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腹泻的常用药物
治疗小儿腹泻的常用药物
小儿腹泻用药一:丁桂儿脐贴,功能主治:健脾温中,散寒止泻。适用于小儿泄泻,腹痛的辅助治疗。用法用量:外用。贴于脐部,一次1贴,24小时换药一次。
小儿腹泻用药二: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功能主治:疾病、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 导致的儿童及婴幼儿抵抗力下降; 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营养消化吸收差;腹泻、腹痛、腹胀、便秘;饮食不当;水土不适。用法用量:每日一至二次,每次一包;取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加入到适量温水或牛奶(37℃以下)中冲服。
小儿腹泻用药三:小儿功劳止泻颗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五周岁以下一次2.5克,五周以上一次5克,一日3次。
小儿腹泻用药四:健儿止泻颗粒,功能主治:固脾止泻。用法用量:开水冲服,周岁以内一次6克,一至五岁一次6-12克,五岁以上一次12-18克,一日3次。
以上药物主要是对小儿肠粘膜要加以保护,腹泻极其严重时,可以服用一些止泻的药物,如黄连素、庆大霉素糖浆。
(1)去积消食法:按“伤食宜消”法则,临床上对伤食泻多采用去积消食法。常用消食药品如山楂、鸡内金、神曲、麦芽、谷芽等。若乳积或鱼肉积滞者,应重用山楂、鸡内金;由谷类致积者,重用麦芽、谷芽;若积滞原因不明,而伴腹胀,应选用神曲、厚朴。
(2)导滞攻下法:按 “实则泻之”法则,临床上对实积可用导滞攻下法。常用导泻药品如大黄、枳实等。
(3)清热利湿法:由于外感暑邪、内蕴湿热引起腹泻,按“热则清之”法则,可采用清热利湿法。常用清热药物如葛根、黄芩、黄连、银花、连翘、白头翁、马齿苋、鱼腥草、铁苋菜等。因这类药物具有消炎、利尿、抗感染的作用,故临床上多用于感染性腹泻。
(4)温中祛寒法:因寒冷引起腹泻,按“寒者温之”的法则,应采用温中祛寒法。常用药物如干姜、附子、吴茱萸、肉豆蔻等。
(5)健脾益气法:久泻必虚,按“虚者补之”的法则,常用健脾益气法。常用药物如炒白术、怀山药、茯苓、炒扁豆、芡实、莲肉、党参、黄芪、炙草等。
马齿苋可以治拉肚子吗
马齿苋可以治疗拉肚子。
马齿苋不仅是一种野菜,同时也有很多的疗效,可以代替药物使用,比如说拉肚子,马齿苋常用于治疗小儿腹泻和肠炎便泻等,因此可以治拉肚子。
儿童腹泻应该吃什么药
小儿腹泻是常见病、多发病,在小儿腹泻用药上大人应该谨慎,因为婴儿的胃肠功能较弱,胃肠道的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用药不当反而会加重病情。那么小儿腹泻吃什么药呢?
小儿腹泻用药要根据原因对症下药。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主要有季节性的原因,每年秋季是小儿腹泻高发期,这种腹泻起病急,病情重,“三多”症状明显: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易致患儿脱水酸中毒,危及生命。卫生注意不够造成细菌性感染以及饮食不当等也会引起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用药怎样才能最科学呢?
一般只有腹泻严重时才采用输液治疗,症状较轻时可用丁桂儿脐贴,效果好且一般没太大副作用,用起来也方便,毕竟宝宝还是不喜好药的味道。通常在家也可用药物治愈。下面介绍几种口服治疗。
小儿腹泻用药一:黏膜保护剂。
常用药有思密达、必奇、健儿止泻颗粒等。服这类药需注意它的用法,一是空腹,二要强调与水调和的比例。空腹不是指饭前,而最好在两餐之间;怎样与水调和,务必认真阅读药物说明。这两条做好了,会极大地减轻患儿症状,缩短病程。
小儿腹泻用药二:微生态制剂。
常用药有乳酸菌素颗粒、乳酸菌素片等这类药由于是活菌制剂,切记不能用热水送服和与抗生素同服。另外,这类药重在调理,如患儿单纯消化不良或因肠外感染引起的腹泻,症状迁延反复时,可服用,但疗程要长。
小儿腹泻用药三:抗生素类。
这类药主要针对细菌性肠炎,品种很多,选药时医生往往根据患儿的临床特点和便检结果,并结合孩子的用药史及过敏史等。这类药在临床上的问题比较突出,滥用现象诸多,切忌联合用药、重复应用、不规律用药。因此,非“细菌性”肠炎是否用抗生素一定要遵医嘱,否则后患多多。
小儿腹泻用药四:中药类。
现有的许多中成药制剂在临床上都是行之有效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宝宝服药的依从性,小儿腹泻宁糖浆避免了宝宝服药引起呕吐,或宝宝强烈逆反情况,使顺利喂药成为可能。药物剂型方面,通过外贴肚脐给药的就比较好,比如小儿敷脐止泻散是一味经典老药,有散寒,温中,消食,开欲,止泻,止脘腹疼痛,止呕的功效。
总之,合理的小儿腹泻用药很关键,小儿腹泻的饮食调节也非常重要,都是关系到每个孩子能否正常地生长发育、健康成长的大问题,所以,大人们一定要重视,小儿腹泻吃什么药。
五个月的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五个月的宝宝拉肚子怎么办?宝宝腹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不过此时作为妈妈的你应该如何让宝宝快速止泻呢?当宝宝腹泻时,妈妈们一定不要乱给宝宝用药物,目前,治疗小儿腹泻常用的药物,国内外较推崇的有:
1、蒙脱石粉,即思密达,具加强、修复消化道粘膜的屏障作用,并能固定、清除各种病毒、细菌及其毒素,适用于各种腹泻。
2、微生态调节剂,如双歧杆菌制剂,可调节肠道内环境的稳定,保护肠道内有益菌群,有利于腹泻的治疗。
3、丁桂儿脐贴(原名:宝宝一贴灵),纯中药治疗小儿腹泻外用贴剂,简单方便有效,且无副作用。
治小孩拉肚子的药有哪些
及时补充身体水份 腹泻一开始会呈现轻度脱水的状况,因此,护理的重点是先为宝宝补充身体丢失的水份。
妈咪可以从以下的补液方法中任意挑选一种:
自制糖盐水。在500毫升的开水中加入葡萄糖或白糖10克,另外食盐2~5克。按20~40毫升/千克体重的比例,在4小时内服完。剩下的随时服用。
盐米汤。米汤500毫升加食盐2克,让宝宝当开水饮用。
服用新配方的口服补液盐(ORS):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无水葡萄糖20克,加水至1000毫升。
不要乱用药物,保证宝宝安全
目前,治疗小儿腹泻常用的药物,国内外较推崇的有:
1、蒙脱石粉,即思密达,具加强、修复消化道粘膜的屏障作用,并能固定、清除各种病毒、细菌及其毒素,适用于各种腹泻。
2、微生态调节剂,如双歧杆菌制剂,可调节肠道内环境的稳定,保护肠道内有益菌群,有利于腹泻的治疗。
3、丁桂儿脐贴(原名:宝宝一贴灵),纯中药治疗小儿腹泻外用贴剂,简单方便。
宝宝拉肚子的情况有哪些
小儿腹泻常见的八种类别及治疗方法
小儿腹泻是宝宝常见的一种疾病,那么小儿腹泻常见的情况有多少种呢?又该怎样用药呢?又有哪些食疗方帮助治疗呢?
细菌感染性腹泻
引起腹泻主要的病原菌为大肠杆菌。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大便检验有白细胞,主要发生在夏季。主要使用对肠道感染有效的抗菌药物、微生态制剂、肠黏膜保护药。一般治疗1周,大便检查正常可以停药。辅助治疗为退热及液体疗法。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大便通常带有黏液,伴有发热、腹痛及里急后重。严重的中毒型痢疾可以出现高热、惊厥、神志障碍,尤其小婴儿,反而没有或轻度腹痛、腹泻。痢疾患儿大便检验包可表现以白细胞为主,也会有红细胞,与大肠杆菌肠炎只有通过大便培养可以鉴别。治疗上基本相同。肠道感染多采用口服抗菌药,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
病毒性腹泻
通常在秋季发作,由病毒引起,常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临床试验证明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缓解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并且安全性较好。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是由于某些疾病需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而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导致的腹泻。应考虑条件致病菌,如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等所致的肠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肠炎大便为水样,可伴有发热、腹痛等,严重者大便排出膜状物,称为假膜性肠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大便为水样,呈暗绿色似海水,有腥臭味,常伴专感染中毒症状。真菌性肠炎大便为水样,泡沫多,有时为豆腐渣样。一般停用抗菌药物可以缓解。为了预防和治疗这种菌群失调,可以早期使用微生态制剂。
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
婴幼儿期由于添加辅食过快过多,也容易引起食物消化不良的腹泻。这种腹泻大便次数不会太多,也不容易引起脱水,只需适当调节饮食即可,不必使用止泻药物。较大的几童自制力较差,不能控制饮食,常因饮食不当,暴饮暴食,过量的食物在肠道存积,吸收大量肠液,可导致腹泻。这种腹泻常伴有呕吐,多数是将这些食物呕吐或排泄出就可以缓解,不需要特殊药物治疗。如果不能进食,伴有脱水可以补液治疗,也可以用微生态制剂,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
肠道外疾病引起的腹泻
对于儿童来讲,即使是肠道外疾病,如肺炎、脑膜炎等也可以出现腹泻;还有些全身感染,如败血症,也会并发肠道感染,大便也可以出现红细胞和白细胞,全身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可以应用肠黏膜保护药和微生态制剂。
慢性腹泻
长期慢性腹泻病因较多,有肠道感染控制不好或反复感染,还有消化酶类缺乏,肠道菌群不健全等,治疗首先要了解腹泻病因,进行病因治疗,可以给予微生态制剂恢复胃肠功能,必要时可选用收敛药、吸着药。长期腹泻导致营养物质丢失,引起营养不良,应及时补充维生素等。
过敏性腹泻
过敏性腹泻多与食物过敏有关,也常伴有其他部位的过敏表现,如食用某种食物或药物就会出现腹泻,同时伴有过敏性皮疹,就应该考虑过敏性腹泻,治疗主要是停用过敏的食物或药物,可用抗过敏药物治疗。
小儿腹泻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症状,所以怎么治疗小儿腹泻也是大家都想知道的,专家指出食疗方法是治疗小儿腹泻不错的方法:
黄瓜5条洗净去瓤,切成条,加少许水煮沸去掉多余的水,趁热加入蜂蜜100克,调匀至沸即成。日服2~3次,适量服。治疗小儿夏季发热泄泻症。
在高梁吐穗时,剪取其刚生长出来的嫩乌霉(未黑的),2~5个,用水洗净吃。治小儿腹泻。
将白果仁晒干(银杏),研末,将鸡蛋从上端用小钉扎一个小孔,再将白果粉末装入鸡蛋内。再将鸡蛋置放烧架上微火烘烧至熟,去皮食用。治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症。
将苹果去皮切片,放碗内加盖,蒸熟捣烂如泥,每日2~3次喂食。可常吃。治小儿消化不良腹泻,口渴,不思饮食等症。
小儿腹泻应该注意什么
小儿腹泻应该注意什么
1.小儿腹泻需要了解病因:小儿腹泻有可能是暴饮暴食、饮食过于油腻、睡觉着凉、痢疾、急慢性肠胃炎等情况造成的,如果不了解自己的患病原因就进行治疗的话,有可能会出现病情恶化,患者千万不要乱吃药物,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乱用药物会出现副作用。
2.小儿腹泻需要对症用药:如同上面所说的,小儿腹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止泻药物种类也有很多,药物说明中会有明显标注适应者和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用药规范,但是最好是去医院和医生咨询后在进行治疗。
3.小儿腹泻需要注意饮食健康:孩子腹泻后,如果仍然没有注意饮食健康的话,此时病情有可能会更加恶化了,建议患者可以先吃点清淡的粥类,注意清理一下肠道,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
4.小儿腹泻脱水一定要进行紧急治疗:脱水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是有生命危险的,所以应该注意补充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并且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
小儿腹泻最佳治疗方法
1、饮食疗法:轻症减少奶量,代以米汤、糖盐水等;重症应禁食8~24小时,并静脉补液。
2、液体疗法:
(1)口服法:适用于轻度脱水或呕吐不重者。补液量按每公斤体重100毫升/日计算,分数次服用。
(2)静脉补液法:用于中度、重度脱水。3、控制感染:针对病因,选用抗菌药物。
4、对症治疗:腹泻可口服1次碳酸铋或轻酸蛋白0.3克,一日3次;助消化可口服胃蛋白酶合剂每岁l毫升欣,一日3次,或多酶片一次l片,一日3次。依病情对症处理。宝宝总是腹泻不愈怎么办?有的宝宝患了腹泻后,总是不见转归,病情持续2周以上甚至几个月。同时胃口不佳,体重增长慢。妈咪心里焦急万分,但又不知是何原因所致。
通常,可能由这样几种原因导致:原因1急性腹泻没有彻底治愈,多见于没有母乳而改用牛乳喂养的宝宝。这样的宝宝胃酸及消化酶分泌量少,消化能力弱,因而使肠道下部的正常菌跑到肠道上部,把吃进去的食物分解、发酵,形成腐败的物质不断刺激肠道,造成腹泻经久不愈。对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食品疗法进行治疗,如稀释牛奶、焦米汤、酸牛奶、鱼蛋白粉、胡萝卜汤及苹果泥。
原因2长期使用抗菌素,杀死了正常菌群,使大量致病菌得以繁殖。应该马上停用抗菌素,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一些扶植正常菌生长的药物,让肠道尽早恢复正常状态。原因3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要马上停喝,尽量母乳喂养,或喂豆奶粉、米糊,及时添加离乳食品,严重者需去医院静脉输入营养。常用药小儿腹泻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其中1岁以下者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最高。那么小儿腹泻吃什么药好呢?小儿腹泻小儿腹泻用药一:丁桂儿脐贴,功能主治:健脾温中,散寒止泻。适用于小儿泄泻,腹痛的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外用。贴于脐部,一次1贴,24小时换药一次。
小儿腹泻用药二: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功能主治:疾病、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导致的儿童及婴幼儿抵抗力下降;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营养消化吸收差;腹泻、腹痛、腹胀、便秘;饮食不当;水土不适。用法用量:每日一至二次,每次一包;取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加入到适量温水或牛奶(37℃以下)中冲服。
小儿腹泻用药三:小儿功劳止泻颗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五周岁以下一次2.5克,五周以上一次5克,一日3次。
小儿腹泻用药四:健儿止泻颗粒,功能主治:固脾止泻。用法用量:开水冲服,周岁以内一次6克,一至五岁一次6-12克,五岁以上一次12-18克,一日3次。以上药物主要是对小儿肠粘膜要加以保护,腹泻极其严重时,可以服用一些止泻的药物,如黄连素、庆大霉素糖浆。
(1)去积消食法:按“伤食宜消”法则,临床上对伤食泻多采用去积消食法。常用消食药品如山楂、鸡内金、神曲、麦芽、谷芽等。若乳积或鱼肉积滞者,应重用山楂、鸡内金;由谷类致积者,重用麦芽、谷芽;若积滞原因不明,而伴腹胀,应选用神曲、厚朴。
(2)导滞攻下法:按“实则泻之”法则,临床上对实积可用导滞攻下法。常用导泻药品如大黄、枳实等。
(3)清热利湿法:由于外感暑邪、内蕴湿热引起腹泻,按“热则清之”法则,可采用清热利湿法。常用清热药物如葛根、黄芩、黄连、银花、连翘、白头翁、马齿苋、鱼腥草、铁苋菜等。因这类药物具有消炎、利尿、抗感染的作用,故临床上多用于感染性腹泻。
(4)温中祛寒法:因寒冷引起腹泻,按“寒者温之”的法则,应采用温中祛寒法。常用药物如干姜、附子、吴茱萸、肉豆蔻等。
(5)健脾益气法:久泻必虚,按“虚者补之”的法则,常用健脾益气法。常用药物如炒白术、怀山药、茯苓、炒扁豆、芡实、莲肉、党参、黄芪、炙草等。
(6)利水渗湿法:“湿胜则濡泻”,中医治疗腹泻重视调中分利,常采用利水渗湿法。常用利水渗湿药物如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等。
(7)涩肠止泻法:久泻肠滑不止,按“滑需固涩”法则,可采用涩肠止泻法。常用固涩药物如诃子、赤石脂、石榴皮、乌梅、罂粟壳等。
(8)行气消胀法:腹泻出现肠胃气滞,腹脘胀满时,应采用行气消胀法,常用理气药物如陈皮、木香、厚朴、砂仁、枳壳等。(9)养阴清热法:泄泻日久,津液亏损,出现伤阴证候时,宜采用养阴清热法。常用养阴清热药物如西洋参、沙参、元参、石斛、乌梅、杭芍等。
(10)扶阳固摄法:泄泻日久,阳气衰微,出现伤阳证候时,宜扶阳固摄。常用扶阳药物如附子、干姜、肉桂、补骨脂、益智仁等。以上所举治泻十法,皆为常用之法。其中温、清、消、补法是主要的,特别是分利法在治疗腹泻时应用更广,如“清热化湿”、“祛寒燥湿”、“温中健脾利湿”等,因“泻皆兼湿”、“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从临床实践来看,泄泻病机虽然变化多端,总不离乎脾伤积湿,治法初宜调中分利,继用芳香燥湿,虚者补之,寒者温之,有食积则消导,有湿热则清利,久必升提,滑须固涩。掌握辨证施治法则,则不至顾此失彼。但临床上寒、热、虚、实证候往往不是单纯存在着,如虚与寒、实和热多并存,故治法也不能截然分开,临床上须随证应变。
此外,还应注意下列之点:①清热苦寒汤药,不可长期饮服,因过服苦寒,则损伤脾胃;②淡渗利湿之剂,不可用之过多,因淡渗分利太过,则招致津枯阳陷;③补虚药品,不可纯用甘温,因太甘则生湿;④固涩之剂,不可过早使用,因固涩过早,则积滞未消,余邪残留;⑤攻下之剂,不可多用,因攻伐过甚,则损伤元气,对体弱病儿更应慎用。
偏方
(1)车前草汁鸡蛋:鲜车前草30g,鸡蛋1枚。用法:将车前草洗净,捣烂取汁,同鸡蛋调匀,入锅蒸熟,顿服。每日1次(此为2-5岁小儿用量,其它可依年龄适当增减用法)。
(2)葎草鸡蛋:葎草30g,鸡蛋1枚。用法:用葎草与鸡蛋同煮至蛋熟,食鸡蛋,以药汁洗脚。
(3)车前草鸡蛋:车前草30g,鸡蛋1枚。用法:用车前草与鸡蛋同煮,至蛋熟。食鸡蛋,以药汁洗脚。
(4)绿豆粉蛋清:绿豆粉9g,鸡蛋清1枚。用法:共调和为饼,呕者贴于囟门,腹泻者贴于足心,有效。小儿腹泻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可以采取绿色无毒的中医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小儿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宝宝穴位,治疗小儿腹泻症状。
吃无花果腹泻吗 吃无花果干能治腹泻吗
无花果干不仅不会引起腹泻,反而是一种治腹泻常用中药,还属食疗范涛,尤其适合小儿腹泻食用,并且食用方法也很简单,只要用无花果干加清水煮水,煮约半小时左右,汤汁浓郁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