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大肠经的正确手法图 补大肠经治腹泻原理

大肠经的正确手法图 补大肠经治腹泻原理

补大肠经之所以可以治疗腹泻,主要是因为这个部位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之处,推这个部位,可以疏通大肠经的经脉,当大肠经脉通畅的时候,气血运行自然也会比较顺畅,大肠的功能灸会正常,腹泻自然会停滞。

小儿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足三里临床应用

1.与推天柱骨,分腹阴阳配合治疗呕吐

2.与推上七节骨,补大肠治脾虚腹泻;且常与捏脊,摩腹等配合应用,作为小儿保健之方法。

如果小孩七个月便秘怎么办

一定要让宝宝多喝水。

按摩法

第一步:清大肠(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为清,称清大肠;反之为补,称补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200次

位置:食指桡侧(近拇指一侧),自指尖至虎口(食指与拇指在手掌部衔接处)成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的方向是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这与补泻有关,方向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一定要看仔细哦!

第二步:捏脊5遍

位置:大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

手法:捏法——常用于脊背部,又称捏脊法。拇指在后,食、中指在前,三指同时用力拿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缓缓前移。

摇篮宝宝也要做健身操

运动量不够有时也容易导致排便不畅。因此,要保证宝宝每日有一定的活动量。对于还不能独立行走、爬行的小宝宝,爸爸妈妈要多抱抱,给宝宝做做简单的健身操,活动小手小脚,或适当揉揉他的小肚子,而不要长时间把宝宝独自放在摇篮里。

活菌素治腹泻也治便秘?

很多妈妈都是在宝宝拉肚子的时候服用的药物,其实,宝宝便秘的时候用,效果也非常好。因为这些药物中含有的多是活性菌,主要是调整宝宝的肠道菌群,使其恢复正常。为了保证活菌的作用,服用时要用温凉的水。不过活性菌服用得太多,可能会对先天免疫功能障碍的孩子产生不良作用。比如活菌侵入血液引起菌血症等。所以如果宝宝的排便已经调整到正常,就应该停药,最好不要长期依赖。

定时排便习惯要养成

定时排便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也是防止宝宝便秘的重要手段。一般3个月以上的宝宝便可开始训练。清晨喂奶后由成人两手扶持,或坐盆,或坐多功能便座,连续按时进行,一个月后便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婴儿肠绞痛怎么按

1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一 清大肠1、位置: 食指桡侧(近拇指一侧),自指尖至虎口(食指与拇指在手掌部衔接处)成一直线。2、手法: 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为清,称清大肠,反之为补,称补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为推大肠,推100~300次。一定要注意推的方向是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

2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二 顺时针摩腹1、位置: 腹部中间,肚脐周围。2、手法: 用手掌或三指并拢按在腹部轻轻地摩动,顺时针摩5分钟。指摩可稍微轻快,掌摩可稍重缓。注意一定是顺时针摩动!

3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三 揉天枢1、位置: 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2、手法: 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地按揉,揉100~200次。

您的位置:首页>育儿导航>1-3岁>幼儿疾病>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图 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图2017年03月09日09:17收藏 标签:肠绞痛怀孕31周常见疾病 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一 清大肠 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二 顺时针摩腹 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三 揉天枢 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四 运内八卦 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五 按揉肾俞 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六 捏脊 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七 补脾经 分步阅读>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图是根据中医的方法,所研究出来针对肠绞痛的按摩方法,家长朋友可以了解一番。如果您不知道,想知道小儿肠绞痛怎么按摩,就赶快看看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文章吧!4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四 运内八卦1、位置: 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2、手法: 用运法,医者以右手食、中二指夹住患儿拇指,然后医者用拇指自乾宫起向坎宫施运至兑宫止为一变,叫做顺运内八卦或右运内八卦;如果从艮宫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运至震宫止,周而复始的旋运,称为逆运内八卦。100-300次即可。

5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五 按揉肾俞1、位置: 在第二腰椎棘突下缘(第二腰椎棘突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左右各一个。简便的取穴方法:找到宝宝的胯骨,也就是叉腰摸到的骨头,胯骨高点连线与脊柱相交的地方是第四腰椎,往上倒2个就是第二腰椎了。2、手法: 用双手拇指或单手食指、中指分别在两侧穴位上揉动,称揉肾俞。揉100~200次。

6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六 捏脊1、位置: 部位在大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2、手法: 伸出双手,拇指在后,食、中指在前,三个手指同时用力,对皮肤进行拿捏,双手交替捻动,缓缓前移。从尾骨端一直捏到颈部大椎穴,捻动3次之后就往上提1次,力度要轻,重复这一动作,捏3~5遍,至皮肤红润微充血而止。需要注意的是,在捏第一遍和最后一遍的时候不做上提。

7宝宝肠绞痛按摩手法七 补脾经1、位置: 拇指末节罗纹面。2、手法: 旋推或者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桡侧(外侧)从指尖向掌根方向推为补,称补脾经,由拇指指肚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补脾经、清脾经统称为推脾经,推100~300次。

宝宝拉肚子怎么推拿

第1步:补脾经150次

1、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2、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尖一直推到指根,称补脾经。推100—300次。

4、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 300次。

第2步:补大肠150次

1、位置:食指桡侧(近拇指一侧),自指尖至虎口(食指与拇指在手掌部衔接处)呈一直线。

2、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称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此处选用补大肠,推100一300次。

4、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的方向是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方向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一定要看仔细哦!

补大肠经的作用是什么 补大肠经的作用

补大肠经可以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治疗小儿虚寒腹泻,脱肛,痢疾等病症。

小孩老是拉肚子怎么办 小孩拉肚子按摩哪里

【穴位】脾经

【位置】小儿拇指螺纹面

【手法】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由远端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牌经;在拇指末节罗纹面作旋推法,亦称为补脾经,100-300次。拇指伸直,由指端经罗纹面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补牌经、清脾经,统称推脾经,来回推就是清补脾经了。

【作用】主治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穴位】大肠

【位置】在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属线型穴位。

【手法】将小儿食指固定于术者左手虎口内,以右手拇指外侧缘推之。自指尖推向指根称补大肠,自指根推向指尖称泻大肠,来回推称清大肠,100~500次。

【作用】主治积食,口疮,痢疾,泄泻,肛门红肿,脱肛,翻肛,便秘。

【穴位】板门

【位置】在拇指下,手掌大鱼际平面。

【手法】以指端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做揉法,称揉板门,100~500次。

【作用】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感冒发热、高热不退、阴虚内热、疹痘潮热不退或疹痘后低热、烦躁不安、口臭、鼻出血、鼻腔炎、上牙龈红肿、光面舌、苔厚等。

【穴位】内八卦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此圆周即内八卦。

【手法】术者左手托小儿四指,使掌心向上,右手以拇指外侧缘在穴上推运,顺时针方向推运称顺运内八卦;逆时针方向推运称逆运内八卦。操作时应盖住或轻运离宫。100~300次。

【作用】主治咳嗽痰喘,呕吐,食积,食欲不振,腹泻,腹胀,烦躁不安等。

【穴位】中脘

【位置】中脘穴在剑突(即胸骨下端)与肚脐的中点。

【手法】用指端或掌根按揉,称揉中脘,100-300次。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对腹胀、腹痛、泻泄、呕吐、食欲不振等有效。

【穴位】天枢

【位置】天枢穴在肚脐旁开三横指(宝宝的手指)处。

【手法】用指端揉或按,称揉天枢,左右各一点揉100-300次。

【作用】梳理大肠、理气消滞,主治腹泻、痢疾、腹痛、食积、腹胀、便秘。

【穴位】龟尾

【位置】尾骨末端就是龟尾

【手法】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100-300次。。

【作用】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对止泻、通便有一定效果。

小儿补脾经正确手法图

操作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的手,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的拇指,使之微屈,然后用右手的拇指从小儿的拇指指尖推向指间关节横纹处,也可以在患儿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旋转推,一般用300-500次,即为补脾经。

清肝经正确手法图 清肝经手法

一手托住小儿的手掌,用另一手食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即为清肝经,每次推100-500次。正确推拿,可缓解发热。

补大肠经的作用是什么

补大肠经可以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治疗小儿虚寒腹泻,脱肛,痢疾等病症。

补大肠经之所以可以治疗腹泻,主要是因为这个部位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之处,推这个部位,可以疏通大肠经的经脉,当大肠经脉通畅的时候,气血运行自然也会比较顺畅,大肠的功能灸会正常,腹泻自然会停滞。

大肠经在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虎口成一直线,从食指指尖直线推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经。相反,自虎口直线推动向食指指尖的外侧为泻,称清大肠经。两者统称推大肠。

中髎的功效与作用 中髎配伍应用疗法

配殷门,承山,舒筋活络止痛,可治腰痛,下肢瘫痪;配 中极,膀胱俞,通调水道,治疗小便不利;配合谷,足三里,理气和胃,主治腹胀;配大肠俞,天枢,足三里,和胃调肠,治腹胀下利;配支沟,天枢,通气调肠,治疗便秘;配关元俞,三阴交,可清热利湿调经,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小儿补脾经正确手法图 补脾经适合多大的孩子

补脾经的手法是小儿推拿的一种,一般小儿推拿适合0-14岁的孩子,0岁就是指出生24小时之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推拿手法和效果都是有一定的区别的,6岁以下的孩子推拿效果最好,一般9岁以上就要配合一些成人手法才能有较好的效果了。

相关推荐

宝宝腹泻怎么推拿

寒湿泻推拿手法 主证:大便清稀多泡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 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手法,推三关,大肠,揉外劳,揉脐,推上七节骨,推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义:推三关,揉外劳温阳散寒;配,揉脐与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温中散寒;大肠,推七节骨,揉龟尾温中止泻。 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清肝,掐揉五指节。 湿热泻推拿手法 主证: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少色黄,苔黄腻,脉

感冒发烧按摩改善

窝风穴 :在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中。 手法:医者拇指指腹,蘸少许滑石粉按在操作的穴位上,不离其处而旋转揉动,10~15分钟,主下寒腹痛。 外劳宫穴:在手背侧,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处。 手法:医者拇指指腹,蘸少许滑石粉按在操作的穴位上,不离其处而旋转揉动,10~15分钟,此为暖穴,善下焦寒。 大肠穴:食指外侧,由指尖到指根,属线状穴位。 手法:医者拇指指腹,蘸少许滑石粉由示指外侧从指根到指尖为清,向虎口方向推为,来回推为清,10~15分钟,清大肠,和血顺气。 脾穴:拇指外侧,由指

拍打大肠有什么作用

每天坚持拍打大肠,能保持大肠气血的旺盛通畅,这样身体内外的很多健康问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解决。大肠通畅了,大肠的功能好了,排泄正常,垃圾废物就不会堆积,也不会给身体留下毒素等后患,便秘和腹泻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肺与大肠相表里,同时有关肺的问题,如咳喘,感冒,皮肤病等问题也就少了;拍大肠还有一个最实用的好处,就是舒活了整个手臂气血,使手臂得到放松;体内有热,肠道津液减少,排便就会不畅,按摩大肠不仅可以有效止泻,而且可以标本兼。 拍打方法:取站立姿势,左臂自然下垂,用右手握空拳拍打左臂,一只手拍打5

​宝宝三个月肠胃不好怎么办

我们先找到穴位大肠,食指桡侧边。大肠时,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食指尖向虎口直推,清大肠时,与大肠手法相同,不过从虎口推向指尖。大约要做100~500次。 这种方法可以疗泄泻,痢疾,便秘,腹痛,食积,脱肛等。 宝宝肠胃不好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出生后不久即腹泻,每天大便次数多,甚至十几次,每次大便量不一定很多,其中含少量水分,一般没有特殊腥臭味。生理性腹泻的婴儿除大便次数增多外,多无其他症状,食欲好,无呕吐,生长发育不受影响,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婴儿的胃肠道功能不完善,平时你可以给他喝一

清肺正确手法的其他按摩法

按摩者自患者的无名指指尖向指根直推,称;反复直推,称推肺或推肺肺益气,用于疗咳喘,自汗,盗汗等。

苦木的营养价值 燥湿杀虫

苦木归大肠,能起到燥湿止痢的作用,可腹泻下痢,配以涩肠止泻的石榴皮效果更佳。此外还有一定的杀虫作用,疗湿疹、疮疖、疥癣很有效果,可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敷;或浸酒搽。

捏脊的正确手法

一般被按摩者取俯卧或侧卧位,以舒服为主,常规的捏脊方法有以下两种: 1.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腹相对应用力,捏住脊柱两侧肌肉,拇指在后,另三指在前,三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每捏一次,向上推移一点,捏脊可以从尾骶骨处开始,缓慢向上推移,至颈后枕部为一遍。 2.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相对,夹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每捏一次,向上推移一点,捏时从尾骶骨处开始,逐渐推移向颈后枕部为一遍。

小儿推拿疗积滞 脾虚夹积辩证加减推拿

呕吐频繁者加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大便溏薄酸臭者,加清大肠;腹胀痛,腹冷喜按者加摩腹,揉膊阳池。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

1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解:按摩大椎穴、阿是穴 功效: 一般常选用大椎穴、阿是穴等,对于宝宝的肺热有一定效果的,可以每天做一次,每次做10分钟,做个穴位的按摩,有利于身体健康。 位置: 大椎穴位于人体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阿是穴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穴方法就是

宝宝腹泻按摩哪里

如果宝宝是由于感受风寒导致的腹泻,家长可选择,推三关,大肠,揉外劳宫,揉脐各1分钟, 逆时针摩腹2分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各2分钟。 按摩方解:推三关,揉外劳宫能温散寒邪,,揉脐,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大肠,揉脐,揉龟尾能促进止泻。 如果孩子是湿热腹泻,家长可选择清,清胃,清大肠,清小肠各1分钟,退六腑,揉脐及天枢,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 按摩方解:清,清胃能清除脾胃的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小肠,退六腑能清除肠道的湿热,揉龟尾能止泻。 如果孩子是脾胃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