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癌如何检查
肛门癌如何检查
身体检查,包括检查的疾病症状,如肿块或其他任何东西,似乎是不寻常的一般健康的迹象。患者的卫生习惯,既往病史和治疗的历史,也将采取。
直肠指诊(DRE):考试的肛门和直肠。医生或护士将涂以润滑剂,戴手套的手指插入直肠下部有无肿块或其他任何东西,似乎是不寻常的感觉。
肛门镜检查:肛门及直肠下段短,点燃管称为肛门镜检查。
直肠镜检查:直肠很短,点燃管直肠镜检查的。
远藤肛门或直肠内超声: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的超声换能器(探头)插入肛门或直肠和反弹的高能量声波(超声波)关闭内部的组织或器官,并交相呼应。相呼应,形成了一幅人体组织的超声检查。
活检:去除细胞或组织,这样他们就可以被视为由病理学家在显微镜下检查是否有癌症的迹象。肛门镜检查过程中,如果异常区域被看作活检可以做在那个时候。
性爱不当小心惹上肛门癌
肛门癌属于下消化道肿瘤,发病率较低,在我国不是流行病,但随着性接触感染HPV引发肛门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增长,疾病全球化已不是耸人听闻的事情,公众乃至医务人员需要引起关注。保持肛门清洁、注意肛门性交和其他性接触卫生,能预防HPV感染引发的肛门癌,宫颈癌疫苗对肛门癌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什么是HPV?
HPV是一组形态和基因结构相似的特异性嗜人上皮细胞的DNA病毒,主要感染人的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密切联系。除了肛门癌外,宫颈癌、外阴癌、阴道癌、阴茎癌、女性及男性生殖器疣以及头颈部鳞癌、食管癌、皮肤癌、喉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均和HPV病毒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门诊出现疑似HPV感染的肛门癌
随着通过性接触感染HPV引发的肛门癌日益增多,继2006年推出宫颈癌预防疫苗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在去年年底批准了用于9~26岁人群预防由HPV 6型、11型、16型和18型引发的肛门癌和癌前病变的疫苗。但接种情况不甚理想,有中学生家长对疫苗的安全性提出质疑,反对孩子接种;也有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太小接种疫苗不合适,考虑等成年后再接种。除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欧洲等地也出现HPV感染的肛门癌。
广州本土也出现“疑似”病例:“我们在一名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患者的身上,发现肛门有肿块、糜烂、出血症状,怀疑感染了HPV。但遗憾的是,由于经济原因,该患者没有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便离院。”
分析:HPV感染致肛门癌渐成主流
据介绍,广义上的肛门癌包括肛门直肠癌、肛管癌和肛门边缘癌,本文所指的肛门癌是指后两者。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美国每年约有5300人被诊断为肛门癌。虽然肛门癌在一般人群中并不十分常见,但其发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文章指出,虽然肛门癌的发生率还相对较低,但本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生率以每年约2%的速度逐年递增。
“肛门癌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致病原因可能有多种:一是受到细菌刺激引起炎症、痔疮。二是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发病,和其他肿瘤的生成相似,肛门部位发生基因突变。”潘运龙提醒,肛门癌的发生率是1/10万,而在有肛门性交的男性病人中发病率是35/10万。
国外研究显示,90%左右的肛门癌都与HPV感染相关。有研究发现,宫颈和肛门部位HPV感染的型别高度一致,这意味着肛门部位与宫颈具有共同的感染来源。来自台湾的研究显示,肛门癌的致病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它和HPV、沙眼衣原体、抽烟、慢性肛门刺激、染色体异常等有关。此外,肾移植患者罹患肛门癌增加。
在美国,男女发生肛门癌的比例差不多。研究指出,同性恋及检测阳性者,患肛门上皮内瘤变及肛门癌的风险较高。国外研究指出,年龄在45岁以上的HPV 16亚型感染者发生肛门癌的可能性最高;而宫颈HPV阳性者,肛门部位感染HPV的风险高出3倍以上。
为什么肛门检查不得不做
因为肛门检查需要露出隐私部位,很多人不能接受肛检,尽量不检查。这种态度当然是错的,每一项检查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是其他检查代替的,肛门检查也是如此。肛检有以下重要意义:
●通过肛门指诊之前的望诊,可以明显有无外痔、肛门周围脓肿、感染、肛裂、肛瘘等。
●直肠癌时可触及质硬的肿块,有时可有触痛及出血。
●转移癌,腹腔内恶性肿瘤,如胃癌等的癌细胞可以脱落并到达腹腔的最低点,子宫直肠窝或膀胱直肠窝内,在这里生长形成转移癌,这时可在该处触到质地坚硬的块状物。
●女性通过肛门指诊可以发现有无子宫后倾、子宫颈肿瘤、附件肿瘤或炎症;在男性可以发现有无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癌。
●了解大便的性状。直肠癌或内痔出血时可见指套上染有鲜血。有些便秘患者可在直肠内触到坚硬的粪块,可用手指将其挖出,起到治疗的作用。对于腹泻病人,要注意指套上带出粪便的颜色,有无血液、粘液或脓液,必要时可将指套上的粪便进行化验检查。
因此,肛检可以提示以上这么多信息,为进一步检查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不容易遗漏肛门周围的疾病。
肛门癌与性接触有关,如何预防?
肛门癌大家可能很少听说过吧,肛门癌也是癌症的一种,它的治愈率也是及其的低的。肛门癌的本身对身体的危害是比较大的,而且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的话,就会引发其他的疾病产生,所以大家要注意了哦!
大家肯定都很好奇肛门癌的是如何产生的吧,其实很多时候肛门癌和自己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和爱人之间,如果亲密的方式不正确的话,是很容易造成肛门癌的。所以大家平时要多学习一些常识性的知识,不要让“无知”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专家指出,肛门癌属于下消化道肿瘤,发病率较低,在我国不是流行病,但随着性接触感染HPV引发肛门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增长,疾病全球化已不是耸人听闻的事情,公众乃至医务人员需要引起关注。保持肛门清洁、注意肛门性交和其他性接触卫生,能预防HPV感染引发的肛门癌,宫颈癌疫苗对肛门癌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什么是HPVHPV是一组形态和基因结构相似的特异性嗜人上皮细胞的DNA病毒,主要感染人的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密切联系。除了肛门癌外,宫颈癌、外阴癌、阴道癌、阴茎癌、女性及男性生殖器疣以及头颈部鳞癌、食管癌、皮肤癌、喉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均和HPV病毒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门诊出现疑似HPV感染的肛门癌随着通过性接触感染HPV引发的肛门癌日益增多,继2006年推出宫颈癌预防疫苗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在去年年底批准了用于9~26岁人群预防由HPV6型、11型、16型和18型引发的肛门癌和癌前病变的疫苗。但接种情况不甚理想,有中学生家长对疫苗的安全性提出质疑,反对孩子接种;也有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太小接种疫苗不合适,考虑等成年后再接种。除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欧洲等地也出现HPV感染的肛门癌。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潘运龙教授表示,广州本土也出现“疑似”病例:“我们在一名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患者的身上,发现肛门有肿块、糜烂、出血症状,怀疑感染了HPV。但遗憾的是,由于经济原因,该患者没有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便离院。”
HPV感染致肛门癌渐成主流
据介绍,广义上的肛门癌包括肛门直肠癌、肛管癌和肛门边缘癌,本文所指的肛门癌是指后两者。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美国每年约有5300人被诊断为肛门癌。虽然肛门癌在一般人群中并不十分常见,但其发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虽然肛门癌的发生率还相对较低,但本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生率以每年约2%的速度逐年递增。
“肛门癌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致病原因可能有多种:一是受到细菌刺激引起炎症、痔疮。二是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发病,和其他肿瘤的生成相似,肛门部位发生基因突变。”肛门癌的发生率是1/10万,而在有肛门性交的男性病人中发病率是35/10万。
国外研究显示,90%左右的肛门癌都与HPV感染相关。有研究发现,宫颈和肛门部位HPV感染的型别高度一致,这意味着肛门部位与宫颈具有共同的感染来源。来自台湾的研究显示,肛门癌的致病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它和HPV、沙眼衣原体、抽烟、慢性肛门刺激、染色体异常等有关。此外,肾移植患者罹患肛门癌增加。
在美国,男女发生肛门癌的比例差不多。研究指出,同性恋及检测阳性者,患肛门上皮内瘤变及肛门癌的风险较高。国外研究指出,年龄在45岁以上的HPV16亚型感染者发生肛门癌的可能性最高;而宫颈HPV阳性者,肛门部位感染HPV的风险高出3倍以上。
治疗:放、化疗逐渐取代手术
潘运龙指出,肛门癌的发生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其前期病变为肛门上皮内瘤变(AIN),后期可发展为鳞状肛门癌。“以往的肛门癌或肛门肿瘤,需要手术切除,也就是把肛门挖掉,携带‘人工肛门’(俗称‘屎袋’),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影响其生活质量。”潘云龙表示,近10年来,放疗和化疗的方法得到推荐和认可。放疗和化疗不仅能保住肛门,而且预后好。如果放疗和化疗效果不理想,再考虑手术切除。
经常便秘怎么办 肠道疾病治疗 检查病因是关键
1、视诊、触诊
【视诊】:用两手拇指轻轻分开病人的臀部,观察肛门及周围有无脱出物,外痔、瘘口、脓肿、肛裂等。
【指诊】:用食指触及肛门四周有无硬结、肿物和压痛等。可直接查出直肠癌患者,延误诊断的病例中约85%是由于未作肛门指检,所以被称为检查直肠癌的"金手指"。
2、肛镜检查
可以有效检查出直肠瓣、有无溃疡、息肉、肿瘤、异物等。
女性肛门检查有哪些过程
肛检,顾名思义是指医生用手指对肛门及直肠进行触摸的一种检查。它是直肠、肛门内部检查最简便且首选的方法,常能发现许多临床有意义的体
征,甚至当时即可确诊。一般来说,肛门内部主要检查有无肛裂、内痔、肛门直肠瘘的内口;直肠内部主要检查直肠炎症、脓肿、直肠息肉、直肠癌,若不能确定时再做直肠镜或结肠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危险,也减轻其经济负担。
肛门检查时首先可了解黏膜表面有无瘢痕,以往是否做过手术;同时还可观察肛门周围有无红肿、裂口,以及患者有无触痛等,若有触痛说明肛
门周围有炎症、脓肿或肛裂。其次,肛检可确诊痔疮(外痔)、肛门直肠瘘、肛门脱垂等,肛检除可发现肛门、直肠部位的病变,对于男性还可间接检查前列腺、精囊,女性则可检查子宫、宫颈、输卵管等。
直肠癌早期并不一定有异常表现,如便秘、便血、贫血或消瘦。即使有便血,很多人常常会误认为是痔疮所致而不予重视。直到患者严重贫血或便血频繁出现,用药物无法控制时,才考虑直肠或结肠癌,此时多为
晚期且已有转移,很可能已失去手术的机会。据调查,每年通过体检做肛检发现直肠癌的患者(并已被肠镜证实为早期或中期)为数不少。所以,以往体检拒绝做肛检的人应该重视这项检查。
直肠癌是消化道肿瘤中生长比较缓慢的一种肿瘤,如能及早发现,在手术切除后往往会有较满意的疗效。体检者为什么要拒绝这种最简便、最直接的检查呢?为了解除人们对肛检的恐惧心理,让我们了解一下医生做肛检的过程。医师戴手套并涂以润滑剂,用食指在肛门外口轻轻按摩,等受检者肛门括约肌适应且放松后,再徐徐插入肛门直至直肠。整个过程很简单。
女性肛门检查指的是什么
肛检,顾名思义是指医生用手指对肛门及直肠进行触摸的一种检查。它是直肠、肛门内部检查最简便且首选的方法,常能发现许多临床有意义的体征,甚至当时即可确诊。一般来说,肛门内部主要检查有无肛裂、内痔、肛门直肠瘘的内口;直肠内部主要检查直肠炎症、脓肿、直肠息肉、直肠癌,若不能确定时再做直肠镜或结肠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危险,也减轻其经济负担。
肛门检查:时首先可了解黏膜表面有无瘢痕,以往是否做过手术;同时还可观察肛门周围有无红肿、裂口,以及患者有无触痛等,若有触痛说明肛门周围有炎症、脓肿或肛裂。其次,肛检可确诊痔疮(外痔)、肛门直肠瘘、肛门脱垂等,肛检除可发现肛门、直肠部位的病变,对于男性还可间接检查前列腺、精囊,女性则可检查子宫、宫颈、输卵管等。
直肠癌:早期并不一定有异常表现,如便秘、便血、贫血或消瘦。即使有便血,很多人常常会误认为是痔疮所致而不予重视。直到患者严重贫血或便血频繁出现,用药物无法控制时,才考虑直肠或结肠癌,此时多为晚期且已有转移,很可能已失去手术的机会。据调查,每年通过体检做肛检发现直肠癌的患者(并已被肠镜证实为早期或中期)为数不少。所以,以往体检拒绝做肛检的人应该重视这项检查。
贲门癌常见五种诊断方法
贲门癌由于其隐蔽性及无特异征状的特点,不容易被发现,经常被人们所忽略。诊断的常用方法在临床上主要有:X线钡餐造影检查、内腔镜检查、B超检查、CT检查等几种常用的诊断方法,其中X线钡餐造影检查和CT检查是贲门癌重要诊断方法。
一、X线钡餐造影检查:X线钡餐造影检查是贲门癌重要诊断方法。早期表现为细微的粘膜改变,可以发现溃疡龛影以及不很明显的充盈缺损。晚期贲门癌X线观察非常明确,包括软组织影、溃疡、充盈缺损、粘膜破坏、龛影、下段食管受侵、贲门通道扭曲狭窄、以及胃底大小弯胃体都有浸润胃壁发僵胃体积缩小。在早期X线钡餐造影检查中必须进行纤维胃镜检查合并涂刷细胞学及活检病理才能很好确诊。
二、CT检查:贲门癌的CT检查能够了解贲门部与食管及周围脏器的关系。肿瘤侵润的情况、大小、部位、食管壁的增厚,上段食管扩张,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等情况。有利于贲门癌与食管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内腔镜检查:纤维食管镜或胃镜均可以作为诊断贲门癌的重要的检查方法。可以了解病灶发生的部位、长度、食管狭窄程度等的诊断。贲门癌没有明确确诊时应在短期内做内腔镜复查。
四、B超检查:贲门部B超检查可以发现贲门癌的位置、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以及癌肿侵润食管深度及附近淋巴结是否肿大能显示清楚,有助于贲门癌和食管癌的早期诊断。
五、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又称拉网细胞学检查;贲门癌的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低于食管癌。对具有反复使用钡餐透视及纤维镜检查未能发现病灶或有可疑病灶而未能确诊者,进行拉网细胞学检查,能提高检出率,拉网细胞学检可为诊断提供很好的依据。
以上即为在临床中常用的贲门癌检测手段,其余的常见诊断方法由于无法正确判别,经常造成误诊,故不推荐。
检查胃底贲门癌的五大方法
检查贲门癌疾病的方法一:线钡餐造影检查,这是一种诊断贲门癌的重要方法。通过检查可以发现,贲门癌早期表现为细微的粘膜改变,可以发现溃疡龛影以及不很明显的充盈缺损。
晚期贲门癌X线观察非常明确,包括软组织影、溃疡、充盈缺损、粘膜破坏、龛影、下段食管受侵、贲门通道扭曲狭窄、以及胃底大小弯胃体都有浸润胃壁发僵胃体积缩小。在早期X线钡餐造影检查中必须进行纤维胃镜检查合并涂刷细胞学及活检病理才能很好确诊。
检查贲门癌疾病的方法二、内腔镜检查,通常使用的是纤维食管镜或胃镜,它们都能作为贲门癌的诊断方法。可以了解病灶发生的部位、长度、食管狭窄程度等的诊断。贲门癌没有明确确诊时应在短期内做内腔镜复查。
检查贲门癌疾病的方法三:B超检查,这是较为常用的贲门癌检查方法,通过B超检查,我们可以进一步的了解贲门癌的位置、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以及癌肿侵润食管深度及附近淋巴结是否肿大能显示清楚,有助于贲门癌和食管癌的早期诊断。
检查贲门癌疾病的方法四:CT检查:贲门癌的CT检查能够了解贲门部与食管及周围脏器的关系。肿瘤侵润的情况、大小、部位、食管壁的增厚,上段食管扩张,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等情况。有利于贲门癌与食管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检查贲门癌疾病的方法五:细胞学检查可以为贲门癌检查提供较好的依据:细胞学检查又称拉网细胞学检查;贲门癌的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低于食管癌。对具有反复使用钡餐透视及纤维镜检查未能发现病灶或有可疑病灶而未能确诊者,进行拉网细胞学检查,能提高检出率,拉网细胞学检可为诊断提供很好的依据。
这样性生活易致癌
提起HPV(人乳头状瘤病毒),很多人都会把它与宫颈癌和生殖器疣相联系,很少人会想到其会引起肛门癌。然而,国外研究显示,约90%左右的肛门癌都与HPV感染有关。
专家指出,肛门癌属于下消化道肿瘤,发病率较低,在我国不是流行病,但随着性接触感染HPV引发肛门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增长,疾病全球化已不是耸 人听闻的事情,公众乃至医务人员需要引起关注。保持肛门清洁、注意肛门性交和其他性接触卫生,能预防HPV感染引发的肛门癌,宫颈癌疫苗对肛门癌也有一定 的预防作用。
文/记者莫冠婷 通讯员温志勤
医学指导/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潘运龙教授
知多D 什么是HPV?
HPV是一组形态和基因结构相似的特异性嗜人上皮细胞的DNA病毒,主要感染人的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密切联系。除了肛门癌外,宫颈癌、外阴癌、阴道癌、阴茎癌、女性及男性生殖器疣以及头颈部鳞癌、食管癌、皮肤癌、喉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均和HPV病毒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门诊出现疑似HPV感染的肛门癌
随着通过性接触感染HPV引发的肛门癌日益增多,继2006年推出宫颈癌预防疫苗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在去年年底批准了用于9~26岁人群预 防由HPV 6型、11型、16型和18型引发的肛门癌和癌前病变的疫苗。但接种情况不甚理想,有中学生家长对疫苗的安全性提出质疑,反对孩子接种;也有 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太小接种疫苗不合适,考虑等成年后再接种。除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欧洲等地也出现HPV感染的肛门癌。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潘运龙教授表示,广州本土也出现“疑似”病例:“我们在一名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患者的身上,发现肛门有肿块、糜烂、出血症状,怀疑感染了HPV。但遗憾的是,由于经济原因,该患者没有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便离院。”
分析:HPV感染致肛门癌渐成主流
据介绍,广义上的肛门癌包括肛门直肠癌、肛管癌和肛门边缘癌,本文所指的肛门癌是指后两者。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美国每年约有5300人被诊断为肛门癌。虽然肛门癌在一般人群中并不十分常见,但其发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文章指出,虽然肛门癌的发生率还相对较低,但本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生率以每年约2%的速度逐年递增。
“肛门癌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致病原因可能有多种:一是受到细菌刺激引起炎症、痔疮。二是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发病,和其他肿瘤的生成相似,肛门部位发生基因突变。”潘运龙提醒,肛门癌的发生率是1/10万,而在有肛门性交的男性病人中发病率是35/10万。
国外研究显示,90%左右的肛门癌都与HPV感染相关。有研究发现,宫颈和肛门部位HPV感染的型别高度一致,这意味着肛门部位与宫颈具有共同的感染来源。来自台湾的研究显示,肛门癌的致病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它和HPV、沙眼衣原体、抽烟、慢性肛门刺激、染色体异常等有关。此外,肾移植患者罹患肛门癌增加。
在美国,男女发生肛门癌的比例差不多。研究指出,同性恋及检测阳性者,患肛门上皮内瘤变及肛门癌的风险较高。国外研究指出,年龄在45岁以上的HPV 16亚型感染者发生肛门癌的可能性最高;而宫颈HPV阳性者,肛门部位感染HPV的风险高出3倍以上。
治疗:放、化疗逐渐取代手术
潘运龙指出,肛门癌的发生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其前期病变为肛门上皮内瘤变(AIN),后期可发展为鳞状肛门癌。“以往的肛门癌或肛门肿瘤, 需要手术切除,也就是把肛门挖掉,携带‘人工肛门’(俗称‘屎袋’),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影响其生活质量。”潘云龙表示,近10年来,放疗和化 疗的方法得到推荐和认可。放疗和化疗不仅能保住肛门,而且预后好。如果放疗和化疗效果不理想,再考虑手术切除。
潘运龙表示:“目前可通过肛门常规检查,并结合肛门镜筛查肛门癌。对高度怀疑为肛门癌的病人,应切取病变组织作进一步检查,建议高危人群起码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在美国,肛门细胞学筛查和肛门镜检查术是两种有效检测肛门上皮肉损伤(AIN)的方法。美国专家建议,艾滋病毒感染者,男男性接触者,患有外阴上皮内高度病变、外阴癌或子宫颈癌的女性,需要进行AIN筛查。而进行肛交、患有宫颈上皮内瘤高度病变的女性,以及肛周出现可见病变症状的人群,也建议进行AIN筛选。在肛门细胞学检查出现异常情况下,应进一步作肛门镜检查术。
预防:宫颈癌疫苗或可预防肛门癌
“由于肛门潮湿、分泌物多,皮肤黏膜薄嫩易受破损,容易造成真菌细菌等感染,有利于HPV生长。”潘运龙表示,肛门部位HPV感染主要来源于性接触。因此,发生肛门性交和其他性接触时,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特别是加强青少年的宣传教育。“用带有HPV病毒的手搔抓肛门,或使用已受污染的毛巾、床单等,也会引发HPV感染。”潘运龙指出,肛门有出血、肿块、痛痒等症状时,需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此外,医院的医务人员也需要对此疾病警惕,由于病发率不高,容易忽视。
贲门癌的检查
贲门癌检查
1、X线钡餐造影
是诊断贲门癌的主要手段。
(1)早期:
早期表现为细微的黏膜改变,小的溃疡龛影以及不太明显而恒定存在的充盈缺损。在早期病例中,必须行内镜检查及涂刷细胞学及活检病理,始能确诊。
(2)晚期:
晚期病例X线所见明确,包括软组织影、黏膜破坏、溃疡、龛影、充盈缺损。贲门通道扭曲狭窄,下段食管受侵,以及胃底、大小弯胃体皆有浸润,胃壁发僵,胃体积缩小等。
2.胃镜检查
可见贲门处肿物或糜烂,质地脆硬易出血。严重时管腔扭曲狭窄进镜困难。检查同时可多次活检行病理检查。
3.腹部CT
可以了解肿物与周围器官之关系,相对食管的CT所见,贲门癌的阳性发现往往不太肯定,CT有助于发现肝转移以及是否判断侵及胰和腹腔淋巴结。有利于贲门癌术前评估。
4.脱落细胞学诊断
贲门癌的阳性率比食管癌低,这也是贲门的圆锥形解剖特点造成球囊不易接触肿瘤所致,改用较大球囊后诊断率有所提高。
痔疮的鉴别诊断
常见的检查方法
一、肛门视诊
首先应查看肛门周围有无血、脓、粪便、粘液、肿块及瘘管外口等,以便判断病变性质。如肛门周围有无内痔、息肉脱出,有否外痔、瘘管外口及湿疹等。然后嘱病人象解大便便一样下挣,医生用双手的食、中指将肛门轻轻地自然向两边分开,使肛门外翻,观察有无病变,如内痔位置,数目,大小,色泽,有无出血点,有无肛裂等情况或用特制的玻璃吸肛器将内痔吸出检查,这种视诊对诊断肛裂及环状痔,有时比肛门镜检查更为确切。
二、肛门触诊
要触摸肛门周围皮肤温度,弹性是否正常,在病变情况下,如肛痈可触到肛门周围肿胀,皮肤灼热,肿块呈漫肿,平坦,软陷及质地硬度等,中央是否有应指感等,如肛瘘是否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外口距肛门长度,大小,深度等。
三、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的意义是肛门直肠疾病检查方法中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四、肛门镜检查
检查内痔的主要方法,可看清内痔的部位、大小和形态。同时还可鉴别直肠下端肿瘤和慢性结肠炎。
鉴别诊断
根据内痔的典型症状和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直肠癌
临床上常将下端直肠癌误诊为痔,延误治疗。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仅凭症状诊断,未进行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因此在痔诊断中一 定要做以上两种检查。直肠癌在直肠指诊下可扪到高低不平硬快,表面有溃疡,肠腔常狭窄,指套上常染有血迹。特别要注意的是内痔和环状痔可与直肠癌同时并存,绝不能看到有内痔或环状痔,就满足于痔的诊断而进行痔的治疗,直至病人症状加重才进行直肠指诊或其他检查而明确诊断,这种误诊、误治的惨痛经验教训,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值得重视。
2、直肠息肉
低位带蒂的直肠息肉,若脱出肛门外有时误诊为痔脱垂,但息肉多见于儿童,为圆形、实质性、有蒂、可活动。
3、肛管直肠脱垂
有时误诊为环状痔,但直肠脱垂粘膜呈环形,表面平滑,直肠指诊时括约肌松弛;环状痔的粘膜呈梅花瓣状,括约肌不松弛。
根据病史和肛门物理检查,肛管直肠指检和肛门镜检,参照痔的分类作出诊断。如不能确诊应进一步检查,以除外结、直肠、肛管的良、恶性肿瘤及炎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