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新生儿黄疸症状 新生儿黄疸有哪些症状

新生儿黄疸症状 新生儿黄疸有哪些症状

没一个新生的宝宝都是父母手中的宝贝,如果宝宝出现了黄疸症状的话怎么办呢,那么父母们知道新生儿黄疸症状是什么吗,新生儿黄疸怎么办呢,新生儿黄疸如何处理,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新生儿在出现的二十八天内出现黄疸的情况的话,就是新生儿黄疸了,主要就是由于宝宝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的。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症状

症状与体征

1、发热

新生儿黄疸的时候常常会有急性胆管炎的症状出现,宝宝同时还会有畏寒的症状出现。

2、腹痛

黄疸伴上腹部剧烈绞痛或疼痛者,多见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与钝痛;肝脓肿或肝癌也可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隐痛或胀痛。

3、皮肤瘙痒

黄疸伴皮肤瘙痒者多见于肝内、外胆管梗阻胆汁郁积性黄疸,如胆总管结石、癌肿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复发性黄疸等。部分肝细胞性黄疸者也可伴有皮肤瘙痒,而溶血性黄疸常无皮肤瘙痒。

4、尿、粪便的颜色

梗阻性黄疸时尿色深如浓茶,而粪便颜色可变淡,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似陶土色。溶血性黄疸者尿如酱油色,粪便颜色也加深;而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色轻度加深,粪便色泽呈浅黄色。

5、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恶心与呕吐

宝宝如果还有病毒性肝炎的话,在黄疸出现的时候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

长期厌油腻食物或者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发作者,多为慢性胆囊病变;老年黄疸患者伴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时应考虑系癌肿所致,且常伴有体重呈进行性减轻,甚至发生高度营养不良的表现。

6、消化道出血

黄疸伴有消化道出血时,多见于肝硬化、肝癌、胆总管癌、壶腹癌或重症肝炎等。

7、巩膜及皮肤黄疸的色泽

根据黄疸的色泽可初步判断黄疸的病因或种类。巩膜皮肤黄疸呈柠檬色多提示为溶血性黄疸;呈浅黄色或金黄色时多提示为肝细胞性黄疸;呈暗黄色或黄绿色时多提示为梗阻性黄疸梗阻时间愈长,黄疸呈黄绿色愈明显。

8、皮肤其他异常

如面部及暴露部位皮肤有色素沉着,同时有肝掌、蜘蛛痣或颈胸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腹壁静脉显露曲张等表现时,多提示为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如皮肤有瘙痒抓痕、色素沉着及眼睑黄瘤等表现时,多提示为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患者一般皮肤色泽较苍白。

9、肝脏肿大

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时,肝脏呈轻度或中等肿大,质地软,表面光滑,常有压痛;肝脏轻度肿大、质地较硬、边缘不整齐或表面有小结节感多见于早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者其肝脏多呈变硬缩小表现;肝脏明显肿大或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结节感时,多提示为原发性肝癌。

10、脾脏肿大

黄疸伴脾脏肿大时,多见于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肝癌、溶血性贫血以及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等疾病。

每一个新生儿都有黄疸

宝宝的一呼一吸总是牵动着妈妈的心,而新生儿黄疸被认为是宝宝的第一场病,因而受到许多新妈妈的极大关注。有数据称:“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为50%,而早产儿更是高达80%。”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张振洪医师告诉养生疾病库:“其实新生儿黄疸大多数是生理性的,是一种正常的症状,甚至称不上是一种病,故无发病率的说法,而病理性黄疸仅占10%以下。”

每一个新生儿都有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网传其发病率为50%,早产儿更是高达80%,那么,这一数据是否准确呢?

张振洪主任表示:“其实,每一个新生儿都会有黄疸,只是各自的严重程度不同,是否达到病理性的标准而已。”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绝大多数新生儿黄疸皆属于生理性的,而病理性的发病率不超过10%,所以妈妈们不用太过担心。

“事实上,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甚至不能称之为是一种病,所以说发病率为百分之几是不合理的。”张主任如是说。

新生儿黄疸不可避免

很多妈妈们都不理解,为什么每一个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症状呢?到底能不能避免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张主任解释,新生儿黄疸是跟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的。

原来,胎儿在母体里主要是通过静脉供氧,氧浓度很低,这就相当于高原低氧环境一样,所以新生儿的血红蛋白浓度特别高。新生儿出生之后,氧浓度大大升高了,就要把多余的红细胞破坏掉,而红细胞里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就是胆红素,从而引起未结合胆红素的增高。这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就不可避免地要产生这么多的胆红素。

“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比较差,更容易产生胆红素的堆积,这也是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原因之一。”张主任补充道。

所以,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而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比较复杂,且通常是多因素共同引起的。值得庆幸的是,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很低,且及时治疗效果很好,所以也没必要去刻意避免。

婴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不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症状表现为: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为:

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以上就是新生儿黄疸症状的介绍,要注意的是在新生儿出现黄疸时,家长可以喂葡萄糖水帮助退黄。黄疸较重时,应及时将患儿送往医院治疗,防止核黄疸的发生,避免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

新生儿黄疸怎么治疗

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新生儿黄疸症状】患儿神疲易倦,食少恶心,舌质微红,苔薄白,上腭乳黄,脉弦数。

【新生儿黄疸治法】清热利湿,调气活血

【新生儿黄疸方药】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楂9克,茜草9克,绿茶9克。

黄疸的食疗偏方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本方症为黄疸性肝炎,实热型,湿热郁于肌肤,气不得运,血不得行,胆汁外溢,以致皮肤巩膜发黄。对于此类黄疸,医生除常用青黛、紫草、乳香等清解热毒,活血化瘀药退黄外,还常用绿茶来降转氨酶。名老中医认为,绿茶主治肝胆湿热,有清肝、醒脑、祛湿、利水、退黄之功。

湿邪内蕴,肝脾失和。

【新生儿黄疸症状】皮肤、巩膜发黄,色泽晦暗,尿黄染尿布,大便色浅黄,稀粘不成形,食纳不佳,舌质淡,苔白微腻。

【新生儿黄疸治法】健脾化湿,利胆退黄。

【新生儿黄疸方药】生麦芽9克,茵陈15克,金钱草9克,穿肠草6克,通草3克,黄柏3克。

【用法】水煎服,茵陈后下,每日一剂,早晚三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肝胆湿热蕴郁于里,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瘀遏,浸于肺,发于皮,则周身发黄;或由于湿邪内阻,脾阳不振,胆液为湿所困阻,浸淫肌肉,溢于皮肤。故治疗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同时注意护脾胃之气,升发胃气。方以生麦芽配伍茵陈既是此理;金钱草、穿肠草、通草、黄柏均为通利之品。对于黄疸较重或日久不愈者,考虑湿热夹杂,内蕴与血分。血瘀不行则黄疸日深,可用活血化瘀之品,加丹参、血竭、广角之类,多可获效。

病理性黄疸的症状

如果新生儿黄疸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则属于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查明原因,给予治疗。

1、黄疸症状出现较早,如果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肯定不正常。

2、黄疸症状发展很快。

3、黄疸程度重且长。足月儿2周不消退,早产儿3周不消退。

4、黄疸持续长时间后会退,之后又重新出现。

宝宝出现了以上情况极有可能是患上了病理性黄疸。爸妈应在新生儿出生后1-2周内严密观察黄疸的发生情况。观察时必须把新生儿放在自然光线下,如皮肤呈橘黄色、白眼球、四肢及手掌、脚掌已发黄,尿呈深黄色且能染黄尿布,大便色淡甚至发白说明黄疸已经超出生理性黄疸范围,应该立即去医院诊治。

新生儿为何有黄疸

为什么新生儿会有黄疸的现象?是不是所有的新生儿黄疸都需要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后居家护理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这些都是做父母的面对新生儿黄疸时最关心的话题,今天特意请来专家为大家一一详细解释。

新生儿黄疸是宝宝出生时常见的生理现象,有人说喂食葡萄糖水可以改善黄疸症状,还有人说黄疸症状严重,就必须停喂母乳……这些说法到底有无根据?让我们听听医师怎么说。

大部分新生儿都会有黄疸症状

新生儿黄疸是宝宝身体里红血球代谢过程中由于胆红素制造过多、排出减少而导致的,是很常见的生理现象,大部分的新生儿都会有此症状。从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5~7天最重,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长至3~4周,这类型的新生儿黄疸称为生理性黄疸。如果宝宝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了黄疸,或者出生后3~5天才出现,同时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应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

频出状况的胆红素

NG状况1

制造过多 症状发生原因是母子血型不合、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血红蛋白病等,或是非溶血性黄疸、红细胞增多症以及糖尿病母亲所生的巨大婴儿等。

NG状况2

排出减少 初期哺喂母乳不顺利、宝宝摄取水分不足,或是遗传性胆红素排出障碍、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等。

NG状况3

合并上述两种状况,包括早产、败血病等因素。

Q1新生儿为什么比较容易有黄疸症状?

A:新生儿体内有较高的红细胞数目,而且红细胞的寿命较成人短。造成黄疸的原因是当红细胞老化破坏时,血红素经代谢后产生胆红素,胆红素由血液运送到肝脏,而新生儿肝脏的功能尚未成熟,因此吸收胆红素的能力较差,经代谢后,由胆管排出胆红素于肠胃道间,通常粪便会呈现黄色。但由于新生儿的肠内菌较少,加上肠道的蠕动比较差、吸收能力也不好,因而会增加肝肠循环,还来不及排出的废物又被身体吸收,所以造成黄疸症状。

黄疸症状会随着时间而改善,由于新生儿体内器官功能的生长会逐渐成熟完整,所以大部分的新生儿黄疸会在出生后两周内改善。由于胆红素对身体的组织具有毒性,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伤害更大,因此严密监控黄疸指数很有必要,一旦遇上病理性黄疸的症状,则须进行积极治疗,严重者则需要换血治疗。

Tips令人又爱又恨的胆黄素

过去的研究认为,新生儿黄疸严重者可能造成宝宝中枢神经的伤害。但时至今日,有些医学研究指出,胆黄素其实是绝佳的抗氧化剂,能帮助新生儿面对离开母体后大量氧化的情况,并有助于新生儿适应新环境。

Q2有黄疸症状,在家自己照日光灯或是晒一晒太阳就可以了吗?

A:一般来说,蓝光治疗是帮助缓解黄疸症状的治疗行为之一,有些家长以为让宝宝在家照日光灯或是晒晒太阳就可以。但是阳光中的紫外线穿透力很强,会对宝宝的肌肤产生不良影响。如果确诊宝宝患有病理性黄疸,医生会采用光照疗法,选择光源中最适合降黄疸的波长及灯光(波长425~475nm的蓝光和波长510~530nm的绿光),主要设备有光疗箱、光疗灯和光疗毯等。光照时,除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外,其余均裸露,持续照射时间以不超过3天为宜。

光照疗法的副作用有发热、腹泻和皮疹,但多不严重,可继续治疗。蓝光可分解体内的核黄素,故光疗时应遵从医嘱给宝宝补充核黄素。此外,光疗时还要适当给宝宝补充水分和钙。

Q3新生儿住院照黄疸,日后是否容易造成近视?

A:由于住院照黄疸时宝宝是脱光衣物躺在保温箱中,双眼需戴上遮光罩,以免损伤视网膜。由于遮光罩的材质是完全阻绝紫外线的,因此医护人员在照光期间需随时注意宝宝的状况,避免遮光罩脱落。另外,还要注意宝宝是否适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若做到上述注意事项,是不会对宝宝的视力及身体造成其他影响的。

Q4如何观察宝宝水分摄取是否充足?

A:以宝宝的体重来观察,1千克的体重一天需摄取120~180毫升的奶水,假如新生儿的体重是3千克,每天则需摄取奶水量约为400~500毫升。若是采取母乳喂养,在奶量上不易计算,则可以观察宝宝的嘴唇会不会干干的、尿布是否需要常常更换(每天最少6次),以及宝宝的尿液颜色会不会太黄等加以判断,并适时补充水分。

Tips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临床上观察新生儿的黄疸指数,若血清胆红素超过12.9毫克每分升时,医师就会施予治疗,治疗与处置方式有两种:

1.照光治疗是利用胆红素的分子可以吸收特定光波的能量而改变结构的特性,将胆红素分子转变为毒性较小且易溶于水的物质,经由胆汁排除。

2.换血治疗较容易引起相关并发症。新生儿黄疸若能早期监控,施予照光治疗,通常能大幅度减轻症状,降低换血治疗的几率。

Q5黄疸宝宝如何居家照护?

A: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却不容忽视的症状。有此症状的宝宝在家时需注意水分的摄取是否足够,随着时间增加,宝宝的身体可以自行代谢,减轻症状。倘若外观上无从辨识症状是否减缓,可以经由门诊请医师加以诊断,施以治疗。家有新生儿黄疸的宝宝,哺喂母乳的妈妈则需要家人的支持与协助,密切观察宝宝的喂食及吸吮状况,必要时可求助专业医师,让宝宝平安健康地长大。

Q6有人说喂食新生儿葡萄糖水或是服用中药可以降黄疸,是真的吗?

A:在新生儿体内的代谢过程中,充足的水分摄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许多新手妈妈一开始哺喂母乳的情况不太顺利,导致宝宝连带没有摄取到足够的水分,代谢状况差,黄疸迟迟不退,因此建议可在餐与餐中间补充适量的水。至于喂食葡萄糖水,恐怕会养成新生儿口味上偏甜的不良饮食习惯。中药治疗黄疸效果不错,但是小宝宝服用有一定的困难,并且一定要请正规医院的医生开具药方。

Q7因为哺喂母乳,所以害宝宝黄疸?

A:临床上有许多新手父母都有同样的疑问,宝宝有黄疸症状,该不该继续哺喂母乳?由于母乳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及雌激素,的确会影响新生儿黄疸症状的持续,但并不是因为哺喂母乳才导致新生儿黄疸。一般来说,生理性的黄疸主要还是因为新手妈妈刚开始喂食母乳的状况不佳,宝宝摄取水分不足,无法从尿液中排出,所以黄疸症状不容易消退。其他病理性黄疸症状,可询问专业医师后施予治疗。只要事先做好心理准备,用心观察小宝宝的喂食状况,即使有新生儿黄疸症状,仍然可以持续哺喂母乳。

​新生儿直接总胆红素高

人体每天都在进行新陈代谢,未出世的宝宝在母体内也一样。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较多宝宝体内垃圾的排泄较慢,这就是胆红素高的来源。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不必担心。 新生儿表现为皮肤染黄即黄疸,约80%新生儿有类似情况。早晨测试超过25,验血胆红素超过350均为超标。只要宝宝排泄快的话就会下降的。 绝大部分新生儿黄疸都是生理性的,出生后的第3~4天出现,7~14自行消退,有的时间会较长,但也关系不大。

新生儿直接胆红素偏高,一般可归为黄疸症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不同,根据其特点可以相互鉴别。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不同原因形成的黄疸其黄疸的特点又各不相同。

新生儿直接胆红素高这种病变是婴儿的一种不常见的症状,新生儿直接胆红素高的病症可以归为黄疸症状,对此,新生儿的身体一定需要家长们的高度重视,面对这种疾病的影响,应该对新生儿的身体加以更多的关注,让新生儿的身体得到最好的照顾。

新生儿黄疸的表现是怎样的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不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症状表现为: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为:

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以上就是新生儿黄疸症状的介绍,要注意的是在新生儿出现黄疸时,家长可以喂葡萄糖水帮助退黄。黄疸较重时,应及时将患儿送往医院治疗,防止核黄疸的发生,避免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

黄疸都有什么症状

黄疸也是婴儿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于新生儿时期。婴儿的黄疸可分为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不同类型的新生儿黄疸,它的临床表现是不一样的。

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为:

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症状表现为: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以上就是对“新生儿黄疸症状”的阐述,希望对新生儿黄疸患者有所帮助,如发现宝宝有以上症状,请及时就医,防止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黄疸儿能打乙肝疫苗吗

新生儿有黄疸时(不管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都是不能打乙肝疫苗的,但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可在黄疸症状消退后(足月新生儿一般在7-14天消退,早产新生儿一般在3-4周消退)补种乙肝疫苗,但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则应及时查明引起黄疸的病因是什么,然后再考虑能不能打乙肝疫苗。

注:如果新生儿黄疸是甲肝或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则可在黄疸症状消退后择时接种乙肝疫苗。但如果新生儿黄疸是由乙型肝炎引起的,那么即使黄疸消退后也是不可以打乙肝疫苗的,大家需特别注意。

此外,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消退,但合并有以下状况时也是不能打乙肝疫苗的:①发热,基础体温超过37.5℃时。②患有严重腹泻或持续腹泻。③患有先天性疾病、皮炎及化浓性皮肤病。④过敏体质者以及对青霉素、磺胺、福马林等药物过敏或已知对乙肝疫苗一种成分过敏。

综上所述:新生儿有黄疸时是不能打乙肝疫苗的,应先观察一段时间,如是生理性黄疸可待黄疸症状消失后再考虑补种乙肝疫苗,但如是病理性黄疸则应先查明原因及诱因,然后再考虑能否接种。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1、光照疗法

光照治疗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光照治疗通常可以缓解新生儿黄疸,因为紫外光能把胆红素转变成一种更容易通过宝宝的尿液排出体外的东西。

2、换血疗法

如果新生儿黄疸比较严重或经过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宝宝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

3、其他疗法

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帮助宝宝减退新生儿黄疸。比如,确保宝宝能够吃到足够多的母乳或配方奶,这样就能多排便。如果对宝宝的新生儿黄疸有任何疑问,一定要请教医生,以确保妈妈选择了正确的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

上面就是对新生儿黄疸怎么办才好呢的介绍,遇到这样的现象,我们首先要区分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要,在医生的判断下进行护理,另外新生儿黄疸超过一个多星期还没有好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宝宝黄疸高都会有哪些症状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

1、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

2、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

3、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4、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5、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

1、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

3、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

4、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

5、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

黄疸有症状

在新生儿黄疸中有一种称为母乳性黄疸。一般认为,新生儿小肠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而此酶主要来源于母乳,这种酶可以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游离胆红索,使肠内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加之新生儿的肠蠕动较慢,致使吸收增多而出现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症状主要表现为:

1、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

2、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以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到原有程度。

3、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

4、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吃奶佳、生长发育正常。

相关推荐

黄疸什么症状 黄疸应该如何防治

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的一种疾病。黄疸会造成新生儿的各种疾病,比如发烧等,所以,家长的发现以及及时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黄疸的症状哪些呢?黄疸又应该如何治疗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不同,新生儿黄疸症状所不同。 生理性黄疸症状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

孕妇吃桔子宝宝皮肤会发黄吗

其 实,大部分的新生儿刚出生时都会出现皮肤发黄的现象,这属于正常现象。新生儿黄疸与孕妈妈吃桔子没关系,新生儿黄疸生理性和病理性的。生理性的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较快,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并且持续时间较长,需及时就医。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原因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以及新生儿胆汁排泄障碍。 所以,孕妈妈们孕期可以放心吃桔子,但是要控制用量。

新生儿黄疸症状

1、生理性黄疸 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最显,7~10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好,未成熟儿黄疸可能较重,可持续2~3周。成熟儿血清胆红质多

新生儿黄疸症状

1、生理性黄疸症状较轻的宝宝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肤颜色可以恢复正常;症状较重的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第4周,大小便颜色正常,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较轻的宝宝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面、颈、巩膜、躯干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

新生儿黄疸症状

1、新生儿黄疸的时候常常会急性胆管炎的症状出现,宝宝同时还会畏寒的症状出现。 2、黄疸伴上腹部剧烈绞痛或疼痛者,多见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与钝痛;肝脓肿或肝癌也可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隐痛或胀痛。 3、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4、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5、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新生儿喝玉米须水什么作用 新生儿喝玉米须要注意什么

1、注意玉米须的质量情况,不可选择存放很久的玉米须,确认玉米须没霉味和生虫的情况。 2、新生儿黄疸情况多种多样,如果是生理性的,和胆红素代谢关系的黄疸,可以食用玉米须水,如果是病理性的还是要积极治疗,辅助饮用玉米须水。 3、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症状减轻或者消除之后就不需要喝玉米须水了,一般不会到4周就可以完全消除。

生理性黄疸多久退

新生儿黄疸包括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性黄疸是因为早期喂养不足,排便少,致胆红素积与体内,造成皮肤黄疸。多于生后5-7天开始逐渐消退。母乳性黄疸从生后几天开始,可持续2-3个月。个别严重者,可暂停母乳。只要黄疸不严重,不需要治疗,既不影响生长,也不影响疫苗接种。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缺乏一种酶关,致使体内黄疸代谢减慢。只要黄疸水平低于14ng/dl,就不必给予暂停母乳、服用退黄药物、照光等治疗。虽然对于严重母乳性黄疸,可暂停几天母乳喂养,但真正需要暂停母乳喂养的机会很少。只要黄疸不重,持续时

新生儿20天黄疸指数多少正常

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又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 当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时(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间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黄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症状1、生理性黄疸症状较轻的

新生儿黄疸症状

一、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的一种正常现象,是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生理性黄疸常在足月儿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即可达高峰,5-7天后消退。患儿表现为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

新生儿喝玉米须水可以去黄疸吗

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作用。 新生儿黄疸多表现为生理性黄疸,由于宝宝出生后没及时喂奶,体内水分少或粪便没及时排出,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出现的暂时性黄疸现象,这种情况下,新生儿宜多喝水,促进排尿、排便,帮助胆红素排出体。 而玉米须水利尿、利肝胆的作用,喝了能加快新生儿排尿、排便的频率,促进胆红素排出,对新生儿黄疸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新生儿喝玉米须水去黄疸的原理和喝水去黄疸的原理类似,但玉米须水具利尿、保护肝胆的作用,比喝白开水效果更显著,而且玉米须水为天然食物,喝了对婴幼儿无副作用,但需注意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