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囟门的正常值

小儿囟门的正常值

囟门的大小标准新生儿以及婴幼儿的前囟门大小是有个体差异的,出生后大小也是不一样的。这里提供的时前囟门大小平均值。

宝宝出生前囟门大小为1.5~2厘米,呈菱形;约至6个月时最大达到2.5~3厘米;到6-7个月后逐渐骨化缩小。正常者约在1至1.5岁完全闭合,最迟不超过2岁。闭合过缓或过早均是需要积极查找原因的。避免出现小头畸形或者脑积水等疾病所致的。

温馨提示:家长最好每隔2个月测量一次头围,并作婴儿发育检查,看孩子头围是否按照正常速度增长,全身发育水平是否该年龄相符。如果头围大小正常,而囟门早闭或迟闭,则宝宝健康没有影响,反之则需要就医检查。

鹅口疮的偏方有哪些

治疗鹅口疮验方五则

1、小儿鹅口,满口白烂。用贝母(去心,研细)半钱,加水五分、蜜少许,煎三沸。取抹患处。

2、小儿鹅口疮(满口白烂)。用枯矾(煅过的白矾)一钱、丹砂二分,共研为末,每次以少许敷患处。一天三次,有效。

3、小儿鹅口疮的治疗便方。用硭硝擦舌,一天擦五次。

4、黍米:烧灰和油涂跌打伤,能止痛,不作瘢;嚼浓汁,涂小儿鹅口疮,有效。

5、小儿口疮,不能吃乳。用巴豆一一粒,连油研烂,加黄花菜丹少许,剃去小儿囟门头发,把药敷贴好,待四边起小水泡,即用温水洗去,再以菖蒲汤洗过,便不会长成疮。

小孩囟门闭合时间

囟门(xìn mén )指婴儿出生时头顶有两块没有骨质的"天窗",医学上称为"囟门"。后囟门一般在出生后3个月闭合,前囟门要到1岁半才闭合。人们常说的"天窗"或"囟门"主要是指前囟门。

人的颅骨是由6块骨头组成的。宝宝出生时,颅骨尚未发育完全,所以骨与骨之间的衔接处存在缝隙,且在头顶及枕后形成两个没有骨头覆盖的区域,它们分别被称为前囟门和后囟门。正常宝宝出生时,前囱门的大小约为1.5×2cm,一般来讲,宝宝在1岁至1岁3个月时,前囟门就基本上闭合了。后囟门一般不太引人注意,多在出生2-3个月时关闭。

宝宝囟门的几种异常须警惕

囟门鼓起——正常的前囟门是平的,如果突然鼓起来或逐渐变得鼓起饱满,则可能是疾病发出的信号。

颅内感染 多见于各种脑膜炎、脑炎等疾病,因颅内压力增高所致。囟门鼓起,尤其在哭闹时明显,用手摸上去有紧绷的感觉,同时伴有发烧、呕吐、颈项强直、抽搐等症状,家长应尽快带孩子上医院看急诊。

颅内疾患 如颅内长了肿瘤,或是硬膜下有积液、积脓、积血等,也可使宝宝的前囟门逐渐变得饱满,应及早确诊治疗。

药物因素 如长时间给宝宝服用大剂量的鱼肝油、维生素A或四环素等药,可使宝宝的前囟门出现饱满现象。有的是由于某种原因给宝宝使用肾上腺素,如果突然停药,也会使宝宝的前囟门鼓起。

囟门凹陷——是指因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囟门向下凹陷。

急性脱水 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高热、出汗过多等,宝宝体内因脱水而使前囟门凹陷下去,需立即为宝宝补充液体。

营养不良 如果宝宝长期营养不良、过度消瘦,前囟门也会出现凹陷。

囟门早闭——是指囟门在五六个月前过早闭合。

脑发育不良 妈妈发现宝宝囟门早闭时,必须请医生为宝宝测量其头围大小。如果头围大小低于正常值,又有其他智力发育方面的异常,可能是脑发育不良。

补钙过多 也可使婴儿囟门过早闭合,有可能限制宝宝脑发育。

囟门迟闭——是指宝宝已经过了18个月,前囟门还未关闭。

佝偻病 宝宝的额顶部出现对称性颅骨圆突,俗称“方颅”。一般因妈妈孕期缺乏一些微量元素所致。宝宝出生后生长停滞,发育落后,囟门延迟闭合,表现为智力低下、聋哑、身体矮小等。

囟门过大——是指宝宝出生后不久前囟逐渐增大,可达4~5厘米。

脑积水 最常见的是阻塞性脑积水,患儿的头形扩大,头围比正常儿增加,前囟难闭,发育欠佳,智力迟滞。做头部CT,可见其侧脑室、第三脑室扩大等,需及时请神经外科医生做手术治疗。

先天性佝偻病 宝宝出生后,不但前囟大,而且后囟也大,正中的一条骨缝(矢状缝)也较宽,将前后两个囟门连通。

囟门过小——是指宝宝的前囟仅有手指尖大,或小的摸不到囟门。

小头畸形 多为颅骨早闭,尤其是矢状缝早闭,可使宝宝的头颅变长变窄,形成枕部突出、前额宽、前囟小或摸不到的“舟状畸形的头颅”。

宝宝缺钙会有什么影响 囟门闭合延迟

缺钙会导致婴幼儿囟门闭合延迟。正常生长发育的小儿,前囟一般在18个月左右闭合。宝宝钙摄入不足或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时,体内缺钙直接影响钙向骨骼的沉积。机体钙不能正常地沉积于骨质中,骨质就会变软,颅骨钙化不足,囟门闭合推迟。 十八个月以上的宝宝如果前囟门不闭合,应去医院骨骼X线照片和血液化验检查,如果X线摄片血液中缺钙,则说明宝宝得了“营养缺乏性佝偻病”。

婴儿囟门的清洗方法有哪些

婴儿囟门的发育

人的颅骨是由6块骨头组成的。宝宝出生后,由于颅骨尚未发育完全,所以骨与骨之间的相互衔接处存在着缝隙,并且,在宝宝头的顶部及枕后部形成两个没有骨头覆盖的区域,它们分别被称为前囟门和后囟门。

正常宝宝出生时,前囱门的大小约为1.5×2cm,外观看上去,前囟门平坦或稍稍有些凹陷。在出生后的数月里,前囟门会随着头围的逐渐增大而略微增大,然而,在宝宝6个月后,便由于颅骨逐渐发生骨化而渐渐变小。通常,到了宝宝1岁至1岁半时,前囟门就基本上闭合了;后囟门一般不太引人注意,大多在宝宝2-3个月时即可关闭。在宝宝1岁之内,通过观察囟门,可以发现多种疾病,因此,它们是透视宝宝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窗口。

接下来,就来看看婴儿囟门的清洗方法吧。

婴儿囟门的清洗方法

首先,前囟门的清洗可在洗澡时进行,可用宝宝专用洗发液而不宜用强碱肥皂,以免刺激头皮诱发湿疹或加重湿疹。

还有,清洗时手指应平置在囟门处轻轻地揉洗,不应强力按压或强力搔抓,更不能以硬物在囟门处刮划。

如果囟门处有污垢不易洗掉,可以先用麻油或精制油蒸熟后润湿浸透2~3小时,待这些污垢变软后再用无菌棉球按照头发的生长方向擦掉。

乌龟鸡汤的适宜人群和禁忌人群 强筋健骨

乌龟肉入脾、肝、肾经,鸡肉入肝经,而肝主筋,肾主骨,对肝肾不足所致的筋骨瘘弱,腰酸腿软、不能行走,驼背鸡胸、小儿囟门不合等,可用乌龟鸡汤补肾强骨,滋肝荣筋。

佝偻病的症状 前囟门晚闭

小儿的前囟门正常应是1岁-1岁半左右闭合。当患佝偻病时,骨化过程发生障碍,加之前囟门扩大,故出现闭合延迟。

新生儿囟门怎么护理

新生儿头部前后各有1个地方头骨没有合拢,摸上去手感柔软,并且有脉搏一样的跳动,医学上称之为囟门。

新生儿前面的囟门比较大,呈菱形,叫作前囟;后面的囟门较小,叫作后囟,后囟在宝宝出生的时候只留下了约一指宽的缝隙,大约在宝宝3个月后就会合拢。

我们通常提到的囟门都是指前囟,这个区域在宝宝长到1岁到1岁半的时候才会合拢,不过最晚也不会超过18个月。

囟门是宝宝非常娇嫩的部位,因为囟门下面就是宝宝的脑膜和大脑,损伤囟门有可能伤到宝宝大脑,所以必须小心呵护,千万用力碰到宝宝囟门,也要仔细清洁囟门。

清洁新生儿囟门:

有人认为囟门不能摸,甚至说摸了会变哑巴,婴儿因此囟积下污黑的痂皮,这很不卫生。囟门如果受到感染,脑膜或大脑就容易被感染,引起脑膜炎或脑炎。囟门要像其他部位的头皮一样清洗,不过洗的时候动作要轻柔些。

妈妈可以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清洁囟门,用宝宝专用洗发液轻轻揉一会儿,然后用清水冲净即可,擦干后扑上婴儿粉。

如果新生儿囟门上有污垢不容易洗掉,建议妈妈不要用力揉搓,也不要用手指刮弄。可以用消过毒的纱布蘸取一点麻油,必须是干净的、熟的麻油,然后敷在宝宝的囟门处,软化2-3个小时候,就可以轻易地洗掉污垢了。

保护新生儿囟门:

妈妈在照顾宝宝时,不要让硬物或者尖锐的东西触碰到宝宝头部。如果不慎擦破了宝宝的头皮,可以立即用棉球蘸取酒精帮宝宝消毒,以免感染。另外,室温比较低或者要带宝宝出门时,最好给宝宝戴上帽子,或者用毛巾罩住囟门。

如何按摩治疗小儿囟门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家长位其侧,以小鱼际揉法从中脘穴开始缓慢向下操作至气海、关元穴,往返3~5分钟。

(2)家长双掌相叠轻轻按压患者腹部,并施振颤法1分钟,然后双掌突然抬起,如此一按一松,反复操作2~5次。

(3)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拇指指腹按揉背、腰部肌肉,重点按揉脾俞、胃俞、肾俞穴,反复操作1~3分钟。

(4)以指按揉足三里、太溪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脾胃虚弱型:症见囟门下陷,面色萎黄,身体消瘦,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四肢不温,大便稀薄,舌质淡,苔白。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

②补肾经100次,推三关100次。

③顺、逆时针摩腔腹各50次。

④捏脊5~10次。

(2)气阴不足型:症见囱门下陷,面色苍白,精神疲倦,口干口渴,口唇干燥,双目凹陷,皮肤干枯,脸部消瘦,舌质红,苔少而干。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

②推三关100次。

③揉外劳宫100次。

④掐揉四横纹50次。

生活调理

(1)对囟陷患儿要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给患儿多吃新鲜的蔬菜汤、水果、稀米粥等含维生素多的食物。

(2)对于引起囟陷的原因如腹泻、呕吐等病证,要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

(3)对于脱水不太严重而又没有静脉输液条件时,可以用口服补液。方法是给小儿口服淡盐水,每次量150~200毫升,4~6小时内喝完。如果病情严重,口服补液不见好转,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4)对于营养不良患儿,除睡前按摩外,要经常进行四肢按摩或捏脊。天气暖和时,可让患儿到室外,晒晒太阳,呼吸点新鲜空气,以改善患儿的情绪和食欲,增加血液循环及全身的新陈代谢。

(5)由于患儿抵抗力低下,所以患儿不能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病人接触,以防止继发感染。

龟甲的功效与作用 补肾健骨

肝主筋,肾主骨,对肝肾不足所致的筋骨瘘弱,腰酸腿软、不能行走,驼背鸡胸、小儿囟门不合等,可用龟甲补肾强骨,滋肝荣筋。

囟门正常的闭合时间 囟门迟闭

囟门闭合的早迟是衡量颅骨发育的主要内容。囟门迟闭,主要是指宝宝已经过了18个月,但前囟门还未关闭,多见于佝偻病、先天性脑积水、呆小病。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滋补身体吃什么好 龟板胶

为乌龟腹甲经煎熬、浓缩制成的固体胶。性偏平和,味甘而咸。有滋阴潜阳、益肾健骨的作用,并兼补血止血。

常用于肾阴不足引起的骨蒸潮热、盗汗遗精以及小儿囟门不全、筋骨不健等。有些妇科崩漏下血等疾病,亦常用此药滋阴止血。

宝宝卤门小代表什么症状

如果囟门早闭会阻碍大脑发育。可能是孕期补钙过量造成的。婴儿囟门分前囟门和后囟门,后囟门在宝宝出生三个月的时候闭合。前囟门在宝宝1-1.5岁时闭合。新生儿出生时他的对边中点连线约1.5-2厘米, 前几个月头围增长快,前囟也随着变大,约至6个月时最大达到2.5-3厘米,以后随着颅骨逐渐骨化,前囟逐渐变小。少数婴儿长到5-6个月时,囟门似乎快要关闭,但实际上并未骨化,这不属提前闭合,只要头围不少于出生时33-34厘米,1周岁时不少于46厘米,2岁时不小于47厘米-48厘米就是正常。你的宝宝42天,囟门只有0.5*0.8厘米,显然闭合的太快。 可能与母亲孕期补钙太多有关,还有可能宝宝本身骨融合过快。建议带宝宝做健康体检,咨询保健医生。

只要头围正常卤门早闭也没关系,因为即使是1.5岁闭合了,头围仍会增长。现在钙营养状况好,闭合早的也多了,以前体检的少 .一 般情况下,前囟门在1-1岁半左右就基本闭合了,如果闭合得太早,必须测量宝宝的头围大小,如果头围大小低于正常值,可能是脑发育不良,有些身体正常的宝宝,到5-6月的时候前囟门也仅剩下指尖大小,似乎要关闭了,其实并未,要请医生鉴别。

囟门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头颅特殊生理结构。人的头颅是由6块颅骨组合拼装而成。在发育的过程中,最初头顶和枕后两个“结合部”的缝隙较大,形成了两块只有结缔组织和头皮覆盖,却没有骨质掩护的“缺口”,颇似房顶的天窗。在医学上分别称为前囟门和后囟门。随着生长发育,后囟门于出生后2-4个月“关门闭户”,通常人们所说的“囟门”或“天窗”,主要指前囟门。

囟门的存在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学意义。囟门不仅能在胎儿出生经过产道时改变头部的形状,避免发生颅内损伤;还可保证颅骨随大脑的发育而不断扩大。前囟门大多在12-18个月时闭合。也有少数正常婴儿在5-6个月时前囟门就提前闭合了,但这并不表示头颅不再增大。头颅骨之间呈犬齿状嵌合,较为松动,随着脑部发育增大,头颅骨仍可随之放松扩展,大脑还是可以得到充分发育,直到13-14岁,儿童大脑发育才基本停止,骨缝之间嵌合也融合固定。研究人员曾对5-6个月时囟门闭合的婴儿进行多年随访,并作了诊断性的智力测试,结果显示,这些孩子的智能均在正常水平。极少数婴幼儿是因为大脑发育差而引起囟门早闭。在医学上称之为先天性小头畸形。这种婴儿不仅头围明显低于正常值,全身发育也明显落后于正常水平,如4个月还不会抬头,8个月还不会坐,比较容易鉴别。

以上的几种解释都是对于宝宝卤门小的科学合理的解释哦,那么当我们的宝宝卤门小,那么我们就要给孩子进行治疗,只有很好的治疗才可以让我们的宝宝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否则宝宝卤门小的这种症状可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一种现象哦。

相关推荐

中药里炙龟板的作用

醋龟板又名炙龟板。为净龟板片用砂子炒黄,趁热时浸入醋中,再用清水冲洗后晒干入药者。滋阴功效增强。 功 效:滋阴,潜阳,补肾,健骨。 主治:治肾阴不足,骨蒸劳热,吐血,衄血,久咳,遗精,崩漏,带下,腰痛,骨痿,阴虚风动,久痢,久疟,痔疮,小儿囟门不合。龟板的作用是滋肾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炙龟板为净龟板片用砂子炒黄,趁热浸入醋中,用清水冲洗后晒干入药者。增强滋阴功效。

三伏天艾灸灸哪里去湿气 三伏天什么人不能艾灸

以下人群不宜在三伏天的时候艾灸: 1、过度劳累、饥饿或精神紧张患者不宜艾灸治疗,体质虚弱者不宜艾灸过强。 2、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或皮肤感染、溃疡、瘢痕等部位不宜灸;眼区、项区、胸背部等慎灸。 3、孕妇及小儿囟门未闭合者,不宜艾灸。 4、精神病患者及其他不适于灸疗的重症患者也需慎用艾灸。 5、自发性出血的人不宜艾灸。

九个月宝宝发育规律

身高 身高的增长速度与上个月相同,一个月可以增长1.0~1.5厘米。本月男婴身高是72.5~73.8厘米,女婴是71.0~72.3厘米。低于或高于这一平均数,并不能认为婴儿身高异常,要根据婴儿身高增长曲线图进行判断。婴儿身高存在着个体差异。父母要正确看待宝宝的身高问题,不要比正常身高相差一点,就担心宝宝长不高。对照婴儿身高增长曲线图,宝宝身高低于同龄儿正常身高第3百分位或高于第97百分位,可视为身高异常,需要到医院检查。 体重 体重的增长速度与上个月没有大的差别,一个月可以增长0.22~0.37千克。这个

宝宝囟门突起怎么回事 正常的囟门形态

正常婴儿的前囟门外观平坦或稍有下陷,摸起来软软的,常可扪及搏动。前囱门,呈菱形。它是头颅上最大的骨缝交点。婴儿刚出生时囟门较小,这是因为出生时头颅受挤压,颅骨互相重叠所致,到1周岁,最迟不超过18个月前囟门闭合,被骨质所取代。

乌龟肉可以吃吗 乌龟肉有什么食疗偏方

1、龟肉配土茯苓熬膏服食,解杨梅疮毒,治一切疖肿湿疹。 2、龟肉,加适量水煮烂,食盐调味食之,一日两次,治小儿遗尿。 3、龟肉500克,小公鸡肉适量,共炖熟食之,治老人尿多。 4、龟板及龟壳烤焦存性,研细末,每日两次,每次服3克,两个月为一疗程,治骨结核。 5、乌龟头五个,石菖蒲10克,水煎服;或用乌龟头一个,焙干研末,一日两次,用黄酒送服,治脑震荡后遗症、头痛、头昏。 6、龟板、骨碎补、党参各10克,水煎服,治软骨病,小儿囟门不合。 7、龟肉250克,核桃仁30克,杜仲10克,同煮汤食用,可治神经衰弱,

囟门对宝宝的影响

· 缩小头部利于生产 头部是胎儿最大的部分,分娩时囟门能让胎儿的头部缩小,便于从狭窄的产道通过。 · 判断大脑发育情况 如果婴儿发育正常,囟门应在正常的时间内闭合,完成颅骨的发育。 · 判断疾病 一旦囟门没有在正常时间段闭合可能预示婴儿的大脑出现异常或疾病。

囟门异常发育现象

囟门鼓起 *前囟门原本是平的,如果突然间鼓了起来,尤其是在宝宝哭闹时,并且用手摸上去有紧绷绷的感觉,同时伴有发烧、呕吐,甚至出现抽风,说明宝宝的颅内压力增高。通常,颅内压力增高是由于颅内感染所引起,宝宝可能是患了各种脑膜炎、脑炎等疾病。 *如果宝宝的前囟门逐渐变得饱满,可能是颅内长了肿瘤,或是硬膜下有积液、积脓、积血等。 *长时间服用大剂量的鱼肝油、维生素A或四环素,可使宝宝的前囟门出现饱满。不过,在停用维生素A及四环素后,前囟门还会变得逐渐平坦。 *由于某种原因给宝宝使用肾上腺素,如果突然停药,也可使宝

帮婴儿护理四敏感部位

一、妈妈如何呵护宝宝的囟门: 看到宝宝尚未弥合的头骨中间有一菱形空间,并且像脉搏一样一跳一跳,新妈妈不免要紧张。不过,不要过于害怕这部分的护理。这里有很厚的一层膜保护。正常洗头不会对它造成伤害。 小小囟门是反映宝宝头部发育和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窗口,对周岁之内的宝宝,妈妈尤其要细心观察这个小窗口,及早发现有无异常现象,并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 宝宝不适时,观察囟门还有助于确定病情。 囟门鼓起——正常的前囟门是平的,如果突然鼓起来或逐渐变得鼓起饱满,则可能是疾病发出的信号。 颅内感染:多见于各种脑膜炎、脑炎等疾

囟门一般会什么时候闭合

随着发育,宝宝的囟门会慢慢闭合。前囟通常在出生后6个月内,会逐渐骨化而变小,最迟一般会在一岁半的时候闭合。后囟通常在出生后的2~3个月闭合。 大多数的宝宝前囟门应于生后18-24个月闭合,有个别宝宝会闭合稍晚,只要身长、体重、头围和神经系统发育正常,也不必担心。大家不要过于的关注囟门的大小,而是应该持续的监测孩子头围的增长。如果头围的增长正常,其实孩子囟门早闭一些,晚闭一些都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早闭和晚闭还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度的,前囟门闭合平均时间是18个月,但是在一岁到两岁之间闭合都是正常的,如果孩子囟门

宝宝前囟门凹陷是怎么回事

沿着头顶的中线前后触摸宝宝,会发现宝宝的头骨在前后各有一个开口,摸起来软软的,前端的称为前囱门,呈菱形。 它是头颅上最大的骨缝交点,因为此处并无骨块存在,较其他部分略凹陷、柔软,摸上去会有轻微博动。宝宝出生 6 个月后,前囟门随着颅骨缝逐渐骨化而面积变小,到 1 周岁,最迟不超过 18 个月闭合,为骨质所取代。 宝宝的囟门虽然不大,却是每个家长观察宝宝健康与否非常重要的一个窗口。在宝宝1岁之内,通过观察这个小窗口,可及早发现多种疾病,从而让宝宝早日得到诊断和治疗。 宝宝在出生时由于骨化不完全,头顶额部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