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肝胃不和是什么病呢

肝胃不和是什么病呢

【概念】肝胃不和证是指由于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表现以脘胁胀痛为主的证候。又称肝气犯胃证、肝胃气滞证。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所致。本证以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呃逆嗳气为审证要点。

肝胃不和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①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肝失疏泄,肝胃气滞。

②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肝胃气滞,气郁化火,胃失和降。

③烦躁易怒--气郁化火,肝失柔顺。

④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气郁化火之征。

⑤或巅顶疼痛,遇寒则甚,得温痛减--寒邪内犯肝胃,阴寒之气循经上逆。

⑥或形寒肢冷--寒邪入侵肝胃,损伤阳气。

⑦或呕吐涎沫--寒邪内犯肝胃,损伤中阳,水津不化,气机上逆。

⑧或舌淡苔白滑,脉沉弦紧--寒邪内盛之象。

【诊断要点】

(1)有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或因寒邪入侵肝胃,扰乱肝胃正常功能之病理基础。

(2)若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所致以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呃逆、嗳气为审证要点。

(3)若因寒邪入侵肝胃所致可见形寒肢冷、巅顶疼痛、呕吐涎沫等症状。

用食疗辅助缓解妊娠恶阻

怀孕2~3月,恶心呕吐:闻食味或食入即吐,使孕妇营养不良,迅速消瘦,如大量失水,电解质紊乱,会造成严重后果。此病常见者有肝胃不和、脾胃虚弱两型。以下食疗处方,可以选用。

1.肝胃不和:呕吐剧烈。吐物色黄酸苦,脘闷心烦,胁痛暧气,舌苔黄、脉弦滑。可用代赭石散、芦根竹茹茶。

①生姜乌梅饮

[制备与用法]乌梅肉、生姜各10克,红糖适量,加水200毫升煎汤。每服100毫升,每日2次。

[性味与疗效]乌梅酸涩性平,为清凉收涩药,能和胃止呕,生津止渴;生姜温胃止呕,化饮宽中,加红糖暖中和胃。故此方性质温和,酸甜适口,有和胃止吐功效。

[备注]适用于肝胃不和之妊娠呕吐。

②白糖米醋蛋

[制备与用法]鸡蛋1个,白糖30克,米醋60毫升。先将米醋煮沸,加入白糖使溶解,打入鸡蛋,待蛋半熟后,全部食之,每日2次。

[性味与疗效]米醋酸苦性温,有散瘀、止血、解毒作用,能健胃消食;鸡蛋滋阴补虚;白糖性凉,补中和胃。

乳痈的推拿手法 乳痈病因病机

乳痈多由外感风热,邪毒壅盛,致使入络不通,乳汁积滞;或情志抑郁,肝胃不和,气血凝滞,而致乳汁瘀积,乳络不畅,败乳蓄久,成脓成涌。

肝气犯胃嗳气如何鉴别诊断

鉴别

肝气犯胃与肝胃不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肝气犯胃属于肝胃不和的范畴,而肝胃不和涵义较广,凡是肝与胃之间生理联系失调,临床上同时出现肝失疏泄,胃失和降,及胃受纳腐熟功能异常者,均为肝胃不和证。肝气犯胃证与肝脾不和证都是肝气横逆侵犯中焦所致,两者均可出现胸胁胀满疼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等临床表现。但脾主运化,其气主升;胃主受纳,其气主降,因此,肝气犯胃证,多兼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呕吐等胃气上逆的表现;而肝脾不和证,多兼见食少纳呆,腹胀便溏等脾失健运之症。

诊断

主要有胸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呕吐,或见嘈杂吞酸,烦躁易怒,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等。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则见情志郁闷,善叹息,或烦躁易怒,胸胁胀痛;肝气横逆,气滞于胃,胃气上逆,则表现为胃脘胀痛,呃逆嗳气;气郁胃中而生热,可见吞酸嘈杂。因气郁化火与否的差别,舌苔可为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若肝郁日久,气郁化火,则可表现为胸胁胃脘疼痛剧烈,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若火气灼伤肝阴,耗伤胃津,则常有胁肋隐隐作痛,胃脘胀痛,饥不欲食,口干,大便干,舌红少苔或中有裂纹等阴虚表现。若肝气犯胃,气滞不行,日久影响血液运行而致血瘀,则表现为胁肋胃脘疼痛固定,痛如针刺,甚则损伤脉络,而见呕血黑便。

脾胃不和怎么办

很多人对脾胃不和怎么办并不是很清楚,这就需要对它进行很好的认识,使得在改善脾胃不和的时候,都是可以知道该如何做最佳,对身体没有任何的影响。

脾胃不和怎么办:

1、注意冷暖。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这确是经验之谈。因此注意冷暖十分重要。在春秋气候变化无常时,有虚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虚泄泻的,可在脐中贴暖脐膏药,同时还应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发冷,可及时服用生姜茶。

2、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因此,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素食为主、荤索搭配。要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满足机体需求和保持大便通畅。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3、情感因素对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响。因此保养脾胃,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据研究,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暖气、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

以上就是对脾胃不和怎么办详细介绍,按照以上方法进行改善脾胃不和是最佳选择,不过在改善脾胃不和的时候,在饮食上一定要合理安排,对一些刺激性较大的食物,都是要减少选择的,否则会使得脾胃不和调理受到影响。

玫瑰花泡水放几朵 活血散瘀

玫瑰花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月经稀少及跌打损伤等症状,其还有调和肝胃的作用,常喝玫瑰花茶,可以改善肝胃不和、胃脘疼痛等症状。

木蝴蝶有哪些作用 疏肝和胃

木蝴蝶是一种既能入胃经又能入干净的中药材,它能保护人类的多个内脏,而且能疏肝和胃,对人类因肝胃不和以及肝气不舒,导致了腹部疼痛和肝胃气痛等症都有明显治疗作用,在需要时把它腌成细末后用白酒送服能让患者的疼痛很快减轻。

脾虚有哪些检查方法

目的:通过对脾虚证及肝胃不和、痰热证共67例及18例正常人进行的舌苔脱落细胞的检测。

结果表明:各证组舌苔脱落细胞的构成比由多至少均为角化细胞、角化前细胞和完全角化细胞,中层细胞极少。

同正常人比,脾虚证的角化细胞明显减少,角化前细胞及中层细胞显著增多P0.01,反映脾虚患者新陈代谢缓慢,舌粘膜上皮细胞代谢障碍;肝胃不和及痰热证均为实证,机体代谢亢进,上皮细胞分化成熟过于旺盛,较之虚证,其角化前细胞及中层细胞明显减少,角化、完全角化细胞则显著增加P0.01。

脾虚证治疗后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证组炎症细胞分布呈脾虚、正常人、肝胃不和及痰热证的递增趋势,痰热证炎症细胞明显高于正常人及脾虚证P0.01,乃实热证正邪剧烈抗争的表现。舌苔脱落细胞与唾液淀粉酶活性及D-木糖排泄率的同步观测,表明舌苔脱落细胞与后两者有十分密切的线性相关关系P0.01。

嘴巴苦是什么原因

请稍等

-口苦很常见,多因肝胃不和,食积气滞,郁热上泛于口所致

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有关系

请问有多久了?胃囗如何?

肝胃不和吃什么好

1早上起床的时候,可以自己做一碗瑶柱白粥,这碗瑶柱白粥非常的好,清热气,暖暖胃。材料很简单,只有瑶柱和大米,把它们一起煮成粥,然后把放盐就完成了。正常情况下,生病期间建议不要那么重口味,吃清淡一点会比较好。

2中午的时候可以煮点胡萝卜炒陈皮瘦肉丝,瘦肉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对补充体力和增强免疫力很有帮助;胡萝卜有健脾消食,补肝的功效。材料有胡萝卜、陈皮和瘦肉。把萝卜切丝,瘦肉切丝后加盐、黄酒拌匀,陈皮浸泡至软切丝。先炒胡萝卜至成熟后出锅,再用油炒肉丝、陈皮3分钟,加人胡萝卜丝、少许盐、黄酒同炒至干,加水少量焖烧3~5分钟,撤入香葱就好了。吃一段时间,相信会恢复的很快的。

3下午的时候,建议可以弄点金桔饮。金桔可以疏肝解郁,调和脾胃。材料有金桔,白蔻仁和白糖。金橘加水用中火烧5分钟,再加入白蔻仁、白糖,用小火略煮片刻好了。吃完之后会感觉自己的肝胃一天天的好起来,人也变得精神了。

佛手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疏肝理气的作用

佛手辛香行散,味苦疏泄,善于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治肝郁气滞及肝胃不和之胸肋胀痛,脘腹痞满等,可与柴胡、香附、郁金等同用。

燕麦营养价值及功效 燕麦的功效

燕麦味甘,性平,归肝、脾、胃经,具有补中疏肝、调气和胃的功效,主治肝胃不和、食少纳差。

生麦芽的功效与作用 疏肝解郁

生麦芽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胸胁、脘腹疼痛,常配伍菜户、香附、川楝子等药。

麦芽有什么作用 疏肝理气

麦芽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胸胁、脘腹疼痛,常配伍菜户、香附、川楝子等药。

肝胃不和辨证施治

1、内治法

治则: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主方: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

若胃脘痛甚者,加玄胡、木香、川楝;若嗳气频作,加旋复花、沉香;若肝郁化热而见泛酸嘈杂者,加左金丸;若气滞血瘀而见刺痛拒按者,加蒲黄、五灵脂、丹参;若气郁痰阻者,加旋复花、代赭石、生姜;若兼口苦,便秘者,加大黄、枳实;若气郁化火伤津之干呕,舌红少津者,加麦冬、太子参。若肝气郁滞日久化热而导致肝胃郁热者,可用化肝煎加减治疗。

2、外治法

(1)外敷 生姜、胡椒适量研末,酒调,外敷脐、腹部,适用于胃脘痛甚者。

(2)针灸疗法 ①针刺取内关、期门、中脘、太冲等穴,泻法,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②耳针取胃、肝、皮质下,中等刺激,留针20~30分钟

相关推荐

肝气郁结怎么调理 佛手姜糖饮

材料:佛手20克,生姜1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佛手、生姜洗净后切碎,一同放在砂锅中,加清水煎煮20分钟后,过滤取汁,调入白糖融化后,即可饮用。 功效作用:可以行气止痛,疏肝健脾和胃,适用于肝郁气滞。肝胃不和所导致的胸肋、脘腹胀痛、食欲不振、呕吐、反胃等症状。

脾胃不和的症状

脾胃不和我们常常会出现的一种症状表现,而引起脾胃不和的原因也比较多的。脾胃不和的症状有哪些,这也我们都关注的问题,只有了解了它的症状,才能对它进行及时的治疗。 1、食欲减退、烦躁哭闹,易感冒发烧。 2、脾系症状,有口气、腹胀、大便或干或稀。 3、面色萎黄发花、眼白有蓝斑。 4、夜眠欠安、脑袋出汗,爱趴着睡、睡时眼睛漏缝 5、舌质偏红、舌苔白厚或厚腻,还可长时间地表现为地图舌。 6、皮肤粗糙、干燥、黯淡、皱纹、色素沉积甚至出现斑丘疹,一旦出现亚健康状态,治疗上调和脾胃,同样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脾胃功能

胃溃疡吃什么食物好 扁豆佛手粥

材料:白扁豆30克,佛手15克,粳米60克。 做法:将佛手加水1500毫升左右煎汤,去渣,再入扁豆、粳米煮粥,每日1剂。 功效:可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适用于肝胃不和,脘肋胀痛,食欲不振,大便不实的胃溃疡症状。

孕期吃什么可以缓解呕吐恶心 生姜乌梅饮

食材:乌梅肉,生姜各1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乌梅肉加水200毫升煎汤,加红糖调味,每次服100毫升,每日服两次,连服数日。 功效:适宜于肝胃不和型孕期呕吐者饮用,症见孕初期呕吐酸水或苦水,胸满肋痛,嗳气叹息。

胃溃疡吃什么 茉莉花粥

材料:茉莉花3-5克,粳米60克。 做法:将茉莉花用水煮开后捞起,入粳米煮粥,加白糖适量调味即可。 功效:可以理气解郁,适用于肝胃不和型胃溃疡,见有脘肋胀痛,嗳气频繁,食欲不振的人群服食。

长期脾胃虚弱小心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可分为脾虚肝胃不和、脾胃气虚挟气滞、脾胃湿热、脾胃气阴两虚和气滞血瘀五型。以脾虚肝胃不和、脾胃气虚夹气滞和脾胃湿热三型最多,且脾虚贯穿于各型之中。脾胃湿热、脾胃气虚夹气滞和脾虚肝胃不和型,变以脾胃运化功能受损,中焦湿热内蕴、气机阻滞为机核心。而气滞血瘀和气阴两虚型疗效较差,与程长、位深有关。 脾虚肝胃不和型: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胁,嗳气频繁,嘈杂泛酸,与情绪有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治拟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柴胡疏肝散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处方:柴胡12g,白豆蔻

胃部不舒服有哪些常见症状

1、肝胃不和证症状 纳呆,胃脘痞满,胀痛,嗳气频频,情志不遂可诱发、加重。舌苔薄白,脉弦,慢性胃炎伴腔胃排空障碍,胆汁反流多见于此证。 治法:疏肝和胃。 2、肝胃湿热证症状 胃脘满闷,胸闷不饥,恶心欲呕,身重倦怠,口渴不饮,大便溏薄不畅,舌黄腻,脉滑,胃镜检查胃黏膜充血明显,水肿甚至糜烂。 治法:清化湿热。

胃疼怎么按摩缓解 按摩膈俞,肝俞,脾俞,胃俞,夹脊

俯卧位,沿脊柱及其两旁做㨰法按摩5-10分钟,然后点按膈俞,肝俞,脾俞,胃俞或上背部出现的压痛点。再沿脊柱及其两侧做掌推法按摩。 按摩作用: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适宜于肝胃不和之胃疼。

慢性胃炎喝什么茶好 玫瑰花茶

玫瑰花有保护肝脏、肠胃的功能; 还能凉血、养颜、助消化、去脂肪; 同时还有很强的行气、活血、化瘀、调和脏腑的作用; 适用于肝气郁结、肝胃不和、胃痛等症状。慢性胃炎患者不错的选择。

胃部不适有哪些症状

1、肝胃不和证症状:纳呆,胃脘痞满,胀痛,嗳气频频,情志不遂可诱发、加重。舌苔薄白,脉弦,慢性胃炎伴腔胃排空障碍,胆汁反流多见于此证。治法:疏肝和胃。 2、肝胃湿热证症状: 胃脘满闷,胸闷不饥,恶心欲呕,身重倦怠,口渴不饮,大便溏薄不畅,舌黄腻,脉滑,胃镜检查胃黏膜充血明显,水肿甚至糜烂。治法:清化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