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具的功能
支具的功能
①稳定关节
例如脊髓灰质炎后遗连枷膝、由于控制膝关节伸屈的肌肉皆麻痹,膝关节松软不稳定,过度伸展,妨碍站立。用支具可以将膝关节控制于正常伸直位置,以利负重。又如下肢截瘫的病人,练站立时膝关节不能稳定在伸直的位置,易向前屈曲跪倒,用支具可以防止膝关节屈曲。又如踝部肌肉完全麻痹时,踝部松软成连枷足,亦可带用连接于鞋上的支具,以稳定足踝,便于站立及行走。
②保护植骨或骨折处以代替负重
例如股骨干或胫骨干有大段骨缺损进行游离植骨后,为了保证植骨的完全成活并防止在具有负重力之前,发生植骨骨折,可用下肢支具保护,此种支具着地负重,重力通过支具传导到坐骨结节,从而减少股骨或胫骨负重。又如踝部损伤,在骨折未完全愈合前,可以支具保护。
③矫正畸形或防止畸形加重
如40°以下的轻度脊柱侧凸患者,可以带用支具背心,以矫正侧凸并防止其加重。对轻度髋脱位或半脱位,可用髋外展支架以使脱位复位。对于足下垂,可利用连接于鞋上的支架,以防止足下垂等。为缓解踱头痛及平足症加鞋垫也是支具之一种。
④代替功能
例如手部肌肉瘫痪无力,不能捏握物品时,可用支具托住腕关节于功能位(背屈位),而于支具的前臂部位安装电刺激,以刺激屈指肌肉收缩,使恢复捏握功能。有些支具构造简单,如手指缺损时,可利用固定于前臂支具上的钩或夹,以握持匙或刀。
⑤协助手部功能练习
此类支具常用。例如为练习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的屈曲,而托住腕关节于背伸位的支具,为练习手指伸直而保持手指屈曲的弹性支具等。
⑥补足长度
例如,一侧下肢短缩的病人站立行走时,骨盆必然倾斜,而骨盆倾斜使腰椎发生代偿性弯曲,久之可发生腰痛,为了补足短肢的长度,可以加高鞋底,此即补高鞋。
⑦临时外固定
例如颈椎融合手术后戴用颈围,腰椎融合术后戴用腰围或背心。
随着康复医学的普及,低温、高温热塑性板材和树脂材料的不断问世,应用生物力学设计理论的各类支具不断被开发,凭借 其操作简便、可塑性强等优点,可以代替石膏广泛应用于临床。支具按照不同使用部位,可以分为脊柱、肩、肘、腕 、髋、膝 、踝八大类,其中以膝、肩、肘、踝支具应用最为广泛。现代康复支具完全可以满足术后制动、康复,功能恢复, 控制关节渗出、本体感觉恢复等不同要求。常用肩关节支具包括:万向轴肩外展支具和肩关节护具;肘关节支具分为动态肘关节支具、静态肘关节支具和肘关节护具,踝关节支具根据其作用分为固定、康复行走位和踝关节护具,从术后早期制动,关节功能恢复,到运动中控制踝关节内、外翻,均可起到良好的治疗、康复作用。
西医治疗创伤性脊柱侧弯的常规方法
支具治疗的适应征:
(1)20~40度之间的轻度脊柱侧凸,侧凸超过40度不宜支具治疗。
(2)骨路未成熟的患儿宜用支具治疗。
(3)两个结构性弯曲到50度或单个弯曲超过45度时,不宜支具治疗
(4)合并胸前凸的脊柱侧凸,不宜支具治疗。
(5)节段长的弯曲,支具治疗效果佳,40度以下弹性较好的腰段或胸腰段侧凸。
(7)病人及家长不合作者不宜支具治疗
支具佩带
开始佩带时,每天需23小时,1小时用于体疗、呼吸练习等。如果不能获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每天应佩带至少16小时,如果带支具后Cobb角能减少50%,则可望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一年后,如侧凸能减少50%,可开始逐渐减少佩带时间,并随着Risser的增加,可仅在夜间佩带。如侧凸又开始增加5度以上,又需增加佩带时间。
用脊柱侧弯矫正器应注意事项有哪些
量身定做并坚持佩戴专业矫形支具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轻度(40度以下)脊柱侧弯的保守治疗方法。但是如果矫形支具佩戴不合适,不仅不会治疗疾病还会起到反作用。因此在佩戴矫形支具是一定要注意。
不同患者的体型,身高,尤其是测完类型不一样,因而测完顶追捕为不一样。
如果不采用定制的支具,支具用力点不在正确的部位,就达不到矫形效果。由于这类患儿通常处于青春发育期,生长迅速,通常过一段时间,需需要生长情况重新定做支具。同时,
还可结合主攻的功能锻炼,正确的功能锻炼包括尽可能主动而有意识地维持正确的坐、行走等姿势,避免负重,加强椎旁肌的锻炼(如游泳、单杠等)。
对特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弯,保守治疗越早,效果越好。现在天气转暖,孩子衣衫日渐单薄,是最易识别早期脊柱侧弯的时候,此时家长应多加留心观察孩子身形是否有异,尤其是处于快速生长阶段的青春期少年,脊柱侧弯的进展速度很快。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姿势,尤其是当孩子跷二郎腿的时候,观察双侧后背是否不平,活着肩膀一高一低。
另一个方法是:家长坐好,让孩子面对着自己站好,弯腰,家长可从前面和侧面两个角度观察孩子的双侧后背是否不平。
总之,脊柱侧弯需要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甚至可以避免一些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若畸形严重需要手术治疗时,一定要听从医师的意见,以免错过最佳手术时机。
膝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有什么意义
膝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有什么意义?康复锻炼是膝关节炎治疗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除了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缓解关节症状,通过支具、功能锻炼恢复膝关节正常功能之外,还可以帮助患者预防膝关节炎复发。而目前比较常见的膝关节炎的康复锻炼包括以下几种。
1、休息:微创治疗不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损伤,因此这里的卧床休息主要针对于手术治疗患者,一是因为术后一周内随意运动可能造成伤口崩裂影响治疗效果,二是因为麻醉失效之后尽量休息可以帮助患者缓解伤口处的疼痛,减少膝关节的负荷。
2、支具固定:虽然不能避免因为支具固定而造成的一些行动不便,但是可以帮助患者最大程度的减少膝关节损伤,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关节受压;如果想增加关节活动还可采用动力性夹板。
3、膝关节功能锻炼:微创治疗的三天左右就可以进行一些膝关节功能锻炼,而手术治疗的患者则需要在膝关节尽量稳定之后在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以帮助患者纠正和预防关节畸形,而一些肌耐力或是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可以稳定关节。
适度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缩短康复时间,预防膝关节炎复发。因此在膝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之中不要急于求成而过度锻炼,造成一些并不在预期之内的额外损伤。
先天性膝关节脱位的治疗及预后
1、保守治疗 对于3月龄以下婴儿,手法复位能使膝关节到屈曲位者,可以保守治疗。具体方法是用手法使膝关节屈曲,然后用石膏固定于屈曲位,约1周左右更换石膏,逐渐加大屈曲角度,到膝关节完全复位后,可以用支具巩固,一般约6月左右。对于手法复位困难者,可先行胫骨牵引,然后再复位,石膏固定和支具治疗。
2、手术治疗 如果就诊时脱位明显,年龄较大,或者保守治疗失败病例,采用手术治疗。如果影响复位的主要是软组织,通常采用软组织松解术,具体手术如下:采用膝关节前内侧切口,暴露股四头肌、髌骨和髌韧带,打开前部关节囊,松解粘连的关节腔内组织,然后Z形延长股四头肌肌腱,屈曲膝关节到90°,如果软组织松解后困难,可采用股骨下端和胫骨近端截骨,然后石膏固定,约2月左右改用支具继续,持续1年。对于年龄较大者,也可采用Curtis-Fisher方法治疗,主要的手术步骤是:暴露后倒V形或Z形延长股四头肌,然后切开关节囊前部,彻底松解关节腔内粘连组织,同时将侧副韧带后移,松解紧张的髂胫束,然后屈曲膝关节,同时纠正髌骨到正常位置,然后屈曲膝关节30°固定,约6周拆除石膏,功能锻炼,继续支具固定
肌营养不良疾病的治疗
物理疗法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物理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肌肉组织的微循环,加强和锻练肌肉,促进代偿性肥大,转化和改善挛缩的肌腱组织,下述方法可供选用
1、超短波疗法
通常选择下肢,将电极放在腰部及双足底,无热量及微热量,10~15分钟,每日1次,15~30次为1疗程。
2、红外线疗法
可选择局部肢体或各个肢体轮流进行,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15 ~30次为1疗程。
3、电刺激疗法
选用短脉冲的方形波电刺激或用感应电刺激。通常选择股四头肌、 臀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等维持人体运动和生活功能的肌肉。每块肌肉治疗5~10分钟,30次为1疗程,可以延缓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功能。还可应用干扰电疗法,使肌肉产生收缩性活动。
4、超声波疗法
对易发生挛缩的髂胫束、股二头肌、腓肠肌进行超声波疗法时,宜采用移动法,剂量为0.6~1.5W/cm2,每次6~10分钟,每日6~10分钟,每日1次,10~30次为1疗程。
5、石蜡疗法
对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软化挛缩组织均有一定帮助。采用蜡盘法、蜡袋法,每次30分钟,每日1次,15~30次为1疗程。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在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治疗中的地位存在争论。有作者认为强烈的运动常使血清CK和肌红蛋白升高,加剧了肌组织的坏变和功能障碍。更多的作者认为合理、有计划的运动治疗,有利于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实践证明不限制运动的病人比过早限制运动的病人运动障碍出现晚。
1、主动运动
早期可进行步行速度训练,蹲下起坐、上楼登梯、举肩展臂等项目的运动训练,每次30分钟,1日内以2~3次为宜,每次运动以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度。随着运动功能障碍的加重,应选择障碍程度较轻的肌肉锻炼,对已有障碍的肌肉,在肌肉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运动,如不能作抗重力运动时应改作重力状态水平滑动性的运动。
2、被动运动
疾病早期开始对肌肉的被动运动应结合按摩,这是防止关节挛缩的一项重要措施,并应教会病儿的家长掌握该项技术,并长期坚持进行。对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牵引尤为重要,每次被动牵伸的活动量、次数应逐渐增加。
支具辅助
支具辅助为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主要康复措施。
1、起立步行支具
可有不同的支具,其主要功能是调动残留肌肉的肌力,弥补肌动力学上的不平衡,从而获得有节奏的步行能力。其结构特点为在长下肢支具的膝关节前面安准确装两条弹簧,膝接头使用能弯曲250的制动器,踝接头使用保持足跖屈的制动器。左右垂直杆用坚固的钢材制成。其原理为用弹簧来补充膝关节减弱的伸展肌力,并把膝关节保持于轻度弯屈位,把踝关节保持于轻度的?屈位,维持躯干的稳定性。使患者凭籍支具的支持获得步行能力。
2、保持躯干位置的坐位支具
本病常合并有脊柱畸形,随着步行能力的丧失,脊柱畸形亦愈严重,因此需要在早期采取措施,通常使用躯干支持器具使患者保持坐位,并维持腰椎处在伸展力。
3、支具的选择、装卸和训练
支具选择必须有利于病人的活动和矫正畸形为目的,否则将加重肌力的不平衡和畸形的发展。支具的装卸一般经训练后可自行完成,但躯干附属装置需他人帮助才能装卸。支具训练是一个重要问题,应坚持间歇、渐进、结合病情的原则。间歇多次避免疲劳,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使肌肉负荷恰当。并根据每个人病人自身特点定出计划,一般以每日3小时为宜。
颈围领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的作用
以前使用的石膏围领,由于制作麻烦,佩带及拆卸不方便,已基本被淘汰。现在有许多医疗器械厂家,制成了各式颈围领及颈托,供不同体型及不同要求的病人挑选。病人可根据颈部粗细和长短,及各自不同要求选用合适的颈围领及颈托。这些颈部支具有轻便、结实、佩带与拆卸方便等特点,且可随不同病人的要求而定做。
有多种商品化的颈部外固定支具适合于不同类型的颈椎病病人选用,经国内外多年使用表明,大部分颈部支具固定牢靠,对病人的下颌及枕部压力适中,对皮肤无明显刺激,病人大多感到舒适,使用方便,价格适中,能满足大多数颈椎患者颈部外固定的需要。而且对于有特殊固定要求以及特殊体形的病人,某些公司还可量身定做。
这些颈部支具中,比较简单的一种是颈围领,适合于绝大多数颈椎病病人使用以及颈椎手术后的使用,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简单、佩带及拆卸均比较容易。缺点是固定不如颈托牢靠,对于某些颈椎手术后对外固定要求较高的病人不大适合。
另一种颈托固定比颈围领更加牢靠,主要适用于对外固定要求比较高的某些颈椎手术,如手术后颈椎的稳定性仍然比较差、颈椎前路手术植骨块较大而没有使用内固定等情况,但价格较贵。
颈部支具的使用有利也有弊。好处是固定作用比较可靠,缺点是削弱了颈部肌肉的锻炼机会,长期应用可引起颈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所以穿戴时间不可过久,症状严重时不妨短时间应用,在症状逐渐减轻后应当及时去除。其他时间若无不适,则不必经常戴用,应让颈部肌肉有适当的锻炼机会为妥。在应用颈部支具期间,要经常进行一些医疗体育锻炼,以使颈部肌肉恢复肌力。
戴颈部支具时,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平常我们说话以及吃饭时,头颅是不动的,依靠下颌的上下活动来完成说话及咀嚼的功能。而颈部支具是通过对下颌的固定来达到固定头颅及颈部的目的,因此戴了颈部支具以后,说话和吃饭的时候,由于下颌被固定,导致头颅频频的屈伸活动,反而增加颈椎的屈伸活动,对于颈部的休息和保护是不利的。所以吃饭的时候应当摘下颈部固定支具,说话的时候也尽量不要长大口,对于那种固定比较牢靠的颈胸支具,尤其应当注意。
骨科软固定支具
骨科软固定功能支具的应用,使骨与关节损伤后的康复成为可能。支具又称矫形器,是一种以减轻四肢,脊柱、骨骼肌系统的功能障碍为目地的体外支撑装置。支具的功能为:1. 稳定与支撑 2. 固定功能3. 保护功能4. 助动(行)功能5. 预防矫正畸形6. 承重功能。骨科软固定功能支具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治疗和辅助治疗的方法,是世界先进医疗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较,骨科软固定支具使用方便,治疗效果更佳,帮助病人恢复锻炼,提早回到工作岗位,具有石膏固定的符贴性 稳定性 也可避免石膏(包括其他高分子材料)引起的肌肉萎缩、皮肤骚痒等副作用。符合“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配合”的治疗原则,为骨科大夫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不仅使医疗水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亦保证手术质量和效果,避免医疗纠纷。国内目前应用的DROP-LOCK调节式膝支具,ACL/PCL专用支具,可调式颈椎固定牵引支具,可调性肘支具,足踝固定支具等,有力地促进骨与关节疾病、损伤的非手术治疗的开展和关节手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已在治疗中显示出其优越。但这些产品大部分为进口产品,价格昂贵,患者难以承受,目前国内生产厂家只有佛山乙太等两三个品牌.
矫正驼背的医学方法
推拿按摩:可以松弛软组织,缓解僵硬,有利于改变姿势,只是矫正的作用有限,对形成正确的姿势,帮助不大,好的姿势是靠自身肌肉来维持的。
医用支具:适用于轻度驼背,用医用材料(比如石膏背心,金属和塑料矫形支架),将脊柱固定在正确的姿势上,也称“制动”。效果是立竿见影,姿势立刻会得到改善,但非常痛苦,而且由于限制运动,必然会造成肌肉萎缩,取下支具后效果难以继续维持,肌肉萎缩严重者,甚至还不如使用支具之前。目前公认较为安全的为背背佳。
手术:手术方法。主要是对成年人,比较严重的脊柱侧弯畸形,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心肺功能受限),不得不施行手术。手术风险较大,术后脊柱活动也有所受限,医院都持慎重态度。
骨盆不对称怎么办
脊柱侧弯和骨盆的不正,并不是联系瑜伽的禁止症,这个主要是看脊柱的稳定性如何,这个脊柱侧弯的原因是什么,
脊柱侧弯是不严重的,有可能是姿势不当导致的,也可能是骨盆不正引起的,如果是脊柱没有先天性脊柱裂,没有脊柱的滑脱,一般是可以的,但是注意有些姿势需要适当调整。
1、矫正体操法:适当运动,如抬高左上肢可使胸椎向左凸,能矫正胸椎向右侧弯曲;抬高左下肢可使骨盆向右倾,使腰椎向右凸,能矫正腰椎向左侧弯曲。两个动作还要进行,每1个动作持续2—3秒钟,重复10—30次或者更多次,每天做1—2次。
2、姿势训练法:病人在平时生活中,需保持体态挺拔和对称,并常年坚持。
3、支具疗法:在大夫的帮忙下,按照病人情况采取。病人每天需佩带支具23个小时,剩下的1个小时,可用作体育运动和洗澡。佩带支具时,还应做支具内体操及姿势训练。常用的支具内体操。
4、侧方表面电刺激法:利用电刺激对病人的背部进行电刺激,使其背部肌肉收缩,以达到矫正脊柱侧弯的目的。
5、手术疗法:选择矫形功能的内固定器与脊柱结合。
如何治疗膝关节的膝内翻和膝外翻
膝关节的治疗方法有支具治疗和按摩治疗。支具治疗又分为夜用支具和白天使用的支具,轻度的膝内翻和膝外翻只需要夜用支具,中度以上的孩子还要加用白天使用的支具。
专家怎么样认识现在的治疗方法呢?目前推荐采用临时骺阻滞技术以及U形钉或"8"字钢板固定的手术方法,利用儿童所特有生长发育潜力,来调节和纠正下肢成角畸形。该方法理念先进,属于微创手术,手术效果良好。和传统的截骨手术相比,手术创伤小,孩子痛苦小,恢复快,手术风险小,但该方法见效慢一些。
专家在治疗膝关节的时候要靠儿童生长潜力来调节。发育成熟或者接近发育成熟的儿童该方法无效,只能采用传统的截骨手术治疗。
脊椎侧弯有哪些具体表现
脊柱侧弯,顾名思义, 就是脊柱向侧方弯曲。 正常人的脊柱从正面看是直的, 脊柱侧弯患者的脊柱则呈“C”形或者“S”形弯曲。 在外观上可以表现为双肩不等高、双侧胸廓不对称、肩胛骨一侧隆起而另一侧凹陷或者腰部肌肉一侧饱满而另一侧空虚。 严重的脊柱侧弯除了明显影响外观,还会导致胸腔和腹腔的空间减小, 并引起心肺和消化道受压而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
脊柱侧弯的原因很多,大体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先天性是指出生前在胎儿阶段就出现了脊柱发育异常。胚胎期脊柱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妊娠第5周和第6周,这是脊柱分节的时间。如果胎儿在此时期受到药物、病毒、理化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脊柱发育畸形。而后天性脊柱侧弯往往发生在青少年期,多于10岁以后发病, 患者中女孩明显多于男孩,尤其是弯度超过40度的患者中, 女孩占到90%以上。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发病率约3%,即每一百个人中就有三个人患病, 但超过40度的脊柱侧弯的发病率要低很多,约为0.3%。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总体来说并不会简单的因为坐姿睡姿不正或背书包的方式不对而出现。 而是有更加内在的原因,与发育异常、神经肌肉失衡、内分泌紊乱或平衡调节功能受损有关。目前尚无方法预测哪些人会出现青少年脊柱侧弯而哪些不会。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肩膀或腰背部的不对称就应该警惕脊柱侧弯的可能性。应该带孩子到医院拍脊柱的X线片以明确是否有脊柱侧弯。如果确有侧弯应该请医生测量角度。 通常来讲, 20度以内的侧弯只需锻炼和定期拍X线片观察; 20-40度的侧弯需要锻炼加支具治疗;而如果超过40度则需要考虑手术矫正。
锻炼主要包括侧方弯腰、燕子飞和游泳。侧方弯腰,适合于"C"形(单个弯曲)侧弯,如果是"S"形则不建议做("S"形是指同时有胸弯和腰弯两个弯曲)。 向脊柱弯曲相反的方向弯腰以对抗侧弯。每天50-100个,分2-3组完成. 燕子飞, 可锻炼背部肌肉, 增加软组织平衡,每天50-100个, 分2-3组完成。至于游泳, 自由泳和蛙泳均可。 每天600-1000米
支具治疗必须由专业的技师量身定做。支具做好后佩戴1个小时左右要拍片看支具矫正的效果,此时的效果就是支具矫正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感觉支具是否合适,如果觉得不适,可以让技师调整。支具每天必须佩带20-22个小时,包括睡觉得时候,只有在洗澡、运动的时候才可以不佩戴。 刚刚佩戴的时候,身体某些矫正作用处的皮肤会发红,需要家长每天给局部做热敷,并用润肤露按摩,避免磨伤皮肤。每半年需要拍片复查,了解矫正效果的维持。支具需要每年更换一次。如果隔一年拍片复查,需要提前4小时脱掉支具,如果发现侧弯加重超过10度,而且总的弯度超过40度,就要考虑手术了。支具一般需要佩戴到16岁, 女孩一般要佩戴到月经后3年。
薰衣草的功效与作用 通经止痛
薰衣草精油是最具功效的通经精油。但凡女性会遇到的各种经期失调问题,都可以从薰衣草精油这儿得到帮助。由于熏衣草具有非常好的止痛功能,因此可以很快速有效地缓解甚至消除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