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拔罐具体位置图 阳陵泉强健腰膝
膝盖拔罐具体位置图 阳陵泉强健腰膝
位置: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拔罐功效:疏肝利胆,强健腰膝。
主治病症:运动系统疾病,如下肢痿痹,膝膑肿痛,肩痛,落枕,腰扭伤,踝扭伤,黄疸,口苦,呕吐,胁肋疼痛,小儿惊风等。
拔火罐治阳痿的效果好吗
方法一
(1)选穴肾俞、气海、关元、阴陵泉。
(2)定位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 (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3-8-1]。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见图2-18-1)。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见图2-18-1)。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胫骨内侧)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胫骨向内上弯曲之凹陷为取穴部位,图3-10-2]。
(3)拔罐方法灸罐法,先在上述各穴吸拔火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用艾条点燃温灸各穴15分钟,以皮肤有温热感为宜,每日1次,10次为l疗程。
方法二
(1)选穴心俞、命门、关元、中极、三阴交。
(2)定位心俞: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个椎骨,即第5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4-1-1]。
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俯卧位,在腰部,后正中线上与脐相对处为取穴部位,见图4-1-1]。
关元:见前。
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以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为取穴部位,见图3-10-2)。
(3)拔罐方法灸罐法,先在上述各穴吸拔火罐,留罐l0分钟,起罐后用艾条点燃温灸各穴15分钟,以皮肤有温热感为宜,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膝关节疼痛怎么针灸
膝关节肿痛多是因为肝肾不足,筋膜失养,寒湿凝聚,或痰湿流注,或外伤瘀血,或内伤而致经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积液肿胀疼痛或有骨质增生而致。具体的针灸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
针灸治疗方法一
选穴:取患者双侧三阴交、行间穴、阳陵泉
操作步骤:患者取平卧伸膝位,取75%的酒精常规消毒,取直径0.25mm,长40mm的银针针灸,分别刺入三阴交、行间穴和阳陵泉,进针0.5-0.8寸,三阴交和阳陵泉进针1-1.5寸,的气候留针30分钟,每周治疗3次,4周为一个疗程。
功效:此方法适用于治疗骨质疏松、难以仰卧或侧卧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针灸疗法二
操作方法:在疼痛膝关节的对侧肘关节尺泽穴附近找痛点,先以指代针,边按压边让患者活动膝关节,疼痛减轻后再用针灸针针入,行针强刺激,留针30分钟,中间再行针一次.留针的过程中可让患者在诊室内走动(注意不要晕针!).
功效:此治疗方法对急性疼痛有立杆见影之效,慢性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针灸疗法三
操作方法:在膝关节疼痛部位寻找青色之静脉,以三棱针点刺后,则出血如豆,然后加拔火罐。
为了预防火罐漏气,可在罐口涂上超声耦合剂。留罐10分钟。若无静脉,则可在压痛点上以皮肤针叩刺后再拔火罐。
功效:本法对久痛不愈及扭伤所致膝关节疼痛患者疗效显著。
膝关节痛针灸疗法
一、背部的董氏奇穴三金穴(金斗、金吉、金陵)针刺放血:
三金穴的位置:后背的第三、四、五脊椎旁开三寸处,自上而下分别是金斗、金吉、金陵三穴,两边对称共六个穴(见下图)。
主治:膝盖痛及脚痛,左边痛取左穴,右边痛取右穴。该穴组相当于膀胱经之魄户、膏肓、神堂穴,点刺出血少许,治疗膝关节疼痛,有立竿见影之效。
施术方法: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用无痛感的,糖尿病人取血用的取血针点出血,然后用拔罐器抽出点血即可)。如年老体弱气血不足不宜放血的,可在三金穴处刮痧,可刮出许多红黑色成串状瘀包点。以上方法每周可施术两次。如配合针刺肩中穴效果极佳。
注意:三金穴只放血。
二、针刺肩中穴:董氏奇穴72绝针之一。
肩中穴的位置:手臂下垂,自肩骨正中向下二寸半处是穴。
主治:膝盖关节炎(特效)、膝盖扭伤(特效)、皮肤病(颈项皮肤病有特效)、小儿麻痹、半身不遂、心悸亢进、肩痛、五十肩、腰痛、流鼻血、血管硬化。
施术方法:刺针五分到一寸(左病右取),也可刮痧结合点刺出血及拔罐。如肩中穴与董氏三金穴或与手部的董氏奇穴一起施治治疗膝痛效果极佳。
拔火罐治阳痿的效果好吗
一、虚证
(一)症状
阴茎勃起困难,时时滑精,精薄清冷,头晕耳鸣,心跳不自主加快,自觉吸气不够,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腰膝酸软,畏寒肢冷。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肾俞、气海、关元、阴陵泉。
(2)定位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 (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3-8-1]。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见图2-18-1)。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见图2-18-1)。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胫骨内侧)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胫骨向内上弯曲之凹陷为取穴部位,图3-10-2]。
(3)拔罐方法灸罐法,先在上述各穴吸拔火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用艾条点燃温灸各穴15分钟,以皮肤有温热感为宜,每日1次,10次为l疗程。
2.方法二
(1)选穴心俞、命门、关元、中极、三阴交。
(2)定位心俞: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个椎骨,即第5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4-1-1]。
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俯卧位,在腰部,后正中线上与脐相对处为取穴部位,见图4-1-1]。
关元:见前。
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以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为取穴部位,见图3-10-2)。
(3)拔罐方法灸罐法,先在上述各穴吸拔火罐,留罐l0分钟,起罐后用艾条点燃温灸各穴15分钟,以皮肤有温热感为宜,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肝经拔罐位置示意图 拔罐拔哪些部位养肝
太冲穴:疏肝解郁,调气理血,化湿通经。主治:头痛目眩,小便不利,月经不调,胁腹满痛。
行间穴:养肝明目,调营活血,泻热通经。主治月经过多,闭经,失眠,遗尿,膝肿,下肢内侧痛等。
三阴交穴:疏肝理气,滋阴补肾,健脾利湿,调和气血,通经活络。主治腹痛,腹胀,腹泻,便溏,肠鸣。
太冲穴:太冲穴是气血调度纵贯,在这个穴位拔罐可以帮助舒畅气机,改善肝气郁结。
阳陵泉:阳陵泉是胆经上的穴位,在这个穴位拔罐能舒筋活络,有助胆气生发,而肝和胆互为表里,因为同时也能增强肝脏生理功能。
治疗膝关节滑囊炎的四种方法
1、针灸治疗
患侧膝眼、阿士穴、血海、阳陵泉、委中、足三里
每天一次,10天一个疗程。
2、三棱针点刺放血
每次选取上述2-3穴,局部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快速刺入,急速拔出后,用拔罐器拔在点刺的位置上,每穴放血2-3ML。
3、水针疗法
阿士穴和膝眼穴。
用药1%普鲁卡因2毫升、强的松龙25毫克混合均后用。
针灸10天给穴位注射3次。
4、火针疗法
在局部阿士穴,用中粗火针,采用痛点刺法的。5天一次一疗程2次。
椎间盘突出拔罐好吗
一、寒湿型
(一)症状
腰部冷痛重着,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转侧不利,静卧痛势不减,或伴有下肢肢体麻木重着疼痛,体倦乏力,或肢末欠温,食少腹胀。
(二)治法
(1)选穴肾俞、腰阳关、阴陵泉、委中。
(2)定位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腰阳关: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俯卧位,在腰部,两髂嵴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23-1)。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胫骨内侧)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胫骨向内上弯曲之凹陷为取穴部位。
委中: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3)拔罐方法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用毫针刺入,得气后留针10分钟,出针后,再进行拔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腰部及沿着下肢疼痛部位加温和灸20分钟,以皮肤潮红、人体感觉舒适为度,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二、瘀血型
(一)症状
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日轻夜重,痛处拒按,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面晦唇暗,伴有下肢肢体麻木疼痛,或时有短暂针刺样加剧,下肢活动后疼痛加重,或伴血尿,病势急暴,突然发病者,有闪挫跌打外伤史。
(1)选穴膈俞、肾俞、次髎、血海、委中。
(2)定位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次髎: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俯卧,骨盆后面,从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一高骨突起,即是髂后上棘,与之平齐,髂骨正中突起处是第l骶椎棘突,髂后上棘与第2骶椎棘突之间即第2骶后孔,此为取穴部位。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位,屈膝成90°,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其膝盖上,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
委中:见前。
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发生之后,病人是会有非常大痛苦感的。治疗椎间盘突出采用中医拔罐等方法治疗是会有比较不错的治疗效果。但同时病人也要多注意-保养。不要太劳累,不要做重体力的活动。多卧床修养。积极的增加身体的抵抗力,这样才能让治疗效果更好。
坐骨神经痛拔罐有用吗 坐骨神经痛拔罐的操作方法
病人取俯卧位。
用小火罐或小硅胶罐,小抽气罐吸拔头部腧穴及面积较小的腧穴。背部及肌肉丰厚处腧穴可选用中等大小的罐具。
膈俞,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腰夹脊等腧穴采用循经走罐法,病人取俯卧位,以火罐蘸递质从膈俞到腰阳关反复走罐6-8次,或以出痧为度。
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阿是穴等腧穴采用留罐法,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后,升入罐内旋转一圈立刻退出,再迅速将罐具扣在需拔的穴位上,留罐15分钟,每日1次。
对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悬钟等腧穴进行点刺出血后再用闪火法拔罐。具体操作为,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用三棱针点刺穴位至微出血,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5-10分钟,每隔1-2日操作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