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血管炎鉴别
结节性血管炎鉴别
1、过敏性紫癜,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多发生在下肢以淤斑、淤点为最多见的皮损,可伴有关节痛。血小板正常,尿常规可有蛋白尿和血尿,有时偶见消化道出血症状。
2、丘疹坏死性结核疹,青年女性多见,四肢关节附近或臀部有散在中心坏死性坚实丘疹,愈后留有萎缩性疤痕,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组织病理有结核病的组织表现。
3、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多在下肢,有沿小动脉分布的皮下结节,自觉疼痛明显及明显的压痛,皮肤组织病理表现小动脉炎及小动脉坏死。
4、还应与高球蛋白血症、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及结节性血管炎鉴别。
血管炎的分类
很不统一,一般依据受累血管的种类、大小、免疫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但在发病中这些因素可能是重叠的,这增加了血管炎疾病分类的复杂性。
(1)变应性白细胞破碎性(坏死性)血管炎:由多种原因致敏引起的一组血管炎疾病,主要累及细小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后静脉,以管壁及其周围组织内纤维蛋白沉积、变性及坏死与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及核破碎成核尘为特征。发病多较急,常有不同形态的皮肤损害。主要有: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变应性系统性血管炎、过敏性紫癜、低补体性(荨麻疹样)血管炎、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2)结节性多动脉炎:典型病例累及中、小动脉,管壁坏死,甚至动脉瘤形成,为一严重的多系统损害疾病。主要有:系统性结节性多动脉炎、良性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婴儿结节性多动脉炎(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3)血栓形成性血管炎:原因不明,主要累及中、小动脉和静脉,而以形成血栓为特征,并呈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蒙多氏病(胸壁血栓性静脉炎)、恶性萎缩性丘疹病、网状青斑性血管炎、节段性透明性血管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肉芽肿性血管炎:一组原因不明的大、中、小血管受累的多系统损害疾病,以管壁内外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病程慢性,有时甚为严重。主要有:韦格纳氏肉芽肿、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颞动脉炎、 淋巴瘤样肉芽肿病、大动脉炎。
(5)淋巴细胞性血管炎:原因不明,以皮肤细小血管受累、管壁及其周围组织内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产生不同类型的皮肤损害,病程慢性,反复发作。主要有:淋巴瘤样丘疹病、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6)结节性血管炎:一组以皮上下脂肪组织间隔内血管受累和产生皮下结节损害为特征的皮肤疾病主要有:结节性血管炎、硬红斑。(7)血液成分异常性血管炎:由于血液中某些成分异常引起的细小血管炎性疾病,表现皮肤或内脏损害,病程为慢性。主要有:冷球蛋白血症、冷纤维蛋白原血症、高球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
结节性红斑怎样诊断
(一)诊断
本病好发于青年女性,春秋季常见。一般对称发生于小腿伸则。皮疹为数个大小不等的结节,鲜红或暗红,不破溃,自觉疼痛。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呈血管炎改变,尤以深层静脉血管变化最为明显。
(二)鉴别诊断:
1.硬红斑 结节多发于小腿屈侧,疼痛轻微,易于破溃,经过缓慢,组织病理为结核样变。
2.回归性发热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多发于股部、臀部及躯干。发疹时全身症状显著,回归性发热,有特殊的组织病理象。与季节无关,部分患者结节可坏死破溃,流出油状液体,结节消退后可遗留凹陷性萎缩。
3.结节性血管炎 本病好发于中年女性。结节主要位于小腿外侧及后侧,经过缓慢,偶有破溃者。有人认为本病是硬红斑的早期或轻型。
结节性红斑的诊断技巧
(一)中医诊断技巧
本病中医诊断按证候分型有三型,在临床上可结合自身症状,找出相应的证候分型。
1.血热瘀滞 发病初起,双下肢伸侧结节呈梅核大小,其色鲜红,灼热疼痛,伴发热,口渴,关节疼痛,大便秘结,小便溲黄,舌红少苔,脉浮数或滑数。
2.湿热下注 下肢结节,肤色深红,腿脚浮肿,甚则局部漫肿,压之有凹,时有疼痛,关节沉重酸痛,全身困乏无力,小便黄浊。舌红苔腻,脉滑数。
3.寒湿凝结 双下肢结节紫红或暗红,结节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怕冷,遇寒加重,面色晄白。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迟。
(二)西医诊断技巧
本病西医诊断依据主要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1.临床表现 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发病前多有低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50%病例可发生轻微关节痛,以膝关节受累常见。皮损为对称性、疼痛性结节,可稍高于皮面。结节直径1~5c毫,2~50个或更多,自觉疼痛或压痛。常发生于小腿伸侧或侧缘,皮疹表面初起为鲜红色,约2周后转为青紫色,最后变为黄色。结节一般不破溃。约3~6周后炎症消退,不留痕迹,可反复发作。
2.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抗溶血性链球菌“o”明显升高。
3.组织病理 为间隔性脂膜炎。炎症早期损害为纤维间隔水肿,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晚期损害以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为主,可发生局灶性脂质溶周围出现噬脂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形成脂质肉芽肿。免疫病理:血管壁上有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
(三)鉴别诊断技巧
1.中医疾病要注意与狐惑病相鉴别,狐惑病除结节损害外,尚有口腔或生殖器溃疡及眼部损害。
2.中医疾病要注意与结节性血管炎、麻风性结节性红斑、虫咬性皮炎相鉴别,结节性血管炎多发30~60岁妇女,好发于小腿后缘或侧缘,常不对称,结节较小、硬,自发痛及压痛均明显,反复发作,消退后可留下皮肤凹陷,预后好。麻风性结节性红斑呈急性泛发性发疹过程,有不同的临床与组织学表现。虫咬性皮炎多发在暴露部位,以小腿常见。分布不规则,瘙痒明显
脉管炎能不能治好呢
变应性血管炎(Allergicvasculitis)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组织病理有白细胞核破碎的血管炎表现,有皮肤损伤,也有多个内脏损伤。本病有许多名称,为了防止混乱,Ruiter认为本病称为变应性血管炎比较合适,本名称体现了由变态反应引起血管的炎性改变。本病轻重不一,轻者仅有皮损数周可愈,严重者可有多脏器受损,甚至危及生命。【诊断】本病以下肢发生红斑结节为主,有压痛,也可伴有紫癜、紫癜性丘疹、风团、丘疱等皮损。皮肤组织病理表现血管壁有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为多核白细胞及纤维蛋白沉积,血管周围有多核白细胞浸润,伴有核尘及红细胞渗出,根据以上特点可明确诊断。【鉴别诊断】(1)过敏性紫癜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多发生在下肢以淤斑、淤点为最多见的皮损,可伴有关节痛。血小板正常,尿常规可有蛋白尿和血尿,有时偶见消化道出血症状。(2)丘疹坏死性结核疹青年女性多见,四肢关节附近或臀部有散在中心坏死性坚实丘疹,愈后留有萎缩性疤痕,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组织病理有结核病的组织表现。(3)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多在下肢,有沿小动脉分布的皮下结节,自觉疼痛明显及明显的压痛,皮肤组织病理表现小动脉炎及小动脉坏死。(4)还应与高球蛋白血症、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及结节性血管炎鉴别。根据不同原因及症状可进行积极治疗。1.由于患者下肢疲乏无力、肌痛、关节痛及肿胀,休息是很必要的,严重者应卧床休息,提高患肢以降低静脉水压对病变影响。2.除去病因以减少抗原来源,驱除感染灶,如病毒细菌的感染。停用过敏药物及异性蛋白的影响。3.如有上呼吸道感染,可用抗菌素治疗,双效青霉素80×104U肌肉注射,每天1~2次。或红霉素0.25g,每日4次,口服;或先锋霉素。4.为了防止抗体产生,减少免疫复合物形成,减少炎症反应,服用强地松20~40mg,分次口服。5.秋水仙碱0.5mg,每日服2次,可能有抑制白细胞趋化因子、炎症及稳定溶酶体酶作用。6.消炎痛25mg,每日服3次,可能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作用。7.阿斯匹林0.3g加潘生丁25mg,每日服3次,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8.降糖灵50mg加乙炔雌醇2mg,每日服2次。9.氨苯砜50mg,每日服2次。10.为了改善血管功能,可用维生素E100mg和维生素C200mg,每日服3次。11.中医中药宜活血活淤,清热解毒,可用复方丹参片或复春片。推荐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市)电子工业部四零二医院(北京市)武汉市第五医院(湖北省)
治疗包括:①去除病因,消除过敏原;②治疗基础疾病,如结缔组织病、肿瘤;③局限于皮肤的血管炎,常用抗组胺类药,如氯苯那敏12毫克/天,苯茚胺75毫克/天,分3次服,吲哚美辛(消炎痛)25毫克,每天2-3次,布洛芬0.4克,每天2次;④全身性血管炎可用泼尼松,或加用环磷酰胺;⑤抗血小松聚集剂可用阿司匹林,每天每千克体重3-10毫克,血管扩张药用硝苯地平10毫克,每天3次,或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10毫克,每天3次口服。
血管炎的分类
1.变应性白细胞破碎性(坏死性)血管炎 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过敏引起的一组血管炎疾病,主要累及细小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后静脉。以管壁及其周围组织内纤维蛋白沉积、变性及坏死,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及核破碎成核尘为特征。发病多较急,常有不同形态的皮肤损害。主要有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变应性系统性血管炎、过敏性紫癜、低补体性(荨麻疹样)血管炎等。
2.结节性多动脉炎 以中、小肌性动脉节段性炎症与坏死为特征的一种非肉芽肿性血管炎。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血管,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主要有系统性结节性多动脉炎、良性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婴儿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3.血栓形成性血管炎 主要累及中、小动脉和静脉,以血管腔内血栓形成为特征,并呈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恶性萎缩性丘疹病、网状青斑性血管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4.肉芽肿性血管炎 为大、中、小血管受累的多系统疾病,以管壁内外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病程慢,有时甚为严重。主要有韦格纳氏肉芽肿、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颞动脉炎、大动脉炎等。
5.淋巴细胞性血管炎 以皮肤细小血管受累、管壁及其周围组织内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产生不同类型的皮肤损害,病程慢,反复发作。主要有淋巴瘤样丘疹病、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等。
6.结节性血管炎 一组以皮上下脂肪组织间隔内血管受累和产生皮下结节损害为特征的皮肤疾病。主要有结节性血管炎、硬红斑。
7.血液成分异常性血管炎 由于血液中某些成分异常引起的细小血管炎性疾病,表现为皮肤或内脏损害,病程为慢性。主要有冷球蛋白血症、冷高球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等
血管炎分类
1、变应性白细胞破碎性(坏死性)血管炎
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过敏引起的一组血管炎疾病,主要累及细小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后静脉。以管壁及其周围组织内纤维蛋白沉积、变性及坏死,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及核破碎成核尘为特征。发病多较急,常有不同形态的皮肤损害。主要有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变应性系统性血管炎、过敏性紫癜、低补体性(荨麻疹样)血管炎等。
2、结节性多动脉炎
以中、小肌性动脉节段性炎症与坏死为特征的一种非肉芽肿性血管炎。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血管,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主要有系统性结节性多动脉炎、良性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婴儿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3、血栓形成性血管炎
主要累及中、小动脉和静脉,以血管腔内血栓形成为特征,并呈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恶性萎缩性丘疹病、网状青斑性血管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4、肉芽肿性血管炎
为大、中、小血管受累的多系统疾病,以管壁内外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病程慢,有时甚为严重。主要有韦格纳氏肉芽肿、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颞动脉炎、大动脉炎等。
5、淋巴细胞性血管炎
以皮肤细小血管受累、管壁及其周围组织内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产生不同类型的皮肤损害,病程慢,反复发作。主要有淋巴瘤样丘疹病、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等。
6、结节性血管炎
一组以皮上下脂肪组织间隔内血管受累和产生皮下结节损害为特征的皮肤疾病。主要有结节性血管炎、硬红斑。
7、血液成分异常性血管炎
由于血液中某些成分异常引起的细小血管炎性疾病,表现为皮肤或内脏损害,病程为慢性。主要有冷球蛋白血症、冷高球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等。
血管结节的简介
结节性血管炎是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皮肤小血管炎。临床特点为好发于中年女性,偶发于男性,在小腿或足部反复发生皮肤小结节,结节表面肤色正常或微红,一般沿浅静脉走行排列,自感轻微疼痛或有触痛,一般无全身症状。病程可数周至数月。本病是否为一独立性疾病尚有不同看法。近来有人认为结节性血管炎仅是硬红斑的早期或轻型。关于结节性血管炎与硬红斑的关系,当结核病累及脂肪时,既可引起非液化性脂膜炎,又可引起液化性脂膜炎。如果在组织切片中有明显血管炎,但结节性肉芽肿的改变很轻,且无或很少有干酪样坏死者称为结节性血管炎。用支持治疗如穿弹力袜,卧床休息和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可使症状暂时缓解。有报道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及氨苯砜有效。碘化钾有效,也有用秋水仙碱的治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