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破裂风险可提前预知
脑动脉瘤破裂风险可提前预知
通过测算颅内动脉瘤长宽比与其血流速度、瘤顶部壁面切应力比值等,得以提前预知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概率。当动脉瘤长宽比大于1.8时,瘤顶部最易破裂,其比值越大,破裂风险越高。该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上。
颅内动脉瘤因发病急、死亡率高,有“颅内炸弹”之称,是造成青壮年人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因。寻找、提前预测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研究的热点课题。
根据动脉瘤的瘤颈、瘤体的长宽比,分为a类(大于1.8)和b类(小于1.8)。研究结果显示,在39例动脉瘤中,破裂率为66.7%。其中,a类动脉瘤破裂率为90.9%,b类破裂率为57.1%。a类动脉瘤破裂率明显高于b类,两组破裂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老年人出现头痛呕吐症状需排查动脉瘤
脑动脉瘤既有先天性的,主要与血管发育异常有关,也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增高等因素导致血管壁长期受到异常血流冲击而后天形成的。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接诊的年龄最小的脑动脉瘤患者只有9岁,主体还是以中老年患者为多,特别是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增多,引发的脑动脉瘤老年患者呈现出增多趋势,此类患者一旦发生血压骤升,就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早到医院救治。
脑动脉瘤就像是在脑血管壁上吹起的一个气球,随时都有可能破裂,当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累、头部剧烈摆动、猛弯腰、急起身、饮酒、用力排便、举重物等诱因下,引起血压突然增高,很容易引发破裂出血,对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胁。据统计,脑动脉瘤第1次破裂后死亡率为30%,再次破裂的死亡率高达70%。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缓解压力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脑动脉瘤破裂的发病几率。如患者出现突发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应当尽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迅速送到医院救治。目前,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确诊脑动脉瘤的“金标准”,磁共振检查也可以查出病变情况,根据脑动脉瘤发生部位的不同,可以选择介入治疗或者动脉瘤颈夹闭外科手术,而且是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脑瘤要做什么检查项目 脑瘤血管破裂危险吗
一般来说脑瘤血管破裂实际上指的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多因颅内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颅内动脉血管增高的基础上引起的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颅内动脉瘤常在高血压患者,情绪激动,过度劳累,还有饮食过饱的情况下容易破裂出血。根据统计,颅内动脉第一次破裂后,死亡率高达30%到40%,其中半数在发病后48小时内死亡,存活的病例1/3可再次出血死亡,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主要通过CT扫描及增强CT扫描,还有同步的MAR及脑血管造影等都可以明确诊断,发现脑动脉瘤应及早治疗,对大部分的颅内动脉瘤可采用介入治疗。
脑血管瘤破裂出血
脑血管瘤破裂临床上常以猝然昏倒,不人事,或伴有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和偏瘫(半身不遂)为主要表现。血管瘤治疗方法较多,其中手术切除病源最为理想。同时血管内介入治疗与γ-刀治疗是一种全新治疗方法,另外还可以通过中医治疗,利用单方含量16%以上的人参皂苷Rh2(护命素)等具有抗肿瘤功效的中药,起到控制病情,缓解疼痛的作用。
脑动脉瘤,对于破裂出血的脑动脉瘤,全世界的专家共识是尽快积极治疗,介入栓塞或者开颅夹闭是两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保守治疗有极大的再出血风险,而且动脉瘤二次出血的死亡率可高达60%,所以如果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多方动脉瘤更适合介入栓塞治疗,一方面介入治疗是微创手术,患者创伤少,痛苦少,恢复快,另一方面,介入手术一次可以治疗几个动脉瘤!
通常脑出血的话,则相应的脑组织会发生坏死的,而神经组织在人体是不可再生的,所以一旦坏死的话,则不能康复的,只有通过较长时间功能锻炼,改善情况,达到生活自理的。
头痛欲裂难忍,小心脑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临床上脑血管意外中,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但死亡率、致残率却排名第一位。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赵海康主任提醒大家:头痛欲裂难忍,小心脑动脉瘤!
很多人认为在脑动脉瘤破裂之前,患者并未有症状表现,几分钟前还好好的一个人,却因脑动脉瘤破裂,顷刻间便命悬一线。赵海康主任指出,“脑动脉瘤无症状表现这一说法是不够全面的,因为如果对该病的认识不足而步入误区,常造成很多患者直至死亡都未查出是什么原因。”
40%~60%的动脉瘤在破裂之前有某些先兆症状,这些先兆症状在女性病人中出现的机会较多,青年人较老年人发生率高,各部位动脉瘤以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出现先兆症状的发生率最高,后部循环的动脉瘤出现先兆症状最少。如表现为全头痛、恶心、颈部僵硬疼痛、腰背酸痛、畏光、乏力、嗜睡、局部头痛、眼面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眼球外肌麻痹、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幻视、平衡功能障碍、眩晕等,当患者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到医院进行初诊,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通过TCD,头颅CT,DSA及MRI等检测常能判断脑部是否有动脉瘤。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赵海康主任还提到,时间就是生命,用争分夺秒来形容脑动脉瘤的救治一点也不夸张,因为脑动脉瘤一旦破裂,可致严重的颅内出血。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达30%,要及时通过手术治疗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因为出血后三天是脑血管痉挛的高峰,也是再度出血的危险期,第二次出血的死亡率达80%左右,即使存活也将高度残疾。
浅谈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时机
动脉瘤是指血管壁上的局部膨大,形似气球,其内充满血液。而颅内动脉瘤特指发生于颅内血管壁上的动脉瘤样结构,好发于颅内的willis环。由于脑血管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和血流动力学原因,颅内动脉系统较颅外动脉更易发生动脉瘤。
当动脉瘤较大时,其破裂风险也随之上升。科学研究发现,前循环<5mm未破裂动脉瘤每年破裂的概率为0,既往有破裂史的再破裂概率为0.3%;5-12mm动脉瘤年破裂的概率为0.5%;13-24mm破裂概率为3%,巨大动脉瘤则高达8%.后循环动脉瘤整体破裂率高于前循环,后循环<5mm的未破裂动脉瘤年破裂概率为0.5%,而出过血的再破裂概率为0.7%;5-12mm的动脉瘤年破裂概率为3%;13-24mm的破裂概率为3.7%,巨大动脉瘤其年破裂率则高达10%.众所周知,动脉瘤破裂出血往往是致命性的。当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时,有大约一半的患者会死亡。
所以动脉瘤的治疗关键就在于其发生破裂的时间,在此之前进行治疗,效果良好,能有效避免动脉瘤破裂,挽救患者生命。而一旦动脉瘤发生破裂再进行治疗则效果较差,症状较轻患者往往遗留一定神经功能障碍,重症患者可能已经失去手术机会。
事实上临床中确实存在一些动脉瘤,终生不发生破裂,对患者不会产生病理上的影响,因此对偶然发现的动脉瘤,是否需要进行治疗,什么时候进行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客观存在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先找到导致动脉瘤破裂的原因。众多学者研究发现,动脉瘤是否容易破裂,主要取决于动脉瘤壁结构的脆弱性和瘤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临床工作中,对于未破裂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进行评估,或决定是否进行手术干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脉瘤结构特点、形态变化和血流动力学的因素。
对于偶然发现的动脉瘤,就非常有必要定期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动脉瘤特性的演变。若其变化不明显,则可以继续进行观察;若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短时间内发生变化,则高度预警动脉瘤破裂,则需要进行尽快治疗,以期望在其发生破裂之前将危险降至最低,从而安全有效的保护患者的生命。
动脉硬化的危害 脑组织的动脉硬化的危害
1、常可合并脑动脉瘤形成,动脉瘤破裂可引起致命性的脑出血。
2、可并发脑血栓形成,引起相应的脑组织软化,一般多见于大脑众动脉血管支配去,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
3、当多数脑动脉粥样硬化而使血管逐渐变窄,可因长期广泛性供血不足而发生脑萎缩,可出现智力减退等老年痴呆症状。
得了肝脏多发性血管瘤怎么办
① 动脉瘤夹闭:
术其原理为用特制的一种无磁金属夹将动脉瘤从根部夹闭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目的。首先,根据脑血管造影查出动脉瘤所在的位置,采用锁孔技术、微创开颅,开一个小 孔,然后在高倍显微镜下把蛛网膜包裹的载瘤动脉解剖出来,降低动脉瘤内压,将血管充分显露出来;其次,将动脉瘤的瘤颈、瘤体显露出来,且将与动脉瘤粘贴的 细小脑穿通血管从动脉瘤表面分离出来,防止因手术误夹这些血管而带来的严重脑损害;最后用特制的脑动脉瘤夹夹闭脑动脉瘤与正常脑动脉相连的“脖子”,阻断 动脉瘤体遭受到血液的冲击从而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若一次未到位,可再调整。目前,动脉瘤夹闭术是最主流、最直接的动脉瘤治疗手段。
② 介入技术治疗动脉瘤
③ 动脉瘤填塞或孤立术等临床应用也较多,但研究报道动脉瘤完全闭塞率较低。且很多动脉瘤体不符合进行该项治疗的条件。
④ 动脉瘤壁加固术可保脑血管一时安全,长期来看,动脉瘤仍面临破裂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