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的心理暗示和简易方法
戒烟的心理暗示和简易方法
一千个人可能会给出一千种戒烟方法,总结起来,大致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那几类。不少烟民在戒烟一段时间后抱着“就来一口,没啥”的心态,最终走上了复吸的道路。在这里,小编给烟民们介绍一下戒烟的步骤和简单的戒烟方法,方面烟民们更加有计划、有条理的戒烟。
1、给自己的近一周做个计划,安排个时间表不要留一秒钟给自己吸烟。
2、把所有的烟都扔掉,但如果你不喜欢谁,就送给他。
3、每天清晨对自己说:我讨厌香烟,我憎恨香烟。
4、学一套健身操,想抽烟时蹦蹦跳跳出一身大汗。
5、泡一杯蜂蜜水或红枣桂圆茶,时时告诫自己,身体是要细致保养的。
6、计算一下:一年的烟钱省下来也许就可以多买一个名牌包包!
7、把以前买烟的钱捐赠给希望工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8、养几盆爽心悦目的花,陶冶一下情操,把注意力尽量转移。
9、打扫房间,让自己的天地整洁清爽。
10、买点自己平时爱吃的零食,多吃水果。
11、对周围朋友说:“我戒烟了。”让他们做你戒烟的见证人。
12、看见吸烟的人,便在心里说:“傻瓜,你在慢性自杀。”
13、如果有人递给你烟,你就告诉他你跟人打赌了,若再吸一支烟就得从15楼跳下去。
14、夸奖自己:我真有毅力,连烟都戒了。看来没有我干不成的事。
15、常回家看看,把买烟的钱买点礼物孝敬给父母。
温馨提示:大家对于这些有效的戒烟方法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了。同时,小编也建议烟民朋友们尝试一下上述的这些方法,相信总有一种或几种方法会帮大家把烟瘾戒掉的。
如何戒烟
1.加强戒烟意识
明确目标改变工作环境及与吸烟有关的老习惯,戒烟者会主动想到不再吸烟的决心。要有这种意识,即戒烟几天后味觉和嗅觉就会好起来。
2.转移注意力
尤其是在戒烟初期,多花点钱从事一些会带来乐趣的活动,以便转移吸烟的注意力,晚上不要像通常那样在电视机前度过,可以去按摩,听激光唱片,上因特网冲浪,或与朋友通电话讨论股市行情。
3.心理暗示法
心理进行自我暗示也是一个极好的自我调节、进行自我控制的好方法。因此,要想下决心戒烟,不妨借助心理暗示的方法进行。
4.睡眠戒烟方法
当想抽烟的时候,那就睡觉吧,睡着了就什么也不想了。正所谓眼不见为好,而多睡眠对于补充体力也是极好的方式。但是,通过睡眠来起到辅助戒烟的事项也只是一个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但是也不能为了戒烟,经常睡觉,这样会使得人体出现越睡越没精神的状态。
5.运动戒烟法
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帮你提高身体的体质,同时还能帮助你戒烟。所以希望烟瘾较大的人,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晴朗的午后,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散个步、爬个山,一边享受大自然的惬意,还能锻炼身体,同时也不会想着继续抽烟了,一举多得。
6.打赌
一些过去曾吸烟的人有过戒烟打赌的好经验,其效果之一是公开戒烟,并争取得到朋友和同事们的支持。
心理暗示能治病
暗示是一把双刃剑,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战胜困难和挫折,消极的暗示却能对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响。
心理暗示能治病,这是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
德国一研究发现,如果患者真的相信药物会发生作用,那么即便在使用假药的情况下,也可以导致其大脑释放止痛物质,达到跟使用真药一样的效果。这一研究从生理学角度进一步印证了医学上的安慰剂效应,即心理暗示对于病人潜在的积极影响。
然而,这个众所周知的现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研究者们能否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呢?
据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蔡晨瑞介绍,从心理学角度讲,暗示是指以言语或非言语的,简单的或复杂的方式,含蓄地、间接地、也可能是直接地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当暗示发生时,虽然我们只能看到生理或化学反应,但首先是人的心理反应或精神性反应,然后基于这个反应才引起生理的反应。
中科院心理咨询治疗中心咨询师丁新华解释说,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或自身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其心理机制是外界影响不知不觉中深入到个体的内心,在潜意识层面形成一种心理倾向,可转化为心理能量支配个人的行为或心理。至于心理暗示功能究竟有多强大,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刘翔平认为,这个力量到底有多大,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科学数据,不能断论心理暗示能够战胜身体疾病,身体疾病还是要从生理角度靠吃药打针治疗。而且,暗示既然是潜意识的,就不易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所以夸大的说法就很易流行。“我认为暗示有一定的力量,但并不足以大到治病,尤其是治百病。”刘翔平说。
具体到每个人,心理暗示功能的强弱也并不相同。华夏心理网心理咨询师曹芬元指出,曾有调查统计显示,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抑郁、内向的人比自信、成熟、开朗的人更易受暗示;一些性格开朗的人,本能会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于是身体也就更健康。
丁新华也认为,暗示功能的潜力不可估量,但具体效能要和个人特点相结合,不可一概而论。很多绝症有时候可以通过心理调节来治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病人,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比如求生的信念是否足够强,足够坚定等。
暗示是一把双刃剑,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战胜困难和挫折,消极的暗示却能对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响。当人们了解到心理暗示的功能后,就应该相信心理暗示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自我调控的。大家应该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避免消极的暗示。最简单的就是每天对着镜子向自己微笑,发自内心地肯定自己的优点。
心理暗示影响情绪
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受着心理暗示的影响,心理专家们认为,要学会利用好的暗示,排除不好的暗示,从而活得更健康、更积极。台湾的几位心理专家还为本报读者提供了几个典型的生活问题及解决的窍门。
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到超市买东西,回到家一清点,发现有一些是可有可无的,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何会买这些小东西;我们本来对某个人没有什么印象,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却觉得他面目可憎;早晨到了办公室,本来精力充沛,心情愉快,过了一会儿却变得烦得要命。
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经常会对这种状况感到莫名其妙,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你受到了周围环境的暗示,不知不觉就产生了与之相应的行为与心情。心理学界对心理暗示研究最多的专业是神经语言程式学(NLP),它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改变人的情绪,对心理形成暗示,达到改造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效果。它的前身,则是略带神秘色彩的“催眠术”。它们的心理内核则都是“心理暗示”。
憋尿后尿不出来怎么办 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一种很微妙的现象,有时候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力远大于你的想象,如果你长时间憋尿后,发生排尿困难,可先打开水龙头,让水声唤起尿意,引起心理暗示,进而可能会排尿。
戒烟的心理暗示和简易方法
1、给自己的近一周做个计划,安排个时间表不要留一秒钟给自己吸烟。
2、把所有的烟都扔掉,但如果你不喜欢谁,就送给他。
3、每天清晨对自己说:我讨厌香烟,我憎恨香烟。
4、学一套健身操,想抽烟时蹦蹦跳跳出一身大汗。
5、泡一杯蜂蜜水或红枣桂圆茶,时时告诫自己,身体是要细致保养的。
6、计算一下:一年的烟钱省下来也许就可以多买一个名牌包包!
7、把以前买烟的钱捐赠给希望工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8、养几盆爽心悦目的花,陶冶一下情操,把注意力尽量转移。
9、打扫房间,让自己的天地整洁清爽。
10、买点自己平时爱吃的零食,多吃水果。
11、对周围朋友说:“我戒烟了。”让他们做你戒烟的见证人。
12、看见吸烟的人,便在心里说:“傻瓜,你在慢性自杀。”
13、如果有人递给你烟,你就告诉他你跟人打赌了,若再吸一支烟就得从15楼跳下去。
14、夸奖自己:我真有毅力,连烟都戒了。看来没有我干不成的事。
15、常回家看看,把买烟的钱买点礼物孝敬给父母。
自卑是怎么形成的 消极的心理暗示
消极的心理暗示是产生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接受一件任务时,老是暗示自己,这件事我完成不了,我不行,我做不到,这种消极心理暗示会大大降低人的自信心,让人的行为处事都变得畏手畏脚,心理负担加重,从而限制能力发挥,但越是这样,就越难做好一件事,恶性循环后,消极的心理暗示和自卑感都会加深。
最好的戒烟办法
1、自我的心理疏导
烟民有戒烟愿望是前提,有戒烟毅力是根本。决心戒烟,就必须做好长期与烟战斗的心理准备。
首先,戒烟者必须将自身健康置于首位,主动去接纳健康教育,看清烟对自身和家人的伤害,以此警醒自身,下定戒烟的决心。
其次,戒烟者要接纳科学的戒烟知识和指导,知晓戒烟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比如戒断症状的可怕性,然后进行心理建设,强化戒烟动机。
再者,戒烟者要懂得寻求帮助。将戒烟的决心告诉家人朋友,让他们帮助你。要寻求医疗援助,这可减轻你戒烟的负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他人的心理辅导
家人和朋友,要注意观察和监督戒烟者的进程,帮助戒烟者巩固效果,在烟民遇到戒断症状时,要积极鼓励、帮助他们,阻止他们复吸。必要时可用言语刺激,通过贬低戒烟者的意志,来激发他们的胜负欲。
医务人员要引导戒烟者认识戒烟的意义,认识戒烟的困难,认识毅力的重要性,告知戒断症状的具体,并提供一些应对办法,比如开展心理治疗、采取药物替代物治疗等办法,鼓励烟民的意志力,减少患者对尼古丁的依赖。
3、两面的心理暗示
首先,戒烟者需自我鼓励。比如每天跟自己说诸如“我戒烟了”、“这次一定能戒烟成功”“戒烟后一切就恢复正常了”“坚持就是胜利”之类的话语,给自身积极的心理暗示。
其次,要强制改变条件反射结果,有意识地恶化烟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比如在闻到烟味时,戒烟者要假装“烟味很难闻”、“烟味让人不适”,增加对烟味的厌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