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系膜增生性肾炎的治疗

系膜增生性肾炎的治疗

根据其免疫病理,又将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分为IgA肾病(以IgA沉积为主)及非IgA肾病两大类。其中IgA肾病已成为独立的肾小球疾病类型,其余的统称为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non-IgAMsPGN),简称系膜增生性肾炎。此外,国外有学者将IgM沉积为主的sPGN称为IgM肾病。该病是中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据统计,该型肾炎占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活检病例的24.7%~30.3%。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表现为隐匿性肾小球疾病[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慢性肾小球炎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治疗方法应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病理特点选择使用,并须通过长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治疗同其他肾脏疾病。单纯血尿病理改变仅有轻度系膜增生,中度以下蛋白尿伴或不伴血尿,24h尿蛋白定量小于1.5g,病理改变为轻度或中度系膜增生的患者,轻者无须特殊治疗。对于尿蛋白定量1~2g/24h的患者,给予常规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助于缩短缓解时间,减轻肾脏的病理改变。

此外,如果是患者存在蛋白尿大量的话,就算是患者病情有所改变,也要给予足量的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一般是用泼尼松或者甲泼尼龙和泼尼松混合使用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并根据治疗对象的年龄进行不同药剂量的配比,小孩剂量60mg/d,成人剂量40~60mg/d。还可以用抗凝剂或者血小板抑制剂、肝素等药物。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怎么分型

1、无症状性血尿

小便中只有血尿,无蛋白尿,尿中红细胞多数为变形红细胞。一般为镜下血尿,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部分患者在剧烈运动后、高热等情况时可出现一过性肉眼血尿,并于短时间内消失。有时反常规正常。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均正常。病理改变主要为IgA肾病,其他病理类型有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肾小球肾炎、薄基底膜肾病。这是常见的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分型。

2、无症状性蛋白尿

这种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分型多见于青年男性,呈持续性蛋白尿,尿蛋白定量通常在2g/d以下,以白蛋白为主。尿沉渣正常,无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肾功能及其他生化检查均正常。病理检查可无任何病变,也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肾小球疾病,如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甚至是某些IgA肾病的早期。

3、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

临床表现为血尿伴有蛋白尿,常见于进展性肾小球疾病,可见于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常见的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分型。如肾小球轻微病变、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增生性肾炎、IgA肾病等,甚至可出现在膜性肾病的早期。临床上无高血压、水肿、肾功能减退的表现,容易被误诊、漏诊。

紫癜性肾炎做检查时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1.国际儿童肾脏病研究会(1sKDC)病理分类法

I 度: 为微小病变。

II 度:为系膜增生。

III 度:(a)局灶性和 (b)弥漫性增生或硬化,新月体形成<50%。

IV 度:(a)局灶性和 (b)弥漫性系膜增生或硬化,新月体形成50%~75%。

V 度:(a)局灶性和(b)弥漫性系膜增生或硬化,新月体形成>75%。 VI 度:膜性增生性病变。

2.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级

I: 包括微小病变,微小病变伴局灶节段性显著,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度。

II:包括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度,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度伴局灶节段性显著。

III:包括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等度,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等度。

IV:包括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重度,终末期肾。

慢性肾炎能治愈么

慢性肾炎的预后,因患者病情的不同而各有差异。慢性肾炎的预后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病理因素:

1、病理类型: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预后良好,重症系膜增生性肾炎及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预后较差;膜性肾病则预后较好,进展缓慢。

2、慢性化指标:纤维性新月体的数量、肾小球硬化的数目、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以及肾小管萎缩的多少与预后相关。上述指标越多,则预后越差。

3、肾内血管疾病病变严重的患者预后较差。

二、临床表现:

1、持续大量蛋白尿和持续出现血尿者,肾功能恶化得较快。

2、血压高而且无法控制者,以及肾功能减退者预后差。

3、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征象,如肾性贫血、夜尿增多、肾性失钠、范可尼综合征、肾小管酸中毒等明显的患者预后较差。

三个因素延缓慢性肾炎康复

1、病理因素:

①病理类型: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预后良好,重症系膜增生性肾炎及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预后较差;膜性肾病则预后较好,进展缓慢。

②慢性化指标:纤维性新月体的数量、肾小球硬化的数目、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以及肾小管萎缩的多少与预后相关。上述指标越多,则预后越差。③肾内血管疾病病变严重者预后较差。

2、临床表现:

①持续存在大量蛋白尿和持续出现血尿者,肾功能恶化得较快;

②血压高而且无法控制者,以及肾功能减退者预后差;

③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征象,如肾性贫血、夜尿增多、肾性失钠、范可尼综合征、肾小管酸中毒等明显者预后较差。

3、饮食因素:

高蛋白饮食可加速慢性肾炎病情的发展。

肾病综合症如何预防

肾病综合征预后个体差异很大。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

1.病理类型 一般说来,微小病变型肾病和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较好。微小病变型肾病部分病人可自发缓解,治疗缓解率高,但缓解后易复发;早期膜性肾病仍有较高的治疗缓解率,晚期虽难以达到治疗缓解,但病情进展缓慢,发生肾衰竭较晚;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及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预后差,疗效不佳,病情进展较快易短时间内进入慢性肾衰竭。

2.临床因素 如大量蛋白尿、高血压和高血脂均可促进肾小球硬化,上述因素如长期得不到控制,则成为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3.存在反复感染、血栓栓塞并发症者常影响预后。

系膜增生肾炎好治吗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根据光镜所见的一种病理形态学诊断的肾炎,是一组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不同程度系膜基质增多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是病理形态学的一个术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表现为隐匿性肾小球疾病[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慢性肾小球炎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好治吗?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是世界卫生组织IgA 肾病分型标准中的第2级,该分型校准一共有5个分级。分级越高,肾脏病变越严重,病情也越严重,分级高的病人往往是在1~2级时重视度不够,甚至有的病人认为靠自身的免疫力就能让病不治痊愈,结果导致疾病迁延不愈,发展恶化。

肾炎不治痊愈微乎其微,而在肾炎早期确诊后就进行正规合理治疗的病人,则多数都实现了病情长期稳定,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因此,只要谨慎,进行正规治疗,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是可以治好的,相对好治。

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该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应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病理特点选择使用,并须通过长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治疗同其他肾脏疾病一样。单纯血尿病理改变仅有轻度系膜增生,中度以下蛋白尿伴或不伴血尿,24h尿蛋白定量小于1.5g,病理改变为轻度或中度系膜增生的患者,轻者无须特殊治疗。对于尿蛋白定量1~2g/24h的患者,给予常规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助于缩短缓解时间,减轻肾脏的病理改变。

肾炎的分类

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隐匿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紫癜性肾炎)、红斑狼疮肾炎(狼疮性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但绝对不是肾小球疾病的全部,肾小球疾病的种类非常复杂,通常将肾炎分为原发性肾炎和继发性肾炎(包括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糖尿病肾病。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急性肾炎(即: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由于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两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主的急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起病较急,在感染后1-3周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少尿、高血压等系列临床表现。

慢性肾炎(即: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是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一组长病程的(甚至数十年)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此病常见,尤以青壮年男性青年发病率高。本病治疗困难,大多渐进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预后较差。

慢性肾炎的病因很多,急性肾炎者迁延一年以上可为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根据病理分类,又可分为:

(一)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又称: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

(二)慢性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由急生肾炎迁延不愈发展而来。

(三)膜性肾病(MN)(膜性肾小球肾炎)80%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但有部分表现为慢性肾炎,35岁以后发病多见。

(四)膜增殖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MPGN):多见于30岁以前的青少年。一般起病急,有前驱感染表现,易与急性肾炎混淆,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五)局灶节段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好发年龄为20-40岁,几乎所有病例都是隐袭发病,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主,并常伴有高血压。

慢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怎么治疗

对于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是多与感染及免疫反应有关,因病因不同,故发病机制也不一样,其病理形态也有多种类型,多系各种病理改变的早期的。如单纯性蛋白尿病症,可系微小病变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等病症早期发病。

而单纯性血尿病症,则是可系IgA肾病早期,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病症了。患者的无症状性血尿伴蛋白尿病症,则是同样可为肾小球轻微病变,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增生性肾炎,IgA肾病或膜性肾病早期出现。

肾专家指出:优秀的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治疗方案包括治疗医院的选择、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医师的选择和预后治疗,其中预后治疗又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保健和定期复查。由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超过6个月未治愈易转为长期复发的肾小球肾炎,故应早期彻底治疗,下面是详细介绍。

1、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主要分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案虽然都有着一定的疗效,但又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

2、选择权威的专科医院:正规的医院是治疗疾病的保障。

相关推荐

慢性肾炎的预后怎么样

慢性肾炎的预后,因慢性肾炎各种根底疾病类型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说来,高血压型的预后较差,普通型及急性发作型的预后较好,但如后两型也伴有高血压存在和肾功能损害,则预后也不好。 影响慢性肾炎预后的因素有: (1)病理因素:①病理类型: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预后良好,重症系膜增生性肾炎及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预后较差;膜性肾病则预后较好,进展缓慢。②慢性化指标:纤维性新月体的数量、肾小球硬化的数目、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以及肾小管萎缩的多少与预后相关。上述指标越多,则预后越差。③肾内血管疾病病变严重者预

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怎么回事

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是根据光镜所见的一种病理形态学诊断的肾炎,是一组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不同程度系膜基质增多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 2、本病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及青年,儿童发病多见于3~15岁,平均年龄8 岁,成人的平均发病年龄25 岁。男性发病率稍多于女性。本病的特点是临床表现多样化,几乎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形式及临床表现均可见于其中。轻者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及慢性肾小

小便有血是怎么回事

一、血尿是以上这些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1.当排尿开始为血尿而后正常,一般多为泌尿感染、尿道疾病; 2.如排尿开始正常,快结束时出现血尿,多为膀胱炎和前列腺病; 3.如果为“全程血尿”,血色暗红,一般多为肾脏的疾病引起。 二、小便出血的原因 尿血95%以上是由于泌尿系本身疾病所致,其中以肾小球疾病(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等)、肾囊肿、结石(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性疾病(结核、肾盂肾炎、膀胱尿道炎、前列腺炎)及肿瘤(肾、输尿管、膀胱、

三个因素延缓慢性肾炎康复

慢性肾炎的预后,因慢性肾炎各种根底疾病类型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一般说来,高血压型的预后较差,普通型及急性发作型的预后较好,但如后两型也伴有高血压存在和肾功能损害,则预后也不好。 影响慢性肾炎预后的因素有: 1、病理因素: ①病理类型: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预后良好,重症系膜增生性肾炎及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预后较差;膜性肾病则预后较好,进展缓慢。 ②慢性化指标:纤维性新月体的数量、肾小球硬化的数目、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以及肾小管萎缩的多少与预后相关。上述指标越多,则预后越差。③肾内血管疾病病变严重

出现尿血严重吗

严重,中国传统医学则认为,无论何种疾病引起的 尿血 ,都是因为热扰血分所致,热蓄肾与膀胱是 尿血 的主要病理机制,但又与心火、小肠火、肝火下迫以及阴虚内热,损伤脉络有关,致使营血受热而妄行,血从尿出排出 尿血:95%以上是由于泌尿系本身疾病所致,其中以肾小球疾病(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等)、肾囊肿、结石(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性疾病(结核、肾盂肾炎、膀胱尿道炎、前列腺炎)及肿瘤(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肿瘤)最为多见。

系膜增生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1.一般情况: MsPGN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但以青少年较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1.5-2.3:1。 2.症状: (1)多数患者呈隐匿起病。约 30%~40%病人起病前有感染,多为上呼吸道感染。有前驱感染病史者,可呈急性起病。 (2)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可表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或/和血尿、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本病血尿发生率较高,约 70%~90%病例有血尿,常为镜下血尿,20%~30%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蛋白尿多少不一,但通常为非选择性蛋白尿。也可以肾病综合征、无症状蛋白尿和/或血尿方式起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非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在慢性肾炎的发生与发展中亦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健存肾单位代偿性血清灌注压增高,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跨膜压力及滤过压增高,均可引致肾小球硬化。疾病过程中的高血压,长期存在,可导致肾小动脉狭窄,闭塞,加速肾小球硬化。 慢性肾炎的病理改变是两肾弥漫性肾小球病变。由于慢性炎症过程,肾小球毛细血管逐渐破坏,纤维组织增生;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形成无结构的玻璃样小团。由于肾小球血流受阻,相应肾小管萎缩,纤维化,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病变较轻的肾单位发生代偿性肥大;在硬化的肾小球间有时可见肥大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因

免疫复合物病(30%): 继发性膜增生性肾炎中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有3种亚型。冷球蛋白血症是单株峰球蛋白,通常为骨髓瘤蛋白。通常为单株峰IgM球蛋白结合IgG,又称抗IgG类风因子,而Ⅲ型则是多株峰免疫球蛋白。Ⅱ型和Ⅲ型冷球蛋白血症易发生肾损害。其病理特征为系膜细胞大量增生、白细胞尤其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球基膜增厚有双轨现象。约1/3病例有中小动脉炎,毛细血管内有微血栓形成。MPGN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Ⅰ型MPGN认为是免疫复合物病,由相对大的难溶的免疫复合物反复持续沉积引起。Ⅱ型MPGN患者血清中也

血尿的原因

血尿95%以上是由于泌尿系本身疾病所致,其中以肾小球疾病(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等)、肾囊肿、结石(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性疾病(结核、肾盂肾炎、膀胱尿道炎、前列腺炎)及肿瘤(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肿瘤)最为多见。其他如凝血异常的疾病(特发性或药物性血小板减少、血友病、坏血病等)、全身性疾病(再障、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也可引起血尿。

肾病综合症的治疗

NS预后的个体差异很大。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 1.病理类型 一般说来,微小病变型肾病和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好。微小病变型肾病部分患者可自发缓解,治疗缓解率高,但缓解后易复发。早期膜性肾病仍有较高的治疗缓解率,晚期虽难以达到治疗缓解,但病情多数进展缓慢,发生肾衰竭较晚。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及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疗效不佳,预后差,较快进入慢性肾衰竭。影响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是尿蛋白程度和对治疗的反应,自然病程中非NS患者10年肾存活率为90%,NS患者为50%;而NS对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