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什么食物可以排铅 其他排铅食物
食用什么食物可以排铅 其他排铅食物
水果中的果胶与抑制铅吸收的作用,能加速铅的排泄,抑制铅的吸收;酸奶可以刺激胃肠蠕动而减少身体对铅的吸收,所以也可以适当的多吃点。
什么食物可以排铅
时下关于排铅的宣传日益普及,日常生活环境中存在很多铅的危害,餐具、膨化食品、染发剂、口红、玩具、电子产品等等,因此铅中毒的发生率也增加了。铅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产生危害,尤其是孕妇和小孩要特别注意排铅。可以选择性地吃一些排铅食物:
1、虾皮——每500 克虾皮的含钙量高达250 克,而钙有助于铅的排泄。
2、牛奶——所含的蛋白质成分能与体内的铅结合成一种可溶性的化合物,从而阻止人体对铅的吸收。
3、豆制品——含有大量的质地优良的蛋白质成分,可起到与牛奶相同的妪铅作用。
4、茶叶——含有鞣酸等物质,能与体内的铅结合成可溶性物质,并随尿液排出体外。
5、胡萝卜——含有大量的果胶,可减轻铅在体内的毒性,减少铅的吸收。
6、大蒜——具有化解铅毒的作用,能减轻铅对人体对铅危害。
7、牛肉——其中所含的蛋白质和钙,都可阻止人体对铅的吸收。
8、动物肝脏——含有20 左右的蛋白质和丰富的钙,对防止铅中毒大有帮助。
9、维生素——多吃富含维生素C 的食物,可抑制人体对铅的吸收起很大作用。维生素C 与铅结合生成难溶于水而无毒的盐类,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常人每天至少应摄入150 毫克维生素C ;对已确诊为铅中毒者可增至200 毫克。
10、木耳——具有良好的抗癌功效,并具有清除铅毒的功能,经常食用,可有效地清除体内的铅毒及其它有害物质。
十种排铅食物
虾皮——每500 克虾皮的含钙量高达250 克,而钙有助于铅的排泄。
牛奶——所含的蛋白质成分能与体内的铅结合成一种可溶性的化合物,从而阻止人体对铅的吸收。
豆制品——含有大量的质地优良的蛋白质成分,可起到与牛奶相同的妪铅作用。
茶叶——含有鞣酸等物质,能与体内的铅结合成可溶性物质,并随尿液排出体外。
胡萝卜——含有大量的果胶,可减轻铅在体内的毒性,减少铅的吸收。
大蒜——具有化解铅毒的作用,能减轻铅对人体对铅危害。
牛肉——其中所含的蛋白质和钙,都可阻止人体对铅的吸收。
动物肝脏——含有20 左右的蛋白质和丰富的钙,对防止铅中毒大有帮助。
维生素——多吃富含维生素C 的食物,可抑制人体对铅的吸收起很大作用。维生素C 与铅结合生成难溶于水而无毒的盐类,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常人每天至少应摄入150 毫克维生素C;对已确诊为铅中毒者可增至200 毫克。
木耳——具有良好的抗癌功效,并具有清除铅毒的功能,经常食用,可有效地清除体内的铅毒及其它有害物质。
排铅吃什么食物 有螯合作用的食物
有螯合作用的食物,如大蒜中的大蒜素可以与铅结合成无毒的化合物排出体外,洋葱也有类似的作用。
经常食用哪种食物容易引起铅中毒
含铅量高的食物:松花蛋、薯片、爆米花、罐头食品,此外像近海的海产品,受到环境的污染含铅量也较高。
生活中铅毒来源:汽车尾气、空气污染、室内吸烟、家庭装修、蜡笔及水彩笔、质量不过关的铅笔及彩皮书、喷漆玩具、质量低劣的爽身粉或痱子粉、颜色鲜艳的奶瓶、彩色餐具、含铅量高的食物、如吮吸手指、啃咬玩具、不洗手就吃东西等等不良习惯。
排铅食物:高纤维食物如蔬菜,富含果胶及海藻胶的水果和海带;高蛋白饮料如牛奶和豆浆;含锰丰富的食物。如山核桃,大麦,荞麦,全麦,干质豌豆等;洋葱和蒜头能在体内产生天然的结合作用,有助排铅;补充B族维生素加速铅结合物排出。
经常吃含铅量高的食物,是导致铅中毒的一大原因。所以,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少吃油炸类零食、松花蛋、罐头类食物等,因为这些都是最容易引起铅中毒的食物。同时,建议多吃高蛋白类食物、新鲜蔬菜水果等,这些都是有助于排铅的最好食物。
如何避免宝宝铅超标
1、家长应多给孩子讲一些健康方面的知识,培养孩子勤洗手,勤剪指甲的良好习惯,不将异物放入口中。
2、经常给孩子清洗玩具,尽量少带孩子到铅污染严重的道路、工厂玩耍。
3、少给孩子吃含铅食品,如松花蛋、罐头、油炸薯条、爆米花等。
4、不要盲目使用药物排铅,这是因为排铅药物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在治疗过程中还会排出钙、铁、锌等微量元素,所以儿童铅中毒一般采用非药物治疗,一般情况下,只有在职业性中毒的情况下才进行药物治疗。
5、具有排铅功能的保健品,海参、海带、紫菜、黑枣、葱、麦皮、乌龙茶、刺梨、猕猴桃等,膳食纤维等食品也具有排铅作用。豆制品也可以排铅,所以可以给宝宝多吃。
6、不可让宝宝用含彩色釉的瓷碗,总之入口的东西尽量不要有颜色,也避免宝宝用嘴咬铅笔等。
7、尽量少让宝宝呆在有汽车尾气的环境。
8、请给孩子补钙,钙会跟铅在身体里争夺吸收,如果钙多了,铅就会减少。每100克虾皮中含钙量高达2克,可以多吃点。
9、清晨起来第一滴自来水最好别食用,也不要用来煮东西,虽然自来水中的铅含量不高,经过一夜的积存,大量的铅就会聚积起来,因此,清晨起来,把自来水放掉3~5分钟也可预防铅中毒。
10、牛奶所含的蛋白质成分,能与体内的铅结合成一种可溶性的化合物,从而阻止人体对铅的吸收,建议让孩子每天喝上1~2杯牛奶。
11、海带具有解毒排铅功效,可促进体内铅的排泄。大蒜中的某些有机成分能结合铅,具有化解铅毒的作用。
12、油菜、卷心菜、苦瓜等蔬菜中的维生素C与铅结合,会生成难溶于水且无毒的盐类,随粪便排出体外。猕猴桃、枣、柑等所含的果胶物质,可使肠道中的铅沉淀,从而减少机体对铅的吸收。
13、一般情况下植物性食物的铅含量高于动物性的,且以根茎类的含铅量最高。所以根茎类的食物要少吃。
经常食用哪种食物容易引起铅中毒 多吃排铅的食物
在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或者饮食中,很难避免吸入一些铅物质,我们可以通过食用一些排铅的食物达到减少体内铅物质的含量。这些食物一般包括:高纤维食物如蔬菜,富含果胶及海藻胶的水果和海带;高蛋白饮料如牛奶和豆浆。还可以摄入含锰(核桃,大麦,荞麦,全麦,干质豌豆)或者含维生素B的食物来中和铅元素,帮助排除体外。
爆米花含铅吗 吃什么排铅好
铅会在体内累积,会影响身体健康。一般可以吃些排铅食物加速体内铅排出。1.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如猕猴桃、石榴、山楂等;2.富含铁的食物如菠菜、瘦肉和红枣等;3、茶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防止铅沉淀的作用。
吃什么食物排铅最好 猕猴桃排铅
猕猴桃中的维生素C含量是水果中维C含量最高的,其营养价值也远远超过了其他水果,是极好的排铅水果,猕猴桃属于低热量低脂肪食物,而且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常吃猕猴桃能起到润燥通便的作用,能够快速清除堆积在体内的有害物质,并有效预防和治疗习惯性便秘和痔疮。
能排铅的食物
1.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人体内过量的铅能影响蛋白质的代谢,引起体重减轻.人体蛋白质摄入量若不足,可使组织中铅蓄积量明显上升.若增加蛋白质及蛋氨酸,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的摄入量,可以有效地阻抑和减轻铅中毒症状.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牛奶,鸡蛋,鹌鹑蛋,牛肉,豆制品等.
2.含钙高的食物.铅与钙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相似,服食含钙高的食物可防治铅蓄积.含钙较丰富的食物有:虾皮(每500克虾皮的含钙量高达250克),奶类,豆类及其制品,蟹,芝麻,荠菜,芹菜叶,萝卜叶,莴苣叶,杏仁,瓜子,合桃仁,柑桔,马铃薯,骨头汤(加少量醋同煮,有利于钙溶出).
3.含铁丰富的食物.补充铁可减少铅在人体内蓄积,并可预防铅中毒所致的贫血(因为铁缺乏会增加铅的吸收).含铁丰富的食物有:猪血,猪肝,猪腰,黑木耳,红枣,蛋,紫萝卜,芹菜,胡萝卜,西红柿,山楂,桃子,草莓,桂圆等.维生素C也能促进铁的吸收.
此外,茶叶含鞣酸等物质,能与体内的铅结合成可溶性物质,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大蒜有化解铅毒的作用.如果体内含铅量很高,已到了中毒程度,那就不是依靠食物排铅所能解决的,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排铅药物(如二巯丙醇,千果花,千聪等).铅在体内会产生蓄积作用,但是排出后就不会有什么后遗症了,不用担心.现在有个新课题是"锌对铅的拮抗作用"就是多摄入锌含量高的食物会阻止铅的摄入.比如海蛎等
吃什么食物排铅最好 胡萝卜排铅
胡萝卜中含有大量果胶和胡萝卜素,与铅结合能够降低血液中的铅离子浓度,有效减轻铅在体内的毒性,加快铅排出体内的速度。
什么食物排铅 排铅多吃六种食物
绿豆性味甘寒,可加速体内有毒物质的代谢、转化、排泄,对防治重金属中毒非常有效,绿豆汤是一剂很好的“解毒药”。
猪血中的血浆蛋白被胃酸分解后,能产生解毒、清肠分解物,与进入人体内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反应,使其排出体外。而且动物血液含有丰富的铁元素,补充铁质有利于抑制机体对铅的吸收。
苦瓜中含有抗癌生理活性的蛋白质,能激发体内免疫系统防御功能,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消除体内有害物质,具有极好的明目解毒功效。
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及果胶,胡萝卜素与铅结合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铅离子浓度,果胶有抑制铅吸收的作用,多吃胡萝卜可以加快铅离子排出体外的速度。
茶叶具有加快体内有毒物质排泄的作用,与其所含的茶多酚、多糖和维生素C的综合作用有关,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可清除氧自由基,尤其是对重金属离子沉淀或还原效果最为显著,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解毒剂”。
吃什么食物排铅最好 竹笋排铅
竹笋甘寒同理,所含的植物纤维能够增加肠道水分贮存流,有效促进肠胃蠕动,降低肠内压力,减低粪便粘度,能快速软化粪便,有利于帮助体内毒素排出,用于治疗便秘,预防肠癌。
什么食物可以排铅
可以排铅的食谱
铅毒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严重的,而有些铅毒的症状不明显,但是危害却是很大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可以排铅的食谱吧!
胡萝卜牛奶
胡萝卜50克,煮熟后取出压烂,调入牛奶200毫升中服食。
金菇虾皮饺
金针菇100克(煮熟去汤),虾皮50克(温水略洗),瘦猪肉200克。将上述三物共剁成泥,加调味品制成馅,包成饺子(或馄饨)煮食,可分数次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