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乳汁少怎么办 气血虚弱型乳汁不足怎么办
产后乳汁少怎么办 气血虚弱型乳汁不足怎么办
气血虚弱型乳汁不足按摩的前五个步骤与普通型乳汁不足按摩调理法相同,在此基础上再加3个步骤,效果更佳:
点按少泽穴5到10次;
按摩腹部并按揉神厥穴1分钟;
按揉足三里穴30到50次。
乳汁是由气血化生而来,如果产后失血过多,很容易造成乳汁不足,只有脾胃功能强健,气血生化有源,乳汁才能充足,因此在饮食调理中要先注意调理脾胃,再增加高蛋白,补血的饮食。
鲫鱼赤豆汤
准备一条鲫鱼,一把赤豆,适量老姜,麻油,食盐。将赤豆洗净浸泡半小时,鲫鱼洗净,去磷和内脏备用,将麻油倒入锅中,开大火烧热,放入老姜爆香,将鲫鱼煎至两面金黄,再倒入赤豆和浸泡的,待赤豆煮烂后加食盐使用。这道汤能补充产妇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具有补血,通乳,利尿,消肿等功效。
黄芪当归炖草鸡汤
准备半只草鸡,适量当归,黄芪,食盐,老姜;将黄芪和当归用纱布包好,用冷水浸泡半小时。草鸡洗净,当归,黄芪,生姜和浸泡的水一起放入鸡肚中,加适量清水,炖两小时左右,加食盐调味食用。黄芪,当归补气养血,草鸡为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几种食材一起炖食可以补血催乳。
产后乳汁不足怎么办 产后普通型乳汁不足怎么办
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选择坐位或仰卧位,将两手搓热,在产妇乳房涂上麻油,三指按揉膻中穴一分钟;接着按揉乳中,乳根,天池,渊液,神封穴2到5分钟。
拇指,食指,中指轻捏拿乳头2分钟;五指从远端向乳头方向梳乳房5分钟。
点按云门,中府(乳上方),曲池,合谷穴各5次。
产妇取侧卧位,滚法施于背部膈俞,肾俞,肝俞,脾俞穴各五分钟。
自下而上捏脊3到5遍,再用双手捏拿肩井3次,畅通全身经络。
按摩完之后要进行热敷,并且让产妇喝一杯热开水,有助于增强按摩效果。
新妈妈在产褥期需要补充大量营养来弥补孕期和分娩的消耗,为分泌乳汁,哺乳婴儿积蓄能量,建议产妇多吃一些补气血又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麻油鸡汤
将鸡块洗净,麻油倒入锅中烧热,老姜爆香成褐色,放入鸡块开大火快炒,炒到七分熟后,将热水由锅的四周向中间淋,水量适宜后盖上锅盖,待水煮滚之后转为小火,煮15到20分钟,加少量食盐后食用。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 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作用,麻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两者结合可促进乳汁分泌。
木瓜鱼尾汤
准备半个木瓜,鱼尾一条,适量食盐,带皮姜,少量牛奶。将木瓜洗净切块,鱼尾洗净,将麻油倒入锅中用开大火烧热,姜爆香成褐色,放入鱼尾,煎至两面金黄,倒入适量热水,煮滚后转为小火,加木瓜,快熟时倒入少量牛奶,吃的时候放少许食盐调味。木瓜有丰富的木瓜酶,对乳腺发育有益;鱼尾巴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是产妇增加泌乳量的最佳食物。
中医治疗妇科炎症的方法
1、气虚汗出
症见怕风吹,气短神疲,食欲不好,方用加减玉屏风散,取生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防风6克,麦冬、五味子各12克,浮小麦、糯稻根各30克。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再加适量水煮开30分钟,连续2次,合并滤液,均分3次饭后温服,连续服用5~7天。
2、阳虚汗出
汗出怕冷,心悸气短。方用黄芪牡蛎汤,取生黄芪、五味子、炒枣仁、小红枣各15克,煅龙骨(包煎)、煅牡蛎(包煎)、浮小麦各30克,肉桂3克。煎煮方法同上,每天1剂,温服连服5~7天。
3、气血两虚
汗出,伴有心悸不安,面色苍白,口唇淡白。取枣皮、炒白术、生黄芪各15克,红糖、当归身各30克。煎煮方法同上,待药汁稍温时,加入红糖溶化后服。每天1剂,温服,连服5~7天。
症状五:乳汁不足:母乳是婴儿生长发育最理想的食品,然而有许多年轻母亲却产后缺乳,或乳汁清稀如水,分泌不足。中医认为,乳汁不足主要表现为两个类型:
4、气血虚弱型
乳汁为血所化,赖气运行。因素体虚弱、或产时失血过多、或产后营养缺乏,气虚血亏,则乳汁无以化。表现为乳汁清稀,甚至全无,乳房柔软,倦怠食少,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虚细。治以双补气血,佐以通乳,方用《傅青主女科》通乳丹加减。方例: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当归12克,生熟地各15 克,通草6克,桔梗10克。用猪蹄清水煮汤(或用煮肉汤),去掉表面浮油后,煎药服用。
5、肝郁气滞型
产后抑郁不乐,或郁怒伤肝,致气机不畅,乳道壅塞不通,乳汁运行受阻所致。症状主要为产后乳汁分泌少,甚或全无,胸胁胀满,或有微热,食欲不振,脉弦细。治以疏肝理气,解郁通乳,方用笔者经验方解郁下乳汤(柴胡1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丹参15克,川芎6克,青皮6克,漏芦10克,细木通6克,穿山甲10克,王不留行10克,丝瓜络12克,桔梗6克,甘草4.5克)。如乳房胀痛而有微热,酌加蒲公英、全栝楼、夏枯草,此外,路路通、枳壳、天花粉、白芷等可随证加减。
中药催奶有没有副作用
奶水不足只能通过其它途径给宝宝不足奶水,其中奶粉成了不二的选择,可是有的妈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喝到自己的母乳,纯天然,没任何添加素是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利的。但是现在白水不足了怎么办呢?听说,中药可以催奶,但是有过于担心中药带来其他后遗症以及副作用。那么中药催奶有没有副作用呢?我们说要都有三分毒,尽量不要长期过于依赖药物,不过中药相对于西药的副作用是很小的。而中药催奶副作用很小的。这不必过于担心。
1、漏芦:漏芦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通经下乳之效。乳汁不下、乳房胀痛可与穿山甲、王不留行配伍应用。
2、路路通:有祛风通络、利水、下乳之效。用于乳汁不通、乳房胀痛,常与王不留行、穿山甲、漏芦等配伍应用,通乳效果极佳。
3、玉米:玉米须当食用成熟之玉米须,秋后剥取玉米时可获得。常用量30—60克,水煎服。乳汁少、乳汁不畅,可与猪脚炖服1日2次。
4、穿山甲:有下乳、活血消症、通络、消肿排脓之效。本品能疏通气血而下乳,因气血雍滞而乳汁不下者,可单用,或配伍王不留行;若气血虚而乳汁稀少者,配伍黄芪、当归等益气药同用。
5、王不留行:有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之效,产后乳汁不通,配穿山甲可以增强通乳之力。产后气血亏虚、乳汁稀少者,则配黄芪、当归
6、通草:通草为常用中药之一,有清热利湿、通气下乳之效。对产后乳汁不畅或乳汁不下有奇效,常与王不留行、穿山甲配伍煎服。
7、桑寄生:桑寄生有祛风湿、益肝肾、安胎之效。用于产后乳汁少、乳汁不畅、或乳房胀痛,可与路路能通、丝瓜络配伍应用。
中医下奶偏方
1、气血虚弱型:乳汁化源不足所致。
表现: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头晕目眩,神疲食少,舌淡少苔,脉虚细。
处理方法:以益气补血,健脾通乳为主,可在炖汤中加入黄芪、党参、当归、王不留行、桔梗、熟地黄等。如归芪鲫鱼汤、黄芪穿山甲炖母鸡汤等。
2、肝郁气滞型:因肝气郁结,或气滞血凝,乳汁不行所致。
表现:产后乳汁分泌少,甚或全无,胸胁胀闷,情志抑郁不乐,或有微热,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处理方法:以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为主,可加入柴胡、漏芦、通草、青皮、陈皮等,如猪蹄黄豆通草汤、莲藕红枣陈皮汤等。
中医怎么调理产后奶水不足
产后乳少指产后乳汁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哺乳的需要,又称产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数天至半个月内,也可发生于整个哺乳期。产后缺乳的发病率约为20%~30%,且有逐渐上升趋势。
中医学对该病的认识较为丰富和全面,早在隋《诸病源候论》中就有“产后无乳汁候”,首先提出了津液暴竭,经血不足可导致无乳。《千金要方》列出了“治妇人乳无汁共二十一首下乳方”,其中有至今临床上仍沿用的几种药物,如通草、漏芦、瓜蒌根,以及猪蹄、鲫鱼等催乳食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将本病分为虚实两类,“产妇有二种乳汁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这个指导原则至今仍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病的诊断较为简单,患者多为产后数天至半个月内,开始哺乳时,乳房无胀满感觉,乳汁稀少或全无。也有产后曾正常哺乳,后因种种原因导致乳汁减少或无乳。乳房多无任何不适,也可有胀痛,或伴乳房结块。
病因病机
缺乳常见的病因病机有两种,一种是患者素体气血虚弱,又因产时失血耗气,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乳汁化生乏源,导致乳汁甚少或全无。这种类型的缺乳很容易理解,所以老百姓都有给产妇补的经验,给产妇喝汤、让产妇吃高蛋白高营养的食品,都是为了达到补益的目的。
还有一种类型的缺乳是大家了解较少的,很容易被忽视的,那就是肝郁气滞型缺乳。患者常因产后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导致乳脉不通,乳汁运行不畅,因而缺乳。这种情况不是化源不足,而是有乳汁但是排出不通畅。现在临床上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现在的生活条件好,因虚而致乳少的情况较少,很多患者舌苔厚腻很明显,脉也没有明显虚象。常见患者这样自诉:“昨天穿山甲、今天王不留,早上猪蹄汤、晚上鲫鱼汤。乳房胀痛特别明显,但乳汁就是下不来。”这种情况下再盲目去补反而适得其反,越补患者乳房胀痛感越甚,但是乳汁就是出不来,这种类型属于实证。
故做出缺乳的诊断时,要明辨虚实。乳汁为血所化生,赖气以运行及控制,乳汁的有无、多少及排出情况均与气血有密切关系。故缺乳有虚有实,若气血虚弱,乳汁分泌障碍,内无乳汁可下,为真性缺乳,属虚;若乳汁来源本非缺乏,而由气机壅遏郁滞,管道不通,乳汁不能排出,为假性缺乳,属实。临床诊断过程中首先要询问病史,虚证患者常有产时失血过多等病史,而实证患者多有情志不遂等诱因。虚证患者通常乳房柔软,乳汁清稀,而实证患者乳房胀硬,乳汁质地浓稠。
另外,缺乳类型中还有一种是大家较少意识到的,那就是衣物纤维堵塞乳络导致乳脉不通,引起缺乳。主要原因在于怀孕期间或哺乳期间不注意乳罩及衣物的质地及乳头卫生等,衣服的细小纤维脱落,堵塞乳脉,致使乳汁排出不畅而缺乳。国外有人对一批缺乳、少乳的哺乳期妇女进行乳汁检查,发现80%以上的人乳汁中有化纤纤维、羊毛。反复发作的缺乳在询问病史时要注意这一方面。
辨证治疗
既然产后乳少有虚实之分,那么治疗时不能一味通乳,而是寓通于补、寓通于疏,方获良效。虚则补之、实则疏之是本病治疗大法,对于气血虚弱型以补益为主,肝郁气滞型以疏泄为主。不论哪种证型,均宜佐以通乳之品。
气血虚弱证:表现为产后哺乳时乳汁不足,甚或全无。乳房无胀感而柔软,乳汁量少清稀。伴气血虚弱证表现,如面色无华,神疲倦怠,纳食量少,舌质淡白或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佐以通乳。方药:通乳丹加减(《傅青主女科》)。方中人参、黄芪大补元气,当归、麦门冬养血滋液,猪蹄、通草补血宣络通乳,桔梗载药上行。全方共奏补气养血、增液通乳之功,使气血充盛,乳汁自生。
红豆花生汤的功效与作用 补血通乳
红豆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等,可以帮助补充人体的血容量,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贫血症状,且它还具有通经生乳的作用,对于产后女性的乳汁少、乳汁不下有一定的好处;而花生中富含脂肪油和蛋白质,对妇女产后乳汁不足者可以起到滋补气血,养血通乳的功效。
产后乳汁太少怎么办 肝郁气滞型乳汁不足怎么办
肝郁气滞型乳汁不足按摩穴位采用梳法,按揉法,点按法,按摩的前五个步骤与产后普通型乳汁不足方法相同,另外再增加以下步骤效果更好:
点按少泽穴5到10次。
揉搓摩擦胁肋1分钟,
点按期门穴3次。
捏拿肩井3次;产妇取俯卧位,自上往下拍打后背10到20次。
肝郁气滞导致乳汁不足的产妇多食用一些疏肝理气的食物也可以促进乳汁分泌。
丝瓜桃仁汤
将适量桃仁洗净后浸泡半小时,丝瓜去皮备用,麻油倒入油锅烧热,老姜爆香,放水加桃仁,煮40分钟后放入丝瓜,煮烂加食盐调味食用。丝瓜含有产妇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具有除烦,通经活络,理气的效果,桃仁富含丰富的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
青橙皮煮活虾
准备河虾100克,橙子皮10克,老姜,黄酒,葱,食盐适量。将河虾,葱,老姜洗净,焯水备用,橙皮煮汁备用;黄酒和河虾放入橙皮汁烧开,再浸泡15分钟即可食用。这道菜能补充产妇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具有疏肝理气,通乳等功效。
产后病之缺乳
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缺乳的主要病机为乳汁生化不足或乳络不畅。常见病因有气血虚弱、肝郁气滞、痰浊阻滞。本病应根据乳汁清稀或稠、乳房有无胀痛,结合舌脉及其他症状以辨虚实。如乳汁甚少而清稀,乳房柔软,多为气血虚弱;若乳汁稠,胸胁胀满,乳房胀硬疼痛,多为肝气郁滞。临证治疗以调理气血,通络下乳为主。同时,产妇还应注意要正确哺乳,充分休息,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的摄入。
辨证论治
1.气血虚弱
证候:产后乳汁少甚或全无,乳汁稀薄,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通乳丹。
常用药:人参、黄芪补气;当归、麦冬、猪蹄养血滋阴;桔梗、木通利气通脉。
2.肝郁气滞
证候:产后乳汁分泌少,甚或全无,乳房胀硬、疼痛,乳汁稠;伴胸胁胀满,情志抑郁,食欲不振;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或弦滑。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常用药:当归、白芍、川芎补血养血行血;生地、天花粉补血滋阴;青皮、柴胡疏肝散结;白芷散风通窍;桔梗、通草理气通络;漏芦,穿山甲、王不留行通络下乳;甘草调和脾胃。
3.痰浊阻滞
证候: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乳房硕大或下垂不胀满,乳汁不稠;形体肥胖,胸闷痰多,纳少便溏,或食多乳少;舌淡胖,苔腻,脉沉细。
治法:健脾化痰通乳。
方药: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
常用药:二陈汤化痰燥湿,和胃健脾;苍术燥湿健脾;香附、枳壳理气行滞;南星燥湿化痰;神曲。生姜健脾和胃,温中化痰。
产后缺乳的分类
一、痰湿壅阻型:形体肥胖,产后乳汁不行,乳房胀痛,胸闷不舒,纳谷不香,厌油腻厚味,嗜卧倦怠,头晕头重,舌胖,苔白腻,脉滑。
治则:健脾利湿,化痰通乳。予二陈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瓜蒌、当归、厚朴各,漏芦,王不留行、桔梗各,穿山甲,生薏苡仁。
二、气血虚弱型: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头晕目眩,神疲食少,舌淡少苔,脉虚细。
治则:益气补血,健脾通乳。予八珍汤加减:太子参、炙黄芪、当归、茯苓、白术、麦门冬各,白芍药、王不留行、桔梗各,熟地黄、通草各,穿山甲。
三、 肝郁气滞型:产后乳汁分泌少,甚或全无,胸胁胀闷,情志抑郁不乐,或有微热,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治则: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予逍遥散加减:柴胡、漏芦、通草各,枳实、白芍药、当归、茯苓、白术各,穿山甲,王不留行,青皮、陈皮。
催奶中药有哪些
很多妈妈由于产后不仅就奶水不足了,奶水不足宝宝就会娃娃大哭。一般奶水不足有的妈妈么会选择奶粉,但是现在的奶粉也存在安全食品问题,例如,曾经轰动全国的奶粉事件三鹿氰胺奶粉。为了孩子的安全说到底还是母乳比较安全。母乳不足只能通过催乳的方法。其中,在中医学认为缺乳主要有两种发病机理:气血虚弱、肝郁气滞。那么具体催奶中药有哪些呢?
1、漏芦:漏芦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通经下乳之效。乳汁不下、乳房胀痛可与穿山甲、王不留行配伍应用。
2、桑寄生:桑寄生有祛风湿、益肝肾、安胎之效。用于产后乳汁少、乳汁不畅、或乳房胀痛,可与路路能通、丝瓜络配伍应用。
3、玉米:玉米须当食用成熟之玉米须,秋后剥取玉米时可获得。《滇南本草》认为其“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常用量30—60克,水煎服。乳汁少、乳汁不畅,可与猪脚炖服1日2次。
4、通草:通草为常用中药之一,有清热利湿、通气下乳之效。对产后乳汁不畅或乳汁不下有奇效,常与王不留行、穿山甲配伍煎服。
5、王不留行:有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之效,被誉为妇科通乳良药。《本草纲目》载:王不留行能走血分,乃阳明冲任之药,俗有“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的谚语,是民间常用的通乳要药之一。产后乳汁不通,配穿山甲可以增强通乳之力。产后气血亏虚、乳汁稀少者,则配黄芪、当归。
6、穿山甲:有下乳、活血消症、通络、消肿排脓之效。本品能疏通气血而下乳,因气血雍滞而乳汁不下者,可单用,或配伍王不留行;若气血虚而乳汁稀少者,配伍黄芪、当归等益气药同用。
7、路路通:有祛风通络、利水、下乳之效。用于乳汁不通、乳房胀痛,常与王不留行、穿山甲、漏芦等配伍应用,通乳效果极佳。
产后乳汁不足怎么办 淤积型乳汁不足怎么办
乳汁淤积导致乳汁不足按摩手法采用之揉法,指梳法,点按法。
从头前额开始,右手五指呈伞型展开,稍用力,从神庭逐渐移至百会,再移至凤池,反复按摩5到8次。
双手捏拿两侧肩井2分钟。
用湿热毛巾敷乳房3到5分钟后,在乳房上涂上麻油,一只手托起患侧乳房,另一只手三指并拢,在乳头和乳晕轻柔的揉捏乳头,以引起排乳反射,继续在乳头外侧至乳头处施以指揉,指摩,指梳等方法,直至肿块小时,淤乳排出。
拿捏患侧胸大肌3到5次;弹拨极泉穴3到5次。
点按膻中,乳中,乳根,天池,膺窗,神封,曲池,合谷,少泽穴各5次。
很多初产妇会出现乳汁淤积,乳汁不畅的现象,这类产妇饮食应该注意清淡,减少浓汤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花茶饮
将玫瑰花,代代花,茉莉花放入杯中,加沸水冲泡,盖上杯盖,焖十分钟后饮用。具有清心养颜,树干郁结的功效。
通草蒸鲫鱼
将通草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左右,煎汁备用,鲫鱼洗净,在鱼背上划上几刀,放入锅中,将通草汁倒在鱼背上,加姜丝,食盐,植物油,蒸40分钟即可。通草有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的功能;鲫鱼可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矿物质,具有健脾胃,除湿利水,通络下乳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