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症与精神分裂症的区别
躁狂症与精神分裂症的区别
您好躁狂症与精神分裂最大的区别就是在生活中的表现症状,下面我就给您仔细的区分下吧!
1、职业及社会功能缺陷。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为不能胜任职业工作及学习任务,工作及劳动效率明显下降对工作、学习兴趣降低。
2、生活不能自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生活能力下降,不讲个人卫生,不注意衣服整洁,大小便甚至不出屋子,不能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不能与自己的亲属共同挑起家庭的担子。缺乏意志要求与欲望指向,生活被动,生活料理方面需督促照顾。
3、社交能力差。无论是患者在家庭还是在家庭以外的人际交往中均有问题,患者不会与人交往深居简出独来独往主动回避与他人见面及谈话,不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或集体活动,即使勉强参加集体活动,与其他人也无话可谈。不关心国家大事及家庭内部事物,对外界事物无兴趣,对未来无任何打算。
4、家庭功能缺陷。不能完成自己在家庭内部中所担负个各种角色,在家庭生活不能起常人应起的作用不愿意与家人一起吃饭,不能承担各种家务。不参加与家庭中对各种事物的决定,夫妻间感情减退,与配偶间的性生活出现问题,对子女关心减退。
躁狂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心境高扬为基本临床表现,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完全缓解。发作症状较轻者可达不到精神病的程度。该病发作表现为躁狂相,其含义和诊断标准为:患者心境高扬,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兴高采烈,易激怒、激越,甚至发生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出现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
一、躁狂症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症状持续至少一周,在心境高扬期,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三项:
1、言语比平时显著增多;2、联想加快,或观念飘忽,或自感言语跟不上思维活动的速度;3、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随境转移;4、自我评价过高,可达妄想程度;5、自我感觉良好,如感头脑特别灵活,或身体特别健康,或精力特别充沛;6、睡眠的需要减少,且不感疲乏;7、活动增多,或精神运动性兴奋;8、行为轻率或追求享乐,不顾后果,或具有冒险性;9、性欲明显亢进。
(2)严重程度标准
至少有下述情况之一:1、工作、学习和家务劳动能力受损;2、社交能力受损;3、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3)排除标准
1、不符合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与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可参考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二、躁狂症的鉴别诊断
1、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临床常见的是将青春型精神分裂症被误诊为躁狂症,相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是因为精神分裂症也可有循环病程,临床表现也可有运动性兴奋。但精神分裂症经过几次发病后,循环病程渐不明显,而呈慢性进行性病程。临床相虽有兴奋躁动,但情感不是轻松、愉快,而是喜怒无常,行为也多具冲动性。临床上确有一些躁抑症病人具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特征,但历时短暂,随病程而长。
2、中毒性精神病: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异烟肼、阿的平等中毒可引起躁狂状态。根据用药史,用药时间、剂量与发病关系,停药或减药后渐趋好转可资鉴别。中毒性精神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3、脑器质性精神病:如麻痹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可出现躁狂状态,但往往有智能障碍,情感并非高涨,而是以欣快为主。详细的病史,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有助鉴别。
4、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出现轻躁狂状态,但情感并非真正高涨,而以焦虑、情绪不稳为主。伴有原发躯体病症状和体征。
温馨提示:躁狂状态时,由于易激惹、冲动控制能力弱,判断力受损而做出非理智行为,有可能出现行为轻率、不顾后果,随意挥霍、盲目投资,乱交友、乱性行为,伤人、毁物。因此,一旦确诊躁狂状态积极治疗,避免不良的后果发生。
哪几种疾病容易和精神分裂症混淆
(1)强迫性神经症:某些精神分裂症可出现强迫症状,但其不同于强迫性神经症的特点有:具有内容离奇、荒谬和不可理解的特点,自知力一般不完善,病人摆脱强迫状态的愿望不强烈,为强迫症状纠缠的痛苦体验也不深刻。
(2)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早期可出现神经衰弱样症状,如失眠、易疲劳、工作能力下降等,但神经衰弱病人自知力是完整的,情感反应也强烈,并积极要求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病人有时可有自知力,但不完整,没有相应的情感反应和迫切治疗的要求。
(3)躁狂症:急性起病并表现兴奋躁动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外观上与躁狂病人很相似,两者的情感反应以及与周围的接触明显不同。哪几种疾病容易和精神分裂症混淆?躁狂症病人情感反应与内心体验及周围环境协调,有感染力。精神分裂症情感变化与环境不配合,且动作较单调刻板。
(4)抑郁症:紧张性木僵病人需要与抑郁症相鉴别,抑郁性木僵与紧张性木僵外表十分相似,但两者的情感障碍和环境的接触有本质的不同,抑郁症病人的情感是低沉而不是淡漠,在耐心询问下,与周围人仍有情感上的交流。紧张性木僵病人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或应答性反应,病人表情呆板,淡漠无情,有时可伴有违拗。
(5)偏执性精神病:有偏执性格基础,妄想对象较固定,结构较严密,具有系统化倾向,情感较协调,人格完整,以上特点均不同于精神分裂症。
(6)反应性精神障碍:受精神创伤后起病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疾病早期思维和情感障碍均可带有浓厚的反应性色彩,需要与之相鉴别。反应性精神病患者主动叙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且情感反应鲜明强烈。精神分裂症随着病情发展,妄想的内容离精神因素愈来愈远,日益脱离现实,病人不主动暴露其内心体验和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7)病态人格:某些精神分裂症病人可以假性病态人格的表现为其早期症状,特别以青少年起病,病程进展缓慢者,容易误诊为病态人格。病态人格是个性发展的偏离,不是一个疾病的过程,在不顺利的环境下个性缺陷可以更为明显,属量的变化。精神分裂症的病程缓慢进行,前后对比有明显转折,情感行为变化是质的反常,可以鉴别。
(8)器质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病有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的基础,精神分裂症为功能性精神障碍,二者可以鉴别。
躁狂症的鉴别诊断是什么
1.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临床常见的是将青春型精神分裂症被误诊为躁狂症,相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是因为精神分裂症也可有循环病程,临床表现也可有运动性兴奋,但精神分裂症经过几次发病后,循环病程渐不明显,而呈慢性进行性病程,临床相虽有兴奋躁动,但情感不是轻松,愉快,而是喜怒无常,行为也多具冲动性,临床上确有一些躁抑症病人具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特征,但历时短暂,随病程而长。
2.中毒性精神病
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异烟肼,阿的平等中毒可引起躁狂状态,根据用药史,用药时间,剂量与发病关系,停药或减药后渐趋好转可资鉴别,中毒性精神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3.脑器质性精神病
如麻痹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可出现躁狂状态,但往往有智能障碍,情感并非高涨,而是以欣快为主,详细的病史,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有助鉴别。
4.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出现轻躁狂状态,但情感并非真正高涨,而以焦虑,情绪不稳为主,伴有原发躯体病症状和体征。
躁狂抑郁症如何鉴别诊断
1、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临床常见的是将青春型精神分裂症被误诊为躁狂症,相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是因为精神分裂症也可有循环病程,临床表现也可有运动性兴奋。但精神分裂症经过几次发病后,循环病程渐不明显,而呈慢性进行性病程。临床相虽有兴奋躁动,但情感不是轻松、愉快,而是喜怒无常,行为也多具冲动性。临床上确有一些躁抑症病人具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特征,但历时短暂,随病程而长。
2、中毒性精神病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异烟肼、阿的平等中毒可引起躁狂状态。
根据用药史,用药时间、剂量与发病关系,停药或减药后渐趋好转可资鉴别。中毒性精神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2、脑器质性精神病
如麻痹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可出现躁狂状态,但往往有智能障碍,情感并非高涨,而是以欣快为主。详细的病史,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有助鉴别。
哪些药物治疗癔症效果好
1、盐酸氯丙嗪片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为盐酸氯丙嗪,其化学名称为:N,N-二甲基-2-氯-10H-吩噻嗪-10-丙胺盐酸盐。
【适应症】1对兴奋躁动、幻觉妄想、思维障碍及行为紊乱等阳性症状有较好的疗效。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2止呕,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
【禁忌】 基底神经节病变、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骨髓抑制、青光眼、昏迷及对吩噻嗪类药过敏者。
2、氯氮平片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为氯氮平,其化学名称为:8-氯-11-(4-甲基-1-哌嗪基)-5H-二苯并[b,e][1,4]二氮杂卓
【适应症】本品不仅对精神病阳性症状有效,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效果。适用于急性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各个亚型,对幻觉妄想型、青春型效果好。也可以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对一些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好的病人,改用本品可能有效。本品也用于治疗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兴奋躁动和幻觉妄想。因导致粒细胞减少症,一般不宜作为首选药。
【禁忌】 严重心、肝、肾疾患、昏迷、谵妄、低血压、癫痫、青光眼、骨髓抑制或白细胞减少者禁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3、盐酸氯丙嗪片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为盐酸氯丙嗪,其化学名称为:N,N-二甲基-2-氯-10H-吩噻嗪-10-丙胺盐酸盐。
【适应症】1对兴奋躁动、幻觉妄想、思维障碍及行为紊乱等阳性症状有较好的疗效。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2止呕,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
【禁忌】 基底神经节病变、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骨髓抑制、青光眼、昏迷及对吩噻嗪类药过敏者。
识别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表现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疾病中的一类,即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由于精神疾病种类众多,所以对此非医务人员很难加以区分鉴别,本文将容易与精神分裂症混淆的其他几种精神疾病,逐一列举,希望对您识别精神分裂症有所帮助。
(1)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早期可出现神经衰弱样症状,如失眠、易疲劳、工作能力下降等,但神经衰弱病人自知力是完整的,情感反应也强烈。并积极要求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病人有时可有自知力,但不完整,没有相应的情感反应和迫切治疗的要求。
(2)强迫性神经症:某些精神分裂症可出现强迫症状,但其不同于强迫性神经症的特点有:具有内容离奇、荒谬和不可理解的特点,自知力一般不完善,病人摆脱强迫状态的愿望不强烈,为强迫症状纠缠的痛苦体验也不深刻。
(3)抑郁症:紧张性木僵病人需要与抑郁症相鉴别,抑郁性木僵与紧张性木僵外表十分相似,但两者的情感障碍和环境的接触有本质的不同。抑郁症病人的情感是低沉而不是淡漠,在耐心询问下,与周围人仍有情感上的交流。紧张性木僵病人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或应答性反应,病人表情呆板,淡漠无情,有时可伴有违拗。
(4) 躁狂症:急性起病并表现兴奋躁动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外观上与躁狂病人很相似,两者的情感反应以及与周围的接触明显不同。躁狂症的典型症状是情绪不稳定,有易激惹性,常以敌意或暴怒对待别人的干涉和反对。同时自我感觉良好,有夸大观念,自命不凡,盛气凌人,认为自己才华出众,能力过人。多为间歇性发作,极为严重时,呈重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活动紊乱而毫无目的或指向性,常伴攻击行为,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器质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病有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的基础,精神分裂症为功能性精神障碍,二者可以鉴别。
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应该对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可以简单区分出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差别。加深疾病知识可以帮助您更加确定治疗目标,树立治疗信心。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特点有什么
(一)符合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分裂性症状为妄想,幻觉和思维障碍等阳性精神病性症状;情感性症状为躁狂或抑郁,两者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可反复发作。
(二)严重程度标准,包括以下两项:
1.社会功能显著下降。
2.自知力不全或缺乏。
(三)分裂性症状与情感性症状在整个病程中多同时存在,出现与消失的时间比较接近,但以分裂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时间,必须持续2周以上。
(四)排除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根据每次发作的主要临床症状,可将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分为:
1、躁狂型
急性起病,躁狂症状与分裂症状同样突出。患者在情感高涨,自我评价增高或夸大、言语和行为增加的同时又存在内同荒谬的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或思维被洞悉感,逻辑推理障碍、幻听等精神分裂症症状。患者的症状鲜明,虽然常伴有明显的行为紊乱,但在数周内可以完全缓解,预后良好。
2、抑郁型
在同一次发病中,抑郁症状与分裂症状同样突出。患者情感低落、内疚、迟滞、无精力,兴趣索然、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并存在消极观念。与此同时,患者还存在思维播散,物理影响妄想,逻辑推理障碍,议论性幻听等典型精神分裂症症状
3、混合型
心境障碍双相型的症状与精神分裂症状同时存在。既有躁狂发作时的情感高涨、言语行为增多的症状,又有抑郁发作时的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言行减少的症状,同时还表现出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症状,如荒谬离奇的关系、被害、夸大、疑病、物理影响等妄想。
4、其他型
根据每次发作的主要临床相,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还可分出其他型,其表现不似上述三型典型,不能归于上述三型中的任何一型中。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有什么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七大标准(1)强迫性神经症:某些精神分裂症可出现强迫症状但其不同于强迫性神经症的特点有:具有内容离奇、荒谬和不可理解的特点自知力一般不完善病人摆脱强迫状态的愿望不强烈为强迫症状纠缠的痛苦体验也不深刻(2)抑郁症:紧张性木僵病人需要与抑郁症相鉴别抑郁性木僵与紧张性木僵外表十分相似但两者的情感障碍和环境的接触有本质的不同抑郁症病人的情感是低沉而不是淡漠在耐心询问下与周围人仍有情感上的交流紧张性木僵病人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或应答性反应病人表情呆板淡漠无情有时可伴有违拗(3)狂症:急性起病并表现兴奋躁动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外观上与躁狂病人很相似两者的情感反应以及与周围的接触明显不同躁狂症病人情感反应与内心体验及周围环境协调有感染力精神分裂症情感变化与环境不配合且动作较单调刻板狂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的一大标准(4)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早期可出现神经衰弱样症状如失眠、易疲劳、工作能力下降等但神经衰弱病人自知力是完整的情感反应也强烈并积极要求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病人有时可有自知力但不完整没有相应的情感反应...
躁狂症到底是精神分裂症吗
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的患者都可以表现为情绪高涨、言语增多、情绪兴奋、睡眠障碍,但是其躁狂症状的本质并不相同,躁狂症的言语虽然很多,但与实际相联系,让人可以理解,而精神分裂症患者思维障碍,言语常缺乏逻辑性,内容荒诞离奇,让人莫名其妙。
躁狂症患者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较协调,言语虽然很多,但与实际相联系,让人可以理解,有些患者言语生动,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躁狂症患者可以每天说话说得声音嘶哑、口干舌燥,却依然不停止,给人的感觉常是文采横溢、口若悬河。躁狂症患者的精力极其旺盛,每天睡眠很少却依然精力充沛,工作中可以马不停蹄、夜以继日的奔走。生活中喜欢与他人搭讪,爱管闲事,花钱大手大脚。躁狂症患者也可出现幻觉,但维持时间一般较短,内容一般也不离奇。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于“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的区别是什么”了解了吗?希望上面的介绍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了解精神科疾病带来的伤害,重视精神病的治疗,这样才能够让精神患者早日康复。
狂躁症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1、脑器质性精神病
如麻痹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可出现躁狂状态,但往往有智能障碍,情感并非高涨,而是以欣快为主。详细的病史,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有助鉴别。
2、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出现轻躁狂状态,但情感并非真正高涨,而以焦虑、情绪不稳为主。伴有原发躯体病症状和体征。
3、中毒性精神病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异烟肼、阿的平等中毒可引起躁狂状态。
根据用药史,用药时间、剂量与发病关系,停药或减药后渐趋好转可资鉴别。中毒性精神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4、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临床常见的是将青春型精神分裂症被误诊为躁狂症,相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是因为精神分裂症也可有循环病程,临床表现也可有运动性兴奋。但精神分裂症经过几次发病后,循环病程渐不明显,而呈慢性进行性病程。临床相虽有兴奋躁动,但情感不是轻松、愉快,而是喜怒无常,行为也多具冲动性。临床上确有一些躁抑症病人具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特征,但历时短暂,随病程而长。
治疗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有何不同
治疗精神分裂症与治疗双相障碍,有很多地方是不同的,我今天在这里只是简单谈一下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剂量方面的不同。
治疗躁狂症(注:按照美国的诊断标准,所有躁狂症都是双相的,即使尚未发现有抑郁发作),通常宜快速加药,迅速控制症状。
治疗精神分裂症,除非有危险,通常宜“慢慢来”。
治疗精神分裂症,需要抗精神病药物阻断80%左右的多巴胺受体,这个目标通常用药后可以很快达到,当然,快速加药可以加快这个过程。但药物起效还需要受体拮抗后发生一系列的改变,这个过程则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并且快速加药并不加快这个过程。所以,治疗精神分裂症,即使你一天就加到治疗量,起效还是需要在一段时间之后。所以,治疗精神分裂症宜慢慢来,试探着寻找最小有效剂量,即治疗窗的下限,这样既有效,而副作用小,当然也节省病人的费用。
我之前已多次讲到,精神分裂症与焦虑症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安全感缺乏和内心自我力量不够强大,药物治疗通常只是控制症状,而内心安全感的恢复和自我力量的提升需要患者、家人、医生和社会等长年累月的努力才行,急是急不来的。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躁狂症的机制不明,但至少部分是由于药物的镇静作用。所以,镇静作用强的抗精神病药物的抗躁狂作用也强,例如,氯氮平、奥氮平、氯丙嗪和氟哌啶醇的抗躁狂作用就很强。氯硝安定和罗拉是两种镇静作用很强的安眠药,也有快速治疗躁狂症的效果,却没有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作用。
但对于镇静作用,身体是可以产生适应的,尤其是躁狂发作的时候,可以很快就耐受药物的镇静作用。所以,治疗躁狂症,通常宜快速加药,并且有时还要用到很大的剂量,争取在身体还没有产生耐受之前就将躁狂症状控制下来。否则的话,一旦身体对药物产生耐受,你用很大的剂量也控制不了躁狂症的症状。
所以,虽然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都可以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在如何加药及药量方面是不一样的。
也因此,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的识别和鉴别就很重要。如果不能鉴别,都是慢慢加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没问题,躁狂症的病情就很难控制下来,因为对药物产生耐受,可能反而要用更大的剂量。
如果鉴别不了,有一个方法可以提高疗效,那就是都快速加药,都用较大剂量。但这样做的缺点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无端的承受了快速加药和大剂量用药的副作用,如EPS、抑郁、强迫等,有时还要吃治疗这些副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如果是躁狂症,快速加药,大剂量用药,躁狂症状虽然是控制下来了,但医生却不知道他自己治好的是躁狂症,还以为自己治的是精神分裂症,未能及时换用或联用情感稳定剂,还继续用大剂量的奥氮平、氯氮平等药物治疗,导致病人从躁狂相转为抑郁相或混合相,病情复杂了,也增加了将来治疗的难度。并且,奥氮平、氯氮平等药物治疗躁狂症比治疗精神分裂症更易诱发强迫症状,结果又是无端的增加了抗抑郁药物的使用,病人的治疗费用也相应的会大幅度增加。
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典型区别
概述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是指一组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两种病相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的精神障碍,常有反复发作。分裂性症状为妄想、幻觉和思维障碍等阳性精神病性症状,情感性症状为躁狂或抑郁。本病可有诱发应激因素,急性起病。
病因
一级亲属对照研究资料表明,本病在遗传学上是介于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性精神病之间,而单相重症抑郁则无明显的遗传上的特异性。
症状
①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病相,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这两种症状同时存在,或先后在发病中出现。②病程呈间歇发作,症状缓解后不留明显缺陷。③ 起病较急,发病可存在应激诱因。病前个性无明显缺陷,部分病人可有分裂症、躁郁症家族史。④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临床特点:可见分裂性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多次反复发作时交替出现情感性或精神分裂症症状,并可伴有意识模糊。一次发作最短半个月,最长4.5~5年。间隔1个月至4~6年不等。国外将本病分为分裂躁狂和分裂抑郁两型。
治疗
一般认为本病预后较好。研究病程预后时分别与分裂症和躁狂症或抑郁症相比较,总的表明其预后介于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之间。
治疗用锂盐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疗效,在急性期,除锂盐外,往往需合并抗精神病药物。