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秋节为什么要玩花灯

中秋节为什么要玩花灯

中秋节时,天空中一轮满月,和家人一起玩灯也是别具一番意趣,中秋节没有元宵节那么盛大的灯会,玩花灯主要在家庭和儿童之间进行,而且,北方中秋节玩花灯的少,玩花灯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南方,尤其是广东地区。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上古时代对月的崇拜,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代,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在《周礼》上就有过记载,在汉代的时候,有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之前中秋节在中国北方地区还不流行。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唐代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说明当时赏月的风俗很盛行。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明清时期中秋节的节日氛围更加浓厚了,到如今,吃月饼和赏月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大家在这天还会举行一系列活动。

中秋节的习俗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在周代的时候,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在唐代中秋赏月的风俗更是盛行。

中秋夜有燃灯助月色的风俗,江南一带有制灯船的节俗,而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各地风俗不一样,而中秋燃灯的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身上有谜语的灯笼,人们都会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很多的年轻男女喜欢这种活动,并在活动上传出许多爱情佳话。

月饼在最初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吃月饼作为团圆的象征,月饼形状是圆圆的,象征着团圆,在现在,吃月饼已经是全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

还有很多地方有不一样的习俗,像扎灯笼、玩花灯、舞火龙等等。

中秋节放假几天

3天。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除此之外,中秋节还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按照有关规定,每年的中秋节会放三天假期,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每年中秋节的时候,在外的游子都会回到家乡和亲人们团聚在一起,中秋节流传至今也有不少的风俗习惯,例如: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的寓意是什么 放花灯

中秋节的花灯规模比元宵节时小,玩灯也是以家庭为单位,主体为儿童,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月饼节是哪天

农历的八月十五日。

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定,每年的农历的八月十五日都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放花灯的意义

1、继承传统文化习俗

中秋节放花灯的习俗由来已久,人们在中秋节这天出门上街,看到了大批的灯笼,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习俗,现代的人们只是继承这种习俗,因此,中秋节放花灯会有继承传统文化习俗的意义在里面。

2、营造幸福团圆的氛围

中秋节的时候全家团团圆圆,聚集在一起,一起放花灯、赏花灯、猜灯谜,气氛融洽,因此,中秋节放花灯也营造了一种幸福团圆的氛围。

中秋是二十四节气吗 中秋是什么意思

中秋是团圆的意思。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又叫祭月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等,中秋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从唐朝开始到清末一直都是受到人们推崇的节日,在中秋的时候会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

中秋节又称什么节

中秋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中秋节是一个由上古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的节日,中秋节的时候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前后穿什么衣服 中秋节有什么传统活动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中秋节有哪些别称 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中秋节有什么传统活动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祭拜月神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中秋节为什么要玩花灯 今年中秋节几号

今年是2019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9月13日,所以,2019年的中秋节在公历的9月13日到来。

中秋节,又称为: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八月十五、拜月节、追月节、团圆节等,中秋节,以明月兆人之团圆,寄托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法定假日是休假的,因此每年中秋节时,大部分人群都可以享受到3天的中秋节假期。

中秋节的风俗

1、祭月

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祭月习俗,现在不少地区依然保留着在中秋节祭月的传统,不过,现在传承这项习俗的并不多,在古代,祭月是 一件大事,《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而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人们设大香案,摆上 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2、赏月、拜月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在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并且古人在赏月的时候还会拜月,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拜月的已经很少了,但是,对着月亮吃着月饼,已经成了中国大部分家庭在中秋节时会做的事情,在某些地区还会在桂花树下赏月,别具一番意蕴。

3、观潮

中 秋节时,浙江地区还有一项盛事,那就是观潮,每年的中秋节在钱塘江都会聚集一批本地和外地赶来看涨潮的人群,中秋节观潮的由来已久,最早在汉代枚乘的《七 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4、放花灯

中秋节的花灯规模比元宵节时小,玩灯也是以家庭为单位,主体为儿童,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5、喝桂花酒

中秋节时有喝桂花酒的饮食传统,这是因为,中秋节前,正是桂花盛放的时候,此时将新鲜桂花浸泡在新酿的白酒中,过几日后揭盖舀出,酒香里面会带着若有若无的桂花香味,非常之好闻,桂花酒也是中秋节时的一大特色了。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今,根据史籍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又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其次中秋节还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是阴历还是阳历

阴历。

中秋节在我国的历史非常的悠久,中秋节最早是源自我国古人的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是遵循阴历进行演算的,在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就是中秋节了,因为阴历有闰月等说法,因此,每年的中秋节都会有所不同,具体对应的阳历日期,则要以当年的实际情况为准了。

相关推荐

为什么中秋节吃月饼 中秋节为什么挂灯笼

中秋节挂灯笼象征团圆和幸福。 传统的灯笼都是大红色的,颜色喜庆,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中秋节的时候挂灯笼有团圆和幸福的意义在里面。 谚语云:“正月十五闹花灯,五月端午挂红灯,六月无风放天灯,七月十五莲花灯,八月十五玉兔灯,九九重阳孔明灯。”

中秋节做什么事情

中秋节最广的传统风俗就是中秋节吃月饼,吃月饼是全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吃月饼以示“团圆”。 赏月来源于祭月,中秋节祭月,是我国古代重祭礼之一。直到现在,赏月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 中秋夜有燃灯助月色的风俗,在近代中秋燃灯风俗在广东地区更为盛行,在中秋节用竹条扎各种形状的灯笼,糊上纸在画出各种颜色,在中秋夜时将灯笼点蜡烛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中秋节为什么猜灯谜 中秋节为什么打灯笼

增加节日气氛。 中秋节是传统的三大灯节之一,所以,中秋节的时候是一定灯的,灯笼又称灯彩,是传统的手工器物,古人认为,灯笼有辟邪的作用,所以,在中国传统习俗中,重节日家家户户一定在门前挂灯笼,起到辟邪的作用。到了现代,中秋节打灯笼更多的是为了增加节日气氛。 在北京、广东、广西、香港等地区每年中秋节都会举办盛大的中秋灯会。

中秋节吃石榴吗

中秋节可以吃石榴,也可以不吃。 在中秋节有吃石榴的传统习俗,因为中秋节前后正好是石榴成熟的时候,石榴是属于当季上市的新鲜水果,所以这个时候价格不会太贵,可以趁时节吃。成熟的石榴表皮颜色很红艳喜庆,而且成熟的石榴常常会开裂,不管是石榴籽还是石榴的外表都是红通通的,都很喜庆,石榴的子多饱满,有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象征。石榴的营养价值丰富,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有抗氧化作用,所以中秋节可以吃石榴。 但有些人群并不是十分喜欢吃石榴,而且石榴吃多了可能会引发急性直肠炎,糖尿病患者人群和尿道炎人群等最好不吃石榴,以免

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的由来 中秋节是不是团圆节

是,中秋节是团圆节。 中秋节月亮是圆圆满满的,象征团圆,因此又被叫做团圆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在中秋节到来之际大家会团聚围桌吃饭,饭后吃月饼,赏月聊天,中秋节寄托了许多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节日之一。

中秋节有什么风俗 赏月

中秋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时月亮明亮又圆满,按照传统来说,中秋节时阖家聚集在一起赏月是很重的习俗,而在古代时,中秋节还有拜月亮的传统,不过这一习俗,已经逐渐取消了。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知识

知识一 中秋节具有重的文化意义。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在重程度上,仅次于春节,中秋节在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因此,称之为八月十五,因恰逢仲秋时分,故又称“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等。 知识二 中秋节的主活动都是围绕着“月”进行的。 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月节”“月夕”“追月节”“月节”“拜月节”等,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其实,这是一种月亮崇拜的体现,人们对着月亮表达心愿,希望生活更加美好。 知识三 月饼从唐朝就开始吃了。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

中秋节猜灯谜吗 中秋节放假吗

中秋节放假。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假日,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就有很隆重的庆贺活动,自2008年起中秋节就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现在中秋节是放三天假,被称为“中秋节小长假”,全国部分人都可以享受到中秋节假期。

中秋节为什么叫中秋节

中秋节,即农历八月十五。八月十五叫中秋节是因为七、八、九三个月为一年四季的秋季。八月十五正好是时间的一半,是秋季的正中,所以谓之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1、吃月饼: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不可或缺的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2、吃糍粑:中秋节吃糍粑的历史十分的源远流长,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将军伍子胥。 3、吃桂花糕:中秋节正是金桂飘香之际,人们会用桂花做成糕点,作为节日食品。 4、吃柚子:因为“柚”与“佑”同音,人们在中秋节吃柚子,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 5、吃大闸蟹:中秋正是蟹膏肥的时候,所以中秋节人们都会食用肥美的大闸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