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颈动脉狭窄应该做哪些检查

颈动脉狭窄应该做哪些检查

1.多普勒-超声检查 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将多普勒血流测定和B超的实时成像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目前首选的无创性颈动脉检查手段,具有简便、安全和费用低廉的特点。它不仅可显示颈动脉的解剖图像,进行斑块形态学检查,如区分斑块内出血和斑块溃疡,而且还可显示动脉血流量、流速、血流方向及动脉内血栓。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在95%以上,多普勒-超声检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病变的筛选和随访中。

超声检查的不足之处包括:①不能检查颅内颈内动脉的病变;②检查结果易受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

2.磁共振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是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技术,能清晰地显示颈动脉及其分支的三维形态和结构,并且能够重建颅内动脉影像。颈部血管有着直线型的轮廓,是特别适合于MRA检查的部位。MRA可以准确地显示血栓斑块,有无夹层动脉瘤及颅内动脉的情况,对诊断和确定方案极有帮助。

MRA突出缺点是缓慢的血流或复杂的血流常会造成信号缺失,夸大狭窄度。在显示硬化斑块方面亦有一定局限性。对体内有金属潴留物(如金属支架、起搏器或金属假体等)的患者属MRA禁忌。

3.CT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是在螺旋C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损伤性血管造影技术。方法是经血管注射对比剂,当循环血中或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到最高峰期间进行容积扫描,然后再行处理,获得数字化的立体影像。颅外段颈动脉适宜CTA检查,主要原因是颈部动脉走向垂直于CT断面,从而避免螺旋CT扫描时对于水平走向的血管分辨力相对不足的缺点。CTA的优点能直接显示钙化斑块。目前三维血管重建一般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MIP重建图像可获得类似血管造影的图像,并能显示钙化和附壁血栓,但三维空间关系显示不及SDD。但SDD不能直接显示密度差异。

CTA技术已在诊断颈动脉狭窄得到较多应用,但该技术尚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积累经验加以完善。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目前虽然非创伤性影像学手段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颈部动脉病变的诊断,但每种方法都有肯定的优缺点。高分辨率的MRA、CTA、多普勒-超声成像对初诊、随访等具有重要的价值。虽然血管造影不再是普查、初诊和随访的方法,但在精确评价病变和确定治疗方案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仍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颈动脉狭窄的DSA检查应包括主动脉弓造影、双侧颈总动脉选择性造影、颅内段颈动脉选择性造影、双侧的椎动脉选择性造影及基底动脉选择性造影。DSA可以详细地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以及侧支形成情况;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如溃疡、钙化病变和血栓形成等;了解并存血管病变如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动脉造影能为手术和介入治疗提供最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动脉造影为创伤性检查手段,且费用昂贵,文献报道有0.3%~7%并发症的发生率。主要的并发症有脑血管痉挛、斑块的脱落造成脑卒中、脑栓塞和造影剂过敏。肾功能损害、血管损伤及穿刺部位血肿、假性动脉瘤等。

5.颈动脉狭窄度的测定方法 尽管超声、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无创性检查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作用日益提高,但目前动脉造影仍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定依据动脉造影结果。不同研究部门采用了不同的测量方法,国际上常用的测定方法有2种,即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协作组(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 Collaborators ,NASCET)标准和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协作组(European Carotid Surgery Trial collaborators Group,ECST)标准(图1)。

NASCET狭窄度= (1-颈内动脉最窄处血流宽度/狭窄病变远端正常颈内动脉内径)×100%

ECST狭窄度=(1-颈内动脉最窄处血流宽度/颈内动脉膨大处模拟内径)×100%

上述两种方法都将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4级:①轻度狭窄,动脉内径缩小<30%;②中度狭窄,动脉内径缩小30%~69%;③重度狭窄,动脉内径缩小70%~99%;④完全闭塞。

脑血管狭窄诊断方法

依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确诊。无创检查:超声波及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有创检查:脑血管造影。

脑供血动脉超声检查

联合B型超声成像与经颅多普勒检查检测脑供血动脉狭窄,其中经颅多普勒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检测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无创检测方法。B型超声扫描可实时的显示动脉的纵向剖面,多普勒检查有助于评价颈动脉的血流状况,基于预先设定的参数,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

CT血管造影(CTA)

主要了解颈动脉系统颅外段有无狭窄、钙化斑块及其程度、范围。超声检查方法如不能肯定,可补充进行CTA检查。CTA可以精确地显示血管腔的直径,如果需要的话,在窗宽850HU、窗位200HU的条件下进行电影显示。可以最大限度地区分血管壁、管腔和软组织或钙化斑块。CTA用于颈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前、术后的对比研究较MRA具有优势。

磁共振血管造影

1、MRA: 无需对比剂,主要依靠血液的流动性即可进行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且观察范围明显比CTA大,可从主动脉弓至颅内脑血管。

2、增强MRI扫描: 增强MRA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MRA,它速度更快、清晰度更高。它的成像质量与血管造影已非常接近。

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是评价脑血管的’金标准’,但它是有创检查、非首选检查方法。当B超、CTA、TCD和MRA等检查怀疑脑血管有狭窄(特别是颅内脑血管狭窄)时,为明确诊断,导管造影是必需的。此种检查可以动态、全面地观察脑血管的血流情况、变异情况、侧支代偿情况和Willis环的完整情况。

什么是颈部血管彩超

颈动脉彩超是一项用于检查动脉血管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颈动脉超声是诊断、评估颈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治疗试验的有效性评价中起着关键作用。

颈动脉彩超不仅能清晰显示血管内中膜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形成的部位、大小、是否有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详细情况, 并能进行准确的测量及定位, 还能对检测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结果进行分析。特别是可检测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存在, 使患者得到及时预防和治疗; 对中重度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及时确诊, 可作为临床选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有力依据。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提供一种无创、简便、重复性好的方法。但在检测结果分析中应提倡多参数分析,除相关血管段流速外,还得考虑搏动指数,频谱形态、血流方向和血流声等。

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确定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尤其在显示动脉壁结构的变化上有优势,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积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肺动脉瓣狭窄的检查

、超声、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

X线检查:右心室增大,肺血少。

心电图:心电图可正常、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肥厚或右心室肥厚伴有劳损,可右心房肥大,心电轴多有右偏。

超声心动图:显示有心室肥厚,肺动脉瓣增厚向肺动脉呈园顶状凸出或有心室流出道狭窄。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有助于估计瓣口前后的压力差。

心导管检查: 右心室压力增高,肺动脉压力减低。

心血管造影: 右心室造影显示瓣膜型者在心室收缩期瓣叶融合如天幕状凸出于肺动脉内,瓣孔如鱼口状,造影剂由此喷出如狭条状,然后呈扇状散开;漏斗部型者右心室流出道狭长;动脉型者见脉动脉或其分支局部狭窄。

脑中风祸起颈动脉亚健康

数九寒冬,脑卒中的高发期来临。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突然堵塞或破裂出血造成严重的脑功能障碍,轻者肢体偏瘫,感觉异常;重者意识障碍、生命垂危。临床上最常见的脑卒中是缺血性卒中,也称脑梗塞,约占所有脑卒中病例的80%以上。据统计,我国每年缺血性脑卒中新发病例约150万-200万人,其中近40%的病人遗留重度残疾,80%病例又会在2-5年内复发。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人群发病率不断上升。脑卒中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目前认识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颈动脉狭窄直至闭塞或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栓塞,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临床研究发现30%-50%的脑卒中与颈总动脉分叉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有关。粥样硬化斑块造成颈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也越高,狭窄程度小于70%的患者每年发生卒中的危险性为2.1%,而狭窄程度超过70%时,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可高达10%。

虽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早期并无临床症状,称之为“亚临床”或“亚健康”阶段,但此时已埋下了脑卒中的“祸根”。随着硬化斑块增大导致动脉狭窄超过70%或是伴有颈动脉小栓子脱落时,就可能出现昏厥、一过性黑矇、肢体麻木,乏力甚或瘫痪。这些症状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医学上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英文简称TIA)。约有1/3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会有TIA发作。此阶段若不积极干预,严重的脑梗塞将会在短期内不期而至。

50岁以上,有吸烟史和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脑缺血高危人群中推荐颈动脉超声、主动脉弓上MRA(磁共振血管造影)等进行筛查,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重要措施。必要时还可以做脑血管造影检查。如果筛查阳性,颈动脉狭窄超过70%,且硬化斑块表面凹凸不平、质地不均,或有溃疡、斑块内有出血,对于这类患者,除了控制危险因素和药物治疗外,外科介入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很好的选择。切除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的颈动脉内膜,既可消除导致脑血管堵塞的栓子来源,同时又增加了脑血管血流,是治疗颈动脉狭窄防止脑梗塞的标准术式。在国外已历经逾半个多世纪的临床验证,是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欧美国家每年有十数万患者因接受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而降低了脑卒中的风险。瑞金医院神经外科近年来也开展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效果满意。每周二上午设有特约专家门诊。

为了预防脑梗塞的发生,需要关注颈动脉的亚健康!及时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手术治疗方可化险为夷。

肺动脉瓣狭窄的检查

肺动脉瓣狭窄的检查有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

X线检查:右心室增大,肺血少。

心电图:心电图可正常、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肥厚或右心室肥厚伴有劳损,可右心房肥大,心电轴多有右偏。

超声心动图:显示有心室肥厚,肺动脉瓣增厚向肺动脉呈园顶状凸出或有心室流出道狭窄。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有助于估计瓣口前后的压力差。

心导管检查: 右心室压力增高,肺动脉压力减低。

心血管造影: 右心室造影显示瓣膜型者在心室收缩期瓣叶融合如天幕状凸出于肺动脉内,瓣孔如鱼口状,造影剂由此喷出如狭条状,然后呈扇状散开;漏斗部型者右心室流出道狭长;动脉型者见脉动脉或其分支局部狭窄。

心脏病和冠心病有什么联系呢

得了冠心病,全身血管都得查

“冠心病”这个名字大家很熟悉,其实它的全名叫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随着医学进展,我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除了影响冠状动脉,还常累及脑动脉、颈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等多处血管。所以,冠心病患者常同时存在其他血管的病变,统计数字显示,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14.8%,合并周围血管病者高达15%。同理,在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中,60%—80%患有冠心病。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管理一直以来都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心血管专科医生往往只关注冠状动脉病变,血管外科和放射科医生考虑的则是外周动脉性疾病;冠心病患者往往只做心脏方面的检查,这样做会忽视其他部位的病变,造成严重危害。

那应该怎样做呢?首先,研究发现,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多血管病变,其危险因素非常一致———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和肥胖。因此,对血压、血脂和血糖进行有效控制,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键。其次,来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心内科医生一定要仔细询问病史,有无其他部位缺血的表现,例如肢体活动障碍、间歇性跛行等。如果存在上述症状,就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应首选无创性检查,比如,每个冠心病患者可行踝肱指数(ABI)检测———即脚踝部位和上肢的血压比,来初步判断周围血管的供血情况,ABI又被称为“周围血管的心电图”;考虑有神经或肢体缺血症状者,如颈动脉、椎动脉、肾动脉及下肢动脉等,可接受相关部位的血管B超或螺旋CT等检查。最后,如果检查提示存在血管狭窄,应该行相应部位的血管造影。

颈动脉是心脏的“窗户”

因为其他部位血管狭窄而接受治疗的患者,相关科室的医生也要重视对其心脏进行检查。尤其是颈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往往心脏也有问题。颈动脉的位置非常重要,往上是脑血管,往下是心脏;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联系,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颈动脉就是全身动脉的一个窗口。

因此,除了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血管超声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评估,用超声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以判断全身动脉硬化的趋势,也可作为心脏病变的危险指标,来筛选冠心病的高危人群。

周围血管差,心脏受牵连

周围血管狭窄会对心脏造成一定的影响,如髂动脉、肾动脉、颈内动脉等,会增加心脏向外泵血的阻力。而且,肾动脉狭窄还会引起肾脏的血流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心功能紊乱。

对于顽固高血压患者,应该进行肾动脉彩超、CT检查。必要时,冠心病患者可以在做冠脉造影的同时进行肾动脉造影检查。对于肾动脉狭窄的治疗,外科肾动脉重建术曾是标准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介入治疗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创伤小,效果好,给不能耐受手术的高血压患者带来了福音。

心脏术前先修脑

事实上,有部分冠心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流行病学统计数字显示,冠心病患者如果合并严重的颈动脉狭窄(即狭窄程度超过70%),在心脏搭桥手术的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发生率可高达30%。具体的原因为,手术时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斑块不稳定,容易破裂,导致急性脑血栓;一旦栓子脱落,堵塞到大脑动脉,阻断血流,致使大脑缺血受损,而导致脑卒中;而且,在麻醉及手术状态下,血管壁松弛,血压下降,会导致全身组织血供减少,如果颈动脉本身就有狭窄,血流速度减慢,更易形成血栓,也会引发脑卒中。

目前临床上,我们建议所有冠心病患者都应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如果存在严重的狭窄,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期或同期处理心脏血管和颈动脉病变。换句话说,如果心脏病情相对稳定,可先解决颈动脉的狭窄问题,比如先给颈动脉放支架或者先进行手术治疗,待消除了大脑的缺血隐患后,再做心脏的手术,避免“治好了心脏,伤了大脑”。

颈动脉斑块的检查

1.多普勒超声

目前首选的无创性颈动脉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颈动脉硬化病变的筛查及随访。不仅可以显示斑块的部位和大小、管腔狭窄部位和严重程度,还能进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并可对斑块进行形态学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正常IMT应小于1.0mm,IMT在1.0~1.2mm间为内膜增厚,大于1.2mm为斑块形成。超声下根据形态和回声特点,斑块可分为①低回声脂质性软斑;②中等回声富含胶原组织的纤维性扁平斑块;③强回声伴声影的钙化性硬斑块;④回声强弱不等的溃疡性混合型斑块。其中,软斑、扁平斑和混合斑属于不稳定斑块,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2.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另一项无创检查手段,可显示颅内外动脉的狭窄部位、程度、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及是否有侧支循环开放等,经常与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及术后评估。

3.CT血管造影(CTA)

CTA对颈动脉狭窄的判断准确性高于多普勒超声,但对斑块的形态学显示欠佳,目前广泛应用于狭窄的诊断,可作为术前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4.核磁血管造影(MRA)

可清晰显示颈动脉及其分支的三维形态和结构,并重建颅内动脉影像,对狭窄程度较重的病变判断敏感性高,但价格相对较高,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金属假牙、起搏器或金属假体等)者禁行此检查。

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DSA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可详细评价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以及侧支形成情况,但因属有创操作、价格昂贵、风险较高,临床上很少单纯用于检查。

颈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导致脑梗塞

颈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导致脑梗塞

颈动脉内膜血栓样或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大中动脉退行性、增生性、全身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弹性减低的原因。如果颈动脉狭窄超过50%以上,就有可能发生脑供血不足,更重要的是,当颈动脉斑块脱落,就会堵了远端的血管,造成脑梗塞。

动脉硬化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高血脂症、抽烟三大危险因子。其他肥胖、糖尿病、运动不足、紧张状态、高龄、家族病史、脾气暴躁等都有关系。但不少研究结果提示,吸烟对颈动脉硬化形成影响最大。

高危人群可查颈动脉B超

颈动脉彩超,是诊断、评估颈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治疗试验的有效性评价中起着关键作用。颈动脉彩超的正常值是,血管内中膜无增厚、无斑块形成,血管不狭窄,无闭塞。

高血压、高血脂、尤其经常抽烟,有颈动脉狭窄隐患的病人,可以做颈部B超检查,DSA是判断的“金标准”。颈动脉在脖子两侧, 颈动脉彩超可以清楚地看到血流是否通畅,血管壁有无异常,并判断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包括斑块性质。早期的狭窄不影响供血,可通过药物控制狭窄发展,如果颈动脉狭窄超过70%,两年内发生中风的几率高达26%。

检查时,患者一般不会有不适感。在脉冲多普勒超

什么是脑动脉狭窄

什么是脑动脉狭窄?

脑动脉是供给我们脑部血流的动脉总称,包括颅内动脉也包括颅外供给颅内血流的动脉。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的血管变窄、变细为脑动脉狭窄。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管腔变窄。

脑动脉狭窄会导致什么后果?

脑动脉狭窄是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脑动脉的管腔狭窄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到狭窄远端脑血流的供应,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产生一系列症状。如果引起狭窄的斑块不稳定、部分斑块脱落下来,可以顺着血流到达远端血管,阻塞血管。斑块破裂还会在局部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引起卒中发作。

脑动脉狭窄是怎样形成的?

其中90%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控制不好,长期吸烟等都是导致脑动脉狭窄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动脉炎、高同型半胱氨酸、烟雾病、外伤等等。

脑动脉狭窄有什么症状?

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仅在体检作脑血管超声时发现脑动脉狭窄。多数患者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头痛、头晕、头胀、眩晕耳鸣、肢体麻木、无力、记忆减退、视物模糊、乏力等等。还有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

如何发现脑动脉狭窄?

临床常用脑血管听诊的方法,听到杂音时提示有狭窄,但如果狭窄很严重,杂音会变小甚至消失。血管闭塞后杂音也消失。另外,听到杂音也不一定就是脑动脉狭窄,要做进一步检查来确定。除此之外,一侧颈动脉、桡动脉搏动减弱、双侧血压明显不同都提示可能存在颈动脉或锁骨下动脉的狭窄或闭塞。

脑血栓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血管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厚、硬化,失去正常的弹性,严重时动脉壁还会发生粥样硬化。当发生动脉硬化后,血管内膜粗糙、管腔变窄,即可形成血栓,阻塞正常的血液循环而发生组织缺血,当脑部血管阻塞后,即形成脑血栓。

80%的脑血栓与颈动脉狭窄有关

大脑的血液在颅外由四条血管供应:两条颈动脉和两条椎动脉。这四支动脉中的任何一支发生病变都可以导致脑缺血,引起中风。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由颈动脉狭窄导致的约占80%。

随着机体的衰老和血管的硬化,人体各处的动脉内可形成动脉硬化斑块,造成动脉狭窄。其中颈动脉的分叉处是较常发生的部位。这些斑块不断增大,可出现钙化、出血、坏死、脱落,其结果就会导致颈动脉闭塞及脑部血管栓塞。

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有不少病人颈动脉彩超检查发现颈动脉严重狭窄,但由于患者对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的利害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及时处理,结果发生了同侧脑卒中,半身瘫痪。

相关推荐

颈总动脉内膜增厚要吃药吗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正常值应小于1.0毫米,1.0~1.2毫米为内膜增厚,1.2~1.4毫米为斑块形成,大于1.4毫米为颈动脉狭窄。如果体检报告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形成,提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会明显增加心肌梗死、卒中及周围血管疾病的危险。 如有上述情况,饮食上需要有以下几点注意:每天保证400克的蔬菜和水果,多吃谷物和豆类食品;尽可能减少多脂食品的摄入,如蛋黄、肥肉等;每天食盐量应小于5克;戒烟限酒,不喝白酒,啤酒每日半瓶以内。如果身体胖,最好坚持每天至少30分钟的体育锻炼,体重降下来有利于血

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RAS)指的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它是继发性高血压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肾动脉狭窄的原因复杂,可为先天性,也可由大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发育异常引起。20世纪90年代前,大动脉炎是我国肾动脉狭窄的首位病因。近十几年来,动脉粥样硬化已取代大动脉炎成为目前RAS的首要病因。 肾动脉狭窄可发生在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由于肾动脉狭窄,使狭窄部位前、后血压产生明显的差异,导致肾缺血,从而刺激了人体内肾素分泌增多,激活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进而引起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查脑血栓要哪些检查

脑血栓的检查主要包括影像学的检查,比如头颅的CT或MRI,就是我们说的核磁共振,可以发现明确它的病变部位及梗死灶的具体情况,有没有合并出血型的梗死。 也可以早期进行一个血管造影,也可以发现脑动脉闭塞的情况。第二个是心脏或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心源性栓子的部位,以及评价颈动脉狭窄和动脉斑块情况。 第三个是腰穿,有一些血性脑积液或脑脊液中白细胞明显增多,有助于出血性脑梗死或感染性栓塞的诊断。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与治疗

颈动脉为大脑供应血液 我们的大脑被称作身体的司令部,“掌管”着人体的一切活动,由于脑的生理特点是耗氧量大而又没有能源储存能力,因此时时刻刻需要血液的供应,从中获得氧气供给。据统计,一个成人的大脑,每分钟大约需要50~60毫升氧气,75~100毫克葡萄糖的能量供给,为了维持大脑的这种需求,每分钟需有约750~1000毫升的血液流经大脑,才能保障大脑正常的生命活动。而大脑所需的血液供应,正常情况下约有85%来自颈动脉,可见颈动脉的重要性。颈动脉是头颈部的动脉主干,左右各一条,称作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在甲状软骨上

心脏大血管疾病怎么办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也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根据卫生部2007年统计数字显示,据国外的资料显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 常见的心血管外科疾病往往具有相似的诱发因素和病理机制,如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引起的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易于同时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退行性瓣膜病、主动脉瘤,并常伴有心律失常、外周动脉狭窄或脑血管疾病。 前胸片应注意有无升主动脉钙化、钙

脑梗塞具体要检查化验

1、CT 和MRI检查可显示缺血性梗死或出血性梗死改变合并出血性梗死高度支持脑栓塞许多病人继发出血性梗死临床症状并加重发病3-5日内复查CT可早期发现激发梗死后出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MRA可发现颈动脉狭窄程度或闭塞 2、腰穿脑压正常脑压增高提示大面积脑梗死出血性梗死脑脊液可呈现血性或镜下红细胞;感染性脑栓塞脑脊液细胞数增高(早期粒细胞为主晚期淋巴细胞为主);脂肪栓塞脑脊液可见脂肪球 3、心电图应作常规检查确定心肌梗死风心病心律失常等证据脑栓塞可作为心肌梗死的首发症状并不少见颈动脉超声检查可评价管腔狭窄程度和

肾动脉狭窄的检查如何

嘱患者仰卧位,应用3.5MHz探头先腹正中纵切找到肠系膜上动脉的起始处,探头横切向下移动,即可找到双侧肾动脉干腹主动脉前侧壁的起始部。 嘱患者侧卧位,分别探查双侧肾动脉肾外段及肾内各级分支。 右肾动脉主干的检查应横切肾门处.以肝脏、胆经作为透声窗,显示右肾动脉肾外段至起始段的全程。 左肾动脉最好以左肾为透声窗显示从腹主动脉至肾门处左肾动脉的全程。 体型瘦者或腹腔无胀气.彩超可显示肾动脉肾外段全程或大部分。 肥胖者及肠气干扰会影响探测质量。 故应嘱患者空腹,排大便后检查。同时可以调节滤波、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

高脂血症会引发什么疾病

1.早发性冠心病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较为常见 平均发病年龄为男性45岁、女性55岁。年龄最小的患儿于18个月即发生心肌梗死。 其他部位的动脉亦可发生粥样硬化。如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可引起颈动脉狭窄,体检时在颈动脉部位可听到血管杂音。 2.明显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

血管老化的症状有哪些 颈动脉斑块心脑功能减退

颈动脉斑块主要指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多数为动脉狭窄,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病人往往同时伴有颅内动脉和心脏冠状动脉硬化、下肢动脉硬化,并导致相应症状。

心血管外科看什么病

心血管外科是一个新生的科室,这个科室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看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科室。但是太多的人其实对这个科室的收纳病人并不是太了解,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科室能看什么病,甚至是不知道到底什么病才能够挂这个科室。那么心血管外科看什么病呢? 血管外科独立形成专业科室在中国不过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严格来说诊治的病种是除去颅内血管、冠状动脉及主动脉弓以外的全身其他部位动、静脉疾病,也称为周围血管疾病。包括: (1)头臂干动脉疾病,如颈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等; (2)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疾病,如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腹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