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的检查与治疗方法
干眼症的检查与治疗方法
治疗上,除了针对病因适当处置外,主要是利用人工泪液来补充不足的泪水。一般而言,对于轻度干眼症患者,使用一般内含防腐剂之人工泪液,每日四至五次可解除症状。对于严重者可能需每小时或更常点药水,此时则建议使用不含防腐剂之人工泪液,以免防腐剂的毒性反而造成角结膜的伤害。
在日常生活上,需避免在干燥多风的环境下太久,冬季使用暖气时可加喷雾装置或放盆水保持湿度。长途驾车使用空调时需点用人工泪液。避免到空气污浊、烟枪聚集的场所,可减眼部不适。长时间用眼需多眨眼,特别是使用计算机时。多喝水,少用茶或咖啡也可减少干眼之不适。
此外,也可以将泪水排出的下水道封闭以保持较多的泪水停留眼部。上下眼睑内侧各有一个小孔称为泪点,泪水经此小孔流入泪囊再经鼻泪管进入鼻腔。泪点阻塞术便是利用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塞子将泪点塞住,以保存泪水。若泪点阻塞无效时则可能需作眼睑缝合术,将外侧眼睑缝合使眼裂变小,减少泪液蒸散面积。
最后要提醒大家,切忌因眼睛干燥便随意自行购买眼药水点用,因为有些眼药水中有类固醇成分,有些人长期点用会造成白内障或青光眼。即使非类固醇药水,任意过度点用也可能因防腐剂毒性造成角结膜受损。这样的例子在门诊常可发现,所以请爱护自己的灵魂之窗,莫随意滥用眼药水,以免造成视力受损的并发症,那时更是欲哭无泪呢!
得了干眼症还能戴隐形眼镜吗
长期用眼疲劳的人和长期戴隐形眼镜的人都容易患上干眼症,对于干眼症患者来说,还能不能戴隐形眼镜了呢?
一、干眼症患者可以带隐形眼镜吗?
专家介绍说,干眼症患者如果佩戴隐形眼镜的话,会使眼睛更加的干涩,尤其是当工作比较忙的时候,会忘记摘下眼镜,这样更容易对眼睛造成损害,所以患有干眼症的患者需要注意,一般干眼症患者佩戴的隐形眼镜是由要求的。
二、干眼症患者适合戴哪种隐形眼镜?
如果患者确有需要佩戴隐形眼镜,那么可以适当地改变隐形眼镜的材料和镜片的设计,有时会对改善干眼的症状有作用。使用抛弃型隐形眼镜对干眼症患者有帮助,日抛型镜片是目前为止可用于干眼症患者的最佳隐形眼镜。另外还要注意配戴方法和适当控制戴镜时间,最好每天不超过8小时,结合规范科学的护理,必要的定期眼科检查,能减少配戴角膜接触镜带来的不适或损害。最好选择更换频率较快的镜片,以减少镜片长时间佩戴后含水量变化而产生的问题。
温馨提示:专家建议,干眼症患者还是尽量不要戴隐形眼镜的好。但是,如果要戴就要选对隐形眼镜,患者可到眼镜店检查下眼睛,再让店员为你推荐。
干眼症缺少维生素几 如何预防干眼症
1.无论是干眼症患者还是正常人,建议大家不要长时间用眼睛看近处,持续用眼1个小时,需要让眼睛休息,看远处10分钟左右,每天看电视或电脑荧光屏时间累计尽量不吃药超过4个小时。
2.适当补充维生素A或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例如:动物的肝脏、蛋类、鱼肝油、菠菜、胡萝卜、韭菜、油菜等。
3.如果通过上述的调理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建议去医院检查治疗。
干眼症和角膜炎应区分治疗
很多人眼睛结膜充血,就以为是角膜炎感染,用了抗感染的眼药水,却久久不见好,经过有经验的眼科医生一看,却发现患者是干眼症,完全用错了药。在日前举行的一次眼科医学论坛上,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角膜病学博士后、南京同仁医院院长助理朱正宏主任医师说,随着电脑一族的增多,干眼症患者不断增多,其中不少人被误诊误治,他提醒说,干眼症发展到重度后会令人“欲哭无泪”,最可怕的是重度干眼症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甚至还可能让人失明!
医师说,电脑辐射、环境污染、气候干燥、药物等因素和干眼症有联系,譬如有些治疗某些慢性病长期服用的药物可能有抑制泪液的副作用、有时候药物过敏也可能引起泪腺组织损伤。近视、白内障手术之后出现一般性的干眼症,年龄增长带来的老年性干眼症,还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譬如干燥综合征的病人,他们有眼干和口干等反应。
医师介绍,泪液量在15毫米以下的,称之为干眼症,当然干眼症也有轻中重度之分。“小于5毫米的干眼症属于重度,非常严重的干眼症病人一滴眼泪也没有。干眼症不积极治疗处理有发展为失明的可能,早期出现疼痒症状时,可以通过泪纸试验判断泪液量多少来确诊是否属于干眼症,重度干眼症者由于干燥导致反复炎症,角膜遭到破坏,角膜透明度逐渐降低,最终导致失明。
医师说,首先要树立一个观念,干眼症是可治的。重度干眼症的最新治疗方法是唾液腺移植或颔下腺移植,白领人群的轻中度干眼症往往有一些泪液,但是泪液量不足,需要采取减少泪液消耗的治疗方法,这方面最前沿的是泪道栓治疗,将流向鼻腔的泪管封闭,让泪液消耗减少,因干眼症而失明的病人治疗起来很复杂,这类病人除了要做唾液腺或颔下腺移植手术外,还得再做角膜移植手术;其次是要防止干眼症被误诊,干眼症是无菌性的疾病,不能因为结膜充血的症状当成感染性角膜炎或者结膜炎治疗,如果乱用抗生素眼药水,将会导致眼内菌群失调,长期会致眼睛抗感染能力减弱;还有要提醒的是,治疗干眼症不能只用点人工泪液,因为人工泪液只有润滑的作用,只用于缓解干燥症状,不能把干眼症治好,严格来说人工泪液应该终生使用,达到延缓角膜被破坏的时间从而保存视力的作用,轻中度干眼症患者还可以通过祖国传统医学针灸治疗,也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干眼症检查
1、泪液分泌试验:正常值为10~15mm,大于10mm为低分泌,小于5mm为干眼。
2、泪膜破裂时间:小于10秒为泪膜不稳定。
3、泪液蕨类试验:粘蛋白缺乏者,例如眼类天疱疮、Stevens-Johnson综合征,其蕨类”减少甚至消失。
4、活检及印迹细胞学检查:干眼症患者结膜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浆比增大、上皮细胞鳞状化生、角膜上皮结膜化。通过计算结膜中杯状细胞密度,可间接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5、泪液溶菌酶含量检查:含量<1200μg/ml,或溶菌区<21.5mm2,则提示干眼症。
6、泪液渗透压检查:干眼症和接触镜配戴者,泪液渗透压较正常人增加25mOsm/L。如大于312 mOsm/L,可诊断干眼症。
7、乳铁蛋白检查:小于69岁的患者如低于1.04bg/ml,70岁以上的患者如低于0.85mg/ml,则可诊断干眼症。
8、干眼仪或泪膜干涉成像仪:了解泪膜脂质层,干眼症尤其LTD(脂质缺乏性干眼症)患者可见泪膜脂质层异常,与标准图像比照可推测干眼严重程度。
9、角膜地形图检查:了解角膜表面的规则性,干眼患者的角膜表面规则参数比正常人增高,且参数越高干眼就越重。
10、血清学检查:了解自身抗体的,干燥综合征患者长见ANA抗体、类风湿因子等阳性。此项有利于免疫性疾病所致干眼症的诊断。
什么是干眼症
关于干眼症的认识,我们对它的了解也只不过是一些皮毛的知识,而其发生原因或者从未表现在外的症状我们却一概不知。专家介绍,干眼症并不是什么小疾病,其若不及早进行治疗,是会令我们角膜炎的。那么,干眼症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呢?
干眼症的症状表现:干眼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泪腺分泌的泪液不充分造成的眼部干涩的情况发生。
干眼症的症状1、干眼症患者有干涩感、异物感、疼痛、畏光烧灼感、痒感、眼红、视疲劳、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瘙痒、刺痛、干燥、不适宜、异物感、易视疲劳、眼睑变重、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严重干眼者,可引起视力明显下降而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导致失明。
干眼症的症状2、眼睑边缘形成油腻的区域,有皮脂溢性睑炎或痂。将其去除就会表面渗血。泪膜厚度降低并有黏液性碎屑或纤维分泌物出现。结膜会变得无光泽、变厚、水肿、出血,有时会被分泌物包裹住,在较严重的病例中结膜可能出现角质化。用荧光素做角膜染色检测时,会出现点状汇集。只要有以上干眼症的症状,即使客观检查是阴性,依然可以诊断干眼症。
如何才能准确诊断出干眼症
诊断干眼症之结膜活检:浆液腺显示淋巴细胞浸润(在SS随干眼症情而发展,与泪腺唇腺的变化同步),纤维性变,最后萎缩,结膜上皮浅层分离并分层,杯状细胞减少或消失(正常每毫米约10个),但早期结膜刮片,杯状细胞常增多。
诊断干眼症之泪液分泌实验:正常为10-15mm,<10mm为低分泌,<5m为干眼症。无眼部表面麻醉情况下,测试的是主泪腺的分泌功能。表麻后检测的是副泪腺的分泌功能(基础分泌),观察时间同为5分钟。
诊断干眼症之血液学和免疫学检查:贫血,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增多,高γ球蛋白血症,血沉加快,抗γ球蛋白抗体,抗核抗体,抗甲状腺抗体,抗平滑肌和横纹肌抗体,抗泪腺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明显增加,类风湿因子75%(+),狼疮细胞10%~50%(+),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特异性较高者如下,抗SS/A和SS/B抗体,在原发性SS均增高,阳性率分别为76%和19%。在继发性SS,均低于10%。膜FC(巨噬细胞)受体功能损害,可用51Cr结合IgG致敏自体红细胞测定其循环清除率。免疫复合物约85%(+)。随着淋巴细胞浸润加剧,β2m成比例增高。类风湿关节炎沉淀素,原发,继发性SS分别为5%~15%和70%~90%。抗涎腺导管抗体46%(+),但常人也可见到。干眼症患者可进行此项检查。
诊断干眼症之唇腺活检:在唇黏膜腺和小涎腺上皮和肌上皮细胞膨胀,间质中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先散在,后灶状,最后取代全部腺组织,泪膜和结膜有相同的变化,而且病情程度相同,可借以了解泪腺的病变情况(因在SS,主要由于泪腺病变,不宜做泪腺活检),非SS性KCS的唇腺活检(-)。干眼症患者可进行此项检查。
以上就是如何才能准确诊断出干眼症的具体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只要各位干眼症患者能够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坚持治疗,那么治疗干眼症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诊断干眼症可以用到哪些方法
诊断干眼症可以用到哪些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不注意用眼,造成过度用眼,使得自己患上干眼症,对于干眼症患者来说,及时的治疗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对于怀疑自己患有干眼症的患者,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检查诊断是很重要的,只有将干眼症诊断出来,患者才可以进行对症治疗,那么,诊断干眼症可以用到哪些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一、干眼症泪膜稳定性的评价
1、泪膜更新:干眼症患者泪膜更新时间延长,用荧光素清除时间来表示更新速度。眼中滴入5μl消毒的荧光素,在10、20、30分钟时,行Schirmer试验,将滤纸放于下睑1分钟,记录观察滤纸染色的情况。正常人在20分钟后荧光素染色消失;而Sjogren综合征的病人100%在20和30分钟时仍然存留;非Sjogren综合征的病人80%在20分钟时存留,56%在30分钟时仍然存留;睑板腺炎症的病人40%在20分钟时存留,但在30分钟时就都清除了。泪膜更新减慢使泪膜中的炎症介质滞留,加剧眼表的损害。
2、荧光素泪膜破裂时间(BUT):这是一项检查泪膜稳定性的标准实验。检查从最后一次瞬目开始,记录荧光素染色的泪膜上出现第一个破裂点的时间,它因人、因一天的不同时间而异,小于10秒说明泪膜不稳定,所有干眼症的患者都有泪膜破裂时间的缩短。
3、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通过观察泪膜上一目标点反光的破裂时间来测量。
二、干眼症泪液成分的检查
有些眼科专家通过测量泪液中粘蛋白、乳铁蛋白和溶菌酶等成分的含量来帮助诊断干眼症。但这些实验有些是因为准确性差,有些是因为特异性差而较少使用。
三、干眼症泪液渗透压的测量
诊断干眼症大量的证据表明干眼症的眼表损害基本机制是泪液渗透压增加。可以用渗透压计或高级设备对眼中获得的微量泪液进行测量,但这需要昂贵的设备和熟练的操作人员。
关于“诊断干眼症可以用到哪些方法”的文章就给大家说到这里了,干眼症的诊断在临床上并不难,只要患者听从医生的嘱咐就可以了,希望上述的文章可以帮助到每位患者。
干眼症检查
关于干眼症的检查和诊断,医生应从患者的病史着手,结合临床检查结果,诊断患者是否患有干眼症、以及干眼症病情的程度。
1、病史
由于干眼症的病因比较复杂,因此仔细询问病史对于干眼症病因的诊断十分重要,特别是以下几项病史,尤为重要。
(1)以往是否有出现皮肤损害或结缔组织病变。多种皮肤损害的疾病可能会伴发干眼症,比如银屑病、干皮病、多形性红斑、天疤疮、红斑狠疮等。
(2)以往是否有应用药物史。应用抗焦虑药(地西伴)、抗胆碱能药(阿托品)、抗组胺药(马来酸氯苯)、氯丙嗉、R受体阻滞剂(噻吗心胺)及口服避孕药(孕激素)都有可能会引起泪膜异常而导致干眼症。
(3)以往眼部是否曾出现过感觉异常或不适。
2、临床检查
临床检查可以选择泪液分泌试验、泪液蕨类试验、乳铁蛋白检查等辅助诊断干眼症情况,下面介绍其中的几种试验:
1、泪液分泌试验:正常值为10~15mm,大于10mm为低分泌,小于5mm为干眼。
2、泪膜破裂时间:小于10秒为泪膜不稳定。
3、泪液蕨类试验:粘蛋白缺乏者,例如眼类天疱疮、Stevens-Johnson综合征,其蕨类”减少甚至消失。
4、活检及印迹细胞学检查:干眼症患者结膜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浆比增大、上皮细胞鳞状化生、角膜上皮结膜化。通过计算结膜中杯状细胞密度,可间接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5、泪液溶菌酶含量检查:含量<1200μg/ml,或溶菌区<21.5mm2,则提示干眼症。
6、泪液渗透压检查:干眼症和接触镜配戴者,泪液渗透压较正常人增加25mOsm/L。如大于312 mOsm/L,可诊断干眼症。
7、乳铁蛋白检查:小于69岁的患者如低于1.04bg/ml,70岁以上的患者如低于0.85mg/ml,则可诊断干眼症。
8、干眼仪或泪膜干涉成像仪:了解泪膜脂质层,干眼症尤其LTD(脂质缺乏性干眼症)患者可见泪膜脂质层异常,与标准图像比照可推测干眼严重程度。
9、角膜地形图检查:了解角膜表面的规则性,干眼患者的角膜表面规则参数比正常人增高,且参数越高干眼就越重。
10、血清学检查:了解自身抗体的,干燥综合征患者长见ANA抗体、类风湿因子等阳性。此项有利于免疫性疾病所致干眼症的诊断。
另外还有荧光素染色检查、虎红染色检查、泪液清除率检查等可作辅助检查。
干眼症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关于干眼症的检查和诊断,医生应从患者的病史着手,结合临床检查结果,诊断患者是否患有干眼症、以及干眼症病情的程度。
病史
由于干眼症的病因比较复杂,因此仔细询问病史对于干眼症病因的诊断十分重要,特别是以下几项病史,尤为重要。
(1)以往是否有出现皮肤损害或结缔组织病变。多种皮肤损害的疾病可能会伴发干眼症,比如银屑病、干皮病、多形性红斑、天疤疮、红斑狠疮等。
(2)以往是否有应用药物史。应用抗焦虑药(地西伴)、抗胆碱能药(阿托品)、抗组胺药(马来酸氯苯)、氯丙嗉、R受体阻滞剂(噻吗心胺)及口服避孕药(孕激素)都有可能会引起泪膜异常而导致干眼症。
(3)以往眼部是否曾出现过感觉异常或不适。
临床检查
临床检查可以选择泪液分泌试验、泪液蕨类试验、乳铁蛋白检查等辅助诊断干眼症情况,下面介绍其中的几种试验:
1、泪液分泌试验:正常值为10~15mm,大于10mm为低分泌,小于5mm为干眼。
2、泪膜破裂时间:小于10秒为泪膜不稳定。
3、泪液蕨类试验:粘蛋白缺乏者,例如眼类天疱疮、Stevens-Johnson综合征,其蕨类”减少甚至消失。
4、活检及印迹细胞学检查:干眼症患者结膜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浆比增大、上皮细胞鳞状化生、角膜上皮结膜化。通过计算结膜中杯状细胞密度,可间接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5、泪液溶菌酶含量检查:含量<1200μg/ml,或溶菌区<21.5mm2,则提示干眼症。
6、泪液渗透压检查:干眼症和接触镜配戴者,泪液渗透压较正常人增加25mOsm/L。如大于312 mOsm/L,可诊断干眼症。
7、乳铁蛋白检查:小于69岁的患者如低于1.04bg/ml,70岁以上的患者如低于0.85mg/ml,则可诊断干眼症。
8、干眼仪或泪膜干涉成像仪:了解泪膜脂质层,干眼症尤其LTD(脂质缺乏性干眼症)患者可见泪膜脂质层异常,与标准图像比照可推测干眼严重程度。
9、角膜地形图检查:了解角膜表面的规则性,干眼患者的角膜表面规则参数比正常人增高,且参数越高干眼就越重。
10、血清学检查:了解自身抗体的,干燥综合征患者长见ANA抗体、类风湿因子等阳性。此项有利于免疫性疾病所致干眼症的诊断。
另外还有荧光素染色检查、虎红染色检查、泪液清除率检查等可作辅助检查。
确切诊断干眼症的方式
1、泪膜破裂时间:如结果小于10分钟则为泪膜不稳定。
2、活检及印迹细胞学:干眼症患者一般会出现结膜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浆比增大、上皮细胞鳞状化生,角膜上皮结膜化等症状。通过计算结膜中杯状细胞密度,就可以间接的评估出干眼症的严重程度了。
3、荧光素染色:结果为阳性代表角膜上皮有缺损,这个检查还可以观察泪河的高度。
4、虎红染色:这个检查的敏感性高于荧光素染色检查,干眼症患者的检查结果一般角结膜失活细胞着染色为阳性细胞。
5、泪液溶菌酶含量:含量小于1200μg/ml或溶菌区小于21.5mm的,则表示干眼症。
6、泪液渗透压:干眼症和戴隐形眼镜的人,泪液渗透压会比正常人增加25mOsm/L,如大于312mOms/L,可诊断为干眼症。这项检查具有特异性,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
7、乳铁蛋白:小于69岁的患者如低于1.04bg/ml,大于70岁的患者如低于0.85mg/ml,都可诊断为干眼症。
8、泪液清除率检查:这项检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泪液清除有无延迟。应用荧光光度测定法检测。
9、干眼仪或泪膜干涉成像仪:这是为了了解泪膜脂质层,干眼症患者可见泪膜脂质层异常,与标准图象比照,可推测出疾病的严重程度。
10、血清学检查:这是为了了解患者自身抗体的,此项检查有利于免疫性疾病导致的干眼症的诊断。
警惕:秋季易得干眼病
时下已经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凉爽秋天。不过,秋天虽然舒适但却干燥,一些每天工作都对着电脑的白领们开始觉得眼干、眼发热、看东西不清楚,有的还痒得厉害。专家认为,在空气干燥、不流通的环境中经常使用电脑,两次眨眼之间暴露的眼睛表面积增加及眨眼次数减少,会使泪液的蒸发加速而成为干眼症的诱因之一。这个季节,干眼症的患者有所增加,所以,此时人们工作时一定要注意眼睛的保护。
因眨眼次数减少而易出现眼睛干涩
据眼科专家介绍,正常的眼表面覆盖着一层泪膜,稳定的泪膜是维持眼表面健康的基础。泪液不仅有消毒杀菌的作用,还有润滑眼球、保持角膜屈光系统的重要功能。眨眼是种保护性神经反射作用,可以使泪水均匀地涂在角膜和结膜表面,以保持眼球润湿而不干燥。正常人每分钟眨眼约20次,倘若长时间睁眼凝视变动快速的屏幕,眨眼次数常减少至每分钟四到五次,就会出现眼睛干燥酸涩的症状。同样,如果泪液分泌太少,这样角膜始终得不到湿润,整个眼球干燥无光,角膜上皮角化,有明显瘢痕形成,看东西时出现视物不清的情况,眼睛有灼热感和异物感,视物疲劳,眼睛磨痛等形成干眼症。
干眼症诊断依靠症状
在干眼症的诊断中,十分强调患者的症状。只要有症状,即使客观检查结果是阴性的仍然可能被诊断为干眼症。如果客观检查是阳性,患者却没有感觉,是否诊断为干眼症就要慎重。干眼症可以分为泪液缺乏型干眼和蒸发过强型干眼,一种是由于人们眼泪分泌量减少造成,另一种则因为睑板腺分泌脂质的质和量异常,使眼表面正常泪膜蒸发加快,从而引起干眼。
很多患者在开始眼睛不适的时候喜欢先自己“治疗”,用抗生素、抗病毒眼药,其实这种方法并不适宜干眼症的治疗,反而有可能使症状加重,因为不同的干眼症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果是服用了某些药物而引起干眼症,则应把药物停掉;若是免疫性疾病、内分泌失调、维生素缺乏等引起的,就要先治疗以上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