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正确进行心肺复苏

如何正确进行心肺复苏

第1步 判断有无意识

看到有人倒地或沉睡不醒时,可通过以下方式判断其有无意识:轻拍病人双肩,并在他双侧耳边大声呼喊:“您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清醒的患者能准确地回答问题,回忆起发生过的事,认识熟悉的人;若无任何反应,没有正常呼吸,则为意识丧失。

检查有无脉搏时,通常可以通过触摸桡动脉判断,即腕关节以上2厘米处,靠拇指一侧搏动最明显。对不省人事的患者,应检查颈动脉5—10秒,判断心跳是否停止。若呼吸和脉搏都已停止,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注意事项:

1.由于检查颈动脉的搏动误差率较大,可能会影响快速判断,所以非专业急救人员不需要一定检查颈动脉。简单而实用的判断方法是:当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正常呼吸时,即立刻进行心肺复苏。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晕倒都因为心脏骤停,如是因为其他原因,却乱用心肺复苏,反而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第一步必须冷静做好判断。

2.非专业人士在检查患者已无意识后,若只有一人,可高声呼救,并立刻拨打120。经过培训已经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的人员,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未经过培训的人员可以在急救人员指导下,尽快着手进行心肺复苏。

怎样对宝宝进行心肺复苏术

1、检查宝宝的状况。

你的宝宝还有意识吗?轻拍他的脚或肩膀,并呼唤他。如果他没有反应,马上叫人拨打120急救电话。

快速而轻柔地把宝宝的脸朝上放到一个稳固的物体表面上。确认他没有严重出血。如果他出血很多,先采取措施按压出血部位止血。在出血情况得到控制之前,不要进行心肺复苏术。

2、打开宝宝的气管。

用一只手扶着宝宝的头向后仰,另一只手轻轻地抬起他的下巴(婴儿的头不用向后倾斜很多,就可以打开气管)。检查生命迹象(活动和呼吸),但不要超过10秒钟。

检查宝宝的呼吸,低下头靠到宝宝的嘴前,眼睛看向他的脚——检查他的胸部是否有起伏,并仔细听是否有呼吸声。如果他在呼吸,你的脸应该能感觉到他呼出来的气息。

3、给宝宝做人工呼吸,轻吹两次。

如果你的宝宝没有呼吸,给他做两次人工呼吸,轻轻吹两口气,每次1秒钟。用你的嘴盖住宝宝的鼻子和嘴,把气吹入他的肺部,直到看到宝宝胸部出现起伏。

要记住,宝宝的肺要小很多,你不用把气吹尽就可以填满。吹气太用力或太快会使气体进入宝宝的胃,或者会伤害到宝宝的肺。

如果宝宝的胸部没有起伏,说明他的气管阻塞,出现窒息了。你要先给他窒息急救,解决气管阻塞的问题。了解婴儿窒息急救方法的步骤。

如何对休克者进行心肺复苏

首先要明确有无心跳停止,一般人喜欢摸脉搏来判断是否心跳停止,这很不可靠。颈动脉位置靠近心脏,容易反映心跳情况,而且便于迅速触摸,易于学会及牢记。因此,在家庭急救时,必需学会触摸颈动脉的方法,否则,会耽误宝贵的时间。颈动脉的手摸法是:在颈部的正中部有一喉结,由此在皮肤上平向左 (右)滑至颈部最大的肌肉(胸锁乳突肌)深处,有明显的动脉血管搏动。家庭急救时,胸外按压术的具体操作如下:

(1)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如为弹簧床,则应在患者背部垫一硬板。硬板长度及宽度应足够大,以保证按压胸骨时,病人身体不会移动,但不可因找寻垫板而延误按压的时间。

(2)快速测定按压部位:首先以食指或中指沿病人肋弓处向中间滑移,在两肋弓交点处,即平时我们常称为“心口窝”之处向上两横指处为按压部位。

(3)一手掌根部紧贴两肋弓交点上两横指处,作为按压区。此时将两手掌重叠,两手手指交叉抬起。

(4)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正中上方,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时利用髓关节为支点,以肩、臂部力量向下按压。

(5)按压方式:应平稳、规则、有力和间断;每分钟80-l00次。按压深度约为4-5厘米。单人抢救时,胸部按压15次、吹气2次;双人抢救时,胸部按压5次、吹气1次。

溺水应就地进行心肺复苏

就地进行心肺复苏

随着天气转暖,许多人喜欢到有山有水的地方游玩,这个时候最容易发生溺水事件。李向东说,溺水死亡的原因是在呛水的过程中,导致声门紧闭引发窒息。因此,溺水后就地心肺复苏很重要,倒着背等民间土法有时会弄巧成拙。

首先,应让溺水者脱离危险水环境,把口、鼻的污物清除掉,使气道通畅。

接着是控水处理,即抢救者单腿屈膝,将溺水者头朝下俯卧放在单腿上,通过抖动大腿或轻拍背部,将吸入肺或胃中的水倒出来。通过控水处理没有效果,就需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李向东说:“大多数情况下,有人溺水时,第一目击者往往只会拨打120等待救援。能掌握心肺复苏的只有少数人,因此大多数溺水者错过了前3到5分钟的黄金抢救期。心脏骤停后4分钟内开始心脏复苏,其成活率就高,否则,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等严重后遗症或死亡。”

家庭自助急救的基本方法

一、影响心肺复苏普及的重要因素

面对国民普遍缺乏心肺复苏技能导致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极低的这一不争的事实,如何走出心肺复苏抢救成功<1%的窘境,需要人们清醒看到我国医务者人数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这一强大的优势,如果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均能从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家庭入手,于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向家庭成员传授心肺复苏基本技能,对提高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具有重要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医务者是普及心肺复苏的主力军,亦是影响心肺复苏普及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有194万名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5万名注册护士;如果每一位医务者能适时地教会家庭主要成员心肺复苏的基本方法,仅以5-10人计算统计,即可有高达3,290万人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将使心肺复苏普及率增加0.25个百分点,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应该看到在心肺复苏普及方面,发达国家多以法律的形式进行贯彻实施,比如美国法律规定18岁以上公民都要掌握心肺复苏,其成人心肺复苏普及率在80%以上;而在中国某市4160名居民中,其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普及率甚至低于0.82%,考虑我国心肺复苏普及法律体系尚未健全的现状,医务工作者积极投身心肺复苏的普及中来,从身边的家庭成员做起实乃为上策。

二、闲置心肺复苏普及的专业资源

掌握并实施心肺复苏是医务者的基本专业技能,医务者是接受历次心肺复苏最新指南的第一培训对象,其中部分学者更是心肺复苏研究的领导者或指南的制定者;然而只有不到1%的的医务者将此救命之术传授给其家庭成员,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闲置专业资源的问题。笔者我们致力于心肺复苏的普及工作,坚持倡导医务者将基本的心肺复苏传授给身边的家庭成员,在向医务者讲授心肺复苏专业知识后,都对其是否传授心肺复苏给家庭成员做出现场调查,回访显示,听过其讲课的学员就会将心肺复苏技术传授给其家庭成员。故我们有理由认为心肺复苏普及的专业资源出现闲置的问题与心肺复苏普及的认知观念息息相关。在对医务者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过程中要将“医务者不仅是掌握心肺复苏的对象,更是执行心肺复苏普及的工作者”这一认知观念传递给所有医务者。

三、反馈心肺复苏普及的盲点误区

心肺复苏普及日益引起医务者的重视,针对高危人群、特殊人群(警察、消防员、司机等)以及高校学生的心肺复苏普及活动日渐增多;但是医务者传授其家庭成员心肺复苏<1%的调查结果显示,医务者忽视了对最亲密的家人和朋友普及心肺复苏相关知识与技术。有调查研究显示,心脏骤停发生4 min内给予心肺复苏,并于8 min内给予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可达到43%。国外有30%的心脏骤停患者接受第一目击者提供的院前心肺复苏,而我国对心脏骤停患者行院前心肺复苏的比例为4.48%。当亲人或朋友发生心脏骤停时,79.0%的居民愿意对其实施心肺复苏进行抢救,而当陌生人发生心脏骤停时,仅有29.9%的居民愿意实施心肺复苏。由此可见,以家庭或以亲情为纽带,进行心肺复苏普及,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的普及率,而且将极大的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实施率,切实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四、完善心肺复苏普及的制度建设

心肺复苏普及一方面要求每位医务者要有主动进行心肺复苏普及的意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卫生急救体系制定相关制度引导医务者的行动。目前我国急救届同仁为促进心肺复苏普及,降低心脏骤停致死率已提出有益倡议包括建立家庭自助急救体系,起草类似"Good Samaritan Statutes”的法律,注重提高偏远农村地区心肺复苏的普及工作等。在对上万医务者进行了其向家庭成员传授心肺复苏技能的调查后,针对医务者传授家庭成员心肺复苏<1%的现状,笔者所在科室建立了“以一带五”的心肺复苏普及考核举措,即每一名医务者都是一个传授心肺复苏的执行者,要对其身边的至少五名家庭成员每隔一年就要进行一次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普及。科室建立相应的考评制度对医务者普及心肺复苏的活动予以登记并记入科室评优等活动,充分激发了医务工作者的心肺复苏普及意识,为家庭成员危难之时及时实施心肺复苏创造了条件,并逐步推广心肺复苏这一普及举措,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馈。新近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以13亿人口推算,每年高达54.4万人,居全球之首;而我国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却低于1%,归结这一令人堪忧的比例,与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低不无相关。通过对医务者传授心肺复苏<1%的反思,笔者倡导在心肺复苏的普及中,应建立“医务者是主教员、家庭成员是主对象、医院是主考官”的“三主”心肺复苏普及模式。通过医务者传授亲友心肺复苏这种以点带面乃至“滚雪球”的方式,籍以突破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低的瓶颈,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心肺复苏普及之路,必将有力的促进我国心肺复苏的推广与普及。

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具体怎么做 心肺复苏注意事项

一旦发现有人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必须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有以下注意事项:

第一个、发现病人心跳呼吸骤停,必须马上尽早进行心肺复苏。

第二个、心肺复苏的时候,一定要将患者平躺置于硬板床或者是地面上,一定要把体位准确放好。

第三个、心肺复苏的时候按压的部位一定要准确,要防止肋骨骨折、肝脾破裂、血气胸等并发症的产生。

瘨痫发作掐人中有用吗 癫痫发作要不要心肺复舒

大多数癫痫患者在发作几分钟可以自行恢复,一般可以不要做心肺复苏;如果癫痫患者在发病后仍然没有呼吸等生命体征,则应该考虑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此外,患者在醒来后还没有完全恢复意识的情况下,不要马上喂药,避免再次抽搐呛到、窒息。

记住这「四要四不要」能救命 第四个“不要”

心肺复苏。传说: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不是一定不能用,而是要先判断情况。这种急救方法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而急性心梗患者并非都会没了呼吸和心跳。

对于没有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人来说,心肺复苏反而会增加室速室颤的发生风险。一定要先判断患者意识是不是清楚、大动脉搏动有没有消失、呼吸还有没有等,然后再决定要不要进行心肺复苏。一旦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医护人员到达。

心肺复苏多久人工呼吸

单人操作

按30:2的比例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是一个人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的情况下,在每做完30组心肺复苏的情况下,进行两次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双人操作

按15:1的比例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是两个人进行心肺复苏时,在每做完15组心肺复苏后,进行1次人工呼吸。

如何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成功

事实上如果是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成功基本只要把用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条件倒过来应用一下基本就可以了。

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心肺复苏通常要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和自主运动,如您是专业人员则还需要注意检查是否有大动脉搏动。

那么当心肺复苏成功时,患者将会有自主呼吸(即可看到自主的胸廓起伏呼吸动作,可以于患者口鼻处听到呼吸声,并感觉有呼气气流冲击面部的感觉),可见到患者出现挣扎和其他自主运动,并且可在大动脉处触摸及脉搏。

但有必要指出,虽然在心肺复苏的实施过程中有提及每5个30:2按压通气比的复苏循环后需要检查一次生命体征(基本就只需要检查是否出现自主呼吸,方法已在前介绍),但事实上患者在此时恢复生命体征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持续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另外,当持续抢救30分钟患者无任何生命迹象时可以放弃抢救,因为此时复苏成功的概率几乎已经接近于零,且即使复苏成功也会有严重神经系统损害,但对溺水和低温所致的心搏停止应适时延长抢救时间(因低体温存在患者的神经系统可被低温保护,还有一定复苏可能)。

溺水救护的几个误区

别依赖倒背控水

心肺复苏是关键

案例:7月9日,广东东莞一4岁男童掉入河中。岸上两人联手将他救起,使用倒背溺水孩子奔跑的方法,把男童救活。在农村,由于溺水事故发生地离医院较远,在等待医生到来过程中,人们有时还会将溺水者放在牛背上,通过牛背的颠簸把溺水者腹中的水抖出来。

魏勇生表示,将溺水者放在牛背上,和倒背着小孩奔跑原理类似。颠簸中,溺水者胸部得到按压,能将气管里的水挤压出来,使气道畅通。但需注意溺水者有无外伤,尤其是脊椎损伤,否则跑动起来会给伤者带来更大的伤害。郑明华强调,岸上救护的重点不在于控水,而在于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别轻易放弃

案例:多数溺水者被救起时已处于昏迷状态,有的甚至没有呼吸和心跳。有不少人认为,如果抢救时间超过10分钟,溺水者还是没有反应,便认为溺水者没有希望生还,而放弃进行急救。

郑明华表示,施救者在对溺水者进行急救时,不要因为溺水者没有呼吸和脉搏,就贸然断定没有希望而放弃救援。溺水者救上岸,应该争分夺秒地给溺水者通气、心肺复苏。只要在场的人还有体力,应该不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120”到达现场。

拉出舌头不可行

应让头部充分后仰

案例:网络上有人建议,将溺水者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然后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程序。

郑明华表示,拉出舌头这点绝对不可行,舌头在外根本无法进行人工呼吸。正确的做法是一手托住溺水者下颌,使其头部充分后仰,避免舌头后坠,迅速开放气道,然后进行心肺复苏。

他强调,溺水急救,关键在一个“早”字,应该争分夺秒地给溺水者通气、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多久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1、按压次数。如果按压的次数不够或过多,会影响到心肺复苏的结果,从而导致心肺复苏失败。

2、按压力度。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如果按压的力度过猛,很容易造成胸骨的骨折,从而对被施救的人员造成气胸或血胸;而按压力度过轻,则会使胸腔压力过小,使得血液循环不能恢复正常。

3、人工呼吸。在进行人工呼吸时,吹气力度不宜过大过长,同时要注意病人的气管是否通畅,以免进行无用功。

4、心肺复苏的成功标志。心肺复苏成功时,被施救者的瞳孔会由大变小,并且有挣扎、吞咽等动作,能够进行一定的自主呼吸,心跳恢复正常,紫绀也会逐渐消退。

心肺复苏法的五项注意事项

(1)即吹气二次(单人)或一次(双人),胸外心脏按压15次(单人)或5次(双人),吹气与按压的次数过多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2)胸外按压的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脾、胃等内脏。按压的力量要适宜,过猛过大,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按压力过轻,形成的胸腔压力过小,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可单人或双人同时进行),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单人抢救15: 2,双人抢救15:2

(4)口对口的吹气不宜过大(不应超过1200毫升),吹入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病人气道是否通畅,胸腔是否被吹起。

(5)复苏的成功与终止。进行心肺复苏术后,病人瞳孔由大变小,对尤反应恢复,脑组织功能开始恢复(如病人挣扎、肌张力增强,有吞咽动作等),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复,紫绀消退等,可认为心肺复苏成功。若经过约30分钟的心肺复苏抢救,不出现上述复苏的表现,预示复苏失败。

若有脉搏,收缩压保持在60mmHz以上,瞳孔处于收缩状态,应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如病人深度意识不清,缺乏自主呼吸,瞳孔散大固定,表明脑死亡。心肺复苏持续一小时之后,心电活动不恢复,表示心脏死亡。患者出现尸斑时,可放弃心肺复苏抢救。

心肺复苏法的五项注意事项

进行心肺复苏法的注意事项有以下五个:

(1)即吹气二次(单人)或一次(双人),胸外心脏按压15次(单人)或5次(双人),吹气与按压的次数过多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2)胸外按压的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脾、胃等内脏。按压的力量要适宜,过猛过大,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按压力过轻,形成的胸腔压力过小,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可单人或双人同时进行),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单人抢救15: 2,双人抢救15:2

(4)口对口的吹气不宜过大(不应超过1200毫升),吹入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病人气道是否通畅,胸腔是否被吹起。

(5)复苏的成功与终止。进行心肺复苏术后,病人瞳孔由大变小,对尤反应恢复,脑组织功能开始恢复(如病人挣扎、肌张力增强,有吞咽动作等),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复,紫绀消退等,可认为心肺复苏成功。若经过约30分钟的心肺复苏抢救,不出现上述复苏的表现,预示复苏失败。

若有脉搏,收缩压保持在60mmHz以上,瞳孔处于收缩状态,应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如病人深度意识不清,缺乏自主呼吸,瞳孔散大固定,表明脑死亡。心肺复苏持续一小时之后,心电活动不恢复,表示心脏死亡。患者出现尸斑时,可放弃心肺复苏抢救。

心脏性猝死治疗的基本生命支持

心脏骤停发生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是避免发生生物学死亡的关键。 一旦诊断心脏骤停,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基本生命支持、高级基本生命支持和复苏后处理,可避免猝死。

基本生命支持包括以下四方面:

(1)开放气道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呼救。将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松解衣领、裤带,使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异物,如假牙、粘液和呕吐物等。一手置于患者额部,另手抬举下颌,使其头部后仰,颈部伸直,避免舌下坠阻塞气道。

(2)人工呼吸迅速确定呼吸是否停止。如无自主呼吸,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用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气后贴紧患者口唇外缘用力吹气。先吹气2次,每次1000~1250ml。在人工呼吸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胸廓运动,参照其胸廓起伏情况控制吹气量。避免发生胃胀气而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如患者出现胃胀气,应将其侧转并压迫上腹部,排出胃气后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3)胸外按压检查颈动脉搏动,如动脉搏动消失,立即胸外按压。操作者两手掌重叠交叉置于患者胸骨中下段,双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有节奏地垂直向下按压,将胸骨下段压下4~5cm为宜,按压后放松,使胸廓复原。按压频率约80次/分左右,同时观察有无颈动脉搏动。按压部位不宜过高或过低,切忌按压胸骨下剑突处。按压节律均匀,切忌用力猛击造成胸骨或肋骨骨折和血、气胸等并发症。胸外按压连续进行,直至心跳恢复。如需描记心电图、心内注射或更换操作者,间断时间不宜超过15秒。

(4)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如一人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约为15:2,如三人进行心肺复苏则约为5:1。

相关推荐

心脏病发病急救措施是什么?

心脏病是一种发病速度快的病症,除了了解病症外,最好还需要掌握一些急救知识,这对于防治心脏病是有重大意义的。 心脏病的通常发病病症有,胸前疼痛并且可能蔓延到双臂,颈及下颌;呼吸困难,心跳不规律,眩晕,恶心,大汗,紫癫,甚至是意识丧失,在确定其是心脏病后,最先做到排打急救电话,同时对于患者要做以下急救的措施。 1、检查患者呼吸状况,如果没有的话,直接做心肺复苏。 2、保护患者的舒适,解锁较紧的衣服,如果患者已经丧失意识,就将患者摆成复性体位,将患者处于腹卧位,保持患者头部的呼吸通畅,保持患者温暖,最好不要试图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办法有哪些

1、使用吸引器吸出阻塞呼吸道的障碍,包括口鼻内的分泌物;使新生儿保持易于呼吸的姿势,头上仰,勿过度蜷缩和平躺;帮助新生儿恢复体温。 2、使用复苏气囊来进行心肺复苏时,可以先使用较高压力,之后把压力从40厘米水柱调节降至20厘米,每三秒挤压一次,1-2秒通一次气。在使用面罩时,要注意面罩的大小是否适用于新生儿,并且正确地放置,使面罩与脸部之间无空隙,刚好完全罩住口鼻。 3、实施胸外按压,按压方法为>100次/min,力度约能使胸骨下沉2cm,同时做人工通气,频率约为每分钟30次。 4、使用药物要遵从医师的指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

将病人平卧在平坦的地方,急救者一般站或跪在病人的右侧,左手放在病人的前额上用力向后压,右手指放在下颌沿,将头部向上向前抬起。 注意事项:让病人仰头,使病人的口腔、咽喉轴呈直线,防止舌头阻塞气道口,保持气道通畅。 口对口吹气,也就是人工呼吸。抢救者右手向下压颌部,撑开病人的口,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孔,用双唇包封住病人的口外部,用中等的力量,按每分钟12次、每次800毫升的吹气量,进行抢救。 一次吹气后,抢救者抬头作一次深呼吸,同时松开左手。下次吹气按上一步骤继续进行,直至病人有自主呼吸为止。 注意事项: 吹

宝宝意外急救措施大全

家庭急救的原则是:及时、准确、有效。一般的救治步骤有以下四点: 1、应首先除去或避开危害生命的因素。如电击伤者,应立即切断电源;发生火灾时应迅速脱离火灾现场;一氧化碳中毒者,应立即开门窗通气和把病人转至空气流通的地方;溺水者应立即从水中救出;等等。 2、就地进行心肺复苏。病员如呼吸心跳停止,应迅速施行心肺复苏。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在不间断救治的同时,可呼救医务人员。呼吸心跳复苏后,方可搬动或转送医院。 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处置。如有出血者,可采用止血法止血。对受伤部位进行简单的处理,需要进行

闭合性气胸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1)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可单人或双人同时进行),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单人抢救15:2,双人抢救15:2 (2)即吹气二次(单人)或一次(双人),胸外心脏按压15次(单人)或5次(双人),吹气与按压的次数过多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3)胸外按压的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脾、胃等内脏。按压的力量要适宜,过猛过大,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按压力过轻,形成的胸腔压力过小,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 (4)口对口的吹气不宜过大(不应超过1200毫升),吹入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吹

心脏猝死的急救方法

心脏猝死的急救方法1.基本生命支持 (1)开放气道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呼救。将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松解衣领、裤带,使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异物,如假牙、粘液和呕吐物等。一手置于患者额部,另手抬举下颌,使其头部后仰,颈部伸直,避免舌下坠阻塞气道。 (2)人工呼吸迅速确定呼吸是否停止。如无自主呼吸,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用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气后贴紧患者口唇外缘用力吹气。先吹气2次,每次1000~1250ml。在人工呼吸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胸廓运动,参照其胸廓起伏情况控制吹气量。避

心肌缺血性心脏病发作时应如何处理

行急救的。那心脏病的急救方法有哪些呢? 1.首先用拳头有节奏地用力叩击其前胸左乳头内侧(心脏部位),连续叩击2-3次。拳头抬起时离胸部20-30厘米,以掌握叩击的力量。叩击后,心脏受到刺激,有时能恢复自主博动。 2.若脉博仍未恢复,则应立即连续做4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再做胸外心脏按压。 3.在对心脏病突发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时候,则需要每做15次心脏按压后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4.心脏按压以每秒钟1次的速度进行,连做15次。人工呼吸的速度为每5秒钟做1次,连做2次。如此交替持续进行。 5.两人合作进行心肺

发生猝死事件应该怎么办

1、拨打120电话:遇到猝死事件发生后,不要惊慌失措,不要悲伤过度,一定要镇静,应尽快拨打120电话求助,打电话时务必简要说明病人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发病症状、病人发病时所在具体位置,不要因慌乱而叙述不清所处位置,而延误专业人员进一步的救治。 2、纠正体位:不要摇晃患者,要尽快将其放置在地上或硬板床上,使病人头、颈、躯干平卧无扭曲,双手放躯干两侧。若病人摔倒时面部朝下,应小心转动病人,并使病人全身各部成一个整体(轴位)。转动时尤其要注意保护头部,可以一手托住颈部,另一手扶着肩部,使病人平稳地转动至仰卧位

电烧伤怎么处理

1.现场急救 立即切断电源,或用不导电的物体拨离电源;呼吸心跳骤停者进行心肺复苏;复苏后还应注意心电监护。 2.液体复苏 补液量不能根据其表面烧伤面积计算,对深部组织损伤应充分估计。 3.清创时特应注意切开减张,包括筋膜切开减压。 4.早期全身应用较大剂量的抗生素(可选青霉素) 因深部组织坏死供氧障碍,应特别警惕厌氧菌感染,局部应暴露,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湿敷。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是绝对指征。

心律失常可引发运动猝死吗

心脏病复发时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猝死,心律失常患者可引发运动猝死,所以这些人群要慎重对待运动,把握好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还要掌握急救知识。 心律失常可引发运动猝死。运动猝死之所以在瞬间发生,是由于心脏骤停致死。在正常情况下0~8分钟内如果迅速妥善进行心肺复苏紧急抢救,患者成活率在43%。 不当的体育锻炼可引起心绞痛和心律不齐等有害心脏症状,是引起心肌梗塞的可能原因。因运动引起的心肌梗死,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都可直接导致心脏骤停,从而使运动者发生猝死。 运动猝死虽然可怕,但只要做到定期检查身体,注意科学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