种,是通过对植物油进行氢化改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酸一般多为固态或半固态,并且熔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