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肾病的鉴别诊断
高尿酸血症肾病的鉴别诊断
尿酸肾病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1.原发性肾小球病以下几点有助于鉴别诊断:
(1)尿酸肾病血清尿酸上升较尿素氮和肌酐显著,血尿酸/血肌酐>2.5(以mg/dl为单位)
(2)痛风肾病关节炎明显发作频繁原发性肾小球病即使有高尿酸血症也很少发生关节炎,可能是其对尿酸反应小
(3)尿酸肾病病史长,通常只有肾小管功能受损明显;而肾小球功能受损较轻,肾功能减退缓慢
(4)痛风石仅在原发性痛风者出现
(5)肾活检组织在偏光显微镜下可见到双折光尿酸结晶可确立尿酸肾病诊断。但由于尿酸盐沉积以肾组织深部为主穿刺肾组织往往深度不够不易取得病变组织
2.慢性肾功能不全本病即使有高尿酸血症,发生尿酸结晶沉积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时不复存在皮质-髓质梯度髓质内钠浓度下降。
3.其他引起肾功能衰竭和高尿酸血症的疾病以下病变如横纹肌裂解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胰腺炎严重失水致肾前性氮质血症铅中毒、多囊肾止痛剂肾病、梗阻性肾病引起双侧肾盂积水以及家族性肾病和髓质囊肿病等均可致肾功能衰竭及尿酸明显升高,这些病变是以肾小管间质为主的肾损害,应注意和尿酸肾病鉴别
高尿酸血症肾病并发症
(1)肥胖症:肥胖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可能与体内内分泌系统紊乱或酮生成过多抑制尿酸排泄有关。
(2)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多有糖尿病。
(3)高血脂症:痛风患者中高三酰甘油达75%-84%,在高三酰甘油患者中高尿酸占82%。
(4)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的一个危害因子。在没有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22%-38%有高尿酸血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高尿酸发生率
(5)冠心病:高尿酸血症是预测心血管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动脉硬化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血尿酸水平可作为一个简单可行,检测价格低廉的心血管病死亡危险标志代表。
急性高尿酸血症有哪些症状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但并不是痛风的同义词,只有发展为炎症性关节炎或痛风石才能称为痛风。所有类型痛风约占关节炎病例的5%。临床上可将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急性高尿酸血症肾病 白血病、淋巴瘤等骨髓增生性疾病和恶性肿瘤广泛播散时,尤其接受放疗和化疗时,高尿酸血症当大量尿酸往肾脏排泄时,尿酸结晶在肾小管、集合管和肾盂急骤沉积,引起肾小管腔内压力增高,肾小球囊内压增高,致使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其临床特征为初期排出尿酸增加,尿中有多形结晶,发生血尿及少量蛋白尿。
尿酸性肾病
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也是泌尿系统中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产生尿液排出体外。每个人有两颗肾,一旦出现问题,那么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产生很多的不方便。肾病有很多诱因,其中最常见就是咽炎、扁桃体发炎,甚至感冒都会加重肾病。尿酸性肾病有慢性和急性之分,要对症治疗。
尿酸性肾病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通常称为痛风肾病,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高血压、血、尿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本病西方国家常见,国内以北方多见,无明显的季节性,肥胖、喜肉食及酗酒者发病率高。男女之比为9:1,85%为中老年人。本病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控制高尿酸血症和保护肾功能),肾脏病变可减轻或停止发展,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则病情可恶化并发展为终未期肾功能衰竭而需要透析治疗。
慢性高尿酸血症: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多伴有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石;肾损害早期表现为轻度蛋白尿,少量红细胞及尿浓缩功能减退;后期有高血压、肾功能减退,少数导致尿毒症。肾活俭可见髓质内有放射状针形尿酸结晶及肾间质慢性炎症改变。
急性尿酸性肾病:起病急,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后。临床表现为少尿甚至无尿,以及肾功能急剧恶化(即急性肾功能衰竭)。尿中可见大量尿酸结晶和红细胞。如不及时治疗,则病情继续恶化,患者最终死于肾功能衰竭。
不管是急性尿酸性肾病还是慢性尿酸性肾病,都一定要尽早治疗,抓紧时间治疗,如果不行患病,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不要劳累过度,不用食盐过多,不要乱用药。乱用药导致肾病的例子很多,尤其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生病不习惯看医生,总是胡乱吃药,很容易导致肾病,生病就要尽早治疗。
如果检查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它的诊断标准,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微摩尔/升,女性高于360微摩尔/升,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通常将高尿酸血症分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绝大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
血尿酸正常值
血尿酸的正常值:男性237.9~356.9μmol/L(4~6mg/dL),女性178.4~297.4μmol(3~5mg/dL)。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主要症状就是血尿酸高。临床上,当血尿酸超过390微摩尔/升,才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超过420微摩尔/升时,高尿酸血症已十分明确,这个时候如果再不采取一定的措施的话,就很容易导致痛风的发作,临床资料显示,大多数的痛风病人的尿酸值都是超过420微摩尔/升的。
尿酸高会不会得痛风
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病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引发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结节和痛风性肾病的根本原因。而高尿酸血症的出现则主要是因为尿酸值的增高所致,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溶解在人体液中的尿酸,接近98%是以钠盐的形式存在的。
人体内尿酸池为1200mg,每天都有在生成和排泄,大致的情况是保持平衡的,每天产生尿酸约750mg,排出约800~1000mg,其中30%从肠道和胆道排泄,70%经肾脏排泄。肾脏是尿酸排泄的重要器官,如果肾肌酐清除率减少5%~25%,就可导致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病的先决条件,没有高尿酸血症就没有痛风.但高尿酸血症可在较长时间内单独存在,甚至不发展为痛风.临床中的痛风患者,尿酸值正常的情况也大有人在,只有当关节出现肿痛,才诊断为痛风。
高尿酸血症若不能及时治疗,当液体中的尿酸钠持续处于饱和状态时,在某些条件的激发下,如劳累,酗酒,饮食不节局部受凉等等,就会导致体液中溶解的尿酸钠进入饱和状态,形成尿酸钠结晶,沉积在关节、肾脏和其他组织中,之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就会引发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及痛风性心脏病等疾病。
尿酸性肾病的症状有哪些
尿酸性肾病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通常称为痛风肾病,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高血压、血、尿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尿酸性肾病可有两种肾损害:①形成尿路结石;② 尿酸所致肾实质损害。本病西方国家常见,国内以北方多见,无明显的季节性,肥胖、喜肉食及酗酒者发病率高。男女之比为9:1,85%为中老年人。本病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控制高尿酸血症和保护肾功能),肾脏病变可减轻或停止发展,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则病情可恶化并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而需要透析治疗。
尿酸性肾病主要有以下五种。
尿酸性肾病的症状一:急性尿酸性肾病
起病急,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后。临床表现为少尿甚至无尿,以及肾功能急剧恶化(即急性肾功能衰竭)。尿中可见大量尿酸结晶和红细胞。如不及时治疗,则病情继续恶化,患者最终死于肾功能衰竭。
尿酸性肾病的症状二:急性高尿酸血症肾病
专家表示,该病起病较急,由于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间质及肾小管内,肾小管腔被尿酸结晶堵塞,导致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尿酸性肾病的症状三: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症状
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症状不是很明显,得病初期可能仅有轻微的腰疼和少量蛋白尿。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高血压和水肿,很多患者都有会出现夜尿多现象。
尿酸性肾病的症状四:尿酸结石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发生尿酸结石的机会是正常人的1000倍。结石梗阻尿路,结石梗阻可引起肾绞痛和肉眼血尿。较大的结石梗阻尿路致尿液引流不畅,引起继发性尿路感染,表现为肾盂肾炎,或引起肾盂积水,压迫肾实质使肾功能更加恶化。
尿酸性肾病的症状五:体征
皮脂腺分泌亢进,多汗,唾液分泌过多,便秘,直立性低血压等;震颤:常由一侧手部开始,逐渐扩展至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下颌、口唇、舌及头部亦可受累,在静止时出现(静止性震颤),随意运动时减少或消失,紧张时加剧,睡眠时消失,尿酸性肾病的症状是手部震颤以拇指、食指、中指为主,呈“搓丸样”动作,下肢震颤以踝关节为主;姿势和步态异常:站立时头、躯干向前俯屈,四肢微屈,行走时上肢的前后摆动消失,起步困难,步伐小。但边步后由于身体前倾、重心前移而越走越快,不能立即停步,称“慌张步态”;肌强直:多自一侧上肢近端开始,以后扩展至全身。强直为促动肌与拮抗肌张力均增高所致,被动运动时因增高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所谓阻力均匀,故称为“铅管样强直”,若伴有震颤,则如同转动齿轮感,称为“齿轮样强直“;运动障碍:由肌强直及姿势反射障碍所致,尿酸性肾病的表现为:随意运动缓慢,动作减少,幅度变小,上肢不能做精细动作,字越写越小,称“写字过小症”;面部表情活动减少,常双眼凝视,瞬目动作减少,呈“面具脸”;语音单调,低沉,含糊不清;精神及智能障碍:不同程度抑郁,焦虑,认知功能障碍,视幻觉;眼征:尿酸性肾病的症状是瞳孔光反射及辐辏反射减弱,会聚麻痹,上视受限。个别有动眼危象,发作性眼球固定上视或向下,瞳孔散大,全身不能活动,持续约数分钟至数小时等。
女人排毒的最好方法 尿酸
典型表现:大脚趾根部肿胀、疼痛、口渴、尿频;
长期积累的结果:痛风、高尿酸血症、肾病、尿毒症;
食物解决方案:芹菜、西红柿、矿泉水、黑色食品。
高尿酸血症的病因
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嘌呤代谢紊乱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健康人血浆中尿酸量为0.12~0.36 mmol/L, 男性平均为0.27 mmol/L,女性平均为0.21 mmol/L左右。当血液中尿酸含量升高超过7 mg/dl,尿酸与Na+形成溶解度极低的尿酸钠结晶,即可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软骨及肾等处,从而导致关节炎、尿路结石及肾脏疾病。
经化疗或放疗,瘤组织被迅速破坏,核酸分解剧增,以致并发高尿酸血症及肾功能减退。一般在血pH值为7.4时,尿酸均为可溶性尿酸钠盐;在血pH值为5时,则成为不溶解的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远端肾小管,导致急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现将这种急性代谢紊乱称为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实践表明,肾血流量减低者立即化疗易发生肾功能衰竭。肿瘤迅速溶解且尿少者,发生肾功能衰竭的危险比尿量正常者明显增高。
高尿酸血症肾病的饮食宜忌
1. 避免食用嘌呤含量高的食物(见表),避免过多食用肉类。
2. 控制蛋白质摄入量,不超过每日每公斤体重1.0克。
3. 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这些食物在体内是碱性的,有利于治疗。
4. 避免酗酒,因酒精可使血液内乳酸量增加,乳酸对肾小管排出尿酸有竞争性抑制作用。
5. 多饮水,使尿量达每日2000~3000毫升,这样有利于尿酸排出,睡前多饮水使夜尿增加,有助于小结石的排出和控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