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冲奶粉的正确方法 错误五:大力搅拌或摇晃

冲奶粉的正确方法 错误五:大力搅拌或摇晃

当孩子饿着哇哇叫的时候,宝爸、宝妈冲完奶粉后为了加快溶解会上下左右大力摇晃,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大力摇晃会使奶粉产生很多气泡,宝宝喝完有气泡的奶后,会不断地打嗝和吐奶。

奶粉起泡沫正常吗

这是正常的现象。

泡沫的多少与奶粉的质量没有关系。泡沫是所有奶粉在冲调后都会产生的,只是因为配方或者批次的不同,泡沫产生的多少不同而已。在冲调时,奶瓶摇晃后,会有泡沫产生,这也是正常现象,这与奶粉的干燥度、蓬松度以及奶粉的溶解度有关。尤其是婴儿奶粉,因为乳清蛋白的含量较高,冲调后产生 的泡沫可能更多。泡沫的产生对宝宝的营养摄入及奶粉本身的品质并无影响。由于溶液表面张力与粘度的缘故,搅动或冲调时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泡沫。

冲调奶粉产生较多泡沫的本质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奶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奶粉中蛋白质活性越强越容易产生泡泡。

2、奶粉冲调所产生的泡沫又与水的温度、容器的质地、形状、光洁程度、搅拌或震动的力度等诸多因素有关。

3、冲调时沿奶瓶壁缓缓倒水,左右摇晃奶瓶(而非盖紧后上下摇晃)泡沫会相对少一些。

奶粉冲好了,如有很多泡泡的话,就先放一会让泡泡自然消去。

蛋白粉不溶解怎么办

1、用温水冲泡

因为蛋白粉蛋白含量很高,溶解没那么快,需要用40度以下(溶解度并不是与温度成正比),用手摸起来微感觉温,过热会导致蛋白质变性结块的水或脱脂牛奶冲调。

2、先放水再放蛋白粉

建议先倒水再倒蛋白粉,不然溶解性再好的粉也经常粘底。在蛋白粉下沉的过程中,每一颗粉末充分和水接触,最大程度溶解。

3、边冲调边搅拌

一边放蛋白粉的时候就一边搅拌蛋白粉,搅拌的同时用勺子将粉疙瘩在杯壁碾压一下再继续搅拌,或者用蛋白摇杯上下用力摇晃,就可以让蛋白粉可以更好的溶解。

4、使用摇杯

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杯里有个钢丝球,一种是杯里有一层隔网,如下图。还有其他种类,大同小异。用法是,把蛋白粉和水、牛奶等倒入杯里,盖紧瓶盖,摇均匀。钢丝球或者隔网就是用来帮助混合的。

冲婴儿奶粉的九大误区

第1个误区 先加奶粉后加水

正确的冲调次序应该是根据奶粉罐上标注的冲调比例(如180ml/6勺),先往奶瓶中加入定量温水(水温40度),后量取6勺奶粉加入奶瓶中。婴儿奶粉不能将奶粉倒入杯中再加水冲开。一是为保证冲调浓度精准,先加奶粉后加水至180ml,实际水量会少于180ml,奶粉就偏浓,不利于宝宝消化;二是保证奶粉溶解均匀,避免结团。

第2个误区 奶粉乱加无定量

按奶粉罐上标注的冲调比例进行量取,量取时每勺都应是平勺。喂哺指南上写的勺数,均指平勺奶粉,以此保证冲调浓度的精准,而非随意的满勺或半勺,避免奶液太浓或太稀。因此,大部分奶粉灌口处特设有刮口,需要每勺出多余的奶粉刮走。

第3个误区 量出来多余的奶粉倒回去

奶粉不能再倒回去,不可循环利用,不卫生。奶粉勺直接与手接触,量取完奶粉后要放回罐中,因此,请爸爸妈妈们切记冲调前要把手彻彻底底洗干净。

第4个误区 用纯净水冲奶粉

冲奶粉最好选用煮沸冷却后的自来水,即白开水。纯净水和矿泉水都不适合冲奶粉。

桶装水一般是纯净水(含蒸馏水)或矿泉水,不要以为干净就用来冲奶粉。纯净水出去了各种常量元素和大部分的微量元素,长期饮用反而会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而矿泉水则恰恰相反,无论成人或幼儿,长期饮用都可能造成体内某种元素吸收过多。

有些家长会担心自来水里会有氯化物残留,实际上自来水煮满3分钟便可除氯。

2回顶部

第5个误区 用冷水或沸水冲奶粉

冲奶粉的水温要根据奶粉罐上的建议,多是40°C左右;冲奶粉的水必须是煮沸过的白开水。生水细菌多,别说小孩,就是成人喝了也会拉肚子。冲奶粉时要准备开水和凉白开,混至合适温度后再加入奶粉;不要用冷水或沸水进行冲调。因为冷水冲调容易结团,沸水会破坏奶粉的营养结构。

第6个误区 使劲摇奶瓶使奶粉溶解

加好水和奶粉,套上奶嘴,冲调步骤就结束了吗?还没!妈妈们还要依靠手腕力量,手握奶瓶中上部,沿同一方向摇晃瓶底,使之在水平面上旋转。

常见错误操作是,手握奶瓶使劲上下摇或直接用筷子搅。这一个错误是新手爸爸最容易犯的,他们总以为“力拔山河”之势粗鲁的摇晃奶粉,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摇晃,最后使得奶粉产生很多气泡,宝宝喝了之后会不断的打嗝。质量好的奶粉基本溶解效果都很好,只要轻轻晃动便能全部溶解。

第7个误区 奶液泡好半天还在喝

宝宝喝奶断断续续时,可以使用暖奶器进行保温,但泡好的奶液恒温存放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小时。一般超过两个小时,就会滋生细菌,不宜继续饮用。

第8个误区 奶瓶冲洗后不消毒

奶瓶使用一次就要清洁、消毒一次。奶瓶即使刷洗干净,也多少会有残留的奶渍,容易滋生细菌,因此一定要消毒!

消毒方法常见有煮沸消毒和消毒锅消毒两种。建议妈妈们可以购置一个奶瓶消毒锅,可以一次消毒5-9个奶瓶,更加省时省心!

第9个误区 不用或用错奶瓶

冲奶粉一定要使用安全的奶瓶,不要用看不到刻度或完全没有刻度的杯子,更不要误用PC奶瓶。0-6个月宝宝选用玻璃奶瓶;满7个月以后,宝宝可以自己拿着奶瓶喝,最好是选择安全耐摔的硅胶奶瓶。PC奶瓶存在双酚A潜在危害,目前已禁止销售。

80%的爸妈不会正确冲奶

错误冲奶方式1:摇晃奶瓶

有些爸爸妈妈冲奶过程中,为了让奶粉溶解得更快更彻底,拿起奶瓶就开始使劲摇晃。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冲奶方式!奶粉在上下左右剧烈摇晃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宝宝喝下带着大量气泡的奶液时,会同时吞下泡泡中的空气,导致喝完奶后很容易吐奶和腹胀。

错误冲奶方式2:筷子搅拌

一些爸爸妈妈知道冲奶不能摇晃奶瓶,于是又选用另一种方法加速奶粉溶解:用筷子搅拌。其实这是极不卫生的!筷子本身有很多细菌,奶粉很容易被细菌污染,应尽量减少奶粉与外界接触。而且,用筷子搅拌会令更多的空气混入奶液中,从而产生大量的气泡。宝宝喝了含有大量气泡的奶液,容易胀气吐奶。

以上两种冲奶方式都会使宝宝腹胀、溢奶,以致部分本应被宝宝吸收的营养难以进入宝宝体内,最终导致宝宝营养不均衡,对宝宝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其实,真正溶解均匀,营养均衡的奶粉,哪里需要摇晃奶瓶或用筷子搅拌来助其溶解呢?错误冲奶方式数不尽道不清, 那么到底正确的冲奶方式是怎样的呢?

答案是:1看2冲3倒转。爸爸妈妈们快来学习吧!

一看:看粉体

挑选奶粉时,先看看粉质如何。勺适量奶粉放在白纸上,轻轻震摇,好的奶粉是均匀、松散,不结块,其实就是意味着营养均匀存在每粒奶粉中。以下两种奶粉,右边的奶粉结块严重,而左边的才是粉质细腻的好奶粉哦。

二冲:冲奶,看溶解度

接着取适量的奶粉冲奶,把奶粉放入40°水温的奶瓶中,观察溶解度,好奶粉可以很均匀地在水中溶解而不会结块。以下两种奶粉,左边的奶粉粉质细腻,溶解的也非常快速均匀呢。奶粉均匀溶解,意味着营养均衡地溶解在水中,宝宝才可以吸收到全面的营养。

三倒转:倒转晃动,看沉淀

倒入奶粉后,水平或者上下轻轻搓动、晃动奶瓶,观察泡沫消失速度和奶瓶瓶底,好的奶粉无沉淀、无挂壁,所有的营养都均匀地溶解水中,好溶解才更好吸收。而不好的奶粉,会有小颗粒挂壁,甚至出现结块的沉淀物,表明没有充分溶解。

为什么说1看2冲3倒转才是正确的冲奶方法呢?

这是因为,1看2冲3倒转的冲奶方法,能够检验出奶粉是否均匀溶解,营养均衡。

奶粉营养的均衡吸收,与奶粉营养成分的混合均匀程度有关。如果营养成分混合不均匀,就不能保证每次冲调奶粉时,每一勺奶粉的营养物质都相同,同时会直接导致奶粉的溶解性差,使宝宝无法全面均衡地吸收奶粉中的营养。

妈妈们知道吗?好奶粉只是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还不够,这些营养还必须是能让宝宝均衡吸收的。这样才能给宝宝提供充足的营养。有易于宝宝对营养成分的充分吸收和消化。也能避免上火便秘的情况发生。

冲泡奶粉的七大误区

误区一:奶瓶上下左右摇晃

通常给宝宝冲奶粉,都会为了使奶粉溶解更加均匀不结团,妈妈们需要稍微进行摇晃助溶。但有些人会很粗鲁地摇晃奶粉,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摇晃,使得奶粉产生很多气泡。宝宝喝了之后,就会不断地打嗝。

正确做法:握着奶瓶中上部,沿同一方向摇晃瓶底,使其在水平面上旋转。或者用干净的筷子轻轻搅拌以减少泡沫的产生。在给宝宝喂奶的时候,尽量保持奶嘴处充满牛奶,以免宝宝吸入空气而胀气。

误区二:用矿泉水冲牛奶

很多妈妈认为矿泉水富含矿物质,是优质水,所以便用矿泉水来冲奶粉。但其实矿泉水中的磷酸盐、磷酸钙过多,而宝宝的肠胃消化功能还不健全,长期喝用矿泉水冲的奶粉会引发宝宝的消化不良和便秘。

正确做法:冲配方奶粉其实用自来水最佳。大多家庭使用的自来水都是经过了科学的处理,质量符合标准。将自来水煮沸后,放凉至40℃左右,再用来冲奶粉即可。

误区三:先加奶粉后加水

对于冲奶粉是先放奶粉还是先放水一直是妈妈们热烈讨论的话题。其实,先加奶粉还是先加水其实是有区别的。先加奶粉,后加水,仍加到原定刻度,奶就加浓了;而先加水,后加奶粉,会涨出一些,但浓度适宜。

正确做法:先加水后加奶粉。因为婴儿吃过浓的奶,胃肠消化能力难以负担,肾脏的排泄能力也难以承受,反使小儿消化不良,食欲下降,腹泻。

误区四:开水冲奶粉越热越好

很多妈妈会用高温水冲奶粉,认为开水可以杀灭奶瓶的细菌。可事实上,用过热的水冲奶粉,会使乳清蛋白产生凝块,从而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而一些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也会被破坏,特别是有些奶粉中添加的免疫活性物质。使得奶粉便失去了本来的营养成分。

正确做法:冲调奶粉应用温水,避免其中营养物质的损失。通常泡奶粉最适宜的温度是40°C-50°C。

误区五:奶粉无定量

很多爸妈放奶粉的数量很随意,冲调用水量也或多或少,不讲究调配浓度,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因为婴幼儿的适应能力较弱,又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多或少地变换奶粉量,会增加胃肠、肾脏的负担,不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

正确做法:应该参照奶粉外包装上印的参考数据调配比较合适。此外,也要根据不同月龄宝宝之间的差异,作适当调整。

误区六:冲好的奶粉反复煮热

有些爸妈为了方便,会一次性多冲些奶粉,之后喝用奶锅热奶后分次给宝宝。但是,已经冲调好的奶粉若再煮沸,会使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宝宝再喝这样的奶水,营养要大打折扣。

正确做法:根据不同阶段的宝宝需求来配比喂奶量,一定要按照产品要求的比例来冲泡,冲一次喝一次。

误区七:奶粉储存在奶瓶里

大多数爸妈比较讲究,出门会带上能分格存放奶粉的容器,在每一格内放入供一次饮用的奶粉,保证宝宝的饮用量。这种想法并没有错,错在他们的具体做法上。因为这样做导致冲奶粉的时候,奶粉会过浓或过淡,造成宝宝营养和能量摄入不足,喝剩的奶放置时间长了,容易变质,宝宝喝了变质的奶容易引起胃肠不适或者引发高烧。

正确做法:建议爸妈出门千万别图方便,尽可能携带奶粉的储存容器,不要全部放进奶瓶。

给宝宝冲奶粉千万别犯6个错误

错误1:冲奶过稀或过浓

稀释奶粉时加水过多会使婴儿体重增长缓慢,甚至引起消瘦;而加水过少会使婴儿摄入过多热量、蛋白质和矿物质,加重消化和排泄的负担,甚至引起高钠血症,消化紊乱,肥胖等。

错误2:用力摇晃奶瓶来冲调奶粉

奶粉在上下左右剧烈摇晃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宝宝喝下带着大量气泡的奶液时,会同时吞下泡泡中的空气,导致喝完奶后很容易吐奶和腹胀。正确的冲调奶粉的方法是:双手手掌夹紧奶瓶,来回滚搓。这样冲调的奶液既能让奶粉充分溶解,又不会起泡!

错误3:先加奶粉就加水

先加奶粉后加水,会使奶液过浓,影响宝宝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引起消化不良,大便干燥,严重的可引起坏死性出血性小肠炎。正确的冲调方法是将定量的40℃~60℃的温开水倒入奶瓶内,再加入适当比例的奶粉,最好现配现吃。

错误4:使用矿泉水或纯净水冲奶粉

矿泉水富含矿物质,磷酸盐、磷酸钙过多,而婴儿肠胃消化功能还不健全,长期用矿泉水冲牛奶会引发婴儿消化不良和便秘。纯净水失去了普通自来水的矿物元素,而人从水中对钙吸收率可以到90%以上,所以也不宜用纯净水冲牛奶。一般建议使用烧开的自来水来冲调奶粉。

错误5:用开水冲奶粉

水温过高,会破坏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孩子消化吸收。另一方面,某些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也会被破坏,特别是有的奶粉中添加的免疫活性物质,会被全部破坏。因此,冲调奶粉应用温水,避免其中营养物质的损失。通常泡奶最适宜的温度是40~50度。

错误6:冲调好的奶粉再次煮沸

已经冲调好的奶粉若再煮沸,会使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宝宝再喝这样奶水,多获得的营养也要大打折扣。

奶粉起泡泡是什么原因 如何减少奶粉产生的泡泡

1、合适的水温。请详细看奶粉的冲调说明,上面说多少度就用多少度,别生怕水温不高溶不了奶粉,端着开水就往里面倒。

2、奶瓶要干净。你可以直接在奶瓶里冲奶粉,关键是要够光洁,别到处都是边边角角,冲调前洗干净。

3、尽量少用筷子之类的搅拌。一方面这样不够100%干净,比如自身带了灰尘什么的,就超容易起泡;而且搅拌本身都会引起泡泡。

4、摇晃溶解有讲究。正确的冲奶粉方式是,双手手掌夹紧奶瓶来回滚搓,记得是水平方向,千万别盖紧奶瓶上下猛摇一通。滚搓奶瓶时,力度也别太大,泡泡就会少一点。

5、哺喂工具。宝宝的奶瓶开口建议别太大,有条件的话,最好选防胀气奶嘴/奶瓶。

6、奶粉冲好了,可以先放一会。让奶粉自然产生的泡泡自然消去,再拿去喂宝宝。

奶粉起泡泡是什么原因

01

奶粉起泡的原因

平时奶粉冲调有少许泡泡比较正常,但偶尔可能会遇到泡泡较多的情形,顾客会产生疑问,而店员遇到这种情况时也不知如何作答,容易无言以对。其实,奶粉有起泡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现象。至于起泡的原因,主要有:

由于奶粉的溶液表面张力与粘度的缘故,搅动或冲调时或多或少会产生泡沫。

奶粉中必不可缺的VIP营养成分——蛋白质,这家伙有个特点,它活性越强,就越容易产生泡泡。这跟现实中性格外向的人与周围的人互动更多的道理差不多。

奶粉冲调时,如果水的温度太高,盛装奶粉的容器不够光洁、形状不够规则,搅拌或摇晃的力度太大、方向不对,以及奶嘴孔过大等,也会产生气泡。

02

奶粉不起泡反而可能有问题!

由上可知,如果不采取非常措施,这个起泡是无可避免的。这里指的“非常措施”,是比起泡本身更让人担忧的抑泡剂(或消泡剂)。只要添加了消泡剂,妈妈就再也不用担心喝到奶粉泡泡了!但是毕竟是种化学物质,虽说现在有食品级别的消泡剂,但这毕竟不是小孩吃的,所以现在许多国家对于婴儿奶粉添加消泡剂是明令禁止的。

03

泡泡多半是冲调问题

奶粉中如果含有大量气泡,宝宝喝了以后确实不好。虽然由于自然原因和奶粉成分的原因,泡泡不可避免地会被产生,但其实这些原因产生的泡泡其实并不多。你可千万别干出一杯奶粉冲出半杯泡泡还洋洋得意以为是蛋白质很丰富的蠢事儿啊!

如何减少奶粉冲调过程中人为产生的泡泡呢?有几点很重要:

合适的水温。请详细看奶粉的冲调说明,上面说多少度就用多少度,别生怕水温不高溶不了奶粉,端着开水就往里面倒。

别用非主流的容器。你可以直接在奶瓶里冲奶粉,关键是要够光洁,别到处都是边边角角,冲调前洗干净,你如果试试用什么毛玻璃材质的,估计会冲出半杯泡沫。建议用主流奶瓶就好。

尽量少用筷子什么的搅拌。别害怕奶粉溶不了,举着筷子或勺子就往里伸。这些可能不够100%干净,比如自身带了灰尘神马的,就超容易起泡。

摇晃溶解有讲究。其实正确摇晃奶瓶的方法是,手握奶瓶中上部,沿顺时针摇晃瓶底,使在水平面上旋转,速度不宜太快。

哺喂工具。宝宝的奶瓶开口建议别太大,有条件的话,最好选防胀气奶嘴/奶瓶。

奶粉泡沫多怎么回事

一般质量比较好的,没有加入消泡剂的奶粉,在冲调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会随着搅拌的动作而起泡沫的,冲泡好的奶粉静置一段时间后泡沫自然就会消失。

在冲调奶粉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控制好水温,冲奶粉的水温应当控制在50度左右,另一方面,要掌握好正确的冲调方式,按照一个方向进行搅拌。给孩子喂奶的时候注意奶瓶不要过度摇晃,冲调奶粉之前要将奶瓶彻底清洗干净。

注意这5个冲奶粉容易犯的错误

错误1、故意把奶粉冲得稀一点

奶粉喂养的宝宝们,通常会因为奶粉喝得不对而导致拉肚子、腹泻、胀气、便秘等问题,这是因为宝宝的肠胃发育还不完善所导致的,而很多家长认为给宝宝冲的奶粉如果太浓就不好消化,同时还容易导致宝宝便秘,所以,在冲奶粉的时候会故意冲得稀一点。其实,这是新手爸妈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奶粉如果冲得太稀,会导致宝宝的蛋白质含量摄取不足,长期如此会令宝宝营养不良的。所以,家长们还是应按照奶粉罐上的正确奶粉添加量来喂养宝宝,需要说明的是,奶粉喂养的宝宝在喝完奶粉之后可以多喝点温开水,给宝宝漱口的同时也可以预防便秘。

错误2、冲奶粉的时候总想多冲一点

实话实说,你是不是给宝宝冲奶粉的时候总想着要多冲一点,好让宝宝吃得饱一点呢!这是很多爸爸妈妈都会有的心理,但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小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得还不够完善,如果奶粉吃多了,容易导致胀气,还容易吐奶,经常这样的话,宝宝的肠胃会吃坏的。

错误3、先加奶粉后加水冲

我们通常情况下冲奶粉都是先加奶粉再加水来冲,但其实这样是非常错误的,看似很简单的一个先后的小细节,却隐藏着大问题。先加奶粉后加水,奶粉很容易结块,奶粉溶解得也不均匀,更不利于宝宝的消化。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先加水,将水放到适量的刻度上,然后再加奶粉。

错误4、冲奶粉的时候总是上下摇晃奶瓶

绝大多数的爸爸妈妈在冲奶粉后都是上下摇晃奶瓶,来让奶粉和水相互融合,这也是我们通常的习惯,却也是错误的冲奶粉的方式之一。上下摇晃奶瓶来让奶粉和水融合,这样的方式会让奶粉中的空气增多,以至于在宝宝喝奶粉的过程中会吃进不少的空气,从而导致宝宝腹胀或消化不良。所以,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拿起奶瓶左右画圈摇晃,这样不会令奶粉在摇晃的过程中产生空气。

错误5、用开水冲奶粉等放温再给宝宝喝

很多妈妈冲奶粉都是用开水冲奶粉,等放温了再给宝宝喝,其实这样是不对的。用开水冲奶粉很容易打结,也会破坏奶粉当中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给宝宝冲奶粉应该用四五十度的温开水,冲完摇匀可以立刻给宝宝喝!

如何预防冲奶粉起泡泡 如何减少奶粉的泡泡

1、合适的水温

请详细看奶粉的冲调说明,上面说多少度就用多少度,别生怕水温不高溶不了奶粉,端着开水就往里面倒。

2、奶瓶要干净

你可以直接在奶瓶里冲奶粉,关键是要够光洁,别到处都是边边角角,冲调前洗干净。

3、尽量少用筷子之类的搅拌

一方面这样不够100%干净,比如自身带了灰尘什么的,就超容易起泡;而且搅拌本身都会引起泡泡。

4、摇晃溶解有讲究

正确的冲奶粉方式是,双手手掌夹紧奶瓶来回滚搓,记得是水平方向,千万别盖紧奶瓶上下猛摇一通。滚搓奶瓶时,力度也别太大,泡泡就会少一点。

给宝宝冲奶粉的正确方法是怎样的

第一错:先加奶后加水

正确:根据奶粉罐上标注的冲调比例(比如:180ML/勺),先往奶瓶中加入定量的温水(180毫升),后量取定量奶粉加入奶瓶中(6勺)

婴儿奶粉冲泡时,不能将奶粉加入奶瓶中后再加水冲开。一是保证冲调浓度的精准,先加奶后加水,实际水量会少于180毫升,这样奶液会偏浓,不利于宝宝消化;二是保证奶粉溶解均匀,避免结团

第二错:奶粉乱加,无定量

奶粉不是越浓越好哦

正确:按照奶粉罐上标注的冲调比例(比如:180ML/勺)进行量取,且每勺都应该是平勺

喂哺指南上写的勺数,都是指平勺,以保证冲调浓度的精准,而非随意的满勺或者半勺,避免奶液太浓或者太稀。因此,大部分奶粉罐口都设有刮口,需要每勺出多余的奶粉刮走。

且婴儿的消化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过多过浓的食用,会造成消化不良,还会给肾脏造成复合。

第三错:量出来多余的奶粉倒回去

正确:奶粉不可以再倒回去,不可以循环利用,不卫生

要严格按照冲调比例量取,避免出现有多余奶粉的情况。奶粉勺直接与手接触,量取完要放回罐中。因此,爸爸妈妈们切记冲调前要彻彻底底把手洗干净。

第四错:用纯净水冲奶粉

正确:冲奶粉最好选用煮沸冷却后的自来水,即:白开水;纯净水和矿泉水都不适合冲奶粉

桶装水一般是纯净水(含蒸馏水)或矿泉水,不要以为干净就用来冲奶粉。纯净水除去了各种的常量元素和大部分微量元素,长期饮用反而会导致营养素摄取不足;而矿泉水则恰恰相反,无论成人和幼儿,长期饮用都可能造成某种元素吸收过多。

有妈妈担心自来水会用氯化物残留,实际上自来水煮沸3分钟就可除氯。

第五错:用冷水或沸水冲奶粉

正确:冲奶粉的水温要根据奶粉罐上的建议,多是40摄氏度左右;冲奶粉的水必须是煮沸多的白开水。

生水细菌多,别说是小孩,就是大人喝多了也会拉肚子。冲奶粉时要准备开水他凉白开,混至合适温度后再加入奶粉;不要用冷水或沸水进行冲调,因为冷水冲调容易结团,沸水冲调会破坏奶粉的营养结构。

第六错:使劲摇奶瓶使奶粉溶解

正确:加好水和奶粉,套上奶嘴,冲调过程就结束了吗?还没,妈妈们还要依靠手腕的力量,手握奶瓶中上部,沿同一方向摇晃瓶底,使之在水平面上旋转。

常见的错误操作是,手握奶瓶使劲上下摇晃或者直接用筷子搅拌。这一错误时新手爸爸常犯的错误,他们总以“力拔山河”之力粗鲁的摇晃奶粉,上下左右各个方向摇晃,最后使得奶粉产生很多气泡,宝宝喝了之后会不断打嗝。质量好的奶粉基本溶解效果很好,只要轻轻晃动就可以全部溶解。

第七错:奶液泡好半天还在喝

正确:宝宝喝奶断断续续时,可以用暖奶器进行保温,但泡好的奶液恒温存放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小时。

一般超过两个小时就会滋生细菌,不易饮用。如果放置冰箱保存的奶液,取出后加热至40摄氏度即可,切勿加热煮沸而导致营养流失

第八错:奶瓶冲洗后不消毒

正确:奶瓶使用一次就要冲洗、消毒一次。奶瓶即使刷洗干净,也会有残留的奶渍,容易滋生细菌,所以一定要消毒。

消毒方法主要有煮沸消毒和消毒锅消毒两种。开水煮沸浸烫的方式比较麻烦,建议妈妈可以买一个消毒锅,可以一次消毒5-9个奶瓶,更加省时省心。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消毒后的奶瓶不要用纸巾或者干布擦拭。待其自然晾干即可,不要造成二次污染。

第九错:不要或用错奶瓶

正确:冲奶粉一定要使用正确的奶瓶,不要用看不到刻度或者完全没有刻度的杯子或者碗之类的,更不要误用PC奶瓶。0-6个月宝宝使用玻璃奶瓶,满7个月以后宝宝可以自己拿着奶瓶喝,最好是选用安全耐摔的硅胶奶瓶。塑料奶瓶质轻耐摔,适合外出携带使用,PPSU、PES的耐摔性、耐热性和清洁效果都比较好,而PP则一般,PC奶瓶存在双酚A潜在危险,目前市场已经停售。

相关推荐

奶粉起泡泡怎么回事

由于奶粉的溶液表面张力与粘度的缘故,搅动或调时或多或少会产生泡沫。 奶粉中必不可缺的VIP营养成分——蛋白质,这家伙有个特点,它活性越强,就越容易产生泡泡。 奶粉调时,如果水的温度太高,盛装奶粉的容器不够光洁、形状不够规则,搅拌摇晃的力度太大、方向不对,以及奶嘴孔过大等,也会产生气泡。

柚子草莓奶昔的做法

材料:柚子、草莓、酸奶、冰激凌。 做法: 1.把草莓在淡盐水中泡十分钟左右,然后净后去蒂,控干水分。 2.准备好酸奶、草莓和柚子。 3.搅拌机内加入草莓、酸奶、两大勺的冰激凌、少许冰块以及柚子。 4.搅拌机开始,搅拌1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5.搅拌好之后摇晃均匀就可以食用了。

健身一天吃几根香蕉 香蕉和蛋白粉怎么吃比较好

香蕉蛋白粉奶昔 将蛋白粉泡好后与香蕉一起倒入搅拌机,充分搅拌后倒出,一杯香蕉蛋白粉奶昔就做好了,蛋白粉和香蕉充分混合,口感细腻,味道丰富。 蛋白粉香蕉条 将适量蛋白粉倒入杯中,将香蕉切成条状,然后放入杯中,不需要放水,然后盖上盖子摇晃,让香蕉上均匀沾上蛋白粉,接着就可以吃了。口感外酥里嫩,干湿分离,简单方便,趣味十足。

奶粉没泡泡是假的吗 奶粉泡沫多是怎么回事

1、奶粉中富含丰富的乳清蛋白,乳清蛋白活性大,容易产生泡沫,就像蛋液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搅拌以后也容易起泡的原理一致。 2、奶粉遇水泡成溶液以后,表面张力与粘度会影响奶液,从而产生一些气泡。 3、水温、奶瓶的设计以及泡以后的搅拌方式,都会影响奶粉产生气泡,如您在奶粉的时候,为了使奶粉更快的稀释,用力的摇晃奶瓶会导致泡沫增多。

奶粉的7种错误方法

错误1:用矿泉水牛奶 矿泉水富含矿物质,磷酸盐、磷酸钙过多,而婴儿肠胃消化功能还不健全,长期用矿泉水牛奶会引发婴儿消化不良和便秘。 配方奶粉我们提倡用自来水。因为目前家庭用的自来水都是经过了科学的处理,质量符合标准,自来水煮沸后,放凉至40℃左右,再用来奶粉就可以了。 纯净水失去了普通自来水的矿物元素,而人从水中对钙吸收率可以到90%以上,所以不宜用纯净水牛奶。而矿泉水由于本身矿物质含量比较多,且复杂。 错误2:多多益善,奶粉越浓营养越多 如果奶粉浓度过高,幼儿饮用后,会使血管壁压力增加,容易引

奶粉怎么才不起泡 奶粉调会起泡

平时奶粉调有少许泡泡比较正常,但偶尔也可能会遇到泡泡较多的情形,其实奶粉有起泡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 1、由于奶粉的溶液表面张力与粘度的缘故,搅动或调时或多或少会产生泡沫。 2、奶粉中必不可缺的重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它活性越强,就越容易产生泡泡。 3、奶粉调时,如果水的温度太高,盛装奶粉的容器不够光洁、形状不够规则,搅拌摇晃的力度太大、方向不对,以及奶嘴孔过大等,也会产生气泡。

奶粉7种错误你犯了吗

核心提示:奶粉的水温要根据奶粉罐上建议,多是40℃左右;奶粉的水必须是煮沸过的白开水。 奶粉最好选用煮沸冷却后的自来水,即白开水;纯净水和矿泉水都不适合奶粉。桶装水一般是纯净水(含蒸馏水)或矿泉水,不要以为干净就用来奶粉奶粉的水温要根据奶粉罐上建议,多是40℃左右;奶粉的水必须是煮沸过的白开水。 第1错 先加奶粉后加水 犯错率:90% 正确的调次序应是,根据奶粉罐上标注调比例(如180ml/6勺),先往奶瓶中加入定量温水(180ml),后量取6勺奶粉加入奶瓶中。 按照日常习惯,大多数人

香蕉和蛋白粉一起吃吗 香蕉和蛋白粉怎么吃比较好

将蛋白粉泡好后与香蕉一起倒入搅拌机,充分搅拌后倒出,一杯香蕉蛋白粉奶昔就做好了,蛋白粉和香蕉充分混合,口感细腻,味道丰富。 将适量蛋白粉倒入杯中,将香蕉切成条状,然后放入杯中,不需要放水,然后盖上盖子摇晃,让香蕉上均匀沾上蛋白粉,接着就可以吃了。口感外酥里嫩,干湿分离,简单方便,趣味十足。

奶粉有气泡是怎么回事

1、奶粉的溶液表面张力与粘度 由于奶粉的溶液表面张力与粘度的缘故,搅动或调时或多或少会产生泡沫。 2、蛋白质 奶粉中必不可缺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奶粉越新鲜,蛋白质活性就越强,就越容易产生泡泡。我们平时在搅鸡蛋的时候,也会搅出许多泡泡来,这也是因为富含乳清蛋白的关系。 3、人为原因 奶粉调时,如果水的温度太高,盛装奶粉的容器不够光洁、形状不够规则,搅拌摇晃的力度太大、方向不对,以及奶嘴孔过大等,也会产生气泡。

惠氏奶粉调方法

英国惠氏奶粉的不同系列对调温度、比例要求不一,所以调前要阅读说明,不可以自行添加奶粉和水量。 1、出生—2周:3勺,90毫升水,6次。 2、2到4周:4勺,120毫升,5次。 3、4到8周:5勺,150毫升,5次。 4、8到12周: 6勺,180毫升, 5次。 5、3到4个月: 6勺,180毫升,5次。 6、4到5个月:7勺,210毫升 ,5次。 7、5到6个月 :7勺, 210毫升, 5次。 8、7到12个月: 7勺,210毫升,3次。 仅供参考,每个宝宝的食量都不是确定的,但每勺奶粉至少要加30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